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与对策思考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与对策思考摘要:为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国家农业建设,我们必须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有效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路与方法,希望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农产品科技力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提供国家生产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应始终将农业生产放在首位。
由于我国耕地有限,人口众多,如何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是社会各界要思考的问题。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只有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才能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1、循环经济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三农”问题是国家一直在探讨、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每一个经济模式都会带来不同的经济效果,而传统农业的“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其单一的、粗放的生产模式导致了大量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稳步、持续进行的保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手段。
2、循环经济是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在农业生产中,传统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与日俱增,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生态污染和资源浪费,如稀缺资源的过度开采使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等;我们使用的化学肥料、动物粪便、农用塑料薄膜等都会对农产品造成污染,加上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十分严峻。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秩序,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3、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我国是农副产品出口贸易大国,这一环节对社会经济建设来说十分重要,但长期以来的“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浅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摘要:为了建设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本文总结了中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并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业;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一、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是循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农业循环经济是走向集中和联合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完全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时代潮流。
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促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过程,是划时代的“第三次变革”。
农业循环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性、基础性环节。
所以,它的发展不单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效益的放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在产业体系中,农业是与自然界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
它与生态和环境紧密相连,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
因此,农业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的过程中,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其一,农产品与人类自身消费更贴近。
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
这就要求协调农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二,农业构成的特点是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贸易,以及与消费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互为原料、共生共荣的耦合体,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
其三,农业本身具有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
特别在现代社会,农业不仅具有传统的生产服务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生活服务功能。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
精选课件
1
北京市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
• 循环农业(Circular agriculture) “旨在农 作物系统中推进各种资源的往复、多层、高 效流动的活动”,其核心在于扩汇、节支、 增收、环境友好,即实现“资源—产品—废 弃资源再生利用—循环利用”。现以北京为 例,探讨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归纳 总结循环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
• 阔利达公司位于康庄镇。该公司的生物发酵饲料生产 线,用于处理周边菜农的废弃蔬菜和更为丰富的农村 秸秆资源。
精选课件
35
废菜叶变美味饲料
• 而所谓的蔬菜废弃物主要是菜叶、菜帮子和根茎等, 公司按菜叶、菜帮子每斤6分钱、秸秆按每亩20~ 25元收购,日消纳能力30吨,基本能够消纳康庄镇 域内的蔬菜废弃物。
精选课件
31
发展循环农业关键措施
• (4)全民树立循环农业发展理念
• 发展循环农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京郊区县政 府在开展循环农业工作过程中,通过广播、电视等新 闻媒体、宣传卡片、村务公开栏、科技入户等自上而 下的形式普及推广各类循环农业新技术。在农业循环 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农民参与项目的制定、实施、 评估、问题分析、总结等各个环节,使农民真正意识 到自己是农业发展的主人,从根本上强化民众的生态 环境保护意识,确实作到“政策措施落实到村,技术 要领普及到户,循环农业意识发展到人”。
• 羊、奶制品、家禽、牛和其他畜牧业是北京的优势产业, 在全国亦有相当的优势,但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便等 废弃物。通过农牧结合,采用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作物秸 秆(青贮) 、作物籽粒—畜禽粪便(人粪便) —沼气发 酵、养殖蚯蚓—沼液沼渣还田—优质有机肥、蚯蚓、沼 气”,使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取得良胜循环,实
贵州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贵州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摘要】贵州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资源短缺、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市场引导等制约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大资源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健全市场体系等对策。
贵州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实施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循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通过持续努力和合作,贵州省农业循环经济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贵州省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贵州省、农业循环经济、制约因素、资源短缺、技术水平、市场引导、对策、资源投入、科技创新、市场体系、发展前景。
1. 引言1.1 贵州省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贵州省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发展。
在贵州省这样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省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全面振兴。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是贵州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正文2.1 制约因素一:资源短缺贵州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资源短缺。
贵州省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土地资源有限,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利用率低,难以满足农业循环经济的需求。
水资源也是贵州省农业发展中的短板,虽然贵州省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加上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贵州省在农业生产中还存在着其他资源短缺的问题,比如种子、肥料、农药等供给不足,也给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摘要】本文就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及建议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分别介绍了背景信息、存在的问题以及重要性。
接着在详细解释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思考、阐述了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及政策支持和引导。
结尾部分总结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展望未来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本文旨在引起我们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考、建议、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关键、展望、未来、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我国农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等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迫切需要转变为循环经济模式。
只有建立起以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再生和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政策支持措施,才能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1.2 问题意识农业循环经济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将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现象。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比如土地过度耕作或过度施肥导致土壤贫瘠,水资源浪费严重等情况。
农业产业链过长、缺乏完善的循环利用机制。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合理的资源循环利用来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循环经济的理念也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实践和未来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全局的概念,它包括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例如土地、水资源、肥料、动物饲料等等。
因此,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要注重整合现有的资源,从而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增加效益的目的。
同时,农业循环经济也是一种环保型的经济模式。
农业生产的循环利用使得农业废弃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种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也逐渐成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实践中,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废物利用。
1. 土地利用方面,农民可以采用生态耕作、有机肥料等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土地的效益。
同时,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也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例如谷壳、秸杆等。
2. 水资源管理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合理的浇灌方式,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有效降低了水的浪费,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
3. 废物利用方面,农民可以将生产中的剩余物资和废料进行收集、处理,用于生产其他工艺品、腐熟饲料等。
同时,在农产品运输中,也可以采取可回收的输送方式,例如运输鞋子上网口内嵌稳定夹。
三、农业循环经济的未来农业循环经济是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下崛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模式。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循环经济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应用。
1. 全过程智能化:未来,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土壤质量、农产品品控等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2. 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形:未来,随着循环经济模式的逐渐深入发展,贯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将逐渐形成。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举措
(3)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4)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 相关政策的落实和监管。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 能力,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与未来举措
目录
01 一、我国农业循环经 济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农业循环经
03 济的优秀案例及未来 发展方向
02
二、我国农业循环经 济的未来举措
04 参考内容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农业循环经济 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农 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现状,提出未来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3、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结合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条件较好的地 区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示 范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技术和经 验,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实 现跨越式发展。
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存在问题
尽管中部地区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公众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 其次,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困难等问题。此外, 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 需求。最后,农业循环经济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政 策引导。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引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农业发展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资源利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资源利用不充分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但在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水资源的浪费等。
对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首先,应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力度,鼓励农民将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利用或者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
其次,要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绿色农药和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灌溉技术的水平,合理利用水资源。
问题二:技术创新滞后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滞后、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
对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创新研究。
其次,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
另外,要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三:政策支持不够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政策支持不够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对策:加强政策支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政府的责任。
其次,要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投资,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另外,要加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同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结论农业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农民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对策
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摘要当前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存在一定的问题,水资源破严重,农民利用循环经济意识不强,黑土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湿地面积减少。
废弃物规模化利用水平不足,政府投资不足。
打造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循环经济意识改土培肥地力开发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增强政府财政补贴。
关键词黑龙江农业循环经济对策发展循环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对缓解资源短缺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其中中国商品粮70%出自黑龙江。
要实现全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需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集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以循环农业思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循环农业的涵义和特点“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展理念的模式。
循环农业除了具备一般循环经济的特点外,还具有农业自身的特点:“一是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物体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助,共生共利性更强;二是绿色生产,对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强调,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三是干净消费,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四是土、水净化,利于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五是领域宽广,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六是双赢皆欢,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干净又增收。
”二、黑龙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基本轮廓是“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土地总面积44.56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4.73%;林业经营总面积为3127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1.9%;现有草原面积526.7万hm2;水资源地表径流总量为655.8万hm2,有丰富石油资源和煤炭等矿产资源[。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成为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在重视循环经济理念的基础上,注重有关政策、法规建设,通过财税支持、技术创新及提高农民素质等多方面途径进一步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目前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一定的问题。
为此,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大胆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现阶段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循环经济的观念缺乏。
农民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一些地方领导对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甚至还提出一些不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口号和建议。
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舆论宣传缺乏力度,宣传渠道和形式单一,缺乏应有的环境。
…这种观念的缺乏致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缺乏系统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
虽然我国已颁布《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一系列促进企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政策。
但我国的环保法律仍基于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过于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某些条款仅有一些方向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专门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还没有制定,不能适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
(三)技术研发滞后。
科学技术是循环农业发展的支撑,而且循环链越长,所需的技术就越复杂、越精细。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急需的技术无法得到满足,而且已有的技术推广应用也很不到位。
总体看,我国农业技术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推广应用效率低。
(四)市场需求不足。
由于宣传深度与广度不到位,消费者对农业环境污染程度的了解不足,对农产品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含量有多少,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等许多问题,消费者都不得而知。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迫切需要。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机制障碍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产权制度障碍导致农业资源粗放利用、社会支撑障碍导致循环农业推广不力等问题。
因此需要从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科技支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问题对策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市场机制障碍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农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自然界整个生物链条的存续,加上环境治理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消费质量的提高。
2、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资源供给难以为继从资源禀赋看,中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
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大了国内资源的供给压力。
3、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障碍导致循环农业推广不力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的推动作用体现在立法和经济引导来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一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和一个可靠的支撑系统,但是我国在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二、促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1、抓住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我国循环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必须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需求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现实,根据世界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重点地发展。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经济水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为了必然选择,其本质是生态经济,主要表现形式是产业具有一定组合性,资源利用具有立体复合性、废弃物循环的生态性、技术体系具有一定复杂性及经济运行的社会性等。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市场机制和产权制度障碍等,这些制约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推广。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问题;对策循环经济就是在现有资源与环境情况的约束下,追求经济最大化,促进经济水平提升。
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其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其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也是对传统经济模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根本性的变革。
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于农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在生产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利用,物质的投入和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兼顾发展。
这是我国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时候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循环经济在我国当前社会已经变成了一项最基本的国策。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综合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构建利于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迅速发展就要采取适当的制度创新,勇于探索新方法。
一、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在严峻的人口压力下,人均资源的占有率明显低于其他国家,这也是造成我国农业资源矛盾的根本原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也极不协调,以长江为划分界限来看,长江以南地区的总水量多但耕地面积少,相反的长江以北水资源少而耕地多,加之华北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缺水严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如此紧缺的农业资源,不配合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只能造成农业资源的日趋减少。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到农业产出、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
在现代社会,农业生产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一: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尤其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
种植业使用农药、化肥过度会导致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严重;畜牧业中饲养管理不善则会导致大量的饲料浪费,养殖粪污污染也严重。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大了土地、水、气候等自然资源的压力,难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策一:1. 推广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 加强土壤肥力的保护,降低农药、化肥用量;3. 着力改善水资源利用,提倡节水灌溉技术和雨水充分利用;4. 发展有机农业,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问题二:农产品市场波动大受到气候、政策、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产品市场波动大。
在短时间内,农产品价格可能会发生大幅度波动,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收入难以稳定。
这不仅影响着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运作,也影响着农业从业者的生计。
对策二:1. 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对农产品价格和市场需求进行实时跟踪和预测;2.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储备体系,利用政府指导性购销和储备制度来稳定市场价格;3. 完善农业保险机制,为农业从业者提供风险保障。
问题三: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产中往往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和水体污染,养殖业粪污排放和养殖排泄物处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危及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三:1. 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管,提高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3.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及解决对策
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及解决对策一、引言近年来,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障碍。
本文将探讨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1.资金缺乏农业循环经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很多农户缺乏资金支持。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导致很多农业循环经济项目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2.技术不足农业循环经济涉及到先进的环保、节能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然而,当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技术不足的问题。
很多农户、农业企业缺乏相关技术和专业知识,在循环经济模式转型中遇到困难。
3.政策支持不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目前江西省政府在政策上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还不足。
缺乏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4.意识转变缓慢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意识转变,但目前农户和农业企业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很多农户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意识。
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解决对策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投资,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农业保险,减少因灾害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
2.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政府应加大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建立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问题解答。
3.制定支持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参与农业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4.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政府应加大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一、引言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通过整合生态、经济和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六个方面:生态种植、废弃物利用、清洁能源利用、精准农业、生态旅游和绿色食品。
二、生态种植生态种植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强调利用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合理配置农作物和养殖品种,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种植注重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三、废弃物利用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是关键环节之一。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可以通过合理利用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例如,畜禽粪便可以用于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农作物秸秆可以用于生产纸张、生物质能等。
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四、清洁能源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另一重要方面。
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的碳排放。
清洁能源的利用还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为农田灌溉提供动力,降低运行成本。
五、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管理、智能化决策和高效资源配置。
精准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负荷,促进农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六、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延伸领域之一。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如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高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七、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最终产品之一。
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探讨
张 慧 1 李 显 军 2
( 1 . 中绿华 夏有 机食 品认 证 中心 ,北京 1 0 0 0 8 1 ;2 . 中 国绿 色食 品发 展 中心 ,北 京 1 0 0 0 8 1 )
摘
要 :有 机 农 业 遵 循 自然 规 律 和 生 态 学 原 理 ,发展 有 机 农 业 是 实 现 循 环经 济 的重 要 途径 之一 。本 文 阐述 了有 链 或生 态产业 园区 .这种 生态链 甚至 可 以扩大 到包 括工业 、农业 和 畜牧 业在
靠 生态 型资 源循 环来 发展 的经 济 .是一 种物 质 闭环
流 动型 经济 【 “
内的不 同产 业 领 域 ; ( 3 ) 在社 会 整体 循 环 的 维度 , 要 大力 发展 绿色 消费 市场 和资源 回收利用产 业f 2 ]
生态环 境脆 弱 在资 源存 量和环 境承 载力 两个 方 面
都 已经 历 了传统 经济形 式 下高强 度 的资源 消耗 和环 境 污染 如果继 续走传 统 经济发 展之 路 。以先 污染 后 治理 为环 境保 护 的主要 手段显 然是 不合 理 的 从 长远来 看 .走 可持续 发展 的道路 .建 立一 个 资源环 境低 负荷 的社会 消 费体 系 .就 必须选 择走 循 环经济 之路
循 环 经 济 的关 系 ,并 详 细 分 析 了有 机 农 业 的 循 环 发展 模 式 ,提 出 了促 进 有 机农 业 发 展 的措 施 。 关键 词 :循 环 经 济 ;农 业 循 环 经 济 ;有 机农 业 ;发 展 模 式
输 入 自然 资 源 ;产 品 的再 使用 ( R e u s e )原则 ,即
在人 、 自然 资源 和科学 技术 的大系 统 内 ,在 资源 投
循环经济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实践
循环经济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实践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突出,循环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实践。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实践,并分析其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循环经济模式的定义及原理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通过减少浪费、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率的经济模式。
它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循环经济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农业废弃物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作物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和农药瓶、塑料薄膜等农机具产生的非有机废弃物。
通过合理收集、分类储存和处理这些废弃物,可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既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又能够提供新的经济利益。
三、农业循环利用的实践案例1.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生物质能发电设备进行能量回收,转化为电力供应给周边地区。
同时,秸秆还可以用于制作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促进作物的生长。
此外,农业废弃物还可以进行生物质燃料的制备,用于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农业水循环利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设灌溉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农田排水系统的改进也可以将废水净化处理后再利用,用于灌溉或养殖水体的补给,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四、循环经济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1. 资源利用效率高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技术手段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它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产出,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降低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有效处理农业废弃物和污水,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
论农业循环经济实施对策
论农业循环经济的实施对策农业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循环经济及其本质认识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它主要通过对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以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农业循环经济也有着一般循环经济所不具有的由农业自身所产生的特点:一是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物体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性更强;二是绿色生产,对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强调,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三是干净消费,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四是土、水净化,“万物土中生”,“万物离不开水”,土壤、耕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要予以特别关注;五是领域宽广,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了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六是双赢皆欢,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要干净,又要增收,二者不可偏废。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坚持下列原则:即因地制宜原则,整体性协调原则,生物共存互利原则,相生相克趋利避害原则,最大绿色覆盖原则,最小土壤流失原则,土地资源用养保结合原则,资源合理流动与最佳配置原则,经济结构合理化原则,生态产业链接原则和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等。
因此,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解决发展与环境矛盾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提高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付瀚,曹馨方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E-mail:xiyue61@摘要:在传统农业中,人们为追求农业的高产出,最大限度的向农业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对农业生产的研究表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本文简要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这些成熟的模式是各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借鉴。
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并创新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思路,走“工业—农业”循环经济道路,形成大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对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而在20世纪40年代,各国将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传统农业,其基本思想是最大限度地向农业生产投入化学能和机械能,以谋取农业的最高产出。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农业面临的困难,各国为此寻找新的出路。
把循环经济的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可以解决农业问题。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农业生产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农业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在农产品的产出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使废弃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再次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自然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农业循环经济它尊重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以农业经济效益为驱动力,按照3R原则,通过优化农业产品生产至消费整个产业链的结构,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使用和农业产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最小排放或最小侵害的一种农业生产经济模式。
[1]其实质是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农业经济活动向生态化转变。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着差别:传统农业经济是一种由“自然资源—粗放生产—消费消耗—大量废弃—末端治理”所构成的单向线性流动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先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大量开采出来。
然后又将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出来, 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而农业循环经济则倡导一种建立在农业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农业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农业经济系统以及生产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废弃物,并且产生的废弃物可用于再生资源继续使用,最终形成资源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过程。
农业循环经济旨在将农业经济活动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图1 传统农业经济与农业循环经济流程图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一般而言包括三个原则[2],即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
表1 农业循环经济三原则3R原则针对对象目的减量化原则(Reduce) 资源投入减少进入农产品投入端的资源和物质流量,从源头节约资源的使用量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再使用原则(Reuse) 生产过程增加农业资源的使用功能,提高利用率,要求资源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
再循环原则(Recycle) 废弃物能够把废弃物变成资源再次利用,以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使再循环能够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减量化原则(Reduce)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农业生产目标而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减少稀缺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量,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资源,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环境的资源投入,从而在农业生产的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再使用原则(Reuse)是指农业资源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物质过早成为垃圾。
例如,在农业生产、加工、消费过程中,用于农业生产的资源、制造和包装产品的器具能以初始形态被多次利用和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用过就废弃,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
再循环原则(Recycle)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有用成分,合理开发二次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充分回收利用,例如,北京市一年产生的450万吨垃圾就是90万吨煤,而且烧结后的炉渣还可以制砖,做到物尽其用。
2.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国外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构筑制度环境,并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科技和加强基础建设;良好的环境教育使得公众积极参与,有效促进了资源在经济系统中的流动。
国外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运用,根据其国家的国情和地理环境,逐渐探索出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由于地域性质和科技支撑的不同所表现的模式也不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实践。
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最早、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早在1972年就颁布了有关废弃物末端处理的法律,并于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
在农业生产方面要求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的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牧场载畜量;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
[3]德国在农业发展方面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观念,十分值得各国借鉴和学习。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
21世纪初,日本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
目前,日本已经颁布实施了多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
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也有很多成就,日本循环农家肥中心利用现代技术把家畜粪便、稻壳和发酵菌类混合在一起,并配上除臭装置,用制成的农家肥取代化肥,不仅具有环保意义,而且还生产出绿色食品。
[4]日本是一个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所以在节约资源,循环再利用研究方面十分积极。
阿根廷素有“南美粮仓”的美名,在农业生产中打破“种地必先耕地”的传统,广泛应用“免耕直播法”。
这种“不耕而种”看似原始的生产方式在今天越来越体现出增产、环保、降低成本的众多好处。
[5]世界上众多国家也在推广免耕种植技术,全世界至少有6000公顷的土地实施了免耕直播技术。
以色列地处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带,是缺水的国家。
为克服降水不足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大力开发节水技术,成为世界上节水灌溉最先进的国家,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色列农业灌溉已经由自流灌溉变为压力灌溉。
压力灌溉主要是滴灌和喷灌,水的利用率分别可达95%和80%,而且全部采用电脑管理,按照作物的需求适量灌溉,包括灌溉时间、次数、间隔、灌溉量等。
由电脑控制,先将化肥溶入水,把水通过塑料管直接送到作物最需要水的根部,水肥灌溉,一气呵成。
[6]这种灌溉方式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减小了化肥对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农业灌溉领域的一场革命。
总之,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十分重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和工业提供的装备,如精量施药机械,精量播种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等。
国外这些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十分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本地区条件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使国外的新思路和新技术更好的为各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新型农业模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政府就一直十分关注新型农业的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类型多种多样,因此我国在20多年的生态农业研究和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及技术体系。
3.1南方“猪一沼一果”农业循环模式南方“猪一沼一果”农业循环模式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养殖业、果业生产结合起来,达到系统内能源、饲料、肥料良性利用的一项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它利用庭院、果园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果园”三结合工程,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达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目前,该技术在江西及南方丘陵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并成为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图2 “猪—沼—果”农业循环模式3.2 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基塘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复合型人工生态结构,它使陆地生态系统与淡水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低消耗、高效益的科学系统。
根据基面上种植物的不同,基塘模式可分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出比单一的养殖或种植更高的经济效益。
珠江三角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种桑—养蚕—养猪—养鱼良性循环的“桑基鱼塘”,是我国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的典范。
这种模式把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种桑、养蚕、养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图3 “桑基鱼塘”农业循环模式3.3 “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是辽宁省首创的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综合工程。
该工程指建立沼气池、养猪,猪粪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作照明、炊事、取暖等,沼渣、沼液做蔬菜的有机肥料或猪饲料添加剂。
这种模式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能流、物流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模式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应用较多,各地区可以根据其科学原理,结合本地具体的农业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和改进,并加以推广,在各地应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4“四位一体”农业循环模式3.4 平原农林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平原农林牧复合农业循环模式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竹类等)与栽培作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以及真菌等)和(或)动物,在空间上进行合理组合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7]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模式:粮—猪—沼—肥农业模式;林果—粮立体农业模式;林果—畜禽复合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挖掘农林、农牧、林牧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牧业的产物,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