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含视频)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含视频)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f2f3f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4.png)
课堂检测
3.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一系列变法措施中,与
“平斗桶权衡丈尺”相关的是( B ) A.确立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 D.废除井田制
4.如图所示的古文字是( A )
古文字
现代文字
采
刃
焚
休
日
A.甲骨文 B.隶书 C.金文 D.小篆
课堂检测
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治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课堂检测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 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 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 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 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史记·商君列传》
二、商鞅变法
内容
影响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利于法律推行、社会稳定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减灶诱敌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特点: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伤亡重
一、战国七雄
课件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课件
![课件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23ca2f76eeaeaad0f330df.png)
春秋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春秋时前期,77大0的年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
前475年
战国
前221年
“春秋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 诸侯争霸的时代。”
“战国是一个┅┅”
——《中国通史·第一卷》
第 七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 二 章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之诸侯国的变化
观察两图,并结合P31,说说与春秋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晋国被韩、赵、 魏三家卿大夫瓜 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 ——《华阳国志》
1、时间:__公_元__前_2_5_6_年
都 江 堰
玉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__李__冰______ 3、地点:成都附近的___岷__江_____
水
垒
利 工 程
4、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山
示
意
图
长平之战结果:赵括被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人降秦,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
奴隶主 1、时间:_________年
奴隶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租种土地
封建地主
农民
封建的剥削方式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 现在还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 被没收充了公,我是寝食不安, 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心了,可 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合法呢?
长平之战 秦-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结合教材P33,说说战国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 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 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 万。
春秋时前期,77大0的年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
前475年
战国
前221年
“春秋是一个英雄辈出、群雄逐鹿、 诸侯争霸的时代。”
“战国是一个┅┅”
——《中国通史·第一卷》
第 七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 二 章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之诸侯国的变化
观察两图,并结合P31,说说与春秋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晋国被韩、赵、 魏三家卿大夫瓜 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 ——《华阳国志》
1、时间:__公_元__前_2_5_6_年
都 江 堰
玉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__李__冰______ 3、地点:成都附近的___岷__江_____
水
垒
利 工 程
4、功能:防洪、灌溉、水运 山
示
意
图
长平之战结果:赵括被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人降秦,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
奴隶主 1、时间:_________年
奴隶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租种土地
封建地主
农民
封建的剥削方式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 现在还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 被没收充了公,我是寝食不安, 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心了,可 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合法呢?
长平之战 秦-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结合教材P33,说说战国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 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 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 万。
2024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PPT
![2024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e7c86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e.png)
加强中 央集权
以法令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提高了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富国 方便了税收和商贸
有利于提高军事战斗力
强兵
学习任务二
商鞅变法 小组讨论
听了这些法令,人们议论纷纷,不 同阶层的人对法令的看法是否一致?
小组成员各自扮演新兴封建地主阶 级、奴隶主旧贵族、士兵、农民。从所 扮演角色的立场出发,对商鞅变法的措 施及影响加以评论。
(2)表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 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 发展可观。
学习任务三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3.商业的发展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 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 财,有的富比王侯。
学习任务三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秦国商鞅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韩国申不害变法
学习任务二
商鞅变法
1.背景
(1)变法的根本原因: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各诸侯国 统治者
渴望在兼并 战争中获胜
确 立 新
变的
法政
改治
铁制农具和 牛耕的使用
如争马陵,果之你你战应是如诸魏何侯—齐保国证的自统不己治详 国者家,不齐魏面国国被对1100别万万如国此消频灭齐繁?国的逐渐兼强并大 战
长平之战 秦—赵
2年
秦国45万 赵国60万
赵国元气大伤, 东方各国无力抵御
秦国的进攻
规模很大 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伤亡大
学习任务二
商鞅变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054e4af01dc281e53af0fd.png)
3 5 6 年公元前 孝公支持商鞅变 富国强兵为目的 政治经济立秩序 建立县制废井田 奖励军功爵位显 从此秦国国力增 军队战斗力提升 诸侯国中最强盛 统一全国基础定
读一读
2 5 6 年公元前 李冰主修都江堰 位于成都岷江边 渠首灌溉网系全 鱼嘴宝瓶飞沙堰 综合水利枢纽范 防洪灌溉水运便 天府之国成都原 两千多年未改变 巨大作用世称赞
他是谁?
这项大型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 期,2008年,经历了5•12特大地震的 考验。保卫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生命和 财产安全,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于人 民。那么,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 者是????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4 75 年战国年 三家分晋齐变田 齐楚燕赵秦魏韩 七雄争斗战争繁 规模庞大兵力多 时间长又区域阔 桂陵马陵长平战 秦国逐渐变强悍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导航
1 2 3
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 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 用, 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 能和意义
【新课讲授】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邯郸
赵
孙膑
齐
桂陵
围 魏 救 赵
魏 庞涓
大梁
秦赵长平之战
反 间 计
纸 上 谈 兵
二.商鞅变法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你 知 道 有 关 商 鞅 的 故 事 吗
立 木 为 信
历史剧: 商鞅舌 战群臣
国家承认土 地私有,允 许自由买卖 奖励 耕战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建立土地私 有制 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 力增强 国 富 兵 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697abde518964bce847c7e.png)
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
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
商鞅
以又称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废井田 开阡陌
奖励耕织
秦孝公( C )
A.实行分封制
B.推进大一统
C.任用商鞅变法 D.推行汉化政策
5.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诞生,各国变法
D 的不断出现,其归根结底是由于( )
A.诸侯国势力的强大 B.战争的需要 C.社会政治的变化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匈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奴 燕燕
齐
三
家 分晋
赵
晋
楚 田氏代齐
齐齐
秦
燕
秦
魏 宋
赵
韩
魏
楚
吴
韩
越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争:
(1)特点:战争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有( D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7c026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1.png)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发掘)
战国时期齐国历史博物馆(在山东淄博齐国故城)
新课导入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学习目标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 国
魏国遭重创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代表战役
战争规模
时代特征
春秋
战国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城濮之战
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规模大,死伤多
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商鞅像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国古代的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确立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基,敢于与顽固派作斗争 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内江
外江
分水堰
灌溉
分洪
岷江
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主持: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地点:四川成都以北灌县功能:防洪蓄水灌溉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
战国七雄
国名
都城
齐
临淄(今山东淄博)
楚
郢(今湖北荆州)
燕
蓟(今北京)
韩
郑(今河南新郑)
赵
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
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
战国七雄简表
时期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发掘)
战国时期齐国历史博物馆(在山东淄博齐国故城)
新课导入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学习目标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 国
魏国遭重创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代表战役
战争规模
时代特征
春秋
战国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城濮之战
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规模大,死伤多
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商鞅像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国古代的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确立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基,敢于与顽固派作斗争 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内江
外江
分水堰
灌溉
分洪
岷江
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主持: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地点:四川成都以北灌县功能:防洪蓄水灌溉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
战国七雄
国名
都城
齐
临淄(今山东淄博)
楚
郢(今湖北荆州)
燕
蓟(今北京)
韩
郑(今河南新郑)
赵
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
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
战国七雄简表
时期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68764a8eff9aef8951e065b.png)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6张PPT 2份视频素材) (共3份打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6张PPT 2份视频素材) (共3份打包)](https://img.taocdn.com/s3/m/8d6d21ff7f1922791688e898.png)
景 过
程 七 雄
家大夫瓜分 (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齐、楚、燕、韩、赵、魏、秦
3.战国时期的战争
目的
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特点 战役 过程
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
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
赵
桂陵
桂陵之战时,如果你是齐国国君或者军事指挥 者,你将怎样去救赵国?
救 赵
魏 庞涓
大梁
秦赵长平之战
战国末期,秦国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 土地,但是东方各国不甘心被兼并,于是又 发生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公元前260年 的秦赵长平之战,这次战争的结果是赵军40 多万人被坑杀,只有200多个不满13岁的未成 年人被放回去报信。这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 过程最为惨烈、死伤最多的一场战争,经过 这场战争,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 攻了。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晋
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不同?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燕 赵
齐
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以兼并为目的
秦
魏
韩 楚
春秋五霸先后出现,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有何不同?
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目的,是大国依靠武力胁迫弱小 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战争。 而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以“兼并”为目的,就是说强大的诸侯 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 拓展疆域,战国的兼并战争就是为了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战 争。战争的规模比较大,给社会带来的灾难要大于春秋时期。但通 过这些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国家统一的趋势得到加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211949915f804d2a16c140.png)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战国七雄是哪些国家,具体的方位;知道 战称。国时期兼并战1争的特点、影响以及著名战役的名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知道 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知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能者和、意义构成、功能和意义。
( )、( )和(
)构成。
3 功能
防洪、灌溉、水运等。
4 影响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 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喉咙
美丽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 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编定户籍、严 明法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废除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 地主掌权。总之,有利于高效 行政。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废井田,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制;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 一度量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 展。总之,有利于经济富国。
首由(鱼 )、(宝瓶口)和(飞沙堰)构成。
3.功能嘴: (防 )、(灌 )和( 水 )。 4.影响:成都洪平原成为沃溉野,被称为(运“天府之国”);
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1 修建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 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 构成
构成:由( )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由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战国七雄是哪些国家,具体的方位;知道 战称。国时期兼并战1争的特点、影响以及著名战役的名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知道 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知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能者和、意义构成、功能和意义。
( )、( )和(
)构成。
3 功能
防洪、灌溉、水运等。
4 影响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 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喉咙
美丽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 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编定户籍、严 明法度,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废除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 地主掌权。总之,有利于高效 行政。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废井田,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制;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 一度量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 展。总之,有利于经济富国。
首由(鱼 )、(宝瓶口)和(飞沙堰)构成。
3.功能嘴: (防 )、(灌 )和( 水 )。 4.影响:成都洪平原成为沃溉野,被称为(运“天府之国”);
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1 修建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 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 构成
构成:由( )和(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由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076c3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f.png)
材料研读: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
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 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 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 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农 铁农具 业 大 牛耕 变 革 兴修水利
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兼并战争的结果 :
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秦国为什么能一跃成为战国中后期最 强大的国家?
三、秦国的商鞅变法
立
你
木
知 道 有
取 信
关
商
鞅
的 故
商
事
鞅
吗
舌
战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战国七雄
Hale Waihona Puke 三家分晋 燕燕赵 晋晋魏 秦秦 韩
齐
田氏代齐
楚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齐
战国七雄: 燕
楚 秦 燕
赵
赵
魏 韩
齐
,
魏
东
秦
南
韩
西
北
楚
到
中
间
。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 长、伤亡大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典故 国家
影响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长战平是之战国时秦期、最赵大的一纸次上歼谈灭兵战,东长方平六之国战无标力志抵 着其他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秦的统御一秦之军势的已进形攻成。
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 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 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 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农 铁农具 业 大 牛耕 变 革 兴修水利
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兼并战争的结果 :
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秦国为什么能一跃成为战国中后期最 强大的国家?
三、秦国的商鞅变法
立
你
木
知 道 有
取 信
关
商
鞅
的 故
商
事
鞅
吗
舌
战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战国七雄
Hale Waihona Puke 三家分晋 燕燕赵 晋晋魏 秦秦 韩
齐
田氏代齐
楚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齐
战国七雄: 燕
楚 秦 燕
赵
赵
魏 韩
齐
,
魏
东
秦
南
韩
西
北
楚
到
中
间
。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 长、伤亡大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典故 国家
影响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长战平是之战国时秦期、最赵大的一纸次上歼谈灭兵战,东长方平六之国战无标力志抵 着其他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秦的统御一秦之军势的已进形攻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课件(含视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精品课件(含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a723000b67ec102de2bd89b8.png)
魏
知识拓展
魏 庞涓
马 陵 之 战
魏
齐 孙膑
齐
减灶计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 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 ,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 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 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 。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 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 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 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02 概况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背景、时 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03 找出都江堰的建设概况、设计人、构 成和作用
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并立
战 战国七雄 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
国
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时
背景: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
期
主阶级势力增强
奴隶主
出租土地
奴隶
封建地主
租种土地
农民
封建的剥削方式
商鞅变法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 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被没收充了公, 我是寝食不安,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 心了,可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合法呢?
变法(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秦孝公(前381—前338)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的 社源自商鞅变法会变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内容:
作用:
化
设计人: 李冰父子 都江堰 作用:成就天府之国,充分反映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c2e57bbb68a98271fefab5.png)
城濮之战(晋←→楚) 长平之战(秦←→赵)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规模 晋:2万;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时间
一天之内
四十六天
战争 晋军大败楚军,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无
结果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力抵御秦的进攻
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5、战争特点
(1)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 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2)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唐)《流沙》
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 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
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二、商鞅变法
1、背景:① 经济: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根本原因)
②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③ 军事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 3、时间: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秦孝公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 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 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 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 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 又称商鞅。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背景(经济、政 治、军事)?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二、商鞅变法
1、背景:① 经济: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根本原因)
②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③ 军事 :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以 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b6027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0.png)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飞跃的原因。(2分)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2分) 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及其作用。(4分) 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2分)作用:灌溉、防洪。(2分)
★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7.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某项著名水利工程的著作的部分目录。这部
著作记录的工程是
( B)
A.秦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8.(2021福建)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 A.造福千秋 B.控流发电 C.沟通水系 D.方便航运
( A)
9.(时空观念)树立时空观念是培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统__一__全__国___奠定了基础。
时间/地点:公元前___2_5_6___年;成都附近的岷江。
战
人物:__秦__国____蜀郡郡守__李__冰____。
国
结构: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
时
期 都 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的 社
江 堰
功能:___防__洪___、灌溉、水运等。
2.【时空观念】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
项目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所处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不 目的
争夺霸主的地位
富国强兵,统一全国
同 战争特点
时间短、规模小
时间长、规模大
点
强国通过召集诸侯会盟确立 强国兼并弱国,进而
称霸方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飞跃的原因。(2分)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2分) 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及其作用。(4分) 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2分)作用:灌溉、防洪。(2分)
★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7.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某项著名水利工程的著作的部分目录。这部
著作记录的工程是
( B)
A.秦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8.(2021福建)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 A.造福千秋 B.控流发电 C.沟通水系 D.方便航运
( A)
9.(时空观念)树立时空观念是培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
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统__一__全__国___奠定了基础。
时间/地点:公元前___2_5_6___年;成都附近的岷江。
战
人物:__秦__国____蜀郡郡守__李__冰____。
国
结构: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
时
期 都 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的 社
江 堰
功能:___防__洪___、灌溉、水运等。
2.【时空观念】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
项目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所处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不 目的
争夺霸主的地位
富国强兵,统一全国
同 战争特点
时间短、规模小
时间长、规模大
点
强国通过召集诸侯会盟确立 强国兼并弱国,进而
称霸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东周分为 春秋 和 战国 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__齐__桓__公___、 _晋__文__公__、__楚__庄__王___、___秦__穆__公___、
__吴__王__阖__闾__、___越__王__勾__践__________等。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夏朝 (前2070年——前1600年)
它的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4、(l)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请思考,商鞅为 什么被处以车裂之刑?商46年)
周朝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目标引领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掌握战国七雄及三次典型战役; 2、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 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识记都江堰的修建和作用 。
奖励耕织;统一 度量衡。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队的战 斗力,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国 富
成为最 强盛的 诸侯国,
为以后
3.军事: 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增强
兵 秦统一 强 全国奠
定了基
础。
二、商鞅变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 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大臣甲:听说秦孝公要启用商鞅这个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要乱 了我们祖宗的规矩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乱改呢?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君王吧!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 姓也都习惯了,不能 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古礼改不得。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商鞅变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如何你是变秦法国内一容位农民,你对商作鞅用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
么?如果影你响是位旧贵族又会怎么样?
建立县制,废除
1.政治:旧权贵,族编的定世户袭 籍特,
加强中 央集权
严明法度。
使秦国 的国力 大为增 强,提 高了军
废除井田制,允许
2.经济:土地自由买卖;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 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 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当堂诊学
1、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
A 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
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古礼,请问这一套能使秦国富强 起来吗?从古到今就没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 变古法、古礼有什么不对的?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秦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推行不可!本王封你为左庶长。请赶 快制定方案,推行变法图强。(下场)
二、商鞅变法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 水平提高。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富国强兵;前356年;秦孝公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二、商鞅变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舌战群臣
二、商鞅变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旁白:秦孝公要决定启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有害 怕反对的大臣多,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过来,进行辩论。 (大臣甲、乙、丙边说边上)
独立自学三:
结合课本P31-32页,2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位于哪里? 是谁修建的?它主要有什么作用?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地点: 四川 岷江中游 • 修建者: 李冰(秦国) • 作用: 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D 夏商时期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 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
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
C 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A 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
一、战国七雄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独立自学一: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31-32,期待你3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结合课本 32页地图,完 成战国七雄分 布图;
2、战国时期 著名的战役有 哪些?
一、战国七雄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燕4
东
南
西
秦3
北
赵5
齐1
魏6
韩7
齐 楚 秦 燕
到
赵
中
楚2
魏
央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韩
一、战国七雄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二、商鞅变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独立自学二: 阅读P33,3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原因有哪些?
__吴__王__阖__闾__、___越__王__勾__践__________等。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夏朝 (前2070年——前1600年)
它的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4、(l)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请思考,商鞅为 什么被处以车裂之刑?商46年)
周朝
西周 (前1046年——前771年)
东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目标引领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掌握战国七雄及三次典型战役; 2、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识记商鞅 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识记都江堰的修建和作用 。
奖励耕织;统一 度量衡。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队的战 斗力,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国 富
成为最 强盛的 诸侯国,
为以后
3.军事: 奖励军功
军队战斗力增强
兵 秦统一 强 全国奠
定了基
础。
二、商鞅变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 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大臣甲:听说秦孝公要启用商鞅这个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要乱 了我们祖宗的规矩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乱改呢?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君王吧!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 姓也都习惯了,不能 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古礼改不得。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商鞅变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如何你是变秦法国内一容位农民,你对商作鞅用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
么?如果影你响是位旧贵族又会怎么样?
建立县制,废除
1.政治:旧权贵,族编的定世户袭 籍特,
加强中 央集权
严明法度。
使秦国 的国力 大为增 强,提 高了军
废除井田制,允许
2.经济:土地自由买卖;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 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 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当堂诊学
1、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
A 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
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古礼,请问这一套能使秦国富强 起来吗?从古到今就没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 变古法、古礼有什么不对的?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秦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推行不可!本王封你为左庶长。请赶 快制定方案,推行变法图强。(下场)
二、商鞅变法
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 水平提高。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富国强兵;前356年;秦孝公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二、商鞅变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舌战群臣
二、商鞅变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旁白:秦孝公要决定启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有害 怕反对的大臣多,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过来,进行辩论。 (大臣甲、乙、丙边说边上)
独立自学三:
结合课本P31-32页,2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位于哪里? 是谁修建的?它主要有什么作用?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地点: 四川 岷江中游 • 修建者: 李冰(秦国) • 作用: 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D 夏商时期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 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
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
C 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A 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
一、战国七雄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独立自学一: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31-32,期待你3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结合课本 32页地图,完 成战国七雄分 布图;
2、战国时期 著名的战役有 哪些?
一、战国七雄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燕4
东
南
西
秦3
北
赵5
齐1
魏6
韩7
齐 楚 秦 燕
到
赵
中
楚2
魏
央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韩
一、战国七雄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
主要 时期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二、商鞅变法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独立自学二: 阅读P33,3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