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小说的概念流变

合集下载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摘要:“新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不断涌现出新的潮流。

新时期小说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期、高潮期和转型期,每个历史时期又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一开始借鉴西方艺术形式到转型进行自我调整,中国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目前的小说更加重视故事情节,追求价值深度,刻画人物性格。

新时期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加入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开启了全新的艺术实践,打破了文学封闭的格局,对艺术审美、表达方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发展流变;现实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上,现实主义成为小说的主潮,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小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随着新时期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众多作家开始丢弃传统的文化,将小说写作与现实脱节,呈现出过分西化的错误认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众多作家开始正视本土化创作,开始了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

因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流变,目的就在于厘清小说的发展脉络,重视传统文化在今后小说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探索期(1979——1984)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虽然人们对外界的文化不再是排斥和否定,但是对于小说是否要融入现代化还是有一定的争论,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还是持有一种观望的态度。

因此这时期的作家主要还是借鉴西方小说的艺术形式,在观念上并没有展现出完全性的改变。

这就导致在这一阶段,中国小说虽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加入了西方小说的色彩,但是仍旧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性姿态,有着自身的价值导向和深刻内涵的。

“荒诞”、“象征”作为西方小说的主流特征,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国小说开始引入这些手法,将自己的小说加入了这些“现代化”的因素。

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借鉴,但是作家们也没有按照西方小说照搬照抄,而是将社会责任感、理性感有所保留。

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有很强的逻辑情节框架,虽然在内容上体现出一定的错乱性,但这种错乱是由于作者部分借鉴西方艺术形式。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

中国现当代小说史概述编者按:2012年3月,邵宁宁老师在西北师大现当代文学专业,开设了中国现代小说史论这门课程,课程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轨迹做了综述式的介绍,对于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代表的作家作品,做了一定的脉络式讨论,其中也穿插着涉及了当代小说的内容。

课程分三个课时进行,现在就课堂内容做一简要梳理,以期为大家提供一种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的全新思考。

第一讲现代小说概论中国小说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开始,再到后来的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话本,拟话本,文言章回小说的出现,小说作为一种世人的文学题材,在中国已经有了千年的发展历史。

孔子说:“虽小道,却亦有可观者”,就表明了小说在古代并不是一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但是也有“可观”的地方,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乃至历史事件也会在小说这种题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

到了近代,小说的社会价值被深刻挖掘,无论是作为改良派的梁启超,还是作为左翼文学家的鲁迅,看到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之于当时的社会价值。

梁启超在很早就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就第一次深刻揭露了小说反映民情民意的作用,同时也指出小说能成为社会改良武器的作用。

鲁迅更是弃医从文,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深刻批判了国民性,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先锋人物。

因此,可以看到,中国的小说经历了一种从个人到大众,从庙堂到社会的锐变,小说不再成为人们消闲的工具,而是越来越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有益于民生的文学样式。

这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新文学的发展不无关系,正是白话文学的提倡,才使得人们从华丽辞藻,追求韵律的古典文学写作中解放出来,关注文学本身,关注“为人生”的文学,因此,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确在这很短的时间中,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方面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另外一方面新时期以来,对“人”自身的发觉,也为作家表现人生,挖掘人性,提供了很好的意识导向。

在历史的边缘追寻真实——新历史小说论

在历史的边缘追寻真实——新历史小说论

引言引 言新时期以来,异域文艺思想的大面积涌入,开阔了当代学人的眼界,一轮又一轮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猛烈地冲击着当代中国作家,诱使其进行思想上创作上的变革。

与此同时,作家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和强大,让当代文学的关注焦点经由社会政治层面走向了历史文化深处。

在世纪末社会政治经济良性发展带来的日益宽松的创作环境中,作家们终于有机会思索与揣度被过往时代忽视的边缘话语,以及历史发展道路的种种可能性。

回顾当代文学史,我们发现,1985年前后,在诗歌、小说、散文等领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带有崭新历史观念与历史倾向的创作思潮。

一时间,“退回历史”寻找写作资源成为作家们竞相追逐的时尚,其中尤以“新历史小说”写作为甚。

作家们纷纷向历史的空隙逃遁,通过个人化的历史言说传达其现实诉求。

从《红高粱》《灵旗》到《故乡天下黄花》《我的帝王生涯》;从《白鹿原》《长恨歌》到《中国故事》《红拂夜奔》,再从《马桥词典》《尘埃落定》以至新世纪的《中国一九五七》《人面桃花》,经过廿余年的发展,新历史小说虽几经流变,却依然风貌摇曳、佳作迭出。

莫言、乔良、刘震云、苏童、王小波、格非、毕飞宇、李冯等众多当代优秀作家反思历史,质疑历史,想象历史,解构历史,游戏历史,再重构历史,渐次形成了一条绵延幽长的思想演进线路。

毋庸质疑,在现代语境中致力于历史探索的人文知识分子的新历史书写,已然构成当代文学最重要的景观之一。

曾有评论将新历史小说看作九十年代前后“最值得文学史记忆的文学现象”①。

对一种创作思潮而言,这种评价无疑是极高的褒奖。

然而,肯定之余,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目前对新历史小说的研究力度尚且不够,研究成果零散不一,歧见纷呈,既缺乏系统的研究理路做支撑,又未能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

一个现实而无奈的情状就是:围绕新历史小说命名打转的研究文章在二十多年来居然始终占据着相当的分量;一些评论家对新历史小说的文本解读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90年代小说

90年代小说

陈染
林白
海男
.
新生代作家企图在文本中表现出穿越生存表象、直抵生命 本真的愿望,这使其小说对人类生存的关怀中在透出一些 哲理意味。他们以个体生命经验的方式切入对生命的哲学 追问。
新生代小说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和局限:精神意义和美感的 缺失、叙述的琐碎和粗鄙化、作品气度和格局的狭窄、自 我的重复和模式化倾向等
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小说,是在80年代先锋小说落潮后一种文体 内容的反拨和审美形式的发展相互融合的青春性体 验写作。
对于缺少历史记忆的新生代作家,他们的个人化写 作是缘于对传统文学启蒙姿态的失望,对于政治化、 群体性创作的反感,对于文学崇高责任的躲避。
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关注自我人生, 凸显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欲望追求、困惑心理、人 性挣扎。
.
阿来(1959——,
藏族,出生于四川阿
坝藏区的马尔康县),
主要作品有诗《棱
磨河》,小说集《旧
年的血迹》、《月光
下的银匠》,长篇小
说《尘埃落定》、
《空山》等。
阿来
. 《尘埃落定》,以奇异的艺
术感觉、神秘的叙述风格以 及来自语言和文本深处的那 种独特魅力,为90年代的先 锋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 力。 《尘埃落定》首先打动人的 是它的精彩曲折的故事。 《尘埃落定》在历史破败的 寓言中所表达的那种精神哲 学与生命哲学也给人以深深 震撼。 整部小说如泣如诉,语言纯 净透明,结构单纯整饬。
. 张炜 (1956年——,生于山
东龙口,原籍山东栖霞县), 1980年毕业于烟台师专中文系。 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 言》、《柏慧》、《家族》、 《外省书》、《能不忆蜀葵》 (2001)等。 《九月寓言》(1992)描写一 个叫廷鲅的海滨小村的几代村 民在艰苦岁月里的劳动、生活 和爱情。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第一章绪论一、现代化的方向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当代文学的现代化的文化特征。

从革命现实主义一家独尊到走向多元的发展过程。

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性。

二、中国当代文学50年的基本轮廓建国后27年的文学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80年代是文学发生全面变革的阶段。

文学的回归与人的回归。

90年代文学的转型。

文学的商品化。

三、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文学观念的变革不会一蹴而就。

双百方针的贯彻是当代文学发展的保证条件。

艺术创新是当代文学发展的生命线。

第二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现实主义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的原因。

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两个阶段:文学的狂欢时代、文学的丰收时代。

二、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冲击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经受了三轮大的冲击。

1950到1955年开展的半官方性质的文艺批评;50年代末开展的新一轮批判;60年代中前期的第三次挫折。

三、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文革中的“不破不立”原则。

文革中的三类文学。

“阴谋文学”;“跟派文学”;“逆端文学”。

四、台湾现代派文学与乡土文学的论争台湾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派诗歌与小说。

台湾乡土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唐文标事件”。

乡土文学与现代派的论战。

第三章解放区文学传统的新发展一、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解放后的创作概说。

长篇小说《三里湾》的思想艺术特点。

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孙犁的小说孙犁生平简介。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美学个性:不同一般的真实美;关注人的分合;浓郁的抒情美。

第四章革命历史斗争小说一、《红旗谱》与《红岩》梁斌与《红旗谱》的创作。

农民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

朱老忠作为新旧两个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和阶级英雄的主要性格特征。

《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红岩》的作者与独特成书过程。

《红岩》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特殊性。

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英雄群像。

二、《青春之歌》与《三家巷》杨沫的生平与《青春之歌》的创作。

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小说

第十四讲新历史小说下次课阅读文本:铁凝《永远有多远》,林白《致命的飞翔》。

一、概念新历史小说是形成于1987年前后到现在尚未终止的一种文学思潮。

集中于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

其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以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

代表性作家作品: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刘震云“故乡系列”、《一句顶一万句》、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李锐“厚土系列”、苏童“枫杨树系列”、“妇女生活和新妇女生活系列”、《妻妾成群》、《米》、刘恒《伏羲伏羲》、《苍河白日梦》、陈忠实《白鹿原》等。

二、新历史主义1.何谓历史?一个原初的存在?永恒的真实?还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2.历史是一种文本,一种话语,而并非还原过往生活经验的事实真相。

3.历史既然是被人写出来的,那它就必然带有撰写历史的人的理解和偏见。

4.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三、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历史观比较1.历史的文本性与历史的真实性。

传统历史小说认为,历史是对过往生活经验的真实记录,是真实的,可以作为鉴古知今的教科书。

新历史小说则否定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

新历史小说的这种历史观从何而来?来自于先锋小说对“世界”和“真实”的认识(世界:有序、可知——混乱、无序、不可知。

真实:拟真实——反真实)作家们不愿以“再现”的手段去绘制与社会历史毫厘不差的“真实”图景,而宁可通过想象和虚构追求感觉的真实、情调的真切,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话语去探寻奥秘和重构历史。

什么是过去和历史?它对于我是一堆纸质的碎片,因为碎了我可以按我的方式拾起它,缝补叠合,重建我的世界。

——苏童我们的叙述不会给世界和时间带来任何增损,我们的叙述只是为了自己。

——李锐《旧址▪题记》2.历史的偶然性和历史的确定性。

在传统的历史小说中,历史是有规律可循、有其确定性、有其本质特征的,因而也是可以把握的。

小说流变理论和文本理论研究

小说流变理论和文本理论研究

小说流变理论和文本理论研究小说流变理论和文本理论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两大重要分支。

小说流变理论关注小说的演变和发展历程,探索小说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文本理论则研究文本内部的构造和意义,探究文本本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

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对于小说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说流变理论小说流变理论,旨在探讨小说的起源、传播、发展等方面,以此揭示其文学历史及文化意义。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小说的题材、格调、结构、风格等方面,以及小说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小说流变理论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文学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而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

小说流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深入探讨了小说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首先,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广泛的受众和话语力量。

其所涵盖的主题和话题,直接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面貌。

其次,小说作为一种流动的文化形态,具有跨越时空的特性,通过小说的传播和反响,既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可以引发文化的分歧和冲突。

因此,小说流变理论不仅为文学史和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也为我们重新审视小说的文学和文化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二、文本理论文本理论,旨在探究文本内部的构造和意义,揭示文本的艺术价值和美学魅力。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文本的结构、语言、形式、风格等方面,以及文本所反映的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思想和价值。

文本理论源于20世纪中叶的欧美文学研究,是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发展方向。

文本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深入揭示了文本内部的构造和意义。

首先,文本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包容性和创造性使得其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和表现力。

其所蕴含的美学和文化价值,既可以通过语言和艺术手段来表现,也可以通过文本内部的关联和对比来体现。

其次,文本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意义和价值需要通过读者的解读和理解来得以体现。

因此,文本理论不仅为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也为深入理解文本的艺术和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陈连锦【摘要】新历史小说在学术界有多种定义,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题材小说、女性新历史小说等等,都是其诸种概念中的一种。

厘清新历史小说的不同称谓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全面回归和了解新历史小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历史小说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遁入了困境,不少新历史小说家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创作路径。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in academia has a variety of definitions.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New Historical Novels, new historical novels, women new historical novel, etc., are one of the concepts which unite in. Clarify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different titl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can help understand of the new historical comprehensivly of novel regression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fter a brief period of glory The New Historical Novel fled to the plight .Many new historical novelist strive to transformation, seeking new creative paths.【期刊名称】《济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题材小说;女性新历史小说【作者】陈连锦【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新历史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较早的作品如莫言的《红高粱》以及乔良的《灵旗》等。

现代小说概念的演变[宝典]

现代小说概念的演变[宝典]

小说的概念和小说的起源这两个问题,历采争议颇多,迄无共识。

就小说的概念而言,在古代的中国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情况。

有三种情况首先必须分清:一是,古体小说,也即通常所说文言小说的“小说”概念;二是,滥殇于唐而盛于宋后的通俗小说,也称白话小说的“小说”概念(或称说部小说);三是清代末期引进的西方的小说概念。

这三种“小说”概念既有明显不同,又有交叉重迭。

三种不同的小说观念所涵盖下的小说实绩,也既有明显的不同,又有部分、有时甚至是全部重迭。

三种小说概念中,文言小说的“小说”概念出现得最早,有学者将其追溯到《庄子》那段著名的论述“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难矣”;延续的时间也最长,最少到清代末年,不少文人还按到这种观念来做着“小说”,迄于今,图书馆编目所称的子部小说仍然使用的这一概念;在研究中,有学者只承认清代末期引进的西方小说概念,用这种观念去套中国古代的小说。

于是,不仅唐前一大段时空,中国的小说史是一片空白,也给现今的图书馆分类带来尴尬。

我觉得,应该充分顾及中国小说历史发展的实际,不能单用西方的小说观念去硬套。

即使我们用现代的小说观念去考察中国小说的起源,我觉得,也有三种情况必须首先分清:一是,小说文体的起源和小说因素的起源;二是,小说的起源和小说的渊源;三是,小说的主源和小说的支源。

因为就是站在现代小说观念的基础上去讨论中国小说起源这个问题时,我们还是常常把这些问题搞混了。

比如,有人把小说文体的起源等同于小说因素的起源,把和小说有渊源的事物及文体与小说文体的起源关联在一起,对小说的主源与小说的支源不加区别,等等。

于是在有人用现代小说观念去套中国小说,把中国的小说史进程拉得很后的同时,又有人将中国的小说史提得很前,认为在中国,有文体之分便有了小说;有人源流和影响不分,于是小说出于史,小说出于子,小说出于诗赋。

许多的争论,实际上是产生于这三种情况的未能分清。

有必要以中国古代理论史资料为依据,重新清理小说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它的定位及定位原则,以作为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小说与小说史的基础。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
( 一 )新历史小说 什么是新历史小说 ,批评界对其界定经历 了一 个 流变的过程 。
种是构成人类往事 的事件 和行为;一种是对 此种
往 事的记述及其研 究模式 。按照第一种定义 ,记述
历史应该是对真实事件 的真实描 述 。 唐浩 明曾指出 “ 长篇历史小说 的时代是 一个 公共空间 , 作 家不能 根 据 自己的个性恣意妄为 ”…。按照第二种 定义 ,
“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
陈连 锦
( 黎明职业 大学文化 传播 学 院,福 建 泉 州 3 6 2 0 0 0 )
摘 要 :新历史 小说在 学术界 有 多种定 义 ,新 历史 小说 、新 历史主义 小说 、新历 史题材 小说 、女 性新 历 史小说 等等 ,都是其 诸种概念 中的一种 。厘 清新历 史小说的不 同称谓及其发展 的不 同阶段 ,对于全面 回 归和 了解新历 史小说 具有重要 的意义。新历 史小说在 经历 了短暂 的辉煌后 ,遁入 了困境 ,不少新历 史小说
有意在新历史小说前特意加上现代 的定语 , 现代其 实是一种时 间限制 , 他们更关注 的是新历史小说 的
时间、选材等 的现代性 。
比较 早对 新历 史小说 概念 进行 界定 的是洪 治
纲。1 9 9 1 年, 他把 一些历 史小说和传统历史小说相 区别 ,指出新历史 小说他们在审美和价值取 向上都 有 自己的新特 点,这是历史小说发展的新动向。 1 9 9 3 年 ,王彪在 《 新历史小说选评 》中也定义
性 ”的 内涵 。历 史小说是 以历史题材进行的小说创 作。传 统的历 史小说追求 “ 历史的真实”,他们忠 于真实的历史事件 ,真实地再现历史 。其实 ,关于 历史小说 的面 目文坛上 曾存在 不同观 点。一方认为

试论中西小说概念源起比较的

试论中西小说概念源起比较的

试论中西小说概念源起比拟的论文关键词:小说概念方言翻译论文摘要:小说这一概念,在中西方原本自有源流,各具内涵,并不必然对等。

但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似乎都可视作与主流政治话语相对的“方言〞。

这是中西小说概念能够完成能指对接的关键所在。

同时,在救国图存的时代背景下和近代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中,中国文学原有的小说概念渐渐褪色,国人更多从西方理念来推崇“新小说〞,这既使小说概念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其所指得到初步融会,也使得这一概念变得模糊和芜杂,使古典意义上的小说陷入两难的为难局面,给我们留下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作为中国传统“小说〞的概念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

〞根据杨星映主编的?中西小说文体比拟?,这里小说指的是为诸家学说及游说效劳的论辩材料,兼有解说和悦怿之意。

所以先秦时期的小说书是作为辩论材料的。

到汉代,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总论小说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这时的“小说〞已转变为“野史〞的史家的小说观。

自此,这种“稗官野史〞的小说观念长期影响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使作家再难以摆脱正史框架和史学“实录〞观念的束缚。

如果我们把正史框架作为一种主流话语,那之后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都作为一种政治方言与之对应,至宋元俗语话本的兴起,有了与文言小说对应的方言实质的白话小说。

概括来说,中国传统的小说最明显的特色在于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分流并立。

从体式形态上来讲主要包括琐言、逸事、志人志怪的笔记小说、传奇、话本、章回小说。

二、中西小说概念能指的对接最早用“小说〞翻译novel,或用novel翻译“小说〞把二者对等起来的,是十九世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

十九世纪的传教士发现了“小说〞这个在中国深入人心的文类,并开始利用,他们写作和翻译了一批可以被归之为小说的叙事作品,其数量远大于此时期中国人自己对西洋小说的译介。

例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篇第一句话为:“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那么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

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

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小说的概念和小说的起源这两个问题,历采争议颇多,迄无共识。

就小说的概念而言,在古代的中国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情况。

有三种情况首先必须分清:一是,古体小说,也即通常所说文言小说的“小说”概念;二是,滥殇于唐而盛于宋后的通俗小说,也称白话小说的“小说”概念(或称说部小说);三是清代末期引进的西方的小说概念。

这三种“小说”概念既有明显不同,又有交叉重迭。

三种不同的小说观念所涵盖下的小说实绩,也既有明显的不同,又有部分、有时甚至是全部重迭。

三种小说概念中,文言小说的“小说”概念出现得最早,有学者将其追溯到《庄子》那段著名的论述“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难矣”;延续的时间也最长,最少到清代末年,不少文人还按到这种观念来做着“小说”,迄于今,图书馆编目所称的子部小说仍然使用的这一概念;在研究中,有学者只承认清代末期引进的西方小说概念,用这种观念去套中国古代的小说。

于是,不仅唐前一大段时空,中国的小说史是一片空白,也给现今的图书馆分类带来尴尬。

我觉得,应该充分顾及中国小说历史发展的实际,不能单用西方的小说观念去硬套。

即使我们用现代的小说观念去考察中国小说的起源,我觉得,也有三种情况必须首先分清:一是,小说文体的起源和小说因素的起源;二是,小说的起源和小说的渊源;三是,小说的主源和小说的支源。

因为就是站在现代小说观念的基础上去讨论中国小说起源这个问题时,我们还是常常把这些问题搞混了。

比如,有人把小说文体的起源等同于小说因素的起源,把和小说有渊源的事物及文体与小说文体的起源关联在一起,对小说的主源与小说的支源不加区别,等等。

于是在有人用现代小说观念去套中国小说,把中国的小说史进程拉得很后的同时,又有人将中国的小说史提得很前,认为在中国,有文体之分便有了小说;有人源流和影响不分,于是小说出于史,小说出于子,小说出于诗赋。

许多的争论,实际上是产生于这三种情况的未能分清。

有必要以中国古代理论史资料为依据,重新清理小说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它的定位及定位原则,以作为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小说与小说史的基础。

新时期小说表现方式的流变

新时期小说表现方式的流变

的《 到中年》 张贤亮 《 人 、 灵与肉》 等也明显地采取 了主人 公“ 意识 的流动” 作为结构主线 的方法。尽 管这些作家仍 持较为传统 的现实主义写作态度 .但 经过这些小说的连 续冲击 ,中国简 介 】 一 云 (9 4 ) 女 , 东鹤 山市 ^ 18 作 蔡 16一 . 广 9 6年 毕 业 干华 南师 范太 学 . 为 五 邑大 学 中文 幕讲 师。主 要 从 现 串 中 国 当代 文 学擞 学 研 究 工作 。

个从外到内、 从简单到复杂、 从社会到人 、 从表象到心
灵的结构视点 的转变。“ 意识流 小说正是这一总体转 向 的一个集 中和强化 的体 现。 最早尝试运用意识 流方法结 构小说 的作家是 王蒙 、 宗璞 、 谌窖等作者。 王蒙的 《 春之声》 《 的眼》 、夜 等情绪与 “ 意识流 《 ; 蝴 蝶》 中的象征 :布礼》 《 中的时序交错与内心段落等 一系列
不安 分 的 尝试 引起 了阵 阵 喧 哗 :宗 瑶 的 《 是 谁 , 、 容 鞋 》谌

探 索 性 的尝 试
17 9 6年以后 .一批叉一批的小说 闯开题材的禁 区, 赢 得了万众瞩 目:各种主题 以振聋发聩的力量从 多方面 启蒙人们 ;一些令 人难以忘 怀的人物在小说 中竞争相出 现。 但小 说技巧并没有与题材 、 主题人物井驾 齐驱地同步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3 期
江西 社会科学
Ja g i o i S in e in x c ̄ c e c s S
新时期小说表现方式的流变
口 蔡 一 云
( 邑 大学 , 东 江 门 市 5 92 五 广 200
【 摘
要l 文章试图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 究一下新对期小说 的创作。作者认为, 研 新时期小说不仅在题

论近现代历史小说中历史观的流变

论近现代历史小说中历史观的流变

论近现代历史小说中历史观的流变摘要:在文学的发展中,历史小说一直都在文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阶段,历史小说也反映了作家对社会现状和历史的不同看法,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并饱含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中国现代作家则是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采用多重性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他们对时代的反思以及对国家命途的关注。

本文立足于近现代历史小说,着重分析了文学作家在近现代历史小说中表达的历史观,以及不同时期的作家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历史观。

关键词:近现代历史小说历史观文明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历史小说把特定历史时期内的价值观和思想观融合在一起,并给予后人一种心灵的启迪,它着重展现出人们的生活现状,并进一步揭露人性的美善和丑恶,表现出社会的变化发展,国家的宠辱,让人真正地读懂历史,从而以全新的态度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历史小说也一直颇受文人的青睐,当时正值民族和国家命运的转折时期,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中华民族与外来列强等形成了一对激烈的矛盾,而中国近现代历史小说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中孕育而出的,虽然当时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怀抱不同的态度、目的和历史观,但是在民族精神和时代命运的召唤下,近现代小说具有鲜明而又浓厚的时代气息,投射出现实的影子,表达了文人作家忧家思国的历史观。

一人性历史观近现代是以鸦片战争作为标志,自此以后,新的思想和文化不断地涌入这个古老的国家,但是人们仍然沿用传统的思想观念,这就说明了新的文化不可能立刻就侵袭人们的头脑而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历史小说就如同历史观念一样,需要在长期的变革和发展中才能真正的突破。

在中国的旧史学上,几乎两千多年都没有在政治、思想等领域发生过变革,当时所记述的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朝代的变迁、社会的制度、国家的现状等,这些内容与政治经济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历史学家的视觉焦点并没有放置在宏观历史上,而中国古代的历史小说则是通过文学的形式来展现历史,小说家的创作思想往往会与历史学家的思想观念保持一致,所以中国近现代历史小说的早期阶段同样也是以展现朝代的变换、国家等。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历史流变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历史流变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历史流变张学军内容提要: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9年到1984年为探索期。

意识流、荒诞、茺诞、象征、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现代因素开始出现在当代小说创作中。

这时还处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借鉴阶段,艺术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异。

从1985年到1988年为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高潮期。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艺术观念和形式技巧竟相登台,趋新猎奇,各领风骚。

许多作家的艺术风格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

但也潜伏下疏离当前文化环境、受到读者冷落的危机。

从1989年到90年代中期为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转型期。

在危机中,现代主义小说进行了自我调整。

减弱形式实验,中止文本游戏,重时期现代义小说是作为传统现实主义的对立面进入当代文坛的,以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尊重和全新的艺术实践,冲破了当代文学封闭的格局,从而促进了审美意识、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表达方式的变革,扩大了小说的表现范围和功能。

但也存在着把个人化体验推向极端、迷恋形式技巧、晦涩玄奥的局限。

现代主义小说在新时期文坛上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它有着成功的艺术实践,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

对其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对其历史功过进行评说,以探索其发展流变规律,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一、艺术形式的借鉴与探索当代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因素是从意识流开始的。

这可以追溯到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2)。

接着王蒙发表了《布礼》(《当代》1979.3)、《夜的眼》(《光明日报》1979年10月21日),在1980年又发表了《春之声》、《风筝飘带》、《海的梦》、《蝴蝶》等小说,在吸收西方意识流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王蒙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和由此而引发的争论,形成了80年代初文坛上引人注目的热点,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开拓了前进的路。

此后,许多作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意识流的表现形式,如高行健的《雨雪及其它》、《花豆》,李陀的《余光》、《七奶奶》、《自由落体》等。

第四章 小说概述

第四章 小说概述
【小说特征】 形象性
小说的主要特征
叙事性
细节性 背景性 包容性
(一)小说的形象性
小说的核心要素是人物,人的情感、人的活动等都是小说
要着力刻画的重点,小说必须以写人为第一要务。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全方位地调动一切手段,既要写出人 物独特的个性,又要写出人物的群体性(典型性)。小说 写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描写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及其活动来 透视纷繁的社会人生,从而能揭示某种社会本质或人生意
第三节
小说的主要种类
(一)按篇幅长短分类
1.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一般篇幅大,容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结 构宏伟,所以最适合多方面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 表现广阔的生活内容、纷繁的世态百象以及复杂的人际关 系。优秀的长篇小说往往具有“百科全书”的价值,如曹 雪芹《红楼梦》。
(一)按篇幅长短分类
(二)小说的要义
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有别于诗歌、散文等文体。
1.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人物及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的叙事艺 术。 2.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艺术。 3. 小说是一种自足的文字语言艺术。 综上,小说是以叙述人物及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一种叙事艺 术,同时它又是讲究虚构的自足的文字语言艺术。
第二节
涵丰富,如海明威《老人与海》。
(一)按篇幅长短分类
3.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一般在两千字至两万字之间,受篇幅的限制,在 人物、情节等方面都很讲究:人物忌多、情节忌繁、结构 忌散,适合选取某一两个主要人物,截取他们富有典型意 义的生活片段来表现生活的某一侧面,或反映某个社会 (人生)问题。如莫泊桑《羊脂球》,欧亨利《警察和赞 美诗》等。
在表现形式方面,小说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就运用文学手
段来说,小说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它可以自如地运用 各种手段,诸如叙述、描写、对话、抒情、议论等手段能 够同时用于同一篇小说。小说还可以根据需要嵌入各种文 学与非文学的文字语言制品,将它们化作小说的一个组成 部分,从而使小说体式能够包孕各种诗文样式。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

“新历史”小说命名与发展流变

The Evolution of "New History" Novel Named and
Development
作者: 陈连锦
作者机构: 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济宁学院学报
页码: 11-1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题材小说;女性新历史小说
摘要:新历史小说在学术界有多种定义,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题材小说、
女性新历史小说等等,都是其诸种概念中的一种。

厘清新历史小说的不同称谓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全面回归和了解新历史小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历史小说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遁入了困境,不少新历史小说家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创作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出对新历史小说创作某些新变信息 的敏锐 , 但
收 稿 日期 :0 9—1 20 0—1 2
19 年王彪《 91 与历史对话》 中指 出的: 新历史小说
基金项 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杜科基金项 目“ 当代文化转 型中的历史 题材 小说研 究” 0 SB 5 00) ( 9J 7 02 作者简介 : 陈娇华( 9 9 ) 女 , 16 一 , 湖南郴州人 , 文学博 士,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 院副教授。
代 时空 ” “ 史小说 的概 念含 义 正 在悄 悄 发 生嬗 ,历 变, 亟有 待 于丰 富和延 补 ” 。但 认 为“ 现代 新 历史
才 出现概念 归 纳 。对任 何 丰富生 动 的文学 现 象 的 归纳 概括都 难免 有粗 疏 和遗 漏现 象 ; 同样 , 对繁 复
驳杂的新历史小说创作而言 , 其概念 的模糊含混 与缺 乏统一 也 在所难 免 。这里 拟 对新 历史 小说 概
涵盖繁复驳杂 的各 类创作 现 象 ; 但也 存在 局 限与 不足 。“ 历 史 小说 ” 质 内涵在 于历 史观 念和创 作观 念之 新 本
“ ” “ 史” 义 之 “ ” 新 及 历 含 变 。但 “ 历 史” 可 能 对 作 品 审 美特 性 构 成 一 定 遮 蔽 , 致创 作 与 研 究 过 多注 目于 历 新 也 导 史 观 念 之 新 而相 应 忽略 作 品 的 思 想 内涵 与 审 美呈 现 等 。 关 键 词 :新历 史 小 说 ; 史 ; 作 视 角 ; 历 创 艺术 审 美 中 图 分 类 号 : 0 . I 67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65 2 1 )2—04 0 17 0 9 (0 0 0 0 3— 6
民族苦难和 民族凝 聚力 的 中篇小说 ” 认 为与先 , 锋 文学 相 比 , 们 在 认 同传 统 的“ 理 观 念 或 文 它 伦 学 观念 ” 面存 在 一 些 “ 惑 ” 即 “ 敌 对 民族 、 方 困 , 对
敌对 政 治营 垒 中不 同人 的 理 解 , 是 对 向 来受 推 或
新 历史 小 说 创 作 发 端 于 18 9 6年 乔 良的 《 灵
越 了传 统 历史 小说 的某 些 既 成 规 范 , 示 出许 多 显
新 型 的审 美意 图和 价值 取 向 , 示 着 历 史 小说 发 潜
旗 》 莫言 的 《 高 梁 》 但 当时 并 没 有 出 现 该 概 和 红 , 念 。“ 新历 史 小说 ” 念 的正 式 界 定 和 通 行 于 文 概
文 。事 实上 , 这一 概 念 在 18 李 星 的《 历史 9 8年 新 神话 : 族 价 值 观 念 的 倾 斜 》 文 中 早 已 出 现 。 民 一
论 者 以“ 新历 史 小说 ” 概括 当时 出现 的几 部 “ 现 展
人 的生 活 作 为 表 现对 象 ” “ 述 对 象 与 现 实 的 及 叙 精 神 连结 , 缩短 了历 史 与现 实 的 客观 距离 ”3等 。 _ 不过 , 论者 仍 强调 新 历史 小说 是 在 不 否定 历史 客
第1 7卷 2 2 3月 0 0年 第 2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 ehooy( 社 Ju a o uh uU i r t o cec n会科学版 g Sca Si c ) or l f zo nv s y f ineadTc nl) oi ce e n S e i S l n
V 12 02 0.7N .
新历史 小 说 创 作 从 发 端 到 现在 已有 2 0多年
仍 显 得 模 糊 、 统 。 随 后 , 秀 明 和 周 天 晓 在 笼 吴
历史 。2 世纪 9 O 0年代 中后期一度出现过新历史 小 说研 究热 潮 , 但其 概念 界定 至今 仍众 说纷 纭 , 缺
乏 明确统一 的定 义 。与新 写 实小 说等 当代 众 多创
作 现 象一样 , 历史 小说 也是 先有 创 作实践 , 后 新 然
18 99年 的 《 张 学 良将 军 ) 现 代 新 历 史 小 说 》 ( 与 中 , 现 代新 历史 小说 ” 以“ 概括 当时 历史 小 说创 作 题材 上 的新 拓 展 , 拓 展 到 了离 我 们 很 近 的现 即“
体、 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对历史的主体化和审美化 ,
显 然 , 种 对新 历 史 小说 创 作 本 质 的把握 与 后 来 这 的概念 内涵有 相 当距 离 。 比较 接近后 来 “ 历史 小 说 ” 念 界定 的 , 新 概 是
崇的‘ 节 ’ 气 的绝 对性 的怀 疑 , 是 由对 理 想 人 格 或 的怀疑 而 进 入 到 对 历 史 理 想 主 义 的 否 定 ” , … 体
坛始 自 19 9 2年陈 思和 的 《 略谈 “ 历 史 小说 ” 一 新 》
展 的某 些 新 动 向 ”3。论 述 对 象 及 主要 观 念 ( - J 历 史 观念 、 作 观 念 等 ) 及 了新 历 史 小 说 某 些 重 创 触
要方面, 如强调 “ 史 的主体 化 ” “ 以底层 平 凡 历 、多
念 演 变及 内涵作 一概 括 梳理 。
小说” 与传统历史小说“ 并无质的区别” 。文章 J 论述对象及思路都隶属于传统历史小说范畴 , 与
后 来 的新 历史 小说 概念并 非 一 回事 。而洪治 纲在
19 9 1年 的《 新 历史 小 说 》 , 论 中 尝试 把 “ 新历 史 小 说 ” 定 为 “ 论 主 旨 内蕴 或 文 本 形 式 都 明显 超 界 无
M a . 01 r2 0
新 历史 小 说 的概 念 流变
陈娇 华
( 苏州科技学院 人 文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0 ) 10 9

要 :新 历 史 小说 概 念 内涵 至今 仍众 说 纷 纭 , 乏 明 确 统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界 定 。相 比别 的 概 念 , 新 历 史 小说 ” 能 缺 “ 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