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及其科学经济教育方面的解答
浅谈“李约瑟难题”及其对我国教育、科技发展的影响
浅谈“李约瑟难题”及其对我国教育、科技发展的影响一、“李约瑟难题”的时代背景西方对东方文明的探索在李约瑟之前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马可波罗游记到丝绸之路,在科技上仍是东方文明起着主导作用的世界。
但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导致在工业革命开始的半个世纪后,世界科技发展的重心发生了改变。
而李约瑟出生于1900年,卒于1995年。
在这一纪元中,发生了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战时援华等,而李约瑟恰好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
李约瑟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了解和实地考察,他坚定了要还中国科技公道,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决心。
对其提出的“难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巨变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李约瑟难题”及其多方解析1、“李约瑟难题”的基本含义就李约瑟个人而言,他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以及不同的演講和著作中都提到过此难题,随着李约瑟对中国文化的逐渐深入,他也开始对“难题”的表述不断地修正。
1939年到1990年,历经50余年,李约瑟从1939年了解到西方的一些科技是依托中国的科技成就发展起来的开始思考,到1942年对中国进行实地考察。
随着研究的深入,李约瑟对他所提出的问题不断地进行规范,也正是因为他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使得该问题在后世的学者中不断地被广泛拓展研究,从而对中国乃至当今世界的发展提出了科技建设新的要求。
2、李约瑟对“难题”的解答李约瑟不仅提出了难题,他也花了近半生的精力试图解开“难题”。
李约瑟主要从地理、经济以及制度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释。
他认为中国所处的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会阻碍近代科技的发展。
在经济上,李约瑟则认为中国固守农耕文化,而欧洲的思想更加开放,有利于商业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第三点则为制度,中国的官僚集权制度严重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李约瑟从不同角度对其难题的解答,不仅仅是给当时的中国人以思考,更是给了后人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导向。
3、从当代的研究多方分析“李约瑟难题”第一,从制度看“李约瑟难题”,官僚制度阻碍发展,经济制度挫伤积极性,教育制度禁锢思想。
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姓名:张秋杰学号:1211302014李约瑟难题解答及其理论启示摘要: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 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 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 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
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 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经典理论解答; 理论启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有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重大猜想,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律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某一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某一学科本身,“李约瑟难题”就是这类问题之一,对此问题,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争论和解答众说纷纭, 各有千秋。
如果说“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和讨论曾一度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华民族的话, 那么由此所触发的一系列思考和启示, 才是真正深刻而久远的, 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代意义。
一、“李约瑟难题”概述英国著名学者, 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的李约瑟博士(1900年至1995年) 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 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 远胜于西欧, 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 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
对于这一问题, 国内外一些学者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在新世纪之初, 重新探究这一问题, 寻找科学发展的条件和规律, 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促使我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的前沿, 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就是遵循这一宗旨进行理论探究和分析, 以求效用。
对李约瑟难题的多种解答
李约瑟传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3解答一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
李约瑟研究中国以前人多地少,却认为人口少,所以各个王朝建立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鼓励生育;而西欧人少地多,他们却认为生活的空间狭小,要向外扩张,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
一、资源因素。
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
二、文化因素。
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
三、系统复杂性因素。
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文化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
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本观点的辩论:本观点的重点在于认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一在于小农经济导致的社会分工的不足,二在于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
但我们知道:首先,西方历史是从西欧庄园制经济发展过来的,而西欧庄园制经济是一个更封闭、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式,一个庄园内各种物品生产几乎无所不包,自给自足的程度达到极致,这也是西欧中世纪自罗马帝国后具有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功能的城市极端没落的根本原因,但这也没有影响西欧最终走向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破解“李约瑟难题”
解释三: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 修己安人,缺乏研究自然的难题”
解释四: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僵化,对内实行文化专 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
(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 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 识世界的新方法。
“李约瑟难题”的启示
1、科教兴国 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3、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
西方近代科技成就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 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制作的望远镜
牛顿,1687年出版力学经典著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 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西方近现代科技成就的特点是什么?
近代科技:实验性和理论性
牛顿
传统科学与近代科学
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 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用试验和逻辑 推理的方法,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 系统的科学理论。
破解“李约瑟难题”
解释一: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社会与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伴随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工业化的发展,近代科学开始萌芽, 并在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相互鼓荡中迅速发展。而中国明清, 特别是清朝政府固守农耕经济藩篱,从根本上阻碍了近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
综合探究:
破解“李约瑟难题”
岳麓版必修三第16课
谁是“李约瑟”
• 李约瑟
看待李约瑟难题
看待李约瑟难题中国科技史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李约瑟难题的重要性。
那就是如何解释,在人类历史漫漫5000年中,古代的中国,有一段非常辉煌的科学技术史,可是在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远远落后西方。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给我们提出中国近代科学何以没有发展的难题。
下面是我们小组对李约瑟难题的见解。
一、在经济体制方面。
明前期,关口仍然对外开放,因此东西方经济、文化、与科技交流频繁,但明朝经济上仍以农业经济为主,也就是自然经济。
而此时,西方已经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与扩张成为西方各个大国的目标与理想,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得到满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到清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雍正帝时,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打击商业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里。
1840年后,经济体制就变成小农经济和初期资本主义。
1.海上贸易的衰落。
明朝开始闭关锁国,减少海上贸易。
明世祖时期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在鼎盛时期划上句号。
从此中国的海航开始衰落。
到清朝时,每年海上只有200来艘渔船。
唐宋时期因为海上贸易发达,与国外的交流甚多,经济文化发达。
而明清时期则因为闭关锁国,导致了科技的落后,中国开始迅速落在世界之后。
2.生产力的压抑。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江南一带出现雇佣的形式。
然而在明末,郑成功起义,加上清兵入关,战争迅速打压了资本主义萌芽。
雍正时期采取重重措施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得不到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促进,生产力受挫,生产关系也得不到发展。
因此经济体制也没有能迅速从农业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而科技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政治体制方面,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科技继续发展。
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家政权的支持和正确的科技政策。
1.我国封建专制制度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以农为本,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破解李约瑟难题(精选2篇)
破解李约瑟难题(精选2篇)破解李约瑟难题篇1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和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探讨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出现科学技术革命和没有产生出近代科学技术的原因,并结合生活实际指出这些原因在生活中的表现。
3、对比西方科学技术重分析和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重综合的研究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如何发挥这两种方式的优点,培养自己在国家富强与发展中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知识探究延伸1、推荐著作:《东西方科学文化之桥》,王钱国忠编著,科学出版社xx年版。
《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大突破:20世纪重要科技发明与发现》,王一川主编,东方出版社xx年版。
《科学技术史新编》,施若谷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黄理稳、李学荣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推荐文章:江晓原,听李约瑟说说心理话--李约瑟著《中国古代科学》,中华读书报, xx年10月16日徐凌,中国欧洲和近代科学的起源:李约瑟的‘大滴定’,中国科学革命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 xx年4月, 137-160徐凌,郑和谜题和李约瑟难题的比较研究及其启迪, 海交史研究, ,1, 30-45李建军,关于“李约瑟问题”与“诺贝尔现象”的思考, 科技导报, ,4, 23-25刘爱玲,从社会文化价值因素和社会结构看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李约瑟难题”再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 ,2(1), 30-323、推荐专题片:cctv专题片百年科技启示录▲探究方法点拨1.结合教材中提供的表格并查阅资料,整理17世纪中国与欧洲在科学技术上出现的伟大成果,制作成对照表。
表格内容包括著作名、作者、主要成就简介、历史地位概述、社会效益概述等栏目。
2.选取其中自己感兴趣的著作进行分析,比较著作出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作者的成长经历、著作流传的情况、著作对中国和欧洲的影响等。
李约瑟难题解析及对当今中国科教兴国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解析及对当今中国科教兴国的启示“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科技在过去两千年中都走在欧洲人的前面,为什么在近代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 独特的地理位置论1.1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文化交流的有限性中国处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太平洋的西海岸,珠穆朗玛峰将中国与南亚次大陆隔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中国与西亚、欧洲及南亚次大陆文明的交流仅限于丝绸之路这一条通道。
而且这一通道时断时续,到了明清时代更是基本上不通。
因此严重的阻碍了近代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从历史上看,凡是这条通道打通的时候,中国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都比较发达(盛唐、元代)。
有人说,中国可以通过海上交流,但科技水平不高的时候,海洋是交通的最大障碍,虽然有郑和下西洋,但主要是明成祖朱棣为了炫耀武力而不是为了文化交流。
而且海上交流成本太高,时间效率差,这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古代来说无异于劳民伤财。
古希腊人的科技,大多借鉴于古埃及、两河流域,然后经过自己的加工创造提高。
他们的冶金、建筑等技术都是从西亚传入的。
这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交流起来比较方便。
1.2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具有根深蒂固的大一统观念:政治统一与思想统一中国封闭的地理位置,物产丰富的土地与劳动力从根本上决定了根深蒂固的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从秦代开始实行大一统政治,社会改革比较因难,稳定的因素大于改革的因素,形成超级稳定的结构,尽管时不时改朝换代,但很快又被整合起来,致使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概念,所以整个社会处于缓慢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中。
思想统一以后,就没有了自由,自由创新就成为艰难的事情。
独尊儒术,就像焚书坑儒一样,都是扼杀文化的做法,甚至比后者更为严重。
思想没有自由,就不能创新,没有创新,科学就不可能发展。
虽然中国科技在过去两千年中都走在欧洲人的前面,但在科学发展的萌芽时期,即使观念落后也并不妨碍科技的缓慢进步,而且中国人口基数较大,具有较多先进思想的人(但是密度不大)足以推动科技在古代中国的发展。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一、本文概述《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由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的著名难题——为何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而是在西方世界兴起。
这一难题自提出以来,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文章首先将对李约瑟难题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背景和意义,然后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包括分析难题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可能的解答以及评估这些解答的合理性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难题,本文旨在增进对东西方科技文化发展差异的理解,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文明交流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李约瑟难题的历史背景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问,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它关注的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与近代科学的滞后现象之间的矛盾。
这个问题在全球科学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从历史背景来看,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例如,在农业、医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工程学等领域,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这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领先的科技成就。
然而,在近代科学革命中,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一现象引发了李约瑟的深思。
李约瑟提出这个难题的目的,是希望探究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在科技上有着深厚积累的文明,在近代科学革命中却没有发挥领导作用。
他认为,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中国科学史的研究,也关乎整个世界科学史的理解。
自李约瑟提出这个问题以来,它一直困扰着科学史研究者。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然而,至今这个问题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尽管如此,李约瑟难题却推动了科学史研究的发展,促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它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还受到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科技历史,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全球科学的发展历程。
“李约瑟难题”再解答
“李约瑟难题”再解答提要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李约瑟难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解答,但难求共识。
本文从“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没落”和“近代科学为什么在欧洲文明中发展”两个方面,重新解读李约瑟难题,正确认识科学,充分肯定我国传统科技价值,将我国传统科技中已经完成却尚未深入挖掘研究的科技原始作为当代我国科技崛起的突破口,试图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古代科学;近代科学一、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20世纪,英国学者、现代化学胚胎学的奠基人、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在其巨著《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和第一章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从李约瑟著作中的表述来看,“李约瑟难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辉煌历史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会没落;二是近代科学为什么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
对于第一方面,李约瑟反复阐述了中国古代科技在历史上的领先地位,这是“李约瑟难题”提出的前提。
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批判,甚至用“在研究我国科技史中存在‘先前阔’现象”或“中国古代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来否认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历史地位。
笔者认为,对于“先前阔”批判是有必要的,确实有利于我们端正对待历史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科技史的研究观,但是以存在“先前阔”来否认我国古代科技的历史成就,未免有些妄自菲薄。
至于说到“我国古代只有技术没有科学”则更站不住脚了,毕竟就如技术哲学家陈昌曙、远德玉所说“到目前为止,仅就自然辩证法学界来说,科学和技术划分的观点也没有得到普遍认同”。
第二个方面,也正是“李约瑟难题”备受争议而被称作伪命题的最大原因,即李约瑟先生把“近现代科学”理解成“西方式的自然科学。
”这种科学是成长在西方的、带有极深西方烙印的科学体系,自然不可能在中国产生,就如鸡蛋里不可能孵出小鸭来一样。
那么,李约瑟难题的这个方面根本就不能成为一个问题,而是一个事实:即中西方科技发展走了不同的路。
综合探究李约瑟难题与我的解答
2、“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 平上远远超过西方”的史实有哪些?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测定了120多个恒 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留下了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东汉科学家张衡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西 欧人早1000多年; ▲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 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 “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
15世纪后中国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1、明清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从 根本上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3、科举制度下的八股取士,使科学技术 完全排斥在各级教育和科举考试内容之 外; 4、传统的自然观、哲学观如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等也妨碍了科学理论的发展 5、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 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兴起清除了思想 障碍; 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 和新的社会需要又推动了科技的创新; 3 文艺复兴期间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诞生. 4、科学家们探求自然的不懈努力;
结合明中后期历史背景,分析晚明科技 一度辉煌的原因
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耕经济的繁荣. 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 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动了科技的 发展; 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科学家对古代及明代科技就与近 现代科研成果的区别
内容上:传统科技是以感性和经验成为主 较少对事理和规律的探究,表现为较强的 实用性;而近代科学是建立在对事理和规 律的探究之上,表现为较抽象的理论性。 方法上:近代自然科学与传统科技的差别 就在于是否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李约瑟难题及其科学经济教育方面的解答
李约瑟难题及其科学、经济、教育方面的解答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内涵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于中国科学社庆祝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李约瑟曾出席在贵州湄潭举行的年会,并发表《科学与中国文化》的演讲。
在演讲中,他首次批评了一些西方和中国学者此前提出的关于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论证。
他说中国古代哲学非常接近于科学解释,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基本的问题是为什么近代实验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产生在西方而不是在中国。
这里,李约瑟实际上已经非常清楚地提出了后来所谓的“李约瑟难题”。
之后在《东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书中,李约瑟再次提出了引起世界各方学者广泛讨论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探讨在李约瑟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前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强烈关注。
但自从李约瑟从东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历程提出此问题后,其研究范围之广、见解之独到、在中外影响之深远,较前面诸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人们也就习惯的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在科学方面的解答李约瑟说:“在中国并没有希腊时代那种自由思想的高潮,但是也没有中古世纪的冬蛰时期。
在最初14个世纪中,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地位,科学方面远胜于欧洲,其进步的程度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李约瑟所说无不道理。
从秦汉到唐宋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科学能力的第二个黄金时期,产生了许多为当时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和第一流的科研成果。
但在15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科技能力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以至完全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归咎其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许多珍贵的科技成果被销毁。
如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珍贵藏书被靖康之变的金兵毁之一炬。
1275年元兵进入南宋再次破坏了科技文化发展进程以及社会的生产水平。
202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解答及其启示范文1
202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解答及其启示范文 对“李约瑟难题”的争论长期以来经久不息,“李约瑟难题”对于我们当今发展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反思、疑问和总结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李约瑟难题”的提出 李约瑟(1900年 12 月 9 日-1995 年 3 月 24 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其所着《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1944年 2 月,李约瑟在重庆中国农学会的《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农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的中国发生?” 伴随着“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将其进一步推广并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
二、“李约瑟难题”的解答 国内外学者对“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使得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差异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可以认为,“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不仅是对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比较,同时也是对中西方文化发展时代背景的考察。
只有深刻地了解文化的历史、现状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途径进行合理地规划和设计。
因此,对“李约瑟难题”的破解势必能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启示。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李约瑟难题”进行扼要而全面的解答。
(一)、客观条件的制约1、自然观的缺失以及缺乏相应的土壤;2、中国崇尚实用主义,擅长总结经验而非创新;3、“学而优则仕”的第一追求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读书人的思想被束缚在名利上,过度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缺乏数字进行管理。
(二)主观因素的影响 1.闭关锁国政策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我们国家没有积极走出去了解其他国家而是一直以“天朝大国”自居,在其他国家开展科技革命的时候,自认为我们国家物产富饶,固步自封,仍旧过着三跪九叩的生活。
论文: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李约瑟难题及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著名者如鉴真和尚。
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唐代传到日本,唐代的教育内容和精神也支配了日本,经书成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左传》为大经,《毛诗》、《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为小经。
继唐代经疏传到日本的是宋明的理学,朱子理学传到了日本。
1593年,德川家康召见大儒藤原惺窝于江户,惶窝举《大学》,《贞观政要》的要义以进,家康大为器重。
惺窝讲学以朱子为主也颇取陆象山及汉唐儒者的学说,他作有“四书”、“五经”的训名本,把儒家经典浅易化。
1601年,德川家康设学校于伏见圆光寺令僧俗入学,是为德川氏立学之始。
以后又建弘文馆、立孔子庙大小藩主都分别模仿幕府,设学校于藩城。
汉籍教科书通行的丢“四书”、“五经”、《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当纲目》等。
总体来看,日本德川时代,儒学普及于中等社会。
除了儒家学说和思想传到日本外,中国的佛教思想也传到了日本,并对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日本佛教以中国为母国,唐有什么佛教宗派,日本佛教便有相应宗派。
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被日本人称为“日本律宗太祖”、“日本文化的恩人”。
2.对朝鲜的影响中国的儒家学说早在朝鲜史上的古朝鲜时期(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前1世纪中叶)就输入了朝鲜。
三国时期(公元前l世纪中叶一7世纪中叶),朝鲜三国从不同渠道大规模引人中国文化:高句丽从陆路传人儒教,以汉儒的典章制度为重点;百济从海路传人中国南方文化,吸收了六朝的多样性学术思想;新罗则是经过高句丽、百济间接地吸收中国文化。
第18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18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一、基本概念
1、“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于西方呢?
2、近代科学是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
3、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16至19世纪中叶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xx年高考文综题答案)
1、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
3、思想文化: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三、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2、固守农耕经济藩篱,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3、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限制了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削弱了科技创新的驱动力;
4、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丧失了吸取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良机;
5、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不仅窒息了学术与思想空气,还严重排斥自然科技;
6、重人伦、轻自然、重文轻技的文化传统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7、中国古代科技本身过分强调实用性,缺少理论探究和实验,没形成严密系统的理论和逻辑体系,科技的发展和传统具有封闭性,常以“祖传秘方”形式存在。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解答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对于这一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并且结合自己浅薄的知识,我得出了以下结论: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科研的阻碍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智力上的差别这个就不存在了!至于说为什么到后来近代科学落后了,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我国一直比较稳定,是传统的农耕文明。
中国古代农业,世界闻名,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其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和这些息息相关,明朝的时候达到顶峰,当然自古以来都是重农轻商,规模化的生产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相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太多的进步。
2.科举制度对创新的阻碍中国古代发明的最伟大的年度制度之一科举考试制度,从隋王朝开科取士,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选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
“科举制度”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文化”高度发达的产物。
自清朝末年以来,世人对于科举制度众说纷纭,评价不一。
科举制度的好处是: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一、本文概述1、介绍李约瑟难题的背景和起源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问,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史的著名问题。
这个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李约瑟在研究中发现,尽管中国在古代拥有悠久且辉煌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水利工程、医药学、天文学等,但在近现代的科技革命中,中国却未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这种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李约瑟的深思: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如此发达,却在近代科学革命中落后了呢?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史的一次重新审视,也是对全球科技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刻反思。
它挑战了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即认为西方科技是近现代科学革命的唯一源泉。
这个问题也激发了学者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动力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这一难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中国在近现代科技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阐述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科学传统?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集中在这样一个悖论上:尽管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包括了丰富的科学传统和实践,但为何近代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在欧洲得以繁荣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科学史的研究,更触及到文明发展、社会结构、哲学观念等多个层面。
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的科学传统确实非常深厚。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都证明了中国人民在科学探索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智慧。
然而,这些传统的科学实践往往是基于经验积累和实用主义的,而缺乏一种系统的、理论化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科学技术往往服务于皇权和王权,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同时,儒家文化强调人文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于探索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兴趣并不强烈。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解答
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
天文方面,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我国古代对日月食、恒星、太阳黑子的记录均早于欧洲。
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了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他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
唐代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
元代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要早300多年,他还主持了全国的天文和大地测量工作,测定的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及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推崇,他编成的《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然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试谈李约瑟问题及其解决
试谈李约瑟问题及其解决试谈李约瑟问题及其解决摘要: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关心的问题,其中有自然发展的规律,有历史问题,有地理问题,有经济问题……长久以来,李约瑟难题一直激励着大家去探讨它并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确有学术的价值,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科技成就,但是科技发展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公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科技教育效果不容乐观等。
因此研究“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以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科技价值意义引言:中国曾经一直以它的灿烂的文明引导着世界的发展,但是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这是每一个人关心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能使得中国人去思考、去反思,从而找到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本文基于这个目的首先介绍什么是“李约瑟难题”这个难题产生的背景。
以及这个难题产生一些可能的因素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改进。
许多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本文将讨论研究这个难题到底会产生哪里重大的意义。
一、“李约瑟”难题的含义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公元8 世纪以前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而到18世纪以后却阻止了科学的发展呢?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现代科学的勃兴发生在欧洲而不发生在东亚的文明中?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园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初探“李约瑟难题”
初探“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
这个关于科学技术的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我经过初步探究认为:历史上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各种因素推动的结果,“李约瑟难题”的答案应是近代中西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地理环境、外交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面,我试着作逐一论述。
一、经济上:固守农耕经济与发展资本主义的差别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社会与生产的需要。
明清时期的中国,虽然伴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在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下,这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只能是举步维艰,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体制束缚着它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发展。
清朝雍正皇帝曾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试想,作为封建统治者,他如此固守农耕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何在?近代科学技术又如何能产生和发展?而几乎同时期的西方,14世纪、15世纪便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5世纪、16世纪开辟新航路(即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他们谋求的是资本原始积累,在逐渐扩大的资本、市场、原料条件下,社会需要科学技术,生产需要科学技术,近代科学技术就这样在西方产生了。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实验科学,以及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
此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许多科学技术成果纷纷涌现,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爱迪生的电的应用等。
二、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差别政治制度的建立对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起到了保障作用。
明清时期的中国,政治上丞相制度的废除,使皇权彻底战胜了相权。
之后的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尤其是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这种封建君主专制保护的是小农经济,不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所以这种科学技术只能表现为经验性和描述性,对于统治者来说,足以够用。
李约瑟难题解析及对当今中国科教兴国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解析及对当今中国科教兴国的启示“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科技在过去两千年中都走在欧洲人的前面,为什么在近代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 独特的地理位置论1.1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文化交流的有限性中国处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太平洋的西海岸,珠穆朗玛峰将中国与南亚次大陆隔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中国与西亚、欧洲及南亚次大陆文明的交流仅限于丝绸之路这一条通道。
而且这一通道时断时续,到了明清时代更是基本上不通。
因此严重的阻碍了近代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从历史上看,凡是这条通道打通的时候,中国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都比较发达(盛唐、元代)。
有人说,中国可以通过海上交流,但科技水平不高的时候,海洋是交通的最大障碍,虽然有郑和下西洋,但主要是明成祖朱棣为了炫耀武力而不是为了文化交流。
而且海上交流成本太高,时间效率差,这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古代来说无异于劳民伤财。
古希腊人的科技,大多借鉴于古埃及、两河流域,然后经过自己的加工创造提高。
他们的冶金、建筑等技术都是从西亚传入的。
这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交流起来比较方便。
1.2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具有根深蒂固的大一统观念:政治统一与思想统一中国封闭的地理位置,物产丰富的土地与劳动力从根本上决定了根深蒂固的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从秦代开始实行大一统政治,社会改革比较因难,稳定的因素大于改革的因素,形成超级稳定的结构,尽管时不时改朝换代,但很快又被整合起来,致使有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概念,所以整个社会处于缓慢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中。
思想统一以后,就没有了自由,自由创新就成为艰难的事情。
独尊儒术,就像焚书坑儒一样,都是扼杀文化的做法,甚至比后者更为严重。
思想没有自由,就不能创新,没有创新,科学就不可能发展。
虽然中国科技在过去两千年中都走在欧洲人的前面,但在科学发展的萌芽时期,即使观念落后也并不妨碍科技的缓慢进步,而且中国人口基数较大,具有较多先进思想的人(但是密度不大)足以推动科技在古代中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约瑟难题及其科学、经济、教育方面的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内涵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于中国科学社庆祝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李约瑟曾出席在贵州湄潭举行的年会,并发表《科学与中国文化》的演讲。
在演讲中,他首次批评了一些西方和中国学者此前提出的关于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论证。
他说中国古代哲学非常接近于科学解释,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基本的问题是为什么近代实验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产生在西方而不是在中国。
这里,李约瑟实际上已经非常清楚地提出了后来所谓的“李约瑟难题”。
之后在《东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书中,李约瑟再次提出了引起世界各方学者广泛讨论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探讨在李约瑟提出“李约瑟难题”之前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强烈关注。
但自从李约瑟从东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历程提出此问题后,其研究范围之广、见解之独到、在中外影响之深远,较前面诸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人们也就习惯的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在科学方面的解答
李约瑟说:“在中国并没有希腊时代那种自由思想的高潮,但是也没有中古世纪的冬蛰时期。
在最初14个世纪中,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地位,科学方面远胜于欧洲,其进步的程度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李约瑟所说无不道理。
从秦汉到唐宋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科学能力的第二个黄金时期,产生了许多为当时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和第一流的科研成果。
但在15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科技能力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以至完全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归咎其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许多珍贵的科技成果被销毁。
如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珍贵藏书被靖康之变的金兵毁之一炬。
1275年元兵进入南宋再次破坏了科技文化发展进程以及社会的生产水平。
(二)政治制度扼杀了优秀的科技学术思想和发明创造。
科举制度的束缚使得为真理而求知的科学追求思想在缺乏培养土壤的中国无法生根壮大。
此外中国政府缺乏对科学技术研究所需或所产出的试验装备的重视。
导致中西两国在试验探究上起步差异巨大。
(三)信息闭塞,先进学术成功难以流通进入中国。
科学是交流的产物;西方广泛吸取中国优秀研究成功,在此启发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而中国不仅没能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科研成果,甚至已造就的科技发明都无法发展传承,只能停留在个人小作坊的原始水平,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社会的科学能力长期停滞不前。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社会推动力量。
科技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非学术领导,科技人员往往是受禄任事,敷衍官差。
科技研究与经济之间未建立紧密的联系,社会对科技需求不足,因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强大的社会推动力量。
总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要发展科技必须要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土壤,
减少战争以及其他意外因素对科技成果的损耗,建立健全政治体制,鼓励科学思想萌芽和创新发明。
打开国门广泛吸收世界科研成果,做到信息更新与世界同步,以社会力量联系科技发展。
或许这才是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之一。
李约瑟难题在经济方面的解答
从经济的角度看来李约瑟难题,原因有三:
(一)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基数明显增大。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市场扩大主要由于人口增长压力,明清时期人口压力巨大。
人口的增加又使得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缩小,而不是增大。
手工工场发展十分缓慢。
(二)相关经济政策限制经济发展。
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了垄断工商业及闭关锁国的保护主义政策。
以及限额出口制度都导致对外经济贸易无法顺利展开,东南沿海市镇趋向衰落。
尽管到16世纪的葡萄牙商人和17世纪的耶稣教士在各方面给中国人带来很大的思想启示。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中国封建经济制度还是坚不可摧。
(三)无法明确商品市场经济的本质。
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来耕犁技具基本上没有变化。
由此可见重农抑商的政策更加限制了工商业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味强调“以农为本”的生产思想,在明清时期,市场关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仍被看作是对“农业资本”的侵蚀,落后的思想使得市场和经济的发展进程受阻,发展缓慢。
与同时期欧洲的重商主义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内向化演进严重地制约了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与应用,更错过了中国融入世界的绝佳时期,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世界和西方的主要原因。
由以上对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对于一国科技进步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只有我们国家的经济富有了,才能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搞国防、制造工业等等。
因此将李约瑟难题为我们带来的启示应用到一国经济发展这一议题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约瑟难题在教育方面的解答
李约瑟难题除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原因外,中国明代以后整个教育的腐败没落乃是主要症结之所在。
下面由以下三点进行说明。
(一)教育制度有名无实,教学内容腐朽。
从形式上看,明清时代的教育制度是比较完整的。
但实际上,学校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就连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也取消了“坐监”制度,只要在初一、十五来国子监听讲《四书》、《五经》即可。
其余各学校也更是平日无人。
显然,名存实亡的学校,只是生徒们领取干薪的场所。
教官多徒有师之虚名。
(二)教学内容腐朽空泛。
所有学校均以((四书》、《五经》等封建伦理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更为甚者,所有的学校全部成为科举考试制度的附庸,科举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科举怎么考,学校也就怎么教。
科举股取士,只重阐述经义,揣摩古人语气。
所以,围绕着科举考试而建立的教育制度,也就把真正的自然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排斥在外。
(三)科学思想落后陈旧,打压科学萌芽。
大批庸儒把学习自然科学技术视为“玩物丧志”。
八股出身的庸官们,不说自己
对自然科学技术一无所知,反而视自然科学技术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甚至下令用严刑峻法,禁锢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而可见,我国腐朽没落、僵化保守的教育体制和封建科举制度大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自然科学技术在社会上和众人的心目中地位卑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反而被完全排除在教育内容之外。
这样,严重地阻碍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壮大,从而致使近代的中国始终未能形成一支强大的科学技术知识分子队伍,使近代中国科技远远地落在了西方国家之后。
从求解“李约瑟难题”使我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关键在于经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振兴,根基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我们要牢牢记住近代思想落后而导致科学技术滞后的沉痛教训,全力以赴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振兴科技,努力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我们中国才能国富而民强,才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坚信那时,再也不会有第二个“李约瑟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