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上《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子(2)
爬山虎的脚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3-5)
有无触墙的变化
表达:准确 形象 观察:细致 连续
从课文细致、准确、生动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而且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另外,第3-4自然段中的“注意、仔细看”,暗示要看到爬山虎的脚并不容易,需要细致观察。第2-5自然段中的“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后来、逐渐”等词语,也提示了作者的观察方式-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而且还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它不断变化的过程。
2.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观察这些叶子的?
3.总结:他之所以能表达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啊!
(板书:观察细致)
4.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通过那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下节课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再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
原创
板书设计
生长的位置(1)
三、学习叶子的特点,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
过渡:我们从文字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布满外墙和屋顶的爬山虎,它是那样茂盛。
预设:
(1)发现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嫩红——嫩绿—绿得那么新鲜。
围绕“舒服”指导学生读出安逸、惬意的感受。
(2)了解无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出示爬山虎的图片,理解“一顺儿”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理解“均匀”的意思。(板书:描写准确)
预设1:爬Baidu Nhomakorabea虎长得很茂盛
预设2:爬山虎是一种擅长攀爬的植物。
追问:课文中哪些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围绕“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体会爬山虎的茂盛。
小结:①爬山虎生长在墙上。②爬山虎生长得非常茂盛。
(3)指导朗读:“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要读得慢一些,“满”和“大”两个字要重读,突爬山虎繁盛、茂密的样子。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舒服”“均匀”“漾起”等词语的意思,梳理课文结构。
3.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舒服”“均匀”“漾起”等词语的意思,梳理课文结构。
怎么爬
脚的变化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再次板书;
生长的位置(1)
叶子(2)
爬山虎的脚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脚(3-5)
怎么爬
脚的变化
5.了解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1)交流: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预设:墙上、屋顶。
(2)讨论:自读第一自然段后,爬山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写字指导
(1)交流易错点。
(2)指导书写“隙”。
“隙”字右边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短竖。在上下两个“小”字之间,那条缝隙里,只有日光能透过来,这个“日”要写得扁一些。学生练写
4.交流: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1)引导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后,根据提取的信息汇报
相机板书:
生长的位置
叶子
爬山虎的脚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课题
(教学内容)
10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课时
安排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具体位置。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别讲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时的两种变化。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梳理全文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请生向大家介绍这种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2.写“虎”字,明确该字是半包围结构。(板书:爬山虎的脚)
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情分析
爬山虎在日常的生活中较为常见,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爬山虎的特性以及如何“爬”的过程并不了解,有较大的兴趣。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词典解释进行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和默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并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发现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更好地认识脚的特点。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但是观察并不细致,也不连续。
3.了解作者叶圣陶。
二、初读感知,梳理全文
1.出示第一组词语:
嫩茎 叶柄触角
(1)把词语读正确。
(2)发现共同点:植物的几个部位的名称。
(3)出示图片,请学生分别找找每个名称对应的位置。
2.出示第二组词语:
嫩红 均匀 一顺儿 重叠
空隙 弯曲 枯萎 牢固
(1)多方式练读。
(2)齐读。
(3)学习多音字“曲”。
(3)品味起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出示:微风拂过爬山虎叶子微微漾起波纹的视频。
②说一说“拂”和“漾”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拂”和“漾”要读得轻一些,突出微风的轻柔和叶子微弱的震颤。(板书:生动)
四、总结收获,体会细致的观察
1.过渡:无论是叶子颜色的变化,还是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形态,以及微风拂过时,叶子轻微的震颤,都被叶圣陶爷爷敏锐的眼睛观察到了。
爬山虎的脚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3-5)
有无触墙的变化
表达:准确 形象 观察:细致 连续
从课文细致、准确、生动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而且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另外,第3-4自然段中的“注意、仔细看”,暗示要看到爬山虎的脚并不容易,需要细致观察。第2-5自然段中的“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后来、逐渐”等词语,也提示了作者的观察方式-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而且还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看到了它不断变化的过程。
2.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观察这些叶子的?
3.总结:他之所以能表达得如此准确,是因为他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啊!
(板书:观察细致)
4.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通过那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下节课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再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
原创
板书设计
生长的位置(1)
三、学习叶子的特点,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
过渡:我们从文字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布满外墙和屋顶的爬山虎,它是那样茂盛。
预设:
(1)发现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嫩红——嫩绿—绿得那么新鲜。
围绕“舒服”指导学生读出安逸、惬意的感受。
(2)了解无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出示爬山虎的图片,理解“一顺儿”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理解“均匀”的意思。(板书:描写准确)
预设1:爬Baidu Nhomakorabea虎长得很茂盛
预设2:爬山虎是一种擅长攀爬的植物。
追问:课文中哪些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围绕“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体会爬山虎的茂盛。
小结:①爬山虎生长在墙上。②爬山虎生长得非常茂盛。
(3)指导朗读:“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要读得慢一些,“满”和“大”两个字要重读,突爬山虎繁盛、茂密的样子。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舒服”“均匀”“漾起”等词语的意思,梳理课文结构。
3.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舒服”“均匀”“漾起”等词语的意思,梳理课文结构。
怎么爬
脚的变化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再次板书;
生长的位置(1)
叶子(2)
爬山虎的脚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脚(3-5)
怎么爬
脚的变化
5.了解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1)交流: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预设:墙上、屋顶。
(2)讨论:自读第一自然段后,爬山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写字指导
(1)交流易错点。
(2)指导书写“隙”。
“隙”字右边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短竖。在上下两个“小”字之间,那条缝隙里,只有日光能透过来,这个“日”要写得扁一些。学生练写
4.交流: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1)引导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后,根据提取的信息汇报
相机板书:
生长的位置
叶子
爬山虎的脚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课题
(教学内容)
10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
课时
安排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具体位置。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别讲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时的两种变化。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准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梳理全文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请生向大家介绍这种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2.写“虎”字,明确该字是半包围结构。(板书:爬山虎的脚)
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情分析
爬山虎在日常的生活中较为常见,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爬山虎的特性以及如何“爬”的过程并不了解,有较大的兴趣。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词典解释进行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和默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并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发现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更好地认识脚的特点。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但是观察并不细致,也不连续。
3.了解作者叶圣陶。
二、初读感知,梳理全文
1.出示第一组词语:
嫩茎 叶柄触角
(1)把词语读正确。
(2)发现共同点:植物的几个部位的名称。
(3)出示图片,请学生分别找找每个名称对应的位置。
2.出示第二组词语:
嫩红 均匀 一顺儿 重叠
空隙 弯曲 枯萎 牢固
(1)多方式练读。
(2)齐读。
(3)学习多音字“曲”。
(3)品味起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出示:微风拂过爬山虎叶子微微漾起波纹的视频。
②说一说“拂”和“漾”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拂”和“漾”要读得轻一些,突出微风的轻柔和叶子微弱的震颤。(板书:生动)
四、总结收获,体会细致的观察
1.过渡:无论是叶子颜色的变化,还是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形态,以及微风拂过时,叶子轻微的震颤,都被叶圣陶爷爷敏锐的眼睛观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