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现状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现状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现状一、概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脑中的神经元,导致记忆、思考和行为能力逐渐下降。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人数已达数千万,且以每年数百万的速度增长。

该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只能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全球范围内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和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开展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研究、早期诊断、药物研发、康复治疗等方面的探索。

社会各界也积极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权益和需求,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药物研发进展缓慢等问题亟待解决。

全球需要继续加强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和康复服务,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1. 阿尔茨海默病的定义及基本特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脑中的神经元。

它通常导致记忆、思考和行为能力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特征包括进行性记忆减退、迷失方向、情绪波动、性格改变等。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逐渐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依赖他人的照顾。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可能共同作用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社会交往、定期的体检和筛查等。

天麻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

天麻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

天麻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阿尔茨海默症是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本文就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研究、治疗现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天麻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情况进行阐述,旨在论述其可行性,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治疗;天麻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患者表现为记忆、学习和生活能力的下降,如经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忘记接下来的行为计划等等。

AD危害较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度患者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失去时间、空间的概念[1]。

一、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情况二十一世纪伊始,我国也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人口数量巨大,在人口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我国约有1000万AD患者,在各个国家中患者数量最多,且这个数字在不断增加,预计在2050年达到惊人的4000万[3]。

AD患病周期长,需要家人或者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照料,AD的成本非常高,有研究称2018年在全球范围内AD相关成本高达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个数字依旧在飞速增加。

巨大的AD患者数量无疑将成为我国棘手的社会问题,成为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急需有效的AD治疗药物和手段。

二、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研究阿尔茨海患者的大脑萎缩外,并存在神经性斑、神经原纤维缠结的病理改变。

AD目前被认为由于某种不利因素大脑细胞间信息的传递被阻断,影响了大脑正常的记忆和思维,进而导致记忆缺失、生活能力部分丧失,最终加快人体衰老速度而走向死亡。

关于AD的发病机制解释有许多,如氧化应激机理、神经炎性机理等等。

其中,氧化应激机理比较受大家的认可。

临床数据表明,AD患者中脑组织的氧化损伤较为严重,故推测氧化应激是AD发病的重要因素。

过量的ROS会氧化、损坏细胞中DNA、RNA、蛋白质等具有活性的生物大分子,进而损伤细胞的基本功能,引起脑组织的死亡。

三、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并无完全治愈AD的药物,多数上市药物仅能延缓或者阻断AD的进程。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限于罕见 的家族性 A D家 系成 员 中。现 在认为 B淀 粉样 肽 的
过 量产生或 降解途 径受阻而 使 B淀粉样 肽沉积是 导致 A D发
生的重要机制 J 。正 常情 况下 , P 分泌酶裂解成可溶性 A P由
形成 了以 A B为核心的老年斑 , 其神 经毒性导致 神经 细胞 死亡
基因突变可导致 A P异 常转 运和 加工 ,产 生过 多 的 A P 3 14蛋
白。而 P sl主要 引起 A 4的过度合成 , I4蛋 白具有神经毒 3 1 A3 性, A 而 14正是老年斑 的 主要 成份 。Mapesn等 研 究发 3 chr o
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 传 , 产生 1 可 O多个 A P等位 基 因 , 中 以 P 其
中图分类号 : 7 9 1 R 4 .
阿尔茨海默病 ( l em r i ae, D ) 最常见 的痴呆 Az i e ̄ 关 的 中枢 神 经 系 统 的退 行 性疾 病 。
A D的发病机制 目 前认 为与遗传 因素 、 细胞凋亡 、 自由基 损伤等
因素 有 关。 近 年 来 研 究 发 现 , 用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 利 从 DARA N / N 水平检测基 因的存 在 , 析基 因结 构 变异 和表 达状 分 态, 从而对疾病在表型 改变 以前进行 早期 诊断 。A D的发 病率
与年 龄有关 , 随年龄增长而呈 增加趋 势 。 以 6 5岁为界 , D A 可分为早 发 型 ( al-nst D,E A 和 晚发 型 (a —nst er o ee A y O D) 1eo ee t
生 突 变 。 P 突 变 发 生 的 较 P 变 晚 , 病 情 进 展 较 为 S2的 S 1突 且
A P基 因定位于人类 2 号染 色体 , P 1 位于 2 q 1. ・ 1 1 1 12 2 q2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2 2 免疫功 能 突变 . 已在 A D的神 经 病 变 中发 现 抗 原 提呈 , 人类 组 化相 容性抗 原 ( L H A)一 DR阴性 和其 他 免 疫调 节 细
4 3倍 , 染 色体 显性 遗传 及 多基 因遗 传 。 目前 , . 呈 至 少 已发 现 4种 基 的 突变 或多 型性 与 A D有 关 , : 即 淀 粉样 蛋 白前体 ( P ) A P 基 、 老素 1基 ・ ( S— 早 闲 P 1 、 老 素 2基 ( S一2 和 载 脂 蛋 白 ( p E ) ) P ) a o 基
A 1— 2 闫此 , 3 1 4。 1 粉 样 蛋 白级 联 学 说 认 为 , 3 3淀 A1 异 常分 泌和 产生 过 多会 导致 出现 A D的其他 病 理 变 化, A 是 D发病 的核 心 环 节 , 少 A3的形 成 、 制 减 I 抑 A 3沉积 , 预防 和治疗 A I 是 D的根本 途径 。
著 相关 。形 态 学 研 究 发 现 : D患 者 胎f 织 A 组 铝 水平 较 高 , 发 现 钭 可 致 脑 组 织 神 经 纤 维 缠 结 并 {
( F—r 和老 年斑 ( P 的形成 。 N r ) S) 14 雌激 素水 平 . 新 近研究 发 现 , 经 后 体 内雌 激 素 水 平减 低 与 绝 A D发 病 密切相 关 。雌 激素 水 平 减低 可 能 影 响 了
征 的形成存 在 一定 关系 , 淀粉 样 变 性作 为 “ 自身 ” 非 抗原 , 可激 活补 体 系统 并 加 速合 成 补 体 及 各 种抑 制 因子 , 成厂 泛 的神经原 损 伤和 丧失 i 。 造
2 3 细胞 骨架 的改 变 . 微管 是神 经 细胞 巾 参 与胞 体 与轴 突 营 养 输 送

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情况调研报告

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情况调研报告

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情况调研报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俗称老年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也是一种神经退行性脑部疾病。

该病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表现为记忆减退、词不达意、思维混乱、判断力下降等脑功能异常和性格行为改变等。

根据《20XX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全世界约有5000万痴呆患者,预计到20XX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1.52亿。

在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有1507万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983万,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为15.54%,患者人数达3877万。

在庞大的确诊数字背后,是每个个体家庭的困境。

截至目前,由于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根治阿尔茨海默病,因而采取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等医学手段积极预防、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此外,相比庞大的患病人群,公众认知程度低、患者就诊率低、缺少创新且有效根治手段等,是我国阿尔茨海默病诊疗过程中的基本现状,也对“十四五”时期老年健康事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更高要求。

20XX年,XX日报社健康时报携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共同启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项目并发布报告,全国上百家媒体报道及引用。

20XX年,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继续携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发起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公益调研。

希望通过调研报告的发布,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家庭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关爱与理解;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水平,让患者能够就地就近接受规范化治疗;呼吁补齐养老服务短板,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提供专业的服务支撑;推动各项政策出台,重点聚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等失能失智老年人,解决突出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况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况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况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正在急剧增加的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AD的患病率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前AD的发病原因仍然未完全了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D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年龄、文化水平、性别、生活方式、地域、脑外伤、甲状腺激素水平、环境暴露、雌激素水平、吸烟、微量元素等因素相关。

流行病学调查对寻找AD的影响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预防及干预提供了线索。

标签: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A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主要侵犯大脑皮质神经元,引起痴呆的变性疾病,约占痴呆总数的2/3。

AD以神经炎斑、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减少为主要病理改变。

目前确切病因并不明确,大多数观点认为AD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每年老龄人数的增长速度为3.3%,由此推算到2025年我国将会出现2.8亿老龄人口。

可见AD已成为我国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给医疗保健体系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本文就国内外AD流行病学研究作一简要阐述。

一,流行病学特征患病率。

国内外有许多关于痴呆的患病率研究,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大多数原因是由于样本的年龄结构不同、不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调查方法的差别及诊断标准未统一。

近些年,随着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的一致,痴呆患病率大多相接近。

我国在2005进行的一次有关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痴呆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为7.8%,其中AD的患病率为4.8%,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为1.10%。

年龄、人种、地域相关性。

世界各国的研究均一致表明AD与年龄密切相关。

几乎所有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出AD存在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有调查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AD的患病率为1%,而在95岁以上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50%。

如果环境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学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不同人种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患病率应该具有相似性,但是没有确切的这方面报道,尚待进一步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及治疗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及治疗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及治疗现状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中,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记忆力下降以及认知能力减弱。

目前,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工作,研究者们不断地深入探讨其病因,以期能够取得更为有效的治疗成果。

一、病因分析目前,该疾病的病因仍不十分明确,但是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其可能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突变基因会引起某些蛋白成分在脑中的沉积,这会引发神经元的死亡,从而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2. 脑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堆积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体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聚集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会扰乱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该疾病的发生。

3. 神经元脑萎缩神经元数量减少以及突触功能下降也是该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生主要与脑萎缩有关。

而这种脑萎缩可能与荷尔蒙、炎症、神经营养因子及缺氧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治疗现状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

其中,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明显,通常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而非药物治疗则主要用于轻至中度患者。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用于改善症状,另一种则是治疗病因。

改善症状的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以及抗抑郁药等。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提高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NMDA受体拮抗剂可以减轻神经系统的兴奋,而抗抑郁药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治疗病因的药物则主要是针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及其他相应药物,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首个治疗药物——多奈哌齐。

该药物主要是防止乙酰胆碱酯酶被过度降解,从而提高乙酰胆碱的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2.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行为疗法、物理疗法以及营养疗法等。

行为疗法包括: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

认知治疗是通过重新学习基本技能来恢复患者基本的生活能力,行为治疗则是通过加强患者的基本技能来减轻其症状。

干细胞治疗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的现状及展望

干细胞治疗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的现状及展望

迄今为止,尚未有明确能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方法。

干细胞领域在再生医学,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各种类型的干细胞已被用于AD的临床前/临床试验。

在过去的十年中,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基于干细胞的AD策略,包含细胞的类型,给药的路线和时间。

阿尔茨海默病(AD)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约占全世界痴呆症病例的60-70%。

仅在美国,AD的流行率约为470万例,预计这一数字还会大幅增加。

AD发病机制复杂,具有明显的神经病理学特征,包括细胞外淀粉样Aβ斑块、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沉积所致的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颞顶叶和额叶及扣带回部分优先变性的神经元丢失。

在临床上,AD的特点是记忆力衰退、视觉空间和语言技能降低、行为问题以及最终死亡。

目前所有AD治疗方法都是针对症状的,无法控制疾病自然病程。

因此,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已迫在眉睫。

于是,干细胞治疗阿兹海默症就成了一件寄托着人们很多希望的疗法。

常用的细胞种类和研究现状在研究,不同的试验使用不同类型的干细胞进行移植。

然而,最常用的细胞种类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神经干细胞(NSC)。

间充质干细胞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Friedenstein等人在骨髓中发现MSCs以来,MSCs一直是研究最多的成体干细胞类型,尤其是退行性疾病中。

目前,MSCs几乎从所有组织中分离出来,如脂肪组织、嗅球,胎盘,脐带血,羊水。

MSCs具有归巢性,移植后可转移到损伤和炎症部位。

已有研究显示,MSCs可通过释放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来增强损伤后的局部血管生成。

此外,MSCs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而触发免疫反应,而小胶质细胞又可触发抗炎反应。

事实上,MSCs已被发现将小胶质细胞表型从经典激活转为交替激活,导致AD模型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此外,由于激活后的小胶质细胞具有较高的降解Aβ沉积的能力。

因此,MSCs介导的对小胶质细胞的调控可显著减少Aβ沉积,改善记忆障碍。

补肾益智方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补肾益智方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3、调节自噬:补肾益智方通过调节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自噬活性, 清除脑内沉积的Aβ肽,减轻神经元损伤。
4、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补肾益智方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免疫炎 症反应对神经元的损伤。
结论
本研究通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斑马鱼模型,探讨了补肾益智方治疗该疾病的 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补肾益智方能够显著改善斑马鱼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减少神经元损伤、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抗氧化应激、抑制神 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元再生以及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等方面。本研究为阿尔茨海默 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也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机制研究
为了进一步探讨补肾益智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具体机制,本研究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1、抑制神经元凋亡:补肾益智方通过激活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抑制线粒 体凋亡途径,从而减少神经元凋亡。
2、促进神经元再生:补肾益智方能够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 表达,激活TrkB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再生。
5、临床试验:开展更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补肾益智方 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总之,补肾益智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阿尔兹海默病治疗方面具有独 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补肾益智 方在未来的阿尔兹海默病治疗中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 祉。
谢谢观看
4、促进脑内代谢:补肾益智方可以促进脑内代谢,增加脑内能量供给,改 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促进神经传导。
临床试验方面,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补肾益智方对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认知 功能、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 研究者将60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分为补肾益智方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补肾 益智方组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阿尔兹海默病评估量表(ADAS-Cog)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疗法研究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疗法研究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疗法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典型的认知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记忆力及认知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的发病人数和疾病负担都在不断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幸福造成了沉重负担。

目前,已经存在多种针对AD的疗法,但是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和干预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

本课题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疗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为AD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和医疗保健服务。

一、现状分析1. AD的流行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5000万人患有AD,每年新增患者数量约为1000万人。

预计到2050年,AD患者数量将翻倍增长。

2. 目前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目前AD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寻找干预手段等。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等。

然而,这些药物只能缓解AD患者的症状,无法对疾病本质产生实质性的治疗效果。

二、存在问题1. 缺乏特效药物目前对于AD的药物疗法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缺乏特效药物限制了临床对AD 患者的有效治疗,从而无法从疾病本质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2. 早期诊断问题AD的症状通常在疾病进展的较晚阶段才会显现出来,这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尽早给予患者系统治疗,从而有效延缓疾病的发展。

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工具和方法对于AD的治疗和干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1. 加大对AD研究的投入为了能够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各个领域应加大对AD疾病的研究投入。

部门可以加大对AD研究的资金支持,鼓励学术界和医药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AD研究的进展。

2. 多学科合作AD是一个复杂的疾病,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多学科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方法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方法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方法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疾病,是目前全球公认的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症。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及早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方法进行研究。

一、病因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该病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

其中,基因是其发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大多数患者具有遗传倾向,在家族中存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个体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期记忆受到影响。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等各方面功能将受损,并呈现出周期性行为障碍、抑郁、狡猾、幼稚、怀疑和冷漠等行为和个性变化。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

三、早期诊断方法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神经心理学评估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的缺陷非常明显,如对病情短期变化缺乏敏感度、受受训练者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影响等,因此不能满足早期诊断的需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方法也逐渐涌现。

1. 神经成像技术神经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的生物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检测脑部的代谢和结构等信息,从而诊断疾病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CT)可以检测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脑部代谢异常。

同时,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也可以利用脑部结构之间的微小变化来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这种技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2. 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检测到的特殊蛋白质、代谢物和基因等物质。

研究表明,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血液中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以及磷酸化丙酮酸变化(p-tau181)等标志物会发生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引言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以记忆障碍、性格改变和智力下降为特征。

据统计,全球有50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翻倍。

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为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提供了希望。

现状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有两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增加乙酰胆碱在脑部的浓度,从而改善记忆和其他认知能力。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脑细胞受损,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口干、恶心、便秘等。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很多非药物治疗方法,例如物理治疗、认知训练和行为疗法等。

展望虽然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已经有所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目前的药物治疗仅能缓解症状,而无法治愈疾病。

其次,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有研究表明,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生化和分子改变可能在疾病早期就开始出现。

因此,如果能够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可能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然,要想在早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症状,需要更好的筛查工具和方法。

最后,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会随时间不断恶化,需要对患者的护理和关注。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提高社会对于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关注和投入。

总之,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亟需全球合作和研究。

随着我们对这种疾病的理解逐渐增加,我们相信一定会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治疗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并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希望。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现状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现状
源自一、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 在逐步提高。然而,尽管有这些进步,阿尔茨海默病仍然是一个严峻的全球性问 题。
在医疗技术方面,虽然我们已经知道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基本病理特征,如 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神经元损失,但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 此外,现有的药物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无法阻止疾病的进展。
感谢观看
四、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严峻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应对。尽管目 前我们还无法彻底治愈阿尔茨海默病,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 制症状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以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投入,包括政策支持、医疗资 源分配和老年人护理等方面。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阿尔茨海 默病的挑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和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复杂,包括年龄、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其中,年龄 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6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明显升高。此外,家族遗传也是阿 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些基因突变可以增加患病的危险性。
在症状方面,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减退、情绪波 动等。患者可能无法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难以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不认 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三、世界各国应对阿尔茨海默病 措施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挑战,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在政策法规 方面,许多国家已经将阿尔茨海默病纳入国家卫生计划和医疗保障体系,以提供 更好的医疗保障和治疗服务。例如,美国通过了《阿尔茨海默病综合统一报告法 案》,要求医疗机构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诊断和报告。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措施研究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措施研究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措施研究1. 前言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失智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早期诊断与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措施进行全面研究,分析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 现状分析2.1 阿尔茨海默病概况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大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疾病,老年人是主要患者群体。

目前全球患者数量已经超过5000万人,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3000万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将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2.2 早期诊断现状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确诊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准确判断疾病的早期发展阶段。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如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

2.3 干预措施现状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和降低炎症反应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如丙戊酸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胆碱能增强剂等。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认知康复训练、体育锻炼和心理干预等。

3. 存在问题3.1 早期诊断问题目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临床症状的识别主要依赖于患者自我报告,易于主观判断和漏诊。

且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往往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数年就已开始发生。

3.2 干预措施问题当前的药物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对疾病的进展并没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而且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和应用限制。

非药物治疗的疗效也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的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仍然是一个挑战。

4. 对策建议4.1 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探索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如血清蛋白、脑脊液中的神经元损伤标志物等。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和前景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系统退化为特征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也让持续的治疗成为许多家庭的负担。

随着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开始着手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一些积极的进展已经显现出来。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环境、遗传、代谢和免疫等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的交互作用,使得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疾病的发生机制,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这些成果不仅在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希望,也为疾病的未来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1.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的症状是认知功能逐渐下降,表现为记忆障碍、语言障碍、空间定向障碍等。

目前的研究中,大量的证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是由神经元蛋白斑块及其相关的炎症反应引起的。

有研究表明,使用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sAβPP)的衍生物,可以降低大鼠海马区的斑块损伤程度,推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纳米技术与自主修复的观点。

他们认为,通过纳米技术,可以自我修复人体的神经细胞,提高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影响。

2.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退化为特征的疾病,其典型症状为僵硬、震颤、失衡等。

目前的多项研究都表明,帕金森病是由脑部氧化应激和相关的神经元损伤引起的。

这些氧化应激过程包括线粒体功能失调、神经元损伤和氧化应激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对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进展。

通过对移植干细胞进行损伤性实验,研究者发现有效保护和修复了受损神经细胞,从而为帕金森病的早期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3.亨廷顿病的研究进展亨廷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汇报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汇报
潜在治疗药物的研发
基于Tau蛋白聚集分子机制的研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研究团队正在积极研发潜在的治疗药物,以期能够更有 效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 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神经病理学机制 等,为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的提供理论支持。
社会支持与宣传
国内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阿尔茨海默病 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增加,加强了阿尔 茨海默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众 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Tau蛋白聚集分子机制的揭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张振涛教授和特聘教授叶克强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脑内Tau蛋白聚集的 分子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05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本次汇报内容总结回顾
汇报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概念和临床 表现,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用等症 状。
介绍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阿尔茨 海默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 Tau蛋白聚集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探讨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病因和 危险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诊断和 治疗挑战。
03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国际上正在开展多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包括针对病因
的药物、改善症状的药物以及认知训练、身体锻炼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国内研究现状及成果
基础研究
国内学者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研究 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变化以及遗传因素等方面 的研究。
临床研究
国内开展了多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 研究,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 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为阿尔茨海默 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海马与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与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包括:
1、记忆障碍:这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尤其 是近期记忆力。
2、认知障碍:这会影响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工作中,使其难以进行日常活 动和交流。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减退。
3、情绪和行为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易怒、抑郁、焦虑等症状,甚至出现 攻击行为。这些症状可能会严重影响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也在逐 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50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达到1.52亿 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意味着每2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此外,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饮食、遗传等也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产 生影响。例如,缺乏锻炼、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 发病风险。
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各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一些国家通过建立专门的阿 尔茨海默病医院和病房来提供更好的医疗设施和护理服务,而另一些国家则注重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阿尔茨海默病的知识和技能,以提升基层医生对阿尔茨海 默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在老年人护理方面,许多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例如,日本通过实施《老年人福利法》和《老年人医疗法》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和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
3、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非常重要。建议摄入富含维生 素B12、叶酸、维生素E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全谷物等。同时,尽 量避免高糖、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
4、控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密切相关。因此,积极控制慢性疾病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措施。
总之,海马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这种神经退行性疾 病的机会。通过保持积极心态、锻炼大脑、合理饮食等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在很 大程度上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积极治疗和家人的 关爱与支持同样至关重要。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关爱身 边的老人,共同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挑战。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现状与未来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现状与未来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现状与未来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和行动能力受损等。

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进展,同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手段。

一、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现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和神经元突触失活有关,而老年人黄斑变性可能与AD有关。

目前,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还没有明确有效的手段。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但其效果主要表现在缓解症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不能治愈该病。

因此,有效的治疗手段依然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完善。

二、未来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未来可能的方向如下:1. 疾病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首要问题,因此,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学方式进一步发展和改进诊断和标志物。

2. 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一步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征,研究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以寻找如何干预疾病发展的方法。

3. 新药研发: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尚未疗效显著。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药物来治疗该病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在研究过程中还应重点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新药研发对疾病基本机制和病因的研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综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特征复杂,因此,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或多或少会产生积极成果。

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目前尚未发现痛治其根本原因的药物。

细胞治疗方法或许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这样就可以达到治疗与预防的目的。

同时,在未来的研究中,多学科的合作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于研究的成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的大脑功能。

它以其发现者阿洛伊斯·阿尔兹海默(Alois Alzheimer)的名字命名,是老年痴呆症中最常见的类型。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旨在综述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现状,包括其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在流行病学方面,我们将介绍阿尔兹海默病的全球分布、发病率和影响因素,探讨其与社会经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的关系。

在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突触功能障碍、神经炎症等关键过程,并探讨这些过程如何导致记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在临床诊断方面,我们将介绍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并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治疗手段方面,我们将概述目前已有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正在研究的新的治疗方法,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对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突破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为阿尔兹海默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阿尔兹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机制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

尽管其确切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但大量的研究已经揭示了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神经元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积累和神经元的变性死亡。

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过一系列酶解过程产生的多肽片段。

在AD患者中,Aβ的生成和清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Aβ在神经元内过度积累,形成神经毒性物质,触发神经元的凋亡和坏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2012年第1期黑龙江医学HEI LONG JIANG MEDICAL JOURNALVol.36,No.1Jan.2012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廖珏,廖新品(泸州医学院病原生物中心,四川泸州646000)关键词:综述;阿尔茨海默;病因;研究现状doi:10.3969/j.issn.1004-5775.2012.01.006学科分类代码:320.54中图分类号:R747.89文献标识码:A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原发性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以记忆、感觉能、判断、思维能力、运动能和情感反应能力等降低为主。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1]。

本文将就近年来国内外AD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等方向的研究,作一综述。

1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1.1遗传因素AD具有家庭聚集性,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AD 患者的一级亲属有极大的患病危险性,是一般人的4.3倍,呈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

目前,至少已发现4种基因的突变或多型性与AD有关,即: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早老素1基因(PS-1)、早老素2基因(PS-2)和载脂蛋白(apoE)基因[2]。

1.2炎症作用在AD患者脑中,Aβ肽可引起炎症反应而致神经元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

研究证实,Aβ可激活胶质细胞而引起炎症反应。

体外研究发现,激活的胶质细胞可通过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IL-1)、化学因子及神经毒物质,而引起的神经毒作用[3]。

1.3铝中毒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水铝含量与痴呆死亡率显著正相关。

形态学研究发现:AD患者脑组织中铝水平较高,并发现铝可致脑组织神经纤维缠结(NF-T)和老年斑(SP)的形成[4]。

1.4雌激素水平新近研究发现,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减低与AD发病密切相关[5]。

雌激素水平减低可能影响了机体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从而导致了AD的发病。

2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研究2.1β淀粉样蛋白级联学说1984年,首次从AD病人脑膜血管壁中纯化并测得了Ag氨基酸顺序,其基本结构中都含40或42个氨基酸多肽,统称为β淀粉样蛋白[6]。

之后,与AD相关的一些基因变化被陆续报道。

该学说认为,AD患者可能是由于APP和早老素(presenilin,PS)基因的突变改变了p和蛋白酶对APP酶切过程或酶活性,从而产生过多的AB或高积聚能力的Aβ1-42。

因此,β淀粉样蛋白级联学说认为,Aβ异常分泌和产生过多会导致出现AD的其他病理变化,是AD发病的核心环节,减少AI3的形成、抑制AI3沉积,是预防和治疗AD的根本途径[7]。

2.2免疫功能突变已在AD的神经病变中发现抗原提呈,人类组化相容性抗原(HLA)-DR阴性和其他免疫调节细胞,补体成分,炎性细胞因子(CK)和急性反应物,并且在AD患者的脑内存在抗胆碱能神经元等多种抗体。

推测自身抗胆碱能神经元抗体可能是引起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一个原因,与AD的病理学特征的形成存在一定关系,淀粉样变性作为“非自身”抗原,可激活补体系统并加速合成补体及各种抑制因子,造成广泛的神经原损伤和丧失[8]。

2.3细胞骨架的改变微管是神经细胞中参与胞体与轴突营养输送的通道,是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它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MAP)组成,tau蛋白是MAP的主要成分。

在AD脑内,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并聚集成双螺旋丝形式,丧失了促进微管组装的生物活性导致细胞骨架的结构异常和神经细胞的死亡[9]。

2.4Tau蛋白学说该学说认为,Tau蛋白的异常积聚是AD发病的主要环节,细胞外Ag积聚只是AD病理过程中一个必然病理表现,并非是痴呆发病的根本原因[10]。

如临床认知能力的下降虽与NPI's的严重程度有很高的相关性,而与SPs数目多少并无太大关系;在带有3个外源性基因APP、PS和Tau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中,发现神经元突触的丢失出现在Ag斑块沉积形成之前;在某些AD病人脑内并无成熟的SPs,而仅发现有弥散斑[11]。

3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AD临床表现以缓慢出现和逐渐进展的记忆障61第36卷2012年第1期黑龙江医学HEI LONG JIANG MEDICAL JOURNALVol.36,No.1Jan.2012碍、认知障碍、精神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为特征,病程一般不会出现明显波动或反复[12]。

AD的早期症状比较隐匿,不易被发现。

近记忆逐渐丧失是AD的早期特征性表现,患者常不能回忆起刚发生的事情,常无意地编造某些情节或将远事近移,甚至可出现错构和虚构。

与近记忆相比,患者的远期记忆障碍相对较轻[13]。

认知障碍是AD的特征性表现,随病情发展而逐渐明显。

患者可表现为类似于脑血管病的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的言语障碍,在无听力障碍的情况下,对物体命名困难,甚至不能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可以流利地发音但却经常出现找词困难而中断言语。

早期患者尚可会用迂回的方式进行表达,随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复述、语言理解、文字阅读、指令执行方面的障碍,病程后期则完全性失语,与外界交流严重障碍[14]。

AD的认知障碍还表现在视空间功能受损。

早期患者的精神症状可表现为严重的抑郁倾向,有的患者可出现人格和行为障碍,妄想症、幻觉、错觉、虚构见于发病数年后的患者。

发病早期一般不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随病情进展患者出现锥体系或椎体外系体征[15]。

4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4.1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的药物①补充脑胆碱能前体物质(如:胆碱、卵磷脂等);②胆碱、胆碱酯酶抑制剂(如:他克林、多奈哌齐、美曲膦酯、毒扁豆碱和ENA713等);③M受体激动剂(占诺美林、Sabcomedine以及槟榔碱、RS-86、匹鲁卡品等)[16]。

4.2调节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的药物谷氨酸为中枢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介导50%以上的中枢突触联络,谷氨酸受体异常均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淀粉样物质生成而导致AD发生[17]。

4.3阻止SP形成的药物AD患者痴呆程度与脑内SP及NFFs数量有一定关系。

因此,抑制其形成与发展将有助于AD的治疗。

故抗氧化、自由基清除剂等,有利于阻止SP 的形成[18]。

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制剂(强的松、阿司匹林、卡维地洛、维生素E、SOD等),仍是AD治疗的主要选择药物。

4.4改善脑缺血及神经营养药物此类药物是近几年研究的新热点,临床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脑血管扩张剂(如:萘呋胺脂、氢化麦角碱、氟桂嗪、尼莫地平等)能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而不增加脑代谢,间接增加神经营养作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以及雌激素等,现已初步证实:雌激素可改善AD病人和绝经后妇女的认知功能,这将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雌激素能否延缓女性AD 的进程和改善女性AD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研究雌激素是否具有推迟AD发病时间的潜在作用[19]。

4.5治疗AD患者的其他相关药物增加脑代谢药物(Eroloid mesylates),能通过增加脑局部葡萄糖利用率和代谢率而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20];稳定脑细胞膜药物(神经节苷脂和磷脂酸丝氨酸),能通过改变膜流动性或胆固醇含量而延缓AD病程;抗神经毒药物,司来吉林(Selegiling)能抑制中枢MAO-B神经毒性而延缓AD的进程;降低胆固醇药物,能降低脑组织中的ApoE4含量,而阻止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和amyloid 蛋白沉积等。

5研究的趋势近10年内,大量研究显示,对AD的防治虽已展现出良好的前景,并开发出许多有效药物。

但临床上仍然缺乏特异性“金指标”,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这是一个严峻的医学课题,更是一个广泛的社会工程。

就AD致病的多机制、多因素复杂过程和主要的几种假说看,防治AD药物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开发研究:(1)影响胆碱能神经药物:由于“老年性痴呆症胆碱能”假说的提出,研究具有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的有效成分,或开发类胆碱能剂(Choli-negenic agent)新药,是将来很长一段时期的研究重点[21];(2)抗氧化药物:依据氧化应激与AD的关系,开发具有清除自由基功能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活性氧(ROS)作用的抗氧化剂类药物,是今后研究的中心环节[22];(3)营养神经药物:依据神经营养缺乏易造成神经细胞凋亡,开展具有神经营养成分和提高神经可塑性的药物研究,是今后防治AD药物研究的新趋势[23];(4)发挥中医药特色,开发多靶点中草药。

从目前情况看,很难在短期内弄清AD发病机制,而在机制不清的情况下研制出高选择性、高亲和力的有效药物更困难。

首先,无法根据相关基因分子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有目的的药物设计;其次,很难模拟出与人一样的AD认知障碍动物模型,无法准确通过动物模型试验进行大规模药物筛选;再次,AD涉及神经系统广泛,也难用单一高选择性、高亲和力和作用特异药物调节。

这些方面,中医药有可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因为,其一,虽然AD的机制不清楚,而中医的“证”是可见的,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来设计中草药复方制剂;其二,虽不能模拟出与人一样的认知障碍动物模型,而很多中草药已沿用几千年,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毒性反应,可直接试用于现成的AD患者;其三,虽AD涉及神经机制复杂,但中草药复方制剂成71第36卷2012年第1期黑龙江医学HEI LONG JIANG MEDICAL JOURNALVol.36,No.1Jan.2012分较复杂,在不明机制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多靶点作用找到突破点。

总之,通过多学科联合、横向研究,可能找到对AD客观可靠的有效药物和疗效判定标准,相信通过中西医结合新的研究热点,不久一定能开发出适宜我国国情的治疗AD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1]郁向静,何俊民.β淀粉样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病因学作用[J].广州医药,2007,38(2).[2]Behl C.The search for novel avenues for the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J]. Drug News Perspect,2006,19(1):5~12.[3]杨建华.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6,9(13):18.[4]Davis K L.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of tacrine for Alzheimer's Dis-ease[J].N Engl J Med,1992,327:1253.[5]Farlow M.A Controlled Trial of Tacrine in Alzheimer's Dis-ease[J].JAMA,1992,268:2523.[6]黄德斌,董志.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24:63.[7]Selkoe D J.The amyloid hypoth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progress and problems on the road to therapeutics[J].Science,2002,7(19):297~353.[8]Sano M,Emesto C,Thomas RG,et al.A Con-trolled Trial of selegi-line alpha-tocopherol,or both as treatment for Alzheimer's Disease[J].Nengl J Med,1997,336(17):1216.[9]Szekely C A,Thorne J E,Zandi P P,et al.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J].Neuroepidemiology,2004,23(4):159~169.[10]罗朵生,郭姣,何伟.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7,9:12.[11]赵海善.老年期痴呆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6,12:1.[12]陈莹,田百玲,吴娜综述,赵冬雪审校.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研究及治疗近况[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3]Miguel A,Shelanski M L.Neurogenic effect ofβ-amyloid pepti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ural stem cells[J].J Neuroscience2004,24(23):5439~5444.[14]Haughey N J,Liu D,Nath A,et al.Disruption of neurogenesis in the subventricu1ar zone of adult mice,and in human cortical neuronal precursor cells in culture,by amyloid beta-peptide: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molecular Med,2002,1(2):125~135.[15]许贤豪,陈贵海.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若干热点及挑战[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2,39.[16]曾望远,董克礼.AD的病因机制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1.[17]Davis K L.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of tacrine for Alzheimer's Dis-ease[J].N Engl J Med,1992,327:1253.[18]Farlow M.A Controlled Trial of Tacrine in Alzheimer's Disease[J].JAMA,1992,268:2523.[19]JoséAlejandro Luchsinger.Adiposity,hy-perinsulinemia,diabetes and Alzheimer's disease[J]. 2008May6,585(1):119~129.[20]Selkoe D J.The amyloid hypoth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progress and problems on the road to therapeutics[J].Science,2002,7(19):297~353.[21]Sano M,Emesto C,Thomas RG,et al.A Controlled Trial of selegiline alpha-tocopherol,or both as treatment for Alzheimer's Disease[J].Nengl J Med,1997,336(17):1216.[22]Szekely C A,Thorne J E,Zandi P P,et al.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or the pre-ven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J].Neuroepidemiology,2004,23(4):159~169.[23]Olivier Querbes,Florent Aubry,Jérémie Pariente,Jean-Albert Lotterie.Early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using cortical thickness:impact of cognitive reserve[J].2009August,132(8):2036~2047.[24]Schuff N,Woerner N,Boreta L,et al.MRI of hippocampal volume loss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in relation to ApoE genotype and biomarkers[J]. 2009April,132(4):1067~1077.[25]李淑华,冯芹喜,刘亚威,等.黄芪黄铜(AF)对衰老过程中小鼠胸腺组织及脑组织NO、SOD、MDA指标的影响[D].2006,9,18.[26]Clifford R.Jack,Jr,Val J.Lowe,Stephen D.Weigand,Heather J.Serial PIB and MRI in nor-m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implications for sequence of pathological events in Alzheimer's disease[J].2009May,132(5):1355-1365.(编辑:谢忠艳)(收稿日期:2011-11-1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