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肿瘤影像诊断
![肿瘤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d6592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1.png)
肿瘤影像诊断肿瘤的及时发现和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肿瘤影像诊断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肿瘤影像诊断的重要性、常用的诊断方法、技术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肿瘤影像诊断的重要性肿瘤的早期发现能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的痛苦和疾病的进展。
肿瘤影像诊断通过检测和分析肿瘤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特征,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分期,从而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肿瘤影像诊断已成为医生判断肿瘤性质和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
二、常用的肿瘤影像诊断方法1.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早、最常见的肿瘤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投射X射线来观察内部组织和骨骼的情况,从而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然而,X线摄影在对软组织肿瘤的检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早期肿瘤和部分深部肿瘤的诊断效果有限。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断面图像的影像诊断方法。
CT扫描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建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图像。
它对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界和钙化等特征的观察更加详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检查。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以核磁共振技术为基础的无创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更清晰的肿瘤影像。
MRI具有较高的解剖学分辨率和成像对比度,对于软组织肿瘤的检测和定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另外,MRI还可以通过对信号强度和时间曲线的分析,提供肿瘤的血供和代谢信息,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4. PET-CT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CT技术的影像诊断方法。
它通过检测身体组织中的代谢活性,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诊断结果。
PET-CT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分期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适用于恶性肿瘤的检查。
三、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影像诊断也在不断发展。
CT及MRI在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参考价值
![CT及MRI在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参考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1d40a810c281e53a5802ff1a.png)
检查 脂肪 滑膜 软骨 纤维 平滑肌 横纹肌 胚胎性横纹 合计 方法 肉瘤 肉瘤 肉瘤 肉瘤 肉瘤
CT MRI 3 4 1 1 2 2 1 l 1 1
结 论 CT及 MRI 在 四肢 软 组 织 肿 瘤诊 断 中仅 可 辅 助 辨 别 软 组 织 肿 瘤 性 质 , 明 确 肿 瘤 位 置及 大 小 , 对 于 定 性 欠佳 , 仍 以病 理 检 测 为 主 。
关 键词 : cT: M RI ; 四肢软组织肿瘤 ; 诊 断
四肢软组织 肿瘤 种类繁多 , 表现各 异 , 多起源 于间叶组织 , 且有 良恶性之 分。术前影像学检查 , 特别对于深部其它 检查难 以定性 软
异, × = 2 . 4 0 , P > 0 . 0 5 ; CT检 查 与 病 理 结 果 对 比 ,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 3 . 7 6 , P > 0 . 0 5 ; M RI 检查与病理结果对比 , 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 x 。 : 6 . 6 7 , P < 0 . 0 5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CT及 MRI 在 四 肢 软 组 织 肿 瘤 诊 断 中 的 参 考 价 值 。方 法 对 我 院 2 0 1 0年 1月" 2 0 1 2年 1 2月 收 治 4 2例 四 肢 软 组 织肿 瘤 患者 进
行资料回顾 , 分 析 两 种 影 像 学 检 查 方 法 对 四 肢 软 组 织 肿 瘤 检 出率 及 影 像 特 点 。结 果 4 2例 患 者 良性 2 9例 , 占总例 数 6 9 . 0 5 %; 恶性 1 3例 , 占总 例
软组 织肿瘤起 源不同 , 相同部 位表现益不相 同, 特别是 四肢深部
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114e1e0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1.png)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一分。
女,23岁,左小腿纤维 肉瘤a)T2示左小腿巨 大团块状肿块,深筋膜关 系密切,多发高信号液液 平(箭头),邻近胫骨受 侵犯(箭); b)T1示病灶(箭) 等肌肉信号,内见多发 低信号分隔;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Morton神经瘤
淋巴管瘤 尤文肉瘤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纤维或纤维组织细胞来源的肿瘤
硬纤维瘤 纤维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脂肪硬化性粘液
纤维瘤 其他纤维来源软组织肿瘤
腱鞘纤维瘤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一分。
滑膜来源的软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
腱鞘巨细胞瘤 滑膜血管瘤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 滑膜囊肿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一分。
MRI:肿瘤边界清晰(肿瘤有假包膜) T2W信号不均匀(纤维细胞及胶原成分) 如有钙化对诊断有帮助
病变与纤维肉瘤有相同的影像表现和组织学特征, 难以鉴别。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一分。
男,78岁,右大腿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RI横断及冠状扫描显示右股骨内侧软组织内巨大型 肿块, 界限尚清楚, 外形欠规整, 部分边缘模糊, 病灶内信号混杂, 有高信号及低信号区。
分型:分化良好型、黏液样型、圆形细胞型、 多形性型、逆分化型
特点:体积较大、瘤组织变异复杂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十四点 四十一分。
脂 肪肉瘤
MRI:信号取决于肿瘤内部成分和结构
(常有较完整包膜,周围肌肉常可见水肿区,瘤内可 见脂肪成分)
分化良好者:T1W、T2W信号同良性脂肪瘤,但呈 分叶状,内可见不规则粗大纤维分隔
四肢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四肢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1afea701711cc7931b716c6.png)
有无受侵 , 同时 . 可 以显 著 增 加 对 血 液 等 许 多 结 构 的 敏 感 还 性 。但 是 , 分 肿瘤 可能 因 为 与 周 围信 号 相 似 , 时 会 高 估 部 有 肿瘤的范围, 而且 由 于脂 肪 界 面 显 示模 糊 , 可 能 导 致 精 确 也
分 级 的 困难 。
3 5 弥 散 加 权 成像 目前 , W I 弥 散 加 权 成 像 ) 软 组 织 . D ( 在 方 面 还 只是 停 留在 研 究 阶 段 。MR D — WI 过 表 现 弥散 系 数 通
T wI T wI 也 呈 高 信 号 、 脂 肪 不易 区别 、 组 织 病 变 和 。 上 与 软
内的 血 供 特 征也 较 难 体 现 出 来 等 。
3 2 快 速 自旋 回波 序列 F E( 速 自旋 回波 序 列 ) 得 图 . S 快 所
像 的 组 同 , 是 T 大 但
加 权 像 更 大 , 肪 呈 更 高 信 号 , 时 对 血 液 降 解 产 物 的 磁 敏 脂 同
高 。例 如骨 化 性 肌 炎 . 德 胜 等 超 声 诊 断 5例 中 3例 误 孙
诊 , 群 等 报 道 6例 中仅 2例 术 前 组 织 学 定 性 正 确 , 卫 劳 张 东 等 报 道 该 病 误 诊 为 骨 肉瘤 1例 。 因 此 四 肢 软 组 织 肿 瘤 的 良恶性 鉴别 足 影 像 诊 断 的基 本 问题 , 文 就 四 肢软 组 织 肿 本
感性降低 . 此, 必 要时 可 以采取 脂肪 抑制 序列 或 G E 因 在 R ( 梯度 回波 ) 列 进 行 处 理 。 序 3 3 梯 度 回波 序 列 GR 梯 度 回 波 ) 列 在 显 示 病 变 一 . E( 序 脂 肪 界 面 和周 围小 血 管 上 较 好 , 序 列 可 以 进 行 增 强 MR 动 该 I 态扫描 , 利于观察软组织病 变的血液灌注情 况, 有 以便 对 肿 瘤 进 行 定性 诊断 。另 外 , 序 列 没 有 1 0 脉 冲 , 对 磁 场 的 该 8。 故 不 均 匀 性 和组 织 的磁 敏 感 性 更 加 敏感 , 以较 好 地 显 示 急 性 可 出血 、 含铁 血 黄 素 、 体 、 化 等 结 构 。 气 钙 34 脂肪抑制技术 . S I 短 T 反转恢复序列 ) 列可 以 T R( 。 序 很 好 的 抑制 脂 肪 信 号 , 同时 提 高 对 水 分增 加 的软 组 织 肿 瘤 的 检 出 率 , 其 对 微 小 软组 织 病 变 的 观 察 有很 大 帮 助 。有 利 于 尤
软组织肿瘤的功能MR影像学研究近况
![软组织肿瘤的功能MR影像学研究近况](https://img.taocdn.com/s3/m/b4f8a38eb9d528ea81c779b8.png)
常规 M R动态增强 ( C R ) D EM I技术因注射顺磁 性对 比剂后信号强度 的改变与局部毛细赢管供血 及对 比剂 向周 围组织间隙的外渗有关 , 故可用于全
面评价组织的微循环 、 灌注和毛细血管通透性 的变 化阎 属于 M , R功能成像的范畴。
析 、 值无法量化以及难于进行定量研究等缺点嘲 b ; E I WI M P D 的 R信号采集最快 ,几乎不受生理运动 的影响 ,并可对 A C值进行精确计算 。单次激发 D EI P 易受磁场均匀性的影响常导致影像变形 ,故很 少 应 用 在 脑 外 的其 他 组 织 。结 合 敏 感 性 编 码
用来确定代谢 物的种类和含量 , 利用数值或 图谱表 达定量化学信息 , 是无创性研究人体组织器官代谢 和生化改变 以及进行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 6 1 。
状态 。肿瘤细胞 内 p H值高于正常组织可能有两方 面的原 因: 一是因为激活 了 N + a_ 交换活动 , - H 细胞 内的 H到达细胞外 间隙 ,造成细胞内 p H值高 , 细 胞外低 ; 另外与细胞生长刺激 有关 , 成纤维细胞在 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下细胞 内 p H值可升高 O 。 . 2 H ag wn 等【 q 研究正常下肢肌 肉的 H M S — R 发现 , 在 1 — . p 1p . 1 pm(pm表示 1 处出现稍高 的脂质 5 8 O) 峰 ,这与肌 肉内细胞外脂 肪含量较 高有关 。 H— M S在软组织病变 中主要 检测 的化合 物有 胆碱 、 R
情况。
态 的变化【 是通过表观扩散系数 ( D ) ” , A C 来反映组 织整体结构特征的。
D 序列主要包括 自旋回波扩散加权成像(E WI S
D )稳 态进动扩散加权成像 (S PD ) WI、 SF WI和平 面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61cc5e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69.png)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是一种现代医学手段,通过科学的成像技术,对疾病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经历了很多发展和变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正在成为医学诊断的新宠儿。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医学影像诊断也不例外。
传统医学影像设备如X光机、CT机、MRI等已逐渐数字化,不仅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图像存储和处理,还能在网络上实现共享。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诊断更加标准化、准确化和多样化,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生诊断的精度。
2.人工智能的运用人工智能是医学影像诊断领域的新热点。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开始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中。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影像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不仅可以加速疾病的检测和诊断,还可以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度。
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传统的人工诊断效率较低而智能诊断方法可以准确识别视网膜病变,实现了自动化诊断。
3.影像诊断平台的发展影像诊断平台可以将全世界收集到的各种类型的病例进行统一收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诊断平台。
这样的影像诊断平台是跨越地区、甚至跨越专业领域的学术互通的平台。
影像诊断平台的开发使得专家们可以在线学习、交流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例如鼠标脑部软件平台的开发,通过自动定位脑部、分割解剖结构、构建空间三维模型等技术,可为医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影像分析服务。
二、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1.医学影像诊断的个性化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诊断也转向个性化方向,这是一个大趋势。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根据个体的病理特征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肿瘤的治疗更加精准,心脏病等疾病的诊断也更加准确和精细。
因此,发展个性化医疗将成为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新方向。
四肢、躯干软组织原发性脂肪肉瘤的CT和MRI诊断
![四肢、躯干软组织原发性脂肪肉瘤的CT和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c9516074a7302768e993969.png)
的关系 , 可初步评估肿瘤 的分化及恶性程度 。 [ 关键词 ]脂肪 肉瘤 ; 软组织肿瘤 ; 体层 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 磁共振成像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 8 7 3 . [ 文献标 识码 ]A
CT nd M RI di g o i fprm a y lpo a c m a o x r m ii s a d t un a a n ss o i r i s r o f e t e te n r k
3 D pr et R do g ,nu r ic l o i l f l t n u Mei l nvrt, e i n u 2 0 0 , hn ) . ea m n o a i oyA h i o ni s t i e t A h i dc i sy Hf h i 3 0 1 C ia t f l P v aH p aA a d o i a U ei eA
r to pe tv l S v n c s swee e a ie y CT, a e y M RI a a e y b t er s c iey. e e a e r x m n d b 1 c s s b 1 , nd 6 c s s b oh CT n RI adM .Re uls: s t Amo g te 1 a e n h 2 c s s,
软组织肉瘤诊断治疗
![软组织肉瘤诊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36d267c0508763230121289.png)
软组织肉瘤诊断治疗软组织肉瘤的表现开始大多为无痛性肿块出现,生长一般较快,从几个月到半年,也有生长较慢者,根据肿瘤的部位有些患者一开始便出现疼痛,一般到晚期均会出现疼痛。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发生部位除了肢体和躯干,内脏器官也可以发生。
滑膜肉瘤大多发生在肢体的大关节附近,但很少累及关节腔内。
脂肪肉瘤好发于臀部及大腿,在此部位发生肿瘤时,要考虑原发盆腔内肿瘤通过闭孔、坐骨大孔、耻骨弓甚至腹股沟韧带沿股管及肌肉间隙向下延伸。
横纹肌肉瘤多发生于肢体和躯干部,因此部位的横纹肌组织比较发达。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多生长在头颈、眼眶周围,也可见于儿童的泌尿生殖器官。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好发部位主要位于肢体,尤其是以下肢最多见,其中臀部和大腿占1/2以上,发生于躯干比较少见。
软组织肉瘤的体积与恶性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脂肪肉瘤的体积通常较大,其直径可以从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形状不规则。
软组织肉瘤的疼痛与发生的部位受肿瘤组织的来源及与神经的关系决定。
软组织肉瘤诊断软组织肉瘤的主要症状是局部肿块,单纯依靠X线,术前的诊断很困难,近年来影像学诊断的发展,如超声、CT、MRI、核素扫描、PET-CT 等检查对术前的诊断有了很大的帮助。
对手术计划的选择,术前治疗效果的评估有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临床检查无痛性肿块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软组织肉瘤多深在,边界不清,病史较短,或生长迅速,常伴一些压迫症状或骨侵犯。
恶性者大约3%~5%的病人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对较晚出现远隔转移,以肺转移为主。
1.症状对于软组织肉瘤,从发现肿瘤到来医院就诊,一般几个月以内的多见,但也有少数患者数年甚至是10余年的。
可以是无痛性的肿块,一般生长较快。
临床上可以看见生长多年的肿块突然增大,提示肿瘤恶性可能性大。
2.望诊一些表浅的肿瘤,皮肤的血管肉瘤可见多中心的血管窦样病灶。
神经纤维瘤病可见典型的咖啡斑。
上皮样肉瘤可见于手足部的腱鞘,晚期可形成难治的溃疡。
3.触诊一般检查肿瘤的大小、边界、软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波动是否存在,有无搏动等。
医学影像-四肢囊样软组织肿块的MR诊断
![医学影像-四肢囊样软组织肿块的MR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4cfcab9bd64783e09122bf8.png)
MR信号特点复杂,取决于血淋巴的聚集,长期慢性 出血产物、脂肪球。
图7. Morel-Lavallée损伤。60岁,骨盆外伤。 a. T1示一亚急性出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皮下积液,中等信 号;右侧张肌筋膜表面的脂肪球呈高信号; b. T2压脂示高信号病灶。
Ma等人把非囊性病灶呈现囊样变的原因归结如下:
① 病灶内部坏死; ② 细胞外水分含量升高; ③ 胞外基质中水和蛋白质含量的升高。
鉴别方法:
a. MR影像学表现; b. 发病的解剖部位; c. 组织学检查 。
真假“囊性”病灶
真性囊性病灶(良性); 囊样实性或部分实性病灶(良性); 恶性(中度)实性病灶。
图5——鹰嘴滑囊炎。 32岁,女,播散性结核。 T2压脂示:左侧鹰嘴滑囊的囊样病灶,周围软组织水肿; T1压脂增强示:厚壁强化; 取滑膜液培养出分支杆菌。
术后积液和血肿
术后积液——脓肿、淋巴囊肿和血清肿在MR表现出 复杂的囊性病灶,
MR表现:T1示:不均匀信号,壁厚;T2高信号(图 6)。
与腱鞘囊肿鉴别:信号不均匀,邻近软组织炎性反应。 有必要注射对比剂增强,排除实性病灶(尤其是排除
鹰嘴囊。
图3——Baker囊肿 T2压脂,可以看到 中后部高信号囊肿, 从腓肠肌内侧头和 半膜肌肌腱中间延 伸扩散。
滑囊出血或者炎性变时,信号不均匀,可以表现出厚壁。则需 要增强排除实性成分。
图4——Baker囊肿出血。 74岁,女性,左内侧股骨髁软骨下不全骨折。 T2压脂示:穿过内侧腓肠肌的Baker囊肿,壁厚;腓肠肌断裂所致; T1示:亚急性早期表现,周围高信号环和内部低信号。
四肢软组织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MRI平扫的诊断价值
![四肢软组织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MRI平扫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c4e2202a216147917112885.png)
经 的关 系进 行鉴别 。神经鞘 瘤 在神经 的一 侧偏 心生 长, 而 神经 纤维瘤 与 正常神 经混 杂在一 起 生长 , 无法 分 割 。T 。 wI 是诊 断神 经 源 肿 瘤 的敏 感 序 列 , T。 wI 显示“ 靶征 ” ( 图 3 ) , 矢 状 位 或 冠 状 位 有 助 于显 示 肿 瘤 与受 累神 经 的关 系¨ 9 。④ 纤 维 源性 肿瘤 , T wI
根 据 细胞 和胶原 纤 维 含 量不 同 , 可 呈 不 同 程 度 高 信 号, 内可见 线状 、 条 状 及 斑 点 状 的 特 征 性 低 信 号 。 本
信 号 。肿 块单 发 2 9例 , 多发 3例 。
3 讨 论
软组织肿瘤 发病率不详 , 但 良性软组 织肿瘤 至少 是 恶性软组织肿 瘤 的 1 0倍 , 致 病 因素有 基 因、 放疗 、 环境 、 感染 、 创伤 等 ] 。发生 于 四肢 的软组 织 良性 肿 瘤及 肿瘤样病变 , 临床常表现 为软组织肿 胀或 可触及 不 具体肿块 , 常伴 不适 、 疼痛或压 痛 , 大 多数需行 手术 治疗 , 正确 的术 前诊 断对 治疗 方 案 的选 择 至关 重要 。 MR I 软组织分 辨力 高 , 其 在 反 映软 组 织病 理 特性 上 明显优于 C T, 可显示 肿 瘤所 在 的部位 、 范围、 所 含 的 不 同组织成分 ( 如 脂肪 、 血管 、 纤维 或液 体等 ) 、 与周 围 血 管神经 的关 系及 可 能 的 性 质 , 作 出较 为 可 靠 的诊 断l _ 3 。 ] 。本组 3 2 例, MRI 均清 晰 显示病 灶 位置 , 定位 准确率达 1 0 0 。大 多 数 软组 织 良性 肿 瘤 及 肿瘤 样 病 变 MR I 表 现为 T wI 等或低信号 , T。 wI 等高或 高 信号, 且很 多组织起源 的软 组织肿瘤信 号特征 有着 相 当大 的重叠 , 使准确定性有 一定 困难 ] 。 良性 软 组 织肿 瘤 主 要 有 以下 几种 : ①脂 肪 瘤 是 最 常 见 的 良性 软组织 肿 瘤 。好 发 于 3 0 ~5 O岁 , 女 性 多于 男性 , 5 的病 灶 为 多发 _ 6 ] 。 MRI 表 现 为 瘤 体 边缘 清 晰 , T wI 及 T z wI 类 似 皮下 脂 肪 信 号 , 抑 脂
肢体软组织肉瘤外科切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肢体软组织肉瘤外科切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f006f6c01f69e3143329420.png)
R e s e a r c h(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 , B e i j i n g 1 0 0 1 4 2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L i mb s a l v a g e s u r g e r y wi t h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t r e a t me n t i s t h e s t a n d a r d c a r e f o r s o f t t i s s u e s a r c o ma i n t h e l i mb s a n d t r u n k .
目标 , 但 对安全切缘 并无统一的标 准。若肿 瘤邻近重要 的血 管 、 神 经或骨骼 , 为保 留肢体 的功能 , 可 以考虑边缘切 除联 合辅助 治
疗, 尤其是术前放疗 。在 制定术前计 划时 , 需要 综合考虑肿 瘤的病理学类型 、 肿瘤 的部位 、 屏 障结构的影响 以及肿 瘤对辅助 治疗
 ̄ 2 0 1 7 年 第4 4 卷第1 期 C h i n J C l i n O n c o l 2 0 1 7 . V o 1 . 4 4 . N o . 1
w w w. 。 j c 0 . c n
・
软 组 织 肉瘤诊 断 与 治疗 ・
专辑导语
织 肉瘤 的发病率 较低 , 病理上 分为5 0 多个亚型 , 恶性程 度 不一 , 很难形 成一致 的规 范化
了患者 的预 后 。
专栏 汇聚国内对 软组织 肉瘤诊 治开展 较早 、 经验 丰 富的 团队 及专业 医师 , 结合 临床实践 新 文献 , 从 手 术、 放 疗、 化 疗、 靶 向药物、 病理诊 断、 基础研 究等方 面对 此娄 肿瘤的诊 治进
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与病理
![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与病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0b7141be23482fb4da4ceb.png)
和粘液样基质。肿瘤间质的粘液变性很显著。
神经鞘瘤(schwannoma)
好发年龄 2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好发部位 多见于较大的神经干,如脊神经、颈神经、交感、迷走、尺、腓神经或四肢
的周围神经,常单发与颈内神经鞘瘤不同,后者有5-20%伴发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四 肢者,屈侧较多,且以下肢较著。
纤维或纤维组织细胞来源的肿瘤 – 韧带样纤维瘤 纤维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脂肪硬化性粘液纤维瘤 其他纤维 来源软组织肿瘤 – 腱鞘纤维瘤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
滑膜来源的软组织肿瘤和瘤样病变
–
–
腱鞘巨细胞瘤 滑膜血管瘤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 滑膜囊肿
原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 滑膜肉瘤 滑膜软骨肉瘤
SE T1 WI
SE T2 WI
高 高 中 低 低 低 无 无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到 或 中 等
中 中 中 低 低 低 无 无 低 低 低 中 低 高 高 高 高 高 到 到 到 到 到 到 高 高 低 中 中 高
低 或 等
低
高
高
高 + 黑 环
高 + 黑 环
黑腔内 有或无 中或高 信号
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影像与病理
概 论
好发年龄:淋巴管瘤在儿童多见。 好发部位:良性脂肪瘤多见于皮下浅表部位,筋膜深部较少;弹力纤维瘤多见于肩 胛骨区的深部软组织内。关节内肿瘤大多为良性,但滑膜肉瘤多位于四肢关节附近 (也可见于脊柱) 。神经性肿瘤常沿神经长轴生长。腱鞘巨细胞好发在手足腱鞘部位。
血管球瘤的血管周细胞呈上皮样,并呈器官样排列。 具有平滑肌分化特征。
鉴别诊断 指骨表皮样囊肿:外伤史,无明显疼痛及对冷热的敏感性增高。 腱鞘巨细胞瘤: 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出现低信号。 内生软骨瘤: 近干骺端软骨成骨部位,远节指(趾)骨远端为膜样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技术及阅片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技术及阅片](https://img.taocdn.com/s3/m/72c3cc4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e.png)
(五)膝关节、踝关节 及下肢长骨扫描体位:标准体位,足先进,双上臂抱头。双足跟连线与检查床中轴线垂直。
(三)腕关节 及手扫描体位:腹卧,头先进,双臂上举平伸,双手间隔5cm,手指并拢,手心向下,两中指末端连线与检查床中轴线垂直。体表定位:腕关节,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手掌,第3掌指关节。
扫描参数:矩阵:512X512层厚:长骨—10mm 关节—2mm层距:长骨—10mm 关节—2mm电压:80~90kV电流:50mA计算方法:标准
扫描参数:矩阵:512X512层厚:10mm层距:1准
(八)注意事项1、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除特殊情况外均 应双侧同扫,以便对比。2、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通常先进行定位 扫描,以获取定位图像,定位图像一方面有利 于扫描定位,另一方面也可做为一幅平片,且 清晰度较普通平片高。定位图像一定要包括至少 一侧关节。
体表定位:膝关节,胫骨内外髁连线中点。
踝关节,内外踝连线中点。下肢长骨,由病变部位定。
扫描参数:矩阵:512X512层厚:长骨—10mm 关节—5mm层距:长骨—10mm 关节—5mm电压:90~100kV电流:70mA计算方法:长骨—锐利 关节—标准
(七)足扫描体位;标准体位,足先进,双下肢弯曲,双足平踏于检查床面,双足纵轴相互平行且均平行于检查床纵轴,双足间隔约5cm,双足连线垂直于检查床中轴线。体表定位:距骨
四、四肢骨关节及软组
织CT常规扫描技术
(一)标准体位的摆置 嘱患者自然仰卧于检查床上,两下肢自然伸直并拢,足尖朝向正上方,双上臂自然平伸放于身体两侧,双手手心向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中轴重合。
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
![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dacb7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b.png)
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标题: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深入解析与应用导语: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技术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技术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CT扫描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随后,我们将重点讨论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的具体应用,并探索其在临床诊断、手术规划和疾病监测等方面的价值。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并给出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CT扫描基础知识和发展历程1. CT扫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 介绍X射线的物理性质和其在CT扫描中的应用。
- 解释CT扫描的工作原理,包括X射线的生成、感知和重建过程。
2. CT扫描技术的发展历程- 探讨CT扫描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 强调CT扫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
第二部分:四肢骨关节CT扫描技术1. 骨关节CT扫描的意义和特点- 阐述为什么使用CT扫描来评估骨关节疾病和损伤。
- 强调CT扫描在骨关节解剖和病理学研究中的优势。
2. 四肢骨关节CT扫描的应用- 详细介绍四肢骨关节CT扫描在骨折、骨质疏松和关节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 说明CT扫描在骨关节手术规划和术前评估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四肢软组织CT扫描技术1. 软组织CT扫描的意义和特点- 讨论为什么使用CT扫描来评估四肢软组织疾病和损伤。
- 强调CT扫描在软组织病理学研究中的优势。
2. 四肢软组织CT扫描的应用- 详细介绍四肢软组织CT扫描在肿瘤、感染和软组织损伤等方面的应用。
- 说明CT扫描在疾病监测和治疗响应评估中的重要性。
总结:通过对四肢骨关节和软组织CT扫描技术的深入讨论,我们发现这一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骨关节CT扫描可帮助医生准确评估骨折和关节退行性疾病等病变,为手术规划和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软组织CT扫描则有助于评估肿瘤和感染等软组织疾病,实现疾病的监测和治疗响应评估。
各有千秋的现代肿瘤影像学进展
![各有千秋的现代肿瘤影像学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b6c2246f5335a8102d22066.png)
各有千秋的现代肿瘤影像学进展~谈谈: 影像学检查诊断肿瘤的方法与进展~安徽省立医院程广源提示:对待肿瘤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肿瘤正确的治疗,首先来源于正确的诊断。
身体内某个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有肿瘤存在。
是诊断肿瘤常用的方法之一, 大体上可分为五个类型:①以X 线穿透人体为基础的影像。
包括:普通 X 线摄像,CR(计算机 X线摄影成像),X 线 CT (计算机 X 线体层摄影) ;②磁共振成像;③核医学显像, 包括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④放射影像与核医学影像融合的解剖—功能影像(PET-CT);⑤ B型超声波显像及内镜超声显像等。
各自有本身的特点,视病情而选用。
一.解剖成像和功能成像二者有什么特点?医学影像成像模式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解剖成像和功能成像,解剖成像主要描述人体形态信息,以X 线放射影像为代表;功能成像主要描述人体代谢信息,以核医学影像为代表。
两者有不同的特点,X 线影像是利用穿透人体的X 线,以X 线透射后的衰减系数作为成像参数,从而获得反映人体组织器官密度差异的解剖图像,属于透射成像;而核医学成像是检测注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光子,以不同的脏器或组织内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高低和变化从而导致光子通量的变化作为成像参数,属于发射成像,所得图像着重反映功能、代谢、血流等生理过程。
二.何谓计算机X 线摄影(CR )?普通 X 线片检查又称为平片检查,即X 线透过人体后,投影于胶片上,产生潜影,经过显影,定影及冲洗手续,在胶片产生的黑白影像。
广泛应用于包括四肢、脊椎、骨盆、颅骨、胸部和腹部等疾病诊断。
现在大医院已应用新一代的 CR (计算机 X 线摄影)来代替传统的普通X 线片检查,其对比度,清晰度均显著优于普通X 线片,提高了诊断效率,这是医学影像学上的一大进展。
普通X 线摄影采用模拟技术,图像灰阶度分辨率低,不便于存储和传输,更谈不上异地医生同时观察一幅图像,信息共享。
软组织肿瘤影像概述及WHO分类(第5版)更新介绍
![软组织肿瘤影像概述及WHO分类(第5版)更新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f7ee19f58fb770bf78a55ee.png)
均匀 • 邻近骨质受侵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恶纤组)
• 最常见的成人软组织肉瘤,好发50-70岁 • 没有任何特异性分化方向的高级别肉瘤 • 下肢骨骼肌深部>上肢>腹膜后 • 边界不清、体积较大,分叶状 • 大片液性坏死、囊变,周围组织受侵 • MR信号取决于肿瘤内部成分,如含水量、
纤维成分等
位置
• 良性: 99%发生在表浅部位,95%直径小于5cm >5cm者恶性风险高,无论良恶性,均需建 议活检
• 恶性: >50%发生在四肢,15%躯干,15 % 腹膜 后,5-10%头颈 血行转移,最易发生肺转移
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 主要关注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 • 位于神经走行区,良性为圆形或梭形,有包膜 • 神经出入征:沿神经干走行,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 靶征:T2周围高信号(粘液),中央低信号(纤维
增加了肿瘤新的类型/亚型
• 脂肪细胞源性
不典型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性肿瘤 黏液样多形性脂肪肉瘤
• 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 EWSR1-SMAD3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暂命名) 浅表性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
• 血管性肿瘤
伴YAP1-TFE3融合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平滑肌肿瘤
特征性表现
软组织肿瘤诊断分析方法
2020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
• 1.脂肪细胞肿瘤 • 2.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 • 3.所谓的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 4.血管性肿瘤 • 5.周细胞性(血管周细胞性)肿瘤 • 6.平滑肌肿瘤 • 7.骨骼肌肿瘤 • 8.胃肠道间质瘤 • 9.软骨--骨性肿瘤 • 10.周围神经鞘肿瘤 • 11.未确定分化的肿瘤
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a12a943852458fb770b56d6.png)
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作者:田爱民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方法将在我院进行MRI检查的30例四肢软组织脂肪s肉瘤患者情况与其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
结果30例患者中有14例为分化成熟型、黏液型6例,多形性6例,去分化型4例。
四种类型的软组织脂肪肉瘤信号各有一定特征。
结论使用MRI对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可显示脂肪肉瘤的大小、形状、边缘、肿瘤周边组织的情况,可初步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脂肪肉瘤的类型,但对于较难判断的类型,需要结合MRI表现和临床表现以便得出可靠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MRI;鉴别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00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81-02脂肪肉瘤是软组织恶性肿瘤中的高发类型,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约占恶性软组织肿瘤总数的三分之一[1]。
脂肪肉瘤临床上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MRI是检查诊断该疾病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分析了30例四肢软组织脂肪肉瘤的诊断资料,以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取用的30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9至75岁,平均55.9±4.5岁。
发病部位为上肢13例,下肢17例,首发症状均为触及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1.2诊断方法本院对30例患者均采用MRI平扫,采用的MRI机为GE Signa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层厚4mm,层间距为0.5mm至1.0mm,以矢状位、横轴位、冠状位等为扫描方位。
30例患者均采用SET1WI(TR500ms至600ms,TE为10ms至15ms)以及脂肪抑制FSET2WI (TR3600ms至4500ms,TE80ms至120ms)。
关于骨与软组织肿瘤及瘤的诊断
![关于骨与软组织肿瘤及瘤的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d54552a227916888486d7c4.png)
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占重要地位,能显示肿瘤的 准确部位、大小、邻近骨骼和软组织的改变,对多数病例 还能判断其为良性或恶性、原发性或转移性。这对确定治 疗方案和估计预后很重要。X线检查对骨肿瘤良恶性的判 断虽然确诊率较高,但由于不同肿瘤的X线表现具有多样 性,恒定的典型征象不多,因而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仍较 困难。正确的诊断有赖于临床、X线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 分析,最后还需同病理检查结合才能确定。
骨巨细胞瘤
骨 巨 细 胞 瘤
(3)MRI表现
肿瘤在Tl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或中等信号, T2加权图像上多呈高信号。坏死囊变区在Tl 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 号。肿瘤内出血在T1和T2加权图像均为高信 号区。增强扫描,瘤体呈中等异常对比强化, 但囊变部分或出血部分不强化。
骨 巨 细 胞 瘤T1
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 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 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
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 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
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 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
肿块,其边缘清楚。
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骨肿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应注意肿瘤发病率、年龄、症状、体 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这些资料对骨肿瘤定性诊断有参考价值。 发病率:在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多见,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为多 见,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则以骨肉瘤为常见。 年龄:多数骨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有相对的规律性。在恶性骨肿瘤中, 年龄更有参考价值,在婴儿多为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童年与少年好 发尤文肉瘤,青少年以骨肉瘤为多见,而40岁以上,则多为骨髓瘤和 转移瘤。 症状与体征:良性骨肿瘤较少引起疼痛,而恶性者,疼痛常是首发症 状,而且常是剧痛。良性骨肿瘤的肿块边界清楚,压痛不明显,而恶 性者则边界不清,压痛明显。良性骨肿瘤健康情况良好,而恶性者, 除非早期多有消瘦和恶病质,而且发展快,病程短。 实验室检查:良性骨肿瘤,血液、尿和骨髓检查均正常,而恶性者则 常有变化,如骨肉瘤碱性磷酸酶增高,尤文肉瘤血白细胞增高,转移 瘤和骨髓瘤可发生继发性贫血及血钙增高。在骨髓瘤患者血清蛋白增 高,尿中可杳出Bence-Jones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Feb.,32(2)
225
四肢软组织肿瘤的影 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褚华鲁 综述 李白艳
审校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新疆鸟鲁木齐830011)
中图分类号:R738.6;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51(2009)02—0225—02
诊,劳群等【2 J报道6例中仅2例术前组织学定性上E确,张卫
东等[33报道该病误诊为骨肉瘤l例。因此四肢软组织肿瘤 的良恶件鉴别是影像诊断的基本问题,本文就四肢软组织肿
瘤的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l
x线影像学检查 尽管x线平片在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方面提供的信
息比较局限。但不能冈此低估r平片的价值。它可能难以对 病变进行确诊,但口,以提供有用的信息,如病变的部位、大 小、密度、骨的侵犯等。该检雀经济方便,在I临床上对可疑软
自旋回波序列(SE序列)
在SE序列上,不同的软组
织成份通常有着不同的信号特征,如脂肪组织在SE各序列 上均呈商信号,水肿在T,WI26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OF
XINJIANG
MEDICAl。UNIVERSITY
2009 Feb.,32(2)
瘤的鉴别中意义显著。而Cho、Cr、Lip的峰值无显著意义。 3.7磁共振灌注成像 在四肢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上, 该成像原理足利用造影剂片次通过局部组织并进而快速充 盈其毛细JfⅡ管床的特点,采用快速扫描技术对病变的微血管 灌注循环情况和血管化程度进行观察。恶性肿瘤在早期(2 min)摄取造影剂,而炎症改变则相应较晚(2 min后)。另 外,部分学者观察了造影后病变的信号~时间曲线和肿瘤的 边缘一中心强化差异率等参数变化,认为对良恶性肿瘤的鉴
Mackinnon
WB。Barry PA.Malycha
benign hreast
biopsy specimens of invasive
cancer ex
lesions
distinguished from
vivo with proton
MR
spectroscopy[J].Ra—
diology,1997,204:66l一666.
目前,DWI(弥散加权成像)在软组织
的性质在良、恶性之间,这种肿瘤称为“交界性”或“中问犁” 肿瘤。四肢软组织肿瘤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影像检查目的 除发现病变的存在、大小、部位外还腑该对其组织学分型有 大致的推断,特别足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卜:对外科治疗方案 的选择意义重大。但足据有关报道,该类肿瘤术前误诊率较 高。例如骨化性肌炎,孙德胜等…超声诊断5例中3例误
5
[9]Fayad LM,Bluemke DA,McCarthy
tal
EF,et
tumours:use
of proton
MR
Reson
spectroscopic
aeterization
f-j].J Magn
Imaging,2006,23:23—28. PL・et a1.Fine-needle
[103
方面还只是停留在研究阶段。MR—DWI通过表现弥散系数 (ADC)值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对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有 意义"]。ADC是反映组织整体结构的“弥散常数”。正常肌 肉组织内水分子自由扩散程度较低。而肿瘤组织微循环较正 常组织快.其间质所占比例远高于正常组织,故瘤组织细胞 外水分比例增加导致肿瘤组织内水分自由扩散程度较正常 组织高,即ADC值高。据研究[8J,以ADC值一1.866×10-3 mm2/s为阈值。诊断恶件肿瘤的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 83.5%。Einarsdotting等发现ADC值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 右重叠,尤其对肿瘤体积较大者。其鉴别存在困难。并认为 原冈在于恶性者所含成份较多以及肿瘤血管的特点受灌注 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组织的AD(:值。目前研究认为可以 通过提高b(扩散敏感系数)值的方法,可有效降低灌注效应
对弥散的影响。 3.6磁共振波谱成像
异『fIi用于二鉴别诊断的。但大多数软组织肿瘤,CT增强定性
诊断仍自.一定凼难”】,由于(:T缺乏特异性,故难以确定其
组织生物学行为和类型。
2.3
C,I’灌注成像检查
山于酃分软组织肿瘤的组织成分
产生的密度或信号影像上缺乏特肆性。难以确定其组织生物
学行为和类型。常规的动态增强成像对软组磐l肿瘤的定性
1"73
Nagata
S.Nishimura
H。Uchida
M.Usefulness
of diffusion— muscu。 Zasshi,
weighted MRI in differentiating
loskeletal
benign
from malignant
tumorsEJ].Nippon
Igaku
别有很大意义。 3.8磁共振对比增强 自1989年起,陆续有一些学者试用
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CT的密度分辨率明显高于X线,
而MRI的软组织分辨率远胜于CT[“]。但是,由于软组织肿 瘤种类繁多,组织成份复杂,分化程度不一,MRI常规序列良 恶性征象重叠较多,仅约50%~60%的软组织肿瘤可根据上 述征象做出诊断。总之,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先进设 备的快速增长,尤其是MRI新技术的开发和心用,影像学在
BD,Hanna SI,.Fairclough tumogs:use of dynamic response
tO
MR动态增强扫描来攀别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良恶性,并取 得r一定的效果¨“。MRI增强扫描可将肿瘤和肌肉、肿瘤 和瘤周水肿分辨开来,并显示肿瘤血供的情况;肿瘤增强前 后的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对比显示增强的部分为实性, 有成堆的细胞成份,伴有纤维组织和黄色瘤等成份,非增强 的部分为疏松排列的慕质及坏死等。同时也可根据有尢强 化、强化的程度及形态来判定病变的良恶性。增强的部分能 够显示组织病理结构,反映组织的血管和灌注情况,但仍缺 少诊断的特异性。近年来有人月乏用了快速动态增强扫描, 分别获得动脉、肿瘤和正常肌肉的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其 结果表明根据病变早期强化的特点,能够较准确的反映软组 织肿瘤的特点,恶性肿瘤多为早期强化,周边强化,增强程度 明显。而良性肿瘤强化出现的比较晚甚至不强化,且多为弥 漫强化,增强的程度不明显[1“。Polland等[13 3报道其最大斜 率值对肿瘤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率为81.25%。但那监血 管化程度高、Jf『【供丰富的良性病变亦町有较高的强化速率, 故肌肉骨骼系统良恶性病变的最大强化速-率有很大范罔的 重叠,应结合其他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
DJ,et a1.Pediatric
contrast
mus— im—
culoskeletal aging
to
enhanced
MR
monitor
chemotherapy[J].Radiology,
1992。184:243—248.
E53
Oliveira
AM,Nascimento
AG.Grading in soft tissue tumors: Radiology,2001,30(10):
3.1
MRS(核磁共振波谱成像)是目前
唯一对人体的组织代谢/生化环境以及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的无创伤性的方法。MRS对观察软组织肿瘤有一定的潜 力。氢离子MRS通过测定代谢物成份,包胆碱(Cho)、肌酸 复合物(Cr)、脂类(1ap)含量的小IFd而有利f软组织肿瘤定 性诊断‘…。Mackinnon等¨o 3认为Cho/Cr比值在良恶性肿
四肢软组织肿瘤性病变在临床中较常见并且种类繁多,
依据其主要组织的发生基础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主要分为 良性肿瘤(称“瘤”)和恶性肿瘤(称“肉瘤”)两大类。有些肿瘤
纤维组织在SE各序列上均呈较低信号。这些组织成份的 特异性信号表现对确定软组织来源有很大的意义。但SE 序列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扫描时间较长、岖急性期血肿在 T,wl和T。WI上也呈高信号、与脂肪不易区别、软组织病变 内的m供特征也较难体现出来等。 3.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所得图 像的组织对比度与标准SE序列的Tzwl大致相同,但是Tz 加卡义像更大。脂肪呈更高信号,同时埘血液降解产物的磁敏 感性降低,因此,在必要时可以采取脂肪抑制序列或GRE (梯度叫波)序列进行处理。 3.3梯度同波序列GRE(梯度回波)序列在显示病变一脂 肪界面和周围小血管上较好,该序列可以进行增强MRI动 态扫描,有利于观察软组织病变的血液灌注情况,以便对肿 瘤进行定性诊断。另外,该序列没有180。脉冲。故对磁场的 不均匀件和组织的磁敏感性更加敏感,可以较好地显示急性 出血、含铁I衄黄素、气体、钙化等结构。 3.4脂肪抑制技术STIR(短T一反转恢复序列)序列町以 很好的抑制脂肪信号,同时提高对水分增加的软组织肿瘤的 检出率,尤其对微小软组织病变的观察有很大帮助。有利于 观察以脂肪为主要结构的区域内的病变,帮助确定骨髓腔内 有无受侵,同时,还町以显著增加对血液等许多结构的敏感 性。但是,部分肿瘤可能因为与周围信号相似,有时会高估 肿瘤的范围,而且由于脂肪界面显示模糊,也可能导致精确 分级的困难。 3.5弥散加午义成像
诊断自.了一定进展,(:T灌}扣成像可以提供反映软组织肿瘤 的5t期血供的参数.从而较常规增强扫描更好地反映其血供 情况,进而为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进一步提供u,靠依 据n]。足软组第{肿瘤定性诊断的未来研究方向。
3
MRI影像学检查
MRl在反映软组织病理特性上明显优于CT,其优越性
包括软组织分辨率高、直视多平面成像和存不同脉冲序列、 不同成像参数条件下不同组织具有的信号差异-f-分有利于 分辨不同组织的特性。
DSA(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