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政权的几点思考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思考
对存在问题的基层单位和个人进 行问责处理,确保基层政权建设 工作的落实。
鼓励社会各界对基层政权建设进 行监督,及时反映问题并提出改 进意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制定规章制度
根据基层政权建设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 章可循。
规范工作流程
明确各项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照规定程 序进行。
强化制度执行
加强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素质水平
制定培训计划
01
根据基层政权建设需要,制定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确保培训
加强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需求
建立沟通渠道
通过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如电话、网络平台、社区论 坛等,确保政府与群众的沟通畅通,及时了解群众需 求。
定期开展民意调查
通过定期开展民意调查,收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
05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
基层政权建设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 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正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 和凝聚力。
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政权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 保障。基层政权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只有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才能更好地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明确基层政权建设的目标,为基层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
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财政拨款、专项资金等方式,为基层政权建设提供必要的资 金支持。
完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基层政权建设的政策体系,包括组织建设、干部管理、 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思考
基层政权作为最接近人民群众的行政层级,其建设和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权利的 保障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
基层政权在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基层政权建 设,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减少社会冲突。
基层政权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01
VS
完善基层自治制度
建立健全基层自治制度,规范基层群众自 治行为,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水平。
加强制度保障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障基层群众的 民主权利,提高基层群众法律服务体 系,提高基层法治水平。
加强物质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公共设施 水平,改善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果。
03
信息化水平偏低
信息化是提升基层政权建设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一些
基层地区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信息化设备和人才,制约了基
层政权建设的推进。
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挑战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平衡
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确 保两者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
完善基层自治制度
01
02
03
健全基层自治机制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 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促进基层民主的健康发 展。
提高基层自治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基层 群众的自治意识和能力, 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 理。
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基层政权建设的质量。目前,一些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心得体会范文_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基础。
近几年来,京山县顺应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探索出了切合实际、符合发展要求的新路子,效果十分显著。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解决。
一、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及特点(一)现状:第一,深化选举的民主程度,更加深入地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选择权。
一是在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全面推行“海推直选”。
坚持把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选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突破口来抓。
早在1999年,我县就在全省率先在宋河镇鲍河村村委会换届时推行“海推直选”,正式候选人由全体选民直接推荐产生,村委会成员由全体选民直接、差额选举产生。
XX年、XX年两次村委会换届,全面推行了“海推直选”。
XX年,我县将村委会换届模式由农村向城镇社区进行延伸,在新市镇云杜社区进行了社区居委会成员“海推直选”试点。
在2010年2月份启动的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又全面推行了这一选举模式,顺利产生全县30个社区居委会新一届班子。
“海推直选”这一选举模式的全面广泛深入的推进,使广大群众的选举权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二是在基层党组织中普遍进行“两推一选”。
XX年8月,我县又在在杨集镇进行了以“两推一选”镇党委书记和镇党委其他成员为主要内容的“杨集选举”,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反响。
以“杨集选举”为契机,乘势而上,分别在村党支部、社区党组织及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民主选举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是在县直事业单位中试行领导班子成员“直选”。
借鉴村、镇民主选举的成功经验,将民主选举向县直事业单位拓展。
XX年4月,在县人民医院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了院长、副院长。
XX年年12月,又分别在县中医院、县实验中学进行行政领导“直选”。
县直事业单位直选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了事业单位干部由委任制向选任制的突破,将我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基层政权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建议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充满机遇与挑战,农村多数基层政权建设卓有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倾向性的突出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产生严重后果。
一、突出问题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如下:第一,干部心态失衡,存在思想危机。
一些基层干部经受不住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诱惑,世界观、价值观发生蜕变,与党离心离德,为自己谋退路,以权谋私、违法乱纪。
当前,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中还蔓延着一种浮躁之风,对发展事业、求名求利、改善生活期望值过高。
表现为急功近利,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急于求成,头脑发热,脱离实际,想一炮打响,一举成功。
一些基层干部不安于农村,不安于其位,一门心思用在脱离农村、谋求更高的职位上。
有的为了出政绩,大干劳民伤财之事。
有的跑官要官,不择手段。
这种浮躁之风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第二,政府权威失灵,存在政治危机。
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曾经是很有权威的。
一些地方现在不行了,农民对基层政权缺乏信任和认同感,许多农民根本不听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你让他住东他偏往西”,令基层干部无可奈何。
基层政府权威失灵,直接后果是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下降,也就是基层政权退化。
第三,财政收入失源,存在生存危机。
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地区乡、村两级有债务,有的地方几乎村村、镇镇有债务。
从全国看,80%左右的乡镇难以足额按时发放工资。
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人心惶惶,他们一不知道乡镇政府的前景如何,二不知道自己的出路何在。
村级财政状况更不容乐观。
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村级组织的合法收入锐减,加之征收困难,没有一分钱收入的“空壳村”越来越多,有的地方“空壳村”高达60%以上。
这些地方的村“两委”已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靠自身能力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第四,社会管理失控,存在安全危机。
在一些农村,党和政府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宗族组织、宗教组织、各种非法宗教迷信甚至邪教组织、黑社会组织却大行其道,一手遮天。
乡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总结
乡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总结一、前言在我国农村,乡镇是基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政权的代表性组织形式。
乡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管理,建设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乡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因此,本文将综述乡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乡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现状1.人才队伍建设乡镇农村基层政权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当前,在人员数量上,乡镇政府职能部门配置在千人以上的仅占5%。
多数农村地区由于人才短缺,导致基层政策执行不到位、效果不好,甚至一些基层政权缺员。
可以说,乡镇农村基层政权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较大缺陷。
2.产业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上,农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优化调整,实行精准扶贫和普惠性增收,加强扶贫政策的详细规划和推进。
但当前,很多地区仍然依靠传统农业,而产业结构单一的情况依旧存在,缺乏创新性思维和创业支持政策,限制了农村基层政权发展的潜力。
3.信息管理和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当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
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将乡镇农村政府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协助农民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为农民提供更加规范化和高质量的服务。
三、乡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1.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政府投入,而乡镇农村基层政权的投资相对较少,造成了基层治理存在维度不全面、服务不完备等问题。
2.基层干部素质不高我国农村基层干部大部分为农村来的同胞,虽足年长,但在业务能力和管理素养上还有差距,因而指导性、领导性和组织协调能力亟需提升。
3.优秀人才流失优秀人才流失是当前乡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一大难点,主要原因是乡镇农村基层的薪酬待遇过于低廉,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4.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现如今,城市化进程已经很明显,但农村地区却依然是基础设施建设最滞后的领域之一,缺乏良好的交通、能源和通信等配套设施,这极大地阻碍了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
关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几点思考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几点思考一、背景介绍基层治理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手段,对基层社会组织和居民进行管理、协调、服务的过程。
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加强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制度建设不完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制度体制的不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机制和规则还不够成熟和健全,导致基层治理的效果不理想。
2.干部队伍建设不足一些地方干部队伍建设不足,干部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不利于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
3.信息沟通不畅基层治理工作中,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居民的诉求和需求得不到及时反馈和解决。
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思考1.建设科学合理的基层治理体系在建设基层治理体系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现实和治理需求,健全权责一体、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的机制,使基层治理更加科学合理。
2.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专业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为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3.优化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健全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推动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增强居民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4.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和支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合力,共同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
5.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考核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基层治理的效果。
6.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和方法在推动基层治理工作中,要创新方式和方法,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更好地适应基层治理工作的需要。
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建议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构建及思考
组 织 的 烙 印 。 回顾 与 总 结 建 国后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我 国农 村 基 层 政 权 构 建 的 经 验 和 教 训 , 仅 有 助 于农 不 村 的稳 定 和发 展 , 且 对 于 国家 的现 代 化 进 程 都 具 而
有重要 的意义。
一
主要是 结合新 中国建立人 民民主专政政 权 的过 程 , 通过选举 村 、 、 区 县三级 人 民代 表大 会 的代 表而进
、
乡 政 并 立 时 期 — — 建 国 初 期 通 过 土 地 改
革 和合作化 运动 。 步 构 建我 国的 农 村基 层 政 权 逐 组 织 。 的影响力 开始逐 步深 入农 村基层社 会 党 新 中国的成立 为在 全 国范 围 内确立 农 村基 层 新政权 体制提供 了根本 性政 治保 障。l 4 9 9年 9月
保 甲制度被彻底摧毁 了。
在土地改革过 程 中 , 据 土 地及 财产 状况 , 依 把
农 民划分为地 主 、 富农 、 中农 、 中农 、 下 贫农 等一 些 阶级成份 , 无偿 地把地 主、 富农 的财产 加 以没 收供
摘 要 : 国以来 ,我 国对农村 基层 政权 的构 建 ,经 历 了一 个逐 步 下 移深 入一 建 ——全 面控
制一 权 力回撤 的过程 。这种 国家权 力 由上 而下 , 一 再从 下 回抽 的路 径 , 彰显 出中国共产 党在构
建农村 基层政 权指 导思 想上动 员 、 制 、 控 自治前后 相 继的三 种方略 。 回顾 与 总结建 国后 各个历 史时期 我 国农 村基层 政权 构建 的经验 和教 训 。 不仅 有 助 于农 村的稳 定和 发展 , 而且 对 于国家的 现 代化进 程都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关键 词 : 国以来 ; 村基层 政权 ; 建 农 构建 ; 思考 中 图分 类号 : 2 7 文 献标识 码 : D 6 A 文章编 号 :O 4 6 5 2 O ) l O 9 6 1 O —1 0 ( O 9 1 —O O 一O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监督主体不明确
监督渠道不畅
监督效果不明显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滞后,不 能满足农民的 基本需求
0 1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资金不足, 缺乏有效的投 入机制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管理不规范, 服务质量有待 提高
0
0
2
3
农村基层政权 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缺乏统一 规划,资源浪 费和重复建设 现象严重
04
具体措施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农 民的选举权和参与权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 高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
完善基层自治制度,发挥村 民委员会的作用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 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加强村民自治,保障村 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
监督权
完善民主评议制度, 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
议,加强群众监督
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及 时公开村务信息,接受
村民监督
建立村民议事会等民主 决策机构,让村民参与
决策过程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资 金投入
优化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
完善财政资金监管机制
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 训力度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农村基础设 施,提高农村生
产生活水平
完善农村教育、 医疗、文化、体 育等公共服务体
系
加强农村信息化 建设,提高农村
信息化水平
推进农村环境整 治,改善农村人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能及时完全统一和协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梢”的乡镇政府,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
最近,笔者就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几个县的13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对其形成原因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在这里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及原因当前基层政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声面的问题:1、基层对政负债沉重。
乡镇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至90年代末期才引起关注。
此时,相当部分乡镇因债务过于庞大而积重难返。
据有关专家调查,湖南桃源县每个乡镇都负债,其中,负债1000万元以上的有23个,负债2000万元以上的有15个,负债最高的达1.09亿元。
从我调查的13个乡镇来看,85%乡镇负了债,最多的达800余万元。
某乡总人口17254人,至去年底负债361万元,人均负债209.2元。
绝大多数的村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有些乡镇为了能“打开门、揭开锅”正常运转,向干部、向社会高利集资,向农信社借贷,并以此作缓解债务的方式,这必将引起新的债务。
在目前中央政府化解乡村债务的政策尚明朗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为消减债务可能侵犯农民利益、加剧干部腐败、激化矛盾、甚至动摇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为今后恶化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潜流。
之所以背负沉重债务,主要原因是乡镇政府为完成上级政府的财政考核和大量投资高风险项目。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举债建设,搞“形象工程”及“发展产业、达标升级”等。
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百万生猪”工程,末期的“万亩烤烟”基地以及发展村办企业等,耗费了乡村大量的财力、物力。
据调查,1997年一1999年某乡为带动农民种烤烟,建基地、育苗、租地、建烤房以及县、乡工作组伙食开支等全部由乡村负担,乡里为此背上15万元债务。
二是乡村两级收入下降。
尤其是在“三提五统”、农业税取消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经济严重减弱,甚至出现了农民“零负担”下的乡村经济“零收入”,导致乡、村两级干部正常支出严重不足,既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也影响了基层政权的执政地位。
对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考
政法论坛对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考□曹志清(泰山学院党委宣传部山东泰安271021)摘要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对于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扎扎实实地做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各方齐抓共管的推进机制,采取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方向,发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不断优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环境。
关键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意义策略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151-02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迫切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以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略以管见。
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基层是整个社会的细胞,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和活动场所。
基层民主是整个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
基层民主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兴衰成败。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看法
浅议如何加强乡镇政权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更是迫在眉睫,尤其是基层政权的机构改革,引起社会各阶层的重视,而思考最多的是乡镇认识配臵、财政支配和工作权责的问题。
笔者出生农村,至今在乡镇工作已有8年,分管过多项农村工作,现在依然就本乡的改革实际进行思考调研,由此对乡镇机构改革有了些许感性认识。
窃以为,基层机构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强乡镇政权建设,而要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应当从以上思考的三方面着手:一、权责不平衡,职能分工欠缺乡镇政权主要由乡镇党委、政府和人大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人大有1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乡镇党委有6项职责任务。
在这些规定中的职权分工,乡镇实际上掌握的权力有哪些呢?首先,在人事安排方面。
乡镇干部主要由组织部门和县人事主管部门安排,乡镇仅掌握了临时雇佣人员的“聘用权”、村干部的“提名权”。
而没有任何自主的有针对性的人事安排权,导致出现“铁打的乡镇,流水的干部”的现象。
一些工作的负责人在本乡镇的本职工作干的正是紧要关头,而县直单位认为此人有能力,不管乡镇本身发展情况,任意进行人事调动。
干部的分配上,人事主管部门不就本乡镇的发展现状进行所需人才的分配,而是将乡镇作为就业的分洪渠道。
一些专业不熟悉的乡镇干部被强行赶上基层工作岗位,凡事都在工作中摸索积累,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因为诸多原因,乡镇干部被冠以“万斤油”的称呼。
其次,在财政支配方面。
乡镇本身是基层服务机构,并无自身的资金维持系统,能支配的就是上划拨的仅有的办公费用。
所以,在本乡的经济建设中没有自主支配财政的权力。
导致一些地方的项目发展资金只能依靠上级的部门的考察拨付,乡镇的负债累累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出现“赤字财政”的乡镇更是不胜枚举。
再次,在工作主动性方面。
乡镇工作的实效主要由考核认定,而考核主要是通过与县级和其他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以及工作考评中的警告处理等措施来完成。
关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几点思考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有一支强大的队伍,能够负责有效地执行政府的政策和法规。
因此,需要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培养一支履职尽责、能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
2. 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水平:基层干部是联系群众、推动工作的重要力量。
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不仅需要加强培训,还需要加强实践锻炼。
通过定期的交流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3. 加强基层民主参与:基层治理需要民众的参与和监督,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民主参与机制。
可以通过设立居民议事会、建立社区咨询机构等形式,更好地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效能。
4. 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可以提升基层干部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促进基层治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5. 推动法治建设:法治是基层治理的保障和基础。
要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加强法治意识,推动基层组织和干部按照法律进行管理和决策。
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援助机制,为基层民众提供法律帮助和保障。
总的来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能力、加强民主参与、推动信息化和法治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基层治理是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仅与社会稳定、民生福祉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信誉。
首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基础。
基层组织是联系党和政府与群众的纽带,也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方面要注重组织的廉洁性,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确保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及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组织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基层组织的运转顺畅。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基层治理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在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进行调研和思考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
一、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建立长效机制基层治理的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
需要建立健全层级分明、职责明确、权责配套、运行高效的机制,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基层治理体系。
建立长效机制可以提高基层治理效果,让基层治理更加高效率、规范化。
(二)强化人才培养在基层治理方面,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就是发挥好每个基层组织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一支熟练、专业、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支持基层组织改革创新,提高组织运作效果。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社区防控体系、在线政务体系,形成完整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效率。
(四)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基层治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
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党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关政策规定,完善各项制度,使之更规范、更科学、更高效,有序地推进基层工作的开展,为基层治理的长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基层治理的渐次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对于基层干部素质方面,大量的基层干部工作时间长,但对基层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理论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很好地使用理论武装自己,不能灵活应对实际情况。
(二)基层社会信用机制不完善社会信用机制是基层治理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目前,长期积累的社区信用数据分散不完善,社区信用体系存在“数据互不共享、数据整合难、公信力差等问题”,难以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权责不清此项问题之所以突出,因为基层组织的辖区面积、会计体系、人力资源条件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各县区之间的权责分工的清晰分割就愈发显得必要。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
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深究问题析原因理顺体制定举措—当前乡镇基层政权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未能及时完全统一和协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行政“末梢”的乡镇政府,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
最近,笔者就当前农村基层政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几个县的13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对其形成原因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在这里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问题及原因当前基层政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声面的问题:2、基层党组织缺乏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但少数农村党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褪化、组织纪律弱思想观念僵化、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党员年龄老化严重。
据统计,我市农村党员的平均年龄近50岁,党员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村占的比重较大,许多村多年来未发展新党员。
如某乡15个支部连续两年未发展一名党员的村就有2个。
二是外出务工党员增多。
随着农村务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外出务工的党员也逐年增多。
如某县70多万人口,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5万,外出务工党员1400余人,占党员总数的6.9%,有的村外出务工党员人数竟占到该村党员总数的42%。
由于打工区域的不确定及农村党员履行义务自觉性的下降,导致外出务工党员这支特殊的流动群体管理难:一方面“老弱病残”党员“走不动”,另一方面务工党员外出打“游击”,一年下来难以开好一个支部大会。
3、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
一是乡镇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上普追存在“条块分割”问题。
有些理应下放给乡镇政府直接管理的,却被上级职能部门所把持(这些乡镇部门机构大多有利可图);有些需要由上级职能部门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的乡镇事业单位,却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包袱”甩给乡镇政府管理。
尤其是前者,这些由上级职能部门实际管理的乡镇部门机构,往往不愿服从乡镇政府的管理或领导,更为严重的是,它们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本来属于乡镇政府的职权,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威,将乡镇政府架空、肢解为一级不完全的政府。
关于乡镇基层政权现状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镇基层政权现状的几点思考陈雪萍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结构的国家,实行的是五级政权建制,县和乡镇是基层政权,特别是乡镇,他是整个政权的最基层环节。
基层政权重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基层政权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处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位置上,是连结国家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它所具备的基层性质和基础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政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权建设的稳定。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乡镇是建设“三农”工作的最前沿阵地。
实现乡镇政府高效的运转,对于保持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社会都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着职能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基层政权作用的发挥。
一、乡镇财政严重不足在我们西部,乡镇财政困难现象非常严重。
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
1994年分税制给乡镇财政留下的是雁过拔毛、层层集中财力的分配格局,这无疑减少了乡镇财政的收入,使其现有的财力过小,无法应付合理的支出,以至于出现亏空。
税费改革以前,乡镇主要通过收取三提五统,即三提留”是指由村一级组织收取的公积金、公益金和集体管理费;“五统筹”是指由乡一级政府收取的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乡村道路建设和民办教育方面的费用。
这些费用主要作为乡村发展资金和其他公用经费,属乡村两级所用。
乡镇财力不足一方面使乡镇在经济建设中没有更多的投入,再也没有钱在最需要的基础设施上搞建设,对于发展经济只能拘泥于跟着走,不可能会有更大的创新。
另一方面,乡镇自身财力的严重匮乏,导致许多乡镇软硬件办公条件较差,信息不充分。
乡镇的宣传硬件设施无法跟上,许多宣传工具根本无法利用,曾发挥巨大作用的农村广播在许多地方也哑口无言了,党的政策无法完全及时的宣传到农民中,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经济欠帐太多,催生了乡镇违法现象的产生,许多乡镇为了完成财政税收任务,增加收入,不惜违反国家税收政策,帮助企业逃税漏税。
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执法现状思考
20 12( ) 9. 中 0
{占 l 缸会 } J
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执法现状思考
杨 晓军 余晓燕 郑 文静
摘 要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存在着诸多执法困境,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立足于农村基层政权组 织 的执 法现状 , 其 出现 问题 的原 因, 出了强化 干部 队伍 建设 、 强法制 宣传和执 法监督 等相 关对 策。 分析 提 加
对 村委 会各项活 动 的监 督存 在盲区 。 由此 成为 导致各 种侵 害农 民权益行 为产生 的原因 。此 外 , 村 民委员会 可连选 连任 ”的规 “
在涉及农 民直接 经济利益 的“ 计划生育 管理、 土地拆迁 补偿、 农村 村 民代表的监 督 。 但是 受知识 结构和 文化水 平的局 限 , 民代表 村
一
及其官僚权力体系对整个社会的绝对支配。各级基层政权组织
掌握着 广大农 村的各种 社会 资源 , 民完 全处 于被管理 、 农 被支配 位。 这种 影响中 国几 千年 的王权思 想 , 为当前农 村基 层政权 成
组织存 在执法 困境 、 农村 基层干 部特权思 想严重 的文 化渊源 。 ( ) 二 政权组 织结构 不够 完善
人们 的思 想观 念亦得 到改变 ,直接 表现 在对物质 利益 的狂热追 律 依据 。
求。 农村相 关执 法人员 利用广大 农 民法 律素质 不高的客观 现状 ,
借用执 法机会 和手 中权力 巧取豪夺 、 中饱 私囊 。 据统计 20 年 0 03
以来, 南省共 立案 查处农村干 部违法 违纪案件 2 9 件;0 4 湖 9 6 2 0 年
关键 词 农村 基层 政权组 织 执 法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 5220)2 7-2 10 - 9(091- 00 0 2 中图分 类号 : 6 8 D 3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信息不对称、参与度低等。
本文将从这些主要问题出发,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基层治理的健康发展。
二、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在当前基层治理中,往往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少数人或个别领导者便能够决定大多数事务,并容易形成官员的任性行为和腐败现象。
另外,在制定政策和解决矛盾时缺乏广泛民意参与,则可能导致决策效果差强人意。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对策:1. 推进权力下放:通过逐步实现事权下放和预算授权制度改革等措施,加强各级政府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并促使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
2. 实行阳光透明: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对决策程序和决策结果的监督,让公众了解和参与政府工作,并监督政府行为。
3. 加强岗位责任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考核、选拔等制度,加大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推动党风廉洁建设。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民众权益难以维护在基层治理中,由于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以及参与主体素质差异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管理缺乏效果以及民众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增加官方渠道发布的政务信息数量和更新速度,并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息不平衡现象。
2. 建立投诉反馈机制:完善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构设置,并提供便捷的投诉渠道,确保民众知声言快、有效获得解决。
3. 推进数字化治理: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公开透明程度和民众参与度,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社会环境。
四、基层治理参与度低导致民主意识淡薄在一些地区或社区中存在着参与程度低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很多重要事务只由少数人决策,而普通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则无法得到充分表达。
关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几点思考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了一项关键性任务。
基层治理是指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对基层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各种管理、服务和监督活动。
为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根本举措。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基层决策、协调、执行和监督机制。
政府应当加强对基层组织的引导和支持,并增强基层自治的能力。
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问题反映和处理机制,避免和解决矛盾纠纷。
二、优化基层治理服务优化基层治理服务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服务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要做好基层服务,必须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尽量满足基层的多种需求。
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干部和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发挥居民自治的积极作用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中,居民自治的作用非常重要。
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内容。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居民自治组织,发挥居民自治的积极作用,使居民团结互助、自治管理成为基层治理的常态。
同时,要加强居民自治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权责明确、公开透明。
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须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政府应该优先支持和培养优秀的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同时,政府还要注重干部培训和交流,增强干部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
综上所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机制的改革,优化基层治理服务,发挥居民自治的积极作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治理工作更加有效、高效、便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巩固基层政权 读后感
巩固基层政权读后感
摘要:
一、引言
二、基层政权的重要性
三、巩固基层政权的措施
四、自身在基层政权的职责与使命
五、总结与展望
正文:
【引言】
近日,我阅读了关于巩固基层政权的文章,深感基层政权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对这篇文章的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此写下读后感,以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贡献力量。
【基层政权的重要性】
基层政权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章强调了基层政权在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只有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巩固基层政权的措施】
文章提出了巩固基层政权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政权服务能力、推进基层政权改革创新、加强基层政权法治建设、强化基层
政权人才保障等。
这些措施为基层政权的稳固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身在基层政权的职责与使命】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服务人民群众、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职责。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性,时刻保持敬业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推动基层政权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与展望】
总之,巩固基层政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工作。
基层政权的稳固和发展,离不开全体基层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和国家周围,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担当,锐意进取,为基层政权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基层政权的几点思考一、正确认识基层政权弱化问题基层政权重在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基层政权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处于“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位臵上,是连结国家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它所具备的基层性质和基础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近些年来,农村基层政权的弱化现象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财政保障能力弱化,许多乡镇的财政运转非常困难,甚至有的乡镇依靠举债运转;社会整合与控制力弱化,由于基层政权威信在不断降低,因而农村的很多矛盾都无法化解;社会动员能力弱化,政府的号召力在不断降低;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弱化,由于财政困难,基层政权在提供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方面能力较差。
基层政权的弱化问题有正常的原因,也有非正常的原因,对此要作科学分析,不要一听到基层政权的弱化就害怕就批判。
基层政权建设要解决三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发展方向问题,二是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问题,三是自身的服务能力问题。
方向问题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是基层政权组织的定位问题,就是各方面要体现出来的民主化问题。
民主民主,人民做主,这一点需要用体制来保障。
搞基层选举,给老百姓以自由,不断给老百姓松绑,这是历史潮流,这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而且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一点要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从计划体制下的强控制到市场体制下的少控制弱控制,这是一个大趋势,要正确对待,当然基层政权的弱化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关节点”,基层政权过度弱化,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政府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就会丧失对基层政府官员的控制和约束力,中央的政策方针跟本就无法落实到基层。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发生的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简称“6.28”事件),就凸显了基层政权过度弱化所带来的问题。
我们要找准基层政权弱化的政策和制度性根源,强化基层政权建设。
方向问题决定着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问题,在正确的改革方向指引下,要用体制来保障基层干部的执政为民问题,而不是为难百姓,有的甚至欺压百姓。
发展方向问题和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问题解决好了,接下来就是基层政权组织自身的服务能力问题,有心无力也是办不好办不成事的,因此我们党提出了要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这个大问题。
应当说这三个问题我们都想到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都没有落实好,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政策上制度上体制上找原因,不能一出问题就是百姓的素质问题,是所谓个别人的别有用心,这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能成为一些人逃避责任的托辞。
二、基层政权弱化的原因分析基层政权弱化既有政策性原因又有制度性原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税等税费制度的改革、财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等等,都会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控制力。
此外,社会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基层政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大大弱化了基层政权。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有充分的自主权,种植什么、种植多少等等都充分自主,只需按照国家的规定缴纳相应的税费就可以。
农民与国家之家的经济利益关系远不如“人民公社”时期紧密,基层政权对农民的控制力大大下降,却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此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业税等税费制度改革的影响。
现代社会,国家和公民的关系通过法制得到新的确认和稳定。
税制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原有基层政权的能力。
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
全面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从改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但是与此同时,它也进一步弱化了基层政权。
税费改革前,有人形象的把基层政权的职能比喻为“要钱要粮要命”(抓计划生育)。
税费改革后,基层政权的职能只剩下“要命(抓计划生育)”了,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民,就基本上可以不与基层政权发生直接联系了。
因此,基层政权对农民的控制力大大减弱。
在税费改革之前,乡镇政权还能靠多向老百姓收点费(当然很大一部分是不合理的)来保持收支平衡,税费制度改革后,基层政权再也不能任意收取老百姓的钱了,这导致许多乡镇陷入财政困境。
传统体制下基层政权的控制力与征收的税费之间成正比。
农民需要上缴的税费越多,对政府的依赖性就越强,基层政权对农民的控制力就越强;农民需要上缴的税费越少,对政府的依赖性就越弱,基层政权的控制力就越弱。
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目的在于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明确各级政府的责、权、钱。
这次改革使中央和省级政府吸取财税的功能不断强化,比重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农村基层的财力却不断被削弱,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
乡镇一级不设立单独财政,需要县乡财政供养的人口却很多。
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更“无钱办事”了。
这种财税体制是基层政权制度弱化的重要原因。
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党和国家鼓励群众自治。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村委会的成员普遍实行了直选,有的县乡甚至实行了直接选举,农民更加民主自由了。
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居委会也实行了直接选举。
选举是公民自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公民自治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水平的重要标志。
选举制度,尤其是直接选举,使得广大群众在政治上由过去的被动变成了主动,农民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
在这个意义上,基层政权控制力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之间成反比。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越高,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就越低,基层政权对农民的控制力就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越低,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就越高,基层政权对农民的控制力就强。
社会流动的影响。
社会流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社会成员发展自我潜力、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
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基层政权组织都难以管理他们,基层政权组织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些地方甚至一度处于消极、被动局面,基层的工作严重受阻,群众与基层政权组织的关系僵化冷淡。
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对党中央的政策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与选择,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活动就积极参与,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活动就少参与或不参与,政府也无法强行要求他们参与这些公益劳动。
因此,现在农村许多公益事业(如修水渠、修筑村道等)说得多,做得少。
三、强化基层政权的主要措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政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政权建设的稳定。
因此,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防止基层政权弱化非常重要。
一是要方向坚定,思路清晰。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这是方向是目标,要坚定不移。
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有很多,各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一样,但思路一定要清晰明了,程序一定要科学合理,细节一定要周到严密,这些做到了,不但可以保证有良好的结果,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对基层政权组织的不良影响。
一个得民心的、有效率的、强有力的基层政权的改革发展思路,需要上层来定夺,需要中层来细化,需要底层来落实,需要广大民众的真正参与,大家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就会越来越接近我们所希望的目标。
二是要改革机构,提高效率。
要缩减乡镇规模,乡镇政府不能是县级政府的“缩小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机构庞大,使得本来财政就困难的基层政权“僧多粥少”。
近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在实施乡镇合并,精简机构,把计划经济遗留的一些部门如农机站、农技站等从乡镇政权编制中裁减出去,把它们投向市场。
这些部门的市场化,一方面可以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能减轻乡镇一级的负担。
但要注意的是,在乡镇合并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农村乃至全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
与此同时,严格核定各部门的人员编制,裁减冗员,减少财政支出;协调好党委、政府、人大之间的关系,形成整体意志和行动,使乡镇政权由原先的刻板的毫无生气的“大政府”转变为目标准确、机构精干、运转协调的“小政府”。
运转协调、高效的基层政权是加强控制力的有效组织保障。
三是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
2008年2月23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为此,基层政权组织要正确定位,转变职能。
今后,基层政权的主要职能应当是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卫生脱贫等公共服务。
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增强基层政权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弱化与强化是相对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那种强化不一定是好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化不一定是坏事,时空的转换,环境的改变,需要我们对一些问题作重新思考。
面对当前基层政权组织的弱化问题,我们同样要采取这个态度,重要的是要找到其中根本的原因。
在大的改革背景和思路下,进一步改革创新与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无疑是重建基层政权组织权威的关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