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报告doc-对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报告

合集下载

《分子的性质》 教学设计

《分子的性质》 教学设计

《分子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理解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分子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子运动现象的微观想象和理解。

(2)从微观角度理解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大烧杯、小烧杯、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注射器。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一杯水、一块糖、一瓶香水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质,它们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学生回答】由分子构成。

【引入】没错,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那分子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子的性质。

(二)新课讲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展示数据】展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²⁶kg,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

【提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回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举例说明】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²⁶kg,一滴水(以 20 滴水为 1mL 计)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如果 10 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 个,日夜不停,需要 3 万多年才能数完。

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报告doc

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报告doc

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报告篇一:分子动力学实验报告 md2分子动力学实验报告( XX 至 XX 学年第_2_学期)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名称:晶体点缺陷成绩:一、实验目的计算空位形成能和间隙原子形成能。

探究形成的空位和间隙原子所在的位置不同其形成能的变化。

以及空位和间隙原子的浓度不同时其空位能和间隙原子形成能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点缺陷普遍存在于晶体材料中,它是晶体中最基本的结构缺陷,对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很大。

根据点缺陷相对于理想晶格位置可能出现的几种主要偏差状态,可将其命名如下:(1)空位:正常节点位置上出现的原子空缺。

(2)间隙原子(离子):指原子(离子)进入正常格点位置之间的间隙位(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报告)置。

(3)杂质原子(离子):晶体组分意外的原子进入晶格中即为杂质,杂质原子若取代晶体中正常格点位置上的原子(离子)即为置换原子(离子),也可进入正常格点位置之间的间隙位置而成为填隙的杂质原子(离子)。

一般情况下,空位、间隙原子都是构成晶体的原子或离子偏离原有格点所形成的热缺陷。

在一定温度下,晶体中各原子的热振动状态和能量并不同,遵循麦克斯韦分布规律。

热振动的原子某一瞬间可能获得较大的能量,这些较高能量的原子可以挣脱周围质点的作用而离开平衡位置,进入到晶格内的其他位置,于是在原来的平衡格点位置上留下空位。

根据原子进入晶格内的不同位置,可以将缺陷分为弗伦克尔(Frenkel)缺陷和肖特基(Schottky)缺陷。

点缺陷都只有一个原子大小的尺度,因此不容易通过实验对其进行直接的观察。

而且实验方法研究缺陷时利用较多的还是缺陷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例如,通过测量晶体的膨胀率和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即可对点缺陷的存在、运动和相互作用等方面展开间接的研究。

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金属材料原子尺度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研究具有实验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可直观的模拟和分析晶体中的点缺陷。

若我们搭建完整晶体的原子个数为N,能量为E1,通过删除和增加一个原子得到空位和间隙原子,充分弛豫后体系能量为E2,则空位形成能Ev 和间隙原子形成能Ei分别为:三、实验过程(1)进入2_point文件夹$cd口2_point(2)运行in.inter文件,得到Cu的八面体间隙原子的图像,以及体系的总能量的变化,计算出八面体间隙原子的形成能。

实验04 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实验(人教版)(解析版)

实验04  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实验(人教版)(解析版)

实验04 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知识归纳:实验一: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都变红了,且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实验二: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如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分子运动速度很快。

基础练习:1. 下图中的三个实验都是课本用来说明分子的有关性质的,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A.实验1只为了说明分子有质量B.实验2只为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实验3只为了说明氨气能够使酚酞变红D.三个实验都是为了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答案】D【解析】从第一个实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水挥发后质量减少的实验不但说明分子有质量,还能证明分子不断运动;第二个实验中,品红扩散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和分子在不断运动;第三个浓氨水和酚酞实验说明分子不断运动,还说明氨气溶于水能使酚酞变红;这三个实验都能证明分子的不断运动。

2. 如图是琳琳和可可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方法步骤如图所示(说明:盖住锥形瓶口的滤纸用无色酚酞溶液浸过):试回答下列问题:(1)琳琳会观察到的变化现象是;(2)可可会观察到的变化现象是;(3)他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答一条即可)。

(4)琳琳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是。

【答案】(1)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2)滤纸变成红色。

(3)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与烧杯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

【解析】(1)琳琳会观察到的变化现象是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2)可可会观察到的变化现象是滤纸变成红色。

(3)他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4)琳琳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是与烧杯琳在大烧杯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

初中化学九上教材实验之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九上教材实验之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含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九上)教材实验之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含答案解析)实验一: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注意】大烧杯的作用:防止氨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或将氨分子局限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浓度增大,使实验现象明显)。

1.实验步骤(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红色,A烧杯中的溶液不变色。

3.原因分析:浓氨水有挥发性,A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4.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实验评价:(1)污染空气。

(2)药品浪费较大。

(3)实验用时偏长,约需要4~5分钟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4)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动,限制了能够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学生范围。

6.实验装置的改进改进优点:操作更加简便,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减少了氨气的逸出,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更环保,实验所用溶液量较少,节约药品,现象明显7.其他装置改进8.实验拓展:比较分子运动的快慢现象:烧杯中的水都变红了,且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实验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2.构成水的微粒空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实验三: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现象:充分混合后的液体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液体体积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空隙相同;不同种微粒空隙不同气体微粒间的空隙大,固体、液体微粒间的空隙小。

1.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该实验说明。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第一种:B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二种: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中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分子性质分组实验报告

分子性质分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分子的运动性质。

2. 观察分子间的作用力。

3. 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 分子运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2.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3. 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实验器材1. 烧杯2. 玻璃棒3. 冰块4. 温度计5. 100mL水6. 水浴锅7. 秒表8. 10g食盐四、实验步骤1. 将100mL水倒入烧杯中,放入10g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溶解情况。

2. 记录室温下食盐溶解时间。

3. 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50℃,再次加入10g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溶解情况。

4. 记录50℃下食盐溶解时间。

5. 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100℃,再次加入10g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溶解情况。

6. 记录100℃下食盐溶解时间。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食盐在室温下溶解时间较长,说明分子运动较慢。

2. 随着温度升高,食盐溶解时间逐渐缩短,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在100℃时,食盐溶解速度最快,说明高温有利于分子运动。

六、实验结论1.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2. 加热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3. 实验器材要清洁,避免污染实验结果。

八、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 研究分子运动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研究温度对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子的运动性质、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这对我们今后学习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08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原卷版)

实验08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原卷版)

【同步实验课】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目的】1.认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知道酚酞遇碱性溶液(氨水)会变红。

【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试剂】 蒸馏水、酚酞溶液、浓氨水【实验步骤】操作步骤实验图示 实验现象(1)向盛有约20 mL 蒸馏水的小烧杯A 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溶液呈(2)从烧杯A 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溶液(3)另取一个小烧杯B ,加入约5 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 、B 两个小烧杯。

烧杯A 溶液 ,烧杯B 溶液【实验分析】水 使酚酞变色,氨水 使酚酞变红,浓氨水具有 性,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 中,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01实验梳理 02实验点拨 03典例分析 04对点训练 05真题感悟1. 实验评价(1)装置比较开放而浓氨水易挥发,会。

(2)药品用量较大造成浪费,且仪器数量较多,步骤繁琐。

(3)实验耗时偏长,约需要4~5分钟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不利于学生随堂实验或分组实验。

2. 实验改进(1)改进装置:(2)改进优点:①整个反应控制在一个中进行,没有氨气外逸,安全。

②实验只需要很少量的药品,符合的原则。

③实验操作,时间,现象。

【典例01】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将硬水转化为软水B.探究二氧化锰是否能加快H2O2的分解C.探究分子运动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典例02】下列各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图乙: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C.图丙:溶质种类也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D.图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典例03】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易挥发出NH3分子)和浓盐酸(易挥发出HC1分子),2~3秒钟后即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比氨气分子运动速率快C.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后有新物质生成D.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典例0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T形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完成下列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范文化学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帮助学生排除对分子运动的模糊认识的干扰,得出对分子运动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实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实验仪器和药品:烧杯A冷水烧杯B热水大烧杯、小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烧杯A冷水烧杯B热水一.品红的扩散如图所示,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冷水,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并向两个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

会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的品红都____________,且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两个烧杯中的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烧杯A中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_,烧杯B中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浓氨水的扩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前小心闻一闻浓氨水的气味,如有气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

2.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所示)。

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A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色,烧杯B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色。

实验结论:a、药品中有挥发性的是__________b、能变红的是__________c、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第1课时:分子的性质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第1课时:分子的性质

三、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实验探究】

三、分子的性质
①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 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②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 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 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
罗雷尔博士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1997年退休后曾 多次访华(包括2011年对内蒙古科技大学的访问)并进 行多场学术讲演和交流,为发展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传 统友谊和推动两国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海因里希·罗雷尔
三、分子的性质
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 子大约有1.67×1021个。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 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 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扫描隧道显微镜如何观察到原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也被称为扫描穿隧式显微镜,是一种利用 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它可以让科 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 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简单。就如同一根唱针扫过一 张唱片,一根探针慢慢地通过要被分析的材料(针尖极为尖锐, 仅仅由一个原子组成)。一个小小的电荷被放置在探针上,一 股电流从探针流出,通过整个材料,到底层表面。当探针通过 单个的原子,流过探针的电流量便有所不同,这些变化被记录 下来。电流在流过一个原子的时候有涨有落,如此便极其细致 地探出它的轮廓。在多次的流通后,通过绘出电流量的波动, 人们可以得到组成一个网格结构的单个原子的美丽图片。

分子性质的实验探究与创新设计_郭春旺

分子性质的实验探究与创新设计_郭春旺

验,但只用一段文字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以及间 隔大小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仅靠观察2个演示实验、听一段文字描述,对 于刚刚 接 触 化 学 的 初 三 学 生 是 很 难 理 解 分 子 性 质的。
2 实 验 目 的
(1) 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掌握分子的性 质,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化学 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事实。
2015 年 第 3 期 化 学 教 育 (http://www.hxjy.org)
分子性质的实验探究与创新设计*
郭 春 旺 赵 映 荷**
(江 苏 省 东 台 市 实 验 中 学 224200)
· 75 ·
摘要 在分析现行初中化学 教 材 中 有 关 分 子 性 质 实 验 不 足 的 基 础 上, 用 “蝴 蝶 翩 翩 飞” 实 验 辅助教学。用生活中的物品、实验中的废液,设计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趣味性强、成功率高的 创新实验。力求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乐于探究、自主探究,变 “仿 中 做” 为 “探 中 做”,变 “知 中做” 为 “探中知”,实现 “探中得”。
[2] 乔金锁,张爱华,赵欣婷.化学教育,2012,33 (10):42-44 [3] 王晶,郑长龙.义务教育 教 科 书: 化 学 (九 年 级 上 册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2012:48-49
(2) 用注射器在空笔芯上加 1 段 品 红 柱 (图 4 左 ), 将 瓶 子 倒 置 后 直 立 , 重 复 1~2 次 。 酒 精 和 水 混合均匀,空笔芯中 品 红 柱 下 降 (图 4 中)。 说 明 分子之间有间隔;
(3) 将小药 瓶 放 在 上 述 实 验 溶 有 品 红 的 热 水 中,空笔芯中液面不 断 上 升 (图 4 右)。 说 明 温 度 越高,分子间间隔越大。

分子流动实验作文

分子流动实验作文

分子流动实验作文English:In the molecular flow experiment, we conducted a study on the movement of molecules within a confined space. The experiment involved observing the behavior of different types of molecules as they moved through a small opening into a vacuum. By using a vacuum pump to create the low-pressure environment, we were able to study the flow and behavior of the molecules without the interference of air molecules. This allowed us to observe how the molecules moved at different speeds an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flow. Through this experiment, we gain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s of molecular mov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chemistry, physics, and engineering.Translated content:在分子流动实验中,我们对封闭空间内分子的运动进行了研究。

分子运动 实验报告

分子运动 实验报告

分子运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分子运动的性质,了解分子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进一步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器材1. 密封的玻璃容器2. 显微镜3. 点滴管4. 水5. 染料溶液6. 台式计算机实验原理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分子之间的运动对物质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分子在无规则运动过程中不断碰撞,这种碰撞使物质发生变化。

本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分子的运动轨迹,并通过测量实验数据分析分子的运动特性。

实验步骤1. 将玻璃容器密封,并在容器底部加入一定量的水。

2. 将染料溶液加入水中,使水呈现明显的颜色,以便观察分子的运动。

3. 将显微镜对准玻璃容器,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

4. 观察玻璃容器中水中的分子运动轨迹,并记录下来。

5. 重复实验多次,得到一系列数据。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分子的平均速度和平均碰撞频率。

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分子数量分子平均速度(m/s)平均碰撞频率1 100 0.1 202 200 0.2 253 300 0.3 30实验结果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分子的平均速度和平均碰撞频率随着分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首先,分子的平均速度反映了分子的运动能力。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分子的平均速度随着分子数量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当分子数量增加时,会产生更多的碰撞,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分子具有更高的运动能力。

其次,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反映了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

实验结果显示,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随着分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当分子数量增加时,分子之间的碰撞次数也会增加,从而导致碰撞频率的增加。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了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从而使分子的运动更加活跃。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分子的平均速度和平均碰撞频率随着分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2. 分子的运动能力和运动频率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分子的运动将有助于我们对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理解,有助于开发新的材料和改善现有材料的性能。

分子运动的快慢实验报告

分子运动的快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2. 了解扩散现象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1. 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三、实验器材1. 烧杯两个(一个装冷水,一个装热水)2. 红墨水一瓶3. 计时器一个4. 玻璃棒一根四、实验步骤1. 分别取两个烧杯,一个装满冷水,一个装满热水;2. 将红墨水滴入冷水烧杯中,记录红墨水扩散至烧杯底部所需时间;3. 将红墨水滴入热水烧杯中,记录红墨水扩散至烧杯底部所需时间;4. 比较两次实验所需时间,分析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1. 冷水烧杯中红墨水扩散所需时间为5分钟;2. 热水烧杯中红墨水扩散所需时间为2分钟。

六、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热水烧杯中红墨水扩散所需时间比冷水烧杯中短,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3. 在相同时间内,热水烧杯中红墨水扩散面积大于冷水烧杯中,进一步说明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七、实验结论1.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 扩散现象的产生与分子运动快慢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红墨水扩散情况,及时记录实验数据;2. 实验操作过程中,确保红墨水滴入烧杯时,烧杯处于静止状态,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实验结果;3.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洗,确保下次实验的准确性。

九、实验拓展1. 通过调整实验条件,探究分子运动快慢与压力、重力等因素的关系;2. 研究不同物质间的扩散现象,分析扩散速度的差异及影响因素;3. 结合分子动理论,探讨物质的热传导、热辐射等性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并了解了扩散现象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分子动理论,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分子运动实验现象的拓展

对分子运动实验现象的拓展
4.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使酚酞 试液变红。(或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严谨性!
实验反思
有什么方法能让此实验中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得更快?
随温度升高,
1.升高温度 2.降低气压
分子内能增加, 运动速度加快。
3.增大浓氨水浓度
4.向氨水中加入催化剂
提出问题: 此实验的探究目的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证明:
1.分子很小
2.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隙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 种分子性质不同
查阅资料:
1.酚酞试液遇碱性物质变红
2.氨水显碱性
哪些实验现象能证明以上四个结论呢?为什么?
没有看见任何 物质飘过,但 A中液体自上 而下逐渐变红
1.分子很小 2.分子不停运动 3.分子间有空隙
无色酚酞试液 遇水不变色, 但AB罩在
一起变红
4.同种分子
性质相同,不 同种分子性
之不同
操作步骤 参见P49 中1.3步
请你完整地解释A杯液体自上而下逐渐 变红的原因?动到A杯
3.氨气易溶于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对分子性质的探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本实验:对分子性质的探究

对分子性质的探究课本实验再现1、向盛有20 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 两个小烧杯。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拓展训练1.如图所示,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A.b烧杯溶液不变色,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B.b烧杯溶液变红色,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C.a烧杯溶液变红色,氨气溶于水D.a烧杯溶液不变色,氨水呈中性2.如图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小点依次变红,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滤纸条上的酚酞由下到上依次变红D.将装置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变红3.楠楠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少许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注: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指出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2)请写出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____。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___________。

4.图Ⅰ是小明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Ⅲ。

【实验操作】a、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固体分子运动实验报告(3篇)

固体分子运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固体分子的运动现象,了解分子运动的基本规律。

2. 探究温度对固体分子运动的影响。

3. 分析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固体分子运动是指固体中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微小的振动和转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它们影响着分子的运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电子显微镜、温度计、固体样品(如金属、晶体等)、加热器、试管、试管夹等。

2. 实验材料:固体样品(如金属铜、晶体硅等)、加热器、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固体样品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固定。

2. 将试管放入加热器中,逐渐升高温度,同时观察固体样品的变化。

3. 记录不同温度下固体样品的形态、颜色、硬度等特征。

4.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固体样品的微观结构,分析分子运动情况。

5.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温度对固体分子运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样品的形态、颜色、硬度等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固体样品发生熔化、升华等现象。

2. 分析与讨论(1)温度对固体分子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分子运动加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使得分子振动和转动幅度增大。

(2)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实验数据表明,在固体样品中,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当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导致分子运动加剧。

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固体样品发生熔化、升华等现象。

(3)固体分子运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固体样品的微观结构,可以发现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微小的振动和转动。

这些运动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

六、实验结论1. 温度对固体分子运动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它们影响着分子的运动。

3. 固体分子运动与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微小的振动和转动。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引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的运动对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实验,通过观察和研究分子运动现象,揭示分子运动规律,深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实验一: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指液体中微小颗粒在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观察布朗运动现象。

实验装置:1. 显微镜2. 显微镜载物台3. 一滴染料溶液实验步骤:1. 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滴上一滴染料溶液。

2. 调整显微镜对焦,将显微镜调至适当放大倍数。

3. 观察显微镜下的染料颗粒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染料颗粒在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随机地改变方向和速度,并且没有规律可循。

实验二:扩散现象扩散是指物质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性地传播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观察扩散现象。

实验装置:1. 两个容器2. 水3. 食盐实验步骤:1. 在一个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2. 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

3. 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环境中,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容器中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食盐溶液逐渐扩散到纯水中,直到两个容器中的溶液浓度达到均一。

这说明分子在液体中具有自由运动的能力,并且会沿浓度梯度自发地进行扩散。

实验三:气体的扩散气体的扩散是指气体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性地传播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观察气体的扩散现象。

实验装置:1. 两个容器2. 一种易于观察的气体,如氨气或臭氧气实验步骤:1. 在一个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气体。

2. 在另一个容器中不放入气体。

3. 将两个容器放在同一环境中,观察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容器中气体的浓度。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气体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直到两个容器中气体浓度达到均一。

这说明气体分子具有自由运动的能力,并且会沿浓度梯度自发地进行扩散。

对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实验的改进

对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实验的改进

量的节约原则。
热氨水的对比实验,证明温度
3.氨分子的扩散过程不明显,实 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内容
验用时较长,往往要等待十几分 更丰富。
钟才能观察到明显变红,不利于 4.新 装 置 容 易 组 装 , 操 作 简
连续学习、思考,容易让学生失 单,便于移动,效果明显,适
去兴趣。
合推广应用。
4.原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时不能移 5.实验中的塑料小泡是由棒棒
4.把其中一支具支试管放入盛热水的小烧杯 中;然后同时打开两套装置中的弹簧夹;
5.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七、实验效果 1、塑料小瓶中的无色酚酞变红,且 温度高的变红快。 2、教室内几乎闻不到有刺激性的气 味,减少了污染。 3、氨水、酚酞的用量减少了,节约 了药品。 4、该实验装置操作简便,便于移 动,可以让全班同学都观察到实验 现象,非常适合高效课堂小组学习 的探究模式。
改进之一:将小烧杯A装无色酚酞改为一支塑料小泡装几滴无色酚酞; 改进之二:将小烧杯B装浓氨水改为具支试管装浓氨水,并用橡胶塞塞好; 改进之三:将“A、B烧杯用大烧杯罩住”改为具支试管与塑料小泡用胶皮 管相连,并用弹簧夹开闭。
实验原型不足之处:
改进装置优点:
1.将 浓 氨 水 放 置 在 敞 口 的 烧 杯 1.装置密封,教室几乎闻不到
动,教室后面的同学难以观察到 冰塑料加工而成,充分利用了
现象,不适应高效课堂小组学习 废弃资源。材料加工过程还可
的探究模式。
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
一定的趣味性。
三、药品及实验器材:
药品:浓氨水、无色酚酞试液、热水、 蒸馏水
器材:铁架台(带铁夹)、具支试管、 弹簧夹、橡胶塞、塑料小泡状容器(连 接玻璃管)、胶皮管,以及其他辅助器 材(滴管、烧杯、试管架等)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
此处的文章无法一一输入,所以只简单介绍: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实验,旨在研究分子间的运动性能。

这项实验通过使用特定的设备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分子结构和组成,并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文将对该实验的原理、实验流程和结论进行讨论。

首先介绍分子运动的原理。

分子运动的运动学原理是指分子运动的动量,其根本来源是分子本身的内能,即分子振动时产生的热动能。

由于分子的振动速率,以及它的加速度等参数的影响,分子能量的传递速率也会改变,这就是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中,一般采用均匀温度条件或较低温度条件(一般为室温)进行实验,将分子受力后的变化进行观测。

首先,找到合适的温度和压强,用蒸发器将液体中的某种分子分离出来,然后将该分子置于实验设备中。

接下来,通过将分子放置在特定的电场中,使其受到电场的作用,并测量在这种电场作用下的运动情况,以此研究分子的运动特征。

最后,从实验结果中发现,尽管分子构型具有各种变异,但其运动规律大致相同,具有简单的时间和温度特性,即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振动和运动率也会增大。

同时,也发现部分分子具有极端现象,也就是它们在较低温度下运动率更高,这也可以借此类比某些特殊状况下分子的运动规律。

总之,通过《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发现分子物理性质的不同,
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分子的运动规律,也有助于研究物质的组织与活动性。

因此,此实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过一段时间,观察。
6、整理仪器。
现象:
1、步骤1中无现象,步骤2中酚酞变红。
2、A中变红,B中不变红。
分析及结论:
1、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2、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中形成氨水,氨水使无色酚酞变红;B起了对比的作用。
实验五:分子运动现象的滴管、酚酞溶液、浓氨水、一个大烧杯、三个小烧杯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然后加入几滴酚酞,观察。、
2、在试管中加入浓氨水,观察。
3、三个小烧杯分别标明A、B、C,A、B中加入酚酞,C中加入浓氨水。
4、用大烧杯把A、C扣在一起,B放在大烧杯外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