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课件

生成调节物质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
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120天
白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leukocyte
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有核,正常年人:(4.0~ 10)×109/L。
白细胞的形态
特性: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
白细胞
%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内源性途径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的维持和巩固 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血液凝固的调控
1.细胞抗凝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⑴屏障作用 ⑵抗凝和抗血栓
✓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
2.纤维蛋白吸附酶抑制物:抗凝血酶Ⅲ (Ⅱa Ⅸa Ⅹa Ⅺa Ⅻa)
⑵肝素 ⑶蛋白酶C系统: Ⅷa、Ⅴa ⑷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FⅦa-Ⅲ复合物
X→Xa
⑵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 Ⅱ → Ⅱa
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Ⅰ→Ⅰa
外源性凝血途径
组织损伤 Ⅲ
内源性凝血途径
表 面
PK
K,胶原,异物
激 活
Ⅻa

Ⅶa/Ⅲ
Ca2+
Ⅺa

Ⅸa

Ca2+ PL
Ⅷa
HK Ⅺ

①凝
血酶原 酶复合 物形成

Ⅹa

磷 脂
Ca2+ PL
Va
V



Ⅱa

②凝
血酶原 的激活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
㈠数量和形态:
⒈形态:成熟RBC无核,双凹圆盘状,周边稍厚
⒉数量:正常成人

生理学 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 血液ppt课件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 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精选ppt
17
思考:如大量丢失白蛋白,会出现什么情 况?
精选ppt
18
几个概念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
② 影响因素: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比值大,易变形。 ☻胞内容物粘度: Hb浓度↑→粘度↑→变形能力↓ ☻ 红细胞膜弹性: 弹性大,变形能力大
RBC
通 过 脾 窦 的 过 程
1. 未成熟的RBC变性能力差,难以通过骨髓血窦, 不易进入血液循环。
2. 衰老和异常的RBC难以通过脾窦而被清除
诊断:甲型血友病
问题与思考:
为何患儿有经常出血的现象,但血小板计数,出 血时间,血块收缩正常?
患儿有经常出血的现象与凝血时间延长,血浆 凝血因子VIII活性极低有何关系?
你考虑患儿患有何种血液疾病?你的诊断依据 是什么?
精选ppt
3
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血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缓冲功能 3、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4、参与生理性止血和机体的防御机能
精选ppt
12
3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构成: 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中
的Na+和Cl-。
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体积、形态和
功能。
精选ppt
13
血浆液晶渗压↓ 引起 细胞肿胀
血浆液晶渗压↑ 引起 细胞皱缩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5.淋巴细胞: 免疫
33
四、血小板 Thrombocytes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体积小无细胞核双面微凸的圆盘状 内有α颗粒,致密体等颗粒
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参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数量减少到50X109/L,血管脆性增高
41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活化,形成止松软血栓─初期止血; 3.血液凝固─第二期止血;
纤维组织增生─永久性止血
42
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
1.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
2.血小板与血栓: ①黏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 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0.1~0.8 0.8~4.0
50~70 1~5 0~1 3~8
20~40
32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 巨噬细胞
吞噬力↑
3.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VitB12 +内因子 ;叶酸)
27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
红系祖细胞 向 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A)
早期红系祖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四)红细胞的破坏

生理学中职课件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中职课件第三章血液

2024/1/25
23
贫血类型及发生机制
01
02
03
04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 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巨幼细胞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 致DNA合成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 血细胞减少。
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导致贫血 。
2024/1/25
24
白血病发生原因和分类
微循环的组成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 液循环,主要由微动脉、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等部分组成。
微循环的功能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 换的场所,具有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参与血液和组织液的回流,以及维持 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22
05
血液疾病生理基础
蛋白质
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具有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物质和 参与免疫应答等作用。
糖类
以葡萄糖为主,是机体主要的供能物 质之一。
2024/1/25
脂类
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参 与机体的能量代谢和细胞膜的构成。
无机盐
如钠、钾、钙、镁等,维持血液的酸 碱平衡和渗透压稳定。
激素和酶
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2024/1/25
27
06
实验诊断在血液学中 应用
2024/1/25
28
常见实验诊断方法介绍
01
02
03
血液常规检查
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 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计 数和形态学观察,了解血 液的基本情况。
2024/1/25

生理学--血液 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 ppt课件
❖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 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细胞 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人工制造的火 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 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二)比重
❖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 ❖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三)黏滞性
❖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 ❖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四)血浆渗透压
第三章 血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概述
2
血浆
3
血细胞
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5
血量与血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难点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无机盐
❖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 ❖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 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 ❖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出血时间:临床上用细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 然流出,然后测定从出血到自然停止的这段时间。 作用:判断生理性止血功能。 正常成人出血时间1-3分钟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 体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2,比重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3,黏滞性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正常值:300mOsm 5,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酸中毒 碱中毒
第二节 血 浆
成分
水(91%-92%)
血浆
溶质(8%-9%)
无机盐 功能:形成和维持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 平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 血浆蛋白 正常含量60-80g/L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其他
(1)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数值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 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优选)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 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 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解剖学基础第三章《基本组织—血液》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第三章《基本组织—血液》PPT课件

(1)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能吞噬细菌,死亡后形成脓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直径:10~15µm 百分百: 0.5~ 3% 细胞核:常分2叶,多呈八字形 颗粒: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呈红色
电镜下,特殊颗粒内有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的电子致密核 特殊颗粒有碱性的含精氨酸丰富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强嗜酸性,参与杀灭寄生虫
和虫卵 破坏组胺,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免疫反应,抗过敏
(3)嗜碱性粒细胞
直径:10~12µm 百分比: 0~ 1% 细胞核:不规则,呈分叶状或“S”形,一般2到3叶 颗粒: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紫蓝色
(3)嗜碱性粒细胞
颗粒中含有组胺、肝素、白三烯 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
(4)单核细胞
直径:14~20µm 百分比: 3~ 8% 细胞核:肾形或者马蹄铁形 颗粒:细而松软,染灰蓝色
A
吞噬细菌死亡后变成脓细胞的是( ) A . 淋巴细胞 B . 单核细胞 C . 中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C
在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感染是数目增 多的白细胞为( )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血小板 E.嗜酸性粒细胞
E
各类白细胞的特点中性粒细 胞嗜来自性粒 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
单核 细胞 淋巴 细胞
大小um
10~12 10~14 10~12 14~20 6~8
胞核
胞质
功能
2~5叶 含大小分布均匀 吞噬细 的细小中性颗粒 菌
2叶 含大小分布均匀 减轻过 粗大嗜酸性颗粒 敏反应
不规则 含大小分布不均 引起过 形浅染 粗大嗜碱性颗粒 敏反应
Ⅱ.血浆的主要功能
a.运输养料和废物 b.运载血细胞
血清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医学
9
5.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
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
2.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3.粘滞度: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4.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 晚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erythroid, CFU-E),促红医细学 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27
EPO),其它因素。
医学
28
骨髓
红 细 胞 生 成 的 调 节
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医学
29
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医学
11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 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②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血液PPT课件

血液PPT课件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与血沉
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在血浆中能够 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沉降的特性。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将盛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通常以红细 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 速度。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 。
一、红细胞生理
Biconcave discoid shape of normal erythrocyte
crenated erythrocyte 圆锯齿状的红细胞
红细胞的数量
男性:4.0~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 Hb:5天内达200g/L
(与水相比)
血浆
渗透 压
共711Kpa, 晶体渗透压 :707.7Kpa,胶体渗透 压:3.33Kpa
血浆 PH值
7.35~7.45
血中红细胞数量 可影响血流阻力影响血
血浆蛋白浓度

血中晶体物质数量
血浆蛋白(白蛋白)含 量
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浆中主要缓冲对 :NaHCO3:H2CO3=20:
ABO血型系统抗原和抗体
2、用A、B型标准血清检定血型
在A型血清中( 在B型血清中( 含抗B凝血素) 含抗A凝血素)



+
+

+
+
血型
O A B AB
3、输血原则 输同型血。交叉配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葡萄糖溶液 1.9% 尿素溶液 ★等张溶液:0.9% NaCl溶液、
5% 葡萄糖溶液 张力: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
所形成的渗透压
四、血液的生理功能:
1.维持内环境稳定 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运输功能 营养物质、激素等
3.调节体温 4.免疫和防御功能
一、红细胞
红细 胞的 形态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血浆比重:
1.025 1.030 (蛋白质含量多,比重大)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由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 与水相比,以水的粘滞度为1 血液相对粘滞度为4 5, (红细胞数量) 血浆相对粘滞度为1.6 2.4 (血浆蛋白含量)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血浆渗透压
②可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 合物;
③参与坏死组织的清除。
1.颗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循环池、边缘池) 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尤其是化脓 性 细菌入侵的第一线。
(2)嗜酸粒细胞(较弱的吞噬能力、无杀菌作用) ☆限制嗜碱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3)嗜碱粒细胞
小(1.3mOsm/L)
占99.6%
占0.4% 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 维持血管内外水分平衡
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保持正常循环血量
和功能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如:0.9% NaCl溶液、 5%G S溶液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如:0.9% NaCl溶液、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血液是一种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液 体组织。
其生理功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维持内环境稳定 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运输功能 营养物质、激素等
3.调节体温 4.免疫和防御功能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
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 缩而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A: 吸引并聚集嗜酸粒细胞,减轻过敏反应。
2.无颗粒细胞
(1)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溶酶体内颗粒增 加,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
★渗透压: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能力。
半透膜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渗透压
★正常值: 770.kPa ≈Na58C00lmmHg
主要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
H2O
H2O
★分类: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
组成 主要为Na 、Cl 、糖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Osm/L)
红细胞在循环中, 常要挤过直径比它小的 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 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卷曲 变形,称为可塑性变形。
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沉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RBC在静置血沉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
的沉降速度。 正常值:男性第一小时约0~15mm,
女性第一小时约0~20mm。 意义: 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好;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一)血细胞比容
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 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成年男性 40%50% 成年女性 37%48% 新生儿 55%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
生改变时,都可使红细 胞比容改变。

水:90~92%

溶质: 8~10%

血浆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无机盐(电解质)

小分子物质
营养物质
有机物
激素 代谢产物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 细胞
二、血浆的功能
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1.形成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2.运输功能 3.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4.防御功能
5.营养、缓冲功能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
1.050 1.060 (红细胞多,比重大)
渗透脆性大,表示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
(三)红细胞的功能
1.运输O2和CO2
O2和Hb结合成HbO2,100ml血液可运送20ml的O2,在血液中由红细胞运输 的O2比溶解于血浆的多70倍。Hb还可以和CO2结合,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HbNHCOOH)的形式运输CO2。在红细胞参与下,血浆运输CO2的能力比直接 溶解于血浆中的多18倍。
2.缓冲作用
红细胞内的缓冲对可以缓冲血液的酸碱物质。
二、白细胞
(一)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
9
正常成年人的白9 细胞数为(4.0-10.0)×10 /L,
平均为7×10 /L。
生理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受剧烈运动、昼夜周期
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中性粒细胞 颗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50%--70% 0--7% 0--1%
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 RBC 4.5--5.5×1012//L, 正常成年女性: RHBbC1230.8-—-1640.6g×/L1012//L,
Hb 110--150g /L 高原地区居民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
白含量均较高。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白无颗粒白细胞 细 胞 分 类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2%--8% 20%--40%
(二)白细胞的功能
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白细胞具有变形运动、 渗出、趋化性、入胞吞噬的主要特性。
趋化物质:细胞的降解产物、细菌毒素、细菌、
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主要作用:
①将入侵细菌包围在一个局部吞噬掉,防止病 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差。 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渗透脆性。
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5%的NaCI溶液中开始有部分破 裂,在0.35%的NaCI溶液中几乎全部破裂。故临床上以0.35~ 0.45%NaCI溶液作为正常红细胞渗透脆性的范围。
巨噬细胞主要功能是: ●吞噬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和结核分支杆菌等; ●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清除变性的蛋白质、衰老受损的细胞及其碎片。 ●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能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如:集落刺激因子(CSF)、 白介素(IL—1、IL—3、IL—6等)、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干扰素(INF-α、-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