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知识点精讲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精讲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精讲比例应用题一、简单比例关系应用题。

1. 已知甲、乙两数的比是5:3,甲数是25,求乙数。

- 解析:设乙数为x,因为甲、乙两数的比是5:3,即(甲)/(乙)=(5)/(3)。

已知甲数是25,则(25)/(x)=(5)/(3),交叉相乘得5x = 25×3,5x=75,解得x = 15。

2. 一种合金中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有铜12克,需要多少克锌才能制成这种合金?- 解析:设需要锌x克,因为铜和锌的比是2:3,即(铜)/(锌)=(2)/(3)。

已知铜12克,则(12)/(x)=(2)/(3),交叉相乘得2x=12×3,2x = 36,解得x = 18克。

3. 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4:5,男生有20人,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解析:设女生有x人,因为男、女生人数比是4:5,(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5),已知男生20人,则(20)/(x)=(4)/(5),交叉相乘得4x=20×5,4x = 100,解得x = 25人。

那么这个班共有20 + 25=45人。

二、比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4.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3:4,甲队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多少天完成?- 解析: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设乙队单独做需要x天完成。

因为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3:4,设甲队工作效率为3a,乙队工作效率为4a。

甲队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工作总量为3a×12 = 36a。

乙队工作总量也为36a,工作效率为4a,则工作时间x=(36a)/(4a)=9天。

5. 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路,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5:3,两队合修6天完成,单独修甲队比乙队少用多少天?- 解析:设甲队工作效率为5a,乙队工作效率为3a,工作总量=(甲队工作效率 + 乙队工作效率)×工作时间=(5a + 3a)×6=48a。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连的量;(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3)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4)解比例式(5)检验,写答句例题分析例1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

如果再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分析解答】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

20÷1200 000=4 000 000(厘米)104 000 000=1400 000答: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 000例2在一块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的比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题分析】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照5:7:8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瓜占总面积的55+7+8。

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平方米)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55+7+8=225(平方米)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

例3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2.5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时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题分析】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按5:4的比进行分配。

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2.5=108(千米/时),客车的速度:108×55+4 =108×59=60(千米/时)列综合算式:270÷2.5×55+4=270÷2.5×5 9=60(千米/时)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比例的应用人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比例的应用人教版含答案

比例的应用【运用比例解决问题】(2019﹒天河区模拟)晴晴全家“五一”到中山公园游玩,拍了许多照片,她买了一本相册,如果每页放6张照片,刚好放16页,现在晴晴打算每页只放4张,25页够放下这些照片吗?(用比例解)【考点】比例的应用.用比例解决问题【分析】根据照片的数量是一定的,每页放相片的张数×放照片的页数=照片的数量(一定),由此判断每页放相片的张数与放照片的页数成反比例,设出未知数,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每页只放4张,可以放x 页,4x =6×16,x =6×164, x =24,因为25>24,所以25页够放下这些照片,答:25页够放下这些照片.【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先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即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再列出比例解答即可.例2 (2019春﹒法库县期末)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淘气收集了36张邮票,笑笑收集了多少张邮票?【用比例解】【考点】比例的应用.比例的应用【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已知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淘气收集了36张邮票,设笑笑收集了x 张邮票,据此列比例解答.【解答】解:设笑笑收集了x 张邮票,3:5=36:x3x =5×36x =5×363x =60.答:笑笑收集了60张邮票.【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例3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

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1)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成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是相等的。

(2)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 千米答:每小时需要行驶 千米。

(3)如果把例2中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互换一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专项~比例解决问题【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专项~比例解决问题【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专项-比例解决问题1.一个精密零件,长5厘米,画在图纸上长0.4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2.填空并按要求作图。

(1)以AB为轴,将三角形ABC旋转一周能形成________。

(填几何体名称)(2)在适当的位置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ABC放大后的图形。

(3)在适当的位置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3.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6厘米。

若画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4.画一画,填一填。

(1)按3∶1的比画出图形A放大后得到的图形B。

(2)按1∶2的比画出图形B缩小后得到的图形C。

我发现: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变了,但()没有变,而且图形各部分长度是按一定的比变化的。

5.在一张比例尺是1∶150的建筑图纸上,量得一座大楼的长是6分米,这座大楼的实际长与宽的比是3∶1,这座大楼的实际宽是多少米?6.下图中小平行四边形按比放大后得到大平行四边形,求大平行四边形的高。

(单位:分米)1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要从水库取水,取水管道怎样铺最短,请在图中画出来。

(2)自来水厂到城区的送水管道经测算最短是2000米,请你测算:自来水厂到水库的取水管道最短需多少米?13.在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如果甲市至乙市的铁路线路长150千米,那么这段铁路线路在这幅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厘米?14.江苏省云龙湖景区杏花坞广场是人们夏天避暑纳凉的佳处。

广场绿地面积与铺装面积的比是6∶5,其中铺装面积共5000平方米,绿地面积有多少平方米?15.甲乙两城相距1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同时在这幅地图上量得乙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8厘米。

乙丙两城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20.下图中A点是游乐场所在的位置,B点是电影院所在的位置,两地实际距离相距2千米。

比的应用题20道

比的应用题20道

比的应用题20道比的应用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也是学生在学习比的概念和运算时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20道比的应用题,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进一步巩固对比的运算技巧。

1. 梅思想要购买一本书,已经攒了80元钱,书的价格是100元,她还需要多少钱?解答:书的价格与梅思想已攒的钱构成一个比,即100:80。

可以通过求解这个比的比值来得到答案,即100/80=1.25。

所以梅思想还需要20元钱。

2. 小明和小红分别花了80分钟和60分钟完成作业,两人完成作业的速度之比是多少?解答:小明和小红完成作业的时间构成一个比,即80:60。

求解比值,80/60=4/3。

所以小明和小红完成作业的速度之比是4:3。

3. 一辆汽车从A地行驶到B地需要2小时,同样的路程在高速公路上只需要1.5小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在普通道路上行驶的速度的几倍?解答: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与普通道路上行驶的时间构成一个比,即1.5:2。

比值为1.5/2=3/4。

所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在普通道路上行驶的速度的3/4倍。

4. 一台电视机原价600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解答:打八折意味着价格减少20%,即原价的80%。

所以打折后的价格是6000*80%=4800元。

5. 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苹果和橙子,其中苹果和橙子的重量之比是3:2,如果小明买了6斤苹果,他买了多少斤的橙子?解答:苹果和橙子的重量构成一个比,即3:2。

所以苹果和橙子的比值是3/2。

已知苹果的重量是6斤,可以通过比值的乘法逆运算求解橙子的重量,即6*(2/3)=4斤。

所以小明买了4斤的橙子。

6. 甲、乙两人一起做了一个任务,甲用了8天完成任务,乙用了12天完成任务,甲和乙合作完成任务需要多少天?解答:甲和乙完成任务的时间构成一个比,即8:12。

所以甲和乙合作完成任务的时间与甲和乙完成任务时间的比值相反,即12/8=3/2。

比例应用题(专项训练)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例应用题(专项训练)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例应用题(专项训练)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典例分析一.工程队修一段公路,原计划每天修4.8千米,18天修完。

实际提前2天修完,实际每天修多少千米?【答案】5.4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工作总量是一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关系,设实际每天修x千米,据此列比例解答。

【详解】解:设实际每天修x千米。

(18-2)x=4.8×1816x=86.4x=86.4÷16x=5.4答:实际每天修5.4千米。

【点睛】明确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据此列出比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典例分析二.如图,学校大门在孔子雕像的正东方240米处。

1号教学楼在孔子雕像北偏东45°的200米处。

(1)分别计算出学校大门、1号教学楼到孔子雕像的图上距离。

(2)在图纸上画出学校大门和1号教学楼的位置。

【答案】(1)学校大门6厘米;1号教学楼5厘米(2)见详解【分析】(1)根据进率“1米=100厘米”以及“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分别求出学校大门、1号教学楼到孔子雕像的图上距离。

(2)以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为准,在孔子雕像的正东方画6厘米长的线段,即是学校大门;在孔子雕像的北偏东45°方向画5厘米长的线段,即是1号教学楼。

【详解】(1)240米=24000厘米24000×14000=6(厘米)200米=20000厘米20000×14000=5(厘米)答:学校大门到孔子雕像的图上距离是6厘米,1号教学楼到孔子雕像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

(2)如图:【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根据比例尺画图以及根据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典例分析三.旗杆有多长?(1)操场上,同学们正在阳光下测量不同长度的竹竿、木棒、大树的长度及它们的影长,测量数据如表:实际长度(米)影长(米)实际长度与影长的比值跟踪训练1.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

行程问题之比例的应用 非常完整版 超详细解析+答案

行程问题之比例的应用 非常完整版  超详细解析+答案

行程问题之比例的应用【知识点总结】当速度一定时,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关系当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关系当路程一定时,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关系【例题讲解】例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11∶8,甲乙两地相距380千米。

求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多少千米?解答:在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V客:V货=11:8S客:S货=11:8按比例分配:380÷(11+8)=20(千米)客车比火车多行的路程:20×(11-8)=60(千米)举一反三1、小军和小明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A、B两地相距600米,小军和小明的速度比是3∶2,相遇时,小明走了多少米?解答:在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V军:V明=3:2S军:S明=3:2按比例分配:600÷(3+2)=120(千米)小明走的路程:120×2=240(千米)2、哥哥和弟弟同时从家和学校相向而行,哥哥和弟弟的速度比是5∶3,相遇时哥哥比弟弟多走了200米,求家离学校有多少米?解答:在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V哥:V弟=5:3S哥:S弟=5:3按比例分配:200÷(5-3)=100(千米)总路程:100×(5+3)=800(千米)3、聪聪和明明的速度比是6∶5,聪聪在明明后面20米,他们同时同向出发,聪聪要走多少米就可以追上明明?解答:在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V聪:V明=6:5S聪:S明=6:5按比例分配:20÷(6-5)=20(千米)聪聪走的路程:20×6=120(米)例2一辆货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又立即按原路从乙城返回到甲城,一共用了9小时,去时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50千米。

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解答:去和返回所走的总路程相同,在路程相同前提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V去:V回=40:50=4:5t去:t回=5:4,总时间时9小时,按比例分配得:9÷(5+4)=1(小时)t去:1×5=5(小时)总路程:5×40=200(千米)举一反三1、一架侦查飞机最多能带飞行18小时的汽油,它从基地带满油到某地去侦察(中途没有加油站),去时顺风每小时飞行1500千米,回时逆风飞行每小时飞行1200千米。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参考答案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参考答案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参考答案典题探究一.基本知识点:二.解题方法:例1.六年级(2)班有学生48人,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5:8,则女生有()人.A.30 B.18 C.25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男生与总人数的比是5:8”,则女生占了总人数的,总人数已知是48人,就是求48的是多少.据此解答.解答:解:48×=18(人)答:女生有18人.故选:B.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女生人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例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4: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乙数是()A.48 B.36 C.12 D.60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4:5”,则乙数占了三个数总和的,这三个数的和是48×3=144.据此解答.解答:解:48×3=144144×=48答:乙数是48.故选:A.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求出乙占了三个数和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三个数的和是多少,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例3.欢欢看一本80页的书,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比是7:5,欢欢大约看了()页.A.7B.47 C.56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比的应用.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由“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比是7:5”,可求出已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然后根据总页数,解决问题.解答:解:7+5=12,80×=80×≈47(页).答:欢欢大约看了47页.故选:B点评:本题关健是先通过“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比“求出已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几分之几,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例4.一批货物按2:3:5分配给甲、乙、丙三个商店.丙商店分得这批货物的,乙商店分得这批货物的30%.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析:把这批货物的总重量看做单位“1”,也就是要分配的总量,是按照甲、乙、丙三个商店的质量比为2:3:5进行分配的,先求出三个商店分得的总份数,进一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三家商店各分得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进而确定哪家商店分得这批货物的,进一步把乙商店分得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即可.解答:解:三个商店分得的总份数:2+3+5=10(份),甲商店分得:1×=,乙商店分得:1×==0.3=30%,丙商店分得,1×==;答:丙商店分得这批货物的,乙商店分得这批货物的30%.故答案为:丙,30.点评:此题属于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关键是先弄清要分配的总量是多少,没有具体的数量,就看作单位“1”.演练方阵A档(巩固专练)1.在50千克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1:9,盐是()千克.A.1:10 B.1:9 C.5D.5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盐和水的比是1:9,则盐就占了盐水的,已知盐水重50千克,用乘法可求出盐的重量.据此解答.解答:解:50×=5(千克)答:盐是5千克.故选:D.点评:本题的重点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出盐占了盐水的几分之几,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一个三角形,3个内角度数之比是2:5:2,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锐角B.钝角C.直角D.等边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最大角的度数,由此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解答:解;2+5+2=9180×=100(度);答: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和是180°,求出最大的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定类型.3.甲、乙、丙三数之比为2:7:9,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24,则甲数是()A.8B.16 C.32 D.64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根据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24,可得这三个数的和是24×3=72,求出这三个数的总份数及甲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解答:解:2+7+9=1872×=8故选:A.点评:根据平均数求出总数,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这是一个()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D.无法确定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三角形的分类.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是180°,三角形的最大的角的度数占内角度数和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出最大角,进而判断即可.最大的角:180°×=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和是180°,求出最大的角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定类型.5.从直角的顶点引一条射线,把直角分成两个角,使它们的度数之比为2:3,其中较大角的度数是()A.36°B.54°C.18°D.108°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把直角分成两个角,使它们的度数之比为2:3,就是把90度按照2:3进行分配,那么较大的角就占,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出较大角.解答:解:2+3=5;90°×=54°;答:较大的角是54°.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直角是90°,求出总份数,然后求出较大角占的分率,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解.6.把140本书按一定的比分给2个班,合适的比是()A.4:5 B.3:4 C.5:6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比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把140本书按一定的比分给2个班,如果按4:5分,就是把140平均分成4+5=9(份),一个班分4份,一个班分5份,140不能被9整除;如果按3:4分,就是把140平均分成3+4=7(份),一个班分3份,一个班分5份,140能被7整除;如果按5:6分,就是把140平均分成5+6=11(份),一个班分5份,一个班分6份,140不能被11整除.解答:解:根据分析,如果按3:4分,就是把140平均分成3+4=7(份),一个班分3份,一个班分5份,140能被7整除;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7,甲乙两数的和是36,甲数比乙数少()A.16 B.18 C.20 D.22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乙数占两数和的,乙数占两数和的,甲数比乙数少两数和的(﹣),进而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即可.36×(﹣),=36×,=20;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判断出单位“1”,先求出甲数比乙数少两数和的几分之几,进而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即可.8.把600本书按3:5分给五、六年级,六年级分到()本.A.150 B.225 C.300 D.375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析:此题要分配的总量是600本书,是按照五、六年级的本数比为3:5进行分配,先求出五、六年级分得本数的总份数,进一步求出六年级分得的本数占总本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得六年级分得的本数,列式解答后再选择即可.解答:解:总份数:3+5=8(份),六年级分得的本数:600×=375(本);答:六年级分到375本.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关键是先弄清要分配的总量是多少,再看此总量是按照什么比例进行分配的,再进一步按照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其中的一个量.9.六一班有学生50人,六二班有学生40人,两个班共植树36棵,要合理分配任务,六一班应植树几棵?正确列式是()A.B.C.D.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压轴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要合理分配任务,也就是按照两个班的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先求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再求出六一班学生人数占两个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答:解:50+40=90(人),36×=20(棵),答:六一班应植树20棵.故选:C.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理解只有按两个班的人数的多少进行分配才合理.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10.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80,差与减数的比是5:3,差是()A.50 B.25 C.15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析:由于被减数=减数+差,所以根据“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80,”可求出减数和差的和,再由“差与减数的比是5:3,”可找到总数和总份数,即可求出一份.解答:解:(80÷2)÷(5+3)=40÷8=55×5=25故选B点评:找准总数,找准把总数分成的总份数,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可解答.B档(提升精练)1.把63吨化肥,按4:2:3分配给甲、乙、丙三个乡,甲乡比乙乡多分()吨.A.28 B.7C.14 D.21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析:根据总数是63吨,总份数是4+2+3,可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根据甲乡比乙乡多(4﹣2)份,即可求出甲乡比乙乡多分的吨数.解答:解:63÷(4+2+3)×(4﹣2)=63÷9×2=7×2=14(吨)答:故选C.点评:找准总数,找准把总数分成的总份数,再求出一份是多少.2.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5,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270 B.135 C.540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先求出长与宽的总份数,再求出长与宽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分别求出长与宽,进一步求出面积.解答:解:长与宽的总份数:3+5=8(份),48÷2×=9(厘米),48÷2×=15(厘米).面积:9×15=135(平方厘米).答:面积是135平方厘米.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20厘米,相邻两条边长度的比是2: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A.60厘米B.48厘米C.30厘米D.24厘米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专题:压轴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相邻两条边长度的比是2:1”,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所以腰的长度大于底的长度,即:腰的长度:底的长度=2:1;这样把三角形的周长分成了2+2+1=5(份),底占其中的1份,底是周长的;知道周长求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20×,=120×,=24(厘米);即:三角形的底是24厘米.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先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确定腰和底的比,再求出周长的总份数,最后求底的长度.4.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2:2:5,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三角形的分类.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根据比例求出这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再根据角的度数判断是什么样的三角形.解答:解:总份数:2+2+5=9(份);这三个角的最大角是:180°×=100°;100°>90°;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5.甲、乙、丙三人储蓄钱数的比是1:2:3,他们储蓄钱数的平均数是50元,乙储蓄了()元.A.50 B.100 C.150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压轴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根据“甲乙丙三人储蓄钱数之比是1:2:3”,求得甲乙丙储蓄钱数的总份数,再求得乙储蓄的钱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他们储蓄钱数的平均数是50元”,求得三人储蓄的总钱数;最后求得乙储蓄的钱数,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甲乙丙储蓄钱数的总份数:1+2+3=6(份);三人储蓄的总钱数:50×3=150(元);乙储蓄的钱数:150×=50(元).答:乙储蓄了50元.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三个数的比,三个数的和,求其中的一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6.把126吨化肥,按4:3:2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村,甲村比丙村多分化肥()吨.A.14 B.28 C.42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根据总数是126吨,总份数是4+3+2,可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根据甲村比丙村多(4﹣2)份,即可求出甲村比丙村多分的吨数.解答:解:126÷(4+3+2)×(4﹣2)=126÷9×2=28(吨)答:甲村比丙村多分化肥28吨.故选:B.点评:找准总数,找准把总数分成的总份数,再求出一份是多少,进而解决问题.7.甲、乙、丙三个数的和为300,甲数为120,乙数和丙数的比是5:4,丙数是()A.180 B.100 C.80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分析:乙数和丙数的比是5:4,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可知:丙数就占乙丙两数和,乙丙两数的和是(300﹣120).据此解答.解答:解:(300﹣120)×,=180×,=80.答:丙数是80.故选:C.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出丙占乙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乙丙两数的和是多少,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8.A、B、C、D四人一起完成一件工作,D做了一天就因病请假了,结果A做了6天,B 做了5天,C做了4天,D作为休息的代价,拿出480元给A、B、C三人作为报酬,若按天数计算劳务费,则这480元中A应该分()元.A.180 B.192 C.200 D.320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他们一共做了6+5+4+1=16天,那么平均算下来,16÷4=4天,一个人就要做四天,但D做了一天因事请假,他做了一天,就少做了3天,则A多做了6﹣4=2天,B多做了一天,那么那48元是给多做天数的报酬,一共多做了3天,就用报酬费480÷3=160元,一天就要给160元,A多做了2天,就用160×2=320元即可解决.解答:解:一共做的天数:6+5+4+1=16(天)平均每人做的天数:16÷4=4(天)A多做的天数:6﹣4=2(天)B多做的天数:5﹣4=1(天)一共多做的天数:2+1=3(天)A应得480÷3×2=320(元),答:这480元应分给A320元.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一共做的天数,从而知道平均每人要做的天数,再求出A多做了几天,就把D少做3天的酬劳平均分成3份,即可求出.9.已知A+B=80,A:B=3:5,则A、B分别是()A.30、48 B.50、30 C.30、50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析:首先求得A、B两数的总份数,再分别求得A、B所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得A、B两个数,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总份数:3+5=8(份),数A:80×=30,数B:80×=50,或80﹣30=50.答:则A是30,B是5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与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10.绿化队准备植树96棵,按7:8:9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丙三个小组.甲组应植树()棵.A.36 B.32 C.28 D.26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由题意可得:甲组植树的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把植树总棵数看作单位“1”,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解答:解:7+8+9=24,96×=28(棵);答:甲组应植树28棵;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C档(跨越导练)1.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和是132,约分后为,原分数是()A.B.C.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压轴题.分析:解答此题先求分子和分母的和的总份数,再求1份是多少,然后求分子和分母分别是多少,最后写出这个分数.解答:解:总份数:4+7=11(份),一份:132÷11=12,分子:4×12=48,分母:7×12=84.即:这个分数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解答此题先求分子、分母和的总份数,再求其中的1份是多少,最后求分子、分母分别是多少.2.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50,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减去5,所得分数的值是,原来的分数是()A.B.C.D.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析:这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减去5之后,所得分数的分子、分母之和为(50﹣5﹣5)40.因为所得分数的值是,根据比例分配,则:所得分数的分子为:40×=16,分母为:40×=24.故:原分数为:=.解答:解:(50﹣5﹣5)×,=40×,=16;40×,=24.,=.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所得分数的分子、分母之和;重点是根据比例分配,求出所得现在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占和的几分之几.3.把1些树苗按2:3:5分配给一班、二班、三班的学生去种植,一班比三班的树苗少()%.A.60 B.40 C.20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用一班比三班少的份数除以三班的份数,就是一班比三班少百分之几.据此解答.解答:解:(5﹣2)÷5,=3÷5,=60%.答:一班比三班的树苗少60%.故选:A.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解答.4.某电器商店有180台电视机,彩电与黑白电视的台数比是5:4,彩电有()台.A.50 B.100 C.80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根据题意,首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彩电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乘法解答.解答:解:180×=100(台);答:彩电有100台.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及解答规律,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5.一种混合糖中甲、乙两种糖的比是2:3,现加入甲糖120千克,乙糖40千克,得到混合糖660千克,新混合糖中甲、乙两种糖的比是()A.15:16 B.16:17 C.16:15 D.15:17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比的意义.分析:根据题意“现加入甲糖120千克,乙糖40千克,得到混合糖660千克”得到加入糖之前甲、乙两种糖的和:660﹣(120+40)=500克,再根据题意求得甲、乙两种糖的总份数,然后分别求得甲、乙两种糖各占总分数的几分之几,最后分别求得加入糖之前甲、乙两种糖的质量,用原来两种糖的质量分别加上加入糖的质量,求出新混合糖种甲乙两种糖分别是多少,再求比并化简,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加入糖之前甲、乙两种糖的和:660﹣(120+40),=660﹣160,=500(千克),总分数:2+3=5(份),加入糖之前甲、乙两种糖的质量分别是:500×=200(千克),600×=300(千克),新混合糖中甲、乙两种糖的质量分别是:200+120=320(千克),300+40=340(千克),新混合糖甲、乙两种糖的比:320:340,=(320÷20):(340÷20),=16:17.答:新混合糖中甲、乙两种的比16:17.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和两个数的和,在这里需根据题意求这两个数得和,用现在糖的质量减去加入糖的质量,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6.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9,甲、乙两数的比是3:4,丙比甲少3,甲是()A.24 B.18 C.15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析:根据“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9”,可求出三个数的和为57,再根据“丙比甲少3”,可假设丙和甲一样也占3份,那么三个数的和就成为(57+3),先求出三个数的总份数,再求出甲数占三个数和的几分之几,进而求出甲数的数值即可.解答:解:三个数的和:19×3=57,丙和甲一样也占3份时,三个数的和为:57+3=60,总份数:3+4+3=10(份),甲数为:60×=18;答:甲数是18.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考查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解决此题关键是把丙和甲看的一样多,都占3份时,三个数的和是多少,作为要分配的总量,进而按照3:4:3进行分配,再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7.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08厘米,其中两条边的比是2:5,腰为24或45厘米B.一种彩票的中奖率是1%,爸爸买了100张这种彩票,爸爸一定会有1次中奖C.相关联的两个量X、Y,Y=X,那么Y和X成正比例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求解.专题:比和比例;比和比例应用题;可能性.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可知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的比为2:5:5,不会是2:2:5,按比例分配求出腰即可判断;(2)一种彩票的中奖率是1%,属于不确定事件,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买了100张彩票只能说明比买1张的中奖的可能性大;(3)由Y=X,变式可得出=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作出判断.解答:解:A.因为: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所以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的比为2:5:5,108×=45(厘米),因此腰为24厘米不对;B.一种彩票的中奖率是1%,买100张彩票一定有1张中奖的说法错误.C.Y=X,=4,比值一定,所以Y和X成正比例,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的意义,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正比例的意义等知识.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三角形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是个锐角三角形B.国际儿童节和国庆节都在大月C.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D.在生活中,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年、月、日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及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方向.专题:综合判断题.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按比例分配求出最大角的度数,即可判断;(2)知道一年中1、3、5、7、8、10、12是大月,再知道儿童节和国庆节在哪个月,即可得解;(3)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即可判断;(4)物体位置对于某一观察点来说,是由一定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的,只知道方向或距离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判断即可.解答:解;A.180×=90°,所以是直角三角形而不是锐角三角形;B.国际儿童节是6月1日,国庆节是10月1日,6月是小月,10月是大月,所以国际儿童节和国庆节都在大月错误;C.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正确的;D.对于某一观察点来说,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平行线的定义,一年中哪些是大月和小月,节日的日期,以及要确定一物体的位置,必须知道方向和距离.9.甲、乙、丙三人的平均体重是50千克,他们的体重的比是4:3:3,甲的体重是()A.50×3×B.50×C.50×D.50×3×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分析:根据题意,三人的总体重为50×3=150(千克),甲的体重占三人总体重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式即可.解答:解:甲的体重是:50×3×;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用按比例分配解答.10.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重量化合而成的,72千克水中,含氢和氧各()A.1千克,71千克B.8千克,64千克C.9千克,63千克D.63千克,9千克考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因为氢和氧按1:8化合成水,氢占水的,氧占水的,然后用乘法解答即可.解答:解:72×=8(千克)72×=64(千克);答:含氢和氧分别有8千克、64千克;故选:B.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分别求出氢和氧各占水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列式解答.。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应用题专题训练(带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应用题专题训练(带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应用题专题训练1.把一个长方形养鱼池按1:200 的比例尺画在图纸上,长是4d m,宽是3dm。

这个养鱼池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大齿轮有60个齿,每分钟转80圈,小齿轮有20个齿,每分钟转多少圈?3.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飞行6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以飞行1500 km,返回时逆风,每小时可以飞行1200 km。

这架飞机最多能飞行多少千米就需要返回?4.制一批零件,甲单独完成要8小时,已知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4:3,则乙单独完成要多长时间?5.有种钢管长6 m,把它锯成50 cm的小段,要锯44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把它锯成40 cm的小段,要锯多少分钟?6.王大爷种了一块直角三角形的菜地,两条直角边共长10.8 m,它们的长度比是5:4。

将这块菜地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这块菜地的图上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7.在比例尺为1 :9000000的航空图上,甲、乙两地相距30cm,有两架飞机同时从甲、乙两地起飞,分别以810km/h和690km/h的速度相向飞行,经过几小时两架飞机在空中相遇?8.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相距12厘米。

如果李叔叔和王叔叔开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李叔叔开车每小时行105千米,王叔叔开车每小时行95千米,几小时后两人能相遇?9.为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某工程队铺一条乡村公路,原计划每天铺320m,15天铺完。

实际施工时,由于改进了铺路方法,前4天就铺了1600m。

照这样计算,该工程队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铺路任务?(用比例解答)10.一间房子用方砖铺地,如果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一共需要36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一共需要多少块?11.爸爸暑假准备开车带小明去上海迪士尼玩,他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台州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8.5cm,如果爸爸开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km,多少小时能到达?12.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知识解答)13.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A地和B 地相距6 厘米。

六下数学 正比例与反比例 应用题训练30题 带答案

六下数学 正比例与反比例 应用题训练30题 带答案
则第二次相遇时,汽车经过的路程为:x+x-130=2x-130 摩托车经过的路程为:x+130
相同时间内,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速度之比=路程之比
(2x-130):(x+130)=3:2 解得x=650
8、一辆卡车与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相遇后两 车继续向前行驶.当小轿车到达甲地、卡车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 ,第二次相遇点距甲城120千米,已知:卡车与小轿车的速度比是3 :4,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13、用方砖铺一间教室的地面,如果用边长为2dm的方砖 ,需要用6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3dm的方砖,需要用多少 块? 27块 解析:解设需要用x块砖 教室的面积一定,所用的方砖的块数和每块方砖的面积成 反比例
2×2×60=3×3×x 解得 x=80/3 进一法,所以需要27块
14、有甲乙丙三个相互咬合的齿轮,当甲齿轮转动2圈时, 乙齿轮转动3圈,丙齿轮转动4圈,这三个齿轮的齿数之比 是( ):( ):( )。 6:4:3 解析:相互咬合的齿轮转动的总齿数是相同的,那么一圈 的齿数和转动的圈数是成反比例的,设三个齿轮的齿数分 别为x y z 则2x=3y=4z 得x:y :z=6:4:3
16、学校组织同学参观爱国主义纪念展,每60名同学配2
X=18
4、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前6天修了180米,照这样的速度,修路 队又修了5天才全部修完,这条公路全长是多少米?
解设这条公路的全长是x米 每天修的长度一定,路的全长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180:6=x:(6+5)
X=330
5、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赛跑(他们的速度保持不变),甲到 终点时,乙还差20米,丙离终点还有25米,问乙到达终点时, 丙还差多少米?
解设:甲乙两城相距x千米 则第二次相遇时,卡车经过的路程为:x+x-120=2x-120 小轿车经过的路程为:x+12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应用题训练(含简单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应用题训练(含简单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应用题训练1.曲港高速公路(曲阳至黄骅港)是河北省“东出西联”出海通道,其定州段连通京昆和京港澳高速,填补安国、博野两地无高速公路的空白,项目建设里程约为92千米,在一幅1∶4000000的地图上,这条高速公路的长度是多少?2.一个骑兵俑模型身高是18厘米,模型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

这个骑兵俑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用比例解)3.在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把它画在1∶4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长?4.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10厘米。

一辆汽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汽车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行驶,2小时后在超过中点10千米的地方相遇。

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天津到北京的距离是3厘米。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天津开往北京,几小时能到达?6.一种药水,药液与水的比是1∶180,如果配制905千克的药水,需要药液多少千克?(用比例解)7.学校把制作爱心贺卡的任务按5∶4分配给六年级和五年级。

六年级实际制作了108张贺卡,超过原分配任务的20%,原计划五年级制作多少张爱心贺卡?8.小红去银行换港币,当天人民币与港币的兑换比是1∶1.25,小红要兑换1000元港币,她需要给银行多少元人民币?(用比例解)9.某市修一条道路,计划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

但因为天气原因,12天才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多少米?(用比例方法解)10.一列动车从A城开往B城前3小时行了5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动车还要行驶4小时才能到达B城,A城和B城相距多远?(用比例的方法解答)11.小明和小英住在同一个小区、小明家上个月用电102度,电费是61.2元。

小英家上个月用电85度,小英家上个月的电费是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12.小东家的客厅是正方形的,用边长0.6m的方砖铺地,正好需要100块。

用比例解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

用比例解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

用比例解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用比例解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连的量;分析判断题中相关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式检验,写答句例题分析例1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

如果再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

20?200 000 =000 000101=000 000400 000答: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 000 1例在一块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的比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 / 12精品文档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

+7+8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照5:7:8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瓜占总面积的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5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225+7+8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

例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2.5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时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按5:4的比进行分配。

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2.5=108,55客车的速度:108×+495列综合算式:270?2.5× +45=270?2.5×9=60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例某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5%,要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多少2 / 12精品文档天,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 =平均每天修全长的百分之几修的天数因此可以用正比例的关系来解答,在具体解答时,可以用分率的知识来解答,因此“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这个条件就是多余的了。

复杂的比和比例应用题(一题多解) (附答案)

复杂的比和比例应用题(一题多解) (附答案)

复杂的比和比例应用题例 1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 6 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以飞行 1500 千米; 飞回时逆风,每小时可以飞行 1200 千米。

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去多少千米就要往回飞? 解法 1: 抓住问题特点,用比例知识解答较简明。

飞出和飞回的路程一定,所以飞出 和飞回使用时间和其速度成为反比。

飞出时间和飞回时间的比: 1200: 1500=4: 54 9解法2: 用工程问题的思路解答。

飞出时, 每千米用 11500小时, 飞回时, 每千米用 11200小时, 返回 1 千米用 ( 11500+ 11200) 小时,返回多少千米用 6 小时?1 1 1500 1200解法3: 列比例解。

返回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

设:飞出 x 小时后返回。

1500x=1200 (6-x)8X=38 3解法 4: 利用时间和为 6 列方程。

设:飞出 x 千米后返回。

x x+= 6 1500 1200 X=4000解法5: 先求出平均速度,再求出飞出距离,假设飞出距离为“ 1”(1+1)÷( 1 + 1 ) = 4000 (千米/小时)1500 1200 340003 ×(6÷2) =4000 (千米)飞出距离: 1500×6× = 4000 (千米) 6÷( + ) =4000 (千米) 1500× =4000 (千米)练习:1,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可以用 6 小时,飞机去时逆风,每小时飞行 600 千米;返回时顺风,每小时飞行 750 千米。

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去多少千米就需返航?2,小明上学时每分钟走 75 米,放学时每分钟走 90 米。

这样他上学和放学在路上共用了 22 分钟。

你能求出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吗?、3,甲、乙两人各加工 700 个零件,甲比乙晚 1.5 小时开工,结果比乙还提前 0.5 小时完成。

已知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7: 5,求甲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例 2客车和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若干小时后在途中相遇,相遇后又行5 小时货车到达甲地,这时客车到乙地后又掉头行了甲、乙两地距离的 25%。

比例尺应用题

比例尺应用题

比例尺应用题参考答案典题探究一.基本知识点:二.解题方法:例1.在比例尺是1:5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4厘米.这个草坪的实际面积是400平方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这个正方形草地的边长,进而利用正方形的面积S=a2,就能求出这个草坪的实际面积.解答:解:4÷=2000(厘米)=20(米),20×20=400(平方米);答:这个草坪的实际面积是400平方米.故答案为:400平方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依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例2.培正小学的操场长80米,宽50米,如果用的比例尺画出操场的平面图,图上面积是160平方厘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可分别求出操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进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求出操场的图上面积.解答:解:80米=8000厘米,50米=5000厘米,8000×=16(厘米),5000×=10(厘米),16×10=160(平方厘米);答:这个操场的图上面积是160平方厘米.故答案为:160平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例3.地图上1.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如果该地图上,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那么实际距离是160千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1)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2)先求出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的千米数,由此求出2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千米数.解答:解:(1)1.5厘米:120千米,=1.5厘米:12000000厘米,=15:120000000,=1:8000000;(2)120÷1.5×2,=80×2,=160(千米),故答案为:1:8000000;160.点评:本题主要灵活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这一关系解决问题.例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港的距离是9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甲港开往乙港,到达乙港的时间是晚上9或21时.考点:比例尺应用题;简单的行程问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行程问题.分析:先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两地的实际距离,再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货轮从甲港到乙港需要的时间,进而可以求出到达乙港的时刻.解答:解:9÷=36000000(厘米)=360(千米),360÷24=15(小时),6+15=21(时);答:货轮到达乙港的时间是晚上9时或21时.故答案为:晚上9或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以及基本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演练方阵A档(巩固专练)1.一张图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把长50米、宽38米的一块长方形菜的画在这张图纸上,选用适当的比例尺是()A.1:200 B.1:400 C.1:100 D.200:1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本题的实际长度是长50米、宽38米.而图上距离是:长30厘米、宽20厘米,要想画在这样的图纸上,必须是缩小的,所以D答案不能选,既能画下来,还能画的合适,这就是比例尺的问题了,应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来计算.解答:解:因为:50米=5000厘米38米=3800厘米,而图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比例尺为;30:5000≈1:167,20:3800=1:190,综合长和宽的比例尺选1:200比较合适.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灵活变形列式解决问题.2.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是180°,它的最大角占内角度数和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出最大角,进而判断即可.解答:解:1+1+3=5,最大角度数:180°×=108°,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选:A.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是180°,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3.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圆的实际的直径比是()A.1:8 B.4:9 C.2:3 D.8:1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令甲乙两圆的图上直径为2d,3d,根据比例尺可得实际圆的直径分别是16d,24d,由此利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选择正确答案.解答:解:令甲乙两圆的图上直径为2d,3d,根据比例尺可得实际甲乙两圆的直径分别是16d,24d,16d:24d=2:3.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学校实验园地是一个长60m,宽40m的长方形,用比例尺1﹕1000画平面图,长应画()A.4cm B.6cm C.6dm D.6m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压轴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是60米,比例尺是1:1000.代入数据进行解答.解答:解:60米=6000厘米,6000×=6(厘米).答:长应画6厘米.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这一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5.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300千米,画在一幅比例尺是的地图上,应该画()厘米.A.3B.2C.6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千米,依据除法的意义,即可求出图上距离.解答:解:300÷50=6(厘米);答:应该画6厘米.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比例尺的意义.6.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那么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A.150 B.6000 C.1500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压轴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图上距离与比例尺已知,求实际距离,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即可.解答:解:5÷=150000000(厘米),150000000厘米=1500千米;答: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500千米.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注意单位的换算.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厘米、2厘米,按4:1的比例放大后,面积是()平方厘米.A.6B.24 C.48 D.96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按4:1的比例尺分别求出放大后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再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放大后的面积.解答:解:放大后的直角边分别是:3×4=12(厘米),2×4=8(厘米);放大后的面积:12×8÷2=48(平方厘米);答:放大后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放大比例尺的应用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8.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的距离是11厘米,A、B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A.55 B.5500000 C.5500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求实际距离,根据公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1÷=5500000(厘米),5500000厘米=55千米,答:A、B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55千米;故选:A.点评:此类题做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列式解答.9.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在比例尺是1:100000000的地图上的长度为.()A.6.3cm B.63dm C.63cm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知道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据解答即可.解答:解:6300千米=630000000厘米,630000000×=6.3(厘米),答:在比例尺是1:100000000的地图上的长度为6.3厘米.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及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10.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图纸上,图上零件长6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A.1:12 B.5:6 C.6:5 D.12:1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把实际长度5毫米,图上长度6厘米代入求出这张图纸的比例尺.解答:解:6厘米:5毫米,=60毫米:5毫米,=60:5,=(60÷5):(5÷5),=12:1,答: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2:1.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尺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像这种求比例尺的题目单位一般不相同,因此首先要注意单位的统一.B档(提升精练)1.在比例尺是1:1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300千米B.3千米C.30千米D.0.3千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解答:解:3÷=300000(厘米)=3(千米);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2.学校操场扩建后的平面图如图,扩建后面积比原来增加25%,操场原来的面积是()平方米.A.480 B.4800 C.6000 D.7500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应用比例尺画图.专题:压轴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先依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扩建后的操场的长和宽的实际长度,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扩建后的面积,把原来的面积看作单位“1”,再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6=6000(厘米)=60(米),10÷=10000(厘米)=100(米),100×60÷(1+25%),=6000÷1.25,=4800(平方米);答:操场原来的面积是4800平方米.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以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新光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画在比例尺是1:4 000的平面图上,长3厘米,宽2厘米.操场的实际面积是()A.240平方米B.96平方米C.2.4平方米D.9 600平方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要求操场的实际面积,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分别计算出操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解答:解:3÷=12000(厘米)=120(米),2÷=8000(厘米)=80(米),面积:120×80=9600(平方米),答:操场的实际面积是9600平方米,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4.在比例尺是1:20的图纸上画出一种机械配件平面图的角是40度.这个角实际是()度.A.2B.40 C.800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指长度尺寸按比例放大或缩小.解答:解:根据比例尺是1:20的图纸,知道图上距离是1厘米,实际距离是20厘米,是长度尺寸是按比例缩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所以角度是不会变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以及角的意义.5.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港距离为9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A.15点B.17点C.21点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先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两地的实际距离,再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货轮从A地到B地需要的时间,进而可以求出到达B地的时刻.解答:解:9÷=36000000(厘米)=360(千米),360÷24=15(小时),6+15=21(时);答:货轮到达B港的时间是21时.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以及基本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6.比例尺表示.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800000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它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这就叫做线段比例尺.图中比例尺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千米,用比表示为1:800000.解答:解:8千米=800000厘米,所以此线段比例尺表示为:1:800000,它可以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也可以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也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800000.所以在ABC答案中,只有B答案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比例尺的意义.7.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港距离为12cm,一艘货轮于上午7时出发,以每小时24km的速度从A港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A.22时B.23时C.21时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压轴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先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进而解出答案.解答:解:12÷=36000000(厘米)=360(千米),360÷24=15(小时),上午7时过15小时是晚上的22时,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以及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8.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5.5厘米,一辆汽车按3:2分两天行完全程,那么第二天行的路程是()A.6.6千米B.66千米C.660千米D.6600千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先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的全程,再把全程按照3:2的比例分配即可.解答:解:30000000×5.5=165000000(厘米);165000000厘米=1650(千米);3+2=5,1650÷5×2=660(千米);故答案选:C.点评:本题先利用比例尺求出实际的全程,再把全程按比列分配;注意1千米=100000厘米.9.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港距离为12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7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港开向B港,到达B港的时间是()A.16点B.18点C.20点D.22点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先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进而解出答案.解答:解:12÷=36000000(厘米)=360(千米),360÷24=15(小时),上午7时过15小时是晚上的22时,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用了比例尺和行程方面的知识解答.10.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把它按10:1的比放大.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1000平方厘米B.2000平方厘米C.10000平方厘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10厘米,把它按10:1的比放大,就是把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10倍,据此可求出放大后图形的面积.解答:解:10×10=100(厘米),100×100=10000(平方厘米);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倍数是指图形边长放大与缩小的倍数.C档(跨越导练)1.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量得一块正方形地的边长是5厘米,则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A.250000平方厘米B.2500平方厘米C.2500平方米D.250平方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分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的实际长度,进而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5÷=5000(厘米)=50(米),50×50=2500(平方米);答: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2500平方米.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依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30厘米,广州到北京的实际距离约是()千米.A.1600 B.2000 C.1800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广州到北京的实际距离.解答:解:30÷=180000000(厘米)=1800(千米);答:广州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800千米.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3.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如图,表示这副地图的数值比例尺是()A.B.C.D.考点:比例尺应用题;长度的单位换算.分析:依据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即为比例尺”即可将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字比例尺.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60千米,又因60千米=6000000厘米,所以1厘米:6000000厘米=1:600000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4.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5厘米,一辆汽车按3:2的比例分两天行完全程,两天行的路程差是()A.300km B.600km C.900km D.1500km考点:比例尺应用题;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要求两天行的路程差是多少千米,先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甲地到乙地的路程,然后根据两天行的路程比,得出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全程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行全程的﹣,解答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5÷×(﹣),=150000000×,=30000000(厘米);30000000厘米=300千米;故选:A.点评:此题应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先求出全程,进而运用按比例知识进行解答即可.5.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2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560千米,若一辆货车以7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由贵阳往晴隆行驶,则需要8小时.考点:比例尺应用题;简单的行程问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行程问题.分析: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解答.解答:解:(1)28=56000000(厘米),56000000厘米=560千米,(2)560÷70=8(小时),答: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560千米,需要8小时.故答案为:560,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及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注意单位的换算.6.在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10.2厘米,一辆汽车按3:2的比例分两天跑完全程,两天跑的路程的差是204千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分析:首先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已知一辆汽车按3:2的比例分两天跑完全程,第一天跑的路程占全程的,第二天跑的路程占全程的,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答:解:10.2,=10.2×10000000,=102000000(厘米),102000000厘米=1020千米,1020×(),=1020×,=204(千米),答:两天跑的路程的差是204千米.故答案为:204.点评:此题解答关键是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再把比转化成分数,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即可.7.树人小学新建一幢教学楼,地基是长50米、宽28米的长方形.画在图纸上,长是2.5厘米,宽是1.4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考点:比例尺应用题;长度的单位换算.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求比例尺的问题,运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50米=5000厘米,2.5:5000=1:2000;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故答案为:1:20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灵活变形列式解决问题.8.在一副比例尺为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平阳至杭州的公路长时10.5cm,两地实际相距420千米,如果一辆汽车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与上午10时40分从平阳开出,那么将在下午2时52分到达杭州.考点:比例尺应用题;简单的行程问题.专题:压轴题;比和比例应用题;行程问题.分析:(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平阳至杭州的公路的实际长度;(2)依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求出这辆汽车需要的时间,进而求出到达的时刻.解答:解:(1)10.5÷=42000000(厘米)=420(千米);答:两地实际相距420千米.(2)420÷100=4.2(小时)=4小时12分钟,所以10时40分+4小时12分=14时52分;答:这辆汽车将在下午2时52分到达杭州.故答案为:420、2、5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以及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9.在比例尺是1:6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航线距离是2.5厘米,上午8时30分有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上午11时到达.这架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600千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上午8时30分有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上午11时到达,飞行时间是2.5小时,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式解答.解答:解:2.5÷=2.5×60000000=150000000(厘米);150000000厘米=1500千米;1500÷2.5=600(千米/时);答:这架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600千米.故答案为:6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解答即可.10.在比例尺是1:6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2.5厘米,上午8点30分有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上午9点45分到达,这架飞机每小时行1200千米.考点:比例尺应用题.分析:这道题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列式求得实际距离,再进一步求出飞机速度,即可解答.解答:解:2.5÷=2.5×60000000=150000000(厘米),150000000厘米=1500千米,从上午8点30分到上午9点45分的时间为1.25小时,1500÷1.25=1200(千米);答:这架飞机每小时行1200千米.故答案为:12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灵活变形列式解决问题.。

正比例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

正比例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

正比例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正比例应用题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 不成比例。

4、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5、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6、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写在括号里。

1、装配一批电视机,每天装配台数和所需的天数。

2、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

3、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

4、房间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铺砖的块数。

5、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6、在一定时间里,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零件的个数。

三、把下面的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单价×=总价单产量×面积=×时间=路程总价÷=单价总产量÷=单产量路程÷=时间总价÷=数量总产量÷=面积路程÷=速度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图上距离÷=比例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比例尺=实际距离三、用正比例的知识解答下列各题。

1、小明买9本练习本花了4.5元,如果买同样的练习本20本需要付多少元?2、小明买9本练习本花了4.5元,如果用20元钱买同样的练习本,可以买多少本?3、运一批煤,18次运了90吨,照这样计算,14次可以运多少吨?4、运一批煤,18次运了90吨,照这样计算,多少次才能运完140吨煤?5、用8辆卡车每天可运货128吨,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卡车11辆,每天可运货多少吨?6、一种水管,40米重60千克。

现称得一捆水管重270千克,这捆水管共长多少米?7、一榨油厂用400千克芝麻可以榨油144千克。

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

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

六年级比例知识应用题1、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2、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3、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4、一种铁丝长30米,重量是7 千克,现有这种铁丝950千克,长多少米?5.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用砖618砖,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6、一个晒盐场用100克海水可以晒出3克盐,如果一块盐用一次放入585000吨海水,可以晒出多少吨盐?7、一篮苹果,如果8个人分,每人正好分6个,如果12个人来分,每人可以分几个?8、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9、一间房子要用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用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10、一艘轮船3小时航行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航行2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11、一间房五铺地砖,用面只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12、农场收小麦,前3天收割了16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13、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14、一个榨油厂用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13千克豆油,照这样计算,用3吨黄豆可以榨出多少吨豆油?15.同学们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

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用比例方法解)16.飞机每小时飞行4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

飞机行4小时的路程,汽车要行多少小时?(用比例方法解)17.修一条公路,每天修0.5千米,36天完成。

如果每天修0.6千米,多少天可修完?(用比例方法解)18.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用比例方法解答)19.一个车间装配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装50台,6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用40天完成任务,每天应装多少台?(用比例方法解)20.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用比例方法解)21.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3.6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 (用比例方法解)22.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1) 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 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用比例方式解题例举

用比例方式解题例举

用比例方式解题例举比例问题反映了各类不同的数量关系。

假设学会把各类数量关系和分数、整数、比等知识充分联系起来,就能够用比例法灵活地解决一串问题。

用比例法解许诺用题不仅思路清楚、单一,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巧解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开辟出新颖、简捷的解题思路。

如:一、解文字题例1:甲数的1/3等于乙数的1/4, 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答:根椐比例的大体性质, 可由乘积式“甲×1/3=1×1/4” 逆推出比例式“甲∶乙=1/4∶1/3”, 因此甲÷乙=1/4÷1/3=3/4, 也即是甲数是乙数的3/4.二、解平均问题例2:某工厂组织400~450名职工参加植树活动, 平均每人植树32棵. 已知男职工平均每人植树48棵, 女职工平均每人植树13棵. 参加植树的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答:依题意, 男职工平均每人比平均数多植48-32=16(棵), 女职工平均每人比平均数少植32-13=19(棵).因为平均每人植树是32棵, 因此男职工多植的总棵数应与女职工少植的总棵数相等. 即: 男职工平均每人多植的棵数×男职工人数=女职工平均每人少植的棵数×女职工人数. 由此可知,男职工人数∶女职工人数=19∶16. 如此参加植树的总人数确实是(19+16)35份. 又因为400÷35=11……15,450÷35=12……30, 参加植树的总人数在400~450的范围内, 因此每份只能是12人. 由此可求出, 男职工有12×19=228(人), 女职工有12×16=192(人). 三、解归一问题 例3:解放军某部进行野营训练。

原打算15天行军525千米,实际提早1天行完了原定路程,平均天天比原打算多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 设平均天天比原打算多行x 千米。

因为总路程不变,因此 原速:现速=14:15. 列比例式:(525÷15):x =1415-14). 解得:X=2.5. 四、解行程应用题 例4: 2.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需2小时,乙行完全程需3小时。

数学比例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比例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比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a:b=3:2 b÷c=1.25,则a:c=()A.3:4B.15:8C.4:5D.15:4【答案】B.【解析】由“a:b=3:2 b÷c=1.25”可得:a=b,c=,于是依据比的意义即可得解.解:因为a:b=3:2 b÷c=1.25,则a=b,c=,所以a:c=b:=15:8;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用b分别表示出a和c,依据比的意义解答即可.2.÷16=1.75==%.【答案】28,,175.【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75,把1.75化成分数并化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7÷4,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乘4就是28÷16;把1.7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175%.解:28÷16=1.75==175%.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3.=5==÷.【答案】5、17、4、9.【解析】(1)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从而可以正确进行作答;(2)依据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方法,即可得解;(2)先约分,再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据此即可解答.解:(1);(2)5=;(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方法,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5=%==(填小数)【答案】9,60,20,0.6.【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3÷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5=,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3就是;分子、分母都乘4就是;3÷5=0.6;把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60%.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3÷5=60%==0.6.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5.我会填.(1)17.5%读作;百分之二百零一点零九写作.(2)12÷=÷12==%=(填小数)(3)小明看一本书共有105页,看了全书的20%,看了页,还剩页.【答案】(1)百分之十七点五,201.09%;(2)16,9,75,0.75;(3)21,84.【解析】(1)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同,先读分母,再读分子;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由此解决问题;(2)抓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写成除法是3÷4=(3×4)÷(4×4)=12÷16,3÷4=(3×3)÷(4×3)=9÷12;计算出结果是小数:0.75,把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加上%,得出百分数是75%,由此即可填空;(3)20%的单位“1”是105,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即可求得小明看了多少页;用总数105减去小明看的页数即可得到还剩多少页.解:(1)17.5%读作:百分之十七点五,百分之二百零一点零九写作:201.09%.(2)12÷16=9÷12==75%=0.75.(3)105×20%=21(页),105﹣21=84(页),答:小明看了 21页,还剩 84页.点评:(1)此题考查百分数的读写法.(2)此题考查小数、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3)这种类型的题目属于基本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只要找清单位“1”,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6.(2013•广州模拟)直接写出结果﹣= 4.5×102= ×6= 270÷18=5﹣0.25+0.75= 0.42﹣0.32= 2÷= 341﹣103=13×(2+)= := 10×10%= 23.9÷8=7×÷7×= 1÷×=【答案】﹣=, 4.5×102=459,×6=, 270÷18=15;5﹣0.25+0.75=5.5, 0.42﹣0.32=0.07 2÷=10, 341﹣103=238;13×(2+)=33,:= 10×10%=1 23.9÷8=2.98757×÷7×=, 1÷×=.【解析】按照小数、分数、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点评:此题关键是看清运算符号,再按照小数、分数、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7.=15÷=.【答案】25,15.【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3就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15,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乘5就是15÷25.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15÷25=;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8. 2÷==0.4=÷20=%=成=折.【答案】5,125,8,40,四,四.【解析】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是0.4,把0.4化成分数并化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5;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乘4就是8÷20;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的分子、分母都乘25即可得到;把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40%;根据成数据的意义,40%就是四成;根据折数的意义,40%就是四折.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2÷5==0.4=8÷20=40%=四成=四折;点评:此题考查除法、小数、分数、百分数、比、成数、折数之间的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9.=÷16=9:=()%.:5==27÷=%=成.【答案】,,40,2,,40,四.【解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16×=,由此得出=÷16;根据比的前、后项、比值之间的关系,9÷=,由此得出9:=;=2÷5=0.4,把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40%.(2)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是,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2:5;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27÷=,由此得出27÷=;=2÷5=0.4,把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40%;根据成数的意义,40%就是四成.解:(1)=÷16=9:=40%.(2)2:5=27÷=40%=四成.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分数、百分数、比、成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10. 30:42==45÷≈%.【答案】5,28,15,63,71.4.【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30:42,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0:4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这个分数化简是;分子、分母都乘4就就是;分子、都乘3就是;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30:42=30÷4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除以6再乘9就是45÷63;30÷42≈0.714,把0.71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71.4%.解:30:42====45÷63≈71.4%.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11. 9÷=0.6=:20=30:.【答案】15,12,50.【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0.6,把0.6化成分数并化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5,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乘3就是9÷15;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5,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4就是12:20;比的前、后项都乘10就是30:50.解:9÷15=0.6=12:20=30:50.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12.:16==9÷=%.【答案】6,24,37.5.【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8,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2就是6:1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8,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乘3就是9÷24;3÷8=0.375,把0.37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37.5%.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6:16==9÷24=37.5%.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分数、百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13. 0.2÷0.8=20÷=4:=%.【答案】80,16,50.【解析】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是0.2÷0.8,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乘100就是20÷80;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20÷80=20:80,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除以5就是4:16;0.2÷0.4=0.5,把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50%.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0.2÷0.4=20÷80=4:16=50%.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分数、百分数、比、折数、成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14.24÷23=(用分数表示),0.07中有个.【答案】;7.【解析】(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分数相当于分母即真空.(2)根据小数的意义,0.07的计数单位是0.01,0.07里面有7个,问题得解.解:24÷23=(用分数表示),0.07中有 7个.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意义以及除法与分数的意义.15. 0.8=÷=:=/20=%【答案】4,5,4,5,16,80.【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0.8,把0.8化成分数并化简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4就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5;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4:5;把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80%.解:0.8=4÷5=4:5==80%.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16. 5:7=10÷=.【答案】14,70.【解析】由已知5:7改为5÷7,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以2变为10÷14;5:7改为,分子分母同乘以10得到;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5:7=10÷1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及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17.÷8=()=0.625=%=.(最后一空填最简整数比)【答案】5,,62.5,5:8.【解析】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是0.625,把0.625化成分数并化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5÷8;把0.6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62.5%,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5:8.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5÷8==0.625=62.5%=5:8;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18.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是乙数的,乙是甲数的,甲数比乙数少%.【答案】,,25.【解析】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把甲数看作3,则乙数就是4,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用甲数除以乙数;求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用乙数除以甲数;求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把乙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甲数比乙数少的总分占乙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解:设甲数=3,则乙数=4,3÷4=;4÷3=;(4﹣3)÷4=1÷4=0.25=25%.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百分数的计算等.本题的关键是把把甲数看作3,则乙数就是4,根据意义即可解答.19. 3:8==÷=12:=:24.【答案】,3,8,32,9.【解析】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是3:8,比的前、后项都乘4就是12:32;比的前、后项都乘3就是9:24.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8=;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3:8=3÷8.解:3:8==3÷8=12:32=9:24.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20.“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形不同..【答案】√.【解析】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把长的长度看作单位“1”,宽的长度除以长的长度,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因此,“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中是表达的形式不同,一个用分数表示,一个用比表示.解:“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都表示两个数相除,结果表达形不同.点评:本题重点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比的意义、分数与比之间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要弄清.21.:32===6÷=.【答案】24,24,8,0.75.【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6就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4,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8就是24:3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剩2就是6÷8;3÷4=0.75.解:24:32===6÷8=0.75.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22.将分数1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式子:1.【答案】16÷9.【解析】把1化成假分数(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6÷9.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1=16÷9;点评:本题是考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转化即可.23.六折==12÷=:5=%=填小数.【答案】,20;3;60;0.6.【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六折=,写成小数是0.6,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加上%写成百分数是60%,写成比,6:10=3:5;写成除法算式是3÷5=12÷20,由此即可填空.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六折==12÷20=3:5=60%=0.6,点评:此题考查除法、小数、分数、百分数、比、折数之间的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24.÷12=12:=0.75==%.【答案】9;16;;75.【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0.75,0.75可转化成75%,0.75也可转化成,可化成3÷4,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3可化成9÷12,可以写成比是3:4,前项与后项同时乘4可得12:16;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9÷12=12:16=0.75==75%.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25.=0.75=%.【答案】75.【解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的分子、分母都乘4就是;=3÷4=0.75;把0.7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75%;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0.75=75%;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26.===÷=.【答案】3,12,1,3,24.【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3就是;分子、分母都乘4就是;分子、分母都乘8就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3.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1÷3=;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27.=:==÷10=(填小数).【答案】3;5;30;6;0.6.【解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3→18乘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5也乘6得30;可以化成3: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化成3÷5由商不变的性质5→10乘2,3也乘2得6;3除以5得0.6.解:=3:5==6÷10=0.6;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分数、比以及除法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28. 3÷==:12=六成=%【答案】5,30,7.2,60.【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六成,六成也就是60%,60%可写成,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0可化成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6可化成;的分子3做被除数,分母5做除数可转化成除法算式为3÷5;的分子3做比的前项,分母5做比的后项也可转化成比为3:5,3:5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2.4可化成7.2:12;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3÷5==7.2:12=六成=60%;点评:此题考查百分数、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29.=:16=12:=÷=填小数.【答案】6,32,3,8,0.375.【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用分子3做比的前项,分母8做比的后项也可转化成比为3:8,3:8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2可化成6:16;3:8的前项和后项也可以同时乘4可化成12:32;用分子3做被除数,分母8做除数可转化成除法算式为3÷8;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小数商为0.375;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1)=6:16=12:32=3÷8=0.375.点评:此题考查分数、比、除法和小数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30.=15÷=:50=.【答案】25,75,10.【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5可化成,也可化成1÷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5可化成15÷75,还可化成1:5,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可化成10:50.由此进行填空.解:=15÷75=10:50=.点评:此题考查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31.3÷4=9:==填分数=(填小写)【答案】12,15,,0.75.【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3÷4,除式与比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3÷4=3:4,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3就是9:12;根据分数与除式的关系,3÷4=;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5就是;3÷4=0.75.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3÷4=9:12===0.7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除式、小数、分数之间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32. 5÷8=:==%.【答案】5,8,0.625,62.5.【解析】解答此的关键是5÷8,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5÷8=5:8;5÷8=0.625;把0.6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62.5%.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5÷8=5:8=0.625=62.5%;点评:此题考查除式、小数、百分数、比之间的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33. 3÷4==27:=(填小数)=%.【答案】12,36,0.75,75.【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3÷4,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4就是;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3÷4=3:4,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9就是27:36;3÷4=0.75;把0.7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75%.解:3÷4==27:36=0.75=75%;点评: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此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分数、百分数、比、折数、成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34.:12===÷9.【答案】4,2,3.【解析】本题已知数为,可根据比、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来完成它们的互化.解:(1)=1:3=(1×4):(3×4)=4:12;(2)==;(3)=1:3=(1×3):(3×3)=3÷9;点评:要题主要考查了比、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它们之间的互化.35.﹕4==24÷=0.75=1÷.【答案】3;16;32;.【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0.75:写成分数并化简为,=;写成比是3:4;写成除法算式是3÷4=24÷32;因为1÷=;据此即可填空.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3:4==24÷32=0.75=1÷;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和比、除法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36.把分数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式子=.【答案】2÷3.【解析】把分数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式子的方法是:用分子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数线变为除号,分母做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据此进行转化.解:=2÷13;点评:此题考查分数与除法的互化:分子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数线变为除号,分母做除法算式中的除数.37.÷16==:=(填小数)【答案】6;3;8;0.375.【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写成除法算式是3÷8=6÷16=0.375;写成比是3:8;据此即可填空.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6÷16==3:8=0.375.点评:此题考查除式、小数、分数间的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38.÷8=21÷==:=(小数).【答案】7,24,7,8,0.675.【解析】把连等式化为=()÷8,依据分数与除法关系求解,=21÷(),依据分数与除法关系求解,=():(),依据分数与比的关系求解,=()(小数),依据分数化小数方法求解.解:=(7)÷8,=(7×3)÷(8×3)=21÷(24),=(7):(8),=(0.675)(小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数与除法,比,以及小数互化知识.39. 15÷===、.【答案】20,30,60.【解析】本题中已知分数为,所以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出式中其它分数的分子、分母或除法算式中的除数.解:15÷3=5,所以,===15÷20;40÷4=10,所以=;45÷3=15,所以=;即15÷20==.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0. 12:==0.6=÷15=%.【答案】20,5,,9,60.【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0.6,0.6可改写成60%,也可改写成,进一步改写成,可改写成3÷5,进一步改写成9÷15,也可改写成3:5,进一步改写成12:20.解:0.6=60%===3÷5=9÷15=3:5=12:20.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41.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答案】√.【解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是一种数量关系,相同于除法、分数,但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这就是它们的区别.所以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零不能作除数,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解: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后项不能为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的意义.42.=18:=:20==÷40.【答案】15,24,30,48.【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可改写成,也可改写成6÷5,进一步改写成48÷40,也可改写成6:5,进一步改写成18:15和24:20.解:=18:15=24:20==48÷40.点评:此题考查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43.等于a除以b(a不等于0,b不等于0)..【答案】错误.【解析】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即可判断解答.解: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b÷a(a不等于0,b不等于0),因此,原题说法错误;点评:此题考查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可进行转化.44.==36÷=(填小数)【答案】25,45,0.8.【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5就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5,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乘9就是36÷45;=4÷5=0.8.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36÷45=0.8;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除式、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45. 0.6==12÷.【答案】5,700.【解析】根据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知:分母=分子÷分数值,分子=分母×分数值;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知:除数=被除数÷商;据此进行转化.解:因为3÷0.6=5,12÷0.6=20,20×35=700,所以0.6==12÷;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46. 3.5==:(最简比).【答案】4,21,28,7,2.【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3.5,反3.5化成分数就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都乘2就是;分子、分母都乘4就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7÷2,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除数都乘3就是21÷6;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7:2.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3.5==21÷6==7:2;点评:此题考查除式、小数、分数、比之间的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47. 5:8==÷40=(小数)=%.【答案】15,25,0.625,62.5.【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5:8,5:8用比的前项5做分子,比的后项8做分母可化成,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3可化成;5:8用比的前项5做被除数,比的后项8做除数可化成5÷8,5÷8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5可化成25÷40;5÷8得小数商为0.625;0.6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百分号可化成62.5%;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5:8==25÷40=0.625=62.5%.点评:此题考查比、除法、分数之间和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48. 12﹕==18﹕.【答案】16,24.【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4,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4就是12:16;比的前、后项都乘6就是18:24.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12:16==18:24;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分数与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49.=%=:40.【答案】62.5,25.【解析】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5:8,再根据比较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5就是25:40;把化成小数就是5÷8=0.625,把0.6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62.5%.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62.5%=25:40;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分数、百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50.=:20=4.5÷=%=0.5.【答案】14,10,9,50.【解析】把连等式以此化为:0.5=,依据分数基本性质求解,0.5=():20,依据比的基本性质求解,0.5=4.5÷(),依据商不变性质求解,0.5=()%,依据小数与百分数互化求解.解:0.5===,0.5=1:2=(1×10):(2×10)=(10):20,0.5=1÷2=(1×4.5)÷(2×4.5)=4.5÷(9),0.5=(5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以及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知识掌握.51. 1.75=7÷==28÷=.【答案】4;;16;7:4.【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75:化成分数并化简为:;写成除法算式是7÷4=28÷16;写成比是7:4,据此即可填空.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1.75=7÷4==28÷16=7:4;点评:此题考查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除法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52. 0.35===()÷()=.【答案】;60;7;20;14.【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0.35,写成分数并化简为:==;写成除法算式是7÷20,由此即可填空.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0.35===7÷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小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53. 12÷==0.75=%【答案】16,15,75.【解析】先把小数0.75化为分数,再由比、分数与除法三者的关系,知道除号相当于分数线,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因此把分数、除法算式都写成分数的形式,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作答即可;最后把小数化为百分数的形式.解:0.75====12÷(16),==,0.75=7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与除法之间者的关系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54.=3÷5==33÷=(小数)【答案】9,10,55,0.6【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3÷5,3÷5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11可化成33÷55;3÷5用被除数3做分子,除数5做分母可化成,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3可化成;的分子和分母也可以同时乘上2可化成;3÷5得小数商为0.6;由此进行转化并填空.解:=3÷5==33÷55=0.6.点评:此题考查除法、分数、小数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55.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0.25==2÷________=________%.【答案】1;16;8;25.【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0.25,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写成百分数是25%;写成分数并化简为=;写成除法算式是1÷4=2÷8;据此即可填空.解:=0.25==2÷8=25%.点评:此题考查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利用它们的性质进行互化的方法.56.:16==÷20=0.25=%、【答案】4,40,5,25,.【解析】本题运用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及比与除法算式、分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解答,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0.25,把0.25和每一个式子形成等式,求出每一个式子中的数.解:():16=0.25==,所以()=4;=0.25==,所以()=40;()÷20=0.25==,所以()=5;0.25==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比与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57.1÷8=(填百分数)=2:==(填小数).【答案】12.5%;16;24;0.125.【解析】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里的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里的商,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数值;据此解答即可.解:1÷8=0.125=12.5%;1÷8=1:8=2:16;1÷8==;所以1÷8=12.5%=2:16==0.125.点评:根据分数、比和除法的之间的关系即可进行解答.58.÷4==15÷==折.【答案】;25;0.6;六.【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得×4=;写成除法算式是:3÷5=15÷25=0.6,写成折数是六折,由此即可填空.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4==15÷25=0.6=六折.点评:此题考查运用分数、小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和性质解决问题的.59. 7÷=:12=25%=.【答案】28,3,5,6.【解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25%,25%可改写成,进一步改写成,可改写成1÷4,进一步改写成4÷16和7÷28,也可改写成1:4,进一步改写成3:12.解:25%===1÷4=4÷16=7÷28=1:4=3:12.点评:此题考查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60.因为a除以b等于7除以4,那么a是b的..【答案】×【解析】因为a除以b等于7除以4,所以,把a看作7,b看作4,求求a是b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用a除以b.据此解答判断.解:因为a除以b等于7除以4,所以把a看作7,b看作4,7÷4=,即a是b的;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a看作7,b看作4,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用除法计算解答.61.除数不能为0,分母不能为0,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答案】正确.【解析】比的后项是不能为0的,因为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比值相当于商(分数值),比号相当于除号(分数线);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解:因为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除法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分数中的分数值,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因为除数和分母不能为“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点评:此题应根据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62. 12÷==0.375=:24.【答案】32,,9.。

小学比例应用题和答案

小学比例应用题和答案

小学比例应用题和答案小学比例应用题和答案学生在学习比例这一单元时,需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比例应用题和答案,欢迎阅读。

小学比例应用题和答案篇1例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0千米,6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驶多少千米?【点拨】用比例知识解答,就要确定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题中的不变量是甲乙两地的之间的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所以两次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积相等,从而列出比例式进行解答【解答】设每小时要行驶X千米4x=70×6x=105【练习】1、一根圆柱,如果锯成5段,要8分钟,如果锯成10段,要多少小时?2、把一根长3米的圆柱木棒每50厘米锯成一段,共要10分钟,如果每60厘米锯成一段,共要多少分钟?例题、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给教室铺地,要450块,如果改用边长6分米的方砖铺地,要多少块?【点拨】先弄清哪两个量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根据题意,房间的面积一定,则每块方砖的面积和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

【解答】设要X块4×450=6XX=200【练习】1、用同样的方砖给教室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400块砖,如果铺36平方米,要多少块砖?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15人,站了12行,如果每行站18人,要站多少行?3、马东风电子车间要加工一批电子产品,计划每天加工50件,24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1/5,实际几天完成?4、一台织布机4小时织布32米,照这样计算,15小时织布多少米?5、修一条长6400米的公路,修了20天后,还剩下4800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路要修多少天?小学比例应用题和答案篇21、工程队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修完。

修10天后,每天多修40米,再修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2、农场挖一条水渠,头5天挖了180米,照这样速度,又用了16天挖完这条水渠。

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3、40千克小麦能磨面粉32千克,照这样计算,7吨小麦能磨面粉多少千克?4、机床厂4天能生产小机床32台,照这样计算,要生产120台小机床需几天?5、测量小组把一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它的影子长度是1.6米,同时测得电线杆的影子长度是4米,求电线杆高多少米?6、要测量一棵树的高度,量得树的影子长度是8.4米,同时用一根2米长的标杆直立在地面上,量得影子长度是1.2米,这棵树高是多少米?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头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剩下的路程还要行多少小时?8、某印刷厂计划三月份印刷课本20000本,结果上旬就印刷7000本,照这样速度,三月份可以多印刷多少本?9、用5辆同样汽车运粮食一次能运22.5吨,照这样计算,要把36吨粮食一次运完,需要增加多少辆这样的汽车?10、服装厂生产制服,前3个月生产0.48万套,照这样计算,今年可以生产制服多少万套?11、农场用3辆拖拉机耕地,每天共耕225公顷,如果用5辆同样的拖拉机,每天共耕在多少公顷?12、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20千米,12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每小时航行4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13、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千克,照这样计算,要榨豆油6.5吨,需黄豆多少吨?14、一个房间,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32块,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17.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80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和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1) 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连的量;(2) 分析判断题中相关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3) 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4) 解比例式 (5) 检验.写答句例题分析例1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

如果再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例2【分析解答】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

20÷1200 000 =4 000 000(厘米)104 000 000 =1400 000答: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 000例3 在一块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的比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4【例题分析】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照5:7:8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瓜占总面积的55+7+8 。

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平方米)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55+7+8 =225(平方米)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

例5 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2.5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时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6【例题分析】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按5:4的比进行分配。

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2.5=108(千米/时).客车的速度:108×55+4 =108×59 =60(千米/时)列综合算式:270÷2.5×55+4=270÷2.5×59=60(千米/时)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例7某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5%.要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多少天?例8【分析解答】题中有“修的天数”和“修的米数占全长的百分之几”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他们的关系如下: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修的天数=平均每天修全长的百分之几(一定)因此可以用正比例的关系来解答.在具体解答时.可以用分率的知识来解答.因此“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这个条件就是多余的了。

解:设修完这条路还需要x天25% 5 =1-25% x25% 5 =75%x25%x=75%×5x=75%×5÷25%x=15答:修完这条路还需要15天。

练练手1.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

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2.3.在比例尺1:1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6厘米.如果改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城应该画多少厘米?4.5.在比例尺是1:2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6.7.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

请你用1:500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

8.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10.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多修30米.几天可以修完?11.12.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5小时后相遇.已知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是3:2.这两列火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13.14.甲、乙、丙三数的比是2:3:4.平均数是12.三数各是多少?15.16.在一幅比例尺是1:50 000的平面图上.量的一段公路长16.8厘米.现在把修筑这条公路的任务按3:5分配给甲、乙两个修路队.这两个修路队各要修多少米?17.18.丁丁、小刚、小明三个同学喜欢文学.假期中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丁丁、小刚、小明三人阅读文学作品的本数是4:3:5.已知丁丁比小刚多读30本.那么阅读作品最多的同学比读的少的同学多读了多少本?19.20.一个圆画在1:100的图纸上.直径是2厘米.求这个圆实际直径和面积各是多少?21.22.六年级同学栽树.六(1)班栽了总数的16 .六(2)班栽了120棵.六(2)班与六(1)班栽的棵树比是3:2.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多少棵?23.24.一批互相啮合的齿轮.主动轮有60个齿.每分钟转80转.从动轮有20个齿.每分钟转多少转?25.26.买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烧14吨.可烧20天.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样可以烧多少天?27.28.丁老师整理书房内的216本书.准备将它们分别归入书架的上层、中层、下层.上层与中层的本书比是4:6.中层与下层的本数比十6:8.书架三层各应放多少书?29.30.爸爸将写毛笔字的任务按5:3分给了兄弟两人.结果哥哥写了1440个字.超额完成20%.弟弟只完成了80%.弟弟写了多少个字?31.拓展练习1.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可以修完.如果要提前5天修完.每天要修多少米?2.3.甲和乙同时分别从A、B两站相对出发.在离中心8千米处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34 .问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4.5.工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2.4吨.42天可以烧完。

实际每天节约18 .实际可以多烧多少天?6.7.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人数之比是3:4.已知一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多少人?8.9.一条公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坡、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张叔叔骑车经过各路段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4:5.已知他在平路上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已知他在平路上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

他行完全程要用多少时间?10.11.粮店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天卖出总数的15 .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出15袋.这是卖出的袋数与剩下的袋数比是3:5.这批大米共有多少袋12.甲乙丙共得奖金620元.乙所得的是甲的23 .乙、丙二人所得的比是5:3.三人各得奖金多少元?13.14.五年级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5:4.在义务劳动中.如果从甲班调21人到乙班.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2:3.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15.16.完成一项工作.A、B两组的工作量比是5:7.A、B两组的人数比是3:4.工作2天后.B组恰好完成任务.A组超额完成2个人干1天的工作量.求A、B两组的人数各是多少?17.18.一块合金.铜与锌的比是2:3..现在加入铜120克.锌40克.可得合金660克.求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是多少?19.20.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8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又行驶了6小时到达乙地.慢车还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21.22.话梅糖每千克5.1元.奶糖每千克8.9元.现把这两种糖混合后.要求混合后的糖价为每千克5.4元.话梅糖和奶糖应用怎样的重量比才合适?23.24.雏鹰小分队为“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是5: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是4:11.并且购买丙商品比购买甲商品多花了210元.求这次募捐所得的钱数?25.26.张、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35 .王用了自己钱数的34 .李用了自己钱数的23 .各买了一只同样的钢笔.那么张和李两人的剩下钱数共有多少元?27.28.某小学共有学生697人.已知低年级学生数的12等于中年级学生数的25 .低年级学生数的13等于高年级学生数的27 .求该校低、中、高年级各有多少学生?29.答案:练练手1. 600÷3×4.5=900(千米)2. 6÷11 000 000×1400 000 =15(厘米)3. 3.6×2 000 000÷100 000÷30=2.4(小时)4. 略。

5. 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x 5 =1302x=3256.解:设x天可以完成.(120+30)x=120×8x=6257. 350÷3.5=100(千米)快车速度:100×33+2 =60(千米)慢车速度:100×23+2 =40(千米)8. 12×3=36,36÷(2+3+4)=4.甲数:4×2=8.乙数:4×3=12.丙数:4×4=169. 16.8×50 000÷100=8400(米)甲队修的路程:8400×33+5 =3150(米)乙队修的路程:8400×53+5 =5250(米)10. 30÷(4-3)×(5-3)=60(本)11. 实际直径:2÷1100 =200(厘米)=2(米)实际面积:3.14×(2÷2)²=3.14(平方米)12. 解:设六年级一共栽树x 棵120:16 x=3:2x=48013. 解:设每分钟转x 转20x=60×80x=2014. 解:设可以烧x 天14 ×(1-20%)x=14 ×20x=2515. 上层:216÷(4+6+8)×4=48(本).中层:216÷(4+6+8)×6=72(本).下层:216÷(4+6+8)×8=96(本)16. 1440÷(1+20%)÷5×3×80%=576(个)拓展练习1. 解:设每天要修x 米(30-5)x=360×30x=4322. 甲走的路程:8×2÷(1-34 )=64(千米).乙走的路程:64×34 =48(千米).总路程:64+48=112(千米)14. 张的钱数×35 =王的钱数×34 =李的钱数×23 .张:王:李=35 :34 :23 =10:8:9.张原来有钱:54×1010+8+9 =20(元)李原来有钱:54×910+8+9 =18(元)20×(1-35 )+18×(1-23 )=14(元)15. 低年级学生数×12 =中年级学生数×25 .低年级学生数:中年级学生数=25 :12 =4:5=12:15 低年级学生数×13 =高年级学生数×27 .低年级学生数:高年级学生数=27 :13 =6:7=12:14.低年级学生数:中年级学生数:高年级学生数=12:15:14. 低年级学生数:697×1212+15+14 =204(人)中年级学生数:697×1512+15+14 =255(人)高年级学生数:697×1412+15+14 =238(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