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及答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学生版+解析)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学与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学生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55aef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8.png)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一、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一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二、作品梗概顾颉刚先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建树。
据说他幼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本里。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论述的就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
三、字音词义凶险:(情势等)危险可怕。
视察:察看。
轻信:轻易相信。
虚妄x ū w àng :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m áng 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墨m ò守: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停滞zh ì: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一、作品结构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品读鉴赏1.文章开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用两位大学问家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也可以作为证明论点的有力证据,为下文论证提供了依据。
2.为什么对于传说的话,要“经过一番思考”?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3.第④段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进行论证。
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九上19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九上19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f8ef8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6.png)
19怀疑与学问一、选择。
1.下列各项中,书写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步骤.zòu 脑筋停滞.不前zhì不功自破B.大儒.lú盲从腐草为萤.yíng 辨伪去忘C.譬.如bì熟师流俗.传说sú三皇五帝D.虞舜.shùn 懒惰前仆.后继pū墨守成规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辨别”“怀疑”“思索”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
B.唯有阅读能够延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气质。
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
D.相传,朱熹曾在云雾缭绕的独峰书院讲学,惠及后世。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怀疑思索流俗腐草为莹B.迷信折扣辨论墨守成规C.步骤脑筋懒惰三皇五帝D.危急证据是非辨伪去忘4.下列有关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并论证了这样的观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B.本文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论述方式。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 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段至第五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六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
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做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C.本文开篇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作用。
第五段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做了阐释,说明“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有力地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论点。
D.本文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四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
第六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又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例子。
二、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中央领导亲临大堤_______(视察探察观察)防洪救灾情况。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bb2f625022aaea998f0fcc.png)
10.文章开头引用冯英子讲的故事,有何作用?
11.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2.作者认为,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3.结合实际,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四、其他
14.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两个因善于“怀疑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参考答案
2.B
【解析】
【详解】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B改为:锻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biàn lùn(______),常常评判(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mò shǒu(______)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______),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②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这位满族贵族,乃是一个标准书呆子,其“死喻”书本,“只相信自己从书上读来的经验,看不到环境的变迁,看不到现实的变化”,故而把自己的思想禁起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③“死”书本,其实就与守株待兔者一样,腐可笑,更可慈可叹。忆起“空城计”是在马谡违抗命今、蜀军缺兵少将、司马懿大军突然来临的情况下发生的。身为主帅的诸葛亮,其时倘有半点惊慌,举止失措,便会造成军心动摇、土崩瓦解的局面。在“空城”的形势下,他的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的特别布阵,竟令敌方以为城里定有伏兵,从而化解了一起必败的危局。兵不厌诈,“空城计”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军事谋略,但并非唯一的谋略,并非屡试不爽的产物,且总须视情择而用之。如果死啃《三国演义》,把小说当成历史,思想僵化,行动教条,最终必走入死胡。
怀疑与学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
![怀疑与学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239dc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0.png)
第15课怀疑与学问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怀疑与学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cc7d4151e79b8969022696.png)
18置疑与学识01堆集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比如(pì)进程(zhòu)懒散(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阻滞(zhì) 虚妄(wàng)2.将下列句子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践的景象,只要靠自己亲自观察(观察自省)。
2.因置疑而思索,因思索而区分(辨认区分)对错。
3.置疑是活跃方面建造新学说、启迪(启示启迪)新发明的根本条件。
4.关于他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供认,那是思维上的懒散(懒散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咱们传闻我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早见于何书?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置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便是教咱们有一点置疑的精力,不要随意顺从或迷信。
D.只要常常置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答复。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边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5.下列病句批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A.接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寂静下来,我总喜爱在洁白的月光下,仰视满天繁星。
(把“满天繁星”改为“天穹”)B.在这次校园举行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扮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沛展现了他们芳华的风貌。
(把“大多”删去)C.咱们之所以要阅览优异的文学著作的原因,是因为阅览优异的文学著作能够添加常识、进步涵养、丰厚情感。
(把“的原因”删去)D.予人玫瑰,不只今日手留余香,可是明日也有或许得到他人回赠一个玫瑰园。
(把“不只……可是……”改为“尽管……可是……”)(解析:D.相关词语运用不当,应改为“不只……并且……”。
)6.校园正在展开以“爱阅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活跃参与并完结下列使命。
1.阅览下面的资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定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 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 同步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2628b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a.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怀疑与学问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C.在不断的求解和发问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D.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停滞营改增来势汹汹三皇五帝B.懒惰获得感荒草萋萋顾名思义变幻莫测D.辩论地条钢默守成规味同嚼腊3.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1)一切学问家,—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4)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不论不但只有B.不但只有不仅不论C.不仅不但不论只有D.不但不论不仅只有4.补在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①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②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③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④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A. B.③①④②C.④®®② D.③②©①5.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第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
广袤无垠的大地是美丽的,巍峨矗立的高山是美丽的,鳞次岁比的高楼大厦是美丽的。
C.锻炼新常态鸦雀无声A.xTng yτmao zhιB.xTn yτmao zhιC.xmg qf mao jieD.xTn4mao jie6.在下面的空缺处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项是()我们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是自己的学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b6374d1711cc7931b716d1.png)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国难(n4n)步骤(zh^u)顾颉(j0)刚B.大儒(r()思索(su%)腐草为萤(y0ng)C.辨伪去妄(w4ng)塾师(sh*)譬如(p@)D.虞舜(sh)n)墨守(m8i)融化(r$ng)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对“怀疑与学问”二者关系说得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B.一切学问来自于怀疑。
C.只要有怀疑态度,便可去做学问。
4.根据课文填空①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________而________,因________而________是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之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②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________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________的基本条件。
③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报________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二是非判断题1.“流俗”的意思是“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2.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3.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4.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5.“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这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三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九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d511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8.png)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参考答案: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要抱怀..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疑的态度,常常..修正书书中的..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参考答案:1.不绝对。
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
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
“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第一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要抱怀疑的态度”,第二个“常常”后面所说的是“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前句所说的“怀疑”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后面所说的“评判书中的学说”和第四个“常常”后面的“修正书中的学说”,前面所谈的“评判”也是后面所说“修正”的前提。
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参考答案:课内名言:①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解析版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b691a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f.png)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6.文学常识填空。
(1)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的开拓者、奠基人。代表作: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 (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等。
(2)三皇指的是伏羲、、,五帝指的是、颛顼、帝喾、、
【答案】(1)历史学 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 (2)神农 女娲 黄帝 唐尧 虞舜
C. 这世上能有多少一路顾迷、完美无缺的人生?有了残缺就妄自菲薄,这可不是内心完满的标志。
D.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答案】A
【解析】A项,冒号与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冒号管到句末,破折号管到句中。“思韦茨冰川”是对“目前南极洲最大冰川”的解释说明,末到句末,所以应把冒号改为破折号。故选A。
19 怀疑与学问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程颐(yí)譬如(bì) 虚妄(wànɡ) 腐草为萤(yíng)
B.步骤(zhòu)盲从(mánɡ) 视察(chá) 停滞不前(zhì)
C.儒家(rǔ)塾师(shú)折扣(zhé) 辨伪去妄(wàng)
D.墨守(mò) 懒惰(duò) 步骤(zòu) 流俗传说(s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2ec00a0029bd64793e2ca1.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综合性学习1.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⑤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A.②①④③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③①⑤④2. 看下面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为漫画起一个名字。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3.语文综合性学习。
据新华网报道 2004年11月7日上午,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做了一场学术报告。
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要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这的确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到意外,但丁教授简短而朴实的解释不久就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如果你是学校校报的记者,要采访丁肇中教授,你会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3)这则新闻在网上公布后,网友们纷纷留言,请你也发一个帖子来表达你的心情和感悟。
【新新子聪】大师就是大师!向其致敬!【花开有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我们的个别教授有勇气对学生们回答“不知道”吗?我的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冰心《谈生命》)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ad1a5d27284b73f24250a1.png)
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譬.如(pì)塾.师(shú) 停滞.(zhì)2.下列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凶险脑筋腐草为荧荧改为萤②视查墨守国难危急查改为察③流俗锻练不打折扣练改为炼④作风大儒明辩是非辩改为辨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2)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D)经过“”“”“”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思索怀疑辨别B.辨别思索怀疑C.怀疑辨别思索D.怀疑思索辨别【解析】D项,先持怀疑的态度,再认真地加以思索,这样才能辨别是非、真伪。
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怀疑与学问B.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C.学者要会疑D.学则须疑【解析】A项是本文论述的话题,不能作为论点。
基础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遂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mì,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
探险的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及答案(1)
![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4b2812214791711cc7917d1.png)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国难(n4n)步骤(zh^u)顾颉(j0)刚B.大儒(r()思索(su%)腐草为萤(y0ng)C.辨伪去妄(w4ng)塾师(sh*)譬如(p@)D.虞舜(sh)n)墨守(m8i)融化(r$ng)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对“怀疑与学问”二者关系说得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B.一切学问来自于怀疑。
C.只要有怀疑态度,便可去做学问。
4.根据课文填空①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________而________,因________而________是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之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②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________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________的基本条件。
③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报________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二是非判断题1.“流俗”的意思是“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2.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3.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4.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5.“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这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三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9《怀疑与学问》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9《怀疑与学问》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3b436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c.png)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19《怀疑与学问》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国难(nàn)步骤(zhǒu)顾颉刚(xié)B. 大儒(rǔ)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 塾师(shú)譬如(pì)不打折扣(zhé)D. 虞舜(shùn)盲从(máng)辨伪去妄(wǎ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停滞营改增来势汹汹三皇五帝B. 懒惰获得感荒草萋萋顾名思义C. 锻炼新常态鸦雀无声变幻莫测D. 辩论地条钢默守成规味同嚼腊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C.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D.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4.对于课文《怀疑与学问》,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 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 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 “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B.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所以,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的精神,便是怀疑的态度,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D. 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开拓我们的精神。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01a5eaa300a6c30d229f65.png)
疑心与学问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颐〔yí〕和园停滞〔zhì〕众目睽〔kuí〕睽B. 运载〔zǎi〕虚妄〔wàng〕豁〔huó〕然贯穿C. 譬〔pì〕如步骤〔zhóu〕恪〔gè〕尽职守D. 塾〔shú〕师关卡〔kǎ〕腐草为萤〔yíng〕2.以下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疑心,所以我存在。
〞C. 孟子所谓“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疑心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 只有常常疑心、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 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C. 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 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4.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 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 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 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
5.在下面的空缺处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项是〔〕我们对于____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__________要经过自己的疑心:因疑心而思索,因思索而区分是非;经过“疑心〞“思索〞“区分〞三步以后,那本书__________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__________是自己的学问。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18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18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f78de7050876323112126f.png)
18怀疑与学问【课前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难.(nán)步骤.(zhòu)折.扣(zhé)B.大儒.(yú)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譬.如(pì)辨伪去妄.(wàng)D.停滞.(zhì)墨.守(mài)融.化(róng)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文章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4.本文运用了哪两个分论点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两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还是层进的关系?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课堂检测】阅读课文节选,回答问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5ff7b00770bf78a642954d3.png)
19怀疑与学问一.基础知识(共3小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yuán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xiǎn,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型,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来yuán)譬.如凶xiǎn(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解释“视察”在文中的意思。
2.文学常识填空。
(1)顾颉刚,字,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三皇指的是、、,五帝指的是、、、、。
3.重要词语。
(1)视察:。
(2):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3):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6)流俗:。
二.解答题(共1小题)4.阅读课文《怀疑与学问》判断对错(1)“流俗”的意思是“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2)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3)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4)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5)“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这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三.选择题(共6小题)5.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____的必须步骤,____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____,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19 怀疑与学问(同步习题与解析)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19 怀疑与学问(同步习题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4e99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c.png)
怀疑与学问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A】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zhé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赖惰……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B】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步骤.( zhòu ) 停滞.( zhì ) zhé( 折 )扣(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赖惰”,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懒惰”。
(3)文中“流俗”的“俗”的意思是风俗习惯。
(4)从复句的类型看,【A】处画线句子是递进复句,【B】处画线句子是假设复句。
2.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A.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C.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D.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解析]本句为陈述句,不是疑问句,应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相信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不攻自破....。
B. 青年作家只有持传世之心,有勇气面向未来,才能在创作中不被流俗..的价值观念所绑架。
C. 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必须墨守成规....,严格按照各项要求与规定进行飞机驾驶。
D. 对前人的学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迷信,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辨伪去妄....。
[解析]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适。
4. 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下列各条中,与恒心、毅力无关的论据有哪些?结合你掌握的知识,补充一条与此有关的谚语、格言、名言或事例作为论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国难(n4n)步骤(zh^u)顾颉(j0)刚
B.大儒(r()思索(su%)腐草为萤(y0ng)
C.辨伪去妄(w4ng)塾师(sh*)譬如(p@)
D.虞舜(sh)n)墨守(m8i)融化(r$ng)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
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
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
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
3.对“怀疑与学问”二者关系说得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 A.要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B.一切学问来自于怀疑。
C.只要有怀疑态度,便可去做学问。
4.根据课文填空
①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________而________,因________而________是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之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②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________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________的基本条件。
③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报________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二是非判断题
1.“流俗”的意思是“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2.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3.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4.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论点。
()5.“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这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三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这句话颇为深刻。
一般说来,大胆见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
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
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
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给加粗的字注音:钥匙________ 灼________
2.本段文字论证的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摘抄书中引用的名言,制作成卡片。
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见课文
(二)1.× 2.√ 3.√ 4.× 5.√
(三)
1.y4o shi zhu$
2.第一句的内容
3.道理论证,事实论证(举例略)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