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六)清代前四大诗歌理论

合集下载

语文文学常识(部分)

语文文学常识(部分)

文学常识一、文学之最:古代:1、最早的词典是《尔雅》。

2、最早的断代史是《汉书》。

3、最早的字典是《说文解字》。

4、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5、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

6、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7、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8、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9、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10、最早的语法书是《马氏文通》。

11、最早的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

12、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13、最早的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14、最早的一首山水诗是曹操的《观沧海》。

15、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16、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7、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18、元杂剧中最长的剧本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19、最早的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20、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21、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22、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3、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24、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25、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26、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27、我国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

28、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29、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30、最多作品的作家是湘西的沈从文。

31、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32、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33、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34、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35、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36、最早的伟大的戏剧家是元代的关汉卿。

37、唐代最早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孟浩然。

38、最早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39、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40、最早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文学作品的作家是唐代的柳宗元。

清朝诗歌流派

清朝诗歌流派

清朝诗歌流派
以下是5 个清朝诗歌流派及其出处意思赏析:
1. 神韵派:神韵派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士禛、朱彝尊、袁枚等。

神韵派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空灵和超脱,强调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反对过分雕琢和华丽的辞藻。

2. 性灵派:性灵派是清朝乾隆、嘉庆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袁枚、赵翼、张问陶等。

性灵派主张诗歌要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个性,反对格律的束缚和形式的拘谨,追求自然、清新、活泼的风格。

3. 格调派:格调派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沈德潜、王士禛、翁方纲等。

格调派强调诗歌的格律和形式,主张诗歌要有高雅的格调,反对俚俗和粗俗的风格。

4. 肌理派:肌理派是清朝道光、咸丰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翁方纲、姚鼐等。

肌理派强调诗歌的肌理和质感,主张诗歌要有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技巧,反对空洞和肤浅的内容。

5.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

桐城派主张散文要有清晰的结构和严谨的逻辑,语言要简洁明了,反对浮华和冗长的文风。

文学常识(六)清代前四大诗歌理论

文学常识(六)清代前四大诗歌理论

清朝先期四大诗歌理论一、风采说为清初王士禛所倡议。

在清朝先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

风采说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

宋朝谈“风采”者向来以严羽为代表,他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极致有一,曰着迷。

”明清期间,胡应麟的《诗薮》有 20 处左右谈到“风采”,如评陈师道诗说:“风采遂无毫厘。

”在王士禛以前,因为明朝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汉、魏、盛唐,造成了诗走向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改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

王士禛妄图改正两派之失,倡议风采说,倡议诗应清远、冲淡、飘逸,在表现上应委婉、蕴藉,出之于“兴会神到”或“神会超妙”,片面地重申诗的空寂飘逸、海市蜃楼的境地,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著畅快、舒畅淋漓的风格,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并进一步发展了司空图、严羽理论中所包括的悲观要素,致使诗歌走上离开生活、离开现实的道路,抹煞了诗歌的踊跃的社会作用。

二、风格说风格说由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议。

“格凋”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风格的决定要素。

主张创作有利于温柔敦朴“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风格”。

所以其诗论拥有保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必定守旧性。

而其创作多为歌唱升平、应制唱和之类。

但另一方面他也倡议“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地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拥有审美理讲价值的有利看法。

三、肌理说清朝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

肌理原来是指肌肉的纹理。

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肌理是指儒家的经术和学识,有时也兼指文理。

他1 / 3把儒家经籍和学识看作诗歌的根本。

翁方纲的肌理说其实是王士禛风采说和沈德潜风格说的调解与修正。

他用肌理给风采、风格以新的解说,目的在于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四、性灵说以清朝袁枚倡议最力。

它与风采说、风格说、肌理说并为清朝先期四大诗歌理论门派之一。

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本质上它是对明朝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清代诗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清代诗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清代诗学知识点总结大全清代诗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重大的一个时期,它继承了明代文学的传统,又开拓了新的风貌。

清代以诗为主要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六部,即“前六部”。

清代诗学产生于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其中李觏所著的《琴馆琐记》影响颇深,对中国古代的诗歌造诣颇高,并广泛收集词曲以资研习。

同时,清代也是壬戌学案和癸丑学案的发生年代,这两场学术事件对于中国的文学史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清代的诗学既深受传统文学的熏陶,也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诗学风貌。

下面,我们将从清代诗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诗歌创作理论等方面对清代诗学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基本特点清代诗学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诗界三绝”:清代诗人的创作水平普遍较高,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其中,肖扬、王士禛、张培基被誉为“诗界三绝”,他们的诗作被誉为清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2. 清初经学与诗歌:早期清代诗歌受到经学、儒学思想的影响较大。

清初经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心学、理学和道学,这些思想对清代诗歌的主题、风格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争鸣和开放:清代诗歌在风格上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态度,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争鸣”;这种开放的态度让清代诗歌展现出多样的艺术风貌。

4. 艺术风貌的多元化:清代诗歌在继承了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勇于创新,形成了多样的艺术风貌。

在题材上,除了灌妆之外,还有闲话、杂事、吟咏、闲情等多种类型。

5. 诗歌与社会:清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以上是对清代诗学基本特点的总结,下面我们将会重点介绍清代诗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二、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清代诗歌有很多杰出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对于清代诗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贡献。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1. 肖扬(1597-1663):肖扬是清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他的诗风受到王世贞的影响较大,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书写诗情。

第十四章 清代前中期诗文词理论

第十四章   清代前中期诗文词理论

2、诗如神龙,见首不见尾 赵执信在《谈龙录》中曾记载他和洪升一起在 王渔洋家中以画龙比喻作诗的故事: ‚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 日,并在司寇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 ‘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 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 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 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 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 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 矣。‛

3、兴会神到,自然高妙
《渔洋诗话》中说: ‚萧子显云:‘登高极目,临水送归, 早雁初莺,花开叶落,有来斯应,每不能已。 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王士源序孟浩然诗 云:‘每有制作,伫兴而就。’余平生服膺 此言,故未尝为人强作,亦不耐为和韵诗 也。‛

钱钟书《管锥编· 全齐文· 谢赫〈古画品录 〉》论“神韵”: ‚神韵不外乎情事有不落言诠者,景物 有不着痕迹者,只隐约于纸上,俾揣摩于心 中。以不画出,不说出为画不出,说不出, 犹禅之有机而待参然。故取象如遥眺而非逼 视,用笔宁疏略而毋细蜜;……”“曰气曰神, 所以示别于形体,曰韵所以示别于声响。神 寓体中,非同形体之显实,韵袅声外,非同 声响之亮彻;然而神必托体方见,韵必随声 得聆,非一亦非异,不即而不离。‛
(二)贵有理趣,不贵理语 《清诗别裁· 凡例》:‚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 趣,不贵下理语。‛《说诗晬语》云:‚杜诗‘江 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 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 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理语成 诗矣。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他的老师叶燮在《原诗》中说:‚惟不可名言 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则幽眇以为 理,想像以为事,惝恍以为情,方为理至事至情至 之语。‛

清代前中期诗文词理论

清代前中期诗文词理论

VS
详细描述
浙西词派以朱权、朱权、朱权等为代表, 他们主张词应当保持“清空醇雅”的审美 标准,强调词的“雅正”和“温柔敦厚” 的特质。该流派注重词的格律和音韵,提 倡以“正宗”的词学传统为依归,对清代 中期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阳羡词派
总结词
阳羡词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词派之一,以陈维崧为代表,以其豪放、雄奇的风格 著称。
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送 别等题材,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歌形式的发展
清代前中期,诗歌形式逐渐规范化,平仄、韵律 等要求更加严格,促进了诗歌艺术的成熟。
02 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
神韵说
总结词
强调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详细描述
神韵说的代表人物是王士禛,他认为诗歌应该追求一种超脱世俗、清新脱俗的意境,强调诗歌的韵味和含蓄之美, 主张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抒发来表现诗歌的神韵。
性灵说
总结词
注重诗歌的情感和个性
详细描述
性灵说的代表人物是袁枚,他认为诗歌应该抒发个人情感和个性,强调诗歌的 个性和创新性,主张打破传统诗歌的束缚,追求自由、自然的表达。
肌理说
总结词
注重诗歌的文理和结构
详细描述
肌理说的代表人物是翁方纲,他认为诗歌应该注重文理和结构,强调诗歌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主张通 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来评价其价值。
不足
在理论体系构建方面,这一时期的诗文词理 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有时过于注重个人经验和感悟,而忽视了
对诗歌本质和规律的深入研究。
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要点一
影响
清代前中期的诗文词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 仅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也为后来的 诗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清代文学概说

清代文学概说


二、桐城派

2.刘大櫆


(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 他对“义法”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以“义理、书卷、经济”扩 大“言有物”的内容,是姚鼐“义理、考据、词章”说的先导。 他还对文章的“神”、“气”、“音节”等要素给予重视,突破 了“言有序”的范围。 他的文章抒发怀才不遇,指摘时弊,以“雄奇恣睢,铿锵绚烂” 著称。
一、清初诗词

4.词的中兴



清初词坛出现了中兴的盛况,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 阳羡词派、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满族词人纳兰 性德。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 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康熙进士,一等侍卫。纳兰词 真挚自然,清新流丽,不事雕琢,风格与李煜相近。 蝶恋花· 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 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 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 秋雨。
清代文学概说
第二节 清代散文
一、清初三大家

1.侯方域


(1618~1654),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早期为文流于词藻,功力 未深,后学唐宋八大家,转益多师后臻于成熟。 其为文或缠绵悱恻,声情并茂,或雄辩汪洋,纵横奔放。 尤其是他在写一些下层人物传记时,敢于突破文体壁垒,以小说 为文,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生动,使散文具有小说的特点。
二、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叶诗词

1.沈德潜的“格调说”

沈德潜(1673~1769)论诗原本叶燮,经其推演,论诗 以儒家诗教为宗,尊唐抑宋,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 推崇“温柔敦厚”,为此他选辑了《古诗源》、《唐 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影响颇大。 翁方纲(1733~1818)倡导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以考 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翁方刚的肌理,包括 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 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指“言有序”, 指诗歌的韵律、节奏、章法等。袁枚批评他“错把抄 书当作诗”是有道理的。

清朝文学

清朝文学

名词解释:1、阳羡词派(陈维崧)清初以陈维崧为首的词派,形成于顺治中期,以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故称“阳羡派”。

陈维崧词作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在陈维崧周围聚集了一些与之风格接近的词人,如万树、蒋景祁、史唯园、陈维岳、任绳隗、曹亮武等人。

大约有一百来人。

他们相互唱和,陈维崧编有《今词苑》,蒋景祁编有《瑶华集》等词选,一时颇有声势,宜兴古称阳羡,故称这批词人为阳羡派词。

阳羡派在清初敢于“拈大题目,出大意义”,较之同时或前后诸词派来,阳羡词人崇“意”主“情”,在创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均非各派能与之相匹敌。

2、浙西词派(朱彝尊)清初朱彝尊推崇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3、神韵说(王士禛)清初王士禛所倡导的诗歌理论,强调诗必须尤神情韵味,写诗只取“兴会神到”,诗的内容要朦胧含蓄,似有寄托,又难于实指,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神韵”,即风神韵味,作诗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即要求诗歌有一种淡远的境界和含蓄隽永的语言。

这对纠正当时只从腔调上模仿唐诗而流于空泛的诗风,有一定意义。

但过分强调诗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追求虚无缥缈的艺术形式,忽略思想内容,其局限性亦是很明显的。

4、格调说(沈德潜)以清中叶沈德潜为代表的一种诗歌理论,强调学诗必学古,尤重唐音。

偏重模拟古人声调、音律和体式,推崇“格高”、“调响”。

中国古代(含近代)文学常识经典版(精简至尊版)

中国古代(含近代)文学常识经典版(精简至尊版)

龙门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串讲一、先秦时期1.诗歌A.《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2)《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

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列为“六经”之一。

(诗、书、礼、易、乐、春秋)(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合称“六义”。

(4)“六艺”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B.楚辞(1)《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代表先秦诗歌的最高成就,开创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到西汉刘向编辑成书,《楚辞》又成了诗歌总集的名称。

(2)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离骚》是现存第一篇抒情长诗。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

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宋玉,屈原弟子,主要作品有《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2.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原名《书》,儒家“六经”之一,又称“书经”。

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2)《春秋》: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

一般认为是孔子所作。

儒家“六经”之一。

开创了编年的体例。

核心思想是“尊王攘夷”。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

(3)《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相传由左丘明所著,以记言为主,按照八国分别记载了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的历史。

(4)《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先秦史家散文的高峰。

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作。

(5)《战国策》:战国“杂史”,纵横家言。

由西汉刘向整理汇编而成,国别体史书。

3.先秦诸子散文《汉书·艺文志》所谓“九流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家。

语文知识复习-----清代诗歌

语文知识复习-----清代诗歌


“吴梅村诗,善于叙事,尤善言闺房儿女之情;熟于运典, 尤熟于汉、晋、南、北史诸书。身际鼎革,所见闻者,大 半关系兴衰之故。遂携全力,择有关存亡、可资观感之事, 制题数十,赖以不朽。此诗人取巧处也。其诗虽缠绵悱恻, 可泣可歌,然不过《琵琶》、《长恨》一格,多加藻采耳, 数见不鲜。惜其仅此一支笔,未能变化;又惜其琱金镂玉, 纵尽态极妍,殊少古意,亦欠自然。倘不身际沧桑,不过 ‚冬郎‛、‚香奁‛之嗣音,曷能独步一时?‛ 《集评》 引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三》([清]吴伟业.吴梅村全集[M]. 李学颖集评标校(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 P.1517)



叙事诗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 织结构,设计细节。“梅村体”叙事诗有百首,如《圆圆 曲》、《听女道士玉京弹琴歌》、《琵琶行》、《临淮老 妓行》、《楚两生行》、《永和宫词》等,把古代叙事诗 推到新的高峰。 《圆圆曲》写于顺治八年(1651),是其代表作,全诗以 陈圆圆和吴三桂悲欢离合曲折经历为线索,反映了明末清 初社会的重大变化,着重批判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而叛国投敌的可耻行径,沦为千古罪人。相传“三桂赍重 币求去此诗,吴勿许”,其诗为艺术的实录,故称为“诗 史”。 ‚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 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 见。‛ 《集评》引王国维《人间词话》([清]吴伟业.吴 梅村全集[M].李学颖集评标校(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9.12. P.1522)



1.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改炎武,字宁人, 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学者兼诗人。提倡“经 世致用”有关民生之实际学问,强调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 “诗主性情,不贵奇巧”,诗学杜甫。著有《亭林诗文 集》、《日知录》等著作。 诗作四百余首,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 感情和爱国思想之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宁气节是其诗的主 色调。 沈德潜说:“词必己出,事必精当,风霜之气,松拍之质, 两者兼有。就诗品论,亦不肯作第二流人。”(《明诗别 裁集》卷十一)

清代词学四论

清代词学四论

清代词学四论本文拟就清词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做初步探讨。

关于词学,不能没有一点史实观念,近代学者应注意研究清词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上古至乾嘉之间,诗文总集编撰和分类诗歌批评的方法也是比较流行的。

至咸丰,词学又呈现出新的面貌。

这一时期在词学研究中引起重视的一个课题是:词的体制和声律问题。

一、正始清真(咸丰以前)1、苏门四家:周济、陈廷焯、张惠言、郑文焯。

他们在词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词论上。

陈氏开了所谓“阳羡词派”,周、张二氏对明代李东阳、纳兰性德词的评价很高,称为“明词清调”。

郑、张还合作《词律》一书,该书经周济之手增删而成。

郑文焯治词,宗姜、张,但稍异于周、张。

2、杭州三家:况周颐、朱祖谋、王国维。

他们早年是反对复古派的,但后来却都受到了晚清诗界“宋调”和词坛“清调”两种倾向的影响。

3、常州词派:张惠言,赵翼、黄小配。

他们在词的创作和词的评论上都有较大的成绩。

张惠言被称为“有清第一词人”。

赵翼被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

他们标榜“性灵说”,认为词是写自我之情的,“因心而性”,即便“雕饰处”也必须顺其性情。

赵翼又说:“论文亦有以禅喻诗者,譬之以石喻人也,石之粗,质也;其所谓精神,禅也,石之细,纹也,诗也。

”他提出了“诗贵别材”、“诗宜别趣”的理论。

黄小配著有《蓼园词选》等。

4、淮海词派:李兆洛、刘星炜、周济。

他们在清代词学发展过程中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李兆洛为常州词派末流代表,是著名文学家、考据家。

刘星炜的词集叫《宋四家词选》。

周济的名气虽然没有李兆洛大,但实际上却影响着后辈词人,其门下弟子甚多。

他与弟子的合著,使清代词学的成果集中于清代初期。

二、嘉道间至光绪中叶(咸丰以后)1、吴中四家:张惠言、沈辰垣、冯煦、吴重憙。

他们是常州词派的进一步发展,主张“幽艳风格”,认为“不知愁,焉知怨”,“婉约以为词,豪放以为词”。

2、湘中四家:叶梦莲、张惠言、何绍基、周济。

周济词集叫《词辨》。

3、京师三家:朱祖谋、王鹏运、陈衍。

《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完整资料

《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完整资料

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名词解释及习题一.名词解释1.台阁体: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颂功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2.茶陵派: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茶陵(湖南)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代表人有谢晖、张泰、邵宝等。

他们强调世学汉唐的复古主张,着眼于音调、讼度。

3.八股文:除制义之称外,还能制艺、时艺、时文,而所谓的股有对偶之意,有固定的写作格式,题出四书,而文章论述内容要根据宋朱喜的《四书章句集注》之书而展开,不可随意发挥。

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每股都有两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故称。

4.前七子:弘治至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主张:以复古自命,所谓“反古俗而变流靡”,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助复古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

5.后七子:嘉靖前期至中期,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主张:复古主张承接前七子的文学思想,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特别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6.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上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提倡唐宋之风。

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强调文以明道。

7.吴江派:明代后期,在沈璟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主要作家有顾大典、卜世臣、吕天成、袁于令等。

主要贡献在于戏曲理论研究上。

(1).剧本创作在音乐“协律”即台律依腔。

(2).强调语言必须本色。

8.玉茗堂派:也叫临川派,明代传奇文学流派。

万历年间﹐临川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等传奇﹐着重刻划人物﹐讲究词藻﹐影响颇大,“至情”说。

戏曲史上把明清两代仿效他风格的戏曲作家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

明清文学常识精选

明清文学常识精选

明清文学常识精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学常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明清文学常识,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代1、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2、宋濂,字景濂,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浙江青田人,时称刘青田。

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著有《郁离子》、《诚意伯文集》3、“前七子”、“后七子”是明中叶的文学流派。

“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后七子”以李攀龙与王世贞为代表。

其文学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4、唐宋派是明代中叶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道合一”。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

代表作有《项脊轩志》。

5、“公安三袁”(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明代晚期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其文学主张是“性灵说”。

6、徐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

作者在书中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为“古今纪游第一”。

《游黄山记》出自本书。

7、张溥,字天如,明末复社领袖。

著有《七录斋集》。

8、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9、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施耐庵《水游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与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10、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1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代表作《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

12、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主要作品《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13、话本产生于南宋,是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拟话本是模拟话本而作的小说,著名作品有“三言”、“二拍”。

清代四大诗歌理论

清代四大诗歌理论

神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

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

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

神韵说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

“神韵”一词,早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说已出现。

谢赫评顾骏之的画说:“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

”这里以“神韵”与“气力”并举,并未揭示出“神韵”的意蕴。

谢赫还说过:“气韵,生动是也。

”这里以“生动”状“气”,对“韵”也未涉及。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所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状,须神韵而后全” 也未超出谢赫的见解。

唐代诗论提到的“韵”,大多是指诗韵、诗章的意思,不涉诗论。

如武元衡《刘商郎中集序》说:“是谓折繁音于弧韵”,指诗韵;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所说“韵外之致”即, 指诗章。

他的《诗品?精神》中所说“生气远出”却,可以看作是对“韵”的一种阐发。

今人钱钟书说:“气‘'者‘生气',‘韵'者‘远出'。

赫草创为之先,图润色为之后,立说由粗而渐精也。

曰‘气'曰‘神',所以示别于形体。

曰‘韵'所以示别于声响。

‘神'寓体中,非同形体之显实,‘韵'袅声外,非同声响之亮澈,然而神必讬体方见,韵必随声得聆,非一亦非异,不即而不离。

”(《管锥编》)这段话对“气”、“神”和“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很好的说明。

宋代谈“神韵”者历来以严羽为代表,他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

”实际上,在范温的《潜溪诗眼》中就有论“韵”的内容(《永乐大典》807 卷《诗》字引《潜溪诗眼》佚文,钱钟书《管锥编》予以钩沉、阐述),洋洋上千言,从各个方面对“韵”作了精辟而周到的分析,不仅表征了从齐梁开始的由画“韵”向诗“韵”的重大转变,而且“融贯综核,不特严羽所不逮,即陆士雍、王士禛辈似难继美也”。

“范温释‘韵'为‘声外'之余音遗响,及言外或象外之余意,足徵人物风貌与艺事风格之‘韵',本取譬于声音之道” (《管锥编》)。

清朝文学史知识要点:前期主要为“复古”文学,后期主要为“启蒙”文学

清朝文学史知识要点:前期主要为“复古”文学,后期主要为“启蒙”文学

清朝文学史知识要点:前期主要为“复古”文学,后期主要为“启蒙”文学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时期。

清朝文学史以明末清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主要是以王夫之、顾炎武等为代表的以经世致用为主题的“复古”文学,后一阶段主要是以魏源、龚自珍等为代表的“启蒙”文学。

清朝文学在文体上继承了明代的“诗文别裁”,但又有所发展和突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在内容上,清朝文学反映了封建社会没落和崩溃的历史过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和民族矛盾,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和争取解放的斗争精神。

在形式上,清朝文学也有继承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又有发展与创新,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

一、明末清初的文学明末清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崩溃与民族矛盾的空前尖锐时期,也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各种反封建思想、反礼教的文学创作蓬勃发展起来。

在这一时期,以王夫之、顾炎武等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文学创作出现了“复古”运动。

“复古”运动是以王夫之、顾炎武等人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思潮在明末清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思潮。

他们要求恢复先秦两汉诗文的艺术传统,反对拟古、崇古,主张文以载道。

在文体上主张“诗文别裁”,反对“八股”,提倡散文创作。

在内容上提倡经世致用和抒发民生疾苦,反对消极遁世、虚无颓废。

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要求。

二、清初“复社”清初的文学以“复社”为代表,与清初的抗清斗争相联系。

复社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社团,是一个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团体,有明确的宗旨,以“经世致用”为口号。

在文学方面,他们提倡复古,强调文学创作要“尊唐抑宋”。

复社成员中有许多诗人,如陈子龙、侯方域、李渔都是文学大师。

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等。

陈子龙的诗歌具有清峻刚健、清新自然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侯方域的诗则是慷慨悲壮、沉郁悲凉的风格;李渔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优秀作品。

清代文学史常识

清代文学史常识

清代文学史常识“神韵说”:“神韵说”的诗歌理论是唐代司空图《诗品》和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所标榜提倡的主张的继续。

倡导这种理论的是当时“领袖诗坛”的王世祯。

王士祯(一六三四-一七一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历城人。

顺治时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论诗推崇唐宋,以神情韵味为诗的最高境界。

其七言绝句,最能表现“神韵”的特色。

著有《带经堂全集》、《渔洋精华录》。

格调说:格调说:王士祯之后,复古主义的理论日益抬头,其代表人物当推乾隆时大官僚沈德潜。

沈德潜(一六七三-一七六九)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人,著有《归愚诗集》。

他所作的诗大都平正典雅,为台阁诗人的典范。

但当时对诗坛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格调说”。

其主要论著为《说诗啐语》。

“格调说”的主要内容为:首先,在作诗的态度上要“温柔敦厚”要“怨而不怒”;其次,好诗的标准是“风雅”,是盛唐诗,是“三唐之格”,主张写诗必须学古,必须论法,必须“摩取声调,讲求格律”。

再次,诗的内容“诗以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鬼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

”,即应符合社会秩序。

肌理说:翁方纲提出的肌理说是对“神韵说”和“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

他用肌理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目的还是复古的,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性灵说:袁枚提出的“性灵说”认为诗歌应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现自己的个性。

袁枚(一七一五-一七九七)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著有《小仓山房集》。

进士出身,做过知县,三十三岁就辞官归家,在南京附近的小仓山建筑了随园,在此过了五十多年的诗酒放荡的享乐生活。

袁枚以“笔阵横扫千人军”之势和垄断文坛的复古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他认为诗“有工拙而无今古”。

他反对盲目的崇古。

他认为古代有作品,后代同样也会产生好作品。

他认为写作“不可貌古人而袭之,畏古人而拘之”。

他反对诗歌的平庸呆板,千篇一律,重视诗的新颖、鲜活和情的真。

“诗者,各人之性情耳,与唐宋无关也。

”。

袁枚的反复古、主性灵的理论,继承了明末公安派的进步传统,而又有所发展。

清代四大诗学观

清代四大诗学观

清代四大诗学观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说翁方刚的“肌理”说王士祯的“神韵”说《带经堂集》、《渔洋精华录》、《渔洋诗话》;《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

神韵,南齐谢赫《古画品录》“神韵气力”,唐张彦远《论画六法》有“须神韵而后全”,人物画,“精神”、“气韵”;胡应麟《诗薮》“神韵”“兴象风神”,陆时雍《诗镜》“生韵流动”,王夫之论诗,重势,所谓“夭矫连蜷,烟云缭绕”;又云:“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

……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王士祯早年曾选“唐诗绝句五七言”名《神韵集》。

《渔洋诗话》:律诗有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者,如高季迪“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曹能始“春光白下无多日,夜月黄河第几弯。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清也。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远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清远兼之。

总其妙在神韵矣。

司空图:含蓄、纤浓、自然、清奇;味在酸咸之外(雄浑,劲健)严羽:以禅喻诗,兴趣,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唐贤三昧集》录王维等四十二人“尤隽永超诣”之作。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禅意,“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清远,逸品。

首先是诗人精神的清爽,其次是作品的境界不刻划,不局促,不浓丽,言淡而意远,有味外之味,韵外之致。

他说王孟之诗“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短诗贵“词简味长,不可明白说尽。

”刘梦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极为欣赏,王士祯则批评“最为下劣”。

理性判断,质实,太尽。

王维《息夫人》:“看花泪满眼,不共楚王言”,“更不着判断一语,此盛唐人所以为高”(《渔洋诗话》)。

王士祯诗“萧条秋雨夕,苍茫楚江晦。

时见一舟行,濛濛水云外。

”清远兼之,水墨写意画。

“皆一时伫兴之言,知味外味者,当自得之。

清代诗词文 讲义

清代诗词文 讲义

阳羡派:清初以陈维崧为首的词派。作 词师法苏轼、辛弃疾,具苍凉豪放特色。
2、朱彝尊与“浙西词派” “浙西词派”: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词派。 以姜夔、张炎为宗,要求语言醇雅、意境 清空,音律和谐。
《词综》
3、纳兰性德
作词宗南唐二主,尤重后主李煜。 清代婉约词高手 代表作:《长相思·山一程》
二、清中叶词 张惠言“常州词派”
–清中叶以张惠言、周济为首的词派,注重 比兴寄托,主张意内言外,在当时直至晚 清都有巨大影响。
清代散文及骈文
一、清初散文
1、思想家的散文
–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 强调经世致用,以议论文见长。
2、文学家的散文 –以侯方域、魏禧、汪婉为代表,以传 记文见长。
二、清中叶散文
“桐城派”
–指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 鼐等继承发展,在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方苞首倡“义法”说,即言之有物而有条理。 –刘大櫆对“义法”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 –姚鼐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强调义理、考据、 词章三者合一。
阳湖派 :
–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是“桐 城派”的分支。
•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 吴硏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刘鹗《老残游记》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文学
(一)章太炎、秋瑾等的诗文 (二)南社
–第一个革命团体 –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高旭
(三)小说 • 资产阶级革命派小说
– 曾朴《孽海花》 –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 – 陈天华《狮子吼》
• 鸳鸯蝴蝶派小说
(三)王士祯“神韵说”
–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言有尽而意 无穷”为理论宗旨; –创作上取法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 –追求冲淡闲远,精炼含蓄的风格,而相对忽 视诗歌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
一、神韵说
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

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

神韵说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

宋代谈“神韵”者历来以严羽为代表,他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

”明清时期,胡应麟的《诗薮》有20处左右谈到“神韵”,如评陈师道诗说:“神韵遂无毫厘。


在王士禛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汉、魏、盛唐,造成了诗走向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

王士禛企图矫正两派之失,提倡神韵说,倡导诗应清远、冲淡、超逸,在表现上应含蓄、蕴藉,出之于“兴会神到”或“神会超妙”,片面地强调诗的空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著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吸收并进一步发展了司空图、严羽理论中所包含的消极因素,导致诗歌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抹煞了诗歌的积极的社会作用。

二、格调说
格调说由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

“格凋”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

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

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

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

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

三、肌理说
清代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

肌理本来是指肌肉的纹理。

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肌理是指儒家的经术和学问,有时也兼指文理。

他把儒家经籍和学问看作诗歌的根本。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

他用肌理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目的在于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四、性灵说
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

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

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袁宏道曾说好诗应当“情真而语直”(《陶孝若枕中呓引》)。

袁枚所说的“性灵”,在绝大多数地方,乃是“性情”的同义语。

认为诗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实自然表露才是“诗之本”。

明清时期诗歌理论批评中的性灵说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性灵说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是当时反理学斗争在文学理论上的具体表现。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封建专制制度走向崩溃,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学术思想界展开了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和斗争。

李贽在著名的《童心说》一文中指出,儒家理学的最大
特点是“假”,而他提倡的是“真”,以真人真言真事真文反对假人假言假事假文,他主张文学要写“童心”,即“真心”,是未受过虚伪理学浸染的“赤子之心”,认为凡天下之至文,莫不是“童心”的体现。

文学要写“童心”,实质就是要表现“真情”,反对描写受儒家礼义束缚的“伪情”。

这就为性灵说的提出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作为李贽和焦□弟子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所提倡的性灵说正是由此而来的。

袁枚强调性灵,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人的反理学传统,性灵说要求诗歌能自由地表现诗人的个性,真实地体现自己的欲望感情。

这是受明代中叶以后,由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而产生的初期的个性解放要求影响的结果,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②性灵说的提出,也是针对当时文艺上反对复古模拟的风气而发的。

明代前、后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给文艺创作带来了严重的恶果,使诗文普遍陷入了模拟蹈袭的死胡同。

因此,袁枚从性灵说出发对沈德潜的格调说作了尖锐的批判。

他不是一概否定格律,而是主张以性情为主的自然的、活的格律,而不是束缚人性情的死格律。

③性灵说从真实地直率地表达感情的要求出发,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美,反对雕章琢句、堆砌典故,反对以学问为诗。

④性灵说由于把能否抒发真情实感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因此打破了传统的轻视民间文学的封建阶级偏见,大大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

他们认为不论是官僚大夫还是士女百姓,只要能咏得真性情便是好作品。

性灵说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

首先,性灵说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它把心或心灵看作是文学的源泉。

其次,性灵说突出文学是感情的表现,反对受儒家礼义的束缚,这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凡是真实地表达了感情的便是好作品,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不对感情加以进步的政治道德规范,结果是对色情宫体之作亦加以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