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文环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七年级数学下册《等比等差数列》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教学案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教学案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应用教学案一、引言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由一系列数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

在数学的应用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最常见的两种数列形式。

本教学案将重点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应用,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

二、等差数列的应用(1)计算机算法设计等差数列在计算机算法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排序算法中,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来优化算法的执行效率。

(2)数学建模等差数列在数学建模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观察和分析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人口增长、货币回收等。

(3)金融投资等差数列在金融投资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等差数列的运算与推理,可以实现对利息、本金等金融指标的计算和预测,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三、等差数列的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字,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导他们从中总结等差数列的特点。

(2)拓展应用场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将等差数列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3)练习与实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等比数列的应用(1)成长模型等比数列在描述生物生长、物质变化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例如,数学家费波那契通过等比数列描述了兔子的繁殖规律。

(2)几何问题等比数列在几何问题中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等比数列可用于绘制等比坐标轴,在图形的放大缩小中起到关键作用。

(3)概率与统计等比数列也在概率和统计学中得到应用。

例如,在计算概率和求解统计问题时,等比数列的性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五、等比数列的教学方法(1)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发现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应用,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应用。

(3)编制教学素材教师可以编制一些练习题和案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加深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和应用。

等差与等比数列教学设计1

等差与等比数列教学设计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设计课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探讨知识点数列的基本概念:生动的讲解可以减少学生抽象思维,从而更加形象具体;重要性质:通项公式特点;等差、等比中项;求和公式;具体应用等课程说明教材分析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章节正是这一价值体系的充分表现,重点突出了其实用性,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之广,比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货物买卖等。

学生分析学生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对象,一次成功的教学不可能脱离学生而存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对学生有全面综合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作为一一辅导型的家教其重要性尤为突出,现我就对学生的分析作如下叙述:归类:高中理科生性格:在生人面前不是很活跃、且有一些自卑心理、没有恒心等;但是比较有上进心,有想把学习搞好的心理。

情感:感情生活比较复杂,处在人生中最易冲动的时期,对爱情有过高的憧憬,而且会不自觉的想起这些事学习情况: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靠,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差,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清晰、家庭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以至于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等差(比)数列的基本公式和一些重要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对知识的转化和实际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等差(比)数列的性质的应用.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个性质的异同点数列与其它知识点的结合,例如:与函数不等式的结合教学重点1、定义的归纳及公式的推导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异同的比较,方便学生的记忆3、教学生如何才能灵活的应用公式定理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法: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不能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平铺直叙,一堂课下来所有的都是重点和难点,而应该引导学生知道对重点难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区分,以及解题方法的探索等。

北京龙文环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七年级数学下

北京龙文环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七年级数学下

北京七年级数学下册《等比等差数列》教学案北师大版课 题(课型) 等比等差数列学生目前情况(知识遗漏点):已掌握该部分知识,仍须提高教 学 目 标或考 点 分 析:1.能运用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解决问题;理解等比中项的意义.2.知道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前n 项和公式的含义,并会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3.会运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讨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通过数列递推公式求通项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数列前n 项和n S 求通项n a 以及相关内容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应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方法;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式;通过递推公式或n S 求n a ;教学方法:知识梳理、例题讲解、归纳总结、巩固训练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d a a n n =-+1)0(1≠=+q q a a nn 递推公式 d a a n n +=-1;md a a n m n +=- q a a n n 1-=;m n m n q a a -=通项公式 d n a a n )1(1-+= 11-=n n q a a (0,1≠q a ) 中项2kn k n a a A +-+=(0,,*φφk n N k n ∈))0(φk n k n k n k n a a a a G +-+-±=(0,,*φφk n N k n ∈)前n 项和)(21n n a a nS +=d n n na S n 2)1(1-+=()⎪⎩⎪⎨⎧≥--=--==)2(111)1(111q q qa a qq a q na S n n n 重要性质),,,,(*q p n m N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q p n m N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定义常数)为(}{1d a a P A a n n n =-⇔⋅+常数)为(}{1q a a P G a nn n =⇔⋅+ 通项公式n a =1a +(n-1)d=k a +(n-k )d=dn +1a -dk n k n n q a q a a --==11求和公式n d a n d d n n na a a n s n n )2(22)1(2)(1211-+=-+=+=⎪⎩⎪⎨⎧≠--=--==)1(11)1()1(111q qq a a q q a q na s n n n中项公式A=2b a + 推广:2n a =m n m n a a +-+ ab G =2。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5》(人教 A 版)第二章《数列》的第二节内容,即《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研究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2.教学地位:本节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它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二(9)班、(10)班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

他们的思维正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所以我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和探究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教法和学法分析1.教法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课本页码问题、月均等额还款问题、操场跑道问题)概括出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认识事物,学会探究。

《等差数列》教学案

《等差数列》教学案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a n +1-a n =d (n ∈N *,d 为常数),或a n -a n -1=d (n ≥2,d 为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1)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差是d ,则其通项公式为a n =a 1+(n -1)d . 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m ,n ∈N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其中n ∈N *,a 1为首项,d 为公差,a n 为第n项)..例1、(1)[2017·全国卷Ⅰ]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4+a 5=24,S 6=48,则{a n }的公差为( ) A .1 B .2 C .4 D .8 答案 C(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6a 3+2a 4-3a 2=5,则S 7=( ) A .28 B .21 C .14 D .7 答案 D(2)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3=6,S 4=12,则S 6=________. 解析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已知,得⎩⎨⎧9a 1+36d =27,a 1+9d =8,所以⎩⎨⎧a 1=-1,d =1,所以a 100=a 1+99d =-1+99=98. 例2、已知数列{a n }中,a 1=35,a n =2-1a n -1(n ≥2,n ∈N *),数列{b n }满足b n =1a n -1(n ∈N *).(1)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1)证明 因为a n =2-1a n -1(n ≥2,n ∈N *),b n =1a n -1(n ∈N *),所以b n +1-b n =1a n +1-1-1a n -1=12-1a n-1-1a n -1=a n a n -1-1a n -1=1. 又b 1=1a 1-1=-52. 所以数列{b n }是以-5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例3、(1)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4+a 5+a 6+a 7=25,则a 2+a 8=________. (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10,S 20=30,则S 30=________. 答案 (1)10 (2)60【例4】 (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3,S 3=S 11,当S n 最大时,n 的值是( ) A.5 B.6C.7D.8(2)设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0(n ∈N +),则|a 1|+|a 2|+…+|a 15|=________.答案(1)C (2)1301. (2018年全国I卷理数)设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A. -12B. -10C. 10D. 12【答案】B2. (2018年北京卷)设是等差数列,且a1=3,a2+a5=36,则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答案】3. (2018年江苏卷)设是首项为,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1)设,若对均成立,求d的取值范围;(2)若,证明:存在,使得对均成立,并求的取值范围(用表示).【答案】(1)d的取值范围为.(2)d的取值范围为,证明见解析。

初中数学教案探索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初中数学教案探索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初中数学教案探索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数学教学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

掌握了这两种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对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打牢坚实的基础非常有帮助。

本教案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探索进行详细介绍。

一、等差数列的引入等差数列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数列之一。

首先,让学生观察以下一组数:1, 3, 5, 7, 9。

请问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组数从前一个数到后一个数之间的差恒定为2。

这种数列就被称为等差数列。

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一些其他的等差数列,并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

二、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公式推导在引入等差数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以下两组数列:2, 5, 8, 11, 14和-3, 0, 3, 6, 9。

通过观察这两组数列,学生可以发现每个数列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差相等,这就是等差数列的重要性质之一。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符号的表示和运算,推导等差数列的通用公式。

三、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将等差数列的概念应用到数学成绩的分析中。

请让学生观察以下一组分数序列:80, 85, 90, 95, 100。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组分数序列满足等差数列的性质。

通过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了解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体成绩情况。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例如石头堆模型等。

四、等比数列的引入在引入等差数列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以下一组数:2, 4, 8, 16, 32。

请问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除了第一个数之外,每个数与前一个数的比恒定为2。

这种数列就被称为等比数列。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其他的等比数列,并总结等比数列的性质。

五、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公式推导在引入等比数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以下两组数列:3, 6, 12, 24, 48和27, 9, 3, 1, 1/3。

通过观察这两组数列,学生可以发现每个数列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比相等,这就是等比数列的重要性质之一。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内容是在系统地学习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后的一节单元小结课,小节分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进行小结和应用.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有: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公式的形式,通过例题探究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本单元课本内容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重要的数列模型,探索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利用它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本单元在内容的设计上也突出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函数思想方法等等.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2.学生学情诊断从整个中学教材体系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函数的知识,又通过对本单元新课的学习,学生已对本单元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理解,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比较模糊,头脑欠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公式的认识缺乏函数的思想,运用也不够灵活,对定义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他们重视具体问题的运算,而轻视对问题的抽象分析.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也要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去解决相关问题.3.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探究,学生能系统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能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公式去解决相关问题.(2)通过情景设置,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通过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渗透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函数思想 .(3)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去解决相关问题.5.教学课时一课时6.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是单元小结课,教学容量较大,学生参与度高,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法上面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探究进行结论的归纳.教学流程图7.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在一个月的月头,巴依老爷到买买提家去收地的租钱,说:“从这个月开始你的租钱这样交:第一个月交我1000元,第二个月交我2000元,第三个月交我3000元,以后每个月交的钱数比前一个月增加1000元,30个月以后就不收你租钱了。

等差与等比数列

等差与等比数列

课程名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教学内容和地位:在数列章节中属于基础部分,但需要重点掌握 1、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1、数列概念 2、等差数列通项及前 n 项和 3、等比数列通项及前 n 项和 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性质及其应用 2、等差数列性质及其应用 2、课时规划 3、教学目标分析 课时:3 课时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列性质 2、掌握等差数列基本性质与函数关系 3、掌握等比数列基本性质与指数函数关系 1、简单回顾数列的概念 2、梳理本节课重要知识 3、例题精讲 4、重点、常见题型 5、易错点,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 6、课堂总结,课下安排 必讲知识点 一、数列概念的知识 1、数列的概念 (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3) 数列的一般形式:a1 , a 2 , a 3 , , a n ,4、教学思路, 或简记为a n  ,其中 a n 是数列的第 n 项 2、数列的表示 (1)列表法 (2)图像法(与函数图像进行比较) 5、教学过程设计 (3)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 的第 n 项 a n 与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an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 (4)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f( n )a n 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及相邻两项(或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递推公式。

例如an=f( a n -1 )3、 数列的分类 (1)按项数分类:有限数列和无限数列 (2)按项与项的大小关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 列 4、数列单调性的判断与最值 (1)利用函数性质(2)通过比较法判断 二、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概念 (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 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 字母 d 表示。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之后,又来研究学习的一类特殊的函数—数列,因此,可类比函数的研究方法来学习数列的有关知识.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课标要求:(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会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学情分析1.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知识,能以函数的观点认识等差数列,但要以函数观点解题还有些困难.2. 经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还需从生活实例出发,注意引导、启发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设计思想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2.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概括出数组特征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引导本金(利率存期)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能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师生互动:教师板书定义.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相关概念,找出关键字,解读定义. 由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回答.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找关键字解读定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概括能力,学会抓重点.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三)尝试应用你能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吗?(1)1,2,4,6,8,10,12,…;(2)0,1,2,3,4,5,6,…;(3)3,3,3,3,3,3,3,…;(4)a,a,a,a,a,a,…;(5)-8,-6,-4,0,2,4,…;(6)3,0,-3,-6,-9,….你能说出上述等差数列中的公差吗?师生互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注意:求公差d一定要用后项减前项,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特别地,数列3,3,3,3,3,3,3,…及a,a,a,a,a, …也是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为0.公差为0的数列叫做常数列.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把握和应用.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教学(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以上的等差数列,我们能否用通项公式将它们表示出来?(1)通过研究数列{}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去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能否写出上面几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如果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d,它的通项公式是什么?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归纳:即: ; 即: ;即: ; … …至此,让学生自己猜想通项公式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归纳、猜想在得出新结论中的作用.首项是,公差是d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 .方法主要有:归纳法,累加法,此外还有迭代法等.此处由归纳得出的公式只是一个猜想,严格的证明需要用数学归纳法的知识,在这里,我们暂且先承认它,我们能否再探索一下其他的推导方法?(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探索另外的推导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二)通项公式的应用根据这个通项公式,只要已知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几个变量?师生互动: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其发表各自的意见.事实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便可求出第四个.(三)应用巩固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 …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学生思考、说出已知、所求,代入通项公式.强调:通项公式是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学生尝试解答后,师生共同板书解题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并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课堂.例2: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km,起步价为10元,即最初的4km(不含4km)计费为10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14km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支付多少车费?师生互动:教师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学生解答.多媒体出示解题过程.学生核对、订正.教师强调解题过程要规范、严谨.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生活中去,加深概念的理解.反馈练习1:1.(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2. 在等差数列{a n}中:(1)d=-1,= 8,求;(2)= 12, = 27,求d.师生互动:学生练习,并请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订正.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3.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其首项与公差是什么?师生互动:教师出示例题,学生同桌之间合作探究,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分组讨论,让各组学生代表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出示答案,订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中提高学生的组织与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反馈练习2:1.已知等差数列{ }中,= 6,= 16,求和公差d.2.已知等差数列{ }中,= 20, = -1,求 .师生互动: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各题结果,统一订正答案.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课堂小结,提炼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讨,大家来谈一谈自己体会最深刻的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1.知识技能方面;2.过程与方法方面;3.情感方面.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深化知识理解,完善认知结构,领悟思想方法,提高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设计1. 教材P40,习题A第1(3),2,4题, .2. 变式:若数列{ } 是等差数列,若(k为常数),试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等差数列》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及等差中项的定义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广后的通项公式3.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熟练掌握知三求一的解题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渗透函数、方程、化归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二)难点1、等差数列的应用及其证明三、教学过程背景问题,创设情景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个表格的数据并进行填空。

思考问题(一):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请问你能预测出下次人类观测哈雷彗星的时间吗?1682,1758,1834,1910,1986,(2062)特点:后一次观测时间比前一次观测时间增加了76年我们把这些数据写成数列的形式:1682,1758,1834,1910,1986,2062......思考问题(二):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公里的高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请你根据下表填写处空格处的信息吗?高度h(km)1234567 (9)温度t(°)2821.5158.52(-4.5)(-11)......(-24)特点:高度每增加一千米,温度就降低6.5度。

我们把表格中的数据写成数列的形式:28,21.5,15,8.5,2,…,-24.......学生活动(1):学生观察下列三个数列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1)1682,1758,1834,1910,1986,2062......(2)28,21.5,15,8.5,2,…,-24.......(3)1,1,1,1,1,1,1,1,1,1......共同特征:1.后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一个定常数。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一些特殊数列求其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2)通过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数学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三、教学难点:寻找适当的变换方法,达到化归的目的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引入:(1)1+2+3+ (100)(2) 1+3+5+……+2n-1=(3) 1+2+4+……+2《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4)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旧知,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数列求和》第二课时,课标要求和学习内容如下:(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入新课:[情境创设] (课件展示):例1:求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前《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项和分析:将各项分母通分,显然是行不通的,启发学生能否通过通项的特点,将每一项拆成两项的差,使它们之间能互相抵消很多项。

[问题生成]:请同学们观察否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设问:既然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那么就不能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此数列有何特征[教师过渡]:对于通项形如《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其中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为等差数列)求和时,我们采取裂项相消求和方法[特别警示] 利用裂项相消求和方法时,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再就是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才能使裂开的两项差与原通项公式相等.变式训练:1、已知数列{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前n项和为《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若《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设《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求数列{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前10和《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说明:例题引伸是教学中常做的一件事,它可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裂项的目的是为使部分项相互抵消.大多数裂项相消的通项均可表示为bn=《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其中{《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是公差d 不为0的等差数列,则《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例2:求和:《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分析:直接算肯定不可行,启发学生能否通过通项的特点进行求解。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教案)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教案)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和性质的考查是高考热点,经常以小题形式出现.2.数列求和及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热点一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运算1.通项公式等差数列:a n =a 1+(n -1)d ;等比数列:a n =a 1·q n -1.2.求和公式等差数列: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 等比数列: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q ≠1). 3.性质若m +n =p +q ,在等差数列中a m +a n =a p +a q ;在等比数列中a m ·a n =a p ·a q .例1 (1)(2017届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已知数列{}a n ,{}b n 满足b n =log 2a n ,n ∈N *,其中{}b n 是等差数列,且a 9a 2 009=4,则b 1+b 2+b 3+…+b 2 017等于( )A .2 016B .2 017C .log 22 017D.2 0172答案 B解析 由题设可得log 2a 9+log 2a 2 009=2,即b 9+b 2 009=2,由等差数列的通项的性质,可得b 9+b 2 009=b 1+b 2 017=2,所以b 1+b 2+b 3+…+b 2 017=2 017(b 1+b 2 017)2=2 017, 故选B. (2)(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诊断性检测)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3=6, a 3+a 5+a 7=78,则a 5等于( )A .12B .18C .24D .36答案 B解析 由于a 3+a 5+a 7=a 3+a 3q 2+a 3q 4=6(q 4+q 2+1)=78,得q 4+q 2-12=0,得q 2=3或q 2=-4(舍去),则a 5=a 3q 2=6×3=18,故选B.思维升华 在进行等差(比)数列项与和的运算时,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则均可化成关于a 1和d (q )的方程组求解,但要注意消元法及整体计算,以减少计算量.跟踪演练1 (1)(2017·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模拟)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4=-4,S 6=6,则S 5等于( )A .0B .-2C .4D .1答案 A解析 由题设可得⎩⎨⎧4a 1+4×32d =-4,6a 1+6×52d =6⇒⎩⎪⎨⎪⎧a 1=-4,d =2, 则S 5=-4×5+5×42×2=0,故选A. (2)(2017届长沙一模)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2,则ln ()a 2 0172-ln ()a 2 0162=________.答案 ln 2解析 ln ()a 2 0172-ln ()a 2 0162=ln ⎝⎛⎭⎫a 2 017a 2 0162=ln q 2=ln 2. 热点二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1)证明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的两种基本方法:①利用定义,证明a n +1-a n (n ∈N *)为一常数;②利用等差中项,即证明2a n =a n -1+a n +1(n ≥2).(2)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的两种基本方法①利用定义,证明a n +1a n(n ∈N *)为一常数; ②利用等比中项,即证明a 2n =a n -1a n +1(n ≥2).例2 (2017届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2a n -n +1,数列{b n }满足b 1=2,b n +1=b n +a n -n .(1)证明:{a n -n }为等比数列;(2)数列{c n }满足c n =a n -n (b n +1)(b n +1+1),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 (1)证明 ∵a n +1=2a n -n +1,∴a n +1-(n +1)=2(a n -n ),又a 1-1=2,∴{a n -n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解 由(1)知a n -n =(a 1-1)·2n -1=2n ,∵b n +1=b n +a n -n ,∴b n +1-b n =2n ,⎩⎪⎨⎪⎧ b 2-b 1=21,b 3-b 2=22,…,b n -b n -1=2n -1,累加得到b n =2+2·(1-2n -1)1-2=2n (n ≥2). 当n =1时,b 1=2,∴b n =2n ,∴c n =a n -n(b n +1)(b n +1+1)=2n (2n +1)(2n +1+1)=12n +1-12n +1+1. ∴T n =13-12n +1+1. 思维升华 (1)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比)数列,也可以利用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但不能作为证明方法.a n+1 a n =q和a2n=a n-1a n+1(n≥2)都是数列{a n}为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判断时还要看各项是否为零.(2)跟踪演练2 (2017届吉林省长白山市模拟)在数列{}a n 中,设f (n )=a n ,且f (n )满足f (n +1)-2f (n )=2n (n ∈N *),且a 1=1.(1)设b n =a n 2n -1,证明:数列{}b n 为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1)证明 由已知得a n +1=2a n +2n ,得b n +1=a n +12n =2a n +2n 2n =a n 2n -1+1=b n +1, ∴b n +1-b n =1,又a 1=1,∴b 1=1,∴{}b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解 由(1)知,b n =a n 2n -1=n ,∴a n =n ·2n -1. ∴S n =1+2·21+3·22+…+n ·2n -1,两边乘以2,得2S n =1·21+2·22+…+(n -1)·2n -1+n ·2n ,两式相减得-S n =1+21+22+…+2n -1-n ·2n=2n -1-n ·2n =(1-n )2n -1,∴S n =(n -1)·2n +1.热点三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解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要从两个数列的特征入手,理清它们的关系;数列与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交汇问题,可以结合数列的单调性、最值求解.例3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1,且a 2+a 7+a 12=-6.(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S n ;(2)将数列{a n }的前4项抽去其中一项后,剩下三项按原来顺序恰为等比数列{b n }的前3项,记{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若存在m ∈N *,使对任意n ∈N *,总有S n <T m +λ恒成立,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解 (1)由a 2+a 7+a 12=-6,得a 7=-2,∴a 1=4,∴a n =5-n ,从而S n =n (9-n )2. (2)由题意知b 1=4,b 2=2,b 3=1,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则q =b 2b 1=12, ∴T m =4⎣⎡⎦⎤1-⎝⎛⎭⎫12m 1-12=8⎣⎡⎦⎤1-⎝⎛⎭⎫12m , ∵⎝⎛⎭⎫12m 随m 增加而递减,∴{T m }为递增数列,得4≤T m <8.又S n =n (9-n )2=-12(n 2-9n ) =-12⎣⎡⎦⎤⎝⎛⎭⎫n -922-814, 故(S n )max =S 4=S 5=10,若存在m ∈N *,使对任意n ∈N *总有S n <T m +λ,则10<8+λ,得λ>2.即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2,+∞).思维升华 (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交汇的问题,常用“基本量法”求解,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2)数列的项或前n 项和可以看作关于n 的函数,然后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数列问题.(3)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可以通过分离参数,通过求数列的值域求解.跟踪演练3 (2017·北京)已知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a 1=b 1=1,a 2+a 4=10,b 2b 4=a 5.(1)求{a n }的通项公式;(2)求和:b 1+b 3+b 5+…+b 2n -1.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因为a 2+a 4=10,所以2a 1+4d =10,解得d =2,所以a n =2n -1.(2)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因为b 2b 4=a 5,所以b 21q 4=9,解得q 2=3,所以b 2n -1=b 1q 2n -2=3n -1.从而b 1+b 3+b 5+…+b 2n -1=1+3+32+…+3n -1=3n -12.真题体验1.(2017·全国Ⅰ改编)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4+a 5=24,S 6=48,则{a n }的公差为________. 答案 4解析 设{a n }的公差为d ,由⎩⎪⎨⎪⎧ a 4+a 5=24,S 6=48,得⎩⎪⎨⎪⎧ (a 1+3d )+(a 1+4d )=24,6a 1+6×52d =48,解得d =4.2.(2017·浙江改编)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则“d >0”是“S 4+S 6>2S 5”的________条件.答案 充要解析 方法一 ∵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S 4=4a 1+6d ,S 5=5a 1+10d ,S 6=6a 1+15d ,∴S 4+S 6=10a 1+21d,2S 5=10a 1+20d .若d >0,则21d >20d,10a 1+21d >10a 1+20d ,即S 4+S 6>2S 5.若S 4+S 6>2S 5,则10a 1+21d >10a 1+20d ,即21d >20d ,∴d >0.∴“d >0”是“S 4+S 6>2S 5”的充要条件.方法二 ∵S 4+S 6>2S 5⇔S 4+S 4+a 5+a 6>2(S 4+a 5)⇔a 6>a 5⇔a 5+d >a 5⇔d >0.∴“d >0”是“S 4+S 6>2S 5”的充要条件.3.(2017·北京)若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a 1=b 1=-1,a 4=b 4=8,则a 2b 2=________. 答案 1解析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则由a 4=a 1+3d ,得d =a 4-a 13=8-(-1)3=3, 由b 4=b 1q 3,得q 3=b 4b 1=8-1=-8,∴q =-2. ∴a 2b 2=a 1+d b 1q =-1+3-1×(-2)=1.4.(2017·江苏)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74,S 6=634,则a 8=________. 答案 32解析 设{a n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则⎩⎪⎨⎪⎧ a 1(1-q 3)1-q =74,a 1(1-q 6)1-q =634,解得⎩⎪⎨⎪⎧a 1=14,q =2,所以a 8=14×27=25=32.押题预测1.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0,a 3+a 10>0,a 6a 7<0,则满足S n >0的最大自然数n 的值为( )A .6B .7C .12D .13押题依据 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前n 项和是数列最基本的知识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可以考查学生灵活变换的能力.答案 C解析 ∵a 1>0,a 6a 7<0,∴a 6>0,a 7<0,等差数列的公差小于零,又a 3+a 10=a 1+a 12>0,a 1+a 13=2a 7<0, ∴S 12>0,S 13<0,∴满足S n >0的最大自然数n 的值为12.2.(2017·安庆模拟)等比数列{a n }中,a 3-3a 2=2,且5a 4为12a 3和2a 5的等差中项,则{a n }的公比等于( )A .3B .2或3C .2D .6押题依据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可反映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是高考出题的重点. 答案 C解析 设公比为q,5a 4为12a 3和2a 5的等差中项,可得10a 4=12a 3+2a 5,10a 3q =12a 3+2a 3q 2,得10q =12+2q 2,解得q =2或3.又a 3-3a 2=2,所以有a 2q -3a 2=2,所以有q =2,故选C.3.已知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a 7=a 6+2a 5,存在两项a m ,a n 使得 a m ·a n =4a 1,则1m +4n的最小值为( )A.32B.53C.256D.43押题依据 本题在数列、方程、不等式的交汇处命题,综合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答案 A解析 由a 7=a 6+2a 5,得a 1q 6=a 1q 5+2a 1q 4,整理得q 2-q -2=0,解得q =2或q =-1(不合题意,舍去),又由a m ·a n =4a 1,得a m a n =16a 21,即a 212m +n -2=16a 21,即有m +n -2=4,亦即m +n =6,那么1m +4n =16(m +n )⎝⎛⎭⎫1m +4n =16⎝⎛⎭⎫4m n +n m +5≥16⎝⎛⎭⎫2 4m n ·n m +5=32, 当且仅当4m n =n m ,即n =2m =4时取得最小值32. 4.定义在(-∞,0)∪(0,+∞)上的函数f (x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等比数列{a n },{f (a n )}仍是等比数列,则称f (x )为“保等比数列函数”.现有定义在(-∞,0)∪(0,+∞)上的如下函数:①f (x )=x 2;②f (x )=2x ;③f (x )=|x |;④f (x )=ln|x |.则其中是“保等比数列函数”的f (x )的序号为(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押题依据 先定义一个新数列,然后要求根据定义的条件推断这个新数列的一些性质或者判断一个数列是否属于这类数列的问题是近年来高考中逐渐兴起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形式新颖,难度不大,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答案 C解析 由等比数列性质得,a n a n +2=a 2n +1.①f (a n )f (a n +2)=a 2n a 2n +2=(a 2n +1)2=f 2(a n +1);②f (a n )f (a n +2)=22122222n n n n n a a a a a ++++=≠ =f 2(a n +1);③f (a n )f (a n +2)=|a n a n +2|=|a n +1|2=f 2(a n +1);④f (a n )f (a n +2)=ln|a n |ln|a n +2|≠(ln|a n +1|)2=f 2(a n +1).故选C.A 组 专题通关1.(2017·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阶段测试)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1+a 2=-1,a 3=4,则a 4+a 5等于( )A .17B .16C .15D .14答案 A解析 设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有⎩⎪⎨⎪⎧ 2a 1+d =-1,a 1+2d =4, 解得⎩⎪⎨⎪⎧a 1=-2,d =3, 所以a 4+a 5=2a 1+7d =2×(-2)+7×3=17,故选A.2.(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三调)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且a 2+a 6=3,a 6+a 10=12,则a 8+a 12等于( ) A .12 2 B .24 C .24 2 D .48 答案 B解析 a 6+a 10a 2+a 6=a 2q 4+a 6q 4a 2+a 6=q 4=123=4,q 2=2,a 8+a 12=a 6q 2+a 10q 2=q 2(a 6+a 10)=2×12=24, 故选B.3.(2017·全国Ⅲ)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a 2,a 3,a 6成等比数列,则{a n }的前6项和为( ) A .-24 B .-3 C .3 D .8 答案 A解析 由已知条件可得a 1=1,d ≠0,由a 23=a 2a 6,可得(1+2d )2=(1+d )(1+5d ),解得d =-2.所以S 6=6×1+6×5×(-2)2=-24.故选A.4.(2017届三湘名校教育联盟联考)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的积为2,最后三项的积为4,且所有项的积为64,则该数列的项数是( ) A .13 B .12 C .11 D .10 答案 B解析 设等比数列为{a n },其前n 项积为T n ,由已知得a 1a 2a 3=2,a n a n -1a n -2=4,可得(a 1a n )3=2×4,a 1a n =2,∵T n =a 1a 2…a n ,∴T 2n =(a 1a 2…a n )2=(a 1a n )(a 2a n -1)…(a n a 1)=(a 1a n )n =2n =642=212, ∴n =12.5.(2017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期中) 《九章算术》中的“两鼠穿墙题”是我国数学的古典名题:“今有垣厚若干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也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题意是:有两只老鼠从墙的两边打洞穿墙.大老鼠第一天进一尺,以后每天加倍;小老鼠第一天也进一尺,以后每天减半,如果墙足够厚, S n 为前n 天两只老鼠打洞长度之和,则S 5等于( ) A .311516B .321516C .331516D .2612答案 B解析 大老鼠、小老鼠每天打洞进度分别构成等比数列{a n },{b n },公比分别为2,12,首项都为1,所以S 5=1×(1-25)1-2+1×⎣⎡⎦⎤1-⎝⎛⎭⎫1251-12=321516.故选B.6.(2017届河南省高中毕业年级考前预测)在等差数列{a n }中,d >0, S n 是它的前n 项和,若a 1+a 2=a 42,且a 2与a 6的等比中项为4,则S 8=________. 答案 46解析 由题意,得⎩⎨⎧2a 1+d =a 1+3d2,(a 1+d )(a 1+5d )=16,解得⎩⎨⎧a 1=12,d =32,则S 8=8×12+8×72×32=46.7.(2017届三湘名校教育联盟联考)已知正项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10=40,则a 3·a 8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 16解析 S 10=10(a 1+a 10)2=40⇒a 1+a 10=a 3+a 8=8,a 3·a 8≤⎝⎛⎭⎪⎫a 3+a 822=⎝⎛⎭⎫822=16,当且仅当a 3=a 8=4时“=”成立.8.(2017届内蒙古包头十校联考)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a n +1S n +1=S n ,则S n =__________.答案 -1n解析a n +1S n +1=S n ⇔a n +1=S n S n +1⇔S n +1-S n =S n S n +1,整理为1S n -1S n +1=1,即1S n +1-1S n=-1,即数列⎩⎨⎧⎭⎬⎫1S n 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1S n =-1+(n -1)·(-1)=-n ,即S n =-1n.9.(2017·北京市石景山区月考)在数列{a n }中,a 1=1,a n ·a n +1=-2(n =1,2,3,…),那么a 8=________. 答案 -2解析 由数列的递推公式,可得a n =⎩⎪⎨⎪⎧1,n 为奇数,-2,n 为偶数,据此可得a 8=-2.10.(2017·全国Ⅰ)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2=2,S 3=-6.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求S n ,并判断S n +1,S n ,S n +2是否成等差数列. 解 (1)设{a n }的公比为q ,由题设可得⎩⎪⎨⎪⎧a 1(1+q )=2,a 1(1+q +q 2)=-6,解得q =-2,a 1=-2.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2)由(1)可得S n =a 1(1-q n )1-q =-23+(-1)n 2n +13.由于S n +2+S n +1=-43+(-1)n2n +3-2n +23=2⎣⎢⎡⎦⎥⎤-23+(-1)n 2n +13=2S n ,故S n +1,S n ,S n +2成等差数列.B 组 能力提高11.(2017·安徽省蚌埠市教学质量检查)数列{}a n 是以a 为首项,b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数列{}b n 满足b n =1+a 1+a 2+…+a n (n =1,2,…),数列{}c n 满足c n =2+b 1+b 2+…+b n (n =1,2,…),若{}c n 为等比数列,则a +b 等于( ) A. 2 B .3 C. 5 D .6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当b =1时,{c n }不是等比数列,所以b ≠1.由a n =ab n -1,则b n =1+a (1-b n )1-b =1+a 1-b -ab n 1-b,得c n =2+⎝ ⎛⎭⎪⎫1+a 1-b n -a1-b ·b (1-b n )1-b =2-ab(1-b )2+1-b +a 1-b n +ab n +1(1-b )2,要使{}c n为等比数列,必有⎩⎪⎨⎪⎧2-ab(1-b )2=0,1-b +a 1-b =0,得⎩⎪⎨⎪⎧a =1,b =2,a +b =3,故选B.12.(2017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调研)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同时在数学上也有许多杰出贡献,牛顿用“作切线”的方法求函数f (x )的零点时给出一个数列{}x n 满足x n +1=x n -f (x n )f ′(x n ),我们把该数列称为牛顿数列.如果函数f (x )=ax 2+bx +c (a >0)有两个零点1,2,数列{}x n 为牛顿数列,设a n =ln x n -2x n -1,已知a 1=2,x n >2,则{}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答案 2n解析 ∵ 函数f (x )=ax 2+bx +c (a >0)有两个零点1,2,∴⎩⎪⎨⎪⎧ a +b +c =0,4a +2b +c =0, 解得⎩⎪⎨⎪⎧c =2a ,b =-3a .∴f (x )=ax 2-3ax +2a , 则f ′(x )=2ax -3a .则x n +1=x n -ax 2n -3ax n +2a 2ax n -3a=x n -x 2n -3x n +22x n -3=x 2n -22x n -3,∴x n +1-2x n +1-1=x 2n -22x n -3-2x 2n -22x n -3-1 =x 2n -2-2(2x n -3)x 2n -2-(2x n -3)=⎝ ⎛⎭⎪⎫x n -2x n -12, 则数列a n 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又∵a 1=2 , ∴ 数列{a n }是以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则a n =2·2n -1=2n .13.(2017届石家庄模拟)已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3·2n -1,n ∈N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不等式S n >ka n -2对一切n ∈N *恒成立,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答案 (-∞,2]解析 设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则由a n +1+a n =3·2n -1,得a 2+a 1=3,a 3+a 2=6,所以q =a 3+a 2a 2+a 1=2,所以2a 1+a 1=3,即a 1=1,所以a n =2n -1, S n =1-2n1-2=2n -1.因为不等式S n >ka n -2对一切n ∈N *恒成立,即2n -1>k ·2n -1-2,解得k ≤2.14.(2017届江西鹰潭一中月考)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a 1,1),b =(1,a 10),若a·b =24,且S 11=143,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且满足12n a -=λT n -(a 1-1)(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及数列⎩⎨⎧⎭⎬⎫1a n a n +1的前n 项和M n ;(2)是否存在非零实数λ,使得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解 (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由a =(a 1,1),b =(1,a 10),a·b =24,得a 1+a 10=24,又S 11=143,解得a 1=3,d =2, 因此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 =2n +1(n ∈N *), 所以1a n a n +1=12⎝ ⎛⎭⎪⎫12n +1-12n +3,所以M n =12⎝ ⎛⎭⎪⎫13-15+15-17+…+12n +1-12n +3=n 6n +9. (2)因为12n a -=λT n -(a 1-1)(n ∈N *),且a 1=3,可得T n =4n λ+2λ,当n =1时,b 1=6λ;当n ≥2时,b n =T n -T n -1=3·4n -1λ,此时有b n b n -1=4,若{b n }是等比数列,则有b 2b 1=4,而b 1=6λ,b 2=12λ,彼此相矛盾,故不存在非零实数λ使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

§3.6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3.6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课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课 型:习作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 例题分析1、 求数列p ,q ,p ,q ,p ,q ,……的一个通项公式。

P P q q n n +-++-+()()1121 2、 3x ,4y ,5z 成等比数列,1/x ,1/y ,1/z 成等差数列,则z/x+x/z=34/153、 某等差数列的第1,2,4项成等比数列,试证该数列的第4,6,9项也成等比数列;4、 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前两个数的和的3倍等于第三个数的2倍,若第二个数减去2仍作第2项,则成等比数列,求着3个数;1,5,9,或1/4,5/4,9/45、 等比数列前n 项,前2n 项,前3n 项的和分别是Sn ,S2n ,S3n ,求证:)S S (S S S n 3n 2n 2n 22n +=+6、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d ≠0),{a n }中部分项组成数列a k1,a k2,…,a kn ,…恰成等比数列,其中k 1=1,k 2=5,k 3=17,求k 1+k 2+k 3+…+k n ;7、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2,且前4项的和为1,那么前8项的和等于17; S 8=S 4+q 4S 4;8、 设a 为常数,求数列a ,2a 2,3a 3,…,na n ,…的前n 项和;(1)a=0时,S n =0(2)a ≠0时,若a=1,则Sn=1+2+3+…+n=)1n (n 21- 若a ≠1,S n -aS n =a (1+a+…+a n-1-na n ),Sn=]na a )1n (1[)a 1(a 1n n 2+++-- 9、 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3=12, S 12>0,S 13<0.(Ⅰ)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Ⅱ)指出S 1,S 2,…,S 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解: (Ⅰ)依题意,有 02)112(1212112>⋅-⨯+=d a S 02)113(1313113<⋅-⨯+=d a S ,即⎩⎨⎧<+>+)2(06)1(011211d a d a 由a 3=12,得 a 1=12-2d(3)将(3)式分别代入(1),(2)式,得 ⎩⎨⎧<+>+030724d d ,∴3724-<<-d . (Ⅱ)由d <0可知 a 1>a 2>a 3>…>a 12>a 13.因此,若在1≤n ≤12中存在自然数n,使得a n >0,a n+1<0,则S n 就是S 1,S 2,…,S 12中的最大值.由于 S 12=6(a 6+a 7)>0, S 13=13a 7<0,即 a 6+a 7>0, a 7<0.由此得 a 6>-a 7>0.因为a 6>0, a 7<0,故在S 1,S 2,…,S 12中S 6的值最大.10、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2a n +3,(1)求证:数列{a n +3}成等比数列;(2)若a 1=5,求a n ,S n ;解:(1))3(231+=++n n a a ;(2)322-=+n n a 11、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S n +(n +1),(1)用a n 表示a n +1;(2)证明数列{a n +1}成等比数列;(3)求a n 与S n ;解:(1)n n a a 211+=+; (2)略;(3) 22,121--=-=+n S a n n n n .12、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之和S n 与a n 之间满足2S n 2=2a n S n -a n ,(n ≥2),且a 1=2(1)求证:数列⎭⎬⎫⎩⎨⎧n S 1是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求S n 和a n 。

初中数学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

初中数学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

初中数学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一、引言数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特殊的数列。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中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教学案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二、等差数列的教学案分析1. 教学目标: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并能够通过给定的前几项求出第n项的公式。

2. 教学内容:(1)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差为一个固定的常数。

常用表示形式为:a, a+d, a+2d, a+3d, ...(其中a为首项,d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固定的,任意两项之差等于公差,任意三项的公差是相等的,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等于前一项加上公差。

(3)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 + an) / 2 * n,其中Sn为前n项的和,a1为首项,an为第n项,n为项数。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某人每天跑步锻炼,第一天跑2公里,第二天跑4公里,第三天跑6公里,以此类推。

(2)呈现:通过示例数列和图像呈现等差数列的规律,解释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3)引导: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引导他们找到公差,进而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4)操练:让学生通过给定的前几项,找出等差数列的公差和首项,并进一步求出第n项的值。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的应用场景,如利用等差数列表示年龄、价格等变化规律。

(6)归纳总结:总结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和公式,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

4. 教学评价:通过解答问题、练习题和仿真问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等比数列的教学案分析1. 教学目标: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并能够通过给定的前几项求出第n项的公式。

2. 教学内容:(1)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比为一个固定的常数。

数学课初一数列与等差数列教案

数学课初一数列与等差数列教案

数学课初一数列与等差数列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数列的概念,并能够分辨数列与非数列;2.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求解方法;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学生试卷;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在开头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提出一个趣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数学课的话题。

二、数列的引入与概念讲解(15分钟)1. 通过给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并提出数列的概念;2. 解释数列的定义,并提醒学生注意数列与非数列之间的区别。

三、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25分钟)1. 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个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2. 解释等差数列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常见性质,例如公差、通项公式等;3.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四、等差数列的求解方法(30分钟)1. 列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解析和讲解;2. 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在黑板上解题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答案的合理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试卷,让学生自主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2. 收卷后,讲解试题答案,提供必要的解题思路;3. 对于常犯错误的题目,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等差数列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和引导方向。

【板书设计】黑板上可以整洁地书写以下内容:1. 数列的引入与概念讲解2.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3. 等差数列的求解方法【作业布置】1.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

【教学反思】本教案按照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编写,以满足教学效果的需求。

微专题1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

微专题1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

微专题1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掌握并活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量和性质,进行基本运算.2.运用定义域分析通项公式,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比)数列.3.从分析数列特征入手,综合运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不等式、函数等方法求解最值或参数范围问题.考题导航1.记S n n }的前n 项和,若3S 324152.设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1,且3S 1,2S 2,S 3成等差数列,则a n =________.1.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d 不为零.若a 2,a 3,a 7成等比数列,且2a 1+a 2=1,则a 1=________,d =________.2.若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a 1=b 1=-1,a 4=b 4=8,则a 2b 2=________.1.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a 1=1,且满足a n +1=a n 4a n +1,则a n =________.2.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2=2,a n +2=2a n +1-a n +2.(1)设b n =a n +1-a n ,证明:{b n }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1.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n =2a n +1,则S 6=________.2.设数列{a n }中,S 1=1,S 2=2,S n +1-3S n +2S n -1=0(n ≥2),则命题“{a n }是等比数列”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1.设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3241a 2…a n2.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若a 7a 6<-1,且{a n }的前n 项和S n 有最大值,则使S n >0的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3.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10=0,S 15=25,则nS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1.已知首项为32的等比数列{a n }不是递减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n ∈N *),且S 3+a 3,S 5+a 5,S 4+a 4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T n =S n -1S n(n ∈N *),求数列{T n }最大项的值与最小项的值.冲刺强化训练(11)1.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若a 2=1,a 8=a 6+2a 4,则a 6的值是________.2.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5=5,S 9=27,则S 7=________.3.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74,S 6=634,则a 8=________. 4.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n +1) S n <nS n +1(n ∈N *).若a 8a 7<-1,则当n =_____时,S n 最小. 5.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为3,数列{b n }为等差数列且b n =a n +1-a n (n ∈N *),若b 3=-2,b 10=12,则a 8=____________.6.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其前12项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之和与奇数项之和的比为32∶27,则这个数列的公差为________.7.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a n +1=S n S n +1,则S n =________.8.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2,且a n +1=12(a 1+a 2+…+a n )(n ∈N *),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S n =________,a n =______________.。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案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教学案将重点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数列。

二、等差数列的介绍1. 概念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为a₁,公差为d,则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有递推公式:aₙ = aₙ₋₁+ d。

其中,a₁为首项,d为公差。

2. 性质(1)首项和公差的关系:a₁ = a₂ - d。

(2)通项公式:aₙ = a₁ + (n - 1)d。

(3)求前n项和的公式:Sₙ = (a₁ + aₙ) * n / 2。

3. 解题方法(1)已知首项和公差,求任意项:利用通项公式aₙ = a₁ + (n - 1)d,代入已知的首项和公差,即可求得任意项。

(2)已知首项和公差,求前n项和:利用前n项和的公式Sₙ =(a₁ + aₙ) * n / 2,代入已知的首项和公差,即可求得前n项和。

三、等比数列的介绍1. 概念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为a₁,公比为q,则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有递推公式:aₙ = aₙ₋₁* q。

其中,a₁为首项,q为公比。

2. 性质(1)首项和公比的关系:a₁ = a₂ / q。

(2)通项公式:aₙ = a₁ * q^(n - 1)。

(3)求前n项和的公式:Sₙ = a₁ * (1 - q^n) / (1 - q),其中q ≠ 1。

3. 解题方法(1)已知首项和公比,求任意项:利用通项公式aₙ = a₁ * q^(n - 1),代入已知的首项和公比,即可求得任意项。

(2)已知首项和公比,求前n项和:利用前n项和的公式Sₙ = a₁* (1 - q^n) / (1 - q),代入已知的首项和公比,即可求得前n项和。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教案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教案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教案一、教学内容:必修5: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二、教学目标1、熟练地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及其性质,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数列的综合性问题。

2、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3、充分利用方程的数学思想、函数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等解决数列的综合问题。

三、知识要点分析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相关知识的类比与总结(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1n n a a d +-=(d 为常数)1,n n a qa +=(0q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等差数列),11n n a a q -=(等比数列)(3)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中项:112n n n a a a -+=+,(等差),)2n (,a a a 1n 1n 2n ≥⋅=+-(4)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1()1(1)22n n n a a S na n n d +==+-, 11(1)(1),(2)1n n na n S a q n q =⎧⎪=-⎨≥⎪-⎩(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比较:(a )数列{}n a ,{}n b 成等差数列,则数列{}n n pa qb +成等差数列。

数列{},{}n n a b 成等比数列,则数列{},{}n n n na ab b 成等比数列 (b )数列{}n a 成等差数列且m+n=p+q,则m n p q a a a a +=+,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且m+n=p+q,则m n p q a a a a ⋅=⋅(c )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232,,k k k k k s s s s s --成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也有类似的性质(d )数列{},{}n n a b 分别成等差、等比数列,则数列)N t ,k ,m (},b {},a {t mk t mk +++∈分别成等差、等比数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七年级数学下册《等比等差数列》教学案北师大版课 题(课型) 等比等差数列学生目前情况(知识遗漏点):已掌握该部分知识,仍须提高教 学 目 标或考 点 分 析:1.能运用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解决问题;理解等比中项的意义.2.知道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前n 项和公式的含义,并会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3.会运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讨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通过数列递推公式求通项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数列前n 项和n S 求通项n a 以及相关内容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应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方法;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式;通过递推公式或n S 求n a ;教学方法:知识梳理、例题讲解、归纳总结、巩固训练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d a a n n =-+1)0(1≠=+q q a a nn 递推公式 d a a n n +=-1;md a a n m n +=- q a a n n 1-=;m n m n q a a -=通项公式 d n a a n )1(1-+= 11-=n n q a a (0,1≠q a )中项2kn k n a a A +-+=(0,,* k n N k n ∈))0( k n k n k n k n a a a a G +-+-±=(0,,* k n N k n ∈)前n 项和)(21n n a a nS +=d n n na S n 2)1(1-+=()⎪⎩⎪⎨⎧≥--=--==)2(111)1(111q q qa a qq a q na S n n n 重要性质),,,,(*q p n m N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q p n m N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定义常数)为(}{1d a a P A a n n n =-⇔⋅+ 常数)为(}{1q a a P G a nn n =⇔⋅+ 通项公式n a =1a +(n-1)d=k a +(n-k )d=dn +1a -dk n k n n q a q a a --==11求和公式n d a n d d n n na a a n s n n )2(22)1(2)(1211-+=-+=+=⎪⎩⎪⎨⎧≠--=--==)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中项公式A=2b a + 推广:2n a =m n m n a a +-+ ab G =2。

推广:m n m n n a a a +-⨯=2性质1 若m+n=p+q 则 q p n m a a a a +=+ 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2若}{n k 成A.P (其中N k n ∈)则}{n k a 也为A.P 。

若}{n k 成等比数列 (其中N k n ∈),则}{n k a 成等比数列。

3 .n n n n n s s s s s 232,,-- 成等差数列。

n n n n n s s s s s 232,,--成等比数列。

4)(11n m nm a a n a a d nm n ≠--=--=11a a q n n =- , mn mn a a q =- )(n m ≠ 5例1.若,,a G b 成等比数列,则称G 为a 和b 的等比中项,(1)求45和80的等比中项; (2)已知两个数9k +和6k -的等比中项是2k ,求k 。

例2.(1)等比数列{}n a 中,487,63a a ==,则6a = 。

(2)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4738512,124a a a a ∙=-+=,公比q Z ∈,则10a = 。

(3)在等比数列{}n a 中,61035480,41,5n a a a a a a a >∙+∙=∙=,则48a a +=例3.在等比数列{}n a 中,110a >,公比()0,1q ∈,且153528225a a a a a a ++=,又3a 与5a 的等比中项为2,①求n a ;②设2log n n b a =,数列{}n b 的前n 和为n S ,当1212n S S S n+++ 最大时,求n 的值。

例4.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其和为14,积是64,求此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常用几种形式(应用题):⑴生产部门中有增长率的总产量问题. 例如,第一年产量为a ,年增长率为r ,则每年的产量成等比数列,公比为r +1. 其中第n 年产量为1)1(-+n r a ,且过n 年后总产量为:.)1(1])1([)1(...)1()1(12r r a a r a r a r a a n n +-+-=+++++++-⑵银行部门中按复利计算问题. 例如:一年中每月初到银行存a 元,利息为r ,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则每月的a 元过n 个月后便成为n r a )1(+元. 因此,第二年年初可存款:)1(...)1()1()1(101112r a r a r a r a ++++++++=)1(1])1(1)[1(12r r r a +-+-+. ⑶分期付款应用题:a 为分期付款方式贷款为a 元;m 为m 个月将款全部付清;r 为年利率.()()()()()()()()1111111 (1112)1-++=⇒-+=+⇒++++++=+--m m m mm m mr r ar x r r x r a x r x r x r x r a例1 某人2004年初向银行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20万元购买住房,月利率3.375‟,按复利计算,每月等额还贷一次,并从贷款后的次月初开始还贷,如果10年还清,那么每月应还贷多少元?例2某地现有耕地面积10000公顷,计划10年后粮食单产比现在提高22%,人均粮食占有量比现在提高10%。

如果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那么平均每年最多只能减少耕地面积多少公顷(精确到1公顷)?(注:粮食单产=耕地面积总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总人口数总产量)小知识点: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设{a n }是等比数列,公比是q ,则⑴m n n m n S q S S +=+;⑵若n S ,n n 2S S -,n 2n 3S S -均不为0,则它们也成等比数列; ⑶若数列的项数是偶数,有奇偶qS S =。

2.差比数列的前n 项的和的求法——“错位相减”设{a n }公差为d(d≠0) 的等差数列, {b n }是公比是q(q ≠1)的等比数列,则n n 332211n b a b a b a b a S ⋅+⋅⋅⋅+⋅+⋅+⋅=。

1n n 433221n b a b a b a b a qS +⋅+⋅⋅⋅+⋅+⋅+⋅= 1n n n 3211n b a b d b d b d b a S )q 1(+⋅-⋅+⋅⋅⋅+⋅+⋅+⋅=- ,右边中间部分构成一个等比数列,两边除以(1-q )便得到结论。

例题例3.(1)在G.P {}n a 中,n S 表示前n 项和,且51012,36S S ==,求15S 的值。

(2)已知前n 项的和为2,其后2n 项的和为12,求再后的3n 项的和。

例4.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2166,128,126n n n a a a a S -+===,求,n q 。

综合练习:1.设数列|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

2.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d 不为0,19a d =.若k a 是1a 与2k a 的等比中项,则k =_________。

3.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 、b 、c 成等差数列,c 、a 、b 成等比数列,且a+3b+c=10,则a=_______。

4. 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n n S a b =+ 且13a =。

(1)求,a b 的值及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n nnb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

5.设数列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1,3,N n S a a a n n n ∈+==+(1)设n n S b 31-=,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2)若*1,N n a a n n ∈≥+,求a 的取值范围7.已知数列{}n a 是首项11>a ,公比q>0的等比数列,设n n a b 2log =()*N n ∈且6531=++b b b ,0531=b b b 。

⑴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⑵设数列{}n b 的前项和为n S ,求证数列⎭⎬⎫⎩⎨⎧n S n 是等差数列;⑶设数列⎭⎬⎫⎩⎨⎧n S n 的前n 项和为n T ,当n T 取最大值时,求n 的值.错位相减法求和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例一、求和:132)12(7531--+⋅⋅⋅++++=n n x n x x x S ………………① 解:由题可知,{1)12(--n x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n x}的通项之积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设制错位)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错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x x S x )12(1121)1(1----⋅+=-- ∴ 21)1()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反序相加法求和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例二、求证:n n n n n n n C n C C C 2)1()12(53210+=++⋅⋅⋅+++证明: 设nnn n n n C n C C C S )12(53210++⋅⋅⋅+++=………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113)12()12(n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反序) 又由m n n m n C C -=可得 nnn n n n n C C C n C n S ++⋅⋅⋅+-++=-1103)12()12(……..② ①+②得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n S 2)1(2))(22(2110⋅+=++⋅⋅⋅+++=-(反序相加)∴n n n S 2)1(⋅+=例三、求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 解:设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S …① 将①式右边反序得1sin 2sin 3sin 88sin 89sin 22222+++⋅⋅⋅++=S …②(反序)又因为 1cos sin ),90cos(sin 22=+-=x x x x ①+②得(反序相加))89cos 89(sin )2cos 2(sin )1cos 1(sin 2222222 ++⋅⋅⋅++++=S =89 ∴ S =44.5分组法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例四、求数列的前n 项和:231,,71,41,1112-+⋅⋅⋅+++-n aa a n ,… 解:设)231()71()41()11(12-++⋅⋅⋅++++++=-n aa a S n n 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23741()1111(12-+⋅⋅⋅+++++⋅⋅⋅+++=-n aa a S n n (分组)当a =1时,2)13(n n n S n -+==2)13(nn +(分组求和)当1≠a 时,2)13(1111n n aa S nn -+--==2)13(11n n a a a n -+--- 裂项法求和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如:(1))()1(n f n f a n -+= (2)n n n n tan )1tan()1cos(cos 1sin -+=+ (3)111)1(1+-=+=n n n n a n (4))121121(211)12)(12()2(2+--+=+-=n n n n n a n(5)])2)(1(1)1(1[21)2)(1(1++-+=+-=n n n n n n n a n(6) nnn n n n n n S n n n n n n n n n a 2)1(11,2)1(12121)1()1(221)1(21+-=+-⋅=⋅+-+=⋅++=-则 例五、 求数列⋅⋅⋅++⋅⋅⋅++,11,,321,211n n 的前n 项和.解:设n n n n a n -+=++=111 (裂项)则 11321211+++⋅⋅⋅++++=n n S n (裂项求和)=)1()23()12(n n -++⋅⋅⋅+-+-=11-+n例六、 求证:1sin 1cos 89cos 88cos 12cos 1cos 11cos 0cos 12=+⋅⋅⋅++解:设89cos 88cos 12cos 1cos 11cos 0cos 1+⋅⋅⋅++=S由n n n n tan )1tan()1cos(cos 1sin -+=+ (裂项) ∴89cos 88cos 12cos 1cos 11cos 0cos 1+⋅⋅⋅++=S (裂项求和) =]}88tan 89[tan )2tan 3(tan )1tan 2(tan )0tan 1{(tan 1sin 1-+-+-+- =)0tan 89(tan 1sin 1 -=1cot 1sin 1⋅= 1sin 1cos 2 ∴原等式成立 合并法求和针对一些特殊的数列,将某些项合并在一起就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因此,在求数列的和时,可将这些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S n .例七、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103231365log log log ,9a a a a a +⋅⋅⋅++=求的值. 解:设1032313log log log a a a S n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找特殊性质项) 和对数的运算性质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得)log (log )log (log )log (log 6353932310313a a a a a a S n ++⋅⋅⋅++++= (合并求和)=)(log )(log )(log 6539231013a a a a a a ⋅+⋅⋅⋅+⋅+⋅ =9log 9log 9log 333+⋅⋅⋅++ =10利用数列的通项求和先根据数列的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数列的通项及其特征,然后再利用数列的通项揭示的规律来求数列的前n 项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例八、 求11111111111个n ⋅⋅⋅+⋅⋅⋅+++之和. 解:由于)110(91999991111111-=⋅⋅⋅⨯=⋅⋅⋅kk k个个 (找通项及特征) ∴ 11111111111个n ⋅⋅⋅+⋅⋅⋅+++ =)110(91)110(91)110(91)110(91321-+⋅⋅⋅+-+-+-n (分组求和) =)1111(91)10101010(911321 个n n+⋅⋅⋅+++-+⋅⋅⋅+++=9110)110(1091n n ---⋅=)91010(8111n n --+ 学生对本次课的评定:○特别满意 ○满意 ○一般 ○差学生签字:教师评定: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 ○较好 ○一般 ○差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 ○较好 ○一般 ○差教师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