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杨旭升

一、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

立德树人的涵义是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的民族。《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立德树人”,坚强而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今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青少年学生又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德育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德育格局要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立德树人”要求学校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要求学校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

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关怀“每个”、培养“每个”,是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也可称之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获得教育的成功,人人都能成才。我们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二、学校如何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我校切实把德育工作、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校长亲自抓,班子成员齐心抓,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社区干部、家长代表、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领导小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合抓,全员参与人人抓,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管理模式。把教育学生尊重人、理解人、会做人放在首位。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德育网络,积极探索德育工作规律,开展适合校情、生情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不断把德育工作推向新台阶。

学校要求老师们做到以下几方面:

1、忠诚教育爱岗敬业

忠诚教育、爱岗敬业的实质就是奉献、就是付出、就是全身心投入,这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把一生的聪明才智和真情厚爱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培育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号召老师们向陶老学习,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人。以身立教,以苦为乐,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谱写人生华美乐章。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塑造人类未来的工程师,理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国的教育圣人孔子,他的一生就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一生。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教师要做学生表率。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所以学校特别注重教师的示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处处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

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范。

3、倾注心血关爱学生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帮助所有学生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学校要求教师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心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心系学生,情倾未来。当前对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需要格外关注。将人文关爱,送进学生心灵,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心田。以爱心、真心、耐心教育和影响每个孩子,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永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4、刻苦钻研勤奋学习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先有一桶水。”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孔子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学校要求老师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教育方面的新精神,做一名十八大精神的传播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向社会学习,调查研究;向家长学习,优势互补;向书本学习,取长补短;向教育对象学习,双向交流,增进了解。爱学习,乐探究,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5、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学校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真情温暖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以德立人,树立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做到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见义勇为等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使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加强每一位公民的自我修养。特别是荣与辱、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劳与逸,都必须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有初步的认识和思考。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转变对学生的传统认识和评价,力求客观、公正、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允许学生在成长中出现反复现象。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学生有成绩,教师鼓励;学生有困难,教师帮助;学生有缺点,教师开导。把严格要求与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结合起来,学会宽容,把师爱实施到学生健康成长的所有方面。

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落实以上目标和要求。如开展阅读工程、无邪教校园创建、师德活动月、十大美德少年评选、向曹美琴学习等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