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药物分析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二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二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概述
通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效价测定) 通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效价测定)判 断抗生素质量的优劣 1、鉴别试验 用理化方法或生物学方法证明是何种抗生素
第一节 概述
2、检查 用理化方法或生物学方法证明是何种抗生素 (1).影响产品稳定性的指标 ).影响产品稳定性的指标 ).控制有机和无机杂质的指标 (2).控制有机和无机杂质的指标 ).与临床安全性密切相关的指标 (3).与临床安全性密切相关的指标 ).其他指标 (4).其他指标
第二节
ß-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 -
一、结构与性质
)、性质 性质: (二)、性质: 旋光性: 3、旋光性: 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都含有手性碳, 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都含有手性碳,具 有旋光性
﹡﹡ S 1
6 7 5
2 3
﹡ S ﹡ 1
O
7 6 8 N 4 5
O
N
4
2 3

第二节
ß-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 -
第二节
ß-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 -
二、鉴别试验
(三)化学鉴别法 1、钾、钠盐的反应
焰色→ 焰色→鲜黄色 Na+ 焰色→ 焰色→紫色
K+
第二节
ß-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 -
二、鉴别试验
(三)化学鉴别法 2、呈色反应 羟肟酸铁反应: ( 1) . 羟肟酸铁反应:青霉素及头孢霉素在 碱性中与羟胺作用, 碱性中与羟胺作用, ß-内酰胺环破裂生成羟肟 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
α − 氨 →蓝 色 基 紫

三 茚 酮
第二节
ß-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 -
二、鉴别试验
(三)化学鉴别法 2、呈色反应 − 斐林试剂反应: 似肽键, (3).斐林试剂反应: CONH−似肽键,可产生双 缩脲,开环分解,使碱性酒石酸铜还原显紫色, 缩脲,开环分解,使碱性酒石酸铜还原显紫色, 如阿莫西林 与重氮苯磺酸反应:侧链含有酚羟基时, (4).与重氮苯磺酸反应:侧链含有酚羟基时, 能与重氮苯磺酸试液偶合呈色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0.1mol/L枸橼酸溶液-0.2mol/L磷酸氢二 钠溶液-丙酮(60:40:1.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于 105℃加热5分钟后,立即喷以于展开剂配成的0.1%茚三
酮溶液,于105℃加热15分钟后,检视,供试品溶液所
显主斑点的颜色与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
增强而向高波数方向位移
VC=O
1815~1740cm-1
3470cm-1 O-H
1780cm-1
例 青霉素钠Ch.P.(20 Nhomakorabea0)【鉴别】(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
照的图谱(光谱集222图)一致。 例 青霉素钾 Ch.P.(2010)
【鉴别】(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
照的图谱(光谱集223图)一致。
(3)C3位有游离羧基
2. 头孢菌素类
(1)侧链(RCO-)+母核(7-ACA)
(2)分子中含二个手性碳原子(C6、
C7)
RCO NH 侧链 O N S CH2R1 COOH
(3)C4位有游离羧基
(二)性质
1. 酸性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分子中有游离
羧基有酸性,大多数青霉素类药物的
pKa在2.5~2.8之间,能与碱反应形成 盐。
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头孢尼西对照品适量,精密 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头孢 尼西0.1mg的溶液。 测定法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 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精密 量取100~2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流动相A 为流动相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另精密量取 对照溶液100~2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流动相 B为流动相,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含头孢尼西聚合物以头孢尼西计不得过0.4%。

药物分析第10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PPT课件

药物分析第10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PPT课件

抑制蛋白质合成
如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通 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阶段,阻断核糖体形成,导致 细菌死亡。
抑制核酸合成
如喹诺酮类通过抑制DNA回旋 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活性,干 扰DNA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
死亡。
抗生素的耐药性
产生钝化酶
某些细菌可以产生钝化酶,使抗生素 失活或降低其活性。
改变药物作用靶位
限度要求
根据不同抗生素类药物的特点, 制定相应的杂质限度要求,确保
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抗生素类药物的稳定性考察
影响因素
影响抗生素类药物稳定性的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光线、氧气、 金属离子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
药物降解或变质。
考察方法
通过加速试验、长期储存试验、影 响因素试验等方法考察抗生素类药 物的稳定性,以确定药物的保存和 使用条件。
质量控制
生物效价测定是抗生素类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需要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操作规范和结果判断标准等,以确保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使 用与监管
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 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常见的抗生 素种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色谱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 法、气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 等。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 特异性结合反应,对抗生素进行定性 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免疫分析法主要应用于抗生素残留检 测和生物样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测定等 方面。
免疫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操作简便等优点,但需要制备针对不 同抗生素的抗体。
微生物检定法是一种经典的抗生 素分析方法,通过微生物的生长 抑制或杀灭实验,测定抗生素的

抗生素类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

抗生素类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

抗生素类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引言抗生素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由于抗生素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分析和监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抗生素类药物的质量。

1. 物理性质测试物理性质测试是衡量药物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性质测试方法:1.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最简单和直观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药物粉末或溶液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

1.2 粒度测定粒度测定是通过测量药物粒子的大小分布来评估药物颗粒的均匀程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激光粒度分析法和显微镜观察法。

1.3 溶解度测定药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给定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的药物。

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可以评估药物的纯度和溶解性。

2. 化学性质分析化学性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药物的成分和纯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学性质分析方法:2.1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通过测定药物在紫外或可见光区的吸收特性来判断药物的纯度和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2.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通过将药物样品蒸发成气体,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该方法适用于分析含量低的化合物,能够准确测定药物中各个成分的含量。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将药物样品与流动相一起通过色谱柱,通过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上的分离作用来进行分析。

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的优点。

3. 生物学性质测试除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外,还可以使用生物学性质测试来评估抗生素类药物的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物学性质测试方法:3.1 抗菌活性测定抗菌活性测定是通过对药物对特定细菌的抑制活性进行评估来判断药物的有效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克利金墨菌悬浮法。

3.2 细菌内毒素测试细菌内毒素是细菌细胞外毒素,能够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

通过测定药物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可以评估药品的安全性和纯度。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盐酸四环素
(二)吸收度杂质吸收度
ChP、USP
HPLC法(外标法)
第三章节
第三节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2大考点
书法大家启功自传赏析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偏‘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起臭。
(1)羧基
Na
与有机碱(普鲁卡因)成盐,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等有机溶剂
普鲁卡因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 C6 C7
青霉素类 C3 C5 C6
旋光性
根据此性质,可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
(2)手性C
青霉素类 母核无明显UV 多数有苯环取代基
UV
(3)共轭体系
干燥纯净 稳定 室温密封可以保存3年以上 水溶液 不稳定随PH和温度有很大变化。青霉素水溶液在PH6-6.8时较稳定本类药物在酸,碱,青霉素酶,羟胺,及某些金属离子(铜,铅,汞,银)或氧化剂等作用下,易发生水解和分子重排
原因:
四元环张力大酰胺键易水解





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族分子都有一个游离羧基和酰胺侧链。氢化噻唑环或氢化噻嗪环与β–内酰胺环并合的杂环,分别构成二者的母核.
6-APA
7-ACA
青霉素分子中含有三个手性碳原子(C3,C5,C6),头孢菌素族分子两个手性碳原子(C6,C7),
青霉素分子中的母核称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头孢菌素族分子中的母核称为7-氨基头孢菌烷酸(7-ACA)
氧化还原性:链霉素分子结构中具有醛基,遇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等易被氧化成链霉酸而失效;遇还原剂如:Vc、葡萄糖、半光氨酸等被还原为双氢链霉素,毒性增加 硫酸庆大霉素:对光,热,空气均较稳定,水溶液亦稳定,PH2-12时,100℃加热30min活性无明显变化(四)紫外吸收光谱链霉素在230nm有紫外吸收,庆大霉素没有紫外吸收。

第6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6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6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抗生素是指在低微浓度下即可对某些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特异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的总称。

是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强大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6.1概述临床应用的抗生素,主要由生物合成-微生物发酵培养、经化学纯化、精制和化学修饰制得。

与化学合成相比,生物合成制备的抗生素,包括临床应用的抗生素,主要由生物合成发酵和提纯两大步骤。

由于发酵工艺过程复杂,不易控制。

6.1.1 抗生素类药物的主要特点1.化学纯度较低。

虽经精制提纯,一般仍含有杂质,存在较多的同系物,较多的异构体,并且降解的产物多。

2.活性组分易发生变异。

微生物菌株的变化、发酵条件的变化均可引起产品质量的变化。

3.稳定性差。

抗生素分子结构中的活泼基团不太稳定,易分解使其疗效降低,或使其失效,有时甚至引起毒副作用。

4.制备过程中易被异物污染的可能性大。

6.1.2 抗生素类药物的常规检查项目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各国药典都制定了抗生素标准,规定了抗生素类药物的杂质检查项目和含量测定方法,从而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抗生素类药物的常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鉴别试验用化学方法、理化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鉴别其属何种抗生素、何种盐或酯类,包括有官能团的显色反应、光谱法、色谱法和生物学法。

2.杂质检查抗生素类药物的检查项目除一般杂质检查外,还有以下一些特殊的检查项目。

1)毒性试验限制药品中引起急性毒性反应的杂质。

2)热原试验限制药品中引起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杂质。

3)降压试验限制药品中含有降低血压的杂质。

4)无菌试验检查药品中细菌污染的情况。

5)澄明度检查限制药品中不溶性杂质。

6)水分测定限制药品中水分含量。

7)特殊杂质检查用化学及理化方法检查药品中某些特殊杂质的含量或提取溶剂的残留量。

此外,某些抗生素,如灰黄霉素,其粒度与疗效有关,故规定控制结晶颗粒的大小。

3.效价测定抗生素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分为微生物学法和化学及物理化学法两大类。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 (4)坂口反应
R N=C NH2 NH2
链霉胍
BrO-
R N=C NHBr OHNH2
R N=C N- Br NH2
R N=C=N NH2
OH
O
O
N
BrO-
N
Br
Br
N
R N=C=N NH2
O
RNHCONH N 橙红色
此为链霉素水解产物链霉胍的特有反应。本品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 液, 水解生成链霉胍。链霉胍和8-羟基喹啉(或a-萘酚)分别同次溴酸 钠反应, 其各自产物再相互作用生成橙红色化合物
头孢菌素类母核在260nm有强的紫外吸收
(二)鉴别试验
(1)色谱法 HPLC:规定在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图中,供试品主 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TLC: 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主峰斑点的比移值 是否一致 • 中国药典大多采用HPLC法进行鉴别
(2)光谱法 1.紫外吸收光谱(UV)
根据吸收光谱的特征数值,比如最大吸收波长 、吸收系数,鉴别原料药的真伪 2.红外吸收光谱(IR)
• (5)硫酸盐反应
SO 42 B H +2aBa4S白 O
(6)色谱法
(7)光谱法
(8)molisch试验来自(三)含量测定(链霉素、庆大霉素)
回顾
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Thank you!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主要内容
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概述
(一)抗生素的定义
➢Text ➢Text ➢Text
抗生素是指在低微浓度下即可对某些生命活 动有特异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主要是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的代谢产物,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强大的抑 制或杀灭作用。

抗生素类药物分析

抗生素类药物分析
S N O
O HO O O N H H S OH CH3
HO
CH COHN NH2
CH3 COOH
,H2O
H2N
N H H
头孢拉定(cefradine)
CH COHN NH2 O
O O O N H H S OH CH3
S N CH3 COOH
H2N
N H H
S CH2
头孢噻吩钠(cefalotin)
O
H H H N S O N H
CH3 CH3 O ONa
青霉素钠
(Benzylpenicillin sodium)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ampicillin)
CH COHN NH2 O
H NH2 H H H N S O N H O
S N
CH3 CH3 COOH
CH3 CH3 ONa
O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生物检定法(附录Ⅺ A)测定。1000磺苄西林单
位相当于1mg的C16H18N2O7S2。
例 抗生素【含量测定】
Ch.P(2005)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附录Ⅺ A) 红霉素、两性霉素B、杆菌肽、硫酸多黏菌 素B、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卷曲 霉素、硫酸核糖霉素、硫酸链霉素、磺苄西林钠 原料及制剂
(amoxicillin)
HO
CH COHN NH2 O
OH HO O O O N S H H H
S N
CH3 CH3 COOH
CH3 ,3H2O CH3
H2N
N H H
普鲁卡因青霉素(procaine benzylpenicillin)
NH2 CH2 COHN N O
O O H2N H3C N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光谱法
原理:氨基糖苷类药物与金属离子、有机试剂或有些染料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产生吸收。 应用:注射溶液中氨基糖苷类药物含量测定 优点:操作简便,仪器价廉,常见离子及氨基酸、糖类均不干扰测定 缺点:有关物质影响较大,最好先做杂质限量试验 文献报道: 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酸性双偶氮染料曲利本红与此类药物反应后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强烈吸收 ⑵原子吸收光谱法:与Co、Ni、Cu、Zn 等金属离子配合后通过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来间接测定
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
【检查】 残留溶剂 (甲醛、乙醇) 高效液相色谱:加二甲亚砜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取甲醛、乙醇,加二甲亚砜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测定,使用紫外检测器,按外标法计算,含甲醛、乙醇应符合规定。 毛细管色谱:柱温40-100,常以氮气为载气,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含量测定—液相色谱 分别加甲醇溶解,用磷酸盐缓冲盐(pH7.0)-甲醇(15︰1)定量稀释制成溶液,分别作为供试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标准品溶液各20u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红霉素A的含量。药典规定:按无水物计算,不得少于88.0%。
概述
四环类抗生素
01
抗菌谱:四环素为广谱抗生素,用于G+和G-引起的感染
02
抗菌机理:作用于30S亚基,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03
不良反应:消化道刺激,牙齿骨骼钙黄沉积
04
结构特点:含有并四苯的基本结构
盐酸四环素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
用薄层层析快速鉴别四环类抗生素
01
pH为8.3的5%的EDTA-2Na溶液调制硅藻土G板为薄层固定相,以0.02mol/L的氢氧化钠的丙酮溶液为展开剂,将样品和对照品一起展开,通过计算比移值鉴别。 与钙镁离子形成沉淀; 与铁离子形成红色络合物; 与铝离子形成黄色络合物。

抗生素类药物分析医学

抗生素类药物分析医学

抗生素类药物分析医学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显著的作用是通过干扰细菌的生长和复制来杀灭细菌。

这使得抗生素成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治疗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青霉素。

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抗生素之一,对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青霉素分为天然青霉素和合成青霉素两类。

天然青霉素主要来源于真菌培养物,而合成青霉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

青霉素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作用,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除了青霉素外,头孢菌素也是一类常用的抗生素。

头孢菌素是青霉素的衍生物,其抗菌活性更强。

头孢菌素根据其作用谱分为第一代到第四代,第一代适用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而第四代为广谱抗生素,可治疗复杂的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但头孢菌素与主要途径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和对青霉素的交叉过敏。

还有一类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是巴龙霉素。

巴龙霉素是蛋白质合成抑制剂,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巴龙霉素对许多革兰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较弱。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肌肉毒性和肾毒性。

另一个常见的抗生素是四环素。

四环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杀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

虽然四环素具有广谱性,但由于其广泛使用,许多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

此外,四环素还可能导致牙齿变色和骨骼发育异常。

总体而言,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和错误使用已导致许多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生素在某些情况下失去了效果。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和患者都应遵循正确的用药指导,避免滥用和误用。

另外,为了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也需要不断研发和创新新的抗生素药物,以应对细菌的变异和抗药性。

此外,除了以上提到的抗生素类药物,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 引言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来发挥作用。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对于研究其疗效、剂量和毒性等方面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方法进行综述。

2. 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以根据其来源、化学结构和作用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生素分类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每种类别的抗生素在分析方法上可能存在差异。

3. 抗生素分析方法3.1 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分析方法。

它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分离能力强、精确度高、灵敏度好。

例如,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中,液相色谱法常用于测定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含量。

3.2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分析方法。

它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并且可以获得抗生素分子的结构信息。

例如,在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中,红外光谱法可以用来鉴定抗生素的结构。

3.3 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是一种用于检测抗生素活性和毒性的方法。

常用的生化分析方法包括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和细菌生长曲线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抗生素的疗效和剂量。

4. 抗生素研发与质量控制抗生素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是抗生素分析中的重要环节。

研发阶段需要对抗生素进行结构解析、药效评价以及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

质量控制阶段需要对抗生素进行质量指标的确定和检验,以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纯度分析、杂质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等。

5. 抗生素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抗生素分析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抗生素的定量分析,可以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获得正确的剂量;通过对抗生素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抗生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抗生素分析还可以用于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监测,及时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的位置:在线学习->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1)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基本要求学习要点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特点:化学纯度较低, 同系物多,异构体多,降解物多,稳定性差。

二、鉴别方法:生物学法,理化方法。

三、特殊检查项目:异常毒性、热源或细菌内毒素、降压物质、无菌,组分分析,聚合物等。

四、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一)、微生物学法——通过比较标准品与供试品产生抑菌圈的大小来测定供试品的效价。

其原理恰好与临床应用要求一致,更能确定抗生素的医疗价值。

1、对于分子结构复杂、多组分的抗生素,生物学法是首选的效价测定方法。

2、本法的优点:灵敏、用量小,结果直观适用范围广:纯度好的、差的制品,已知或新发现的抗生素均适用,同一类型的抗生素不需分离,可一次测定其总效价。

3、缺点:操作步骤多,测定时间长,误差大等。

(二)、理化方法——适用于提纯的产品以及化学结构已确定的抗生素。

1、本法的优点:迅速、准确、有较高的专属性。

2、缺点:对含有具同样官能团杂质的供试品不适用,或需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校正。

而且当该法是利用某一类型抗生素的共同结构部分的反应时,所测得的结果,往往只能代表药物的总的含量,并不一定能代表抗生素的生物效价。

第二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化学结构与性质(一)、青霉素族(二)、头孢菌素族二、鉴别试验(一)、呈色反应1、羟肟酸铁反应青霉素及头孢菌素在碱性中与羟胺作用,β-内酰胺环破裂生成羟肟酸;在稀酸中与高铁离子呈色。

2、茚三酮反应3、与重氮苯磺酸的偶合反应4、硫酸-甲醛试验第1页/共8页您的位置:在线学习->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2)(二)、各种盐的反应1、钾、钠离子的火焰反应2、有机胺盐的特殊反应(如普鲁卡因青霉素的重氮化-偶合反应)(三)、色谱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薄层色谱法(TLC)3、中国药典收载的头孢菌素族药物和大多数青霉素族药物采用HPLC法进行鉴别。

(四)、光谱法1、IR——各国药典对收载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几乎均采用了本法进行鉴别。

2、该类抗生素共有的特征峰:1)、β-内酰胺环羰基的伸缩振动(1750~1800)2)、仲酰胺的氨基、羰基的伸缩振动(3300cm-1±,1525 cm-1±,1680 cm-1±)3)、羧酸离子的伸缩振动(1600 cm-1±、1410 cm-1±)3、UV——利用最大吸收波长鉴定法或利用水解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鉴定法。

三、特殊杂质的检查本类抗生素的特殊杂质主要有高分子聚合物,有关物质,异构体等,一般采用HPLC法控制其量,也有采用测定杂质的吸收度来控制杂质量的。

(一)、聚合物——HPLC法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葡聚糖凝胶G-10(40~120?m)为填充剂,玻璃柱内径1.3~1.5cm,床体积50~60mL;流动相A为含3.5%硫酸铵的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钠 2.19g和磷酸二氢钠0.54g,加水1000mL使溶解,调节pH值至7.0),流动相B为0.0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254nm。

以流动相A为流动相,用1mg/mL蓝色葡聚糖2000溶液进样200?L进行测定,理论板数应不低于900,拖尾因子在0.75~1.5,对照品溶液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重复进样200?L,峰面积值的相对标准差应小于 5.0%。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头孢他啶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含头孢他啶100ug/1mL的溶液,摇匀。

3、测定法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含头孢他啶20mg/1mL的溶液,立即进样200uL,以流动相A为流动相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另取对照品溶液200u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计算,本品含头孢他啶聚合物以头孢他啶计不得过0.3%。

4、自身对照外标法的原理:1)、该法是利用特定条件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缔合成与高分子杂质有相似色谱行为的缔合物,即在Kav=0处表现为单一的色谱峰。

2)、以药物自身为对照品,测定其在特定条件下缔合时的峰响应指标;3)、然后改变色谱条件,测定样品,记录样品色谱图中Kav=0处的高分子杂质峰的响应指标,4)、按外标法计算,即得样品中高分子杂质相当于药品本身的相对含量。

第2页/共8页您的位置:在线学习->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3)(二)、有关物质和异构体1、例 1 头孢呋辛酯中有关物质和异构体的检查:>>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头孢呋辛酯A,B异构体之间、头孢呋辛酯A异构体与头孢呋辛酯△2-异构体之间的分离度R﹥1.5;理论板数按头孢呋辛酯A异构体峰计算,n ≥1500。

>>异构体——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试验。

以A异构体峰的相对tR为1.0,B异构体峰的相对tR约为0.85,>>供试品色谱图中A异构体峰的面积与A、B异构体峰的面积和之比应为0.48~0.55。

>>有关物质——按自身对照法测定有关物质限量2、△2-异构体是取头孢呋辛酯对照品经加热破坏处理而制得的,其相对tR约为 1.2 。

(三)、吸收度1、如青霉素钠(钾)的吸收度检查:>>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80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8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大于0.10;在26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吸收度应为0.80~0.88。

>>此法中264nm 处吸收值用来控制青霉素钠(钾)的含量,280nm处吸收值用来控制杂质的量。

2、头孢氨苄中有关物质的检查——反相TLC法四、含量测定(一)、高效液相色谱法1、这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量测定的主要方法。

中国药典收载的本类抗生素原料及制剂共约70种,应用HPLC法测定含量的有50多种,约占78%。

2、本类药物的HPLC法通常采用反相HPLC,以外标法计算含量。

(二)、碘量法1、利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分子不消耗碘,而其降解产物消耗碘,采用剩余碘量法测定,以标准对照法计算含量。

反应分两步:第一步: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该步反应是按化学计量进行的。

第二步:水解生成的青霉噻唑酸在酸性条件下与定量过量的碘作用,剩余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

同时做空白试验。

并用青霉素标准品进行平行对照测定第一步第二步第3页/共8页您的位置:在线学习->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4)2、讨论:>>温度(24-26℃ )。

>>pH(4.5)。

>>时间(15~ 20min)等影响反应,耗碘量没有固定的当量关系。

>>采用青霉素标准品平行对照测定,以抵消上述可变因素的影响。

>>青霉素的降解产物等杂质亦可消耗碘而影响测定结果,所以用未经水解的样品液作空白试验校正。

式中:S0、R0分别为滴定供试品空白液和对照品空白液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C为对照品浓度(g/mL);U、U0分别为对照品的效价(单位/毫克)和样品的标示量;W、D分别为供试品取样量(g)和稀释倍数。

(三)、电位络合滴定法1、青霉素分子不与汞盐反应,而其碱性水解产物如青霉噻唑酸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二价过渡金属离子如Cu2+、Hg2+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可用硝酸汞标准液滴定,电位法指示终点(滴定中出现两个突跃,以第2个突跃为终点,反应摩尔比为1:1 )2、由于样品中存在的降解杂质也会消耗硝酸汞,为消除干扰,采用两次滴定法:3、水解后滴定——总量%4、直接滴定——降解杂质量%5、样品含量% =总量% —降解杂质量%6、讨论:(1)、水解必须完全。

溶液的pH值和反应时间直接影响水解的完全程度,水解如不完全,将使测定结果偏低。

(2)、本法空白实验的作法与碘量法类似,即空白实验时也要称取供试品,但不经氢氧化钠水解。

空白实验的目的也是为了消除供试品中可能存在的降解产物的干扰。

(3)、与碘量法比较,汞量法测定青霉素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青霉素标准品作对照,汞盐滴定液用EDTA标定即可。

(四)、硫醇汞盐法1、青霉素族抗生素在咪唑的催化下与氯化高汞定量地反应生成相应的青霉烯酸硫醇汞盐,在324~345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

第三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都是以碱性环已多元醇为苷元,与氨基缩合而成的苷,故称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 antibiotics)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及巴龙霉素、硫酸奈替米星、硫酸西索米星、硫酸依替米星等它们的抗菌谱和化学性质都有共同之处。

一、化学结构与性质(一)、链霉素第4页/共8页您的位置:在线学习->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5)(二)、巴龙霉素(三)、庆大霉素庆大霉素R1R2R3分子式C1CH3CH3H C21H43N5O7C2CH3H H C20H41N5O7C1a H H H C19H29N5O7C2a H H CH3C20H41N5O7二、鉴别试验(一)、茚三酮反应——本类抗生素具羟基胺和α-氨基酸的性质,可与茚三酮缩合成蓝紫色化合物。

(二)、N-甲基葡萄糖胺反应——水解,产生葡萄糖胺衍生物,在碱性溶液中与乙酰丙酮缩合成吡咯衍生物,再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酸性醇溶液反应,生成樱桃红色缩合物。

(三)、麦芽酚(Maltol)反应——在碱性溶液中,链霉糖经分子重排、扩环、消除反应,生成麦芽酚,与铁离子在微酸性溶液中形成紫红色配位化合物。

第5页/共8页您的位置:在线学习->第十一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6)(四)、坂口(Sakaguchi)反应——链霉素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水解生成链霉胍与8-羟基喹啉、次溴酸钠反应,生成橙红色化合物。

三、特殊杂质检查及组分分析(一)、链霉素中链霉素B的检查1、链霉素B是指甘露糖链霉素,由发酵产生, 其生物活性仅为链霉素的20%~25%,能被甘露糖链霉素B苷酶水解成甘露糖和链霉素。

2、现行各国药典中,仅BP(2000)规定了该项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查。

(二)、硫酸奈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TLC检查:1、供试品溶液:150mg / mL;2、标准品溶液(1) 1.5mg / mL;3、标准品溶液(2) 3mg / mL;4、标准品溶液(3) 1.44mg西索米星/mL,5、点样:各2uL,6、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4:4:2)7、显色:0.2%茚三酮溶液,110℃加热20min。

8、结果: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1)、与标准品溶液(3)所显主斑点相比较,不得更深(1%),(2)、其他杂质与标准品溶液(1)所显主斑点相比较,均不得更深(1%),(3)、如有一点超过,应不深于标准品溶液(2)的主斑点(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