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常见问题总结及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0e980d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8.png)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归纳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的问题。
表达方式通常有: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等。
而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一个概念,写作手法中涵盖了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只是写作手法中的一个,还有修辞方法、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等。
这个也是常见题。
二、怎样概况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就必须先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就在文章中找:开头,结尾,重点段。
其主要方法有:(1)、先概况文章的内容,再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2)、从文章的题目找中心;(3)、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4)、从中心句中找中心。
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学习课文时候锻炼的基本题型,在现代文阅读中应属于基础功,所以不得不提出来。
三、分析题干,快速定位。
现代文阅读中,主观题占得分数比重加大,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这就找到了答题的中心,分析题干,题干就提示了答题的范围,规定了答题的角度,只要找准了题干中提示的答题相关区域,那么这题就成功了80%,大多数题目的答案都在原文中找。
四、编辑话术,定向表达。
首先由第2步我们得出要分析题干,根据题干得出的答题区域进行筛选组合,编辑自己的答题话术。
在编辑话术之前,我们必须得了解题干中所表达出来的态度或者是倾向,抓着一个整体的方向再去组织语言。
五、从原文中找答案。
现代文的阅读在于把握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意思。
答题不管有什么公式啊技巧啊,都不如依照作者的思路去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但是原文中找答案并不是说直接抄文章的一段话,而是要有一种整合思维,把提取出来的信息整合起来答题,这一点可谓是高考现代文答题中出现最多的类型了。
六、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这是答题最关键的一项,做现代文阅读一定不要急着去答题,一定要先读文章,读懂文章,摄取文章的大概意思。
这是答题技巧的王道。
时刻要记住:欲速则不达。
一定不要走马观花。
2024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答题术语汇总
![2024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答题术语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d11ec3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9.png)
2024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答题术语汇总考点一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型展示:1. 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 文章拟题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
)3.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妙处)。
方法点拨:一般来说,标题是对文章内容、主题、描写对象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等的高度概括与提炼。
1. 拟写文章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寻找文章线索;②明确主旨和思想感情;③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④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⑤抓住核心人物;⑥抓住核心事物;⑦抓住核心事件;⑧把握作者情感。
注: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鲜明,要能吸引读者注意或触动人心。
2. 判断文章拟题是否合理或标题能否替换。
这类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因此,答题时可结合所给标题的含义从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具体分析。
同时还应注意标题的生动性、凝练性和概括性等特点。
4. 标题的作用(妙处):①概括文章所述的中心事件;②交代文章行文线索;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④吸引读者注意;⑤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
另外还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标题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等。
标题类题型答题思路小结:A.拟写标题:①对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等进行高度概括;②所拟标题应简洁、凝练、概括、鲜明。
考点二概括文章内容题型展示: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所讲述的故事。
2. 本文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3. 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4.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点拨:该考点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1. 审清题干要求,即正确理解题意,看清题干是要求概括全文内容,概括(几)段内容,概括一些特定条件的故事,还是按一定要求(如先后顺序)概括几个故事或情节等。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修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修](https://img.taocdn.com/s3/m/33aa935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6.png)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一、文学常识(语文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白描(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按对象: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八)景物描写细分:景物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九)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十)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觉(一一)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一二)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一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一四)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一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一六)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七)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一八)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九)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一)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等(二二)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三)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的部分;递进式:层进式、起承转合式(二四)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五)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构建)。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11b285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68.png)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题型(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散文(小说)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
结尾是一篇*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答题术语】开头语段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题型(二)、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赏析文中重要的语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使答案更有针对性。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答题术语】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
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题型(三)、*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解题思路】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
其次,结合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
一般来说,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的趣味性、生动性;拟人的作用是赋予人的感情,便于抒发情感;对比有突出或反衬的作用;反复能起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的作用等。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02be0d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0.png)
• 二、答案来源:
• A.摘录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 (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 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 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 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 三、温馨提示:
•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 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拟人化的作用;
•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 于叙事和议论。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 提问方式: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 要点。
• 答题模式: 分三步走, • 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
• 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
• 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 提问方式: 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 答题模式: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
• 再比如读《羞辱是炼狱》一文,要求谈谈 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此题可用对比、比 喻作如下回答:“人生在世,难免遭受羞辱。
• 3.遣词造句细推敲 • 试题答案寥寥数语,要想吸引评卷老师,就得
尽量选用成语或四字词语,努力使句式整齐划 一,读来琅琅上口,使答案具有音乐美。 • 下面是某同学答案中的一句话:“这个故事很 感人,我读后受到了震撼,我终生不会忘记。” 很显然,此答案算不得上乘之作。如若添上几 个成语,变换一下句式便会大有改观:“这是 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它使我的灵 魂得到了洗涤,使我的人格得到了升华,我将 永铭心头,没齿不忘!”
•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①再现自 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 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56f82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8.png)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在语文学习中,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很多同学感到棘手的部分。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实用的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整体把握文章在阅读文章之前,先快速浏览一下题目,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读文章。
阅读时,要注重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裁、写作思路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可以通过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每段的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答题方向。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概括”“分析”“作用”“理解”等,这些词会提示我们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筛选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章中快速定位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可以用铅笔在文中标记出关键语句和段落,以便答题时参考。
四、概括归纳对于需要概括的题目,要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去除冗余和次要的内容,将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事实进行简洁明了的归纳总结。
概括时要注意语言准确、简洁,不要照抄原文。
五、分析理解对于理解类的题目,要结合上下文,从文章的语境中去揣摩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要注意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从而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六、答题规范1、分点作答在回答问题时,尽量采用分点的方式,使答案条理清晰,易于阅卷老师批改。
一般可以按照“首先”“其次”“最后”或者“1”“2”“3”等序号来分点。
2、结合文本答题时要紧密结合文章内容,用文中的事例和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不能脱离文本,凭空想象或随意发挥。
3、语言规范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来答题,避免使用口语化、随意的表述。
书写要工整,字迹清晰,避免错别字和语病。
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词语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解释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题时要先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在文中的语境义。
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还要指出其修辞效果。
例如:“他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挥洒着汗水,‘耕耘’一词在这里有什么特殊含义?”答:“耕耘”本义是指犁地除草,泛指农耕之事。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b2f3694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e.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现代文阅读,是各种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它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为了应对现代文阅读考试,考生除了在平时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还需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以下列举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题目分析1、先读题干,再看材料这是解决现代文阅读中的很多迷题的基本方法。
在做阅读理解时,不要贸然进入文章细节,可以先将所有的题干读一遍,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带着问题去加工阅读材料。
2、多重整合,全面把握题意有时候一道题目,需要我们对不同的细节进行拼凑,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有时候一道题目,需要我们进行多次循环阅读,才能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
因此,在做阅读理解时,务必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多重整合。
3、区分各种题型同一篇材料中常常包含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我们懂得如何区分。
这些题目包括事实细节、文意推断、主旨概括、作者观点等各类题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考生要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辨认出各种类型的题目,分别采用不同的答题技巧。
二、答题技巧1、事实细节题事实细节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找到细节信息,是易错的题目类型之一。
答题技巧:一定要看清题干的要求,快速浏览材料,找到切入点。
一般来说,这些题目通常带有数字或者具体的描述词汇,可以帮助考生迅速定位细节。
2、意义推断题意义推断题是考核阅读能力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要求考生通过选择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推断文章的整体意义。
答题技巧:除了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文字理解能力外,还需要考生具备深刻的文化和生活经验的储备。
通常要求考生总结各种生活情境、跨文化交流和其他复杂的社会事件,开展灵活的、事实的符号交流。
3、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全文,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答题技巧:整体理解全文,抓住重心,总结思路。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6d1fc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1.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与解题方法总结中考即将来临,语文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
通过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内容。
本文将总结一些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解题方法,希望对广大中学生提供帮助。
一、阅读技巧1. 整体把握: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可以先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理解关键词:通过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思。
关键词往往是作者需要强调和表达的重点内容,重点掌握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3. 注意逻辑关系: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中的逻辑关系。
识别出文章中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总分关系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4. 注意上下文语境:有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暗示和线索,推测出词语和句子的准确含义。
5. 注意修辞手法:现代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意义。
二、解题方法1. 题目分析: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题目要求和考点。
不同的题目可能涉及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段落结构、语言风格等不同的方面,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2. 找准定位句:定位句是指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指出了作者的观点、中心思想或重要信息的句子。
通过找准定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定位到答案所在的段落和位置。
3. 理清文章结构:阅读文章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
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掌握文章的脉络和主题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解答相关的问题。
4. 答题技巧:在回答问题时,要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注重细节和答案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排除法、对比法等方式,找到正确的答案。
现代文阅读八大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现代文阅读八大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8ac06f916fc700aba68fc97.png)
高考现代文阅读八大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一、内容型:关于文章内容的考查,常见的有两个考查方向:【提问方式】本文阐发的主旨是什么?/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
【答题模式】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抒发了作者……情感。
【答题示例】《阳光的香味》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主旨。
[参考答案](1)通过..夜来香和昙..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06、2《绵绵土》17.作者对绵绵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7分)(1)通过...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
..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2)通过...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3)通过...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讲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或行文思路或:请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总分、分总)【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
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1c6ebb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f.png)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加强整体感知,明确所写之物、所抒之情和所阐之理。
细读标题,浏览开头、结尾,筛选反复出现的词、句(尤其抒情句、议论句)。
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区间,有时阅读区间跨度比较大,注意筛选、截取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
精心概括,合理重组,必要调整,适当转换。
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阅读,还有大量的记忆背诵。
要多看优秀的作品,像是书籍、电影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
要多思考,多质疑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多尝试,多锻炼来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是不能速成的,这个和天分也确实需要一些天分。
2、语文阅读练习技巧古人言:操千具而后识器,听千曲而后晓声。
这就是需要高中生们要多阅读一些范文,参照语文资料上的解题思路,和自己的思路比较有什么出入。
做题时要学会给文章分段,便于理清思路,对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段落句子要重点标出,这样便于自己在做题时能快速找到。
如果你的语文阅读水平不是很好,小编不建议采用题海战术。
不妨精选几十道题,包含各种类型,反复做,把它吃透,这样进步比较快。
一是记忆性的知识到了最关键的时期。
对同学们来说,高三语文这一阶段最能拿分的主要是记忆性的知识,也就是语音、成语、默写等内容。
现代文阅读必考客观题答题技巧归纳
![现代文阅读必考客观题答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6a981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a.png)
❖ 2.未然判断(未发生的推想)
或然判断(不一定)
❖ 常见错误:搞错判断性质。
2024/2/4
8
未然变已然
选项:运用精细加工理论,采用自我组 织化技术,人们制造出了钨丝上的光子 结晶。
原文:高教授指出:“现在虽然尚未实
现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出钨丝上的
光子结晶,其技术实用化仍然需要一些
时间。但是……”
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
“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2024/2/4
14
(五)曲解原意:
❖ 即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
❖ 选项:C项: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 用光缆更加有效。
❖ 原文: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 在通过光缆传送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 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 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 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 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原文: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超敏反应, 典型的如哮喘病,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超敏反应又分很多类型,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 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是超敏反应的表现。
把“过敏反应”的帽子
2024/2/4
戴在“超敏反应”的头上。
7
(三)判断的性质:
❖ 1.已然判断(已经发生,既成事实)
❖
必然判断(一定)
原文:原文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后,“滑雪运 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昔日绕道而行的台 风将频频袭击日本”。但不能反过来说,因 为气候变暖与“滑雪运动”“台风袭击”是 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024/2/4
12
因果关系倒置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986b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6.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现代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掌握好阅读答题技巧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关键。
下面将总结几种常见的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审题要准确在答题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所要求的核心内容。
通常题目会指明要求回答问题、解释意义、提炼主题等,我们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明确答题要点,避免偏题或者回答不全面的情况发生。
二、全面理解文章在阅读完文章后,要进行全面理解,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段落内容和作者观点等。
通过整体把握文章的风格、情感倾向,能够更好地回答问题。
三、善于归纳概括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采用归纳概括的方式,将段落或者作者的论点浓缩到几个关键词或者短语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或者论述思路,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四、寻找依据在回答问题时,需要寻找文章中的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或者回答。
这些依据可以是作者的言辞、描述、举例等,我们可以引用这些内容来加强自己的回答。
五、注重细节在阅读文章时,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包括人物形象的描绘、环境的描写、事件的经过等。
这些细节会为我们回答问题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依据。
六、运用逻辑推理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应用逻辑推理,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和判断,推断出某些隐含的意义或者观点。
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可以完善答案,提高回答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七、避免主观偏见阅读时,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
不应该过于主观地解读作者的意图或者论点,而应该以文章内容为准确依据来回答问题。
八、多练习阅读是需要不断练习的,通过多做习题、模拟测试等方式,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和答题的能力。
多练习不仅有助于掌握阅读答题技巧,还能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阅读广度。
总结:以上是关于现代文阅读答题的一些技巧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认真理解题目、理解文章、归纳概括、寻找依据、注重细节、运用逻辑推理、避免主观偏见以及多练习等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希望大家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10f85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5.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阅读现代文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技巧:
1. 首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致内容。
可以先看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以及每个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这样可以对文章的主题和脉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其次,细读每个段落,重点关注作者的论述和论据。
注意识别论点、论据和例证。
可以用标记笔或者做简单的记号来帮助理清思路。
3. 在阅读过程中,留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注意细节中的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绪。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
4. 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常见的组织方式有因果关系、比较对照、递进关系等。
理清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路。
5. 再次阅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6. 在答题时,注意准确理解问题的要求,并根据文章中找到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回答。
可以引用文中的例证、数据或者名言名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7. 注意答题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可以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上是一些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5ce2f652af90242a995e50c.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5个常考题+答题模板!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
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6f93f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a.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一、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和文本、作者对话阅读中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但前提是要能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只有具备了整体阅读的能力,才能完成和文本对话过程中的多元思考,才能根据文意和题干的要求回答好阅读试题。
具体说,首先要快速阅读全文,捕捉文章各段的关键语句和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中心、主旨、行文思路和情感基础。
例如: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文中渗透了哪些科学精神和科学道理;议论文要明确文中论述的什么问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典型的论据材料;记叙文主要写了什么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线索是否明显等。
这些内容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要思考到位并且一定要准确,若有一点偏差后面答题全盘皆错。
整体感知立足全文,强调于“感”,落实于“知”,“感”与“知”也就是信息筛选整合的过程。
接下来要依据整体感知的内容,深入思考文章的主体和局部,重点是对关键语段和关键词语的理解,努力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最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再从局部回到整体思考,对全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圈锁题干要求回答的内容,完成和文本的对话。
2、多角度思维,缜密筛选信息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考生要根据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不同文体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我们要善于筛选各题干要求的明显信息,更要学会筛选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包含在文章内容和主旨之中的隐含信息。
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考虑的周密、严谨,这是阅读得分的关键所在,答较难的阅读题最忌只理解字面意思而不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3、流畅完整组织语言,准确严密表述答案如果说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既能把握文章的整体阅读又能分析品味文章关键语段和词句,并能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情感这已经具备了答好阅读题的较强能力,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把想好的答案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655443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1.png)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引言对于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回答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
技巧一:仔细阅读题干•阅读题干时要注意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有助于我们快速定位答案所在的段落。
•理解题干的要求,明确答案的类型(如事实、观点、结论等),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查找答案。
技巧二:略读全文•在阅读全文之前,可以先对文章进行略读,快速浏览段落标题、首句和结尾,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略读全文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有整体把握,并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答案。
技巧三:精读关键部分•在回答问题之前,要先仔细阅读与问题相关的那一部分内容,比如涉及到答案的段落或句子。
•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信息上,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推理过程。
技巧四:充分利用标点符号•在现代文阅读理解题中,标点符号经常包含重要的语境和信息。
•注意分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的使用,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技巧五:对比和推理•多利用文章中的对比、转折、承上启下等关系词,进行信息的对比和推理。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转折的说法等,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技巧六:注意观点和态度•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常常决定了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注意作者使用的词语、修辞手法和情感色彩等,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助于理解文章并回答问题。
技巧七:审题细心,排除干扰•在回答选择题时,要仔细审题,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避免因粗心导致选错答案。
•排除干扰选项要有系统性,有时可以根据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推断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技巧八:训练解题技巧•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需要不断的训练和实践。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各种题型和常见的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论掌握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理解文章和回答问题。
通过多次实践和训练,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语文现代文阅读18个答题模板及技巧,规范答题得高分!
![语文现代文阅读18个答题模板及技巧,规范答题得高分!](https://img.taocdn.com/s3/m/5221ab4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4.png)
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
![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36d8ec6964bcf84b9d57bfb.png)
现代文阅读最全答题模板一、有关理解词句的题型:1、理解词语: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
或答: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或: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常考词语:与文章核心内容或作者思想情感紧密相关的词、表达情感强烈的词(如: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有比喻和象征义的词(如:湖北卷“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这句话中,考生就须揭示“晨曦”这个词在本句中的比喻义——人生中的青春年华)、指示代词。
对策小结:(1)化具体词义为抽象含义(如“关门”,理解成“意味着一个结束”);(2)0 找出比喻的本体或象征的象征对象或象征义;(3)将指示内容代入原文检验。
(4)看是否是一语双关(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褒词贬用(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等;(5)联系上下文提取要点来答。
2、理解句子:提问方式:某句话中在文中的含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或为什么说:“……”。
答题模式: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内在含义是……。
或这句话意思是……,表达了……。
常考句子:有内涵的句子、有修辞格的句子,重要的、有特殊意义的、在理解上有困难的句子。
对策小结:(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联系上下语境,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要考虑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理解;有内涵的句子既答出表面意思,又要答出内在含义。
(2)根据句式特点来解释句子。
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通用答题方法与技巧
![现代文阅读通用答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64aabb1453610661fd9f40d.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及技巧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1.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会找六要素。
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
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如何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
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格式1: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
①简略式:人物+事件
②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6.划分段落?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意思。
7.从哪几个方面为文章拟标题。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或者中心
8.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想内容和结构)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思想内容方面)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抓表层义和深层义答题。
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
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表达效果上,抓住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答题模式(主要从结构上大的):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引起下文;点题。
2.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9.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0.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刻印象。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1.重点词语相关题目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词语能否替换类题目: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12.描写的种类?
按描写对象分:
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为了“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神态描写:是心理描写的外化。
(3)动作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情。
(4)语言(对话)描写:言为心声。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场面描写:人物与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地点且相互发生联系构成的画面。
场面描写可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的描写。
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心情; 3、表现人物品质;4、推动情节发展;5、突出中心。
社会环境:是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的描写。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13.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