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2018年)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ppt课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ppt课件

眼底荧光造影
通过向眼底注射荧光素 ,观察眼底血管的血流
情况。
诊断标准与分期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诊断为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分期标准
根据病情轻重,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 ,其中增生期又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
0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控制血糖
控制血压
社区干预与预防措施研究
健康宣教
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 高居民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 知,加强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眼底检
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降 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眼部卫生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眼部感染。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01
02
03
提供心理支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 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心 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应对 这些情绪。
健康教育
向患者提供有关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的宣传教育,提 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 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 力。
分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非增生期又包括微血管瘤、出血 、渗出等病变,增生期则出现新生血管等严重病变。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 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长期高血糖 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动力 学异常、氧化应激等。
病理生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流变学改变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参与的炎症 反应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讲座ppt课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讲座ppt课件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单纯型IV期
颞下静脉有新生血管
有视网膜前(玻璃体)出血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单纯型V期
玻璃体出血性混浊,眼底朦胧,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及增殖膜, 并有视网膜深层出血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VI期)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病因病机
五脏虚弱,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劳欲过度,生活紧张,以至燥热偏盛,阴 精亏耗 津液亏耗,血液滞涩不畅,造成血瘀的 出现,胃热炽盛,消烁津液,燥热内结引起 积热伤阴的加重 阴虚日久,无以化气,脾虚不运,精微无 以输布,故见气阴两伤,气血推动无力,血行 不畅而现气虚独留;若阴虚有热,煎熬津液, 精亏液少,血粘不畅,而现阴虚血滞,可归入 血瘀证的范畴
注释:“4、2、1原则”指有以下任一,但无增生性病变的体征:4个象限每个都有20个以上的视 网膜内出血;2个以上象限有确切的静脉串珠状改变;1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IRMA。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西医病因病理及诊疗
西医
1.病因:尚不明确
2.发病机制
• 发病基础:高血糖 • 病理基础: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FFA)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
高荧光
• 微血管瘤; • 毛细血管渗漏、异常扩张;静脉改 变;新生血管;
.
低荧光
• 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 荧光遮蔽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P的FFA
追求诚信卓越,共享仁爱健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课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课件
黄斑水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央视力下降主要原因 目前检查方法 裂隙灯显微镜、立体眼底照相机、FFA 视网膜厚度分析(RTA)结合FFA ——客观评价视网膜水肿厚度变化与FFA所显示血管异常 之间变化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一)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例(28眼) 男3人(5只眼),女12人(23只眼);558岁 矫正视力0.1,屈光度 6.00DS,未行眼底激光 FFA:中心凹和旁中心凹毛细血管网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程度、渗漏、新生血管、无灌注区、软性渗出和黄斑 囊样水肿
E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出现以下至少一种情况 新生血管 玻璃体/视网膜前出血
糖网病国际分型 视网膜厚度与血管异常的相关分析 治疗及围手术期安全 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糖网病 视网膜前新生血管膜手术处理 视盘新生血管膜手术处理 内窥镜在糖网病手术中应用
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厚度 与血管异常的相关分析
临床判断的视网膜增厚
RTA 厚度图显示了未被发现或被 错误发现的增厚区域
荧光造影
2D 厚度图
结果(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厚度变化
病变
总数 (处) 增厚
区 5
0
新生血管 7
5
黄斑拱环 破坏
8
6
相应部位视网膜厚度
变化值 (µm) 93.89± 42.04

121± 43.03
讨论(二)
视网膜水肿:首先为细胞内水肿 视网膜增厚的部位不一定渗漏,水肿增厚原因
缺氧或代谢产物蓄积导致细胞内水肿
讨论(三)
无灌注区视网膜变薄 如伴新生血管、微血管渗漏-视网膜增厚 2例拱环破坏但无渗漏的黄斑中心小凹
——视网膜变薄(营养供应障碍?细胞丢失?)
讨论(四)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关注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2型糖尿 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 力。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 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06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2型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1 2 3
血糖控制
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 范围内,减少高血糖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血脂调节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少血管 病变风险。
血压管理
严格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健康饮食
推荐地中海饮食或 DASH饮食,多摄入蔬 菜、水果、全谷类、优 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影响大脑功能。此外,糖尿病肾病 等并发症也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认知功能障碍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自我管理能力下降
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自我管理 能力下降,如无法合理安排饮食、运 动及药物治疗等,从而影响糖尿病的 控制。
并发症风险增加
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增加患者发生糖尿 病并发症的风险,如低血糖、酮症酸 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以及心脑血管病 变、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共同病理基础
2型糖尿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如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等,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影 响糖尿病和认知功能的发病和发展。
相互影响
提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PPT课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培训PPT课件

第16页/共56页
DR的眼底形态
• 出血/微血管瘤 • 水肿/渗出 • 棉毛斑/硬渗 • 新生血管 (视网膜/视乳头) • 纤维血管膜增殖 • 牵引性RD • 黄斑水肿
第17页/共56页
荧光血管造影
全面显示视网膜血管的各种病变
• 出血斑 / 微血管瘤 • 新生血管 / 扩张血
管 • 无灌注区
第18页/共56页
DR的分型(国际) 分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两种。
第19页/共56页
• 无明显DR 无异常
• 轻度NPDR 仅有少数MA和、或出血点 介于轻、重之间
• 中度NPDR 无PDR体征,有以下任一表现:4个象限 • 重度NPDR 每个都有20以上的视网膜内出血或MA
第51页/共56页
小结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到晚期才会出现症状。待 症状出现再防止视力下降往往已为时已晚。
眼部并发症:
• 最主要致盲的: • DR(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第6页/共56页
我们应该做什么?
• 1.教育糖尿病患者,让他们认识到糖尿病可使视力丧失的危险性增高。 • 2.向糖尿病患者解释由眼科医师进行定期眼部检查的重要性。 • 3.让糖尿病患者知道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保护视力的重要性。
第7页/共56页
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致盲的危险54定期的眼部检查有助于防止视力丧失因为在患者感到出现视力出现问题之前医生即可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大部分糖尿病人能够维持一定视力如果视网膜病变得到及时治疗完全失明的只是少数患目前的治疗手段不能治愈或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可以有效地预防视力的进一步下降55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对dr有所了解谢谢大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课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T课件

辅助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OCT、FFA等 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病变程 度和范围。
治疗建议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指南 ,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 议和生活方式指导。
CHAPTER
0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如贝伐单抗、雷珠单抗等,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少 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
病理生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包 括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瘀滞、 血流变异常、缺氧等,这些因素共同 作用,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 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发病率
根据不同研究数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约为30%-50% ,且随着病程延长和血糖控制不佳,发病率逐渐升高。
通过观察Amsler网格的扭曲、缺失等现象 ,初步判断视网膜病变程度。
评估标准
国际临床分级标准(DRS)
01
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五个等级,用于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ADA)
02
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和危险因素,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
个阶段,用于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
案例二: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总结词
激光治疗是中期病变的有效手段,可减少病变进展的风险。
详细描述
在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激光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凝固视网膜病变区域,可以减 少血管渗漏和防止微血管瘤形成,从而控制病变进展。
案例三: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结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解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简称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其中约30%~40%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

这一严峻形势促使我国眼科学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微循环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和纤维组织增生。

微循环障碍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神经功能障碍使视网膜神经细胞受损,纤维组织增生则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发现微血管病变。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

此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视力恢复效果不佳。

专家共识强调,早期筛查和干预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

对于糖尿病患者,建议在确诊后立即进行眼底检查,以后每隔1~2年进行一次复查。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年龄大于60岁、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等,应缩短筛查间隔。

在治疗方面,专家共识推荐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激光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晚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激光凝固病变区域,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如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移植等。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张先生,50岁,糖尿病患者,因“视力下降”就诊。

经检查发现,张先生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处于早期阶段。

医生建议他进行眼底检查,并定期复查。

同时,给予抗VEGF药物治疗,以减轻视网膜病变程度。

张先生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并接受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文档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特殊人群血脂管理策略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要点
综合考虑风险与获益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重慢性疾病,血脂管理需综合考虑药物 治疗的获益与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强调饮食调整与适量运动对血脂控制的重要性,针对老年患者特 点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药物选择
在药物选择上,需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 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03
血脂管理目标与原则
血脂管理目标设定依据
指南推荐
依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及国内外相关临床证据,结合 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血脂管理目标。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程度,进 行综合风险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血脂管理目标。
目标值设定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设定不同的血脂管理目标值,包括总胆固醇、甘 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具体指标。
部分临床医生在糖尿病治疗中过于关注血糖控制,而忽视了对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 合管理。
共识制定目的与意义
规范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
01
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规范化指导
,以提高血脂控制达标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弥补现有指南不足
02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本共识对现有指南
血脂管理与整体治疗策略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关注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整药物剂量或更 换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兼顾血脂控制与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
定期随访与监测
加强患者随访与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及慢性疾病进展情况。
07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 的专家共识(2023版)》解

汇报人:xxx
2023-12-29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糖尿病前期诊断与评估 •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 药物干预策略 •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价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共识背景与意义
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庞大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50.1%,即每2-3个成人中就有1个处于糖尿病 前期。
效果评价指标设置和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效果评价指标
设置包括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等在内的多项效果评价指标, 以全面评估干预效果。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生存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 掘和分析,以揭示干预措施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长期随访挑战和应对策略探讨
,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过敏, 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应立即
停药并就医处理。
05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价
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随访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频率、检查项目、评估指标 等。
执行情况回顾
对随访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回顾,包括随访率、检查完成率、数据记录准确性等,以确保随访质 量。
01
02
03
04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 、性别、病程、并发症等,选
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安全性
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 物,避免使用对患者有害的药
物。
有效性
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 的药物,确保治疗效果。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

2.糖尿病视⽹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年4⽉第10卷第4期ChinJDiabetesMellitus,April2018,Vol.10,No.4·247·specificityofnonmydriaticdigitalstereoscopicretinalimaging[48]ChaturvediN,PortaM,KleinR,etal.Effectofcandesartan indetectingdiabeticretinopathy[J].DiabetesCare,2006,29onprevention(DIRECT-Prevent1)andprogression (10):2205-2209.DOI:10.2337/dc06-0295.(DIRECT-Protect1)ofretinopathyintype1diabetes:[33]SolomonSD,ChewE,DuhEJ,etal.Diabeticretinopathy:a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trials[J].Lancet,2008,372 positionstatementby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J].(9647):1394-1402.DOI:10.1016/S0140-6736(08)61412-9. DiabetesCare,2017,40(3):412-418.DOI:10.2337/dc16-2641.[49]Sj?lieAK,KleinR,PortaM,etal.Effectofcandesartanon [34]WaltonOB,GaroonRB,WengCY,etal.Evaluationofprogressionandregressionofretinopathyintype2diabetes automatedteleretinalscreeningprogramfordiabetic(DIRECT-Protect2):a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trial[J]. retinopathy[J].JAMAOphthalmol,2016,134(2):204-209.DOI:Lancet,2008,372(9647):1385-1393.DOI:10.1016/S0140-673610.1001/jamaophthalmol.2015.5083.(08)61411-7.[35]彭⾦娟,黄建南,陆丽娜,等.糖尿病视⽹膜病变远程筛查[50]MauerM,ZinmanB,GardinerR,etal.Renalandretinal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6,52(11):868-871.effectsofenalaprilandlosartanintype1diabetes[J].NEnglJ DOI: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6.11.014.Med,2009,361(1):40-51.DOI:10.1056/NEJMoa0808400.[3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管并发症学组.糖尿病肾病[51]EmdinCA,RahimiK,NealB,etal.Bloodpressurelowering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11):intype2diabete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 792-801.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4.11.004.JAMA,2015,313(6):603-615.DOI:10.1001/jama.2014.18574.[37]ScottishIntercollegiateGuidelinesNetwork.Managementof[52]WangB,WangF,ZhangY,etal.EffectsofRASinhibitorsondiabetes:anationalclinicalguideline[DB/OL].Edinburg:diabeticretinopathy: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 ScottishIntercollegiateGuidelinesNetwork,HealthcareLancetDiabetesEndocrinol,2015,3(4):263-274.DOI:10.1016/ ImprovementScotland,2010(2017-11-05)[2017-12-15].http://S2213-8587(14)70256-6./assets/sign116.pdf.[53]KeechAC,MitchellP,SummanenPA,etal.Effectoffenofibrate[38]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areExcellence.Type2ontheneedforlasertreatmentfordiabeticretinopathy(FIELD diabetesinadults,management[DB/OL].London:Nationalstudy):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Lancet,2007,370(9600):InstituteforHealthandCareExcellence,2015(2015-12-02)1687-1697.DOI:10.1016/S0140-6736(07)61607-9.[2017-11-25].https:///guidance/ng28/resources/[54]ChewEY,AmbrosiusWT,DavisMD,etal.Effectsofmedical type-2-diabetes-in-adults-management-pdf-1837338615493.therapiesonretinopathyprogressionintype2diabetes[J].N[39]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糖尿病视⽹膜病变分级诊疗服务技EnglJMed,2010,363(3):233-244.DOI:10.1056/术⽅案[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8):589-593.DOI:NEJMoa1001288.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7.08.005.[55]NoonanJE,JenkinsAJ,MaJX,etal.Anupdateonthe[40]AntonettiDA,KleinR,GardnerTW.Diabeticretinopathy[J]. molecularactionsoffenofibrateanditsclinicaleffectsonNEnglJMed,2012,366(13):1227-1239.DOI:10.1056/ diabeticretinopathyandothermicrovascularendpointsinNEJMra1005073.patientswithdiabetes[J].Diabetes,2013,62(12):3968-3975.[41]CanadianDiabetesAssociatio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DOI:10.2337/db13-0800.ExpertCommittee.Retinopathy[J].CanJDiabetes,2013,37[56]BergerhoffK,ClarC,RichterB.AspirinindiabeticSuppl1:S137-141.DOI:10.1016/j.jcjd.2013.01.038.retinopathy:asystematicreview[J].EndocrinolMetabClin[42]AmericanAcademyofOphthalmology.DiabeticRetinopathy[DB/NorthAm,2002,31(3):779-793.DOI:10.1016/S0889-8529OL].SanFrancisco,CA:AmericanAcademyofOphthalmology,(02)00017-8.2017(2017-12-01)[2017-12-22].https:///preferred-[57]ZhangX,LiuW,WuS,etal.Calciumdobesilatefordiabeticpractice-pattern/diabetic-retinopathy-ppp-updated-2017.retinopathy: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Sci [43]KleinR,LeeKE,GangnonRE,etal.The25-yearincidenceChinaLifeSci,2015,58(1):101-107.DOI:10.1007/ofvisualimpairmentintype1diabetesmellitusthewisconsins11427-014-4792-1. epidemiologicstudyofdiabeticretinopathy[J].Ophthalmology,[58]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视⽹膜病变中医诊疗2010,117(1):63-70.DOI:10.1016/j.ophtha.2009.06.051.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7):632-637.DOI:[44]KleinR,KleinBE.Istheprevalenceofvisualimpairment10.3969/j.issn.1673-6613.2011.07.027.risingorfallinginthepeoplewithdiabetesmellitus?It[59]邓辉,⾦明,苑维,等.复⽅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dependsonwhoyoustudy[J].JAMAOphthalmol,2013,131(7):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15(2):948-950.72-74.DOI:10.3969/j.issn.1002-4379.2005.02.004.[45]LiewG,MichaelidesM,BunceC.Acomparisonofthecauses[60]叶晓峰,徐格致.复⽅⾎栓通胶囊对糖尿病⼤⿏视⽹膜氧ofblindnesscertificationsinEnglandandWalesinworkingage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的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0,26adults(16-64years),1999-2000with2009-2010[J].BMJOpen,(2):176-178.DOI: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0.02.21.2014,4(2):e004015.DOI:10.1136/bmjopen-2013-004015.[61]GundersonEP,LewisCE,TsaiAL,etal.A20-year[46]KilpatrickES,RigbyAS,AtkinSL,etal.Doessevereprospectivestudyofchildbearingandincidenceofdiabetesin hypoglycaemiainfluencemicrovascularcomplicationsintypeyoungwomen,controllingforglycemiabeforeconception:the 1diabetes?ananalysisofthediabetescontrolandCoronaryArteryRiskDevelopmentinYoungAdultscomplicationstrialdatabase[J].DiabetMed,2012,29(9):(CARDIA)Study[J].Diabetes,2007,56(12):2990-2996.DOI:1195-1198.DOI:10.1111/j.1464-5491.2012.03612.x.10.2337/db07-1024.[47]HarindhanavudhiT,MauerM,KleinR,etal.Benefitsofrenin-angiotensinblockadeonretinopathyintype1diabetes(收稿⽇期:2018-03-04)varywithglycemiccontrol[J].DiabetesCare,2011,34(8):1838-1842.DOI:10.2337/dc11-0476.(本⽂编辑:杨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2018年)解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2018年)解读

DR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期
DR 主要临床表现为
1、DME,包括黄斑区域弥漫性或局灶性的血管渗漏,其常由渗出性改变导致,包括脂蛋 白渗漏(硬性渗出)、血液(点状出血等); 2、进展性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血管迂曲和血管畸形,最终导致异 常毛细血管生成; 3、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荧光造影常显示无灌注。
全视网膜光凝(PRP)
FFA: 全视网膜光凝+格栅
手 术 过 程

术后体位
一 - 二 周防工作极为重要,早筛早防可减少 DR失明风险。
谢谢聆听!
1型糖尿病 99% 2型糖尿病 60%
患者:
30%~50% 的糖尿病病人从来不做眼科的检查 30%无症状者已有视网膜病变 每年定期作眼科检查的人不足10%
医生:
眼科和内科医生责任、知识、技术不够!缺乏对DR的了解。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给予病人积极的建议和正确的指导,使他 们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那么对于他们眼睛的防盲和改善他们 生活的质量至关重要。
• DR和DKD(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诊断DKD时需参考是否伴发DR,因此 2型糖尿病伴发微量白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者需检查有无DR。
三、筛查频率
• 1型糖尿病患者开始筛查 DR 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一次 • 2 型糖尿病无 DR 者推荐每 1~2 年检查一次。若已出现 DR,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
二、分级诊疗流程与双向转诊标准
为实现DR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降低群众的疾病负担,国家卫计委研究制定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其内容要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 和医院的内科医师或内分泌科医师,需与眼科医师一起组成综合的医疗服务团队,明确各 级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的职责,构建内科与眼科之间的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体系,以达到 对DR患者的有效防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要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要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要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DR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一、DR的流行情况DR因国家、地区、种族而异,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患病率低。

二、DR的危险因素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或明显血糖波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肾病(DKD)、妊娠、肥胖、易感基因等(表1)。

三、DR的筛查与转诊DR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显著减少失明的风险,部分DR或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可以无症状,因此医师必须重视且积极开展DR筛查并及时管理(图1)。

(一)筛查1. 筛查方法:免散瞳眼底摄片筛查DR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质量的眼底照片可以筛查出绝大多数有临床意义的DR。

本共识推荐内分泌科医师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筛查DR,同时建议内分泌科医师和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共同阅片。

但是应当指出,免散瞳眼底摄片不能完全替代全面的眼科检查,譬如无法有效筛查DME。

若出现严重的DME或中度非增生期以上的DR征象,建议在眼科医师处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超声检查。

2. 筛查时机:我国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青春期后诊断1型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必须进行第一次DR筛查。

2型糖尿病患者则建议在确诊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

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有发生发展的风险,应于计划妊娠和妊娠早期进行全面眼科检查。

特别指出,妊娠期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发生DR的风险不增高,因此孕期不需要进行眼底检查。

2型糖尿病伴发微量白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者需检查有无DR。

3. 筛查频率:1型糖尿病患者开始筛查DR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一次,2型糖尿病无DR者推荐每1~2年检查一次。

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要点

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要点

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要点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要点第一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失明主要原因之一。

DR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内分泌科医师和眼科医师需要协同处理,因此需要相应的共识来规范诊治过程。

一、DR的流行病学及危害一)流行病学DR的患病率因国家、地区、种族而异,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患病率高。

建议青春期前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在青春期后开始检查眼底。

青春期后诊断的T1DM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必须进行第1次DR筛查。

T1DM患者开始筛查DR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1次。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在诊断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眼科检查。

无DR者至少每1~2年复查1次,有DR者则应增加检查频率。

中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每3~6个月复查1次。

重度NPDR患者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1次。

中度及重度PDR应由眼科医师进行进一步分级诊治。

良好地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预防或延缓DR的进展。

二)危害DR可导致视力受损甚至致盲,是工作年龄人群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之一。

除了影响视力外,DR还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

二、DR的发病机制一)血管机制二)神经机制三、DR的危险因素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或明显血糖波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肾脏病(DKD)、妊娠、肥胖、易感基因等。

高血糖是DR或DME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关键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DR诊断后,高血糖对DR的预测价值优于病程。

胰岛素抵抗是DR进展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其他代谢危险因素。

四、DR的筛查与转诊一)筛查推荐糖尿病患者首次全面眼部检查在眼科进行,眼部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视力、眼压、房角、虹膜、晶体和眼底等,观察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中可预防性 失明的最常见原因。
6
DR的流行病学
2型糖尿病患者中: 中国大陆的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为23%,其中非增殖期DR为19.1%,增殖期DR为2.8%。 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和东部。 台湾地区DR患病率为35%,香港地区患病率为18.2%。 病史>20年, DR发生率:
• 我国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 1 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青 春期后诊断1型糖尿病的患者建议在病程 5 年内,必须进行第一次DR筛查
• 2型糖尿病患者则建议在确诊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 • 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有发生发展的风险,应于计划妊娠和妊娠早期进行
NPDR患者每年一次,中度NPDR患者每3~6个月一次,重度NPDR患者及PDR患者应每 3 个 月一次 • 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后建议在妊娠各期和产后 1 年内监测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变化 • 如果DR持续进展,应该交由眼科医师给予更频繁的随访和相应处理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转诊
• 将进展期视网膜病变患者转诊至眼科,获得有效、及时的治疗,是预防失明的重要环节。 • 英国指南提示,PDR 确诊后延迟2年以上治疗,与预后不良及严重视力丧失相关。 • 因此,适时、及时的眼科转诊治疗尤为重要
对DR患者定期随访与专科治疗,可以使90%的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14
一、筛查方法
• 传统的眼底镜检查包括直接眼底镜、间接眼底镜、裂隙灯附加前置镜等 • 眼底照相技术、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免散瞳眼底摄片筛查DR,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5
二、筛查时机
•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指南均提到,青春期前诊断的 1 型糖尿病患者应在青春期后开始筛查眼底, 而英国指南建议12岁开始筛查;美国和加拿大指南推荐,在青春期之后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 在诊断 3~5 年后开始筛查眼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林刚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眼科
1
了解几个临床指南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 •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 • 儿童青少年 2 型糖尿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 •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2018年) • 2019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 • 2017年AA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010年相比,2013年糖尿病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
治疗控制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JAMA, 2017.
4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糖尿病性白内障 • 麻痹性斜视 •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 屈光不正 • 虹膜红变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全面眼科检查。特别指出,妊娠期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发生DR的风险不增高,因此孕期不需要 进行眼底检查[33] • DR和DKD(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诊断DKD时需参考是否伴发DR,因此2型糖 尿病伴发微量白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者需检查有无DR。
16
三、筛查频率
• 1型糖尿病患者开始筛查 DR 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一次 • 2 型糖尿病无 DR 者推荐每 1~2 年检查一次。若已出现 DR,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轻度
社会:
经济欠发达!老百姓支付能力不够!
10
DR的危险因素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DR。根据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DR的主要危险因素 包括:
11
12
预防!如何预防?
由于早期DR可以没有任何眼部不适,没有视力下降,因此容易为糖尿病患者所 忽视。直到出现视物模糊再找医师做检查,为时晚矣!
预防DR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8
一、转诊指征及推荐时间节点
•如果存在以下初筛结果,需及时至眼科就诊:无 DR、轻度NPDR、无 DME 于 1 年内至眼科诊 查;中度 NPDR、非累及黄斑中心凹的DME于3~6个月内至眼科诊查;重度NPDR、PDR、非累 及黄斑中心凹的DME需立即至眼科诊治。 •如果发现以下情况需当天急诊转至眼科就诊:突然的视力丧失;视网膜剥离;视网膜前或玻璃 体出血;虹膜红变。
19
二、分级诊疗流程与双向转诊标准
为实现DR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降低群众的疾病负担,国家卫计委研究制定了《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其内容要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和医院的内科医 师或内分泌科医师,需与眼科医师一起组成综合的医疗服务团队,明确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 的职责,构建内科与眼科之间的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体系,以达到对DR患者的有效防护。
20
分级诊疗流程与双向转诊标准
• 如果DR初筛时患者的眼底大致正常,可建议患者控制血糖,在基层卫生机构定期随访,复查眼底。如果基层卫生机 构不具备筛查能力或患者的眼底筛查为阳性,就应将患者转诊到二级及以上的眼科或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 对于眼科资源匮乏或复杂疑难病例或紧急病例,应该转诊到眼底病诊疗能力较强的综合医院或眼科专科医院。 • 患者在眼科医院明确了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且血糖控制比较稳定时,暂不需要激光或手术治疗;DR治疗后恢复期,
1型糖尿病 99% 2型糖尿病 60%
7
8
患者:
30%~50% 的糖尿病病人从来不做眼科的检查 30%无症状者已有视网膜病变 每年定期作眼科检查的人不足10%
9
医生:
眼科和内科医生责任、知识、技术不够!缺乏对DR的了解。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给予病人积极的建议和正确的指导,使他 们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那么对于他们眼睛的防盲和改善他们 生活的质量至关重要。
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新诊断糖尿病患病中率:国成人1糖0.尿9%病患病既率往已知糖尿病患病率:
6.9%
男性:11.7% 4.0%
❖ 男性:7.7%
女性:10.2%
❖ 男性:3.9%
❖ 女性:6.1%
❖ 女性:4.1%
发病年轻化:40岁以下患病率高达5.9%
横断面研究,全国抽样170287例 采用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