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游戏与教和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游戏与教和学的关系
一.数学课堂上引用游戏的原因
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而无意注意又受兴趣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直观、形象的及色彩鲜明的具体事物和图片,都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所以说,将数学游戏引入到导入新课、讲清概念、巩固练习和复习中去是很有必要的。还有,儿童之所以需要游戏,是基于儿童的一些心理特征,他们的表象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的丰富想象和联想也主要靠感情的火花来点燃。儿童的情感特征是感受性强、模仿性强、易劝导性强;情绪活泼、愉快、明朗,但少控制、易任性。对这一时期的儿童来说,兴趣主要是感觉上的,而非认识、理解意义上的。小学生的数学活动方式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致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负担加重,数学游戏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和可操作性改变学生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消除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使他们积极的投身到游戏中去。恰当的游戏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在数学游戏中还可以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游戏教学采用了丰富的多样的手段,让孩子们在唱唱、跳跳、听听、画画、玩玩、学学中获得知识。让孩子们左右脑交替地和谐的发展。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孩子们对知识充满了兴趣,对认知具有迫切的需要,大脑形成了最佳优势兴奋中心,对知识的反映最清晰,思维的活动最积极、最有效,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戏中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可以在游戏中得以实现。
二.数学游戏对儿童生理发展的功能
1.数学游戏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数学游戏使儿童直接接触各种物体和材料,通过自己的肌肉运动感觉和认知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性质、应用等,认识物体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以及动作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并形成相应的初步概念,例如:在摆弄物体时,儿童感受并发现球体与圆的区别,也会发现球体可以向任何方向运动,儿童正是在游戏中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发展着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和感知能力,同时获得两类知识或经验。而且,儿童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的这些知识和感觉经验,可以支持和帮助儿童解决问题。特别是儿童能够发现自己的动作与物体的变化之间的规律,他可对同一物体做不同动作,对不同物体做同一动作,尝试进行动作-物体、手段-目的之间的多种联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可能性,这是数学游戏经验有助于儿童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
儿童在游戏中与他人所结成的集体,也是儿童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源泉,以及在数学游戏本身内部中所反映和体验的与人交往的规则、技能运用等,这也是儿童智力发展所需的知识前提和经验基础。无论是游戏中的物体操作,还是角色扮演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儿童在游戏中把自己对生活的印象和感受进行交流并且时常重复,使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得以加深和巩固。游戏起到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的作用。特别是在游戏中由于扮演角色的专有需要。儿童必需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去注意和记忆某些游戏的规则,或追忆事件的情节,记着动作、台词等,这就在知识、经验的掌握和巩固的同时,也发展了儿童的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实验证明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如:为了建立有余数的概念,上课时让学生拿出9个小圆片,做分圆片的游戏。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小圆片分堆,不管几堆,总之要每份一样多。学生顺利分完了,有的分成三堆,每份三个,有的分成9份,每份一个;有的只分成一堆,每份九个。第二步,每组进行每堆放2个、4个、5个和6个几种不同的摆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思维非常的活跃,结果当有多余的小圆片时,有学生不知如何处理,立刻抓紧时机组织讨论,“为什么有多余的小圆片”。在此环节中,让他们发现了“分不完”的情况,接着导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整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正是人类心灵深处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而发现研究是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体发现。
总之,数学游戏使儿童增进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获取数理逻辑知识和社会性知识,并在外部动作操作和内部理解、巩固的心理活动中,发展感知觉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智力因素。
2.数学游戏促进儿童数学语言的发展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具有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和规范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基本上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语言表达也是以形象语言为主,并时常伴随着大量日常用语。儿童在与同伴就游戏的交流中可见其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锻炼过程。通过语言进行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内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儿童的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儿童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数学游戏就为儿童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因为儿童通过模仿学到的是简单句,在游戏中他可以运用已经知道的语言的各种关系,并将他们结合起来,以便表达更为复杂的意思和处理问题。数学游戏之所以对儿童口语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儿童并不是简单地学习语言的,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正具有激发一般的语言组合能力的功能,这就使简单句子变为复杂句子。其次,孩子为了学会用组合的方式谈话,似乎必须能够以贪玩的心理所促成的灵活方式与周围人交流。游戏就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伙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第三,天生就有一种通过游戏练习获得新技能的冲动,包括语言游戏。另
外,通过书面语来建构儿童的智力同样也显示在游戏中,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对文字的意义有初步的了解,如数数游戏等。
3.数学游戏促进儿童数学想象的发展
数学想象不仅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不论是数学中的直觉还是灵感,没有想象的展开是不可能实现的。数学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如拼图游戏:教师让学生剪好一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然后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实物图、图案。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想象构图,拼出图案后又可以展开想象把图案化为具体事物。这种拼图活动自由度大,可以充分发挥“小设计师”的想象力,又有审美价值,是培养创造性想象的一种好方法。因此,数学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游戏中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儿童思维的创造性以及流畅性、灵活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数学游戏促进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本身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需要。积极参与数学游戏的儿童要不断地思考,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在特别需要儿童动脑筋的智力游戏中,儿童思维的积极性更是突出,计算游戏、猜谜语、下棋等游戏明显地有利于儿童思维发展。任何一种数学游戏活动的进行都蕴含着锻炼和发展儿童能力的条件。心理学家们关于游戏经验对于解决问题的效能研究,证实了数学游戏经验有助于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集中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数学游戏中以物代物的成分就是一种儿童的象征性思维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伴随感知、概括、回忆、想象等复杂的心理思维活动。这种以物代物的象征思维的发展暗含着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开始萌芽为文字等高级象征(符号)能力的掌握奠定了基础。
5.数学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
数学游戏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价值,不仅表现在它促进构成智力的各种心理要素的发展,更表现为它为儿童的智力活动的进行和智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良好的气氛。数学游戏具有愉悦性、自主性、趣味性等特征。所以说在这样一种活动中,儿童不至于紧张、焦虑而使觉醒水平处于高度亢奋状态同时也促进了智力活动(注意、感知、想象、记忆、思维等)的主体性的发挥。在轻松愉悦的心理背景下,儿童最大限度的发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游戏降低了儿童对于成功的期望或对失败的担忧的压力,能够使儿童不害怕失败,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强,更有毅力和坚持性,这是游戏能够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