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2.0 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创新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2.0 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创新
融合
2018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信息应用学科教学做
出总体规划,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手段展开积极探索,促进教与学的全面融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促进学科教学的自然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好学习环境。在信息化2.0 背景下,
教材载体、教学资源、教学形式、授课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时空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科学应用信息手段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成长。
一、整合信息化手段,促进教材资源的融合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渗透信息技术内容是自然选择。特别是在教材资源搜集、教学内容整合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助学作用无可替代,能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多帮助。学生参与教材信息整合活动,能够创造更多主动学习契机,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1.丰富教材资源。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固定的教材,教师需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教材内容做科学处理,借助信息渠道搜集一些适合的内容,对教材进行必要补充,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学生接受更为容易,教与学自然达成平衡。教材以纸质形式呈现,信息技术提供了电子形式、光介质,其教学内容直观化、互动性特点更为鲜明,学生对此更为敏感,学习热情更高。
如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学生对网络应用最有感觉,教师先组织阅读文本内容,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运用网络的经历,介绍网络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学生踊跃发言,对网络应用做详细介绍。有学生讲述网
络购物,有学生介绍网络学习,还有学生展示网络信息搜集,教师与学生展开广泛交流,对网络应用做梳理和归结。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鼓励学生寻找一些特例,详细介绍网络改变生活的案例。学生再度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网络应用介绍,为学生提供主动展示的机会。学生对网络应用生活最为熟悉,自然有不少经验积累,教师针对学生认知储备做设计,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
2.拓宽生本视野。
学科教材资源整合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开信息搜集,能够为学科提供丰富素材信息,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如果有需要,教师发动学生参与素材案例信息的搜集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直接感知体验的机会,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启示会更为深刻而丰富。信息技术用途广泛,学生接受度高,教师需要合理应用,为教与学融合创造条件。
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搜集活动,能够形成最为鲜活的感知,其教育意义重大,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如《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材中有不少素材内容,学生都有阅读经历,为丰富学生学习视野,教师鼓励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真实事件,在班级内容展示。学生有生活经历,自然能够主动做介绍。如:放学时,校门口拥堵不堪,虽然有交警帮助疏通,但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部分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车不让行人,行人也不让车,都想早离开,结果都堵在路口。如果每一个人都有秩序意识,尊重道路规则,就会有条不紊地避让和行进。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这是学校门口道路监控录制的视频,大家仔细观看,看看有哪些人不遵守规则了?学生进入观察环节,研究气氛逐渐建立,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教师先讲解规则,然后让学生找出不遵守规则的人,对遵守规则重要性做解读,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悟的机会。
二、优化信息化设计,促进教学形式的融合
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有丰富助学作用,教学资源搜集、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训练投放、教学实践组织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教师要做好
科学应用,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师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能够产生丰富教学激发动力。
1.改进授课形式。
信息化2.0 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执行,教师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授课方式大大改进,多媒体、网络、电脑、手机等辅助手段的适时应用。信息搜集、情境设计、难点突破、训练布设、课外实践等,都将迎来改变,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设计和操作,讲解更直观,展示更灵动,互动更多元,学生积极响应,教与学达成更多默契。
如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这部分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尊重的名言,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名言,从中吸取营养。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要求学生做细致观看,找到一些细节,说说哪些地方做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开始观看视频,对一些细节做深度梳理,很快就有一些新发现。教师利用视频做教学推动手段,引导学生展开观看和讨论,为学生提供直观学习机会,让学生从生活角度展开学习反思,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教师授课方式众多,如何从“说教”中走出来,这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2.创新调动方式。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调动方式,这是最自然的选择。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媒体信息的及时投放,都能够对学生感官形成冲击,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核心,展开自觉观察和讨论,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教师布设信息搜集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展开预习活动,也能够创造一些学习亮点,为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动创造良好条件。
学生进入学习环节后,其思维呈现活跃性,教师利用信息手段做调度,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如教学《做守法的公民》,教师先展示一组案例信息:这些案例都是从电视、报纸、网络上获取的,非常的真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
遇到这些事情,先做阅读和思考,选择一个案例做重点解析,说说作为普通公民,应该如何做到遵纪守法。学生开始阅读教师展示的新闻素材,教师不时做出一些提示,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展开思考。在课堂交互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对遵纪守法主题做深度探究,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建立。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课外信息搜集任务: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鲜活的案例,这些都是最有教育价值的素材。课外借助网络搜集相关案例,选择最有典型性的案例,推荐到微信群,我们将做筛选。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主动行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调动,从课内到课外,实现了无缝衔接。
三、创设信息化情境,促进学习方式的融合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这是最常见的教法应用。学生对直观信息展示比较有感觉,教师推出信息化学习活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对信息媒体情境有更高参与热情,教师需要做出科学设计。
1.优化教学指导。
在课堂导学、重难点突破、互动交流、训练引导、课堂小结等环节,教师借助信息手段展开施教,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学生主动做出回馈和应对,能够创造更多教学成长点。教师借助微课、翻转课堂、网络交互平台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响应,教与学快速融合,其操作效果会及时呈现出来。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学习设计,不仅能够减少教学环节,还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如教学《责任与角色同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素材信息: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阅读相关资料,对这些角色责任做梳理,你认为哪一个角色最让你敬佩?学生开始阅读学习素材,进行深度思考和互动,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活跃起来。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众,与学生做多重对话。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设计一个游戏性训练任务:这里有一叠纸条,上面写着不同的角色身份,展开抽签活动,抽到什么角色,就要扮演这个角色,介绍扮演角色的打算。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都能够主动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