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朗诵发声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发音体的发音,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发音体
b、动力因素
c、共鸣腔体
以钢琴为例:琴弦是发音体,主要承担基音的发生;手指触动琴键带动小木锤敲击琴弦是基音发生的动力因素;琴体则是对原始基音进行加工处理的共鸣箱。如果说前两个因素决定了音的机械性能,那么,共鸣腔则是使音具备了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其对原本单薄暗淡的基音进行全方位包装修饰,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乐音。由此可见,声音的美---美在共鸣。
人体朗诵发声同样具备以上三个条件:
A、人体朗诵的发音体
林俊卿博士在他的《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一书中谈到:‚普通说话以及歌唱中唱低音区时,应用的发声方法是---环甲肌拉长拉紧声带发音法,声音多系由声带振动产生;而用正确方法唱高音时,则应用的是---甲披裂肌缩短声带发音法,此时声带岁亦振动参与发音,但这样的声音大部分却是由空气通过声门的激动所发生,类似于‘簧管偶组’发音原理。‛
B、人体朗诵发声的动力因素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所在。没有了呼吸的支持,声音也就无从
谈起。古人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氤氲自脐间出‛之说。
有关朗诵发声中的呼吸方法,众说纷纭,普遍认可的是---胸腹式呼吸。这种呼吸避免了胸式呼吸位臵浅、气息量小的弊端,同时又综合了腹式呼吸位臵深、气息量大的优势,是一种有意识、有控制、有目的,同时带有一定技巧性的呼吸。
沈湘先生曾谈到:‚声音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发声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足以说明呼吸在发声中的重要地位。
C、人体朗诵发声的共鸣腔体
喉腔、咽腔、鼻腔、口腔是直接作用于发声的共鸣腔体,除此以外,胸腔、额窦、蝶窦也有共鸣作用。
林俊卿大夫在他的《发音的科学基础》中指出:‚软腭以下,如:口腔、咽腔、喉上部等处的主要作用是对声带所发的音起‘基音’共鸣(决定声音的音高),软腭以上有固定容积的部分及咽上部、胸腔等的作用,则是起泛音共鸣(影响声音的音色)。‛人体发声的结构是相当复杂的,由于发声活动主要靠肌肉组织来协调,而肌肉组织的活动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这就给人体乐器的制造过程带来很大难度。
可见,一套科学可行的发声方法,对于发声学习者来说是何等重要。
发声技能训练,在训练难度上是任何一门专业技能所无法比拟的。且不说由于方法不当而导致的声带各种病变,单就其过分的抽象性就让学习者伤透了脑筋。加之声带的娇贵以及使用的复杂性,更使声乐技能训练的难度显得尤为突出。
发声心理技能训练法,是将心理训练容入技能训练当中的一套全新的发声技能训练。其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发声技能的形成原理,进一步从心理训练入手,强调心理上的‚先入为主‛---即让学生先从听觉上感受所要追求的声音形象,并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将这种外在的声音形象假想成自己的声音,最终使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这种训练方法最大的好处是,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所要追求的声音形象,从而使后面的训练具体化、形象化,目的性也加强了。下面将这套训练分步进行讲解:
Ⅰ局部强化训练
一、三起
一起眉心,二起笑肌,三起软腭。
1、眉心眉心即两眉中心部位,在朗诵发声过程中始终处于提起的状态。
眉心提起的方法是:努力睁大眼睛,同时带动眉心处肌肉向上提起,或者体会兴奋、惊讶时眉心处夸张的感觉。
2、笑肌笑肌是位于两颊处的一对肌肉组织,歌唱发声时处于积极兴奋的提起状态。
笑肌提起的方法是:面带微笑。努力使上唇与鼻之间成一条横沟,同时嘴角上提,以暴露上牙齿为标准。
3、软腭软腭位于口腔上部硬腭与悬雍垂之间。朗诵发声时软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软腭提起的方法是:打哈欠或者喝凉风时上口盖瞬间撑起的感觉。
三起的训练目的在于开启头部各腔、窦,其中以软腭的提起尤为重要,有利于加大口腔腔体以及腔体表面的张力,使声音在口腔得到充分充分共鸣。同时,软腭提起有助于咽腔的稳定,使声音在咽腔得到充分共振后顺利进入头腔各腔窦,对声音色彩的改变起着决定性作用。眉心和笑肌的提起可以帮助打开额窦及两颊后面的蝶窦,为声音进入高音区打下基础。
二、两撑
上撑鼻咽腔,下撑横膈膜。
1、鼻咽腔包括鼻腔与咽腔上部,是头部最主要的共鸣腔体。朗诵发声时要求鼻孔始终保持扩张状态。
鼻咽腔撑起的方法是:体会闻花香时鼻翼张开的感觉。或者寻找从鼻孔发‚哼‛音时一瞬间扩张的感觉。
2、横膈膜是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的一层隔膜,在自然状态下,横膈膜是略向上弯曲的,朗诵发声时横膈膜被迫向下弯曲,
并推动横膈膜周围的肌肉向外膨胀。
横膈膜撑着的方法是:体会抬重物时两肋向外扩张,腰部周围强烈膨胀的感觉。
两撑中的上撑,主要任务是配合‚三起‛打开鼻咽腔,并使之表面充满张力,与此同时,在打开鼻腔的过程中气息也充分到位。下撑的主要任务是在朗诵发声时有效控制肺部吸如的大量气息,使之有意识作用于声带发音,从根本上缓解了脖颈处因挡气而形成的压力。
三、两挺
上挺后咽壁,下挺小腹。
1、挺立主要受环绕咽腔的咽扩约上肌、咽扩约中肌、
咽扩约下肌三组肌肉群的控制。
由于人体发声属于声学中的‚簧管发音偶组‛这一类,声音的音高主要决定于‚管‛的振动情形,且不同风格的唱法只需适当调节发音管的形状、长短、粗细即可表现出来。因此,准确调节改变发音管的工作状态非常关键。
后咽壁挺立的方法:努力使后颈成一条直线,同时要求颈前部相对保持松弛状态,即‚前松后紧‛的感觉。
后咽壁挺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咽壁坚固稳定,增强咽壁表面张力,帮助控制调节咽腔大小的咽肌伸缩机能,促使会厌软骨‚基音管‛的形成,提高发音性能,以保证朗诵发声的顺利进行。
2、小腹小腹指丹田以下的腹部。自然状态下以及歌唱吸
气的一瞬间,小腹是向外突出的,而在朗诵发声过程中,要求小腹人为收缩,使之与‚下撑‛的横隔肌向外扩张形成力的对抗,共同控制朗诵中气息的运用。
小腹挺立的方法:先使整个腹部向外膨胀并保持这种感觉,然后用双手轻压小腹使之有意识回收,再将手去掉使其自然外突,如此反复练习,直至在不用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小腹可以主动完成并保持。
两挺中,上挺后咽壁跟‚三起‛中的软腭提起一样重要,它能有机地将头部各腔体以及咽、喉部以下各腔体紧密结合起来,起到‚桥梁‛作用,为形成结实饱满的混声音色创造条件。下挺小腹在朗诵进入高潮时,可以有力推动声音进入头腔,形成明亮、集中、饱满、透彻的头腔音色。
四、两张
一张耳朵,二张嘴巴。
1、耳朵耳朵张开只是一种假想,一种感觉而已,要求练
习时想象着耳朵装着一组弹簧,迫使其向外张开,目的在于帮助打开头部各腔体。可以综合前面的‚三起‛‚上撑‛同步进行。
2、嘴巴即大张口练习。口腔除了具有吐字咬字功能外,
同时又是人体歌唱乐器的喇叭,喇叭的功效可以使声音集中并传播得更远。大张口练习就是解除嘴巴张开时遇到的障碍,以保证声音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