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语言叙事技巧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语言叙事技巧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语言叙事技巧1. 引言1.1 介绍老舍《骆驼祥子》作品背景《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于1936年首次发表。

这部小说以描写北京城中一个出租骆驼的小商人祥子为主线,展现了他在现代社会中的艰辛生存现状和对人生命运的挣扎。

作品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老舍在小说中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塑造了一个真实且充满悲剧色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令人触及心灵的印象。

通过对《骆驼祥子》作品背景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内核,以及老舍在创作中所运用的语言叙事技巧对作品整体氛围的塑造和读者情感共鸣的产生起到的重要作用。

1.2 概述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重要性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描述故事情节的工具,更是展现作家思想和心情的关键方式。

通过精妙的语言叙事技巧,作家能够巧妙地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营造氛围,从而使读者更加沉浸于故事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语言叙事技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体现,比如对话的设置、人物内心独白、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等等。

这些技巧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语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

在小说中,语言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和人物命运的起伏。

语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体验。

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巧妙运用语言叙事技巧,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细腻的北京城市画卷。

2. 正文2.1 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叙事的影响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方式以及语言行为背后的意图和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言语行为理论对叙事有着重要的影响。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举例说明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举例说明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举例说明
《骆驼祥子》中的语言以北京话为基础,都是“俗”而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修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同潺潺溪水般自然流畅而又令人倍感酣畅淋漓。

有人用电脑统计,《骆驼祥子》只用了常用字二千四百一十一个,不仅冷僻字眼儿一个也没有,就连人们常用的“时”,老舍不是写成“时候”,就是写成“那阵子”,因而具有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阅读。

例如:“那什么,”王二搓着手说,“我来看房,怎么进去呀,大门锁着呢。

那什么,雪后寒,真冷!那什么,曹先生,曹太太,都一清早就走了;上天津,也许是上海,我说不清。

左先生嘱咐我来看房。

那什么,可真冷!”
这段话中,王二说话简短且带有明显的口头禅,老舍抓住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把地方方言和个人的口头禅完美糅合在一起,自然通俗不造作。

老舍在叙事的过程中,运用这种又俗又白的叙述语言,能把叙事者与小说中人物的内心语言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使读者读后感到既是人物内心活动,又是叙述人的具体描述,真正达到了叙述人像钻进人物内心去说话的境地。

如:
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
这种通俗化、口语化的叙述语言将祥子的心理活动真切、生动地表
现了出来,让读者能够很快“进入角色”,身临其境地分担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是一部具有浓郁京味的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老舍运用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京城和人们的生活。

一、字词选用方面的京味老舍在选用字词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

比如,“扯蛋,胡扯,糊弄,忽悠”,这些都是北京方言中很常见的词汇,用来描绘人物的语言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同时,人物之间的交流也充满了淳朴的京味。

比如,“一块儿出来蹦动,让我撞着了”中的“蹦动”即为“闲逛”的意思,“撞着”则是指“碰到”,这些词汇看似平凡,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方言。

此外,在小说中,老舍还运用了许多京城的特有词汇,比如“板子”、“生炉子”、“大车间”等都是北京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汇,为小说营造了浓郁的京味。

二、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在句式和用词方式方面,老舍也展现了独具京味的技巧。

例如,“瞎咯的又傻又大,摔了一跤不想爬起来”中的“瞎咯的”即为“无头脑的”;“挑最麻烦坑最深的是那些叫‘虎阵营’的士兵,因为‘虎阵营’这个称呼实在太可怕,越是瞎折腾越想扮演高深的样子”中,“瞎折腾”即为“胡搞”,“扮演高深的样子”则是指“虚张声势”。

通过这些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老舍成功地刻画出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他们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自然、流畅。

三、描写场景的京味在描写场景方面,老舍也运用了京味,生动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北京市井人民的生活。

比如,在描写鸟笼市的时候,“摆摊者们卖鸟、卖笼、卖地衣,有的捉虫、卖虫,越往里走越牵涉到菜市、肉市、土特产,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或住在凑热闹的,或在固定的馆子里出租的,做起电台广告,到处拐卖妓女或者出售口供证人,这些人当然排列在街子另一边。

通过这段描写,老舍抓住了鸟笼市这一民俗场景,深入细致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的鸟笼市,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浓郁的京味。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之语言运用解析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之语言运用解析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之语言运用解析一、引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骆驼祥子作为主角,揭示了上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将通过对《骆驼祥子》中语言运用的解析,来更好地理解老舍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形象描写的生动性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巧妙地运用了形象描写,使作品充满生动的画面感。

在小说开头,舍友曾水使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骆驼祥子的形象,让读者立刻对这个主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这个瘦骨嶙峋的人,……可他眼里凶恶的光是飞荡也使他胜过别人。

”这样的描写既直接反映了骆驼祥子的外貌特点,又揭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性。

通过这种生动的形象描写,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骆驼祥子所经历的艰辛和他的执着。

三、对话的真实性除了形象描写,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还运用了真实的对话,使人物塑造更加深入人心。

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传递了情感,还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在骆驼祥子与王四爷的对话中,王四爷揭示了自己的贪婪和冷血:“要我说,不留点钱到死,还不如多受点罪捞几个钱。

”这样的对话直接抨击了社会的不公,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正义的呼唤。

通过真实的对话,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他们的内心矛盾。

四、意象的象征性在《骆驼祥子》中,老舍精妙地运用了意象,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象征性的运用,加深了作品的表现力。

比如,骆驼这一意象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骆驼作为沙漠中坚韧的动物,象征着韧性和勇气。

通过与骆驼这个意象的关联,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骆驼祥子所表现出的不屈和顽强。

此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意象,例如玉观音、骑马人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五、情感的饱满性老舍在《骆驼祥子》中通过精心的语言运用,将丰富的情感灌注到作品中。

无论是骆驼祥子对命运的抗争,还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怒,都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得以展现。

教育论文:《骆驼祥子》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例析

教育论文:《骆驼祥子》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例析

教育论文:《骆驼祥子》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例析摘要: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里面大量运用了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的比喻句,这些比喻手法的运用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人物、丰富内涵的作用,本文对小说中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比喻手法的运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由此,我们可以管窥老舍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

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人物形象比喻手法老舍先生著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里面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生动鲜活的比喻手法的运用更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笔者就此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析,试分门别类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描写祥子及人力车的比喻在小说中,拥有自己的人力车是祥子一直以来的梦想,但在买车的过程中,祥子历经艰辛,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三起三落,小说正是通过这个线索展示了祥子坎坷的人生经历。

我们可以从文中一系列比喻句中,窥探祥子对车的追求及其心理变化的过程:1.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在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祥子凭借自己强壮的身体与不辞辛劳的勤奋,终于拥有了他自己的人力车,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北京城里站住了脚,有了自己谋生的工具。

“车”成为了祥子心目中努力奋斗的荣誉“徽章”,这个比喻极为形象地刻画了祥子内心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对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美好的未来充满自信,这是祥子来到北京以后人生的制高点,在后来故事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祥子总是在把自己的生活状态与这个时期的生活作对照,从而印证自己生活的得意与失落。

2.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

祥子拼命拉车赚钱,好不容易买来的车被大兵抢走了,自己还被抓了壮丁。

在逃跑途中,他侥幸偷回了三只骆驼,想着卖了这三匹骆驼再去买一辆车,回到自己最幸福的生活状态,而且他此时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老舍先生把他比喻成“饿疯的野兽”十分形象地揭示了祥子内心的急迫,甚至到了疯狂的状态,表明祥子仍然在抗击着命运对自己的捉弄。

解读:《骆驼祥子》的创作手法

解读:《骆驼祥子》的创作手法

解读:《骆驼祥⼦》的创作⼿法解读:《骆驼祥⼦》的创作⼿法 语⾔成就 “京腔”,清脆快当,俏⽪⽣动,漂亮活泼。

⽼舍来⾃社会低层,在语⾔运⽤上得天独厚。

他不⽤刻意⾛⼤众化、通俗化的道路,便已经“化”在其中了。

“五四”以后,西⽅的幽默传⼊中国。

西⽅的幽默,章回⼩说的讽世,民间的情趣,加上北京话的俏⽪,使⽼舍的⽩话语⾔别具⼀格。

⽼舍⼜是⼀个严肃、冷静的⼈,他每写⼀个字都⼒求精炼和准确,⼒戒拖泥带⽔和平摆浮搁。

他的⽬标是:争取⽤两句话就把⼀个⼈的性格交代清楚;争取能⽤洋车夫的或糊棚匠的最俗浅的语⾔描写晚霞或者刮风,读了使⼈⾝临其境。

他要求不加任何酱油、味精,诸如专⽤名词、⽐喻、典故、,就把⽩话⽂的真正⾹味烧出来,⽽且永远地朗诵出声来。

精湛的语⾔艺术技巧,是⽼舍最突出的特点之⼀,也是⽼舍拥有⼤量读者的⼀个重要原因。

⽼舍的语⾔显然是借鉴了说唱艺术,⽼舍的⼩说多由作家来叙述故事。

《骆驼祥⼦》就是可以当作评书来说的。

⽽在⽼舍的作品中,叙述者常常与⼈物打成⼀⽚,不仅讲述⼈物的各种际遇,⽽且帮助他们展⽰⾃⼰的内⼼世界。

因此,叙述者的语⾔常常变化着,当他以作家的⾝份交代⽭盾的发展,描写特定的情景时,⽤的是⼀种语⾔,⼀种平易的、⾊彩浅淡的知识分⼦语⾔;当他描写到具体⼈物,特别是表现⼈物的内⼼活动时,便根据不同⼈物的不同个性,采⽤各具特⾊的⼈物语⾔。

写虎妞使计谋,语⾔成了虎妞的;写刘四发⽕,⼜变成了刘四的语⾔。

因为作家能熟练地驾驭笔下各种⼈物的语⾔,所以尽管是从旁观者的⾓度叙述,也好像⼈物⾃⼰在说话。

待到直接描写⼈物的对话,那语⾔的地⽅⾊彩和个性化,就更其鲜明了。

特别值得⼀提的是,在⽼舍的叙述中常常夹着描写,有时甚⾄是⼗分细致的描写。

如对北京的风光、风俗,作者娓娓道来,含情脉脉,细针密线地勾织,具有⼯笔画的效果。

另如写⼈⼒车夫春夏秋冬的⽣活,也极为真切。

祥⼦婚后在烈⽇下、暴⾬中拉车的⼀节,作者⽤车夫的眼睛和感觉,写尽了祥⼦的⽆限痛苦。

211125869_《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分析

211125869_《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分析

017[摘 要]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将自己的语言功底全面展现出来。

小说围绕祥子展开,以祥子在买车问题上的三起三落作为主线,逐层深入,将北平市民社会的真实情境呈现出来。

其语言艺术性突出,遣词造句讲究、凝练,选择笑中含泪的叙事笔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色彩。

[关 键 词] 语言;《骆驼祥子》;老舍;特色《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分析曹 靓众所周知,老舍的每一部作品里的语言均被学者们进行过深入研究,有的作品甚至被学者们列为典范,这主要归功于老舍长时间积累的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北京口语。

而《骆驼祥子》是北京市民语言的代表作品,在问世之初就备受学者重视。

叶圣陶是关注并研究《骆驼祥子》语言特色的第一人,其在《骆驼祥子》连载第一期时就撰写了对老舍作品的语言风格进行评论的文章。

在这之后,周作人以及毕树棠等人也对《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

进入新时期后,学者们差不多都延续之前的路线研究《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对其展开更加深入、精细的研究。

老舍作品的语言富有醇厚、清新、隽永、俗白的特点,他继承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再加上其知识渊博,有着扎实的语言基础。

在创作之初,老舍更加注意自主语言的表达,随着小说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老舍意识到小说的语言应尽可能做到有力、简洁、可读,应“烧出白话的真正香味”。

《离婚》是老舍语言风格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这部作品充分呈现了白话的力量,实现了叙事语言的个性化、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骆驼祥子》中,老舍的语言既有深厚的悲剧意蕴,又有幽默的喜剧特点。

他融会贯通了民间口语里鲜活的语调、声音、词语、气势以及句式,既为作品增添了厚重的地方色彩,又赋予平淡的文字以鲜活、自然、恰当、亲切的气息,盘活了《骆驼祥子》的语言,使其灵动出彩,引人入胜。

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老舍对老北京的市民生活十分了解,他善于用生动简洁的口语刻画人物,其笔下的人物只要一开口,读者就可以马上获取他的身份,这是因为老舍熟稔语言运用的规律,且在下笔之前就反复琢磨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探析

《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探析

《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探析一、结构紧凑,落笔谨严。

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相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

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二、多样、多样、柔和的心理描绘。

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祥子的个性绝望、坚毅乃至木讷,心理描绘就补足了祥子疏于言语的个性。

以动作、情状写下心理。

从语言方面写下心理。

通过作者轻易的剖析,托出祥子心理的变化。

通过别人的眼睛观测祥子的心理。

利用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去衬托心理。

三、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绘。

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绘别放在一个老舍所熟识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虎妞筹划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绘至祥子拉车路线的详尽描述,都并使小说散发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在烈日与暴雨下拉车的祥子,对瞬息间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体会,既贴近北平的自然地理情况,又与祥子这个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

“京味儿”还强烈地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

提炼了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京的自然景物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人物语言,都是个性化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

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扎晚儿”,所以就可以早早的空车,期望能够从清晨转回至午后三四点钟,扎出来“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

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太少借钱。

至瓜市,果市,菜市,回去扎货物,都就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赏析: 车夫的坎坷和悲惨生活,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他同意回去拉车,就拉车回去了。

山泽之了辆好家伙,他先练腿。

第一天没扎着什么钱。

第二天营生极好,可是蹲了两天,他的脚脖子疼得象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去。

他无法忍受,不管就是怎样的疼痛。

他晓得这就是不可避免的事,这就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骆驼祥子作品语言特点

骆驼祥子作品语言特点

骆驼祥子作品语言特点《骆驼祥子》的语言特点:语言朴素简便、善用俗语,精于比喻,突出人物形象。

语言特点具体分析:1、平易质朴:老舍曾说《骆驼祥子》的语言澄清如无波的湖水。

平易、质朴。

首先平易、质朴表现在用语上平实自然,不事雕饰。

如她(高妈)可以很和气,也可以很毒辣,“她知道非如此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语言再平易不过,但字里行间却能让读者体会到高妈的无奈和当时社会的无情。

如“他(祥子)的眼发着亮光,去盘算怎样省钱,怎样买车”中的“他的眼发着亮光”寥寥几个字便把祥子重新燃起希望的兴奋劲儿给展现出来。

平易、质朴还表现在多用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言谈举止。

北京口语多儿化音,本文中“抄着根儿”“冒儿咕咚叫”“赶明儿”等儿化音比比皆是。

2、善用俗语:俗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在群众口语中广泛流传的,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固定语言。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作为平民语言的俗语,在老舍笔下更是信手拈来。

《高妈》一文中的俗语俯拾皆是,如在苦口婆心地劝说祥子而无果时,高妈最后用了句歇后语“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把祥子的倔劲表现得活灵活现。

再如高妈把放高利贷说成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这些俗语的使用,既符合人物形象的身份特征,又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有趣。

总之,通过《高妈》来看,《骆驼祥子》的语言如一杯香茗,初读觉得平淡无奇,然而愈是品味便愈发觉它的馨香。

3、精于比喻:比喻是作家笔下的宠物,老舍是善用比喻的高手。

《高妈》一文中的比喻自然、贴切而又新颖,让人感觉妙语天成,无意于工而工。

如“过了些日子,生活又合了辙,他把这件事渐渐忘掉,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了芽”,这里把生活比做路,重新发了芽是把希望比喻成种子,运用比喻非常形象但又不着痕迹。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篇1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特色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车夫祥子悲惨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说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选词凝练、语言通俗,散发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本文以其英译本为例研究其语言特色的再现。

关键词:《骆驼祥子》语言特色地方色彩老舍一贯主张写作应使用“俗”与“白”的口语。

并且说应该把白话的真正香味烧出来。

在作品里被人们称道的北京"大白话"实际上是经过作家提炼的、加攻过的人民口语,《骆驼祥子》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最能代表老舍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

运用北京口语写作是老舍语言艺术的最主要特色。

他善于从北京人口语中发掘宝藏,加工提炼,加以创造。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都是北京住大杂院的城市贫民,说的都是地道的、纯正的北京话,老舍熟悉他们的语言,因为他也住过大杂院。

《骆驼祥子》中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都是北京话,所以小说的北京地方色彩不仅在于老舍描写了当地的风士人情,而且也是由北京话烘托出来的。

老舍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首先是他采用了北京语音“儿”化韵,用“儿”化韵的语音响亮,是组成“嘎嘣脆”的北京口语的重要成分。

语音的修辞作用很大,北京话“明儿”“明儿个”跟普通话“明天”词义相同,但语音比“明天”响亮,而且它本身又粘连着地方色彩。

又如北京话中的“甭”比“不用”的音韵响亮,可实际上它确是“不”和“用”的串联合并现象。

另外,小说中还有很多北京话词汇,如“鼓逗”、“心程”、“扒楼”、“敢情”等都使读者感到特有的北京风味和音乐美。

老舍说“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应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之美。

骆驼祥子 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 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可谓是独具匠心,充满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味儿。

这部小说的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读来仿佛能听到老北京胡同里传来的吆喝声,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北京风情。

首先,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这种语言风格不仅让读者容易理解,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

他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同时,老舍还善于运用北京的地方性词汇和俚语,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富有地域特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生活场景之中。

其次,《骆驼祥子》的语言还充满了幽默和讽刺。

老舍通过幽默的笔触,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在欢笑之余,也能够对人物的性格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他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

最后,《骆驼祥子》的语言还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老舍在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北京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曲艺、民俗等,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传承了北京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韵味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独具匠心,充满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味儿。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得小说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理解,而且更能够深入人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老北京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整理版]论《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整理版]论《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说以祥子为中心,以其在买车问题上的三起三落为主线,立体地展现了市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从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年代初北平市民社会的风俗画卷.严谨独特的艺术结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京味浓郁的地方色彩,全面显示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骆驼祥子>以其鲜明的思想艺术特色,当之无愧地步入了现代经典作品之林!这部作品的主要成就首先在于它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形象,使祥子和虎妞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人物。

其次,这部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展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使作品成为摹写生活本来面目的典范;最后,作品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浓郁的古都风情,“京味”十足的语言使作品真正做到了为大众服务,也确立了作者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

[关键词]:骆驼祥子艺术特色《骆驼祥子》是伟大人民艺术家老舍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创作的一部作品,它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农村生活日益凋敝,父母去世,他便跑到北平来赚钱谋生,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健壮、木讷、勤快与诚实,卖力气换饭吃的事做过不少,最后他认定,拉车是件最好挣钱的活儿。

好胜要强的祥子凭着力气拉着租来的车挣钱,他下定决心要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

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

在强烈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用自己的血汗买来了一辆洋车。

但是没有多久,祥子连人带车被军阀的乱兵抓走了,后来,大兵们吃了败仗,祥子趁黑从兵营里偷跑回来,还顺手拉了三匹大兵撤退时落下的骆驼,把它们卖了三十五块钱,从此他就有了“骆驼祥子”的外号。

祥子没有家,他就住在刘四爷老板的车厂里,一天晚上,刘四的女儿虎妞诱使他喝酒,然后和祥子睡了一夜。

祥子清醒后十分憋闷,并开始竭力躲避她,恰逢老主顾曹先生要他拉包月,祥子便欢天喜地地搬到曹宅住,不料狡猾的孙侦探盯上了曹先生,又诈去了祥子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

骆驼祥子品析语言

骆驼祥子品析语言

骆驼祥子品析语言关于骆驼祥子的语音特色品析如下:老舍是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运用纯正的北京口语进行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他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世界永远充满活力,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这在《骆驼祥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的语言凝练含蓄、准确生动、幽默诙谐,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真是令人叹为观止!(1)语言运用故意错位在正常的语言运用中,话语在语体、风格、方式上必须保持一致,才是得体的;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古语词、外语词、俗语词、专业用词等与现代常用词汇混用以及大词小用、句式变异等现象。

这是作家有时为了某种目的,在不致于被读者误解的前提下,故意造成语体风格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协调。

这种做法,常常使读者在阅读理解时发生心理转折,由此产生一系列的对比、联想、推理,从而感受到作家这样使用语言的生动或幽默来。

这些词语、句式的变异使用形成了语体风格的不协调,也使话语产生了较明显的幽默感。

这种语用现象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俯拾即是。

杨宅用人,向来是三五天一换的,先生与太太们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得起那点工钱。

只有这个张妈,已经跟了他们五六年,唯一的原因就是她敢破口就骂,不论先生,哪管太太,招恼了她就是一顿。

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海式”“天津口”“苏州调”,可为南腔北调不绝入耳;“雄壮”“流利”“所向无敌”“英雄”等词语,褒义词贬用、大词小用,既体现了老舍先生语言的幽默,又极生动地讽刺了杨家的蛮横和欺软怕硬,令人捧腹。

在这里,老舍先生故意造成语体风格的不协调使人随时感到幽默,同时也让人感受幽默所带来的讽刺效果。

从小说《骆驼祥子》看老舍的艺术风格

从小说《骆驼祥子》看老舍的艺术风格

从小说《骆驼祥子》看老舍的艺术风格《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老舍的作品素以“京味儿”、简洁、幽默而著称于世,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卓尔不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立起了一块丰碑。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除了保持他一贯的艺术特点外,因为选择题材的角度和艺术处理方式的某些变化,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艺术风格。

在“京味儿”、简洁、幽默之中,平添了严峻、深沉和朴实的艺术格调。

一、严峻、深沉是《骆驼祥子》在艺术格调上的新的特点。

这同老舍以前写的《老孙的哲学》《赵子曰》《离婚》等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艺术格调上的差异,同作家对生活的认识的加深和对幽默看法的变化有关,使作家从新的角度选取题材和处理题材。

《骆驼祥子》以一个车夫一生的沉浮的命运,写出了一个劳苦社会,这在老舍的创作中以及在新文学史上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

作家对北京市民生活的精细描绘,为新文学在表现城市劳动群众生活方面,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正如樊骏在《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把城市底层社会这个不怎么为人们熟悉的世界,把城市贫民这个常常为人们忽视的社会阶层的命运,引进艺术领域,并且取得了成功——就这方面看,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用,有些类似狄更斯之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文学,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同一时期的俄国文学… … ”这种评价对老舍是相宜的。

从一个人力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从他一生的悲苦生活反映出劳苦社会、贫苦市民穷困的生活全景,《骆驼祥子》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重大的开创意义。

人力车夫作为社会底层群众的一部分进入短篇小说的领域,有鲁迅的《一件小事》,有郁达夫的《薄奠》,而在长篇小说中成为主人公,唯有老舍的《骆驼祥子》。

在老舍以前的长篇小说中虽然也有人力车夫的形象,但只作为陪衬人物,而作家对他们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过多地嘲笑与戏弄他们的弱点,将他们说成“人形而兽面”,而作家所赞扬的那些具有“侠气”、不同凡响的车夫,也不具有典型意义。

浅谈《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浅谈《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浅谈《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一、北京方言的普遍使用什么是为“京味”?“京味”即北京味,它应包括北京的环境和人文的环境两方面,即北京的风土习俗和北京人的精神气质。

而“京味”的重要表现是北京方言的运用,在《骆驼祥子》当中老舍的京味特色就是采用了市民化的语言形式进行人物的刻画与描写,其语言精练、浓厚、富有寓意,由此带有一种浓浓的“京味”色彩,而这也是由口语与语言来体现的,下面我陈述的观点就将具体从《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一)原汁原味的北京方言词汇在老舍的经典作品中有许多都运用了北京方言,其中《骆驼祥子》当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北京地方方言使得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比如:他们的是个破车,必须要很早的出车,不敢拉晚,只盼望自己能够靠自己的能力从早上一直到午后的三四点钟,赚出车份儿与嚼谷。

“嚼谷”是在华北平原一带比较常用的地方方言,指的是自己的生活费。

“他把自己的眼神全部放在那个车夫上面,就想看看如何能够纱巾她的腰。

”而“杀进腰”就是指让自己的身材更好一些,使自己变瘦一些。

“自己的身体有些刺挠”中的“刺挠”指的是自己的身体洋洋,不舒服[1]。

类似的词语还有话匣子、洋火、年下等这些原汁原味的北京方言。

运用这些正宗的方言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传统的北京方言对生活在北京城里的人来说已经与自己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二)运用了儿化音由于文化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每个地方的语言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如江浙一带的语言表现形式则是带有软软的娘娘腔;南方一带的语言表现形式则保留了大量的中古音残余;在北京地区的方言特色中,儿化音是北京所独有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主要指的是在在发音时韵母因卷舌而发生的音变现象。

在老舍的主要著作当中,有大量的儿化音的运用,使得文章中的作品人物更加立体、鲜活,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

如在《骆驼祥子》中高妈让祥子把钱放下时用了大量的儿化音:“祥子,我必须要告诉你,钱搁在自个儿兜儿里,一个子儿都不会少,而放出去就不一定了,钱就可以生钱,咱们瞅准了咱在放,把钱用在正地方上。

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

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

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下面小编为您带来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欢迎阅读!骆驼祥子文学赏析与评价篇1《骆驼祥子》结构严整、主线分明,小说的展开很好地做到了前呼后应;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手段,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语言朴实自然、准确丰富、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人力车夫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创作对象。

老舍与众不同地放弃了评判者这一居高临下的姿态,真正深入到了祥子实实在在的生活,深人到了祥子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通过祥子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透过祥子的心灵来感受这个世界,使得车夫们的生活变得立体而细致,典型人物也因此而具有了心灵深度。

祥子来自农村,带着农民特有的质朴、固执和愚钝。

随着故事的展开,祥子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淳朴木讷一步步变得粗鄙不堪。

因为有着大量细致而立体的生活细节刻画,有丰富细腻的内心描写,他的堕落过程就更让人觉得是真实而必然的。

这也是其艺术感染力的基础。

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祥子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木讷,但心中却有杆秤,心理描写恰恰也就突出了他的这种性格。

老舍没有局限于直接的剖析,写出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而是结合着情节的发展,采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刻画他的心理变化:或通过简短的对话来表现,或通过具体细微的动作来揭示,或借助别人的眼睛和话语来反映,或借助景物的变化来衬托。

这样的心理描写,既贴近了人物性格,又联系了情节发展,从而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祥子的内心世界。

“京味儿”语言可以说是老舍最具标志性的特色。

老舍最善于从北京口语中提炼出自己特有的语言,形成幽默、洗练、优雅,略带稚谑”的“京味儿”语言。

简洁朴实、自然明快是其最大特色。

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

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的民穿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5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骆驼祥子经典语言评析

骆驼祥子经典语言评析

骆驼祥子经典语言评析摘要:一、引言二、骆驼祥子的经典语言概述1.语言特点2.语言风格3.语言艺术三、骆驼祥子经典语言评析1.质朴、口语化的语言特点2.具有北京方言特色的语言风格3.深刻、独特的语言艺术四、骆驼祥子经典语言的价值和影响1.对现代文学的影响2.对后世作家的启示3.对读者的启示五、结语正文:一、引言《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骆驼祥子的一生,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苦难和人民的顽强生活。

在小说中,老舍先生运用了独特的语言艺术,使得骆驼祥子的形象更加鲜活,深入人心。

本文将对骆驼祥子的经典语言进行评析,探讨其语言特点、风格以及价值。

二、骆驼祥子的经典语言概述1.语言特点骆驼祥子的经典语言具有质朴、口语化的特点。

老舍先生运用了大量北京方言和地道的口头语言,使得小说更具有生活气息,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语言风格骆驼祥子的经典语言具有鲜明的北京方言特色。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使得小说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还能够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加深读者对骆驼祥子这个角色的印象。

3.语言艺术骆驼祥子的经典语言深刻、独特,充满了艺术魅力。

老舍先生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旧中国社会的悲惨景象,展现了骆驼祥子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

三、骆驼祥子经典语言评析1.质朴、口语化的语言特点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运用了大量质朴、口语化的语言,使得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例如:“祥子的心里有点发怵,腿有点发软。

”这句话用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祥子内心的恐惧和紧张,让读者感同身受。

2.具有北京方言特色的语言风格在小说中,老舍先生巧妙地运用了北京方言,为骆驼祥子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个性特征。

例如:“咱哥儿们今儿个痛痛快快地喝一顿,明儿个又是一条好汉。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骆驼祥子豁达、豪爽的性格特点,使得这个角色更加生动、立体。

3.深刻、独特的语言艺术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先生运用了深刻、独特的语言艺术,生动地描绘了旧中国社会的悲惨景象。

从《骆驼祥子》品老舍语言特色

从《骆驼祥子》品老舍语言特色

从《骆驼祥子》品老舍语言特色孙朝永《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其中以描写旧社会的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来反应底层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表达对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该小说的语言特色非常突出,值得一品。

本文以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为研究内容,研究其语言特色。

一、“京味儿”浓郁老舍笔下的文章多数是在描写北京本地的底层劳动人民,因此在语言风格上显现出浓郁的北京文化特色。

包括北京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家长里短,处处体现了北京文化的魅力。

比如《骆驼祥子》中使用了很多京片子,体现了北京的文化风格,比如:隔着这个茬儿,外头见,意思就是现在不讨论,以后再说。

还有“耍骨头”“尥蹶子”等,意思就是调皮捣蛋、掉链子,这些都是北京地区专用的方言。

除了以上说的这些专用词汇,还有儿化音的运用。

很多人对北京话最大的印象就是儿化音,甚至可以说北京方言以儿化音闻名于世。

《骆驼祥子》中儿化音也是大篇幅的运用。

比如“是福不是祸,今儿个就是今儿个”意思是今天是关键的一天,成败在此一举。

又比如“伙计们都得沾补点儿,你还不定分上几个子儿呢”,这些段落中儿化音的运用,使老舍的小说读起来更有人情味儿,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显得亲切通俗易懂。

在通俗的北京方言下,蕴藏的是那个年代北京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因此,北京文化也被称为官样文化。

这点在《骆驼祥子》中也有集中体现。

比如对于刘四爷祝寿这一个场面的描写,刘四爷觉得自己有三个海碗那么大的寿面,画有长坂坡的屏风,当他听到管账先生的话之后,气得破口大骂:“简直拿我当冤大头。

我可不能赔这份窝囊钱。

”由此就可以看出刘四爷作为当时北京城一个普通市民对于排场和脸面的重视。

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北京城毕竟做了几百年的“皇城”,在当时的老百姓心里也形成了高人一等的心理,觉得没什么比场面更重要。

仅此一语,老舍就把当时北京城内的小市民生活和普通大众的心理状态展现得酣畅淋漓。

二、幽默色彩老舍作品当中,语言的幽默特征也是非常明显,老舍的语言幽默自成一派,并不是架在戏剧上的幽默,而是巧妙地运用在悲剧上的幽默色彩,使得老舍的作品风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山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2018届)(英文)※※※※※※※※※(黑体三号加粗)韩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浅谈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提要: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老舍先生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

这在《骆驼祥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中的语言凝练含蓄,准确生动,幽默诙谐,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它的语言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俗白北京口语锤炼准确生动幽默人物语言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

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老舍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

《骆驼祥子》中的文字经过他的组织和调配,那语汇之丰富,字音之响脆,所表达的内容之深刻、准确、鲜明、生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现代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他的语言成就是分不开的!一、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艺术的热爱和熟悉。

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

强调文学语言的“俗”与“白”,这既是老舍个人艺术风格的追求,也是他的语言观的支撑点。

老舍用字“俗”与“白”,当然不是他识字少,学问低,老舍先生在海内外的大学里任教多年,是三十年代的名教授之一。

他中文和英语的根基极深,知识丰富而又不像展览字典似地穷卖弄,一心一意在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把大白话处理得生龙活虎,花团锦簇。

《骆驼祥子》中的那些文字都是明白如话,浅显通俗,如同清流的溪水那样自然流畅。

粗粗看去好像作家毫不费力地写着一些大实话,略为思索,就会发现原来话中还有话,“后劲儿”很足。

正如评论家们常说的: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小说开头对洋车夫的叙述:“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

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有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通俗明白,流畅如水,简直就像作家同读者盘膝对坐讲叙故事一样。

作品在情节交代和人物介绍时,笔墨俭省,表现力强。

在写到刘四这个流氓无赖的经历和性格时,小说里叙述道:“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以结构相似而长短不一的句式,每句话里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又都极为平易俗白,不假雕饰,为人物勾画出一副精彩的画像。

老舍先生还善于运用纯熟的北京话来描述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刻画人物的性格,叙述故事,褒贬事物,他的语言是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平易然而不单调不俗气。

特别是儿化的运用,他从容地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了亲切、适当、活泼的味,在活的北京口语的基础上锤炼纯净的文学语言。

还有很多词汇都是地道的北京话。

如“拉晚儿”,“嚼骨”,“胶皮团”,“杀进腰”,“谱儿”,“耍个飘儿”等等,全是很纯熟的北京口语。

他非常熟悉北京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他作品中的语言总以北京话为基础加工锤炼而成。

在老舍手里,俗白、清浅的北京口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光彩。

北京口语成了他创作文学作品时得心应手的文学语言。

二、语言凝练,准确生动凝练含蓄,是老舍语言观的主要内容。

准确生动平中有奇的词语锤炼也表现了老舍的语言艺术。

《骆驼祥子》语言千锤百炼,做到了凝练、准确生动、精当传神、一丝不苟,平中有奇,经得起咀嚼推敲。

动词,是一种表示动作、行为或发展的词,是语言运用中最重要的词类,是“句眼”所在。

它运用得好,能使人物“活起来”,使所描写的事物“动起来”。

因此,托尔斯泰曾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必须首先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

(3)《骆驼祥子》的动词正是找到了这种“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

老舍先生用词十分准确贴切,耐人寻味思索。

例如:在烈日下,拉车的小伙子们“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气。

”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可见其渴之甚,思水之切。

通过人物缺水之苦和得水之乐的敏捷动作,映衬出天气的酷热难耐。

在烈日下,有的车夫中暑发病,“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用“栽到地上”就比“倒在地上”更能说明发病之猝,进一步突出酷热之甚。

这些动词都是日常口语中很普通的,但经过作家的锤炼,用在适当的情境之中,都有了艺术化的效果。

在锤炼动词时,老舍先生还力求生动形象、传神。

譬如:“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用“砸”这个动词,显得雨点特别大而有力量,要是用“落”、“掉”,甚至用“打”都比不上“砸”能表现天气的恶劣。

在“四面八方全响、全乱、全迷糊”的水世界里,祥子“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只能“半死不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

“浇、裹、拽”这些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了祥子在水中的“挣命”。

这里用来表示祥子在暴雨中受折磨,深刻描绘了他这种“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苦难生活。

这些动词表达得很有张力,准确细腻地捕捉住人物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变化莫测情景的一瞬间,让人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三、语言幽默诙谐老舍先生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更内蕴的“京味”。

他总强调:“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爱,而不是由文字硬挤出来的。

”老舍将生活中的幽默从生活的原始矿藏之中,以敏锐的观察力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透过生活窗口,发掘出世界中的可笑之处,而后巧妙的表现出来。

幽默、诙谐是《骆驼祥子》语言的另一特色。

例如:杨宅用人,向来是三五天一换的,先生与太太们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的起那点工钱。

只有这个张妈,已经跟了他们五六年,唯一的原因就是她敢破口就骂,不论先生,哪管太太,招恼了她就是一顿。

以杨先生的海式咒骂的毒辣,以杨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壮,以二太太的苏州调的流利,他们素来所向无敌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雄遇上了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老舍先生故意违反语用中的同现规则(在正常的语言运用中,话语在语体、风格、方式上必须保持一致,才能得体的。

这是运用的方式规则之一,称之为“同现规则”。

)(3)造成语体风格的不协调使人随时感到幽默,同时也让人感受幽默所带来的讽刺效果。

又譬如:三十七八岁的黄花女虎妞一味追求人力车夫骆驼祥子。

本来,虎妞是丑陋,刁怪,沾染着寄生性的厂主小姐;祥子是朴实、健美、勤劳的城市贫民。

两人的年龄,出身地位,志趣爱好相距甚远,缺乏爱情的基础。

但由于虎妞渴望满足某种变态心理的需要和祥子的无可奈何,却意外地结合了。

老谋深算的虎妞为将祥子俘虏到手,设下圈套,先引诱祥子上钩,然后谎称“我有啦!”步步紧逼祥子就范。

结婚的当天晚上,她见木以成舟,便自己拆穿了西洋镜,原来并未怀孕,是“裤腰上塞上了枕头”。

这一情节的可笑之处,就是于虎妞利用荒唐的手段,使憨厚的祥子跌落圈套,乖乖地成了她的猎获物,事情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滑稽性结果。

老舍把握住了这一事情的矛盾性,从容安排,层层递进,先制造出一种假象,悬念,继而着意渲染,然后突然来个反转,使真相大白,幽默感顿生。

老舍的技巧就巧在这出其不意,骤生反转上。

此外,他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取得幽默效果。

如:他比喻高妈说话圆滑“像留声机片。

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起承转合的痕迹。

”又如:“一切的路都堵上了,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

”“他第一得先伺候老婆,那个红妖虎牙的东西;吸人精血的东西;他已不是人,而只是一块肉。

他没了自己,只在她的牙中挣扎着,像被猫叼住的一个小鼠。

”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这种奇特的比喻既出人意外,又合乎情理,使得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更加形象生动、鲜明,于是便增强了幽默感。

四、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是《骆驼祥子》的又一语言特色。

老舍先生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言谈举止,使《骆驼祥子》富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北京地方特色。

他并不是照录北京口语,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提炼的。

它平易,然而不单调、不贫气。

他从容地调动口语,而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恰当地使用北京土语,使作品加浓了地方色彩;注意长短句的配置,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讲究字调调匀和顿挫,读起来极富于音乐美。

人物的对话,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话到人到”,不同的身份,话语有不同的韵味,不同的语汇,不同的色彩。

人物性格的突出和生动同作家运用语言的这种出神入化的功夫密不可分。

祥子的语言厚重而又朴拙,他第一次买车,心情激动,如临大敌,只会说:“我要这辆车!”卖车的铺主夸耀车好,希望加钱,祥子还是那句话:“我要这辆车,九十六!”只加了个钱数。

这同他的坚实沉默的性格是一致的。

曹先生的女仆高妈劝祥子放钱,那语言爆豆一般,利索却又干脆,在细心的计算里透露着妇道人家的豪横,听得出是在外头跑惯了的:“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

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差事得搁下,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堵窝掏;不还钱,新新!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底;好,放出去,海里摸锅,那还行吗?你听我的,准保没错!”虎妞的语言是另一个味道。

他嫁给祥子以后,不愿意祥子再拉洋车,祥子不干,继续出去拉车,这使她老大不高兴。

她说:“呕!不出臭汗去,心里痒痒,你个贱骨头!我给你炒下的菜,你不回来吃,绕世界胡塞去舒服?你别把我招翻了,我爸爸是光棍出身,我什么事都做的出来!明天你敢再出去,我就上吊给你看,我说得出来,就行得出来!”简劲、粗野、泼辣,却又包含着亲昵,这正表现了她性格的两重性。

语言运用的成功,令人惊叹。

老舍对于自己的作品,一向自谦,严格到近于挑剔,但对于《骆驼祥子》的语言,却是满意的,他说:“《骆驼祥子》可以朗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