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淋巴瘤与脑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要点(

合集下载

颅内原发淋巴瘤的高场MRI表现

颅内原发淋巴瘤的高场MRI表现

颅内原发淋巴瘤的高场MRI表现【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颅内原发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分析6例临床确诊的颅内原发淋巴瘤的影像资料,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

结果MRI显示4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主要病灶共9个,均位于幕上,其中位于大脑半球深部7个,灰白质交界区1个,累及胼胝体1个。

病灶形态多为类圆形、团块或不规则状,边界较清晰,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

病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

增强后所有病灶呈团块状或环状显著强化。

结论颅内原发淋巴瘤MRI表现及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仍须结合临床才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primaryintracraniallymphomaoftheimagingfindingsinordertoimprov ediagnosticaccuracy.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sixcasesofclinicallyconfirmedprimaryintracraniallymph omaoftheimagedata,analyzingthedistributionoflesions,morphology,signalcharacteristic sandenhancementpatterns.ResultsMRIshowedfourcasesofasinglehair,twocasesofmultiple,mainlyatotalof9lesionsare locatedonthescreen,whichislocatedindeepcerebralhemispheres7,graymatterjunctionone ,involvingthecorpuscallosum1.Lesionsaremostlyround-likeshape,lumpsorirregularsha pe,borderclearer,tumormasseffectandmildedema.T1WIlesionshowedequalorslightlylo wersignal,T2WIorslightlyhigherthanfortheothersignals.Enhancedmissionofalllesionsw assignificantlyenhancedblockorring.PrimaryintracraniallymphomaConclusion MRIhassomeformofperformanceandenhancedfeatures,butstillcanbeeffectivelyco mbinedwithclinicalimprovethediagnosticaccuracy.【Keywords】Lymphoma;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tracranial;Pathology颅内原发淋巴瘤是颅内淋巴网状系统的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简称PICL,属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占颅内肿瘤的0.8%~1.5%。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通常发生在脑室系统和脑实质中。

它通常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诊断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

通过MRI,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淋巴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强化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使用MRI诊断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MRI对这种疾病的诊断意义。

一、MRI扫描的选择二、MRI表现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MRI上的典型表现是多发的、呈弥漫性生长的病灶。

肿瘤通常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有水肿带,增强后呈不均匀的强化。

淋巴瘤还可能导致脑室系统扩张、脑实质受压等表现。

在扩散加权成像中,淋巴瘤通常表现为高信号,这有助于鉴别与其他脑部肿瘤的差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约有15%的淋巴瘤在MRI上显示为低信号灶,这可能与其细胞密度高以及坏死、出血等因素有关。

结合肿瘤的位置、形态、信号特点以及强化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可能的诊断,但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

三、MRI诊断的意义MRI在诊断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有助于医生对病情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MRI可以帮助鉴别淋巴瘤与其他颅内肿瘤的差异,精确定位肿瘤的性质。

MRI还可以评估淋巴瘤的浸润范围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MRI对于淋巴瘤的随访和疗效评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后肿瘤的变化情况。

MRI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肿瘤的位置、形态、信号特点以及强化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可以提高对淋巴瘤的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未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其在诊断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方式本组共11例,男7例,女4例。

术前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

结果本组11例其MRI表现病灶位于脑组织深部,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周围无或有轻~中度水肿,在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注射造影剂Gd DTPA后有明显增强。

结论 MRI 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必然的价值。

【关键词】脑内淋巴瘤诊断 MRI0 引言本文搜集资料完整且经手术病理证明的11例脑淋巴瘤,分析其MRI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熟悉。

1 材料与方式本组患者共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8~66岁,平均岁。

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4例,口角歪斜1例,走路不稳、共济失调3例,意识减弱、经历消退2例,突发肢体偏瘫1例。

11例在术前均进行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和增强检查。

MRI机为以色列Elscint 型,常规行横轴位扫描,T1WI:TR/TE=500/16ms,T2WI:TR/TE=2000/104ms。

层厚为6mm,间距为。

矩阵为252×256。

必要时行冠状位、矢状位扫描。

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广州康臣公司生产),其要紧成份为Gd DTPA,静脉注射,剂量为kg。

强化后常规行横轴位扫描,必要时行冠状位和(或)矢状位扫描。

2 结果数量及散布本组11例共15个病灶,单发病灶7例,4例为多发(2个)病灶。

多数位于脑深部,幕上多于幕下,具体散布如下:①7例单发病灶中,其中右基底节区1例、胼胝体压部2例、左顶叶2例、右小脑1例及左基底节区1例;②4例多发(2个)病灶中,其中右颞叶、左顶叶各1例(均为2个病灶),左基底节区和左顶叶1例,左基底节区和右颞叶1例。

边界及形态各病灶及边界清楚,信号均质,未见坏死、液化、囊变及钙化或出血等改变。

5个病灶为圆形,4个病灶为卵圆形,2个为蝶形(均位于胼胝体压部),其余病灶为不规那么形。

颅内单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CT诊断和鉴别诊断

颅内单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CT诊断和鉴别诊断

颅内单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CT诊断和鉴别诊断颅内单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brain)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该病的起源是淋巴细胞,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略多。

MRI和CT是诊断颅内单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两种重要检查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MRI和CT在诊断这种疾病中的应用及其鉴别诊断。

MRI特点:1. T1加权图像:多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分化程度更高的瘤体可见低信号。

2. T2加权图像:表现为高信号瘤体,与周围低信号区相对应,边缘模糊,强化后,瘤体呈均匀或环状强化。

3. FLAIR序列:可清晰显示病变周围的水肿和灰质边界的减弱。

4. 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MRI图像定位有关,主要表现为癫痫、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如运动、感觉、语言、视野等)等。

CT特点:1. CT无造影剂扫描:病变密度一般等于或略低于脑组织,边缘模糊,周围水肿反应轻微。

2. CT增强扫描:病变周围边缘明显增强,形态多变,呈分叶状、结节状、葫芦状等。

3. 在密度不均的肿瘤中,钙化较少见,但增强后皮层骨质合并增厚的蝶骨前庭壁等骨改变提示肿瘤较多。

鉴别诊断:MRI和CT对颅内单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淋巴瘤的形态和强化模式变异性很大,因此,需要与其他疾病(如胶质瘤、脑转移瘤等)作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信息,患者MRI和CT表现常常表现为单发病变,病变低密度或等密度,并向周围发展,可伴随水肿和坏死区。

有不明原因的癫痫或神经系统症状或疾病史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这些检查。

总之,MRI和CT是诊断颅内单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首要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必要时可以结合穿刺活检和手术来确诊和治疗。

对于可疑的淋巴瘤病变,还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作者:岑家定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3期【摘要】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MRI表现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结果:14例患者的MRI表现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幕上大脑半球较深部,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不规则团块状肿块或类圆形团块状肿块,D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较大,未见明确钙化、囊变及出血,边缘尖角征6例、脐凹征4例,瘤周见轻、中度水肿带。

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少见,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认识其MRI表现可提高诊断水平。

【关键词】脑内;原发性;淋巴瘤; MRI脑内原发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是脑内少见肿瘤,占颅内肿瘤总数的0.2%~2%[1],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群中均明显上升。

笔者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进修期间收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器官移植史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淋巴瘤,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14例的资料,分析其MRI表现,旨在提高脑内原发性淋巴瘤MRI表现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3~76岁,平均61岁;所有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无器官移植史,无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淋巴瘤;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癫痫、肢体障碍为主。

14例患者均手术病理证实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1.2 方法 MRI检查使用GE signa 1.5T及PHILIPS Achieva 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头颅表面线圈,常规行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采用SE T1WI和FSE T2WI序列,层厚4.5~6 mm,间距0~2 mm,增强扫描使用Gd-DTPA0.1 mmol/kg 静脉快速注射后行横、矢、冠状面T1WI增强扫描。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与诊断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与诊断
l be.t i l a n n t s g ng i. Fh r e e 9 e i ns i a i n s Obvou m og ne s a slke n— o he m dd e br i a d he ba al a la e e w r 1 l so n ll p te t . i s ho e ou m s —i e
ha c m e t wih m a lc s i e n r to n s r i l c u e te a e e r h ne n t s l y tc d ge e a in a d dipe svefo c l n nh nc m ntwe e s ow e d. Co l so M RIfnd n ncu in: i i gsof
本组 l 6例 患 者 , 9例 , 7例 , 龄 4 ~ 7 男 女 年 5 4
P L B )是指肿 瘤仅 局 限 于脑 内的 淋 巴瘤 ,颅 脑 之外 体 内各处 均无 淋 巴瘤 产 生1 。本 病 较 少见 , 着 免 ] 随 疫 抑制剂 的使用 、 医源性 免疫 功能 受损 患者 、 获得 性
巴瘤 的资 料分析 如下 。 l 材 料与 方法 1 1 临床资 料 .
作 者 简介 : 学 文 ( 0) 男 , 庆 市 人 , 科 学 历 , 师 , 要 宋 18 一 , 重 9 本 医 主 从 事 MRIC 等影 像 诊 断 工 作 、T
l 8 30
发转移 瘤 l ( . )后 经 病理 及 临床 随访证 实 均 例 63 ,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1 0 1年 笫 2 1卷 第 9期 JM e ma ig V l2 o 9 2 1 dI gn o, 1N . 0 1
原发 性脑 淋 巴瘤 的 MRI 影像 表 现 与诊 断

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

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
有强化的血管周围间隙的受累(需与结节病和结核鉴 别)
累及胼胝体(需与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
可见室管膜强化(肺癌乳腺癌的转移,间变性胶质瘤 鉴别)。
“握拳” 样
“缺口征”
原发性淋巴瘤。强化均匀,明显,呈棉花团样。
66岁女性,多灶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 统淋巴瘤。
A均匀强化的室管膜下肿块, 累及胼胝体压部。
原发硬膜淋巴瘤 左侧额叶T1WI显示低信号轴外肿块,增强扫描均匀强化。
多发片状低密度灶:
– 境界不清,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或仅有轻 微小灶性强化。是脑淋巴瘤的特殊类型,与炎症、 脱髓鞘病变及脑梗死鉴别。MRI可发现脑内脑外较 小病灶。
脑室壁匍匐状病灶:
– 肿瘤沿脑室壁或室壁旁分布,呈串珠状或结节状等 或稍高密度,部分病灶同时向脑实质内蔓延生长, 脑室通路可因肿瘤阻塞而积水。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脑膜瘤
单发的均匀强化的与脑表面接触的淋巴可酷似 脑膜瘤
脑膜瘤瘤体增强效应较淋巴瘤更明显,瘤体与脑膜的关 系密切脑外肿瘤的特征,脑膜尾征,此有利于对脑膜瘤 的诊断;
转移瘤
当肿瘤发生在皮层及皮层下且多发时,与转移 瘤鉴别较难,易误诊为脑转移瘤
小瘤体伴大面积水肿,瘤体和水肿间比例不相当 瘤体的不均匀性或环形强化 有原发肿瘤病史,有利于对转移瘤的诊断。 PET全身显像对于颅内多发病灶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B原发淋巴瘤沿皮层脊髓束延 伸。
C左侧第八颅神经的神经淋巴 瘤病。
D14岁女性,右侧基底节肿块, 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中心坏死。
E弥漫性侵袭性下丘脑和基底 节病变,增强仅有较弱的点状 增强。2月以后结节形成,活 检证实淋巴瘤。
F匐行性强化模式提示柔脑膜 淋巴瘤。
脑膜瘤样病灶:
– 肿瘤病灶呈均匀稍高密度,边界清楚,位于脑表面 或脑实质外,侵蚀临近颅板并可向颅外发展,肿瘤 周围轻度脑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 化。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T 1 WI s h o we d e q u a l s i g n a l s 1 1 , s l i ht g l y l o we r s i na g l 4 J T 2 wI s h o we d e q u a l s i na g l s 7 , s l i ht g l y l o we r s i na g l 5 , s l i ht g l y h i g h e r
Mi u A i l u n . T h e r a d i o l o g yd e p a r t me n t o f r u d o n g c o u n t y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a l , ] i a n g s u r u d o n  ̄2 2 6 4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i t g a t e t h e C T a n d M砌 f i n d i n g s a n d d i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p r i ma r y b r a i n l y mp h o ma
影 像 研 究 与 医 学 应 用2 0 1 7 年 7 月 箍 查 堑 ! 塑( 二 二 墓 茔 圃
原发性脑 淋 巴瘤 的 C T 、M R l 表现 与鉴别诊 断
缪 爱 均
( 如 东县 人 民 医院 放 射 科 江 苏 如 东 2 2 6 4 0 0)
【 关键词 】原发性脑淋 巴瘤:C T ;M R I ;鉴别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 4 4 5
【 文献标识码】A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及相关病理特征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及相关病理特征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及相关病理特征原发性脑内淋巴瘤是指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并未累及其他部位的恶性淋巴瘤,占到所有脑部肿瘤的3%-4%,具有高度的恶性程度和病理异质性。

MRI成像是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MRI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和形状,提供病变组织学和生物学特征的信息。

本文将着重介绍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及相关病理特征。

MRI表现MRI信号表现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信号表现因其组织学异质性而有所不同。

大多数病变呈现为高信号强度,但少数病例的信号强度可为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T1WI表现大多数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强度,但亦有少部分因有钙化而呈现高信号强度。

•T2WI表现大多数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在T2WI上呈现为高信号强度,但少数病例可表现为低信号强度或混杂信号。

T2加权成像可以显示病变的大小、轮廓和边缘特征,具有极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有所限制。

•FLAIR表现在FLAIR成像中,脑室周围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表现为高信号强度。

在FLAIR 影像中,病灶的轮廓清晰,并且病灶与正常脑组织的对比度更为明显。

MRI形态表现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形态表现因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特点而异,可呈现为单发或多发性病变、弥漫性浸润、局部水肿等不同形态。

•单发或多发性病变大多数原发性脑内淋巴瘤表现为单发病变,少数病例可表现为多发病变,在MRI上显示为多个病变分布于两个或更多个区域。

•弥漫性浸润罕见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可表现为弥漫性浸润,MRI监测可显示白质水肿和弥漫性信号改变,边缘欠清晰。

•局部水肿在病变周围病灶通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表现。

当病变增大时,邻近脑组织受到压迫或浸润时,局部水肿表现会变得更为显著。

相关病理特征病理类型原发性脑内淋巴瘤可以是布氏(B細胞)的或野兔瘤病毒(HTLV-1)的T细胞来源。

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最常见,约占70%-80%,T细胞来源的淋巴瘤占20%-30%。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L mp o r e r s e tv l n l z d y h ma we e r to p c ie y a ay e .Re u t Th r r e s s wi i g e lso n a e t u t l e sl s e e we e 1 a e t sn l e i n a d 2 c s swi m li e l — 1 h h p
1 资 料 与 方 法
断 面扫描 , 厚 1 mm, 间距 1 rm, 有 患 者 均行 层 0 层 0 a 所 平 扫 及 增 强 扫 描 , 影 剂 为 GdDT A( . mmo/ 造 — P 01 l k ) 另 有 7例 患 者 在 MR 检 查 前 采 用 GE Hip e g, sed C T机行横 断位 平扫及 增 强 扫描 , 造影 剂 为碘 海 醇 , 层
( 州 市 人 民 医院 影 像科 , 泰 江苏 泰 州 2 5 0 ) 23 0
【 要】 目的 分 析 原 发 性 脑 淋 巴瘤 的 C 与 MR 的影 像 学表 现 , 高对 该 病 的诊 断与 鉴 别诊 断 率 。方 法 回顾 摘 T I 提
性分析 1 3例 经病 理证 实 的 原发 性 脑 淋 巴 瘤 的 C 与 MR 影像 学 资料 。结 果 1 T I 3例 患者 中 , 单发 病 灶 l 例 , 1 多发 2例 ; 幕上 1 例 ; 下 1 , 2 2 幕 例 共 O个 病 灶 , 理 类型 均为 B细 胞 型 非 霍 奇金 淋 巴 瘤 , T 多表 现 为 等 密度 或 稍 高 密度 肿 块 , I 病 C MR
14 ・ 4
西部 医 学 2 1 0 1年 1月 第 2 卷 第 1 3 期 Me We t hn , a u r 0 1 V 12 , . dJ s C ia J n ay 2 1 , o . 3 No 1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颅内淋巴瘤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的恶性肿瘤,它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增生,在脑部组织中形成肿瘤。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RI)是对该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一、MRI 检查原理及手段MRI 通过对人体内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产生诊断图像,因其高分辨率、无放射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中,MRI 检查可采用常规序列(T1WI、T2WI、DWI等)和增强扫描等手段,通过对脑组织的病变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进而获得准确的诊断结论。

二、MRI 检查特点1. 肿瘤位置: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好发部位主要包括脑室、脑实质和脑膜等,常见于脑室旁、第三脑室、脑干等部位。

MRI 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神经结构的受累情况,帮助医生正确判断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2. 形态特征: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 MRI 图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特征,如肿瘤可呈结节状、虫蚀状、斑片状等不规则形态,边界模糊,强化不均匀等,需要医生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 强化特点:增强扫描是 MRI 诊断颅内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淋巴瘤的增强表现多样,常见的有环形、斑片状、节段性及弥漫性强化等,而且强化程度不一,但一般不出现坏死区域。

4. 弥散加权成像(DWI):DWI 可以检测肿瘤组织的弥散情况,而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弥散加权成像多呈高信号,有助于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5. 结构改变: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在 MRI 图像上常常伴有颅内压增高、脑室扩张、脑实质水肿等结构改变,这些改变对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MRI 诊断进展随着 MRI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基于 MRI 的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评估也在不断进展。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会被误诊为其他脑部神经疾病,如脑膜瘤、脑胶质瘤和转移瘤等。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最常用的无创神经影像学方法,可提供高分辨率的神经组织结构信息,包括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和内部结构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MRI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其特点。

1. MRI检查技术在MRI检查中,采用高强度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扫描,得到磁共振信号,再通过计算机处理成二维或三维图像。

根据所得图像形态及信号强度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种模式:(1)T1加权成像(T1WI): 图像中灰质和白质区域的对比度高,有利于显示脑部结构正常和异常组织的形态特点。

(3)增强T1加权成像(Gd T1WI): 通过注射造影剂(比如Gd-DTPA)加强信号强度,使异常部位的影像清晰化,容易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

2. MRI诊断特点(1)病变可位于大脑和小脑、脑干及脊髓,通常多发性分布,呈环形、结节状和均匀强化等特征。

(2)病变的信号强度在T2WI成像中呈低信号,结构分界不清;而在Gd T1WI增强后,病灶边缘呈现环状强化,病灶内部呈均匀强化,呈现典型的“环形强化”表现。

(3)病变周围常常会有反应性水肿及缺血性坏死,MR T2WI成像呈现水肿较明显的周边条纹状或环形高信号区,而病变内部可有低信号区域,呈现中心坏死的表现。

(4)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强化模式不同于其他脑部肿瘤的强化模式。

病变一般呈现环形强化,增强强度超过周围脑组织,而不像一些肿瘤那样呈现均匀强化或斑点状强化。

(5)少数病例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可向脑室或硬膜下扩散,MRI表现为强化较弱,病灶呈现均匀增厚的特点。

3. 注意事项MRI诊断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MRI诊断不应孤立地进行,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以尽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已经经病理确诊的72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共发现病灶93个,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观察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度以及漏诊情况。

结果:72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中,有67例患者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确诊,病灶数目共计86个符合病理诊断结果,但是有7处病灶未检出,导致漏诊,漏诊率为7.53 %,准确度为92.47 %。

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在颅内原发性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鉴别手段具有很高的准确度,有利于患者及时发现病症,及早进行康复治疗。

关键词: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近年,临床上出现了较为罕见的淋巴瘤,即颅内原发性淋巴瘤。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其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仅有1%,多呈现病理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由于B细胞瘤较多,因此不呈现特征性[1-2],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

因此,需要对其诊断加强研究与探索。

笔者为分析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价值,进行此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的经病理诊断的72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经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整个研究过程需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广泛,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52.4±31.9)岁,最长病程为3.6年,最短病程为0.3年,病程范围为(2.3±1.6)年,每位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与其它患者无明显区别,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

1.2病例选择标准[3-4](1)纳入所有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病理诊断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标准的患者;(2)纳入均为首次发病者,且研究前未行相关治疗;(3)纳入无明显的家族遗传史患者;(4)排除具有严重的脑性疾病以及神经障碍患者;(5)排除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6)排除全身性淋巴瘤或者其它部位淋巴瘤所致的颅内淋巴瘤患者;(7)排除中途放弃研究者。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脑部肿瘤。

由于其临床症状和影
像学表现具有非特异性和多样性,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MRI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
用。

在MRI扫描中,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呈现为局部或弥漫分布的病灶。

通常,病灶呈现为低信号区域,其原因是由于淋巴瘤细胞具有高度浓缩的核和较低的胞浆含量。

淋巴瘤病灶的边界清晰,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可见明显的对比。

在MRI序列中,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通常显示为T1加权图像上的低信号区和T2加权图像上的高信号区。

这是由于淋巴瘤细胞核具有高蛋白质含量,故在T1加权图
像上呈现低信号,而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高信号。

使用增强扫描技术,淋巴瘤病灶可显示为强化的病灶,增强区域呈现出均匀一致的强化。

这是因为淋巴瘤细胞具有高度浓缩的核
和较低的胞浆含量,故对造影剂敏感。

MRI还可以提供有关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其他重要信息。

MRI可以评估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MRI还可以评估淋巴瘤病灶的侵袭性以及是否存在邻
近血管的侵犯。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病变的程度和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原发性脑淋巴瘤核磁共振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原发性脑淋巴瘤核磁共振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原发性脑淋巴瘤核磁共振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曾淑妍;王志龙;黄晓星【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核磁共振的特征以及诊断的效果,以便今后更好地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相关科室近3年来共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检查并分析结果。

结果8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中,单发患者有56例,占到70%;多发患者有24例,占到30%。

T1 WI上信号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相等或略低的信号,在T2 WI上大部分病灶显示为相等或略高的信号。

FLAIR上肿瘤信号稍高。

所有病灶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水肿:重度水肿20例;中度水肿48例;轻度水肿12例,分别占到25%、60%和15%。

核磁共振平扫结果显示病灶边界清楚但不锐利,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呈团块状。

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核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其他资料和手段可以很好地对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2页(P1487-1488)【关键词】原发性脑淋巴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作者】曾淑妍;王志龙;黄晓星【作者单位】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03;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原发性脑淋巴瘤(PBL)是指淋巴瘤发生在脑内,在脑外身体各处均无淋巴瘤。

淋巴瘤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较为少见,发生率只占颅内源发肿瘤的一成左右[1]。

有研究表明,无论免疫系统正常还是有缺陷,脑淋巴瘤的发病均有增长的趋势,发病患者的年龄多为中老年人。

临床症状包括:头痛、恶心以及呕吐、视线不清等;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智力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症状。

原发性脑淋巴瘤比较少见,尽管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总体上仍然算是较为罕见的颅内肿瘤疾病。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核磁共振影像表现较为复杂,临床上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魏敏;郑礼禄;张玮;林燕;杜瑞宾【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所有患者都采取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对患者的MRI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20例患者中,单发14例,占70.0%,多发6例,占30.0%.22个病灶中,主要呈现卵圆形或者圆形,部分病灶为不规则形或蝶形.12个病灶的边界清晰但不锐利,8个病灶的边界模糊.患者的T1WI为均匀、非均匀等或者稍低的信号,在T2WI上大部分病灶呈等或者稍高的信号,少数病灶表现为高信号.患者病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情况,轻度5例(25.0%),中度11例(55.0%),重度4例(20.0%).静脉注射增强之后,患者均出现了显著强化,其中15例病灶出现了明显团块状强化.DWI的表现中,4例患者病灶呈高信号.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具有其相应的影像特点,诊断过程需要密切注意其影像特征,并与其他相似肿瘤进行鉴别诊断,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治疗提供及时的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14)035【总页数】2页(P62-63)【关键词】原发性脑淋巴瘤;MRI影像表现;鉴别【作者】魏敏;郑礼禄;张玮;林燕;杜瑞宾【作者单位】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福建福州 350028;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福建福州350028;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福建福州 350028;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福建福州 35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First-author’s address:Fujian Provincial Jinshan Hospital,Fuzhou 350028,China原发性脑淋巴瘤指的是一种局限在人体脑内部的颅内淋巴瘤[1]。

原发性脑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疾病,占原发性脑肿瘤疾病的1%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脑淋巴瘤与脑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要点(
原发性脑淋巴瘤与脑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要点
影像园
像学表现存在差异, 可提供正确诊断依据
1. 好发部位不同脑转移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尤其在大脑半球的分水岭区。

这种分布特点一方面由于血行转移的肿瘤栓子较易进入大脑中动脉末梢分支;另外,受脑内动脉血液供应的特殊性的影响, 大脑皮层的血供为皮层下白质的 3- 4 倍, 故在解剖结构上供血动脉在灰、白质界面上突然变细,使转移性瘤栓大多被阻于此。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好发于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基底节和胼胝体或近脑表面。

特别发生于胼胝体部位者,形如“蟹足状”较具特征性,有时病灶可较大,常可侵及多个脑叶,甚至可以跨叶生长,肿瘤可局限性生长或弥漫性生长。

2. 数目、大小、形态不同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单发多见(72%),多发较少(28%);而转移瘤多发多见(64%),单发略少(36%)。

且有些转移瘤平扫只显示指状水肿而瘤体增强后方能显示。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多呈类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团块状。

转移瘤具有病灶的“多形性”,其一,在同一患者MRI表现形态表现多样,可见结节状、环状、囊状或年轮状的瘤灶同时存在,这种形态“多样性”可能与转移瘤多伴坏死有关,坏死程度不同可表现环壁厚薄不规则及中间低密度区大小不一,若多种形态幕上及幕下同时出现则诊断更明确;其二,“多形性”的
瘤灶周围水肿程度不同, 病变存在解剖部位不同,出现水肿的程度各异,而致形态不一。

而多发淋巴瘤形态无明显差别。

3. 内部信号特点不同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环壁呈稍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边界较清;肿瘤很少钙化及出血。

而转移瘤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合并囊变者50%;合并出血者5%,于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

脑转移瘤出血以肺癌脑转移最常见,黑色素瘤次之,脑转移瘤出血的机制为:转移瘤生长迅速, 因瘤内血供差而发生坏死出血;瘤内新生血管发育不良,壁薄易受肿瘤牵拉、扭曲而破裂出血;另外, 还可能与高血压、凝血机制异常、肿瘤内末梢血管丰富及化疗、放疗有关。

4. 增强特点存在差异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呈明显均匀强化, 少数为环状或不规则轻度强化, 如肿瘤成缺口的环形增强则有利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转移灶不会发生增强环不完整、缺损的表现;脑转移瘤增强后可显示为环状、结节状或囊状强化。

转移瘤多无血脑屏障, 环壁及壁结节呈中等程度强化,但多不均匀。

由于环内容物为坏死组织、出血、囊变等, 因而增强后无强化;转移瘤无包膜,呈膨胀性生长,其外缘较光整清晰,而环壁厚薄不一,可见壁结节,另环壁可见脐样凹陷, 这与壁结节相对固定不易向外膨胀,而余壁相对较薄易向外膨胀有关。

另外动态MR增强扫描的增强比率 (contrast medium enhancement ratio,CER) 对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转移瘤的CER 显示快速上升缓慢下降,较早出现强化峰值;而淋巴瘤在注射对比剂180s 内其CER呈缓慢上升而无明确的峰值。

5. 周围水肿程度及占位效应不同转移瘤水肿呈大片指状水肿, 大多数明显,Ⅱ- Ⅲ度水肿多见,瘤体大小常与瘤周水肿程度不成比例, 即“小病灶大水肿”的征象,为其较特征性的表现。

其实转移瘤的瘤周水肿与解剖部位密切相关, 位于皮层下分水岭区的转移瘤瘤周水肿最明显。

脑干转移瘤常无明显瘤周水肿。

而淋巴瘤的瘤周水肿相对较轻。

转移瘤占位效应明显。

而淋巴瘤占位效应较转移瘤为轻。

由于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对放疗、激素治疗十分敏感, 对于多发病灶、脑实质深部的病灶,可直接行放射治疗,及早准确地诊断病变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有
着重要意义。

转移瘤与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在发生部位、形态特征、强化特点、瘤周水肿、占位效应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仔细观察并结合临床病史能提高两者的诊断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