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d9c77f44be23482fb4da4c38.png)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一)一、判断题1.有位置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都不是单一要素。
()2.在位置公差中基准只有一个。
()3.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垂直度要求时,公差带形状是一个四棱柱。
()4.定向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还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
()5.三基面体系中的三个平面相互是垂直的。
()6.径向圆跳动中,在测量时测量仪器可以在圆柱面上来回移动。
()7.径向全跳动与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一样,故含义也一样。
()8.基准选择时,主要考虑基准统一原则,再兼顾设计要求及装配要求。
()二、解答题1.习题图4-1所示销轴的三种形位公差标注,它们的公差带有何不同?图4—1 销轴2.习题图4-2所示零件标注的位置公差不同,它们所要控制的位置误差区别何在?试加以分析说明。
图4—2 零件图3.在底板的边角上有一孔,要求位置度公差为Φ0.1mm,习题图4-3所示的四种标注方法,哪种标注方法正确?为什么另一些标注方法不正确?a)b)c)d)图4—3 零件图4.习题图4-4所示的零件,标注了两种不同的位置公差,它们的要求有何不同?a) b)图4—4 零件图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二)一、判断题1.采用零形位公差,指在任何情况下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总是零。
()2.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又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公差值只能从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一处得到补偿。
()3.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形位公差项目的选择应尽量选测量简单的项目。
()4.在保证关联作用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的场合下,最好在选择公差原则时选最大实体要求。
()5.国家标准对位置度公差值直接规定了具体等级和数值。
()6.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值均未规定公差等级和数值。
()7.用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测量形位公差时,理想要素要绝对精确,不能用模拟法获得。
()8.用两点法测量圆度误差时,只能得到近似的测量结果。
()二、解答题1.试按习题图4-5的形位公差要求填写下表图4—5零件图2.某种零件表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2mm,经实测,实际表面上的九点对测量基准的读数(单位为μm),如习题图4-6所示,问该表面的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图4—6 零件平面度测得数据3.习题图4-7中的四种标注方法,分析说明它们所表示的要求有何不同(包括采用的形位公差原则,理想边界尺寸、允许的垂直度误差等)?a)b)c)d)图4—7 公差的标注。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a83d92b38bd63186bdebbc6a.png)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6、面轮廓
面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面对其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是对零件上曲面提出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括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 络面之间的区域。诸如球心应为于理想轮廓面上。
如图4-16所示,实际轮廓面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球的两包 络面之间,诸球的直径为公差值0.02mm,且球心在理想轮廓面 上。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 线度
除给定平面内的直线 外,通常用于限制圆柱体或 圆锥体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因为圆柱的素线是圆柱的纵 截面与圆柱的交线,是属于 给定截面内的一条直线。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 线度
浮动(无基准的公差带)
固定(有基准的公差带)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二节 形状公差与误差
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变动量的全量。是 限制实际被测要素的一个区域 。 1、直线度:直线度是用以限制被测要素实际直 线对取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被限制的直线有平面内的直线,回转体(柱体、 圆柱体)的素线,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和轴线等 等。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不同,可分别提出给定平 面内、给定方向上和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要求。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 概述
三 、形状和位置公差带
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变动区域称为形位公差带。显然, 实际要素在形位公差带内,则为合格,反之,则为不 合格。
形位公差带具有四要素: 形状、大小、方向、位置。
形状:共计11种(如图4-5)。
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1PPT课件
![第4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96e16d240c844768eaeeb7.png)
§4-1 概述 §4-2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测量 §4-3 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测量 §4-4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4-5 形位公差的选择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1.形状和位置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 2.形状和位置公差概念及基本术语 3.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及画法 4.形位误差及其误差值的评定 5.形位误差与尺寸公差的评定 6.形位公差值的选择
重点内容:1.形位公差符号及标注方法 2.形位公差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及画法 3.形位误差与尺寸公差的评定
难 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能在图纸上熟练标注形位公差,掌握形位误 差及其误差值的评定.能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掌握形位公差值 的查表方法.
概述
图4-1形状误差的影响
概述
分段序号 测量位置 读数 各点累加
1 0-300
0 0
2 300-600
+2 +2
3 600-900
+1 +3
4 900-1200
+2 +5
5 1200-1500
-2 +3
直线度误差的评定
在给定平面内,有两种方法: ①最小区域法. ②两端点连线法.
①按最小区域法 用两条平行直线将实际误差曲线包容且包容宽度最小.包容区域宽度即
概述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GB/T1182—1996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测量
一、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 形状公差的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的变动区域.
二、形状公差共有六项,下面分别介绍: 1.直线度:分三种情况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直线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 直线之间的区域。如下图所示,其含义是:圆柱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 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2 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600fca20941ea76e59fa04cb.png)
形状公差
▪ 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其 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 限制。
▪ 直线度 ▪ 平面度 ▪ 圆度 ▪ 圆柱度
4/29/2010
直线度公差
▪ 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直线和轴 线的形状误差,根据零件的功 能要求,直线度可以分为在给 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在 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
至于定位误差,则理想要素置于相对于基准某一确定有位置上,其定 位条件可称为定位最小条件。
4/29/2010
跳动:
跳动的分类: 它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 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 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在 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4/29/2010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 所示,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轴向平面内,且距离为 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 间。
4/29/2010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4/29/2010
垂直度(一)
▪ 当两要素互相垂直时,用垂直 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 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 上的垂直度要求时,垂直度公 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 于基准平面(或直径、轴线) 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 的区域。
4/29/2010
垂直度(二)
▪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平行度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 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 内的区域。如图所示, ød孔 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ø 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 的圆柱面内。
检验员测量技术02-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检验员测量技术02-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135c2d6de80d4d8d05a4f3c.png)
(A)
(B)
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按最大实体要求给出形位公差时,要求被测实体不得起 过最大实体边界。如图所示,用位置量规检验零件同轴 度误差。工件被测要素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尺寸为 12.04mm,故量规测量部分的基本尺寸为 12.04mm,基准本身遵守包容要求,故基准遵守最 大实体边界,量规的定位部分的基本尺寸为 25mm。
形状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是浮动的,可随实际 被测要素的方向和位置而变动;
定向公差带的方向由基准确定,位置是浮动的; 定位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都是固定的; 跳动公差带的方向和位置都是固定的。
形位公差的标注
以公差框格的形式标注(两格或多格)
公差值:如果公差带为圆形或圆柱 形,公差值前加注,如果是球形, 加注S 基准:单一基准用大写表示;公共 基准由横线隔开的两个大写字母表 示;如果是多基准,则按基准的优 先次序从左到右分别置于各格。 指引线:用细实线表示。指引线的 方向必须是公差带的宽度方。
若用近似方法评定得到的误差值>形状公差值,则 被测要素不一定不合格,应再按最小区域法评定看 其结果是否小于形状公差值。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一节 概述
零件的几何要素与形位误差
图4-1 零件几何要素
1-球面 2-圆锥面 3-圆柱面 4-二平行平面 5-平面6-棱线 7-中心平面 8-素线 9-轴线 10球心
零件的几何要素与形位误差
几何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 形位误差:实际几何要素相对于理想几何要素的偏差。
形位公差标注
形位公差代号的标注示例
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将被测要素与理想要素 相比较,量值由直接法或间接法获得。
测量坐标值原则: 测量被测实际要素的坐标值, 经数据处理获得形位误差值。
08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1]E共39页文档
![08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1]E共39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9c1447baef8941ea66e054c.png)
7
(轮廓、单一、被测要素) (中心、关联、被测要素)
E
(基准、中心要素)
(轮廓、关联、被测要素)
8
二、形位公差的项目和符号
形状公差: 是对单一要 素提出的要 求,即形状 误差所允许 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 是对关联要 素提出的要 求,即位置 误差对基准 所允许的变 动全量。
个字母。
17
(3)基准
用一个字母表示单一基准,如图4.6(b)所示。
用两个或三个字母表示基准体系,如图4.6(c)、 (d)所示。 用两个字母中间用连字号“一”隔开,表示公共基准, 如图4.6(f)所示。
图4.6
图4.6
图4.6
图4.6
18
2.被测要素的标注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公差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 指引线由细实线和箭头组成,可以从框格任一端引 出,并保持与框格端线垂直;指引线的箭头指向被 测要素,可曲折,但不得超过2次;指引线的箭头一 般垂直于被测要素,且应指向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 方向。
3
3. 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 GB/T 1182—2019《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 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 1182—201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 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GB/T 1184—2019《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4249—2019《公差原则》 GB/T 16671—2019《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 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GB13319—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 位置度公差》
第一节 概述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 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 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 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 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 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7d79400e6c85ec3a87c2c549.png)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一、形位公差的概念图样上给出的零件是没有误差的理想几何体,但是,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本身存在各种误差,以及加工过程中出现受变形、振动、磨损等各种干扰,使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以及线、面相互位置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相互位置之间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它们统称为形状和位置的误差,简称形位误差。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仅有尺寸误差,而且会产生形状和位置误差。
形位误差对机构、仪器的使用功能影响很大。
因此,仅控制尺寸误差尺寸误有时仍难以保证零件的工作精度、联结强度、密封性、运动平衡性、耐磨性和可装配性等方面的要求,特别在高温、高压、高速重载等条件下工作的精密机械影响很大。
零件的形位误差对其使用性能会产生以下影响:(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例如,机床导轨的形状误差会影响结构件(如刀架)的动精度;车床主轴两支承轴颈的形位误差会影响主轴的回转精;齿轮箱上各轴承孔的位置误差将影响齿面承载能力和齿轮副的侧隙。
有结合要求的平面形状误差将影响结合的密封性,并因接触的减小面降低承载能力等。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例如,对于圆柱结合的间隙配合,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会使间隙大小分布不均,当配合件发生相对转动时,磨损加快,降低零件的工作寿命和运动精度。
(3)影响零件的自同装配性。
例如,花键轴各键的位置误差将影响与花键孔的联结;箱盖、法兰盘等零件上各螺栓孔出现位置误差将难以自由装配。
因此,设计零件时必须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并考虑制造时的经济性,对其形位误差加以必要且合理的限制,即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形位误差。
形状公差标准是重要的基础标准之一。
我国参照国际准,重新修订并以颁布实施的《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有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4249-1996》《公差原则》、GB/T16671-1996《形状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等。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f26061ef111f18583d05acd.png)
基本几何量精度——公差原则
• 基本内容:公差原则的定义,有关作用尺寸、 边界和实效状态的基本概念,独立原则、包容 要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的涵义及 应用。 • 重点内容: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的涵义及 应用。 • 难点内容: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包容要 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的涵义及应 用。
φ30h7 E
φ30
包容要求应用举例
• 如图所示,圆柱表面遵守包容要求。 • 圆柱表面必须在最大实体边界内。该边界的尺 寸为最大实体尺寸ø 20mm, • 其局部实际尺寸在ø19.97mm~ø 20mm内。
直线度/mm 0.03 0.02 -0.03 Ø19.97 -0.02 ø20(dM) 0 Da/mm E
包容要求
• 定义:实际要素应遵守最大实体边界,其 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过最小实体尺寸。 • 标注:在单一要素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 代号之后加注符号“○ ”, • 应用:适用于单一要素。主要用于需要严 格保证配合性质的场合。 • 边界:最大实体边界。 • 测量:可采用光滑极限量规(专用量具)。
包容要求标注
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序)
• 2、按结构特征分 • 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廓、直接为人们所感觉到的点、线、面各 要素。如图3-1中1、2、3、4、5、6都是轮廓要素。 • 中心要素:具有对称关系的轮廓要素的对称中心点、线、面。如 图3-1中7、8均为中心要素。 • 3、按检测时的地位分 • 被测要素:图样上给出了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是被检测的对象。 • 右图中,φd2的圆柱面和φd2的台肩面都给出了形位公差,因此都 属于被测要素。 • 基准要素:零件上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 位置的要素,基 准要素在图样上都标有基准符号或基准代号,如右图中φd2的中心 线即为基准要素A。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b64fac4acf84b9d528ea7a5d.png)
中心要素的标注
(3) 当被测要素为圆锥体的轴线时,指引线的箭头应 与圆锥体直径尺寸线(大端或小端)对齐必要时也可 在圆锥体内画出空白的尺寸线,并将指引线的箭头 与该空白的尺寸线对齐;如圆锥体采用角度尺寸标 注,则指引线的箭头应对着该角度的尺寸线。
圆锥体轴线的标注
(4) 当多个被测要素 有相同的形位公差 (单项或多项)要求时, 可以在从框格引出 的指引线上绘制多 个指示箭头,并分 别与被测要素相连; 用同一公差带控制 几个被测要素时, 应在公差框格上注 明“共面”或“共 线”。
•最大实体要求的特点如下: 最大实体要求的特点如下: 最大实体要求的特点如下 •1) 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被测要素的体 外作用尺寸不超过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φ20(dM)
2) 当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均为最大 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图样上给定的 形位公差值;
φ20.1(dMV)
第四节
公差原则
定义: 定义:机械零件的同一被测要素既有尺寸公 差要求,又有形位公差要求,处理两 者之间关系的原则,称为公差原则。 一、有关术语及定义 1. 局部实际尺寸 简称实际尺寸 、Da) 局部实际尺寸(简称实际尺寸 简称实际尺寸da、
•2. 作用尺寸
• (1)体外作用尺寸 体外作用尺寸(dfe、Dfe)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 体外作用尺寸 、
被测要素的主要标注方法: 被测要素的主要标注方法: (1)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 指在该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引出线上,并应明显地与 尺寸线错开(应与尺寸线至少错开4mm)。
>4mm
轮廓要素的标注
(2) 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被 测要素的尺寸线对齐,当箭头与尺寸线的箭头重叠 时,可代替尺寸线箭头,指引线的箭头不允许直接 指向中心线。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_新国标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_新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4345922f6c85ec3a87c2c593.png)
4、公共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公共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对于由几个同类要素组成的公共被测要素,应采用一个 公差框格标注。这时应在公差框格中公差值的后面加注符号 “CZ”(图4-9、图4-10)。
图4-9
图4-10
三、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1、基准组成要素的标注方法
基准符号的基准三角形底边应放置在基准组成要素(表 面或表面上的线)的轮廓线上或它的延长线上
2、被测中心要素的标注方法
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轴线、中心直线、中心平面、 球心等)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应与该要素所对应轮廓要素 的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
3、指引线箭头的指向
指引线的弯折点最多两个,靠近框格的那一段指引线一定 要垂直于框格的一条边。指引线箭头的方向应是公差带的宽 度方向或直径方向 ,如果公差带为圆形或圆柱形,形位公 差值前加注Ø ,如果是球形,加注SØ
§1 零件几何要素和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
2、按存在状态分:
(1)理想要素:设计时给定的图纸上的要素。 (2)实际要素:加工后实际零件上的几何要素。 测得要素——提取要素
3、按检测关系分: (1)被测要素:给出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 (2)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位置的 要素。即作为参照物的要素。 4、按功能关系分:
图4-16
3. 几个同型被测要素有同一几何公差带要求
结构和尺寸分别相同的几个被测要素有同一几何公差 带要求时,可以只对其中一个要素绘制公差框格,在该框
的上方写明被测要素的尺寸和数量(图4-17) 。
图4-17
第三节 形位公差带 一、形位公差带的含义及性质
形位公差带:用于限制实际要素形状和位置变动的
2、基准导出要素的标注方法
基准符号的基准三角形底边应放置在基准导出要素 (轴线、中心平面等)所对应尺寸要素的尺寸线的一个 箭头上,并且基准符号的细实线应与该尺寸线对齐。
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
![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fa477ca0700abb68a982fba7.png)
分类 最大实体边界 最小实体边界
DMMS= Dmin, dMMS=dmax DLMS=Dmax ,dLMS= dmin DMV=DMMS-t给定=Dmin - t给定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dMV=dMMS+t给定=dmax + t给定
最小实体实效边界
DLV=DLMS+t给定=Dmax + t给定 dLV=dLMS-t给定=dmin - t给定
对同一基准,同一要素的
圆跳动公差值应小于其全 跳动公差值(P76,图 3—5a) 。
回转表面及其素线、轴线
的形位公差值应小于相应 的跳动公差值。
端面全跳动和端面对轴线 A
的垂直度控制形位误差的
效果相同。
A
Ф Ф
Ф
t6 A
Ф
t1
t2
A
t3 t3 A
t1
Ф t2 A
Ф
t1<t6 t2<t6 t3<t6 t4<t6
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
一、定向公差
平行度
面对基准平面 线对基准平面 面对基准直线 线对基准直线
给定一个方向 给定两个方向 给定任意方向
ф40H7
ф 0.02 B
轴连承杆支架 油冲连泵模杆体模板
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
一、定向公差
垂直度 面对基准平面 面对基准直线 线对基准直线 线对基准平面
最小实体状态和最小实体尺寸 DLMS=Dmax , dLMS= dmin
第3.4节 公 差 原 则
二、与公差原则有关的术语及定义
作用尺寸
体外作用尺寸(Dfe /dfe ) 孔的体外作用尺寸(Dfe)
在配合长度上,与实际孔能 装配的最大的理想轴的直径。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2]E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2]E](https://img.taocdn.com/s3/m/bcef5b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2.png)
差为5 m 。
被测要素、公差特征名称、公差值、基准、公差带形状
13
第三节 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旳位置对 基准所允许旳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 旳区域,被测实际要素位于此区域内为合格, 区域旳大小由公差值决定。
14
一、定向公差与公差带
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 允许旳变动全量。
倾斜度公差是最基本旳一种定向公差,平行度、
垂直度是它旳特例。 ① 面对面倾斜度
面
基准
② 线对面倾斜度
③ 面对线倾斜度 线
④ 线对线倾斜度
26
1) 一种方向(面对面,线对面,面对线,线对线) 当两要素在0°~90°之间旳某一角度时,用倾 斜度要求时,倾斜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且与基准平面(或直线、轴线)成理论正确 角度旳两平行平面之间旳区域。
39
(2)端面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 与基准轴线同轴旳任二分 之一径位置旳测量圆柱面 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 值t旳两圆之间旳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 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 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旳 轴向跳动量均不得不小于 公差值0.05mm。
0.05 A
a)标注
A
基准轴线
测量圆柱面
b)公差带
17
2)“面对线”旳平行度 被测要素:上平面; 基准要素:孔旳基准轴线。
公差带定义:为距离等于公差值t平行于基准轴线 旳两平行平面所限定旳区域,如下图所示。
t
a)标注
基准轴线 b)公差带
18
3) 线对面旳平行度 被测要素:孔旳中心轴线,基准要素:底平面。
公差带定义:为平行于基准面、距离等于公差值t 旳两平行平面所限定旳区域,如下图所示。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44c4b1f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1.png)
二、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的形状公差的特征项目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大类, 共 14 个,它们的名称和符号如下表所示。
表2-1
形位公差分类、项目及其符号
三、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一)、形位公差框格和基准符号
零件要素的形位公差要求,应按规定的方法表示在图样上对被测要素 提出特定的形位公差要求时,国标规定采用形位公差框格对相关要素 的形位精度要求进行标注,这种方框由两格或多格组成。
3 、基准符号
基准符号由带小圆圈的英文大写字母用细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而组 成,如下图所示。
被测要素基准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但除E、F、I、J、L、M、O、P、R等九个字 母之外;表示基准的字母标注在相应被测要素的位置公差框格内基准符号引向基 准要素时,无论基准符号在图面上的方向如何,其小圆圈中的字/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 示法》
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4249—1996《公差原则》 GB/T 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 要求和可逆要求》 GB13319—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 位置度公差》
一、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 等几何要素(简称要素)及要素本身精度及其相互间的位 置精度。
如左图示的要素有点 (球心、锥顶)、线 (圆柱、圆锥的素线、 轴线)、面(回转面、 端面)等。
几何要素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按结构特征分 (1)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各要素。如上图所示的 球面、圆锥面、圆柱面、端面、圆柱的素线等。 (2)中心要素: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表示的点线面各要素。如上图 所示的轴线、球心。 2.按存在的状态分 (1)实际要素:常用测量所得到的要素来代替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 (2)理想要素:不存在任何误差的几何意义要素,即几何的点、线、 面。机械图样上表示的要素均为理想要素。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其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5c721058284ac850ac0242ab.png)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加工后的零件会有尺寸公差,因而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就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公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公差,这些差异统称为形位公差。
一、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包括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而位置公差又包括定向公差和定位公差。
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具体包括的内容及公差如下所示:1.形状公差(1)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直线发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2)平面度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3)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4)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
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5)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6)面轮廓度符号为上面为一半圆下面加一横,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2.位置公差(1)定向公差1、平行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2、垂直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3、倾斜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第三讲,2学时)
※※※※※※※※※※※※※※※※※※※※※※※※※※※※※※※※※※※※※※※主要内容:跳动公差与公差带特点;典型的跳动公差带的定义、特征及其标注。
公差原则(有关术语及定义,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形位公差的标注。
重点内容:跳动公差带的定义、特征及其标注;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的涵义及应用;形位公差的标注。
难点: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的涵义及应用。
教学方法:1. 设计课堂提问,掌握学生理解情况。
2.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进行手段。
课外作业:习题4-4、4-5、4-10、4-12、4-13、4-15、4-16
※※※※※※※※※※※※※※※※※※※※※※※※※※※※※※※※※※※※※※※具体内容的详细教案如下:(加黑字表示板书内容或应有板书的地方)
注:首先对上次课的主要内容用2分钟进行小结,然后讲跳动公差与公差带。
四、跳动公差与公差带
跳动公差——跳动——
结合测量说明什么是跳动公差和跳动。
注:要说明跳动公差的被测要素为圆柱面、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
跳动公差根据测量区域的不同,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1)圆跳动
(1)径向圆跳动(2)端面圆跳动(3)斜向圆跳动
注:1.结合下图(见黑板)讲解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以及斜向圆跳动的定义、测量方法、公差带,要说明公差带的两个同心圆的圆心在基准轴线上!
2.可设置课堂问题:公差带与圆度公差的区别?说明什么?圆度:形状公差,位置浮动;跳动:位置公差,位置固定)
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斜向圆跳动
注意:标注斜向圆跳动,指引线的箭头方向一般垂直于被测要素,注意与圆度公差标注的区别!(注:设置课堂问题:为什么要这样?也是作业中易错的地方)
2)全跳动
全跳动——是指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测量
时被测要
素连续回转且指示计作直线移动。
(1)径向全跳动
注:结合右图(见黑板)讲解径向全圆跳动的定义、测量方法、公差带。
要说明径向全跳动是被测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相对基准的同轴度 误差的综合反映(但不是简单相加,是矢量叠加),所以,径向全跳 动可综合控制同轴度和圆柱度误差。
(2
)端面全跳动
注:结合右图(见黑板)讲解端面全跳动的定义、测量方法、公差带。
注:要说明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该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而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相同的,但检测方法更方便!另外,端面全跳动还是该端面(整个端面)的形状误差(f 形状)及其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f 位置)的综合反映。
跳动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的作用。
因此,采用跳动公差时,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能够满足功能要求,一般不再标注相应的位置公差和形状公差,若不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则可进一步给出相应的位置公差和形状公差,但其数值应小于跳动公差值。
第四节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在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对零件上重要的几何要素,常常需要同时给定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等。
那么,零件上几何要素的实际状态是由要素的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综合作用的结果,两者都会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能,因此在设计和检测时需要明确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
确定这种相互关系的原则称为公差原则。
定义:机械零件的同一被测要素既有尺寸公差要求,又有形位公差要求,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称为公差原则。
(注:解释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含义: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尺寸公差,即允许尺寸
的变动范围,本章我们又学习了形位公差,即允许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范围。
那么对于同一个被测要素,既给出了尺寸公差要求,同时又给出了形位公差要求,在零件加工和检验的过程中,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是单独处理,还是混合在一起处理,设计人员应该给出一个说明,我们把国标给出的这个说明,就称之为公差原则。
)由此可知,根据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有无关系,关系如何?我们把公差原则分为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两大类。
首先介绍有关公差原则的一些术语及定义:
一、有关术语及定义
1. 局部实际尺寸(简称实际尺寸d a 、D a )(注:用教材图4-5讲解)
2. 作用尺寸
(1) 体外作用尺寸(d fe 、D fe ) 注:这个概念在第二章进过,这里简单回忆一下。
(2) 体内作用尺寸(d fi 、D fi )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外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内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
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
平面必须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
20 0
-0.033
0.02
φ20(d M )
φ200-0.3
M
0.1 φ20.1(d M V )
φ0.1
φ 体内作用尺寸实际上即为零件强度起作用的尺寸,也是由被测要素实际尺寸和形状(或位置)误差综合形成的,孔的体内作用尺寸大于该孔的最大局部实际尺寸,轴的体内作用尺寸小于该轴的最小局部实际尺寸。
如图4-5所示。
3.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尺寸 (1)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 (2)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 MV 、d MV ) 注:用下图进行讲解。
4.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尺寸(自学)
作用尺寸与实效尺寸的区别:作用尺寸是由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形成的,一批零件中各不相同,是一个变量,但就每个实际的轴或孔而言,作用尺寸却是唯一的;实效尺寸是由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综合形成的,对一批零件而言是一定量。
实效尺寸可以视为作用尺寸的允许极限值。
5.边界
(1)边界 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
(2)最大实体边界(MMB) (3)最小实体边界(LMB)
(4)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 (5)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MVB)
二、独立原则
1. 定义:
(口述定
义)
2.标注方法:
30.02mm 。
φ20(d M )
φ200-0.3
M
0.1 φ20.1(d M V )
φ0.1
φ 注:用右图进行讲解。
(一)包容要求
1.定义: 2.标注方法:
包容要求的实质是当要素的实体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状误差增大。
它反映了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补偿关系。
因而包容要求具有如下特点:(见课件)
注:用右表进行讲解。
3.合格条件:注:写出上例的合格条件。
注:以上内容1学时。
(二)最大实体要求(MMR)(自学)
第五节 形位公差的应用(用课件讲解)
一、形位公差的标注
注:用课件中的大量图对公差框格的标注、被测要素的标注、被测要素的标注、指引线的标注
方法、被测要素的主要标注方法、基准符号、基准要素的标注、任选基准的标注讲解讲解。
注:要说明 E 、F 、I 、J 、L 、M 、O 、P 和R 等九个字母不得采用。
课时小结:(口述)
应小结如下内容:
跳动公差与公差带特点;典型的跳动公差带的定义、特征以及标注示例中标注的涵义。
与公差原则有关术语及定义,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的涵义,标注方法,合格条件,适用范围;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注:用右图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