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高效课堂唐敏《将进酒》导学案
高二语文《将进酒》导学案
高二语文《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因声求气。
2、背诵诗歌,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吟咏诗韵。
3、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学习重点】因声求气【学习难点】吟咏诗韵学法指导问题导学流程问题答案及补充完善(一)关于乐府诗乐府是从汉到唐各朝设立的专门搜集民间乐曲和歌词以及制作乐章的管理部门。
这些个部门创作搜集的诗就叫乐府诗。
其特点是:1、形式自由和多样,有四言、五言、六言以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杂言和五言诗。
2、它的杂言体诗完全是自由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
(二)李白的乐府诗1、大量地沿用乐府旧题,或用其本意,或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或用古题写己怀。
如《蜀道难》2、李白的乐府诗是最为奔放的自由诗,完全突破了旧题乐府的创作模式。
一、新旧知识关联(一)旧知回顾1、请就句式特点区别乐府诗与律诗的不同。
2、无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在诵读时,都要讲究声律。
近体诗除了要求对仗、节拍外,还尤为注意什么问题?学法指导问题导学流程问题答案及补充完善(三)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文本表层解读:(一)诵读诗歌要点:古典诗歌讲究声律。
朗读时要注意1、读准字音2、读准句读(句内节拍、联末韵脚、平仄、对仗)3、读准情感变化(二)因声求气朗读诗歌本诗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综,以散行为主,用短小的对仗点缀,节奏徐疾变化,奔放不随性。
温馨提示:因声求气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①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
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有弹性。
(二)自主探究之新知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39——40赏析指导《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勾画要点。
将进酒导学案lao.doc
莫使金博空对月(zun岑夫了( cen •斗酒十千恣欢W (xue千斤散尽还复来(sdn ) ) ))%1 彳至须沽取对君酌(即、就)%1 写丞同销万古愁(代词“你”) %1 俱底长醉不复醒(只)圭人何为言少钱(为什么) 提示: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 感伤之情:如“君 不见”两句。
(2) 欢乐之情:如“人 生得意须尽欢一会 须一饮三百杯”。
(3) 愤激之情:如“钟 鼓馔玉不足贵——斗 酒十千恣欢谑(4) ?E 放之《将进酒》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的笫一篇课文,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前务必要先仔细阅读“单元提示”,明确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并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做好圈点勾画。
本单元的目标是:在第一单元“理 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及第二单元“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的吟咏、诵读,重点 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这方而的体会。
学习目标:1、 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2、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 熏陶中,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深刻理解作品蕴涵的情感。
3、 能选取适合的角度,自主赏析文中的名句,有情地吟咏诵读《将进酒》,进而背诵。
预习案1、 先预习课文,应对照注释、查工具书并结合你对古典诗歌阅读的经验储备等途径熟悉课文内 容,将你认为重要的古文现象在书上做好标记。
2、 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再研读并完成导学案。
§导入话题教师备课'修正栏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儿乎有-种天然的缘分。
多少诗 人因酒忘却了人生的忧愁,因酒翱翔于自由的时空、因酒而丢掉而具口吐 真言、因酒而成就佳作传世扬名,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酒中仙”李白的著名劝酒诗《将进酒》,并共同研讨他 的诗酒人生。
§背景知识扫瞄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 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2023年《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_1
2023年《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整理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同学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3、激发同学学习李白诗歌的爱好,提高鉴赏诗歌的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对诗中激愤的思想感情的精确把握。
教学设想:以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理解第一节诗意。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也善劝酒。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一、解题:将:读音:“”。
为“”的意思,《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将进酒”意为。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
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二、背景:跟谁喝酒呢?留意课本解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整体感知1、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留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达到全部同学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及难点】1、品鉴特色,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学习方法】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知识链接】一、诗歌鉴赏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
平淡首推陶渊明。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将进酒》 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2、诵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豪放洒脱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包括怀才不遇的悲愤、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及时行乐的态度。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
2、难点(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与诗人情感的融合。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感情抒发一气呵成,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2、创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年),当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心中的郁闷。
四、朗读指导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纠正不足之处。
五、诗歌解读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黄河水一去不返和人生短暂易逝作对比,强调了时光的匆匆流逝,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人在此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态度,认为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同时又坚信自己的才华一定会有用武之地,金钱失去了还会再来。
这种自信与豁达体现了李白的个性特点。
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写诗人与友人尽情欢乐,开怀畅饮,“三百杯”极言饮酒之多,表现出诗人的豪放。
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几句诗节奏加快,诗人催促友人不停地饮酒,并表示要为他们高歌一曲。
《将进酒》导学案
《将进酒》导学案《将进酒》导学案(2)李白为何要如此狂饮?2.探索文本,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体验诗人的浪漫精神。
(1)整首诗的情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找出诗歌中的相关诗句,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学习目标: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理解诗人情感的复杂。
1、向导诗人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被称为“诗仙”、“诗侠”、“酒仙”。
他坦率大方。
他喜欢喝酒、写诗和交朋友。
他的诗歌华丽、优雅、真诚、自然。
李白五岁时背诵刘佳,十岁时观看数百所学校。
15岁时,他创作了许多诗歌和赋,受到了一些名人的高度赞扬和奖励。
年轻的李白擅长剑术,喜欢当一名少侠。
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离开蜀国,带着一把剑来到这个国家,离开他的亲戚,远行。
他把30万两分散在扬州。
拜访首都的名人,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然而,十年的漫游,一无所获。
公元742年,李白42岁。
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性情率真的李白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才华出众,得到玄宗的厚爱,出游必相伴,与王侯卿相同游。
但他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公元744年,44岁的李白因权势人物的诽谤而被送金山,离开长安。
从那时起,他在长江和淮河徘徊,他的思想非常无聊。
公元755年冬天,安陆山起义。
隐居庐山的李白应李林王的邀请下山去见幕府,后来李林叛逆苏宗,被肃清。
李白被牵连并被判处流放在夜郎(现贵州省)。
他得到了赦免,中途返回。
他在旬阳(今江西九江)和宣城(今安徽宣城)之间旅行。
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将饮”原为汉代乐府的短歌《闹歌》的曲调,标题意为“饮歌”。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一年(752),是唐玄宗“给钱还”诗人八年后。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6.2《将进酒》导学案
3.(1)强烈的自信,极端的豪放旷达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政治理想破灭的愤激和无奈,满腹牢骚,对现实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只有借酒消愁。
(3)虽然有忧愁但仍然期许未来,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
李白骨子里有一种豪气,何不暂且为乐呢?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1、(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第三单元《将进酒》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见第一单元《越中览古》“作家作品”部分。
2.背景解读《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也就是安史之乱前三四年光景,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
一天,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喝酒,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袒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千古绝唱。
自主学习1.字音识记①将.进酒( ) ②金樽.( ) ③烹.羊( ) ④岑.夫子( )⑤馔.玉( ) ⑥欢谑.( ) ⑦千金裘.( ) ⑧沽.取( )2.辨形组词才( ) 岑( ) 撰( ) 恣( ) 沽( ) 销( )材( ) 涔( ) 馔( ) 咨( ) 汩( ) 消( )3.词语解释(1)将.进酒,杯莫停:(2)人生得意..须尽欢:(3)会须..一饮三百杯:(4)钟鼓馔玉..不足贵:(5)古来圣贤皆寂寞..:(6)径.须沽取对君酌:合作探究1.诗歌开头“黄河”和“人生”之间有何联系?开头四句在全诗有什么作用?2.表现本诗主旨的是哪两句?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歌的含义?答:3.诗人为何写陈王曹植的典故?请简要分析。
答:4.感情上大起大落且发展变化极快,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试结合文本分析。
答:归纳总结1.课文主旨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起兴和夸张手法,以劝酒为名倾吐胸中块垒,充分展示出他傲岸,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人生易老,及时乐的消极情绪。
2.结构图示3.写法赏析(1)想象奇特,豪放飘逸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开头四句写悲,诗人展开丰富想象,用比喻向人们暗示时光流逝的迅疾,一去不返。
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极具震撼力。
《将进酒》讲学稿 (教师版)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将进酒》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将进酒》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将进酒》讲学稿(教师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导入1. 背景介绍:《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该诗以戎马、饮酒为主题,旨在表达李白的豪迈情怀和自由人生观。
2. 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分析《将进酒》的结构、语言、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3)领会李白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豪迈情怀二、知识导入1.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于724年进士,不久后因为反对当时的政策而放弃官职,四处游历,在诗歌创作方面大放异彩。
李白的诗歌创作丰富多彩,涵盖了爱情、自然、历史、哲学等不同主题,尤以其豪放、奔放、自由的风格被后人所推崇。
2. 《将进酒》简介:《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之中最为流传广泛的一首,共有八十字。
该诗描写了主人公希望同朋友们一起畅饮三百杯而为乐的场景,通过对酒的借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豪迈情怀。
三、课程设计1. 探究李白“饮酒赋诗”的思想教师提问:李白为什么酷爱“饮酒赋诗”?学生回答:1)李白采取“饮酒赋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李白认为人生短暂,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
3)李白创作出的饮酒诗篇风格独特,能够表达他的生命方式和人生态度。
教师点评:李白的“饮酒赋诗”思想代表了诗人自由、豪放的精神和人生态度。
2. 分析《将进酒》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教师解析: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长诗,共有八十字,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两句)描写主人公想要和朋友们一起畅饮三百杯而为乐。
第二部分(第三到九句)描写主人公的豪情壮志,希望能够跟大江南北的好汉们一起痛饮。
第三部分(第十到十五句)描写主人公的慷慨感慨,表示自己即将去世,希望大家送给他一壶酒,以便在黄泉路上饮用。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将进酒》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背景介绍《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爱国诗人”的李白以豪迈豁达、热情奔放、激情张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抒发了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憧憬。
二、导学目的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将:1.了解《将进酒》的背景、主旨和意义。
2.掌握该诗的格律、韵脚和修辞技巧。
3.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4.发掘诗歌的深层含义和现实意义。
5.提高课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导学内容与解读1.全诗分析:(1)李白天性豁达,视喜视怒自如,但本文所表现的情感仅仅是喜悦,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是一首节奏流畅,声势雄健的豪迈之歌。
(2)全诗32句,分4个段落,每段最后各有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即句式“……须尽”)是全诗的重心与精华,体现了李白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怀,是全篇的高潮。
全诗用“接八韵”、交脏韵”方式写就。
(3)李白用欣赏美酒、寻求畅快和豁达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对真正的自由、独立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将进酒》就是这种追求的手段和象征。
2.各节分析:(1)第一节:李白以豪迈放荡之态,接受“天上玉京”所陈列的诸般款式,赠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慨叹人生苦短,美酒美女未尽兴,使“醉中往来天地间”。
(2)第二节:李白决意放浪形骸,博揽名山大川,吟咏奇观,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地表达了诗人崇高的情操和希望。
(3)第三节:诗人跨越时空,把人生理想和追求格外强调,以自己失意时的贫贱为对比,赞美古代巨匠杜甫的雄才伟略,又用诚实尽人的品质,承认自己的无人问津的窘境。
(4)第四节:最后描述了诗人的豪情万丈,倒奔做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伟气概,抒发人生至理和真情实感,并宣称:“我不仅会喝酒,而且会写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将进酒》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分析鉴赏诗歌中对比、衬托手法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知识构建,预习指导一、知识构建(将该诗涉及到到的能力点的知识或常考题型作梳理展示)《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过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诗歌是形象艺术。
请结合一、二两句说说作者是怎样将所咏之情形象化的。
答:________诗以沅湘开篇,即景起兴,是比喻:沅水湘江流不尽,有如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何深”二字写出了怨恨的绵长深重。
作者运用比喻,化虚为实,把抽象的怨恨物化,变无形为有形。
注意:能答出“比喻、起兴、化虚为实”其中两点的即可得2分,分析正确再得2分二、预习指导(针对所学诗歌作基本的梳理介绍)。
(一)知人论世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三、整体感知1.识记字音。
(给加点的字注音)将进酒(qiāng)莫使金樽空对月(zūn )烹羊宰牛且为乐( pēng )岑夫子(cén )钟鼓馔玉(zhuàn )斗酒十千恣欢谑(zìxuù)呼儿将出换美酒(jiāng )千斤散尽还复来(huán )。
2.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
这是非同寻常的。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
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
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精研诗词,探究提升1.诗中一会儿“高堂明镜悲白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会儿又“人生得意须尽欢”“烹羊宰牛且为乐”,到底是“悲愁”还是“欢乐”?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于豪放不羁之中深蕴情才不遇、时光易逝之深沉悲哀。
所以读的时候要于狂饮纵歌之中把握好诗人深沉的愁绪。
2.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激动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悲壮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自信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放的: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欢快的: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愁苦的:五华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万古之愁”从何而来?请结合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加以分析。
提示:①政治遭遇。
②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③对绝对自由的向往与现实性的矛盾。
诗人是以狂歌痛饮的方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深沉愤慨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与自豪。
4.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提示:结合李白的仕途遭遇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古来圣贤”们的人生境遇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做济世有为的“圣贤”还不如当颓唐堕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么荒唐不可思议的社会现实,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历史上“圣贤寂寞,饮者留名”的首推辞官归隐的陶渊明,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经常是“杯尽壶自倾”“悠悠迷所之”,深感“酒中有深味”,著有《饮酒》诗二十首。
晋代的“竹林七贤”大多是隐居山林的好饮名士。
其中刘伶更为典型,著有《酒德颂》。
据说他外出,常带把铁锹,告诉别人:“如果我醉死,就挖坑埋掉。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为“饮者”留名的最好明证。
5.如何理解李白在本诗中所表现出的感情变化?提示:从诗歌的结构层次上来探究李白思想感情的大起大落。
参考答案: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
这是非同寻常的。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一—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
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
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
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
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
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
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
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