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2: 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学设计2: 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71b8c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f.png)
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课标解读1.通过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学会评价旅游地的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和其他条件。
●新课导入建议通过看图片,了解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鸣沙山的崖壁上。
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
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那么把它开发成旅游资源,我们如何进行开发,是否具备开发条件。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就可以解决!导入新课——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1.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
2.科学价值: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资源价值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提示】不完全相同。
它们都具有经济价值,自然旅游资源侧重于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侧重于历史文化价值。
客源市场1.地位: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2.评价: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
3.基本指标(1)客源地: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2.为什么客源市场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提示】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是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庐山为例》教学设计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庐山为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f9fd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f.png)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庐山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并能运用于实际案例分析;2.了解庐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潜力,掌握庐山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具体方法;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概念和方法;2.庐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潜力;3.庐山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具体方法;4.庐山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庐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开发潜力和可行性。
二、庐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潜力(20分钟)1.分组讨论庐山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等特点。
2.汇报各组讨论结果,让学生了解庐山的独特魅力和潜在吸引力。
三、庐山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具体方法(30分钟)1.介绍庐山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方法,如SWOT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
2.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四、庐山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实践案例分析(40分钟)1.分组进行庐山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实践案例分析,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评价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2.每组汇报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2.展望庐山旅游资源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2.庐山旅游的相关资料和照片;3.庐山旅游开发评价的案例和数据。
评价方法:1.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学生的评价方法和实践能力;3.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报告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加深对庐山旅游资源的了解;2.推荐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进行比较和分析;3.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庐山旅游资源开发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2024秋季人教版旅游地理旧版人教版选修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2024秋季人教版旅游地理旧版人教版选修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a5386a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2.png)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旅游地理旧版人教版选修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地理分析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估其开发潜力和限制因素。
2.决策能力: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权衡与选择。
3.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
4.信息整合与应用能力: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信息,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
二、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构成要素及评价方法。
•如何综合评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和限制因素。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的能力,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开发建议。
四、教学资源•旧版人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图片库)•国内外旅游资源开发案例材料•小组讨论工具或互动教学平台五、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结合法: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旅游资源开发案例,进行深度剖析。
•角色扮演法(可选):模拟旅游资源开发决策过程,增强学生参与度。
•小组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报告。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个旅游资源开发成功与失败的对比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旅游资源,开发结果却大相径庭?”•提出问题:“影响旅游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2. 新课教学2.1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构成要素•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市场需求、投资环境等。
•文化条件: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地方特色等。
•政策与法律条件: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环保要求等。
2.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方法•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2021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三教学设计:《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2021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三教学设计:《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e10cea2767f5acfa1c7cdf6.png)
勤奋学习,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更进一步的理解,扩展更广泛的课外积累,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下面是课件为您推荐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三教学设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一、【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明确旅游资源的价值;能够结合实例,评价旅游地的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与其他条件。
学会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观念评价某区域的旅游资源,认识旅游资源评价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情况,本课重点是旅游资源的评价。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能否全面、准确、辩证地评价某区域的旅游资源。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问题你或你周围的亲戚朋友去过哪些旅游景点旅游问问他们选择该景点的理由和去后的感受如果你有外出旅游的机会,最想去中国的哪些旅游景区谈谈你选择的理由教师收集相关问题的答案,提前收集相关区域的景点分布图和景观图。
二、【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相关调研展示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分布图,问题你周围的亲戚朋友去过哪些旅游景点旅游问问他们选择理由和去后感受如果你有外出旅游的机会,最想去中国的哪些旅游景区谈谈你选择的理由学生交流回答。
让学生有意识运用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进行分析。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学习目标;②迅速说出关键词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第64页、68页内容,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①问题1为什么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旅游资源的评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②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答案作出正确评判。
自主归纳总结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内容解析]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和方法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前提。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庐山为例》教学设计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庐山为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7a09e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c.png)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以庐山为例》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本节课是《旅游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3年版课标中要求:“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在2017年版的课标中要求:“1.举例说明某种旅游资源的成因和价值;2.结合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对比新旧课标,可以发现无论是旧版课标还是新版课标,都十分重视结合具体的旅游资源,评价其开发的条件。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评价,属于高阶思维,要求学生必须基于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对具体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后,得出一定结论。
二、学情分析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本节课之前,进行全班调查时,本班百分之百的同学都有过旅游活动,少部分同学甚至出游的半径超过了1000km,对他们而言,什么叫旅游,旅游中进行哪些活动,旅游景点可能有哪些问题,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说出很多,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但是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看,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过程,它包括设计、制作或建造、营销、运营、消费后服务等环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是指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外在条件。
从本概念的定义来看,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或者“开发商”,但是学生们在旅游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却是“游客”。
这是本节课在活动设计中教师需要尤其注意的一点:如何将学生以“游客”视角获得的感性经验,运用于“开发商”视角下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教学中。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旅游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第二节,从全书角度来看,本章内容一方面承接上一章,在学习完旅游的三大要素后,重点学习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旅游景观的欣赏做铺垫——要想欣赏旅游资源,首先得了解旅游资源。
从章内角度来看,本节是“旅游资源”这一章的第二节内容,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为哪几类,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选修三地理优秀教学案例: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人教版选修三地理优秀教学案例: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bffbb1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d.png)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案例导入,通过展示某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发学生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引导学生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3.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他们分享各自小组的评价结果和开发建议。
2.教师针对学生的小组评价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
3.强调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2.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增强他们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认识。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旅游资源开发实例,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实际意义。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中。
高二地理(人教版-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
![高二地理(人教版-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e0b37c0029bd64793e2c15.png)
教案
1.呈现材料:
材料:内蒙古阿尔山景区四季皆美景,但其旅游旺季主要在夏季。
左图为阿尔山景区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
2.问题:根据材料,概括阿尔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并为阿尔山扩大冬季旅游市场提出合理建议,概括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3.板书小结: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1.呈现高考试题:
材料:坭兴陶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坭兴陶文化”成为广西钦州市旅游业发展的
重要品牌之一。
读图19,简述钦州市“坭兴陶文化”主题旅游
开发的有利条件。
(10分)
2.解析答案并小结: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解题要点
3.拓展练习:
澳大利亚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8分)
4.板书总结: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内容—思路—要点。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以桃花源为例(教案)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以桃花源为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91e89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7.png)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以桃花源为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指标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对桃花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实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兴趣,养成通过实地调查然后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针对某一实例,对该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实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在自习课,学生预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理解如何对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实行评价。
在预习过程中若有不懂问题,提出并即时解决。
2、任务布置A、全班同学推选一位主讲人主持课堂,主讲人负责组织课堂有序实行B、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甲乙丙丁)每小组指派一个小组长并分配相关任务甲组负责搜集桃花源旅游资源相关资料乙组负责搜集桃花源地理位置与交通的相关资料丙组负责搜集桃花源客源市场的相关资料丁组负责搜集桃花源基础设施的相关资料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组员任务3、桃花源景区实地调查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学生把有价值的资料记录下来,考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整理,组织语言,准备发言稿,并做好相对应课件。
二、讲授新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宋祖英的《桃花源》mv,宋祖英唱的就是我们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桃花源,今天呢,我们就以桃花源为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实行评价,在课前我们已经对桃花源的相关资料实行实地考察。
下面我是一位投资者,请科代表带着大家一起说服我为此地开发而投资,对桃花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实行评价。
第一组代表上台利用多媒体展示在考察中拍摄的景点,并一一解释其来源和欣赏方法,并为大家讲述了关于桃源名茶——擂茶的故事。
通过第一组的讲解我们理解到了桃花源确实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第二组代表为大家展示桃花源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每条交通线路都是通过falsh动画为大家展示,课件做的非常生动,很明确为大家展示了桃花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交通的通达度。
最新整理人教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人教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047f22e53a580216fcfeb8.png)
读图, 阅读文字 训练学生从
材料,思考,回 材料中提取
答
信息,分析
信息的能力
读资料,思考、 分析、归纳
训练学生从 材料中提 取、分析信 息、解决问 题的能力
2 、客源市 场条件
展示资料:黄山国内旅游主要客源市场所占 比重图、 2009 年各月接待游客数量统计表 思考、讨论: ①黄山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有什么规律?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 ②黄山客源市场的时间分布有什么规律? 总结: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 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 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较 高。 展示资料:比较桂林、杭州客源构成并讨论 说明原因。
②通过对黄果树瀑布景区开发条件的评价,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方
法。
③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旅游资源图片的说明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家乡、祖国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历
史文化的自豪感
重、难点
【重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难点】根据资料,评价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第 二 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课题
第 2 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学校
姓名
教材
人教版选修 3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 本节学习旅游
资源的综合评价,为后面学习旅游景区的规划、旅游活动的设计,以及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
理论联系实 际,从具体 案例中提炼 出评价方 法。
练习
人教版选修三地理说课稿: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人教版选修三地理说课稿: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bc9490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0.png)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1.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或案例分析,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新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2.实践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旅游资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开发条件评价,并撰写评价报告。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理解困难,以及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详细的解释和示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我将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以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提供额外的辅导或重新设计板书内容,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案例教学法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这两种教学方法都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者通过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来实现学习。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对旅游资源的基本认识和分类知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方法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际评价。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存在困惑。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以桃花源为例(教案新部编本)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以桃花源为例(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e0b2e6cbc850ad02de804190.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以桃花源为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指标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对桃花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兴趣,养成通过实地调查然后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观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针对某一实例,对该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在自习课,学生预习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基本内容,是学生了解如何对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在预习过程中若有不懂问题,提出并及时解决。
2、任务布置A、全班同学推选一位主讲人主持课堂,主讲人负责组织课堂有序进行B、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甲乙丙丁)每小组指派一个小组长并分配相关任务甲组负责搜集桃花源旅游资源相关资料乙组负责搜集桃花源地理位置与交通的相关资料丙组负责搜集桃花源客源市场的相关资料丁组负责搜集桃花源基础设施的相关资料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组员任务3、桃花源景区实地调查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学生把有价值的资料记录下来,考察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整理,组织语言,准备发言稿,并做好相应课件。
二、讲授新课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宋祖英的《桃花源》mv,宋祖英唱的就是我们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桃花源,今天呢,我们就以桃花源为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在课前我们已经对桃花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
下面我是一位投资者,请科代表带领大家一起说服我为此地开发而投资,对桃花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第一组代表上台利用多媒体展示在考察中拍摄的景点,并一一解释其来源和欣赏方法,并为大家讲述了关于桃源名茶——擂茶的故事。
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d004708fd0a79563d1e7272.png)
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1.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2.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主要内容。
3.结合实例,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方法。
一、资源价值1.自身评价指标⎩⎪⎨⎪⎧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2.其他评价指标⎩⎪⎨⎪⎧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二、地理位置与交通1.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2.评价⎩⎪⎨⎪⎧优越的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能够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地理位置较偏:游客较少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游客量增加三、客源市场1.地位: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2.评价:基本指标包括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
3.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4.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四、基础设施1.内容(1)公共设施: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
(2)配套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
2.意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或比较落后,则会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1.只有自然旅游资源才具有美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不具有美学价值。
(×)2.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3.客源市场评价的指标是指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不包括游客的年龄。
(×) 4.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
(√)5.下列有关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B )A.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不影响其开发价值B.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C.优越的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能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D.偏远的地理位置,游客相对较多6.有关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具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其游览价值一般较高B.旅游活动区的规模是由当地开发部门决定的C.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一定高D.艺术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功能一般表现在科学考察方面[总结深化]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价,看其是否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学设计
![“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0228ed680203d8cf2f244c.png)
学生利用几 分钟对本节 课 做 总 结, 让课堂有始有结 加强记忆和 理解
课堂练习
通 过 PPT 给 出 有 关 “周 庄 ”的 两 个 材 料,请 学 生 运 用 本 节课所学知识评价 周庄的开发条件
通过材料做 练习
活 学 活 用,理 论 最 终要付诸实践
作者简介: 程永玲,田 人 炽,陕 西 省 咸 阳 市,西 藏 民 族 大 学 附 属
方面进行?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 进 行 思 考,发 现 问 题.教师走下讲台 查看学习情况
师生合作 学习新知
借 助 PPT 展 示 评 价的 第 一 个 要 素———资 源 价 值 评价 1.美 学 价 值;2.科 学 价 值;3.历 史 文 化 价 值;4.经 济 价值 以上四个价值均分 别通过图片形式进 行解说
中学.
学生通过图 片识别旅游 资源的4个 关键服 力;再 者 还 可 增 加 课堂的趣味性
承转过渡
古代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一说,现今社会是“酒 香 也 怕 巷子深”.光有好的旅游资源还不能吸引 旅 游 者 前 来. 我们还需要考虑什么内容呢?
194
师生合作 学习新知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 课所学 内容
提问:什 么 是 旅 游 资 源? 类 型 有 哪些?
学生翻看课 本回答问题
为学习本节内容做 理论背景支撑
新课导入
请学生带着以下2
个问题阅读本节课
内容.
学生快速阅
设问:(1)什么是旅 读 内 容,并
游资 源 开 发? (2) 回答问题
开发条件评价从几
“2. 2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条 件 的 评 价 ”教 学 设 计
高中地理选修三人教版: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选修三人教版:2.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57962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9.png)
3.学生在思维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多角度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4.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主动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学习过程。
-评价该旅游景点开发条件的优势与不足。
-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措施。
2.针对本章节学习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撰写一篇小论文,主题为:“如何平衡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论文要求如下:
-论点明确,论述充分,具有说服力。
-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九寨沟成为著名旅游景点的优势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兴趣。
-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内容:
-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及特点,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与联系。
-介绍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特色、基础设施、市场潜力等方面的评价。
2.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结合PPT展示,让学生系统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相关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具体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点作为研究对象。
-各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1287c1326fff705cc170ac9.png)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和生活实际直观了解旅游资源所具有的资源价值。
2、通过对长城、丹霞地貌、三峡、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桂林山水等开发条件的评价,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方法。
3、学生通过对具体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2.通过旅游资源图片的说明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祖国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三.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以及相关课件四.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选修3《旅游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内容,本章教材共分3节:本章教材紧扣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在学习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本节课内容是在第一节内容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的本身和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及其相关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分析。
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知识点。
也是高考中选做题中的一道答题,十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遵循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对几个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使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能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
五.学情分析现阶段学生是高二下半年,在学习必修一自然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和必修三区域地理后进行学习这节课内容。
所以目前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得出最终评价内容。
目前学生往往比较懒惰,不喜欢自主思考,所以在课堂上尽量多的引导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多设问,多提问,从而带动学生进行思考。
六.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创设:通过观看九寨沟风景,让学生自主回答为什么会选择九寨沟进行旅游。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 选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 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efeddbe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e.png)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根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课标解读1.通过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根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学会评价旅游地的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场、根底设施和其他条件。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通过看图片,理解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东南25千米处鸣沙山的崖壁上。
这里全年充足、枯燥少雨、四季清楚、昼夜温差大。
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一一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
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那么把它开发成旅游资源,我们如何进展开发,是否具备开发条件。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就可以解决!导入新课——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根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根本内容。
(重点)2.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重难点)资源价值2.科学价值: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因此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3.历史文化价值: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宏大的经济效益。
1.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资源价值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提示】不完全一样。
它们都具有经济价值,自然旅游资源侧重于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侧重于历史文化价值。
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场1.地位:对客源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展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2.评价: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是是、客源地与旅游地的间隔,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
3.根本指标(1)客源地: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兴隆国家和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以及相关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教师设疑: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解答: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
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
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
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
同。
2.科学价值
许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练习: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庐山
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
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3.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书画题记,以及名人活动的遗迹和旧址等),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两幅图分别展示了我国古代和古埃及人民建筑工程史上的伟大奇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4.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二)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教师设问:在资源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孤立的景点与景观群中的景点比较,哪一种旅游价值大?
解析:单个孤立的旅游景观,即使有特色,但开发价值并不一定高。
只有在一定地域内,多种类型旅游景观协调布局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开发效益,故旅游资源的结构和规模应是其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三)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与邻近的景点雷同,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就会大大下降。
只有类型丰富,搭配协调,旅游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上图展示了天柱山优美的风光,结合文字资料,掌握以下知识:
①长期以来,天柱山景区游人稀少的原因是交通不便;
②近年来,由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游人大增。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以下内容: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从飞机通航后,游客量大增。
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
三、客源市场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
其中,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两个最基本的指标。
1.客源地:
⑴概念:游客的来源地;
⑵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⑶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
如国际上的西欧、北美、日本。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通过读图,了解以
我国城市居民旅游的客源市场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客源地500千米以内的范围内。
[来源:学科网ZXXK]
四、基础设施——决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
配套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
图文结合,了解到:庐山每年夏季有大量游客来山上避暑,原因与庐山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有很大关系。
案例1武夷山景区
通过对案例1的学习,了解到:
①武夷山景区自然景观优美,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
②地理位置优越和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③武夷山的国内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国际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以新加坡、日本为主的亚洲。
游客多,市场广阔。
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通过图2.15了解了武夷山著名景区、景点的分布。
根据案例,结合图2.15,试对武夷山景区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提示: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
2.仔细阅读本案例,各组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评价项目,并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进一步收集有关信息。
3.小组信息汇总,进行组内讨论。
4.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课后探究:选择其他世界遗产或是学校所在地附近的某一旅游景区,从旅游资
源本身和外部环境,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
板书
2.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一、资源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美学价值
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2.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和集群状况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客源市场--主要指标: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
1.客源地
2.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四、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