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创作的形式探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8 -
原本是一种限制性的人称视角叙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小说 的主叙事层主要是“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的故事, “我”是提供故事的“超故事”层叙述者,是一种限制性的人 称视角,以身处现代的我讲述过去祖父辈的故事,“我”的人 称及视角必然受到限制。但阅读时,读者并未有此感。实际 上,当讲述主要故事层“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时,讲故事 的人是“我父亲”豆官。如小说第一章,开头似乎是“我”在讲 故事,但实际上是跨入了历史,是进入了“我父亲”豆官的内 心,“他(豆官)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 发出的热烘烘的香气,突然感到寒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 战,肚子咕噜咕噜响一阵。”接着描述父亲行军途中的感觉。 这时,叙事者自然实现了由超叙事层向主叙事层的跨层叙 事,由超故事叙事者“我”转变为同故事叙事者“我父亲”,进 入了历史。这正是因为选用了“我”这一人称,由于“我”的回 忆,自然地切换到“我父亲”的位置上,由父亲讲述自身经 历,很方便地进入了历史,以近于全知者的视角进行叙事, 对人物心理、环境等进行细致展现,增进了故事的真实性。 当“我父亲”讲述中有力所不能及的遗漏时,“我”又作为内 故事叙事者发挥作用,身处现代的“我”以现代的所知所闻 来弥补主叙事层“我父亲”的遗漏,这使故事主叙事层在逼 真感的基础上具有了历史感,“我”同时还可以用现代的眼 光对以往历史作出评价,以祖先的生命强力凸显出现代人 生命力的衰退,这实际已形成了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的对 话。并且当“我”作为内故事叙事者,因为身处现代,对家族 的历史模糊,在“我”讲述主叙事层的故事时,就可以放弃正 史的庄重严肃,自然地转入民间叙事,使“我父亲”讲述的故 事更容易被接受;在对祖先事迹充满传奇性的想象中,遥想 祖辈的光荣,感受现代人本真的丧失。
第 30 卷 第 12 期 2009 年 12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0 No.12 Dec. 2009
莫言小说创作的形式探索
张艳红
(赤峰学院 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 39 -
人入胜。余占鳌、孙丙这类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人物,个个都 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在现实类作品中这类人物也很常 见,母亲上官鲁氏、蓝脸的一生就是传奇,对传奇人物及故 事的描写源于莫言对民间生活的感悟。在很多文章中,如 《莫言王尧对话录》中,莫言多次提及到传奇的实际产生过 程。在民间,许多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他们的英雄事 迹,往往是人们在口头讲述的过程中不断添枝加叶的结果。 莫言说:“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堆传奇故事。历史上的 人物、事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传奇化的 过程,每一个传说故事的人,都在不自觉地添油加醋,弄到 后来,一切都被拔高了。……历史是人写的,英雄是人造 的。”生活在民间的普通百姓,承受太多的生活重压,他们感 到自身的无能为力,他们渴望充满力量和智慧的英雄出现, 因此,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历史中,没有阶级观念,没有阶级 斗争,甚至可能没有是非观念,充溢的是英雄崇拜和无尽的 宿命感。主张回归民间的莫言把握到了这一点,他的故事 中,总有一些奇人异士,或者有朴拙的天性,或有超人的胆 气、学识,甚至可能是个技术超群的刽子手,写于 90 年代初 的《良医》《神嫖》《夜渔》等短篇小说就写到了一批乡间的奇 人异士。如《良医》(1991)中的神医陈抱缺、良医“大咬人”, 他们有卓越的医术,具有超群品格与智慧,是乡民的精神楷 模。作者对人物的传奇化描摹,实则映照出当代人精神质地 的单薄。
就在蓝解放和蓝千岁的讲述中,作者设计的作家“莫 言”不时出现,两人在交谈中,不时在评论“莫言”小说的虚 假性,而“莫言”写就的小说是同样的生活展现,这看似暴露 了两人叙事的虚假,但因作者对动物视角的选择,反而凸显 出两人叙事的真实性。
如此多层次的叙事角度,很容易造成阅读上的混乱,作 者将复杂的叙事置放在民间文化的传统框架中,根据佛教 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影响,他用佛教“六道轮回”的传说 作为主要的叙事框架,使故事在复杂的演变中,始终有一个 客观稳定且多层次的观察点,可以说,只有在统一的轮回视 角内,才可以如此自如地调动不同的叙述者视角。同时,作 者采用了章回体的结构形式,把文本分列了五部分:“驴折 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四部分,再附加一个“结 局与开端”,每部分分为若干章,每章有回目,把这一章的内 容概括出来,使读者不致被多变的叙事角度干扰了阅读。
二、文体意识 30 年的文学创作中,莫言不断推进着他对历史与现实 的认识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探索着小说这一文体的审美 品格。因为莫言一直注重表现农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 农民的生活境遇,所以他始终认同自己现实主义创作的方 向,认为自己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气息。从小说史 看,关注现实生活是小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非常重要的一 个特色,代表中国小说繁盛时期成果的宋元话本小说和明 清小说可谓代表;在现代当代,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更是占 据了主要的文学阵地。但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莫言,在 创作中却体现出了与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不尽 相同的特色。莫言的小说,想象奇幻,充满出人意料的情节 及场面,呈现出浓厚的传奇化特点。从小说的本源看,传奇 性是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性之一。西方小说直接起源于 中世纪的浪漫传奇;中国小说追本溯源,起源于古老的神话 传说,中间经过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小说雏形阶段的发展, 到唐时中国小说的成熟样式唐传奇出现,唐小说传奇述异, 以传奇抒发个人情怀,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一页。莫言注 重小说传奇性的讲述方式正是对小说传奇传统的重拾。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奇人奇事,情节夸张,具有悬念,引
超故事叙述者,又是同故事叙事者。在叙事中,回忆主体以 叙述为主,对故事进行干预,更好地突出了创作意图。而这 两个叙事者所叙述出来的故事,来自两个时空,自然有涵义 上的差异,实质形成两个时空的对话。申丹说:“在第一人称 回顾性的叙述中(无论‘我’是主人公还是旁观者),通常有 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 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可 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对事件的认识 程度,它们之间的对比常常是成熟与幼稚、了解事情的真相 与被蒙在鼓里之间的对比。”
以限制视角来进行讲解。同时,因为动物是西门闹的化身, 又会有人的感知与思想,以人的身份来补足故事,呈现出感 情上的亲近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驴身兼同故事叙事 者,以西门闹的身份出现在故事中,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 着事件的真实性,是近于全知视角在进行叙事。而作为动 物,驴有驴的特性,驴的生活,如对自由的渴望,对小母驴花 花的爱情,以此来映衬人世的荒诞,是内故事叙述者。三重 叙事身份中,超故事叙述者的动物视角已经完成了一个完 整的讲述,又通过动物的其他层面补足叙述,叙述在各个角 度上自由的进行着跨层叙述,使故事呈现出丰富的内涵。
摘 要:结合作品阐述莫言对叙事技巧的使用。莫言对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体现在他对各种叙事角度的灵活运用上;并
且他逐步将现代叙事技巧与民族传统结构形式相结合,在叙事上表现出向民间文学复归的趋势。莫言是个有着强烈文体意识
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传奇品质,他通过民间想象具有的奇观化叙事方式营造传奇气氛,文体的寓言化是 90 年代后莫言小说
的突出特征;以此实现他对文学超现世品格的追求。
关键词:叙事者;叙事技巧;传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09)12-0038-03
莫言是一个有旺盛创作活力的作家,对小说形式的不 断改进和创新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他一直在摸索各种叙 事方式,ຫໍສະໝຸດ Baidu试以各种人称从各种角度叙述故事;并且莫言是 位非常具有文体意识的作家。
在《红高粱》中莫言对单纯的回顾性叙事进行了改造, 将回忆主体与经验主体的叙事者进行了改变,回忆主体即 超故事叙述者是“我”,但“经验主体”即同故事叙事者置换 为“我父亲”,使读者的视线在历史与现代穿梭,既贴近了人 物,又深切感受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现代叙事技巧与民族传统结构形式的结合 在对现代叙事技巧探索的过程中,莫言将所有的人称 视角实验了一遍。《欢乐》是以第二人称的限制视角讲述的 故事;《十三步》是对所有的人称视角的实验。在探索的过程 中,他逐步尝试着采用民间传统的文学形式来讲述故事,将 现代小说技巧与传统小说形式进行了整合。 在《檀香刑》中,莫言采用了“凤头—猪肚—豹尾”的戏 剧化结构,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凤头部分重在交待主 要人物及关系,猪肚部分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进 行叙述,豹尾部分将故事及人物结局交待清楚。在故事进行 中,首尾两部分采用第一人称限制视角,故事中人物各自以 特有的语言叙事,中间部分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较为 全面的补充,频繁变换的叙事视角体现着现代小说的叙述 特征。 在《生死疲劳》中,可以看出莫言对现代小说技巧与传 统小说形式的结合及运用已十分熟练。小说采用了古典章 回体的形式,运用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述说着中国当代的 全部历史。 小说分五部分。一到四部分叙事时,以蓝解放和大头儿 子蓝千岁交替讲述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述中,两人有对话有 交流,中间穿插作家“莫言”完成的作品。围绕西门闹的轮回 经历,蓝氏父子都在攻击对方讲述的真实性,呈现出复调式 特点。第五部分由作家“莫言”补充交代人物的结局。在叙事 视角方面,小说由三个人的视角进行叙事:蓝千岁、蓝解放、 作家“莫言”,三人构成对话关系。前两人是内视角,是限制 叙事;“莫言”基本是外视角,以全知叙事的方式来进行叙 述,三个人视角之间的对比是十分强烈的。故事又主要由蓝 千岁的经历及视角来进行讲述,他是土改时冤死的地主西 门闹的第六次转世,前五世是驴、牛、猪、狗、猴,这是小说叙 事最主要的视角,也是最能调动读者的视线及情感的视角, 人与动物视角的综合运用,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呈现在 我们眼前。 在西门闹的轮回中,他转世为驴等动物时,即以动物的 视角记录故事,动物们无法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当于 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在记录故事,以超故事叙事者提供故事,
一、叙事角度 (一)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 小说就是讲故事,故事是被讲出来的,自然就有一个由 “谁”来讲、站在什么“位置”讲和怎样讲的问题,这就是谁是 叙事者的问题。不同的讲述视点,会关系到讲述内容的多 少,影响到故事对读者的艺术感染效果,即会关系到读者观 看的角度和把握内容的多少,还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故事及 人物的情感接受及反应,讲的作用不容忽。谁在讲故事,站 在怎样的角度在讲,怎样讲,莫言的作品一直在进行着多种 尝试,他尝试以各种人称从各种角度来叙述故事。他说“:视 角就是结构,人称就是结构,一旦确定了人称以后,你就不 是在叙述故事,而是在经历故事。”①这时叙事就变得轻松 了。 叙事学中,根据叙述者所属的叙述层次和参与故事的 程度,热奈特等人区分了几类叙述者:“超故事”叙述者,处 于他所叙述的故事“上面”,处于向主叙事层次提供故事的 超叙事层;“内故事”叙述者是超故事叙述者所讲故事里的 一个人物,同时他又讲述一个故事;“异故事”叙述者不参与 故事,不在故事中出现;“同故事”叙述者则参与故事,在故 事中出现。莫言小说的叙事者多一身兼多职,如兼内故事叙 事者和超故事叙述者两职时:作为超故事叙述者,他提供故 事,处于所叙故事之上;作为“内故事”叙述者,他出现在故 事中,又讲述了故事;若同时是同故事叙述者,则同时见证 并参与故事发展。身兼多职的叙述者常常跨越不同的叙事 层次,称“双层叙述者”。 莫言对《红高粱》的人称及视角一直很得意,他说:“‘我 爷爷’…‘我奶奶’这个独特的视角打通了历史与现代之间 的障碍,也可以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方便之门。”这 种叙述视角独特在何处呢? 小说是以“我”的第一人称口吻讲述爷爷、父亲的故事,
这样,在“我”的第一人称下,提供的是两个不同的叙事 视角,并不动声色地进行着跨层叙述。这使原本是第一人称 限制视角的叙事,因叙事者身兼多重叙事身份,打破了传统 的第一人称限制视角的叙事死角,叙事者可以附身不同的 角色填补单纯限制视角的模糊和空白。
以第一人称“我”进行的叙事,具自我回顾性质,在现代
小说中经常使用。由现在的“我”即回忆主体来讲述过去的 “我”即经验主体的故事,这时,叙述者“我”既是提供故事的
莫言对叙事角度的不断探索在新时期小说中是很突出 的一个。多角度的叙事使作品呈现出了丰富的内涵,弥补了 传统单一叙事所带来的虚假。但文本中叙述者身兼数职,出 现跨层叙事时往往又没有诸如“他想”之类的提示,不免显 得突兀,令人在阅读时有不知所以之感。如在《生死疲劳》 中,西门驴在故事讲述中,突然转换角色,成为大头儿子,与 蓝解放开始对话,令人有茫然的感觉。
原本是一种限制性的人称视角叙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小说 的主叙事层主要是“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的故事, “我”是提供故事的“超故事”层叙述者,是一种限制性的人 称视角,以身处现代的我讲述过去祖父辈的故事,“我”的人 称及视角必然受到限制。但阅读时,读者并未有此感。实际 上,当讲述主要故事层“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时,讲故事 的人是“我父亲”豆官。如小说第一章,开头似乎是“我”在讲 故事,但实际上是跨入了历史,是进入了“我父亲”豆官的内 心,“他(豆官)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 发出的热烘烘的香气,突然感到寒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 战,肚子咕噜咕噜响一阵。”接着描述父亲行军途中的感觉。 这时,叙事者自然实现了由超叙事层向主叙事层的跨层叙 事,由超故事叙事者“我”转变为同故事叙事者“我父亲”,进 入了历史。这正是因为选用了“我”这一人称,由于“我”的回 忆,自然地切换到“我父亲”的位置上,由父亲讲述自身经 历,很方便地进入了历史,以近于全知者的视角进行叙事, 对人物心理、环境等进行细致展现,增进了故事的真实性。 当“我父亲”讲述中有力所不能及的遗漏时,“我”又作为内 故事叙事者发挥作用,身处现代的“我”以现代的所知所闻 来弥补主叙事层“我父亲”的遗漏,这使故事主叙事层在逼 真感的基础上具有了历史感,“我”同时还可以用现代的眼 光对以往历史作出评价,以祖先的生命强力凸显出现代人 生命力的衰退,这实际已形成了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的对 话。并且当“我”作为内故事叙事者,因为身处现代,对家族 的历史模糊,在“我”讲述主叙事层的故事时,就可以放弃正 史的庄重严肃,自然地转入民间叙事,使“我父亲”讲述的故 事更容易被接受;在对祖先事迹充满传奇性的想象中,遥想 祖辈的光荣,感受现代人本真的丧失。
第 30 卷 第 12 期 2009 年 12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0 No.12 Dec. 2009
莫言小说创作的形式探索
张艳红
(赤峰学院 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 赤峰 024000)
- 39 -
人入胜。余占鳌、孙丙这类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人物,个个都 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在现实类作品中这类人物也很常 见,母亲上官鲁氏、蓝脸的一生就是传奇,对传奇人物及故 事的描写源于莫言对民间生活的感悟。在很多文章中,如 《莫言王尧对话录》中,莫言多次提及到传奇的实际产生过 程。在民间,许多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他们的英雄事 迹,往往是人们在口头讲述的过程中不断添枝加叶的结果。 莫言说:“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堆传奇故事。历史上的 人物、事件在民间口头流传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传奇化的 过程,每一个传说故事的人,都在不自觉地添油加醋,弄到 后来,一切都被拔高了。……历史是人写的,英雄是人造 的。”生活在民间的普通百姓,承受太多的生活重压,他们感 到自身的无能为力,他们渴望充满力量和智慧的英雄出现, 因此,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历史中,没有阶级观念,没有阶级 斗争,甚至可能没有是非观念,充溢的是英雄崇拜和无尽的 宿命感。主张回归民间的莫言把握到了这一点,他的故事 中,总有一些奇人异士,或者有朴拙的天性,或有超人的胆 气、学识,甚至可能是个技术超群的刽子手,写于 90 年代初 的《良医》《神嫖》《夜渔》等短篇小说就写到了一批乡间的奇 人异士。如《良医》(1991)中的神医陈抱缺、良医“大咬人”, 他们有卓越的医术,具有超群品格与智慧,是乡民的精神楷 模。作者对人物的传奇化描摹,实则映照出当代人精神质地 的单薄。
就在蓝解放和蓝千岁的讲述中,作者设计的作家“莫 言”不时出现,两人在交谈中,不时在评论“莫言”小说的虚 假性,而“莫言”写就的小说是同样的生活展现,这看似暴露 了两人叙事的虚假,但因作者对动物视角的选择,反而凸显 出两人叙事的真实性。
如此多层次的叙事角度,很容易造成阅读上的混乱,作 者将复杂的叙事置放在民间文化的传统框架中,根据佛教 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影响,他用佛教“六道轮回”的传说 作为主要的叙事框架,使故事在复杂的演变中,始终有一个 客观稳定且多层次的观察点,可以说,只有在统一的轮回视 角内,才可以如此自如地调动不同的叙述者视角。同时,作 者采用了章回体的结构形式,把文本分列了五部分:“驴折 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四部分,再附加一个“结 局与开端”,每部分分为若干章,每章有回目,把这一章的内 容概括出来,使读者不致被多变的叙事角度干扰了阅读。
二、文体意识 30 年的文学创作中,莫言不断推进着他对历史与现实 的认识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探索着小说这一文体的审美 品格。因为莫言一直注重表现农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 农民的生活境遇,所以他始终认同自己现实主义创作的方 向,认为自己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气息。从小说史 看,关注现实生活是小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非常重要的一 个特色,代表中国小说繁盛时期成果的宋元话本小说和明 清小说可谓代表;在现代当代,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更是占 据了主要的文学阵地。但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莫言,在 创作中却体现出了与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不尽 相同的特色。莫言的小说,想象奇幻,充满出人意料的情节 及场面,呈现出浓厚的传奇化特点。从小说的本源看,传奇 性是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性之一。西方小说直接起源于 中世纪的浪漫传奇;中国小说追本溯源,起源于古老的神话 传说,中间经过六朝志人志怪小说的小说雏形阶段的发展, 到唐时中国小说的成熟样式唐传奇出现,唐小说传奇述异, 以传奇抒发个人情怀,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一页。莫言注 重小说传奇性的讲述方式正是对小说传奇传统的重拾。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奇人奇事,情节夸张,具有悬念,引
超故事叙述者,又是同故事叙事者。在叙事中,回忆主体以 叙述为主,对故事进行干预,更好地突出了创作意图。而这 两个叙事者所叙述出来的故事,来自两个时空,自然有涵义 上的差异,实质形成两个时空的对话。申丹说:“在第一人称 回顾性的叙述中(无论‘我’是主人公还是旁观者),通常有 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 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可 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对事件的认识 程度,它们之间的对比常常是成熟与幼稚、了解事情的真相 与被蒙在鼓里之间的对比。”
以限制视角来进行讲解。同时,因为动物是西门闹的化身, 又会有人的感知与思想,以人的身份来补足故事,呈现出感 情上的亲近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驴身兼同故事叙事 者,以西门闹的身份出现在故事中,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 着事件的真实性,是近于全知视角在进行叙事。而作为动 物,驴有驴的特性,驴的生活,如对自由的渴望,对小母驴花 花的爱情,以此来映衬人世的荒诞,是内故事叙述者。三重 叙事身份中,超故事叙述者的动物视角已经完成了一个完 整的讲述,又通过动物的其他层面补足叙述,叙述在各个角 度上自由的进行着跨层叙述,使故事呈现出丰富的内涵。
摘 要:结合作品阐述莫言对叙事技巧的使用。莫言对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体现在他对各种叙事角度的灵活运用上;并
且他逐步将现代叙事技巧与民族传统结构形式相结合,在叙事上表现出向民间文学复归的趋势。莫言是个有着强烈文体意识
的作家,他的小说具有传奇品质,他通过民间想象具有的奇观化叙事方式营造传奇气氛,文体的寓言化是 90 年代后莫言小说
的突出特征;以此实现他对文学超现世品格的追求。
关键词:叙事者;叙事技巧;传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09)12-0038-03
莫言是一个有旺盛创作活力的作家,对小说形式的不 断改进和创新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他一直在摸索各种叙 事方式,ຫໍສະໝຸດ Baidu试以各种人称从各种角度叙述故事;并且莫言是 位非常具有文体意识的作家。
在《红高粱》中莫言对单纯的回顾性叙事进行了改造, 将回忆主体与经验主体的叙事者进行了改变,回忆主体即 超故事叙述者是“我”,但“经验主体”即同故事叙事者置换 为“我父亲”,使读者的视线在历史与现代穿梭,既贴近了人 物,又深切感受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现代叙事技巧与民族传统结构形式的结合 在对现代叙事技巧探索的过程中,莫言将所有的人称 视角实验了一遍。《欢乐》是以第二人称的限制视角讲述的 故事;《十三步》是对所有的人称视角的实验。在探索的过程 中,他逐步尝试着采用民间传统的文学形式来讲述故事,将 现代小说技巧与传统小说形式进行了整合。 在《檀香刑》中,莫言采用了“凤头—猪肚—豹尾”的戏 剧化结构,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凤头部分重在交待主 要人物及关系,猪肚部分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进 行叙述,豹尾部分将故事及人物结局交待清楚。在故事进行 中,首尾两部分采用第一人称限制视角,故事中人物各自以 特有的语言叙事,中间部分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进行较为 全面的补充,频繁变换的叙事视角体现着现代小说的叙述 特征。 在《生死疲劳》中,可以看出莫言对现代小说技巧与传 统小说形式的结合及运用已十分熟练。小说采用了古典章 回体的形式,运用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述说着中国当代的 全部历史。 小说分五部分。一到四部分叙事时,以蓝解放和大头儿 子蓝千岁交替讲述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述中,两人有对话有 交流,中间穿插作家“莫言”完成的作品。围绕西门闹的轮回 经历,蓝氏父子都在攻击对方讲述的真实性,呈现出复调式 特点。第五部分由作家“莫言”补充交代人物的结局。在叙事 视角方面,小说由三个人的视角进行叙事:蓝千岁、蓝解放、 作家“莫言”,三人构成对话关系。前两人是内视角,是限制 叙事;“莫言”基本是外视角,以全知叙事的方式来进行叙 述,三个人视角之间的对比是十分强烈的。故事又主要由蓝 千岁的经历及视角来进行讲述,他是土改时冤死的地主西 门闹的第六次转世,前五世是驴、牛、猪、狗、猴,这是小说叙 事最主要的视角,也是最能调动读者的视线及情感的视角, 人与动物视角的综合运用,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呈现在 我们眼前。 在西门闹的轮回中,他转世为驴等动物时,即以动物的 视角记录故事,动物们无法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当于 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在记录故事,以超故事叙事者提供故事,
一、叙事角度 (一)现代叙事技巧的运用 小说就是讲故事,故事是被讲出来的,自然就有一个由 “谁”来讲、站在什么“位置”讲和怎样讲的问题,这就是谁是 叙事者的问题。不同的讲述视点,会关系到讲述内容的多 少,影响到故事对读者的艺术感染效果,即会关系到读者观 看的角度和把握内容的多少,还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故事及 人物的情感接受及反应,讲的作用不容忽。谁在讲故事,站 在怎样的角度在讲,怎样讲,莫言的作品一直在进行着多种 尝试,他尝试以各种人称从各种角度来叙述故事。他说“:视 角就是结构,人称就是结构,一旦确定了人称以后,你就不 是在叙述故事,而是在经历故事。”①这时叙事就变得轻松 了。 叙事学中,根据叙述者所属的叙述层次和参与故事的 程度,热奈特等人区分了几类叙述者:“超故事”叙述者,处 于他所叙述的故事“上面”,处于向主叙事层次提供故事的 超叙事层;“内故事”叙述者是超故事叙述者所讲故事里的 一个人物,同时他又讲述一个故事;“异故事”叙述者不参与 故事,不在故事中出现;“同故事”叙述者则参与故事,在故 事中出现。莫言小说的叙事者多一身兼多职,如兼内故事叙 事者和超故事叙述者两职时:作为超故事叙述者,他提供故 事,处于所叙故事之上;作为“内故事”叙述者,他出现在故 事中,又讲述了故事;若同时是同故事叙述者,则同时见证 并参与故事发展。身兼多职的叙述者常常跨越不同的叙事 层次,称“双层叙述者”。 莫言对《红高粱》的人称及视角一直很得意,他说:“‘我 爷爷’…‘我奶奶’这个独特的视角打通了历史与现代之间 的障碍,也可以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方便之门。”这 种叙述视角独特在何处呢? 小说是以“我”的第一人称口吻讲述爷爷、父亲的故事,
这样,在“我”的第一人称下,提供的是两个不同的叙事 视角,并不动声色地进行着跨层叙述。这使原本是第一人称 限制视角的叙事,因叙事者身兼多重叙事身份,打破了传统 的第一人称限制视角的叙事死角,叙事者可以附身不同的 角色填补单纯限制视角的模糊和空白。
以第一人称“我”进行的叙事,具自我回顾性质,在现代
小说中经常使用。由现在的“我”即回忆主体来讲述过去的 “我”即经验主体的故事,这时,叙述者“我”既是提供故事的
莫言对叙事角度的不断探索在新时期小说中是很突出 的一个。多角度的叙事使作品呈现出了丰富的内涵,弥补了 传统单一叙事所带来的虚假。但文本中叙述者身兼数职,出 现跨层叙事时往往又没有诸如“他想”之类的提示,不免显 得突兀,令人在阅读时有不知所以之感。如在《生死疲劳》 中,西门驴在故事讲述中,突然转换角色,成为大头儿子,与 蓝解放开始对话,令人有茫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