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重难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设想: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讨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采用史料分析法,深入剖析《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以应对当前国际形势?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自强、振兴中华的认识。
4.拓展阅读:《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与民族复兴》等相关书籍,要求如下:
-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录关键观点和感悟。
-结合阅读内容,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开展线上或线下交流活动。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在初中阶段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认识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对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的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对民族危机、国家兴亡等抽象概念的认识尚有待提高。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的能力。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战争地图、战役视频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
2.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分析法,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历史,理解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普通士兵的牺牲和奉献。
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与我国其他历史战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发言,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3.小组竞赛:设计有关战争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总结归纳
1.归纳战争原因: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日本的侵略野心、清朝的腐败等。
2.归纳战争过程: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过程,让学生对战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作业展评:组织作业展览,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案例亮点
1.故事导入的亮点: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关注。这种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的亮点:利用多媒体展示战争地图、战役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讨论战争遗址:组织学生参观战争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的历史痕迹,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链:围绕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影响,设计一系列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战争案例,让学生分析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提高学生的军事素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第12课《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知道甲午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熟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各项内容。

2、对于甲午战争的爆发原因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认识到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影响。

3、通过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历史事实的深入挖掘,能够让学生利用本课知识熟练解决中国近代史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相关知识,锻炼历史学习能力。

2、利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分析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在专业能力上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大量具体历史史料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通过教学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社会进步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3、认识到当下生活来之不愿意,树立崇高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全面认识甲午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教学难点:利用史料帮助学生多维度认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建立立体的历史形象。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甲午战争的内容及其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甲午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侵华的开端,也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甲午的战败使得中国在东亚和世界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民族危机的空前也促使中国人加紧向西方学习,中国以后的社会巨变无一不和甲午有关,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客观上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加速器。

因此上,本节课的设计也试图利用近代化的史观认识甲午。

2、学情分析:(1)知识能力方面: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历史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可以充分进行自主学习探索。

但是甲午战争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年代相对较远,对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些困难。

(2)社会因素:甲午战争是一个相对比较常见的历史常识,加之近代中国与日本的特殊关系,使得这一知识比较大众化,因此上学生可以广泛涉猎,利用各种每节获取知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标落实课程标准课标细化课标分解列举1894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1894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学会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

3. 激情投入,深刻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概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民斗争的主要事迹。

二、教材地位和学情分析1. 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这一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故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 学情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

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六、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中国近代史又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还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堂堂泱泱大国一次次地承受着西方侵略所带来的侮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竟然败给了“蕞尔小国”小日本。

这可以说是对东方大国最后一点体面的摧毁。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打出第1张幻灯片(一)预习案◆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1、历史背景(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在全球抢占投资场所。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次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

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中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二、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言:由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引出课题。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与日本在外交上出现一个重大事件,这也直接导致中日关系更加恶化。

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遭日本巡逻艇冲撞,中方船长被日本政府逮捕扣押。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然而厚颜无耻的日本政府竟然宣称钓鱼岛的主权归他们。

2.导入新课: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从未宣称过拥有钓鱼岛的主权。

那么,我们究竟是什么时候被暂时夺去钓鱼岛的主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二、教授新课(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①亚洲:朝鲜: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较多地依赖记忆和背诵,对史料分析、问题探讨等方法掌握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提高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特征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3.针对练习中的错误和疑问,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这两场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们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要掌握战争史实,还要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1)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顽强、团结一心,增强民族自信心;
(2)通过感受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激发对和平的向往。
2.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责任感。
(1)通过学习战争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起因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列强借机侵略中国;
-过程概述: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结果及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分析战争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涉及到两个我们比较熟悉的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与之相关的文史资料、影视资料都很多,尤其是最近几年,中日关系一直以来是焦点热点,2019年又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120周年纪念,怎样利用好这节课的知识,做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最终归宿。

所以,在本节课中,以中日关系的变化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理性的反思当今的中日关系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级:A级为必须达到目标;B级为绝大部分都能达到的目标;C级则是需要通过锻炼,才能逐渐达到的目标。

课前利用导学案,基本达成A级目标。

课堂以讨论题作为引导,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升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达成B级和C级目标。

二、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2课,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转变的重要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的加深到完全沦为,上接鸦片战争,后启辛亥革命,尤其为理解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可回顾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对近代中国前期历史做一简单回顾总结。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和耻辱;但同时又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此后,一个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

因此也可以说,这两场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同时,这两场战争也反映了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新特点,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要求。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逐渐形成了世界体系,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的侵略正是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

从现实的角度看甲午中日战争,中日虽然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可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日本却是离我们最遥远的国家,昔日黄海大战演变成今日东海之争,历史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历史化,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历史必修ⅰ人教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

历史必修ⅰ人教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

年级学科高一历史课题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备课人教学目标基础知识: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能力培养: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情感、价值观: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难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课时1课时时间2013年10月20日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展示吉田松阴画像,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蓄谋已久。

课前自主学习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目本借机派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8月,清政府迎战,这年是农历甲午年,故称这次战争为。

(3)不久,清军在朝鲜陆战失利,接着又在中遭受损失。

中国战败。

3.《马关条约》(1)割、及附属岛屿、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两白银。

(3)开放、、、为商埠。

(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产品运销内地免征内地税。

4.影响,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的发展。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的狂潮。

(2)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运动兴起。

2、过程(1)1900年6月,八国,借口,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

(3)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

(4)8月,占领。

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3.《辛丑条约》(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计两,分39年还清,以做抵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点。
b.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c.如何评价这两次战争中的历史人物。
2.教师引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生参与: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共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衔接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历史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培养其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c.结果与影响:阐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背景分析: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b.过程讲解:介绍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重点讲解天津保卫战、北京保卫战等战役。
c.结果与影响:阐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教师引导:强调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以及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
3.学生参与: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巩固知识体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命运的坎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4.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为课堂讨论和学习做好准备。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知识点区和总结区。
1.标题区位于黑板顶部,写明本节课的主题《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展开讨论,每组准备一份简报,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清朝将领、日本军官、战地记者等,模拟战争过程中的对话和决策,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3.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小论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结合时事,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5.设定学习任务,如小组研究、历史小论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历史素养,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
3.角色扮演:在讨论战争过程时,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战争双方的将领、记者等,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讨论问题。
这些互动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的新课导入方式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首先,我会利用一段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氛围和影响。在播放结束后,我会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这场战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通过这种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课内容的兴趣。此外,我还会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016年人教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

2016年人教版高一历史第四单元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下面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2.教师强调重点知识点,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这两场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民族自强,才能摆脱被侵略的命运。希望大家能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分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七、板书设计
1.甲午中日战争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他们对历史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相对较浅。学生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认知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国际关系等方面可能缺乏深入理解。此外,高一学生在思维上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还需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启发。因此,本节课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认识和思考,提高历史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表达和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分析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影响以及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
“请大家结合所学内容,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一会儿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Βιβλιοθήκη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经过、结果以及影响,能够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经过、结果以及影响,能够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掌握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能够分析清朝在近代化道路上的困境和民族危机。
4.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危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意识。
五、案例亮点
1.问题驱动,提升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精神。
2.情景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真实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战争中的不同角色,从不同角度体验历史,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案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经过、结果以及影响,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经过、结果以及影响。通过对这两场战争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在近代化的道路上的困境,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危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民族意识。
在教学内容上,我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为依据,结合相关的历史史料和资料,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战争的基本经过、原因、结果和影响。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清朝在近代化道路上的困境和民族危机,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期望,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小论文,深入分析战争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
2.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思考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学生深刻感受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危亡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3.通过对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民族英雄的学习,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懂得珍惜和维护国家和平,为实现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5.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和历史代入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境体验、问题驱动、合作探究”为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资源上,我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民族苦难,激发爱国情怀,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2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2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探讨,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学生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战争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图片播放有关我国民众抗议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游行示威的画面,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讲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活动】探究一阅读课本58—59页,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简述其经过,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讲授】探究一1.讲述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探究,同时通过课件播放漫画,辅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2.战争经过由学生概括,教师简单总结战争过程及五次主要的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指出战争后果。

3.在讲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造成的影响时可让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从《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指出其危害,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指出:《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
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这两场战争,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分析小论文,要求如下:
4.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战争图片、地图、文献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战争过程,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以战争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为主线,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纪录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战争过程,加深对重大事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
3.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针对战争中的争议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论据组织能力。
-简要评价战争中的主要历史人物。
-卡片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3.结合现实问题,撰写一篇关于中日关系或中外关系的时事评论,要求如下: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对当前中日关系或中外关系的影响。
-提出自己对于中日关系或中外关系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文章结构清晰,论点明确,字数在600字左右。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对战争知识点的掌握。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交流心得,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你在小组合作中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如何?”
4.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例如,小组成员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报告,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你觉得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哪些启示?”“你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战争?”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战争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他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思维态度,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例如:“我觉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更大,因为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化,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这两场战争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深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展示战争场景的图片和地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悲惨。这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增强他们的历史直观感受。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优秀教学案例1
2.八国联军侵华
同样地,教师从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四个方面,详细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题包括:
1.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4.反思与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给予反馈。这种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知行合一,强调学以致用
案例强调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悲剧重演,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使学生将历史学习与国家发展、个人成长紧密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此外,教师还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课后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教师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第1课时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第1课时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3.结合课本内容,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到民族自强、振兴中华的重要性。
2.通过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批判,激发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视频播放:播放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大致经过,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背景:详细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包括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为学生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剖析经过:详细讲解甲午战争的经过,重点分析黄海海战、平壤战役、旅顺攻防战等主要战役,使学生了解战争的发展脉络。
步骤四:小组讨论,深入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
步骤五:总结归纳,提炼要点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提炼本节课的要点。
步骤六:课后拓展,提高能力
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提问法: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吗?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甲午战争的思考。
2.图片展示:展示甲午战争的历史图片,如北洋水师战舰、黄海海战场景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气息。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共1课时)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现场批改和指导,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影响以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强调这两个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醒学生深刻汲取历史教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3.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字数:1010字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战争的具体过程、影响以及相关条约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方面尚需提高。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深入思考这两个历史事件对自己的启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比较分析,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需包括以下内容:
-两大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战争结果对比。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对比。
-两大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2.针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关键人物,选择一位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人物评传。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人物的生平简介。
-人物在战争中的主要贡献或影响。
4.最后,讲述《辛丑条约》的签订,分析条约的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请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目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结构。
2.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条约内容。
-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和不同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两次战争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
-新课内容: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条约内容。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这两次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强调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
3.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设计一份思维导图,梳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目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3.搜集与甲午中日战争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关的历史故事、人物事迹等,进行课堂分享。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强化课后辅导,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教学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知道甲午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熟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各项内容。

2、对于甲午战争的爆发原因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认识到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影响。

3、通过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历史事实的深入挖掘,能够让学生利用本课知识熟练解决中国近代史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相关知识,锻炼历史学习能力。

2、利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分析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在专业能力上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大量具体历史史料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通过教学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社会进步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3、认识到当下生活来之不愿意,树立崇高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全面认识甲午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教学难点:利用史料帮助学生多维度认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建立立体的历史形象。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甲午战争的内容及其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甲午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侵华的开端,也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甲午的战败使得中国在东亚和世界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民族危机的空前也促使中国人加紧向西方学习,中国以后的社会巨变无一不和甲午有关,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客观上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加速器。

因此上,本节课的设计也试图利用近代化的史观认识甲午。

2、学情分析:(1)知识能力方面: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历史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可以充分进行自主学习探索。

但是甲午战争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年代相对较远,对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些困难。

(2)社会因素:甲午战争是一个相对比较常见的历史常识,加之近代中国与日本的特殊关系,使得这一知识比较大众化,因此上学生可以广泛涉猎,利用各种每节获取知识。

但是,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较高要求,所以,要避免学生的知识世俗化,表象化。

(4)信息技术方面:高中学生对网络比较熟悉,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课前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络资源。

比如:3、教学方法:教学方式:采用的教学方式为:自由研讨、利用课件学习、师生互动、综合交流等方式。

学习方式:(1)学生课前自主学习(2)课堂小组合作与师生互动(3)课后反馈与在交流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与学资源设计:(1)学习环境、需要的物资条件:①网络教室②多媒体计算机③学校图书馆(2)由教师、学生制作的课件,网络资源及参考书刊。

(3)相关图册。

四、教学设计思想:教学思想: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一书中认为,一种优秀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深怀批判精神,敢于投身时代的洪流,义无返顾的进行探索,这是所有教育的使命。

而且,他认为历史负有特殊的使命,那就是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改变当下,面对未来。

我们在课堂教学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知识,但是我们应该给学生一种敢于解决问题的勇气,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探索,去应对,这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诉求。

设计思路:根据本课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我采取近代化史观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史观。

主要通过近代化的观点将本课知识整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从甲午战争之前,战争的概况和战后对中国的影响三个层次探讨中国近代化的转变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化中的重要一环,并且其发生、发展与结果都带有中国近代化不同时期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课环节:“外无将,内无相,奈何以玉帛相将”这是日本外相伊藤博文在甲午战后谈判中给中方代表李鸿章的一个极具讽刺性的上联,可怜当时李鸿章忍辱和谈,虽然不想受辱,但又不能听而不闻。

无奈之下,李鸿章只能对以“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伊藤博文在对联中把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窘迫形象讽刺的淋漓尽致,而李鸿章只能委曲求全,把甲午战争的惨败求和标榜为清政府的帝王度量,真是可悲可叹。

那么,伊藤博文所说的“玉帛相将”和李鸿章所谓的“帝王度量”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两个甲子之后,让我们重新回到120年前的甲午年,重温那段残酷而屈辱的历史。

战前篇:雾里看花千百度甲午战前三幕剧剧本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对于战争形式的判断恰恰是基于两国的具体需要而言的。

中国政府还停留在传统的邦交理念上,而日本却想用战争牟利,完全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两者的差异恰恰反映了两者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差异,中国对战争的错误认识实际上是封建观念的流毒。

(课件)旁白:东学道起义以后,朝鲜政府武力镇压,因此希望向中国政府派兵注剿,而这正是日本政府期盼已久的机会,因为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中国只要出兵朝鲜,日本也可以出兵朝鲜,危急时刻,战争一触即发。

第一幕:日方驻朝大使大鸟圭介:“从天津到仁川需两天两夜,而日本军队从门司出发到仁川则需四天,若不早做充分准备,将有中国执先鞭之患”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对大鸟:“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第二幕:中方袁世凯:“日庭意在胁韩,大鸟不能自主,难于舌争。

似应先调南北洋水师迅来严备,续备来兵。

”李鸿章:“聊助声势。

”第三幕:中日交涉中方奕劻:“望贵我两国进行协商,迅速结束此事。

然而,目前两国派出众多兵员,一则使各国产生种种疑虑,难免会有来自他国的多方干涉;二则恐两国军队发生意外冲突,遂有破坏两国友好之悬念,故贵我两国谈判前互将兵员撤回,乃当务之急。

”日方驻北京临时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近闻驻京英国大臣顾念睦谊,甚愿日清两国言归于好,出力调停等语。

但清国政府仍惟愿撤兵之言,其于我政府之意见毫无可依之情形。

推以上所开,总而言之,清国政府有意滋事也。

”注:以上情景根据戚其章《甲午战争史》设计。

问题设计一: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战争会爆发吗?设计意图:利用原始资料进行整合设计情景再现,使得情景更加逼真,也增加了史料的趣味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的能力,调动学生阅读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历史原貌的历史求真精神。

通过对这个情景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爆发是必然,在战争之前,日本政府已经在为战争积极筹划了。

朝鲜东学道起义并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源,中国政府也不是战争的始作俑者,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蓄谋已久,东学道起义只是给日方提供了发动战争的借口,日本发动战争是必然的。

问题设计二:为什么日本一定要发动战争呢?追本溯源:早在1855年,日本的维新派政治家吉田松阴就主张:“一旦军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希望通过追问开拓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尝试回忆旧的知识体系,从中寻找相关的有效信息,发现知识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然后再给出史料,让学生通过对这则史料的深入阅读和加工,对旧的知识体系进行加工和改造,同时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求知欲望。

通过史料阅读让学生认识到,日本侵华是早有预谋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已经确定了的国策,随着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势力的增强,侵华就成为日本对华采取的必然措施。

要点提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继续对外扩展;明治维新以后制定了以侵华为中心“大陆政策”,早有预谋;东学党起义只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战争篇:北洋绝响,昙花一现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学,分析战争中两国交战的具体情况,认识到两国作战方式,装备等方面的差异。

进而认识到,进行战争的两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不平等性,进行战争的双方实际上是近代化程度很高的日本海军和仅仅形式上近代化的中国海军之间的一场战争,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之间的战争。

教师:120年前的7月25日“朝鲜半岛丰岛海域,隆隆的炮声打破了海面的宁静。

硝烟弥漫的海面上高挂着黄龙旗和旭日旗的军舰来往拼杀。

一场关系着清朝中国与明治日本两国国运的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就是被此后百年来的中国人视为国耻的清日甲午战争。

“(凤凰网“甲午120年祭”导语)作为当时世界排名第八,号称亚洲排名第一的北洋舰队,在清政府苦心经营三十余年后,迎来自己的首次大战,就成为北洋海军的绝响悲歌。

那么,这场关系两国命运的战争具体过程如何呢?请大家自学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绘制出自己理解的甲午战争作战图并配上简明的注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绘制甲午战争的作战图,了解甲午战争的具体概况。

通过这个环节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实际上是让学生对同一个历史事实进行知识重建,把教材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绘制作战图,加注各种信息。

教师:大家对自己的设计满意吗?请大家相互交换自己的作品,比较一下别人和自己在设计上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设计有意图:通过对此过程的设计,让学生相互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精神,树立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师:然后我们来看一下真实的甲午中日黄海大战的详细战况。

播放视频:(课件)来自腾讯视频()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再现甲午海战的真实战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同时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视频看完)那么,大家看了视频之后,有哪些感受呢?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追问,抓住学生的一些灵感,让学生主动将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让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相互碰撞,留住最精彩的瞬间,点燃思维火花。

在学生交流之后,回答学生的一些困惑,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接着顺势引出问题:为什么北洋海军号称世界第八,却一战成绝响?败因篇:花自飘零水自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具体战争过程的了解和史料的阅读,锻炼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认识到曾经与我们命运相似的日本小国而今能打败我们,就是因为日本能够迅速近代化的结果,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源是我们的落后,迟缓的近代化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时人说史(课件)赫德:“日本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

我不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正像我相信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根筷子——实力。

但是,中国人却自以为有充分的正义,并且希望能够以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问题:英国人赫德的说法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自以为有充分的争议支付日本的铁拳?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中方在战争中所持的立场,借由中日之外的第三方来叙述这个基本的事实也可以凸显当时一般人对战争的看法,折射出中国政府在战争中的不足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