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体的稳态第5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生物:2.1《人体的稳态》测试(苏教版必修3).doc

生物:2.1《人体的稳态》测试(苏教版必修3).doc

2.1人体的稳态测试1.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特异性免疫2.抗体存在于人体的()A.细胞内B.细胞或内环境C.内环境D. 细胞和内环境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B.效应T细胞能释放干扰素C.病毒感染人体时,只能依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D.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互相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4.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出现的现象是()A.产生抗体B.产生细胞因子C.导致靶细胞破裂D.产生记忆细胞5.下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2天开始B.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18天开始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该遗传物质由A、G、T、U碱基参与组成的7种核苷酸组成D.效应B细胞都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来的6.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效应B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7.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8.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 .抑制病菌的繁殖 B.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C.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 细胞 B .抗体是由B 淋巴细胞分泌的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 .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 细胞10.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自动调节11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高二生物 2.1 人体的稳态(三)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

高二生物 2.1 人体的稳态(三)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

2013年高二生物 2.1 人体的稳态(三)同步训练苏教版必修31.下列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的是( )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巨噬细胞⑦抗原A.①③④⑤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解析:选C。

人体第三道防线也就是特异性免疫,其结构基础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题干中①骨髓、②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③淋巴细胞、⑥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④抗体属于免疫分子。

抗原是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

2.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多选)( )A.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B.体液中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C.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繁殖D.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解析:选BC。

体液免疫反应中,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抑制病菌繁殖或宿主细胞的黏附,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A项为非特异性免疫,D项为细胞免疫。

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 )A.(效应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细胞因子消灭B.(效应B)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解析:选D。

由于病菌侵入到细胞内部,抗体无法发挥免疫效应,这时需效应T细胞识别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这样病菌就失去了寄生的基础而被暴露出来,然后再通过抗体的作用将病菌消灭掉。

4.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HIV是一种RNA病毒,在人体中潜伏期比较长B.HIV可以通过空气传播C.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D.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能够侵入T细胞解析:选B。

公认的HIV传播途径有三种:①性接触传播;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高中生物人体的稳态 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三

高中生物人体的稳态 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三

人体的稳态同步练习1.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A.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只有血浆答案:D2.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答案:C3.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答案:D4.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答案:D5.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答案:B6.人体花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D.淋巴减少答案:B7.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B.胰岛素既能减少血糖的来源,又能增加血糖的去路C.胰岛素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答案:C8.下列对胰岛素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B.促进肝糖原的合成C.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抑制肝糖原的分解答案:C9.当血糖含量发生变化时,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脊髓C.垂体D.下丘脑答案:D10.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答案:C11.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A.汗腺B.肾C.大肠D.肺答案:B12.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答案:C13.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水分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

2.1人体的稳态每课一练5(苏教版必修3)

2.1人体的稳态每课一练5(苏教版必修3)

人体的稳态一、单选题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状,要缓解以上症状,应A.输入生理盐水D.口服生理盐水C.口服钾盐水D.输入醛固酮2.一个人出现水肿,其原因可能是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3.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D.淋巴减少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5.下列不属于生物体内自由水的功能的是()A.参与蛋白质的分解B.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C.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D.构成内环境的成分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B.生长素总是从高处向低处运输C.CO 2可以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因而CO2也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让血糖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7.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B.尽管外界环境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o CC.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9.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1人体的稳态教案苏教版必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1人体的稳态教案苏教版必修3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生态系统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类型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生态系统的重点,强调生态系统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态系统的保护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生态系统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使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念,理解生物圈的整体性。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生态系统实例的能力,提升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4. 社会责任:通过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生态环境保护。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基础生物学学习,对生物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解剖学等基础知识,对于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和分析。
- 《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奇迹》,作者:珍妮·古道尔,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国家地理、BBC自然等网站,观看有关生态系统的纪录片,增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直观认识。

高中生物人体的稳态 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人体的稳态 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3

人体的稳态同步练习1.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右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①血浆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答案、D2.人体内的体液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解回答:(1)C和D液体分别是。

(2)A和B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结构完成。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要通过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答案:(1)细胞内液、淋巴(2)毛细血管(3)渗透(自由扩散)(4)肾、皮肤、肺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D4.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答案:D5.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中PH值发生剧烈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主要物质是A.碳酸氢钠B.碳酸C.ATP D.钾离子答案:A6.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1)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用标号和箭头表示)(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值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物质。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5)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6)②内的水分正常情况下以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答案:(1)②和③(2)②③(3)不会②缓冲(4)③(5)大分子的蛋白质(6)消化液④7. 肾小管与周围毛细血管问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明显提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量将会()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答案:A8.下图为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示意图,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② 的形式进入胃肠道内。

2.1人体的稳态第5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三

2.1人体的稳态第5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三

2.1人体的稳态第5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三[目标导读]1•复习初中所学内容,巩固免疫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免疫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3•分阶段阐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知识,储备区1.水盐调节⑴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①渴觉的产生与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T大脑皮质T产生渴觉,饮水行为。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T抗利尿激素释放T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2.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有皮肤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代谢水平提高:肌肉寒战等调节行为。

(2)炎热环境下有皮肤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增多一代谢水平降低等调节行为。

(3)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 . 免疫器官{种类: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课堂导入蟲故追本碉遽推陈方可知新细菌和病毒可通过喷嚏传播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不能—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没有。

______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对于不同的病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学习'探允区基础自学落实盍点亘动探究探究点一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免疫的主要内容,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各样的免疫细胞。

请结合下列材料分析主要免疫细胞的功能。

1.免疫细胞功能的探究实验21〜22T细胞•• B细胞转移到瞄巴器官中转移到fft巴器官中匕抗恵剌融尹效应T细胞幫缎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1)B细胞和T细胞均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集中分布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2.1人体的稳态免疫部分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

2.1人体的稳态免疫部分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

2.1 人体的稳态免疫部分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一、选择题(共60 分)1.高致病性H5Nl 型禽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长B •高尔基体活动加强C. 记忆细胞迅速分化D. 最终被效应细胞毒T细胞清除解析:免疫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过程: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感应阶段就是处理和识别抗原的阶段,反应阶段是T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效应细胞发挥免疫功能的阶段。

根据反应阶段是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阶段,可得出细胞周期变短了。

因效应B细胞要合成、分泌抗体,则核糖体、高尔基体的活动加强,这也是细胞分化的具体表现。

在反应阶段,由于不一定是抗原再次入侵,所以选项 C 错误。

效应细胞毒T 细胞只能将侵入细胞内部的抗原释放出来,而最终被抗体消灭。

答案:B2. 有些分子本身无抗原性,与载体蛋白结合后有了抗原性,这种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全抗原。

吗啡是一种半抗原,吗啡和蛋白质结合就有了抗原性,能刺激细胞产生对吗啡特异性的抗体。

当把这种抗体从体内提取出来,与某人的血液混合后,发现可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据此可推测( )A. 该人体内含有吗啡,与抗体结合,故发生免疫反应,是吸毒者B. 该人体内含有与吗啡结合的蛋白质,故与抗体结合,不是吸毒者C. 该人被病毒入侵,发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是吸毒者D. 该人被细菌外毒素感染,与抗体结合,发生了体液免疫,不是吸毒者解析:由于所提取的抗体是与抗原“吗啡”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该抗体与此人血液产生强烈免疫反应,说明此人体内含有吗啡,是吸毒者。

答案:A3. 下列血细胞中,能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并具有调节抗体的产量和摧毁受感染细胞的功能的是( )A. 淋巴细胞B.辅助性T细胞C. B淋巴细胞 D •吞噬细胞解析:辅助性T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条途径。

在体液免疫中,它具有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的作用,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出效应 B 细胞及记忆细胞.由效应 B 细胞产生抗体。

2.1 人体的稳态 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 (1)

2.1 人体的稳态 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 (1)

2.1 人体的稳态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判断序号所表示的成分()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选B。

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2.(2011·江苏高考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选D。

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CO2、尿素、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机体的稳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故D错误。

3.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B.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代谢活动的C.冬季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因为冬季温度偏低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和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解析:选B。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在正常范围内有波动;人是恒温动物,冬季人体的温度基本不变,酶的活性也不会变化;内环境的稳态不仅指渗透压、温度和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而是指内环境的所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如血糖含量、激素含量等,如果这些成分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围,也会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命活动。

4.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下图所示。

该曲线图表明()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解析:选C。

苏教版生物必修3第一节《人体的稳态》word同步测试题

苏教版生物必修3第一节《人体的稳态》word同步测试题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单选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A.红细胞B .白细胞 C.血小板D .血浆[2•当前“减肥”和“瘦身”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下列关于减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肥胖是由于脂肪在体内积累过多,为了减胖,我们要少吃油腻的食物B. 由于糖类较易转变成脂肪 ,为了减肥,我们要少吃容易吸收的可溶性糖C. 脂肪可以在体内氧化放能,为了减肥,我们要多运动,以增强脂肪的消耗D. 为了轻松减肥,最好每天只吃含维生素丰富•含脂类较少的水果•蔬菜3•生活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企鹅的个体大小不同,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的地区,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个体散热。

这一事实可做什么具体实例 ① 适应性②应激性③遗传性和变异性 ④竞争性4. 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 E.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5. 红细胞内铁含量降低时,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也减少,这个事实说明铁的作用是A.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 .红细胞的结构物质]C.调节离子平衡D .调节渗透平衡和 pH 值6. 血糖消耗太多时,经分解可补充血糖的物质是:①肝糖元②肌糖元③氨基酸A .①B .①② C7. 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 C.淋巴.组织液 D&淋巴循环起始于:A.毛细淋巴管B .毛细血管 C9. 主要由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吸收进来的物质,可被内分泌腺用来合成10. 近年来,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已成为市民的热门话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会增加糖尿病.心脏病.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率。

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长胖的原因是A.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 .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C.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D.分解代谢等于合成代谢11. 在减肥和预防肥胖的方法中 ,正确的是① 加强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②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作息时间安排不当.长时间观看电视等 ③ 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量,代以大量进食谷物和蛋白质 ④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减肥药物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④脂肪 .①②③④ D.①③④.血浆.消化道.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淋巴管D .淋巴结A.乳汁B .维生素D C.胰岛素D .性激素A.①②③ B .①③④12 .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A.组织发生水肿C .①②④ D .②③④B .组织发生脱水C.组织液减少 D 组织液不变13•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Q,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A.葡萄糖,有氧呼吸 B .葡萄糖,无氧呼吸C.乳酸,有氧呼吸 D .乳酸,无氧呼吸14•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 D .淋巴减少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答案多选题:1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A血液B 组织液C 血浆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D 淋巴( )A血液 B 组织液C 血浆 D 淋巴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 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 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可以进入A C D BCQC图中Q溶液最低的液体是③ D4下列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尿素B 、甲状腺激素2浓度最高的是②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C 、抗体蛋白D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呼吸氧化酶5下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人体的稳态第 5 课时同步测试苏教版必修三
一、选择题
1.在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 )
A.B 淋巴细B.T 淋巴细胞
C •效应B细胞
D •效应T细胞
【解析】B 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T 淋巴细胞产生于胸腺,效应 B 细胞和效应T 细胞产生于外周淋巴器官和体液。

【答案】B
2.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 .血液中02浓度的变化
B •血糖浓度的变化
C. 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 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解析】免疫系统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

前三项属于稳态,只有 D 项属于防治病毒,所以很快被识别。

【答案】D
3. (2013广州期末)当人体受到如甲流感、结核等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
的吞噬细胞会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是( )
A .先天就具有的
B. 后天获得的
C. 细胞免疫
D. 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解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并清除病原微生物属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具有的。

【答案】A
4. 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 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 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 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 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解析】胸腺是T 细胞分化的场所,胸腺缺失则不能产生T 细胞,因此该患者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

【答案】B
5.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
A •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C. 是针对各种抗原的
D •不能在体内存留
【解析】抗体是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故A正确,D错误;抗体主要在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中起作用,是针对某一种病原体的,故B、C 两项错误。

【答案】A
6. (2012青岛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 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非免疫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

【答案】B
7. (2012 上海高考改编)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
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 •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 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 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解析】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
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答案】D
8.为防止甲型H1N1 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 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 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
A .侵染部位
B .致病机理
C •抗原决定簇
D .传播途径
【解析】甲型H1N1 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 流感。

【答案】C
9. (2013常州期末)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
过程的是( )
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 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 .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解析】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既是非特异性免疫,又是特异性免疫;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是特异性免疫,是靠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来获得免疫力的,属于主动免疫;靠注射抗体消灭抗原属特异性免疫中的被动免疫;青霉素杀菌不是靠机体的杀菌物质和免疫细胞来消灭的,故不属于免疫。

【答案】D
10. (2013 济南期末)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 B 细胞和T 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 —种抗体能与多种抗原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与免疫细胞。

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不需要抗体参与; B 细胞和T 细胞均来源于受精卵,基因相同;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抗体具有特异性。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 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

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
⑥表示有关过程。

造血干细胞
红细胞血小板吞噬细胞等e效应13细胞 f 效应T细胞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程。

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
(2) 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f代表的细胞名称是,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的过程有
________ 填数字)。

【解析】造血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细胞分化的本质原
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特定的信使RNA,从而产生特殊的蛋白质;人类
成熟的红细胞高度分化,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器,从而失去全能性;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答案】⑴增殖(分裂)分化没有细胞核(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⑶记忆细胞⑤和⑥
12. (2012合肥期末)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
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

请回答:
(1) 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 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 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
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 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 。

在抗体、溶菌酶、细
胞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____________ 。

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____________ 。

【解析】(1)除去淋巴细胞,大鼠不能产生抗体,移入淋巴细胞后大鼠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说明淋巴细胞是机体进行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只
有在抗原的刺激下,通过体液免疫效应 B 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3)在体液免疫中,抗体是由效应 B 细胞产生并分泌的。

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和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

【答案】(1)淋巴细胞(或 B 淋巴细胞) (2)抗原
(3)效应B 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
13.[实验探究] 在防疫工作中,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得血清,给发生外伤的未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人注射,也能治疗或紧急预防。

请你设计实验对此加以证明。

实验材料:一批体重50 g左右、身体状况相同的小白鼠,注射器等。

(1) 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步骤
①第一步:从破伤风患者体内提取血清,并将身体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分成数
量相等的两组。

②第二步
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
(3)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
【解析】为了验证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得的血清可以治疗或紧急预防破伤风,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应注重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答案】(1)注射外源抗体可使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2) 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先注射免疫血清,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3) 对照组小鼠死亡,实验组小鼠存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