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合集下载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视角,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视角,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3. 增进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图片、画册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兴趣,询问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主题《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2. 欣赏与分析: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3. 实践与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幅作品,分析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创作与展示: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美术创作,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美术家的创作视角2.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3. 学生的创作展示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取一幅喜欢的美术作品,分析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答案:略2. 请学生尝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展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可以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博物馆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一欣赏课的第三章第一节追寻美术家视线的教材。

本课讲的是三大部分:情感的投射《月华图》和《星夜》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感受的不同;《最后的晚餐》同一题材不同画家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图》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

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其实是在追寻艺术家的视线,而艺术家则透过他的视线向我们展现了他对事物的看法。

世界精彩分呈一旦我们能寻找到艺术家的视线,其实就叩开了欣赏美术作品的大门。

教学目标: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2、解读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

教学策略:
思路:多角度对比→比较分析鉴赏→分析经典→实践体验→交流理解
方式:直观演示、动手绘画分析研讨、课堂讲解等形式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授课方案例剖析【美术鉴赏教授课方案例】:授课课题: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搜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材版本: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初版社初版授课模块:美术鉴赏授课对象:高一学生课业种类:鉴赏与绘画课时安排: 1 课时。

授课目的:①理解美术家独到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激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对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合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见解和感觉表达出来。

③认识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样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响;学会从形式下手深入意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研究、创立精神。

④正确理解和剖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感情,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门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授课重点:美术作品对同样题材的不同样办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其他文化含义。

授课难点: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可是是手段,最后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授课切入点:用《月华图》和《星月夜》这两件作品的比较切入课题。

授课策略:直观演示、比较、议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授课对象剖析: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单薄,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认识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用然有深入掌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优异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授课资料剖析:教材供应了四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两件作品办理的是大体同样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样文化办理相似题材的状况。

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别。

这种差别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中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圆满,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是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美术家作品的分析和比较,深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材选取了多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到美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鉴赏经验,但对于美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观察视角的理解还相对较浅。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在分析和理解复杂的艺术作品时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美术家观察视角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学会分析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美术家的视线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对艺术的敏感度。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和艺术个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美术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

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美术家的角度去思考和欣赏作品。

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思维局限,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家的创作意图。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术家的视线和表现手法。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教程文件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教程文件

湘教版高中美术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案例分析【美术鉴赏教学案例】:教学课题: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教学模块: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业类型:鉴赏与绘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③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④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切入点:用《月华图》和《星月夜》这两件作品的比较切入课题。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教学对象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教学材料分析:教材提供了四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两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

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

1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1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1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LT课题:追求美术家的视线总课时编号:01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材分析:这一课的内容试图通过比较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角度。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讲授举例启发联系实际生活观察、体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教材、绘画工具和材料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情感内涵,并且把这种感情内涵的把握跟形式分析精密联系起来。

形式分析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行为,面对画面情感内涵的把握却更多的需要依靠直觉。

教师应该把直觉把握放在第一位,逐步引导学生来进行画面的形式分析。

作业:学生对着自己的照片,用简单的线条尝试描绘自己的头像。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节课程主要是针对初中学生开展,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湘美美术的起源、发展,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背景,顺着美术家的视线,感受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独特见解,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道湘美美术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其代表性艺术家;2.能够理解湘美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3.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方法,如线、形、色、背景等;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美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本节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图片和视频,通过语言文字、视觉形象等多维度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湘美美术的精神内涵,感受湘美艺术家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本节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讲述湘美美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性艺术家;2.形象教学: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湘美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3.互动体验:通过讨论、交流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美术创作和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施1. 湘美美术的起源和发展湘美美术是中国现代美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以湖南为中心,以艺术复兴、创造性写生、现代派等艺术思潮为特征。

湘美美术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一部分,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了湖湘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精神。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讲述湘美美术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代表性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让学生对湘美美术有初步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2. 湘美美术作品的鉴赏湘美美术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方法。

2.1 线的运用线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湘美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表现手法多样,运用灵活。

通过展示作品中线的运用,提高学生发现并理解线的表现力和艺术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高中美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导学案

高中美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导学案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教学准备提供的材料,以“镜面映像”为题。即兴创作一件艺术作品。
课后拓展
资料查询雕塑作品:
《斜椅的女人体》(圆雕·1932英国)亨利·摩尔;
《地中海》(圆雕尔特别注重雕塑的体积感,造型语言概括简练,注意整体精神。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善于把不同的形体汇集在一起,赋予新的内涵。请根据上述提示比较作品,看看两幅作品是如何展现艺术家的不同视线。
妇人的着装( ) 橘子和苹果( ) 新娘与新郎均未穿鞋( )白色头纱( )
忠诚;2.纯洁;3.财富与地位;4.伊甸园的纯真;5.有证婚人在场;6.地板是神圣的地方;7.基督出席了婚礼;8.承诺。
三、完成课堂作业
1.想象自己就是艺术家,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把自己对生活中不同视线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思考如何去展现不同的视线。
学习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
自主阅读教材96-10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相同题材的美术作品,中西方画家是如何表现自己所追求的情感的?
2.相同题材的美术作品,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文化的艺术教是如何表现的呢?
3.《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有多少艺术细节?这些细节有什么样的含义?
4.美术家的视角是否受地域差异和个人的艺术个性影响较大?
4.创意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审美眼光、创造精神,合理运用材料呈现一件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5.文化理解: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
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难点
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
导学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案立意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了解到美术家的视角和对美的理解;并且通过学习美术家们的画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美术家的视角和对美的理解;2.分析美术家的画作,学生能够提炼出美术家的思想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美术家的思想和特点的提炼;2.学生对于画面的分析和写作。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教师提问;2.分组讨论,组内交流;3.文本阅读,分析文章和画作。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让学生们通过一个小游戏了解到美术家们的视角是如何不同的。

2.教师以一张画作为例,让学生说出对于画作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学习1.教师给学生们分配任务,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一篇与美术家相关的文章,并写下各自对于美术家视角的理解和提炼出美术家的思想和特点。

2.分组讨论,组内交流学生们的理解。

3.教师以美术家的画作为例,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分析,介绍美术家的思想和特点。

\t\t\t4.学生们现场选择一幅美术家的画作分析,并且以此为材料,编写一篇文章。

第三步:教师让学生们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用自己的语言答题。

作业学生们需要完成分析文章,编写文章的任务。

笔记学生们需要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记在笔记中。

本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了解美术家对于美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以及对于美术家的画作进行分析和写作,教师可以督促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意愿。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案-高中美术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案-高中美术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不同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抗疫作品的创作内容和创造方式进行赏析,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看待世界和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同学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术家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及表现形式。

2、教学难点如何从作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上。

三、教学准备1、教具粉笔、教材、多媒体课件。

2、学具教材。

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用多媒体播放短视频,视频内容是抗疫战士一张张满是伤痕的脸。

并讲述:在全国人民共同面对新冠疫情的时刻,先让我们一起跟随人民陆军的微博的视线,去感受在这次疫情中美丽的逆行者。

引出新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了解美术家用自己独特的视线表达他对疫情的关注。

2、讲授新知①展示岳阳青年艺术家张琼辉的报道,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岳阳青年艺术家张琼辉疫情时期,看到全国上千名医务人员主动写下请战书支援武汉,创作之情油然而生,看中老家唯一可以画画的外墙,手中没有任何绘画工具,就找来了厨房的木炭作画,耗时两天终于在粗糙的墙面上完成了创作《义无反顾》。

师提问: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画面通过描绘医护人员请愿抗疫出征时感人瞬间,表现了画家对医护人员的敬意及他自己对疫情的关切之情,画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情感投射到创作的作品中。

②展示第一组抗疫作品:厉国军的《风雪中的坚守》及霍尧的《战“疫”》,并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分别从主体、场景、情节、色调、构图、材质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师提问:同样是抗议题材的绘画,为什么会有这么的差异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由于艺术家的个人特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表现相同题材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视线在画面中呈现,所以表现风格也就不同。

美术鉴赏《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优秀教学案例

美术鉴赏《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鉴赏方法,如观察、分析、比较和评价等,从而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拓宽他们的美术知识视野。
3.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4.指导学生从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美术鉴赏的氛围中,教师需巧妙地创设教学情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的高清图片,配合音乐、故事等元素,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和情感上得到全方位的体验。
美术鉴赏《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这个视觉文化丰富的时代,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美术作品,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更能拓宽其文化视野。《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美术家的作品,深入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视角和艺术追求,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艺术创新能力。本案例围绕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美术鉴赏》单元,结合课程主要内容,以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术作品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美术魅力的同时,学会从美术家的视线去观察、理解和创作美术作品,真正实现与艺术的对话。
3.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适时总结,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美术流派及代表作品,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让学生对各类美术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1)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1)

找寻美术家的视野课题:找寻美术家的视野教科书:湖南美术第一版社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班级:高一( 1) 班课种类:赏识课课时: 1 课时教课目标:1.知识与技术目标:认识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应;学会从形式上深入领悟美术作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剖析鉴赏 - —剖析经典 -- 沟通理解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审美目光和研究创建精神。

教课要点:美术作品对同样题材的不同办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类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课难点:解读美术家察看和表现时间的独到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笔,笔录本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显现图片《手与秋面镜》,这是画家埃舍尔的铜版画这是一幅很有特点的作品,同学们,你们说究竟是艺术家用作品。

手拿着球面镜仍是镜中的人在观看艺术家呢?生:艺术家用手拿师:很明显我们在赏识着幅作品时,是在找寻着艺术家线,而艺术家则透过他的视野向我们显现了他对事物的见解。

他显现出来的跟我们平常看到的又不同样。

正是因为在察看时都会带有个人的主观要素在里面,因此同一个物象在不同里会体现出不同的相貌。

比方我跟张三看李四,我们两个人的视可是,事物的眼看李四的目光又是不同样的。

我们在赏析一幅美术作品,虽然是在找寻艺术家的视野,实际上是在研究艺术家的个人主观要素,一旦解读到艺术家的个人主观要素,也就找到了艺术家的视野,叩开了赏识美术作品的大门。

因此这节课让我们一同来找寻美术家的视野。

(板书课题)显现图片金农的《月华图》和梵高的《星空》老是在明朗的夜晚照亮了大地,但是在每一个人的眼感觉其实不同样。

这两幅作品分别是清朝画家金农和画家梵高的作品。

此刻请同学们试试下运用我们曾过的形式鉴赏和比较式鉴赏的方法来鉴赏下这两幅明月里,荷兰经学作品。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而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他们共同的地方都是表象夜晚的情景来抒发艺术家的主观感情。

不同的地方是金农的《月华图》是水墨画,构图很空,用色单调。

3-1追寻美术家的眼睛

3-1追寻美术家的眼睛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2,使学生深入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学重点1、如何理解美术家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表现形式;2、如何理解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具和相关资料,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欣赏艾舍尔的绘画画面表现出画家的超脱的相象力,把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景和物在平面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紧跟着画家的视线在走。

导出课题——《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二、(小尝试)展示一组大师作品:《自由引导人民》《维纳斯的诞生》《抢丘比特箭的维纳斯》请分析:同样的祼体绘画形象,有何不同?不同在哪里?(生)评述(师)总结:不同人的主观情感决定不同审美世界,我们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与其说是追寻艺术家的视线,不如说是在探究艺术家的个人主观因素。

解读了艺术家的人人主观因素——就是找到了艺术家的视线——敲开欣赏美术作品的大门三、小练习:请同学闭上眼睛,聆听《肖邦的夜曲》,想象一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夜晚场景,每个人对夜晚的认识一感受都不一样。

(师)美术家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呢?《月华图》清金农《星月夜》荷兰凡高《晚间》挪威蒙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年代表现技法和画家内心情感各不相同,表现作品也大相径庭。

四、分组教材中相同或相似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完成“思考与交流”第一组:《阿诺芬尼夫妇像》《高士图》第二组:拉斐尔《圣母像》,丢勒《圣母子》第三组: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乔尔乔内《乡间音乐会》(生)讨论(师)总结:第一组:文化,社会差异,对映出对婚姻的不同看法第二组:同时代、同题材、地域不同造成艺术家的视角不同第三组:不同时代造成不同审美趣五、总结美术家的优秀作品,正是能够以一种没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法表现出来。

高一美术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湘教版

高一美术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湘教版

(第三单元)第一课追求美术家的视线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对相同或者相似题材的美术作品的处理、表现形式以及作品内蕴含着画家的情感。

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教材分析:教材提供了4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2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

艾舍尔的《手与球面镜》可以作为一个引子,导入课程。

这件作品既具有趣味性,又包含着一定的哲理。

例如,它可以使美术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通过镜子,尤其是哈哈镜来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所面对的现实和日常事物,其实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视点和眼光来观看,并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术作品的创作其实就类似于这样一种机制和过程。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

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

第一组作品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感受的不同。

金农是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月华图》表现了一种孤寂、静谧、清冷的意境,也具有某种自许清高、反抗世俗的意味;凡·高是后印象派画家之一,其《星夜》表现了他内心的躁动不安。

第二组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

课文已经对画面内容进行了分析。

教学中可以稍加延伸和拓展。

例如,从构图上看,阿诺芬尼夫妇是画面的绝对主体,而梁鸿、孟光只是山水环境的一部分;后者在表现婚姻和谐的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隐逸山林的理想。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

圣母形象是他最拿手的题材之一,具有一种雍容华贵、圣洁端庄的美。

德国画家丢勒虽然吸收了一些意大利的绘画因素,但主要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

乔尔乔内和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他们的《乡间音乐会》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也是当时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美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教学设计

色彩:单纯;丰富意境:孤寂、冷漠;狂躁不安……小结: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

这组作品主要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感受的不同。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夜晚的场景,并把想想中的夜空画出来。

教师评价解析(二)、学生分析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完成“思考与交流”。

请学生作答。

从这些象征含义可以看出扬.凡.爱克和当时人大致的婚姻观念 ----- 神圣。

展示《高士图》,画家眼中的中国婚姻所体现的是什么?梁鸿、孟光只是山水环境的一部分;在表现婚姻和谐的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隐逸山林的理想这组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

从构图上看,阿诺芬尼夫妇是画面的绝对主体,而。

这种差别,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正是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差别。

三、分组讨论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方式。

引导学生欣赏《草地上的午餐》和《乡间音乐会》。

(播放课件)乔尔乔内和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他们的《乡间音乐会》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也是当时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印象派画家马奈吸收了这幅画的某些因素和特点,创作出《草地上的午餐》,却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

马奈以女模特取代了乔尔乔内、提香的仙女,体现了艺术家对主题的创造性改变;而以游移不定的视线取代了那种偶然而来的视线,这种克制使得画面的意味显得颇为复杂,更是视觉上的突破。

2.讨论内容:《草地上的午餐》马奈聚会1863 法国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

《乡间音乐会》乔尔乔内、提香聚会约1505—1511 意大利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也是当时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3.全班交流:请同学们将小组比较的内容归纳整理,形成口头报告,向全班发表;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

四、拓展与延伸:1、学生摄影作品展示欣赏一下我们的同学的作品,探究一下作者所要表达的观念是什么?并进行验证2、探究一下老师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并进行验证五、课堂小结本课主要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揭示对同一事物,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人生经历,创作时的心情不同,艺术家是如何展现其艺术家的视线的,以此来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方式。

第三单元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设计

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

2、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

3、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2学情分析本课安排了了大量与学生讨论思考的内容,导入时因此我选择了几张“夜空”的图片作为导入,让学生觉得其实这个世界的物象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视觉的观察下是如此的精彩纷呈。

在此基础上进入课题,体验欣赏+比较欣赏让学生切身感受课程内容,分组讨论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并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3重点难点重点: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难点: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课题课堂刚开始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这一组图片,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对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将学生引入到这节课的主题中。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选择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活动2【导入】导入总结教师总结: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不一样,往往能带给我们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艺术家的一些优秀作品,正是能够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手法表现出来。

虽然我们不是美术家,但通过学习,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同时,我们也能懂得用多个角度去发现美、欣赏美。

那么艺术家又是如何在来描绘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呢?接下来开始导入书本中作品,带同学们去欣赏、介绍艺术家如何从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都能看的到物体。

活动3【讲授】进入正课(本节课有5组对比美术作品,教师进行有选择性地灵活使用。

)体验欣赏并比较《月华图》和《星夜》:画面表现的都是夜空的景象,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回忆、体验自己对夜晚的印象。

思考提问: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并尝试让学生口头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教材、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环节
师生活动
导入
一、从《手与反光球》艾舍尔(荷兰)出发,引入本课题。
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板书: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播放课件 (一)、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出发,引导学生对月夜一个
求细节的高度真实。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
第三组: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草地上的午餐》和《乡间音乐
会》。(田园生活)
图片欣赏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注重表现光,色彩,空气,展出时
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乡间音乐会》乔
尔乔内、提香,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也
是当时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用一种放松的姿态斜倚
形体 强调人体的丰满和健壮 追求形体的简洁合和组
特征
合,体块很有力度,并且
融入了一些原始雕塑的因
素。
总结
精神气质 一种沉思内省的气质 具有一种原始而又粗旷的
感觉
作品内涵 借这一位女性——母亲 具有一种原始而又粗旷的
拓展与延
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 感觉,追求一种形式上的

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 美感。
师:让我们来欣赏中西两位画家就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月
华图》和《星空》并对这两件作品进行比较。
1、提示学生注重画家表现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不同?
2.把握画面的情感内涵
3.画面的形式分析
两幅图片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比较分析 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
不同点如下表格:
作品
月华图
通过互动交流的学习方法完成了课题的学习,懂得如何去用
自己的目光来观察这个美丽的世界。虽然我们不是美术家,
但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同时,我们也能懂得用多个角度的
去发现美、欣赏美。
板书设计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一、《月华图》和《星空》
二、分组讨论课本的三组绘画作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组:《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图》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
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
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现出
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
课题:追求美术家的视线
总课时编号:01
课时:1 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内容试图通过比较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
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
同角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
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星夜
区别
材质
水墨
油画
构图
空虚
饱满
笔触
轻松
急促、运动感
色彩
单纯
丰富
意境
孤寂、冷漠
狂躁不安
4.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两位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环境
设计意图
学生讨论 和背景之中?他们的视线在哪里?
做答
5.小结: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
小结
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这组作品主要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
感受的不同。
(二)、分组讨论课本的三组绘画作品,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
三组讨论内容如下:
比较内容
图甲
图乙
图片展示
创作主题
所属国家、年代
创作思想
材质
构图
色彩
笔触
第一组: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
图》;
1.提问:这两幅以婚姻家庭生活为话题的作品,在不同时代
不同社会文化中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的呢?他们的视线在哪
里呢?
2.完成“思考与交流”。请学生作答。
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中采用了不少中世纪美术惯用
的寓意象征的手法,请同学阅读课本中的“思考与交流”中
提出的问题,并讨论他们分别象征着什么呢?
(象征内容:鞋子象征结婚;小狗象征对爱情的忠诚;新娘
的白头巾象征纯洁;绿色长衣象征生育;红色的帐幔象征和
谐的生活;吊灯和白烛光象征上帝之光;壁上的圆镜象征基
督教宣扬的天堂。)
第二组:《小考佩尔圣母》和《圣母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作品。
1.提问:在这两幅作品中,拉斐尔和丢勒的着眼点在哪里?
图片展示 《小考佩尔圣母》拉斐尔,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
典型化、理想化的。《圣母子》丢勒,虽然吸收了一些意大利
的绘画因素,但主要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
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
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角度,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
(三)、集体完成“活动建议”
1.观赏图片:《地中海》、《斜倚的女人体》,找出艺术家的
思考
视线在哪里?并比较二者的不同。
比较《斜倚的女人体》和《地中海》
作品名称
地中海
斜倚的女人体
题材
女人体
女人体
姿态 低头沉思
全班交流: 将小组比较内容归纳整理,形成口头报告,由代
表向全班发表;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了解
在各组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围绕着
“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和“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两方
面,结合表格内容进行作品介绍。通过学生的比较美术作品
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慢慢的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
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讲授 举例 启发
联系实际 生活观察、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
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
明的摇篮。
四、拓展与延伸:
总结
1.你对本课教材中哪幅作品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
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正是能够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眼
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手法表现出
来。正是在观察事物时,人们总是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于
是,同一个物象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难怪世
界会如此精彩纷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之间
基本的了解。
思考
思考: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主题的作
品,你打算怎么画?
夜晚,在每一个的眼里,感觉也并不见得一样,就像刚
刚从你们口中讲述出来的情境都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感受自
己的情感时,来看看大画家——梵·高、金农他们又是怎么
(播 放 课 样来诠释夜空的。(展示不同画家的不同夜月的作品)
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