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的比较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的比较研究报告

导言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讨论,我组分别比较讨论了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这两个人物的生平经历、人生信仰及对待信仰的态度、人物性格、价值观、爱情观及爱情经历及人物结局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组员们根据作品、创作背景、相关资料及个人感受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现在由我作如下总结。

正文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在这里也并不失恰当,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由于各自的性格的差异导致了各自的命运的差异。堂吉诃德受骑士小说、骑士精神的影响,妄想成为一个行侠仗义、锄强扶弱的骑士,他行事果断、说做就做,但却沉迷于虚幻的骑士理想;他善良正义、同情下层民众,却又盲目行侠仗义,结果适得其反;他有些木讷执拗,又不失诙谐幽默;最后他还是一个忠于信仰、忠于爱情、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人文主义者。由此可见堂吉诃德是一个多么复杂的形象,真是让人又敬又恨、欲罢不能。反观哈姆莱特,他的性格则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开始他是一个积极乐观的王子,一个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善意的理解的人文主义者,他认为“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

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觉得他的父王是一个理想的君主,母亲是最美丽和有德操的女人,父母的结合是“爱”与“善”的结合。但当他的生命发生重大变故后,一系列的打击让他变得忧郁、敏感、绝望和优柔寡断,残酷的现实让他失掉了他的信仰。他开始认识到丹麦则是世界监狱中“最坏的一间”,国家是

“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

堂吉诃德、哈姆莱特的信仰及对于信仰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堂吉诃德作为一个坚定地人文主义者对西班牙的社会现实有较为清晰地认识,他痛苦的认识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懒惰压倒了勤快,闲散压倒了工作,罪恶压倒了美德,傲慢压倒了勇敢”。于是他决定凭借自己的行侠仗义拯救改变这个充满苦痛的世界,也许人们会无情的嘲笑这个可笑的自命不凡的济世者,但他却如他说的那般勇敢的站了出来,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段旅程。是非功过我不敢评说,但假如我们切身实地站在堂吉诃德的角度上思考,扪心自问“我能吗?我敢吗?”一切便都明了了。最后引用大师屠格列夫的话来表示我对堂吉诃德的崇高敬意“堂吉诃德究竟表明什么呢?首先表明信仰;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东西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一句话,对那种处于个人之外的真理的信仰。”

其实哈姆莱特最开始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他是一个天真的人文主义者,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善意的观点,将人类看成是完美的物种。这种极端的观点必然会在理想破裂后走向另一个极端,哈姆莱特在接连经历了父王猝死、叔父继位、母亲改嫁叔叔的三重打击之后,不出所料的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此以后“善良”“美”“未来”“爱情”都变成了他人生中

的奢侈品,围绕在他周围的是悲观主义、怀疑主义、自我主义。他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夸大整个世界对他的恶意,冷嘲热讽他的母亲,侮辱伤害他的爱人,再也不相信身边的朋友甚至任何人。他把自己同世界对立起来,从而把自己逼到了自我主义的死胡同。

说完信仰,我们再来看两个人物的思想与行动的一致性及其后果的比较。在讨论中,组员们都不可避免的提到了两者的思想与行动的一致性问题,有的组员提出堂吉诃德是思想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而哈姆莱特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样说不免有些偏颇,堂吉诃德虽然没有哈姆莱特那么敏感多思,但也是颇有想法。哈姆莱特虽然经常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有所作为的。

堂吉诃德在决定成为骑士、决心除魔卫道后,便毅然踏上了他的正义之旅。破烂不堪、发霉生锈的铠甲,骨瘦如柴、四蹄绽裂的老马,想象中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蹩脚滑稽的骑士受封仪式和后来的仆人桑丘就是他的所有

家当了,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旅程。在旅途中,他救了被农夫绑在树上毒打的小牧童,以为自己做了好事。可是在他走后,小牧童遭到更加剧烈的毒打;他将风车看作三头六臂的巨人,与之搏斗,结果使自己受了伤;他将羊群认作军队,冲进羊群刺杀几只羊,遭到买了牧羊人的石子攻击;他解救并释放了囚犯,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奴隶未免太残酷了”,然而囚犯不仅没有感谢他,还毒打了他。这一

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都落入了一个怪圈--好心做坏事。他高尚的思想、无畏的精神、善意的初衷都没有改变他行动的结果,。他说做就做,可以说他的思想与行动是高度

统一的,但他的思想却没有与他的行动结果统一以至于他的行侠仗义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就。正是他的这种思想的先进性与行动上的荒诞性造成了他的悲剧,但他的行为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滑稽但并不可笑,甚至还有那么些许可爱,不管结果怎样,他至少践行着自己的原则,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哈姆莱特在这方面远远不如堂吉诃德,他勇敢却不果断,多思却不善思。在他接受了自己人生悲剧的现实后,他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复仇与重整乾坤的重任。在这之后,他的思想就像沸腾的水一样活跃,他的身心备受煎熬。他的怀疑主义作祟,把他变成了忧郁的王子,为了“生存还是毁灭”而困扰。他的自我主义作祟,使他误杀了躲在帘子后面为国

王打听情报的波洛涅斯后,并没有勇敢的承认自己的误杀罪行,而是费尽心思的为自己辩解,一番挣扎过后,他的精神胜利法终于取得了成就,他说“我很后悔自己一时鲁莽把他杀死,可是这是上天的意思,要借着他的死惩罚我,同时借着我的手惩罚他,使我一方面自己受到天谴,一方面又成为代天行刑的使者。”可以说在这时他的人文主义理想进一步遭到自我主义的腐蚀,人文主义理想成为了自我主义的附加物,变得可有可无了。几经跌宕后他终于杀掉了自己的仇人,但不幸的是代价太过承重,爱人奥菲利亚、母亲乔特鲁德、无辜的雷欧提斯包括他自己都成了这场复仇的陪葬品。他终于没有完成重整乾坤的重任,只给后世留下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传说。我们组认为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在于一个太过重大的任务交给了一个没有能力完成它的人。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人生中的感情生活。堂吉诃德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无憾的。在他疯魔期间,他疯狂的忠贞的爱着他想象中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认为她美丽绝伦“眼睛是太阳,脸庞是玫瑰,嘴唇是珊瑚,牙齿是珍珠”,当侍从桑丘告诉他杜尔西内娅“身子粗粗壮壮,胸口还长着毛”的时候,他坚信她是被魔法师施了魔法,并决议解救她。每当在战斗中“获胜”的时候,他总是会要求被征服者前往托波索村去向杜尔西内娅报告战功、他的忠心和爱情,或是让别人承认杜尔西内娅无与伦比的美丽。在他战斗失败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