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合集下载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1. 引言1.1 概述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的现象。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准确评估。

溶血现象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小板计数不准确、电解质水平异常、肝功能指标异常等情况。

了解溶血现象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实际检验中,如何准确识别和排除溶血现象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针对溶血现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通过深入了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2000字】1.2 溶血现象的定义溶血现象是指血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破坏,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的现象。

溶血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免疫性因素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可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血现象常见于血液采集、处理或保存过程中,也可能由疾病状态引起。

溶血现象的程度通常通过血清或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来评估,高浓度的游离血红蛋白会干扰多种生化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包括血红蛋白检测、血小板计数、电解质检测、肝功能检测和肾功能检测等。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需要警惕溶血现象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修正,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深入了解溶血现象对各项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对检测结果的解释和评估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2. 正文2.1 溶血现象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溶血现象对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使得血液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增多,从而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准确测定;二是溶血可能会破坏红细胞膜,导致其他血细胞或细胞碎片的释放,干扰到血红蛋白的测定。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方法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0份正常人不溶血和溶血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及血钾(K+)等14项生化指标。

结果溶血血清中的ALT、AST、TBIL、TP、LDH、K+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UA、GLU测定值低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DBIL、ALB、BUN、Cr、CHO、TG测定值未见明显改变(P>0.05)。

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影响,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可设置样品空白以减少影响。

标签: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影响;对策临床生化检验有诸多影响因素,溶血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除了常见的红细胞破坏外,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所释放的某些细胞内成分也可干扰或影响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1]。

本文对我院60例体检者进行了溶血和正常血清当中的相关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查结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100例体检者,全部患者的肝功能正常。

全部体检者进行早晨空腹采血,取血量为每位5ml,然后将每位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平均等量的分为2份分别注入到2支干燥试管内。

取其中1支试管采取室温下自然分离,30min后以30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分离非溶血血清,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和脂浊等。

然后置于对照组组别内。

取另外一支试管将其人为溶血,以30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min。

将溶血血清分离,然后置于观察组组别内。

1.2仪器与试剂采用7180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迈克生物生化试剂。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标本溶血是指在血液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红色或粉红色的状态。

这种情况常见于不正确采集血样或处理样本时出现。

在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在血红蛋白(Hb)含量高的样本中测定的生化指标。

本文将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和正确评价结果。

一、标本溶血对生化指标的影响1. 生化指标测定的原理在生化检测中,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肾功能、心脏酶以及肝功能等。

这些指标的测定原理主要是利用酶的活性、吸光度或电化学特性进行分析。

然而,当标本中出现溶血现象时,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到生化指标的测定。

2. 对吸光度测定的影响在吸光度法中,样品吸收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值成正比。

然而,当样品中出现血红蛋白时,它们会吸收和散射光线,这可能会导致吸光值偏高,从而影响测定的结果,尤其是对那些波长处于Hb吸收峰附近的指标(如心肌酶谱中的LDH和CK-MB等)影响更大。

当红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时,血红蛋白会与酶类分子竞争反应物,从而降低酶的活性,导致生化指标的测量结果偏低。

在肝功能的检测中尤其需要注意,因为标本溶血会引起Bilirubin和ALT等指标的测定偏低。

二、如何控制标本溶血并正确评价结果1. 采样技巧的控制首先,采集血样过程中应遵循正确采样和处理方法,避免在穿刺后猛吸减压或过分摇动采血管,这样会引起血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造成标本溶血。

如果将血样用于多种生化检测,则需要确保不同检测之间的最小差异,这需要在采集和处理样本的过程中精心控制,同时,保护样本免受其他振动和摇动的影响。

2. 标本的处理和分装在样品处理和分装之前,应进行样品质量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

如果出现标本溶血的情况,应尽早了解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并在报告中注明具体情况。

在分装时应注意避免产生额外的振动和摇晃,并注意细心操作避免细胞破裂和血气交流,特别是对于样品中较高的血样Hb含量,要分装得更加谨慎。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操作。

他会对检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样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标本溶血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中性粒细胞酯酶(CAE)、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葡萄糖酸去氢酶(G6PD)等许多生化指标都是被储存在红细胞内的。

当红细胞发生溶解时,这些指标会释放出来,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另外,红细胞溶解会引起游离血红蛋白的释放,使样本呈现浅红色或淡粉色。

光学或分光光度学检测和图像分析技术均易受到血红蛋白的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标本溶血,许多生化指标结果会发生明显的偏差。

2. 标本溶血的常见原因了解标本溶血的原因,有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标本溶血原因:•操作不规范:将实验管过度摇动,强烈震荡等会导致标本溶血。

•采集方式错误:比如使用有毒的抗凝剂,球状细胞等不适合的采集管或采血时刺穿静脉较大的血管等。

•标本保存不当:比如长时间存储在高温或震动环境下的标本。

3. 预防标本溶血的对策预防标本溶血的关键是规范操作。

以下是具体的预防措施:•在采集之前检查采集管的有效期以及颜色是否与袖章上的颜色一致;•洗手及佩戴手套,遵守采血技术操作规程;•过度摇动或强烈震荡避免使用。

采样后应轻轻颠簸或温和震荡。

•使用适当的抗凝剂和针头大小;•采样后尽快入库并储存于正确的温度条件下。

4. 处理标本溶血的方法避免标本溶血的最好方法是在采样过程中采取措施,但当检验员发现样本已经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的标本溶血处理方法如下:•对于样本显着溶血的情况,应重新采集;•如果检测结果受到轻微溶血的影响,可进行部分修正或结果报告时说明结果受到影响。

5. 结论总的来说,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因此,在生化检验中,不仅仅要关注检测结果,同时也要注重样本处理的操作规范。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溶血现象是指在血液样品中红细胞受到破坏而释放出血红蛋白,使血浆呈现红色的现象。

溶血现象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为血红蛋白释放出来后,会对多种生化指标造成干扰。

因此,对于生化检验来说,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对血浆胆固醇测定的影响红细胞膜破裂后,血红蛋白会与胆固醇结合,影响胆固醇的检测结果。

因此,在检测血浆中胆固醇水平前,必须避免样品出现溶血现象。

二、对肝功能检测的影响溶血现象会导致血红蛋白释放,进而形成黄疸,对肝功能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一些肝功能指标,如谷氨酸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等,都会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肝功能检测时,应该注意避免溶血现象。

三、对电解质测定的影响溶血现象会导致钾、钠等离子体外泄,影响电解质的检测结果。

因此,在检测电解质时,应该注意样品的预处理及检测方法的选择。

为了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以下是几种预防措施的介绍:1、样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1)先放血瓶,后放试管。

当采血的时候,应先取血瓶,后取试管,避免空气进入血管中,对红细胞产生损害。

(2)使用合适的针头和抽血容器。

使用合适的针头可以减少血管损伤的机会,而使用合适的容器可以减少血管摇晃时的机械撞击。

(3)轻轻拍打,避免过于剧烈。

在样品采集后要轻轻拍打容器,以混合血液和抗凝剂,但不能过于剧烈,避免产生力度过大的机械撞击损坏红细胞。

(1)保持样本的温度稳定。

在样本运输过程中,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样品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

(2)避免样本震荡。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样本的震荡和颠簸,以防止红细胞破裂。

(1)尽早处理样本。

为了避免红细胞的破裂,应尽早处理样本并分离血浆。

(2)使用合适的分离技术。

使用合适的分离技术可以尽量保护红细胞,避免其在分离过程中破裂。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分析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分析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总结预防对策。

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体检者进行研究,对其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检验血液标本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值,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出现溶血后,K+(血清钾)、TBIL(总胆红素)、AST(谷草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TP(总蛋白)、GLU(葡萄糖)等生化检验指标与溶血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LB(白蛋白)、ALT(谷丙转氨酶)、BUN(尿素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会产生严重影响,使检验结果缺乏可靠性,因此应尽量避免溶血现象出现,保证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各检验环节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标本;溶血现象;生化检验;影响;预防对策[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hemolysis in blood samples on biochemical test results and to summarize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will pick in May 2016 to May 2017,45 cases of our hospital medical research,to analyze the blood specimen and blood test specimens of the biochemical index,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Results:after a hemolysis,K +,serum potassium,TBIL(total bilirubin),AST(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LDH(lactate dehydrogenase),CK(creatine kinase)and TP(total protein),GLU(glucose)biochemical test indexes such as compared with hemolysis befor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propagated(albumin),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BUN(urea nitroge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in the biochemical test,hemolysis occur blood specimen produces serious influence,make the lack of reliability test results,thus avoid hemolysis phenomenon appears,ensure standardized operation,strict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each inspection link,ensure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key words] blood samples;Hemolysis;Biochemical test;Influence;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溶血指的是在标本采集、分离以及运送等操作期间,可能因操作不当或不规范等诸多因素而破坏了其中的红细胞,血清中进入胞内物质,进而呈现出红色血清的现象。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而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通过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对策一、引言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的体内代谢情况、器官功能状况等重要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在生化检验的过程中,标本溶血的发生可能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1. 对血红蛋白的影响在标本溶血的情况下,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会对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检测造成干扰,特别是对于肯定大部分生化检验结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 造成一些指标测不准比如说血钠、血钾这类电解质指标就会因为溶血等原因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而出现异常。

一些酶类指标,如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在血液溶血后也会释放出来,可能会造成检测结果偏高。

3. 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比如说在血糖检测中,血红蛋白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血糖的检测结果,造成假高或假低的血糖结果。

4. 影响其他相关检验项目标本溶血还可能对凝血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检验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结果的偏差。

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程度不同程度的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如果标本溶血程度较轻,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可能不太显著,但是一旦发生严重的溶血,就有可能导致生化检验结果的较大偏差。

四、减少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对策1. 采集血液标本时注意技术细节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尽可能避免血液标本的溢出和振荡。

抽血时需要将血管针穿过医用胶管插头后进行采血操作,以减少空气与血液混合。

2. 立即禁用溶血标本一旦发现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医务人员应立即禁用溶血标本,重新采集新的标本进行检验。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析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预防策略。

方法:选取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的人员血液标本80例,根据标本溶血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为发生标本溶血,对照组为未发生标本溶血,对比两组标本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和血钾(K+)等14项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Cr、Ca2+、TG、BUN这4项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标本在ALT、TBIL、AST、DBIL、TP、LDH、UA、GLU、CHO、K+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要积极预防标本溶血。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预防,对策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测中比较常见的干扰和影响因素,溶血造成部分检验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这对检测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会造成一些疾病的假阳性检测结果,对病情分析和治疗不利。

本文将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具体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预防标本溶血。

具体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间在我院进行正常身体检查的人员血液标本80例,根据标本溶血与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为发生标本溶血,对照组为未发生标本溶血。

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5.12±0.32)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4.32±2.45)岁。

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乙型和丙型肝炎、有溶血或血沉增快的几类疾病患者。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方法选取2013年8月15日本院4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血样4 ml,分别置于2支试管中,其中1支采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设为观察样,另一份血样置于肝素管,设为对照样。

对2份样本进行临床常规生化检测,主要观察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GLU)、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以及血钾(K+)等。

结果观察样中ALT、AST、LDH、K+、TC均高于对照样,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观察样ALP低于对照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TG、BUN、GLU、U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溶血现象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应该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严格检验各个环节,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标签:溶血现象;临床生化检验;预防对策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胞内物质进入血清,使血清呈红色的现象。

低渗溶液或机械性震荡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引起溶血[1]。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因素,溶血后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多种成分对临床检验的各种指标都有一定影响[2]。

随着真空管采血在临床检验中的广泛采用,血标本溶血现象越来越频繁,不利于要求快速及时给出报告的急诊、放化疗患者等。

本文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15日本院4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均来自健康人群,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功能疾病,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近1个月内无感染发生。

各项生化指标基本处于正常范围。

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45岁,平均(35.2±11.3)岁。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是指在采集、储存、运输和处理标本过程中,红细胞破裂而导致的血浆和/
或血清中自由溶血素和裂解产物的释放,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溶血可能会导致许多生化参数的错误结果,包括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磷酸盐、铁蛋白、ALT、AST、肌酸激酶、总胆固醇、尿素氮等参数。

比如,当红细胞破裂后,
大量的钾离子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浆中,导致钾离子浓度升高,可能会掩盖住低钾症的存在;当AST和ALT长期存储在溶血标本中时,它们的活性会降低,导致检测结果偏低。

为了减少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选择合适的采血器和采血技术。

使用针头尺寸适当的采血器,避免过度搅动或过
度摇晃采血管,尽可能采集适量的血液。

2. 适当选择适当的标本管。

适当选择适宜于采血的标本管,如果需要防止溶血的话,可以选择适当的抗凝剂和添加剂。

3. 快速离心分离。

在离心分离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搅动离心管,保持离心分离的速度
相对较慢,以免破坏红细胞膜。

4. 避免样本的过长储存。

在样本储存过程中要避免过长储存,以免产生红细胞变形、形态改变和破裂等现象。

5. 若标本溶血,则重复测试。

如果发现样本存在明显的溶血现象,则需要重复测试
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要在生化检验中获得准确的结果,就需要我们从采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分析
整个流程中,都要非常关注每一步的操作细节。

在遇到标本溶血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有
效的措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60名,采集所有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并将其血液样本分成2份,一份予以溶血处理作为实验组,一份不予以溶血处理作为参考组。

对两组的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检查,综合分析各组生化检验的结果,并对其白蛋白(ALB)、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与参考组相比,实验组的TBIL、TP与AST等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

实验组的葡萄糖水平为(2.5±1.0)mmol/L,明显比参考组的(4.8±0.7)mmol/L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标本溶血可能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检验人员在检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规范操作,防止出现标本溶血情况发生,提升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ample hemolysis on the accuracy of biochemical test result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A total of 60 subjects receiving physical examinatio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The fasting 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 in all subjects,and the blood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portions. One portion which was given hemolytic treatment wa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other one which was not given hemolysis was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blood sampl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iochemically examined and the results of biochemical tests we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Albumin(ALB),total protein (TP),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glucose (GLU),total bilirubin (TBIL)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the levels of TBIL,TP and AS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P<0.05). The glucose leve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2.5±1.0)mmol/L,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4.8±0.7)mmol/L,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biochemical test,the sample hemolysis may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it. As the inspectors,during the test,relevant provisions should be strictly adhered to,and the operations should be standardized,so a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ample hemolysis,and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biochemical tests.[Key words] Sample hemolysis;Biochemical test;Test results;Man-made hemolysis血液標本在采集、運送以及分离期间,因采血不当、试管不净或检验人员未根据相关要求操作而导致标本中红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胞内物质进入血清使血清变红而产生不良现象时被称为标本溶血[1]。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防范对策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防范对策
3、K+
红细胞中钾的含量比血清中高23倍 ,因此溶血标本钾会明显 升高。所以应在样品采集后1小时内应将血球与血浆或血清分离。
4、ACP
红细胞中ACP是血清中的66倍,轻度溶血可使血清ACP明显升高, 并且溶血血清ACP与Hb浓度之间量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5、TP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0.5g/L时无干扰,而高Hb时,会使结果 偏高,可以做样品空白来消除影响。
谢谢!
11、GLU
目前血糖测定大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可竞争过氧化氢而使测定结果偏低。
溶血原因及其防范对策
1.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⑴穿刺操作不当:①操作者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抽
血时负压过大。②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造 成血肿和血样溶血。③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 ④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或产生气泡。⑤直接从输液处放血。⑥标 本在混匀过程中(如为抗凝剂时)动作过猛。
6、TC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1.5g/L无干扰,而高浓度时因Hb的 固有颜色干扰,会使结果偏高。
7、UA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1g/L会干扰,是因为测定波长 546nm时因为Hb固有颜色潜在影响使测定结果偏高。
8、TBIL
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最终生成耦氮胆红素,呈紫红色。溶血后红 细胞出现破裂会让大多数血红蛋白进入血清,从而导致总胆红素测定值 的上升。血红蛋白和重氮试剂发生反应后产生的产物对耦氮胆红素有破 坏作用,溶血后对于利用重氮法测定胆红素也有负向干扰,引起测定值 偏低。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 防范对策
何为溶血?
标本溶血在临床较为常见,是指红细胞发生破裂,血红蛋 白进入血清的过程。 导致标本溶血的原因较多,包括强烈机械性振荡、酸性或 碱性太强、低温冷冻、低渗溶液、乙醇、乙醚等作用、溶血 性疾病等。 标本溶血时,红细胞内逸出的物质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 产生干扰,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 案。

_溶血对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分析

_溶血对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分析

溶血对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分析摘要:目的:确认溶血现象将会对哪些生化指标产生不良影响,并就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方法:每一位体检者抽取5ml血液,并平均置于两支肝素抗凝管当中,其中的一份不予溶血,另一份采用反复震荡的方式进行人工溶血,随后对标本溶血前后的15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在统计结果的同时,对其加以比较和分析。

结果:TG(甘油三酯)、Cr(肌酐)、BUN(血尿素氮)、Ca2+的检测结果在溶血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的检测结果在溶血前后发生显著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院方应注意从院内培训和设备检测两方面入手,为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更多保障。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应对策略所谓标本溶血,就是指在对标本进行采集、运送、分离等检测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试管不洁、采血不当、未按规操作等原因,导致标本中的红细胞被破坏,使胞内物质进入血清并最终让血清呈现出红色的一种不良现象,这种现象也是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检测精度的干扰因素。

由于医院在绝大多数的标本溶血事故中都属于主要或全部责任人,所以一旦由此导致医疗纠纷,就会使院方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这样一来,对如何降低溶血现象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也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1~3月来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130例正常人的未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中的15项生化指标进行整理与讨论,以便确认溶血现象将会对哪些生化指标产生不良影响,并就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1~3月来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130例正常人的未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中的15项生化指标进行整理与讨论,入选者全部为随机抽取,其中有70例为男性,60例为女性,年龄在35~55周岁之间。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李艳毕玉珍(上高县人民医院,江西上高336400)【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1月一2019年12月来上高县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血液60份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一血液平均分为2份,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血液试管进行溶血处理,对照组血液试管进行常规处理,在室温下,对2组试管中的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分析2组血液标本各项指标。

结果溶血组DBiL、TBiL、ALB、TP、CK、AST、ALT、Ca22与U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溶血姐GLU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2组BUN与Cr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带来重要影响,应加•防范采取有效指施。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4-2020-02DOI:10.19435/j.1672-1721.2021.14.050标本溶血是临床检验科室中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同时也是血液标本被拒收的重要原因,从引起标本溶血的因素上分析,主要有抽血过快、血液流入试管泡沫较多、试管不清洁、过度振荡等因素,另外有研究旨在果离心过快也可能导致标本中的红,导致溶血叫本研究究标本溶血检验果的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一2019年12月间上高县人民医院检的60临床生化检验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分(n=30)(n=30)。

在其中观察组样本采集对象当中包含了男12例、女18例v 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8.6士7.4)岁;对照组样本采集对象当中14例、女16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8.2±6.8)2组一般资料学(P>0.05),有可1.2方法抽取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8mL,分别装入2支不同的试管内,试管本4mL,其中一上检测,另一时,在时检,在本离心,分析(本7600,分有检的标较1.3标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ALB)、(TP)、(CK)、天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钙(CA)、尿素氮(BUN)、肌作者简介:李艳,女,本科,主管技*。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生化检验是采用生化方法对人体生理功能状态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采集标本后对样本进行处理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中,标本溶血是生化检验中常见的样本处理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 标本溶血的影响标本溶血是指在采集和处理血液样本过程中,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浆中。

因此,标本溶血会导致血浆中各种指标的异常测量,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

标本溶血主要影响以下方面:(1) 生化指标标本溶血会导致血浆中的酶和蛋白等分子结构改变或释放,进而影响生化指标测量,如肝功能酶(ALT、AST等)、蛋白质(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肌酐、钾、钠。

(2) 血细胞计数标本溶血会使红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数量增加,这些因素对血细胞计数指标测量产生影响,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等指标。

(3) 血凝检查标本溶血会导致凝血因子受到破坏,这些因素对凝血检查指标测量产生影响,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

2. 应对策略(1) 采集标本时注意技术操作为减少标本溶血风险,采集者应在采血前向患者详细解释并事先做好预科护理,遏制患者的紧张情绪,并注意采集技术操作。

在采集血管血液时,采集针进入静脉后要尽快拉出针芯并用止血钳紧压针孔,避免局面扩散。

在采集毛细血管血液时,应避免使用太粗或太长的针头穿刺,且取血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2分钟。

采集的血液标本送往实验室后,实验操作人员必须细致、严密操作,避免造成任何标本损伤和溶血风险。

首先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避免强力抽吸、过分拍打或摇晃标本管,避免标本破坏产生微小气泡,促发血细胞发生机械创伤。

其次,化验前必须将标本管倒置几次,彻底混合,以克服样本混合不均导致的溶血风险。

同时,标本送检前必须进行全面正确的质量控制和标本自我分析,确保检验过程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

标本溶血后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临床医生不能正确地做出判断、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知识,欢迎阅读。

溶血已成为分析前误差的常见因素。

哪些原因会导致样本溶血呢?
溶血可以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

而血管内溶血的原因很复杂,与许多疾病相关。

体外溶血原因也很多,在抽血、标本运送、储存等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

结合我们日常工作分析造成溶血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
1 由于抽血困难,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针尖在血管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等而发生溶血。

2 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在抽取的血标本中混有泡沫,这种混有泡沫的血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泡沫破裂或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

3 血标本在运输过程中过度振荡或贮存不当。

4 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这种毒性可造成溶血;
5 试管质量粗糙。

实验室如何检验样本是否溶血?
迈瑞生化分析仪可以快速可靠地自动检测血清指数(包括溶血、黄疸和脂血指标)。

与目测比,自动检测更敏感,在有其他色源如胆红素干扰的情况下,重复性更好。

尤其是可以把检测的结果传输到LIS 系。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受到破坏或溶解的过程,发生在血液采集、运送、贮存以及实验室处理过程中。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

溶血会导致红细胞内的细胞成分释放到血浆中,影响到血浆的生化指标测定。

溶血后,红细胞内的酶、蛋白质、矿物质等成分会释放到血浆中,造成血浆的成分改变。

临床生化检验中常用的一些指标例如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在溶血时会释放到血浆中,导致其测定值显著升高。

在检验血浆中这些指标时,需要排除溶血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溶血干扰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会改变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

溶血会导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被释放到血浆中,对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产生干扰。

溶血时,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会明显升高,会使得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偏高。

在进行血红蛋白测定时需要注意排除溶血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浓度。

溶血还会影响血浆中其他化学指标的测定结果。

在进行血浆化学指标测定时,血红蛋白的存在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

血红蛋白的存在会与一些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影响到某些化学指标的测定结果。

而溶血的发生会导致血浆中血红蛋白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这种干扰的可能性。

对于可能受到溶血影响的化学指标测定,需要注意进行溶血修正,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产生较大的影响。

它会导致血浆成分的改变、血红蛋白测定值的升高、其他化学指标测定结果的干扰以及部分指标稳定性的变化。

为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排除溶血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正结果,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作者:韩春梅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7年第17期[摘要] 目的系统分析检验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所造成的影响效应,揭示预防检验标本溶血现象发生的基本策略。

方法择取2016年1—11月到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6名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分别抽取该组66名研究对象的两份生化血液检验标本,其中一份实施溶血处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以及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实施实验室检验测定,比较两组检验标本的测定数据结果。

结果在标本溶血现象发生前后,两组检验样本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检验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通常会给实际获取的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显著改变,检验科医师应当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和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作用;预防对策[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6(b)-0043-02生化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综合性组织发展水平具备深刻影响,切实做好生化检验工作实践过程中各基础细节项目的操作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和助力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稳定优质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目的系统分析检验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所造成的
影响效应,揭示预防检验标本溶血现象发生的基本策略。

方法择取2016年1—11月到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6名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分别抽取该组66名研究对象的两份生化血液检验标本,其中一份实施溶血处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以及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实施实验室检验测定,比较两组检验标本的测定数据结果。

结果在标本溶血现象发生前后,两组检验样本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验标本的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无明显区别,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检验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通常会给实际获取的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显著改变,检验科医师应当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和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标本溶血;生化檢验结果;准确性;影响作用;预防对策
生化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的综合性组织发展水平具备深刻影响,切实做好生化检验工作实践过程中各基础细节项目的操作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和助力我国检验医学事业稳定优质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检验医学事业的快速穩定有序发展,以及生化检验服务需求量水平的不断提升,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给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应当在全面分析基础性引致原因的前提条件之下,通过采取适当形式的技术措施加以干预控制。

2016年1—11月,该院以接收的66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全部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两份血液深化检验标本采集,以及15项血清生化生理指标测定检验基础上,发现了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11月到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6名作为该次研究
对象,全部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均处于良好状态,其中涉及男性健康体检志愿者35名,女性健康体检志愿者31名,年龄介于34~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6±4.24)岁。

全部健康体检志愿者在参与名次研究过程中的肝脏肾脏生理功能指标均处于正常状态,且不具备糖尿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严重慢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没有能够导致溶血和血沉速率过快的相关疾病既往病史。

1.2 研究方法
在运用适当操作处置方法的条件下,分别抽取该组66名研究对象的两份生化血压检验标本,其中一份实施溶血处理,针对患者的两组生化检验标本依次实施15项生化指标项目的实验室精确测定处理。

1.3 评价指标
该次研究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生化检验标本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以及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的测定数据结果。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标本溶血现象发生前后,两组检验样本的总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TBIL)、直接胆红素含量生理指标(DBIL)、总蛋白含量生理指标(TP)、清蛋白含量生理指标(ALB)、肌酸激酶含量生理指标(CK)、谷丙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LT)、谷草转氨酶含量生理指标(AST)、乳酸脱氢酶含量生理指标(LDH)、钾离子含量生理指标(K+)、葡萄糖含量生理指标(GLU)、尿酸含量生理指标(UA)存在显著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验标本的三酰甘油含量生理指标(TG)、尿素氮含量生理指标(BUN)、肌酐含量生理指标(Cr)、钙离子含量生理指标(Ca2+)无明显区别,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参见表1。

3 讨论
血液基础生理指标检测工作是检验医学科中组织开展患者生理健康状态判断,以及基础性疾病诊断过程的基本环节。

做好血液基础生理指标检测工作,对
于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1-4]。

已有研究报告资料显示,血液检验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通常会给血液生理指标检测活动的准确性和质量性水平造成显著不不良影响,因此切实做好生化指标检测工作过程中的溶血现象预防工作,对于有效改善生化指标检测过程中的结果准确性,具备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5-8]。

2016年1—11月,该院以接收的6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全部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两份血液深化检验标本采集,以及15项血清生化生理指标测定检验基础上,发现了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的影响,应当在检验科生化检验实践过程中给予充分关注。

4 结语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检验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通常会给实际获取的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显著改变,检验科医师应当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干预控制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和避免标本溶血事件的发生,提升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陈永红.浅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54-55.
[2] 杨焱,杨文艳.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103.
[3] 张苏,唐先平,沈朝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0,1(18):187.
[4] 李爱琴.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45.
[5] 黄远虹,陈鸿恩.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151-152.
[6] 谢小文.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90,92.
[7] 李恒.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1):54-55.
[8] 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7(19):3031-3032.
(收稿日期:2017-0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