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转型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研究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研究

q u a l i i f e d t a l e n t s t o me 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o f l o g i s t i c s i n d u s t r y .
[ Ke y wo r d s ]l o g i s t i c s ma n a g e me n t ; h i g h e r v o c t a i o n a l ; a p p l i c a t i o n u n d e r g r a d u te a
t r n s a f or m a t i o n pr o c e s s of he t k e y wo r k.Th i s r e s e a r c h ma y pr o m ot e t he t r a ns f o m a r t i o n wo r k,a nd he l p t o c ul t i va t e mo r 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a n a g e me n t ma j o r f r o m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t o he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c o l l e g e . T h i s p a p e r a l s o p r o p o s e d he t
用 型 本科 转 型 的 可 行 性 ,并 且提 出 了转 型 过 程 中的 关键 工作 内容 ,希 望 能 通过 这 些研 究 推 动 转 型 工 作 ,更 好 地 为物
流 业 的发 展 输 送合 格 的人 才 。
【 关 键 词 】物 流 管 理 ; 高职 高专 ;应 用 型 本 科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调研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调研

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调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二〇一三年十一月目录引言 (1)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 (4)(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 (5)(三)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6)(四)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6 (五)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 (7) (六)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 (7)(七)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7)(八)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 (8)二、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及结构调整的启示 (9)(一)欧美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及其特征 (10)(二)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经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 (10)(三)应用技术大学在欧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三、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4)(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25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25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 (26) (四)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方向——应用技术大学 (26)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30)(一)确立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30)(二)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 . 30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 (31)(四)加大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投入 (31)(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32)(六)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 (33)(七)在国家框架下开展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合作 (33)(八)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33)引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研究》2023-10-26contents •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问题和假设•研究方法和技术•研究结果和分析•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强调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尽管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但培训成果的转化率普遍较低,存在“听时激动,听完不动”的现象。

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学校对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为培训成果的转化带来了挑战。

国家政策支持培训成果转化现状企业需求与学校供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要点一要点二促进校企合作通过对培训成果转化的研究,可以促进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推动教育改革研究成果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要点三02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存在诸多问题,如转化率低、转化周期长等•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和培训领域•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培训设计等领域•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研究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热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的促进策略和方法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中的教师角色和作用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中的学生角色和作用研究•研究趋势•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研究•基于学习科学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研究•基于跨学科视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转化研究03研究问题和假设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训成果的转化率?培训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哪些关键影响因素?如何有效地衡量培训成果转化的效果?研究问题研究假设参与培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成果转化具有重要影响。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逐渐被新型的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所取代,即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文从教学体系转型的定义、动机、成果以及实践探讨出发,研究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的机制与实效性。

从定义上说,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的转型是指对本科教育模式的变革,向实践性、应用性、研究型教育转变,以满足学生及其职业方向专业发展的需要。

与传统大学教育模式不同,新型的大学教育体系强调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去,不仅强调认知技能,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的动机主要是响应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变化,以服务社会的需求。

另外,应用型的大学教学体系转型也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如就业市场的变化、政府政策的改变、社会文化的变迁等等。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的转型的最终成果主要表现在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实施上,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加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此,在教育改革中,追求应用型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务。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首先,制定教学改革规划,实现本科教学体系的变革、完善教学办法和模式,支持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习;其次,完善实践教学相关政策,倡导思想传统教育和经验教育双管齐下,促进与实践挂钩的课程学习;再次,针对学生具体实践需求,在校外积极开展实践性活动,如专业实习、技能培训等。

本科教学体系的转型,必须收到各方的支持,才能得到最佳的实施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培训和实践,具备新型大学教育的教学专业技能,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大学领导需要制定有效的教育政策,并及时调整规划,以满足学生对新型教育的需求;学生则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实践的需要,重视经验性的课程学习,提高实践能力,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的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应用型本科转型研究报告

应用型本科转型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第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比较分析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发展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种教育要求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高专。

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际性”,注重体现服务地方性经济;与高职高专相比,它不仅有技术的操作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淀,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与传统研究型、教学型高等院校相比较,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如下特征。

1、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功能大学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目标和投入上可以且应该有所区分和侧重。

重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属于精英教育,通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创造,引领科学知识传播和前沿发展,服务社会高层次需求。

重点高校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资金、人才方面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传统地方转型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特征,在师资和投入的条件限制下,不可能过多注重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新技术的创新并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应主要定位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在应用技术水平和新技术开发、推广和投产。

2、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使命重点研究型高校因其自身功能定位和学生来源的差异在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的辐射性和较广的涵盖范围。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技术教育模式下主要服务与区域或行业经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

为了凸显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能再以学科理论为主要依据,而应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强化专业的服务和应用功能。

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多方面特征,新建本科院校更具开放性,在学校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面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易于捕捉新的发展机遇。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研究综述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研究综述
对不同人才 的需求从而实现人才培 养的多样化 。 从这一 角度而 3 转型 中可能遇 到的 问题 言, 科技 的发展及行业技术不断进 步对高层次技能人才 的需求 地方院校 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中最大 阻力在于教师 的观
是应用型本科发展的根本 动力 。
念。 地方高校 的教师观念 还没有完全转 变过来 , 在很 多地方高
关键 词 : 地 方本 科 院校 ; 应 用型本 科 ; 转型
1 地 方本 科 院校 为什 么要转 型?
共建二级学 院或专业集群。 此 外, 试 点高校将 获得 自行设 置专
聘请师资、 一定范围内招生 自主权等办学 自主权。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对 社会 有用 的人才, 根据社会 业、
但 同时也伴随有诸 多机遇。 作为教师要正确看待转型 问题 , 试点高校在不改变学 校原有公办性质 的前 提下, 可实行 混 难, 合所有制 的联合办学 。 试 点高校 二级学 院实行 校企合 作、 公办 积极参 与转型 , 转变 观念。 对 于转型 院校要正确 引导 , 克服 困 民助 ( 或公立 民办) 改革 。 行业 特点明显 的高校 , 可 以与行业 部 难, 并制定合理转型方案, 让转型软着陆。 门、 企业共建 教育集 团; 专业 门类较 多的高校 , 可 以与行业企业
无 论是政 策支持 , 还是 自身条件 受限 , 或 是人才 培养本身存 在 力 。
2 转型对地方院校有何优势
举足轻 重的作用 。 传统本科 的课 程设置已经不适应应用型本科
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很多课程理 在 招生 上 , 试 点高校 可 自主制定 招生考 试 与选拔 录取 方 人才 培养的需要。 论性 太强 , 甚至 是研 究生开设 的课 程, 也会出现在一些本科 院 案, 可分类制 定面 向不同生源 的招 生办法和 录取标准 。 安排 一

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变分析

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变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育;教育观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时代在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而我国国力的强大也越发需要更多的人才投入国家建设。

目前,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同时,2019、2020两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数也连创新高。

随着本科生数量的增加,国家在本科教育上也有了更大的投入。

教育的质量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引发大家的关注,一些二本、三本院校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

入学的门槛变低了,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这些都对本科教学的质量带来极大的考验,对高校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很大的挑战[1]。

笔者在一所三本学校任教多年,对上述问题也是深有感触。

和很多老师一样,笔者深深感到目前的本科教育越发吃力。

我们到底该怎么应对未来的本科教育呢?在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校的教育指针是不是都应该向重点高校看齐呢?办学思路是不是应该有所变化?时代呼唤人才,但如何才能把起点相对较低的大学生打造成人才?如果还是按照老路走,也许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2]。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那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现需要我们做些什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要实现转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转变。

1教育观念的转变什么是教育?从人文角度讲,教育是对人格的教育。

从应试角度讲,教育是分数的教育。

而从应用型角度讲,教育是对实操能力的教育。

面对层次相对较低的学生,如果还是一味以所谓的“高大上”或“高精尖”为培养目标,恐怕是事倍功半的。

而且,按照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大程度上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呢?这里所说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是说学校和老师,还包括家长乃至整个社会。

不可否认,“大学生”三个字是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但是,进入大学还是有很高的淘汰率。

高考之后,只有约50%的学生才能成为本科生,其他升学的学生可能只能选择专科、高职。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也越来越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今天,面对社会及市场的严峻挑战,传统的本科大学教学体系已经不再能够满足这些挑战的要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将本科教学体系转型为应用型教学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为当前本科教学体系的转型提供参考。

首先,要充分认识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本科大学教学已不再能够满足当今市场需求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把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变为应用型教学体系,以满足新形势下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应该从理论上明确,以促进本科教学的有效开展。

首先,应注重本科教育的理论功能,尤其是教育的理性思想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培养出坚定不移的精神,清醒对待现实问题,通过理性思维做出正确的决定。

其次,应把就业和实践效果作为本科教育的基本准则,以便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也应该从实践中深入探讨,以确保本科教学的有效实施。

首先,高校应该改革教学体制,建立适应现实发展的应用型教学体系,更好地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其次,应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使师资具备应用型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也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广实践教学,强化对实践经验的记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最后,要积极探索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的路径,加强实施效果的评估,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要实施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本科教学体系转型按照正确的路径进行。

其次,应加强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证本科教学的质量和进步。

综上所述,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调整本科教学体系,更有效地满足当今社会及市场需求,促进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中国大学教育中正逐渐崭露头角。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大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现状和挑战,探索和实践相关发展策略和途径,以期为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现状和挑战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和问题。

应用型本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一些高校应用型本科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相对较低,且缺乏实践经验。

这给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应用型本科教学资源配置不均。

一些高校应用型本科教学设施落后,教材和实验设备不足,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就业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也使一些学生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产生了疑虑,选择去读传统理论性本科教育。

针对上述现状和挑战,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策略和途径,改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和就业形势,进一步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促进中国大学教育的整体提升。

二、探索和实践1.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教师培训。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的情况,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教师培训课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领导力,让教师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为学生培养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2. 加大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设施落后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资金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可以加强教学设施和实验室的建设,更新和完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丰富教学资源和文献。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专升本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专升本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专升本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专升本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广大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一种重要途径。

针对专升本教育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研究专升本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应该更好地适应专升本背景下的需求,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深入了解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沟通专升本学生和企业的沟通渠道,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加强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

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推动教学,提高专升本教育的质量。

通过创新课程设置、完善教材体系、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等方式,提高专升本课程的实效性和适应性。

针对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企业资源,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注重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就业保障。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在学校的招生宣传中,应充分展示优质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中职学生报考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还必须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调整发展思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向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转变。

这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打破学院壁垒,促进学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

此外,还需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做好规划和资源配置,确保转型发展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专升本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为目标的本科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用性本科教育在中国得到
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发展、教学模式创新、教师培养
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进行综述。

在教育理论的发展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
导向、实践为基础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知识灌输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
人才的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际操作、问
题解决等能力。

同时,应用型本科教育也重视学科的整合与交叉,强调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推崇“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指将学生能力培养融入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
生的应用能力。

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应用与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
知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强
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培养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求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教育教
学工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此,应用型本科教
育倡导教师的专业化、创新型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经常深入实际工作中,
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企业需求,并将这些实际经验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示范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新工科背景下内蒙古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内蒙古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内蒙古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探索随着新工科背景的到来,内蒙古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面临着转型探索的问题。

新工科是指以工程学科为核心,融合信息技术、人文社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一种新型工科学科体系。

在这个背景下,内蒙古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转型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内蒙古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提升教育质量。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还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内蒙古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加强科研实力的建设。

科研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科研可以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可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科研团队,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面向工程实践和应用技术研发的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内蒙古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还需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的需求,开设符合地方特色和需求的专业方向,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可以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地方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进行转型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通过改革创新,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加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合作,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需求背景、转型发展目标、实践路径及建议四个方面探索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需求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传统的理论型本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转型发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转型发展目标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包括:培养学生应用型创新能力,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结合。

三、实践路径(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 实践课程:设立一些专门的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习实训:加大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力度,重视企业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和积累实践经验。

3. 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是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基础。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来提高学科专业的实践能力:1. 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增设实践性强的专业或课程,提升学科专业的实践能力。

2. 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引进高水平师资的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3.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增加实验室和实训设施,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三)与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来促进产学研结合:1.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究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任务。

传统的应用科学与技术类本科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转型发展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本科教育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强化实践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工科专业中,可以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开设创新课程,让学生不断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式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本科教育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深入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转型发展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求,深入探讨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执行力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具备面对复杂、多变挑战的能力。

针对工匠精神的培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2 研究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意义:工匠精神一直被认为是传统工匠在工作中所体现的匠人精神,包括精益求精、执着追求、注重细节等特质。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动,工匠精神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重要的素养。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背景下,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工匠精神培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

在传统本科教育中,学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对实践操作的训练。

而工匠精神注重实践、注重技能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

培育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等特质,这些特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细致、扎实地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样的素质对于未来社会中复杂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法和学生发展中的影响,可以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匹配。

2. 正文2.1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

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选拔、培养和输送人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它要求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产学研结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探索和实践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高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高校可以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能力。

高校应加强科研和教学之间的联系,让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高校应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创新和创业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可以采取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和创业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高校还可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和支持,高校可以加强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校还应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为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研究及其实践摘要: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教学体系转型的构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系转型教学模式在线教育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基本特征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逐渐成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教学体系转型,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1)借鉴传统高校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教学体系转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高校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的作用有限。

只有借鉴传统高校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将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开展教学体系的转型,积极探索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2)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关岗位群的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任职要求,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推行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在线教育。

依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整合网络资源,形成“实践教学+网上教学+网下实训”的三维立体式网络化教学体系,并且实现实践教学的网络化管理。

应用型本科转型实践教学(3篇)

应用型本科转型实践教学(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分析、转型策略以及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3.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这导致实践教学环节难以深入开展。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实践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3.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难以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4. 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转型策略1.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1)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设施。

(2)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2. 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素质(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1)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中。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愈发受到重视。

因此,本文将从学校、社会和学生三个主体角度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学校角度的探讨1、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地方本科院校要做好转型发展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做起。

应用型人才培养须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因此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学科交叉比较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2、完善教学设施为了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对教学设施进行持续的完善。

建设各种具有实践性的实验室,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模拟环境,从而切实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1、加强社会实践企业在对于人才的用人上更加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在学校期间强化社会实践。

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更好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从而适应社会需要。

2、为社会需求定向培养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符合当地社会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必须对自身的特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需所能进行充分的分析,根据地理文化、经济因素、社会风尚等全面掌握当地社会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1、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求职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个人的学习成绩和研究能力。

2、拓宽职业发展思路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其学习过程中也要适当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开放职业发展思路,掌握多样化的职业发展种类,积极响应职业发展变革,提高自身职业发展的意识。

综合以上几点,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变革,紧紧把握教育改革的主动权,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调整培养方案,多方面配合工业制造、文化传媒、互联网技术、公共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以适应不同的人才发展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第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比较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发展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种教育要求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高专。

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际性”,注重体现服务地方性经济;与高职高专相比,它不仅有技术的操作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淀,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与传统研究型、教学型高等院校相比较,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如下特征。

1、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功能大学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目标和投入上可以且应该有所区分和侧重。

重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属于精英教育,通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创造,引领科学知识传播和前沿发展,服务社会高层次需求。

重点高校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资金、人才方面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传统地方转型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特征,在师资和投入的条件限制下,不可能过多注重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新技术的创新并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应主要定位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在应用技术水平和新技术开发、推广和投产。

2、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使命重点研究型高校因其自身功能定位和学生来源的差异在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的辐射性和较广的涵盖范围。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技术教育模式下主要服务与区域或行业经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

为了凸显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能再以学科理论为主要依据,而应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强化专业的服务和应用功能。

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多方面特征,新建本科院校更具开放性,在学校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面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易于捕捉新的发展机遇。

依据新建本科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办学定位和办学资源等客观条件将交叉学科与服务区域经济的相结合,探寻其应用型院校的建设之路不失为理性而现实的选择,更具现实意义。

3、培养过程的开放性。

强调办学过程的全面开放和多种办学模式的灵活性。

目前各省市的应用型院校试点分布看,大部分为地方院校,其中还有一些民办本科院校。

这些院校在管理体制和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权。

一方面,与地方联系密切,在转型过程中的政策扶持等易与获得主管部门的通过,而且转型的成果便于直接应用到社会服务。

另一面,可拓宽融资渠道。

应用型的教学模式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条件和更高水平和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合作办学等开始式办学模式进行融资,甚至部分民办院校已经开始吸引国外银行的注资,在开放的体系下,高校越来越密切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和互动交流。

4、培养体系的系统性。

应用性高等教育既包括纵向的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又包括横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不同的职能以及行业特性,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行业以及多专业构成的教育系统。

二、教学型本科院校发展特征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现状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至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总体看来,困惑和问题更多余成效。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学科建设定位不清。

近几年,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通过评审后,教育部规定学校名字中不再出现“大学”。

只能是“技术”或“应用”这就是在办学方向上的限制和引导。

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始终存在着中专升专科、专科升本科、本科升研究生教育的强烈的提高办学层次的冲动,从而导致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刚刚宣告成立就雄心勃勃地提出以学科建设及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宏伟办学目标。

按照研究型院校的模式进行学科建设。

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模式已经发展成熟,可以照搬照抄,轻车熟路的建设。

另一方面是应用型院校的学科建设并没有成熟的套路借鉴,如何进行应用型学科的建设并没有现成的框架可以使用,而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方面的规模和水平有限,很难真正大刀阔斧的进行学科建设和改革。

但新建本科院校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是具备应用型学科建设优势的。

一方面是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而紧密联系性,在政策支持上空间较大。

二是相对灵活的办学体制模式。

如果要办成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大范围和深程度的创新和改革。

灵活的办学体制机制便于推进,同时,也便于高校拓融资渠道,为转型提供充足的资本,已有某些民办本科院校引进国外资本的注资。

事实上新建本科院校在实现由“专科”到“本科”的“层次”跃升后,重要任务应是根据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自身历史及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的“应用性”。

着需要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学科建设提升专业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学校办学水平, 通过学科建设达到“上档次” 目的后最终实现“应用性“的办学特色,从而和传统研究型高校相区别进行错位竞争。

2、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解读有失偏颇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人不等于技术型人才培养,是综合素质人才的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有的院校解读成职业技能的培训,在专业设置,甚至有的非医学类院校新增护理、修理等技术性专业以迎合应用型的教育趋势,这显然是没有弄清楚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养特征;在课程设置上,减掉了部分理论课,大量增设形式上的实训课,结果是学生专业基础越来越薄弱,而实训课也并未与企业实践与时俱进的教授,实际上反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薄弱的基础上更加难以快速转化为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不是不再需要理论基础,恰恰是对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理解,还要能够进行应用和创新,还要兼顾到健康人格、人文素质、人文修养的培养。

这多方面相结合才能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

3、应用型转型路径不成熟从近几年的应用型本科建设成效看,并未取得较显著的成果。

如何有效转型,普遍处于摸索中。

主要采取的形式是以产学合作为主要推动力。

然而,产学合作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多年来一直在倡导,在尝试,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后,被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但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虚假合作。

某些学校宣扬的校企合作并不是真正地合作,为了自身的某种其他利益,只是名义上的合作,事实上只是一纸证明或者基地挂牌,有的是为了完成上级指标。

是合作目标偏差。

产学合作应是为了提升效益,但有的合作,在合作之初就没有正确的目标。

有的学校与企业合作只是为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工作城所而节省自身的固定资产投入,而企业与学校合作只是为了获取廉价的实习劳动力。

双方在这样的目标下,投入的精力自然少之又少,自然不会产生产学合作的最大效益。

三是合作内容的层次浅。

目前的合作内容主要是实习、场所等方面,而真正产生巨大教育成效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建设专业、课程、授课、研发的环节却鲜有设计。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并未建立在利益契合点上,合作根基不牢固, 合作内容自然浅尝辄止。

四是合作矛盾重重。

即使在目前浅层次的合作过程中, 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方面企业对学校管理和部分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不满意。

认为有些学生态度不够认真,技能不够熟练,学校对实习学生管理不够全面到位。

另一方面,学校不认可企业的实习管理方式,在对实习生的态度、培训、使用、待遇等方面不认同,责任意识不高。

以上这些是目前产学合作的致命障碍,不解决上述问题,很难推进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致使应用型本科建设丧失了一个有力推手。

三、学科群与产业群深度对接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模式目前处与探索和实践阶段,从已取得的成果形式和内容上看,都注重与产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和需求对接,在专业、课程、教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但依然未形成清晰的路径和成熟的发展模式。

在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特征、问题的基础上。

本课题在进行了大量实地考察、资料查阅以及集合我校的应用型转型实际状况后,提出并正在实践“学科群与产业群的深度对接”的系列工作。

选择这一角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1、产业链是应用型本科建设的基本依据和目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两项基本职能,但不同类型的高校在职能定位上是可以有所区分和侧重的。

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数为地方院校或新建本科院校,这类院校的的已有基础和现实投入很难承担起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知识的重任,而将主要目标定位在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上,并承担知识传播的职能。

这样既可满处人才需求,也避免了高等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也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应用性。

目前,产业分工在经历了不断细化的阶段之后,开始转向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适应新型人才需求。

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在当今的产业发展形式下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

通过分析和研究特定类别产业的全产业链条的发展需求,紧密围绕产业链条,打破学科间的限制,以新建专业为依托,制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变学术研究为技术研发,使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功能。

2、学科交叉融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核心基础交叉学科内涵可从多个角度界定,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核心内涵基本一致。

本文将其定义为至少两大门类学科的内、外部之间,在遵循一定规律下和知识基础上,形成具有跨学科性、创新性、应用性、针对性特点的知识系统。

应用型本科建设的目标恰恰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传统的学科及专业下的学生综合能力具备,但实践应用还需要个人和单位很长一段时间的再培养,当前产业融合日益密切的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缩短这“最后一公里”在交叉学科体系下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综合素养, 又可以直接转化成可应用的专业素养,这恰恰是应用型院校最优的人才培养目标, 也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

将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实现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核心基础, 主要是基于交叉学科具有以下内在属性和特征。

第一,跨学科性是交叉学科在内容上的显著特点。

这是伴随学科融合过程自然形成的特点。

如社会科学内部的交叉融合:哲学与经济学、心理学与管理学、物理学与生物学;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的横向融合:心理学、认知科学、医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而成的学习神经科学,涉及的内容庞大错综复杂;其次创新性是交叉学科在形成方法和结果上内在要求。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有关联的不同学科之间通过理论、方法和思维的互相移植产生新的科学;第二,应用性是交叉学科突出的导向属性。

任何学科都是而是为了解决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经济、科技发展的新需求而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中需要融会贯通各个单一学科资源形成系统性的完整知识体系,从而借助交叉学科的优势解决问题。

这既是交叉学科产生的最初动力,又是交叉学科产生的直接目的,充分体现了交叉学科发展的应用性和人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