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化-0401-基

适用对象:基础药学(理科基地)专业

一、前言

《物理化学》是应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有关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化学中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进行物理化学研究的常用手段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较充分的科研实践的训练。

总学时为154,其中讲课92学时,实验56学时,自学6学时。学分7.5。

教材选用侯新朴主编《物理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实验教材选用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实验》,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出版。

本课程是基础药学(理科基地)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2学时)

[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体系与环境,强度性质和广度性质、状态函数及其特点、平衡态的条件、过程与途径、可逆过程的特点、热与功、内能、焓、恒容热容、恒压热容、恒容热、恒压热、恒容热与恒压热的关系。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

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体积功的计算:自由膨胀过程、恒容过程、恒外压过程、恒压过程、可逆过程及绝热过程的体积功。

过程热的计算:单纯PVT变化过程热、相变热、化学反应热。基尔霍夫定律。

[基本要求]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熟悉体积功的计算和过程热的计算。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2学时)

[基本内容]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熵的导出及熵判据,热力学第三定律,标准熵。Helmholz函数、Gibbs函数,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swell关系式;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熵差的计算:单纯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反应过程的熵变。

△G的计算:由定义式和微分式计算。

[基本要求]

掌握熵增加原理;△S、△F、△G和μ判据及其应用条件,并能熟练应用这些判据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熟悉热力学基本方程及其适用条件;各种过程的△S和△G的计算。

了解熵的物理意义及特定条件下△F、△G与功的关系。

第三章化学平衡(10学时)

[基本内容]

摩尔反应Gibbs函数及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理想气体反应及多相反应

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标准反应Gibbs函数的计算,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其它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基本要求]

掌握摩尔反应Gibbs函数的概念和标准反应Gibbs函数的计算方法;各种因素特别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熟悉平衡常数、平衡组成的计算和各种平衡常数间的关;等压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相平衡(12学时)

[基本内容]

相律,单组分体系的相平衡。P-V图、Clapeyron方程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

二组分完全互溶体系的气一液平衡:理想溶液和Raoult定律、理想溶液和非理想溶液的P-X图、T-X图与精馏原理。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体系的T-X图。二组分体系的液-固平衡:生成低共溶混合物的体系、生成化合物的体系、固态部分互溶的体系、固态完全互溶的体系。三组分体系的相图。[基本要求]

掌握相律及任一体系的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的确定。

熟悉拉乌尔定律、分压定律、克拉佩龙方程和克-克方程;二组分体系相图的画法并能利用相图根据相律确定任一相平衡体系的自由度数和平衡共存的相。

了解精馏原理和三组分体系相图的表示方法。

第五章电化学(14学时,含自学2学时)

[基本内容]

电解质溶液:Faraday定律,离子迁移数,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

原电池: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池热力学,Nernst方程,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电极的种类,电动势测定的应用,浓差电池,液体接界电势。

[基本要求]

掌握离子迁移数、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平均活度、平均活度系数、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动势和液体接界电势等概念;利用测电池电动势的方法求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数据和平衡常数、溶液的pH、难溶盐的溶度积、电解质的平均活度系数,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熟悉用电导测定的方法求难溶盐的溶解度、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用Nernst方程和标准电极电势计算电池电动势;电池反应的写法和根据化学反应设计电池。

了解浓差电池、液接电势、电导滴定及电位滴定等概念。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16学时,含自学2学时)

[基本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速率方程的微分形式,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反应级数的确定。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经验式、活化能。

典型复杂反应:对行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复杂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链反应。

溶液中的反应。

反应速率理论:气体反应的分子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

[基本要求]

掌握反应速率、消耗速率、生成速率、基元反应、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半衰期、活化能、过渡态、活化熵、活化焓、活化Gibbs函数等概念;零级、一级、二级等简单级数反应的特点;过渡态理论的要点及Eyring方程的的热力学形式。

熟悉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积分速率方程及其应用:求这些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药物的有效期;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Arrhenius经验式的几种形式,并能用以说明反应速率与温度及活化能的关系,能熟悉地用该经验式求活化能或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

了解三种典型复杂反应及链反应的特点,能根据反应机理推导较简单的复杂反应的积分速率方程;溶剂的极性、介电常数及溶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对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影响;碰撞理论的要点。

第七章表面现象(10学时)

[基本内容]

表面张力与比表面Gibbs函数,润湿与铺展现象、铺展系数。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弯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毛细现象和亚稳态。溶液表面的吸附。固体表面的吸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表面活性剂:特征、分类、应用、CMC和HLB值。

[基本要求]

掌握表面张力和比表面Gibbs函数的概念;Young方程、Laplace方程、Kelvin公式、Gibbs吸附等温式和Langermiur吸附等温式。

了解润湿、铺展、毛细现象、亚稳态和吸附等常见的表面现象。

第八章胶体化学(12学时,含自学2学时)

[基本内容]

分散系的分类和胶体的基本特征,胶体的制备、净化,胶体的光学性质,胶体的动力性质、胶体的电学性质,胶体的稳定与聚沉。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平均摩尔质量、渗透压、Donnan平衡、粘度、盐析。

乳状液。

[基本要求]

掌握胶体的电学性质及影响胶体稳定的因素。

了解胶体的基本特征、胶体的制备与净化、胶体的光学性质和动力性质;高分子溶液的性质;渗透压、Donnan平衡和粘度;乳状液的分类、稳定因素、制乳和破乳方法等。

三、学时分配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平台课)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上、下) 课程编号 92009015、92009016 课程学时 102 课程学分 5 开设年级二年级 教研室化学 负责人李宗孝

目录 第一部分:说明---------------------------------------1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 第三部分:附录--------------------------------------13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专业 第一部分 说明 一、物理化学的目的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是研究化学体系行为最一般的宏观和微观的规律,是化学各学科间、化学与相邻学科间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讨论、习题课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为培养出类拔萃的化学工作者,使其在未来的科研、教学工作中能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物理化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用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化学问题。 1、对本门课程中主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掌握其来源含义和运用范围。 2、注重物理化学的公式推导和应用,同时注意所引进的条件和实际情况。 3、物理化学习题的计算,必须方法正确、步骤简明、结果准确。 4、了解物理化学的发展及前沿动态。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02学时,其中讲授总时数为94学时,习题课8学时,教师在使用大纲时讲授次序及课时分配可灵活掌握,102学时以外作为加深加宽内容以号(*)标志。 第二部分 物理化学的基本内容 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化学的内容、任务、研究方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及要求。 [教学重难点] 物理化学的内容、任务;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3、物理化学的形成及发展前景; 4、学好物理化学的方法。

物理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80 / 3+2 (其中含实验或实践学时:48 ) 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和第二学期 适用对象:化工类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内容简介:物理化学也称为理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物理化学是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化学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律。本课程介绍研究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和化学反应的速率规律的宏观层次理论方法,从微观到宏观层次的研究方法和多相系统的研究方法等。包括热力学三大定律和基本方程、统计热力学、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物理化学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化学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后继化学专业课程的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框架,掌握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统计热力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实验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任务】本课程共分十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初步、溶液理论、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化学。本课程重点在于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应着重讲清整个问题的思路、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和形成理论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到有关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层次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着眼于前沿涉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 1 物理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史 § 2 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3 必要的数学知识 § 4 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基本要求】 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探讨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确立学好物理化学的信心。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药物合成反应》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从事药物研究和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涵盖了有机合成反应、药物合成工艺和实验室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药物合成的反应机理、合成路线、实验技巧以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理论、反应机理和合成路线设计原则; 2、熟悉常见有机合成反应的类型、条件和产物结构特征; 3、了解药物合成工艺流程、实验室实践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4、具有独立进行药物合成实验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5、了解药物研发的过程、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药物合成基本理论(8学时) 1.1 药物合成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1.2 药物合成的基本步骤和策略; 1.3 合成路线的评价与优化。 第二章常见有机合成反应(12学时) 2.1 烷基化反应; 2.2 酰化反应; 2.3 羟基化反应; 2.4 磺化反应; 2.5 甲基化反应; 2.6 重排反应; 2.7 其他常见有机合成反应。 第三章药物合成工艺(8学时) 3.1 药物合成工艺流程; 3.2 实验室实践操作规范; 3.3 合成工艺优化与成本控制。 第四章药物研发概述与最新进展(4学时) 4.1 药物研发的基本过程; 4.2 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 4.3 药物研发的应用前景。 四、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丰富的课件和视频素材,提高教学效果;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物理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化学II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II 课程代码:1211705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68理论学时 学分:4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学、中药学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不同专业涉及到的工程类、应用类、课程、实习与生产实践类课程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 教研室:精细化工教研室 二、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 《物理化学》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借助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实验手段,来探求化学变化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化学II》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学、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化学等内容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用热力学观点分析化学领域一切问题有无可能发生,用动力学观点分析其能否实现的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自学、演算习题和习题课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含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是按基本要求制定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删减。 0.绪论(2学时) 0.1物理化学课程的内容 0.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0.3近代化学发展趋势 0.4物理化学学习方法 0.5物理量的表示与运算 0.6关于标压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介绍物理化学基本内容、发展简史、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物理量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第1章气体(4学时) 1.1低压气体的经验定律 1.2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 1.3理想气体混合物 1.4真实气体的液化 1.5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从低压气体的三大定律下提出理想气体的概念,导出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摩尔常数R。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及状态方程的应用,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对混合气体组成计算,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液化的本质,饱和蒸汽压、临界状态等的概念。 难点:如何正确应用气体状态方程解决气体PTV等的计算。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8学时) 2.1热力学概念 2.2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概念 2.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定义 2.4焓和热容 2.5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 2.6几种热效应 2.7化学反应焓变 重点:状态、状态函数、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内能、焓、最大体积功等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内能、热、功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理想气体在等温、等容、等压和绝热过程中△U、△H、Q、W的熟练计算,相变化等热效应计算。 第3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0学时) 3.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3.2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3.3熵的概念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网络课程建设标准 一、课程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物理化学课程是采用物理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化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和理论的一门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等专业学科基础必修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适用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等专业。 1、课程的任务 该课程主要讲述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这些知识和原理不仅是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其它与化学有关的技术科学的发展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物理化学基础知识,能够恰当地表达化学工程中涉及到的物理化学问题; (2) 在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教学的同时,适度反映现代物理化学学科领域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较系统的理解。对于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了解其来源、含义和适用范围;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应注意所引进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并估计其可能产生误差的根源;要求至少做200道习题。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物理化学知识和技能。 3、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采用远程教学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远程教学包括学生收看网上的IP课件和网上教学辅导等教学形式;面授辅导考虑学生在职和成人的特点和需求,在业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平时作业是很重要的形成性考核手段,各级学习中心应配合面授辅导教师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和反馈,必要时应要求学生重做。 4、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较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处理和解答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物理化学》课程共18学时,学时分配、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和教学环节。 1、课程教学总时数和学分 本课程×学分,共18学时,开设一学期。 2、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主编:××。××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压缩流媒体(IP)课件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录制系统讲解的视频课件。IP课件总学时为××学时。 3、教学环节 (1)面授辅导与自学 面授辅导依据教学大纲,密切配合IP课件和教学辅导资源,采用重点讲解、专题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解题思路分析和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 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物理化学在化学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 了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物理化学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课程目标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的目标。物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 坚实的基础。因此,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物理化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教学内容。物理化学的内容非常广泛, 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多个方面。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下是一份典型 的物理化学教学内容: 1. 热力学: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2. 动力学:包括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反应机理等; 3. 量子化学:包括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等;

4. 分子光谱学: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5. 表面化学:包括吸附、催化等。 三、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制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讲授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物 理化学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 践能力; 3. 讨论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学术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 科学研究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物理化学实验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的最后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 况的客观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总结。在制定物理化学教学大纲时,应 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方法,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和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 1. 笔试:通过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简介: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工类专业重要理论基础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三大部分。其先行课要求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是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联系入手,采用数学的手段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多采取理想化方法,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其实验是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 化学热力学采用经典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从宏观上研究化学变化过程的规律,通过理论计算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平的衡位置)、以及平衡状态时系统的相变化、界面变化、电化学变化、胶体化学变化的规律,同时,研究影响这些变化规律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等等)。 统计热力学则从微观上,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变化规律。试图通过理论的计算热力学的状态函数。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催化剂等等)。通过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通过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 考核内容: 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 三、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四、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五.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考核内容: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恒容热、恒压热,焓 四、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1.热容 五、焦尔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 七、相变化过程1.相变焓 八、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和标准摩尔反应焓 九、由标准标准摩尔生成焓与标准摩尔燃烧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十、节流膨胀与焦尔——汤姆逊效应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物理化学是精细化工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学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无机化学等先行课程的基础上,运用物理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学习和理解物质化学运动的普遍规律,从而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知识;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逻辑思维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学习前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素质,为将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及其在多组分系统中、相平衡和化学平衡中的应用,化学动力学、界面化学基础、电化学、胶体化学等。 (一)绪论 1.了解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地位。 2.了解物理化学的发展概况。 3.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内容与学习方法、要求。 (二)气体的PVT性质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3.了解气体的液化和临界状态,超流态。 4.了解对应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及其应用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1.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掌握热、功和内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内能和焓二个热力学函数的导出及其涵义。理解状态函数的概念。 3.理解可逆膨胀功与不可逆膨胀功的差别。 4.学会计算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压、等容和绝热过程中P、V和T的变化以及Q、W、△U、△H之值。 5.能熟练运用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从生成热、燃烧热等间接计算反应热。 6.有关气体热力学性质的计算,基本上以理想气体为限,对于真实气体,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学习指导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学习指导 药剂学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教学大纲要求 ①掌握药剂学、剂型、制剂的概念。②掌握药典的概念、处方的概念和类型。 ③熟悉制剂学、调剂学、药物、中药、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④熟悉剂型的作用及分类。⑤了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⑥了解药剂学的任务和发展。⑦了解GMP、GLP、GCP。⑧了解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药剂学2.调剂学3.制剂学4.剂型5.制剂6.药典7.法定处方8.医师处方*9.中药10.处方药11.非处方药 (二)选择题 Ⅰ单项选择题 1.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称为 A.制剂学B.调剂学C.药剂学D.方剂学E.工业药剂学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早颁布的时间是 A.1949年B.1953年C.1963年D.1977年E.1985年 3.根据《国家药品标准》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制品,称为 A.方剂B.调剂C.中药D.制剂E.剂型 4.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主要依据是 A.GLP B.GMP C.药典D.药品管理法E.GCP 5.下列关于药典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的依据 B.药典作为药品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C.药典作为药品生产、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D.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与使用的依据 E.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6.以下有关药物制成剂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剂型应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B.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应用的剂型 C.一种药物只能制成一种剂型 D.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临床上的需要有关 E.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药物的性质有关 7.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本为 A.1990年版B.1995年版C.1998年版D.2005年版E.2000年版 8.美国药典的英文缩写为 A.USP B.GMP C.BP D.JP E.WHO 9.我国开始对药品实行GMP认证制度的时间是 A.1980年1月1日B.1985年7月1日 C.1990年7月1日D.1995年10月1日 E.2000年1月1日 10.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 A.物理药剂学B.生物药剂学C.工业药剂学 D.药物动力学E.A、B、C、D、都包括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 A.国家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B.国家颁布的药品集 C.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标准 D.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药品标准 E.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手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A.2005年1月1日B.2005年5月1日 C.2005年8月1日D.2005年7月1日 E.2006年1月1日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技术基础课 课程要求:必修 学时/学分:64 /4 适用专业:专科化工类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理论及实验部分。它以实验为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并,运用数学、物理学、无机与分析、有机化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pVT变化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按照《基本要求》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充分体现了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点,贯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物理化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学习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物理化学是整个化学科学和化学工艺学的理论基础,是化工技术应用型人才必备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为其今后从事化学研究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物理化学》是化工类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与先修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为后续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石油炼制工程》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贯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应用为目的,物理化学教学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物理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2.掌握化学热力学能量效应、方向与限度的问题;化学动力学速率与机理的问题。 3、巩固并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4. 学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定方法,熟悉物理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6.了解物理化学的学科前沿。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x2030672 学时数:80 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5.0 适用专业:能源化工 一、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课程是能源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热力学、化学平衡热力学、界面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以及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其基础理论包括热力学、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研究系统的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的方向与限度、速率和机理;为后续能源化工专业课的学习以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现状,掌握物理化学中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平衡与速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化学平衡系统,相平衡系统,界面层以及电化学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理解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在能源化工中的实际应用,获得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能源化工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绪论 1、教学内容:物理化学发展历史,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基本要求 了解物理化学发展历史,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重点: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4、难点: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其原理和热力学方法及在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应用,两个途径函数(W、Q)、五个状态函数(U、H、S、A、G)的性质、物理意义及增量值的计算,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及状态方程式的导出及应用,偏摩尔量、化学势的定义及化学势作为判据在相变化、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术语。 (2)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其原理和热力学方法及在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应用。 (3)掌握两个途径函数(W、Q)、五个状态函数(U、H、S、A、G)的性质、物理意义及增量值的计算。 (4)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及状态方程式的导出及应用。 (5)熟练掌握偏摩尔量、化学势的定义及化学势作为判据在相变化、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3、重点 (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及原理,热力学方法及在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应用;掌握两个途径函数(W、Q)、五个状态函数(U、H、S、 A、G)的性质及增量值的计算。 (2)偏摩尔量化学势的定义及化学势作为判据在相变化、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3)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和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4、难点 (1)热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途径函数、状态函数的性质及增量值的计算方法。 (3)熵的导出,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的推导。 (三)相平衡热力学 1、教学内容:相律、克-克方程的应用,拉-亨定律的应用,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性质,理想稀溶液的性质,真实混合物和溶液的活度概念和应用。 2、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相律、克-克方程的应用。 (2)熟练掌握拉-亨定律的应用。 (3)熟练掌握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性质。 (4)熟练掌握理想稀溶液的性质。 (5)掌握真实混合物和溶液的活度概念和应用。 3、重点 (1)相律、克-克方程的应用。 (2)拉-亨定律的应用。 (3)理想稀溶液的性质及应用。 (4)真实混合物和溶液的活度概念和应用。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分析技术)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11700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学时: 64课时(理论:48课时;实验:16课时) 学分:3.5 适用专业: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分析技术开课学期:3 开课部门: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理论占70%,实验占20%,平时占1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侯新朴主编,《物理化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主编,《物理化学(上、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印永嘉、奚正楷、李大珍主编,《物理化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高等药学院系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生在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之后学习本门课程,能为以后学习药物化学,药剂学,炮制学、中药鉴定和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以及将来从事药物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化学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对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体会和理解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假设、建立模型,通过归纳或演绎上升为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并结合具体条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讲授内容应分清主次,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在注意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讲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对带“*”号的章节,可按教学的实际情况取舍或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本大纲不包括实验部分内容,实验部分见“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五、教学理论内容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基本内容 1.1热力学概论 1.2热力学基本概念 1.3热力学第一定律 1.4可逆过程与体积功 1.5焓 1.6热容 1.7热力学第一定律 1.8热力学基本概念 1.9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体系与环境、状态与性质、热和功及过程与途径等。 (2)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内能的概念。掌握热和功只有在体系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时才有意义。 (3)掌握状态函数的概念和特性,掌握内能和焓都是状态函数。 (4)熟悉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的意义和特点。 (5)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各种计算方法,如计算理想气体在恒温、恒压及绝热等过程中的W Q U H ∆∆、、和。 (6)了解节流膨胀的概念和意义。 (7)掌握应用盖斯定律、生成焓及燃烧焓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5222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开课系或教研室:化学化工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物理化学是应用化学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该学科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化学过程(包括化学变化、相变化和pVT 变化)中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课程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物理化学研究问题的一些特殊方法(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量子力学方法和统计热力学方法等)及其中包括的一般科学方法,使学生具备和掌握针对问题建立假设和模型并上升到理论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应用化学等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技成果打下必要的基础。带星号(*)的章节,可按教学的实际情况取舍或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理解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其应用。 2. 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基本公式、适用条件及其应用。 3. 学习课程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以及四个重要分支的研究方法:热力学 法动力学方法、量子力学方法和统计热力学方法。 4. 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习题课、实验验证、考试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目的。 5.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讲授基本内容应分清主次,在注意系统性的原则下,着 重讲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习题课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6. 考核方法:闭卷;出题方式:A、B、C卷;时数:110分钟;

成绩: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成绩占20% ,平时作业成绩占10% 期末闭卷考试占70% 。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 1.物理化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物理化学的分支、发展和前景。 3.物理化学的任务和目的。 4.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 *(二)气体的PVT性质 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 理想气体混合物 3. 实际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4.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5. 实际气体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重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应用;运用分压、分体积作计算;道尔顿定律及阿马加定律难点:应用范德华方程,对应状态原理与压缩因子图作计算。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基本概念:体系与环境;强度性质与容量性质;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的平衡态热容;内能U、焓H、热容C、热Q和功W的基本概念。 2. 状态函数及其全微分的性质。 3.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及本质。 4.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及恒压热效应与恒容热效应及相互间的关系。 5 .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绝热过程中△U、△H、Q、W的计算; 6.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过程方程式。 7. 实际气体的范德华方程;焦耳—汤姆逊效应。 8. 应用标准摩尔生成焓、燃烧焓计算反应焓。 9. 赫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重点:状态函数的性质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状态变化、相变化、化学反应等物理化学过程进行∆U、∆H、Q与W计算。 难点:△U、△H及Q、W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2002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2.5 计划学时:48 适用范围:环境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考核方式:考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用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化学的一般理论问题。主要研究物质pVT 变化、化学变化、相变化以及其他有关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已学得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化学变化与化学变化相关联的物理变化的各种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 物理化学方面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界面与胶体四大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部分提出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着重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重要计算方法的讲授。在讲授过程中,应抓住重点和难点,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达到教学要求。习题是本课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热力学,电化学和动力学部分应有相应的习题练习。习题课及课外作业等教学形式是学生巩固和深化知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亦应重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32 学时) 第一章气体的pVT 关系(1 学时)第一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主要知识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含义第二节理想气体化合物 主要知识点:化合物的组成;道尔顿定律;阿马加定律第四节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主要知识点:范德华方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6 学时)第一节基本概念及术语 主要知识点: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的概念;过程与途径;功与热;热力学能第二 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主要知识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与数学表达式;焦耳实验 第三节恒容热、恒压热及焓 主要知识点:恒容热与恒压热的概念;焓的定义;盖斯定律第四节摩尔热容 主要知识点:摩尔定压热容与摩尔定容热容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C p,m 与C V,m 的关系;平均摩尔热容第五节相变焓 主要知识点:摩尔相变焓的定义与表达式;摩尔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第七节化学反应焓 主要知识点:反应进度的定义;摩尔反应焓与标准摩尔反应焓的定义第八节标准摩尔反 应焓的计算 主要知识点:标准摩尔生成焓与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定义;基希霍夫公式第十节可逆过程 与可逆体积功 主要知识点:可逆过程的定义及可逆过程中功的计算方法第十一节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 逊实验 主要知识点:焦耳-汤姆逊实验的内容;节流膨胀的热力学特征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8 学时) 第一节热力学第二定律 主要知识点:自发过程的概念;热、功转换;热机效率的定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第 二节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主要知识点:卡诺循环的内容;卡诺定理的表述第三节熵与克劳修斯不等式 主要知识点:熵导出的过程;克劳修斯不等式;熵增原理的内容第四节熵变的计算 主要知识点:单纯pVT 变化过程中熵变的计算;相变过程中熵变的计算;环境熵变的计算 第五节热力学第三定律及化学变化过程熵的计算 主要知识点: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规定熵与标准熵的概念;标准摩尔反应熵的含义第 六节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主要知识点:亥姆霍兹函数与吉布斯函数的定义及其求算方法;变化方向的判断第七节热 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主要知识点:热力学基本方程的表达式 第八节克拉佩龙方程 主要知识点:克拉佩龙方程与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第四章多 组分系统热力学(3 学时) 第一节偏摩尔量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BJ27111、BJ2711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数】7.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学时数】112 【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一、教学目的、任务 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已学过一些先行课的基础上,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物质化学运动形式的普遍规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大纲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与少而精原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增强他们在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通过物理化学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与物理化学有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2 学时 主要内容: 物理化学课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物理化学发展简史。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明确物理化学课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2学时 主要内容: 1、热力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及局限性。 2、基本概念:体系与环境、强度性质与容量性质、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的平衡 态。 3、状态函数及其全微分的性质。 4、功的定义、体积功与非体积功的计算。热和热容的定义、热量的计算。 5、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的概念。 6、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内能、焓、C P与C V的关系。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48学时.docx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48学时 Syllabus of Physical Chemistry Total class hours: 48 theoretical class hours: 48 experimental class hours: 0 First, the nature of the course The rate of change and balance rul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and chemical change of phase chang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environment, light industry, food, biological materials, etc・,it includes theory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tarts separately. Prerequisite courses: Advanced Mathematics, physics, etc・・ Two,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an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be more firmly grasp the basic concepts of physical chemistry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but also should be trained in general scientific methods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This kind of training and training should be run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teaching,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grasp how the results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or by the assumptions and models up to th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method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s of physical chemistry include thermodynamic method, kinetic method, statistical mechanics method and quantum mechanics method・ From the research content including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 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代码:B01001204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与教学原则和方法 性质: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物理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食品,生物,农林,材料等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本学科的后续课程学习和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通过学习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入手,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提高对物理化学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授课的过程中,坚持物理化学理论与食品学科知识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求学生关注物理化学在食品中应用的最新动态,引导学生用书本上的理论去分析解决食品生产和检测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物理化学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学习好物理化学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 1、物理化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发展。 3、物理化学在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作用。 4、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重点:物理化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二)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热力学平衡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能、热容等基本概念; 了解状态函数的全微分性质。 2、掌握两个途径函数一一热和功的计算。 3、掌握与AH的计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