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公转部分)

合集下载

地球公转完整1ppt课件

地球公转完整1ppt课件
北温带 北回归线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整理版课件
900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14
练习
66.50
23.50 气候 炎热 00
23.50
气候 温和
66.50
气候 寒冷
900
北寒带
北温带
有 极昼极夜 现象
无 太阳直射现象,也无 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
有 太阳直射现象
3
赤道面
北极
北极星
地球公转轨道面
南极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整理版课件
4
演示任务:学会正确演示公转
第一点、让地轴的北端指向我们假设的北极星;
第二点、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第三点、地球公转轨道始终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整理版课件
5
思考:
假设地球直 立着自转和 公转,太阳 直射点在哪 里?这样会 产生什么自 然现象?
南温 带
南寒带
90 整理版课件 0
15
地球的公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太阳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Βιβλιοθήκη 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五带的形成
整理版课件
16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整理版课件
1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地轴 自西向东
太阳
周期 产生的现象
一天 昼夜交替; 地方时差
一年
整理版课件
2

地球公转 ppt课件

地球公转 ppt课件
地球公转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
Hale Waihona Puke 生活中的地理1、在同一天中,哪个时段我们感 觉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为什么? 一年 当中呢 ?
2、一年当中,石家庄每天白昼的 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 (较短)?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
我观察 演示地球的公转 我发现
方向 周期 公转轨道 地轴特征
1、公转方向 是自西向东,与自转相同 2、公转周期是一年 3、公转轨道是椭圆形 4、地轴总是倾斜,并指向同一方向不变
9、10 11月
秋季
冬至日
南回归线 12月22日 12、1、2
前后 地球公转

冬季
A
地面
B
地球公转
快速抢答
1、太阳直射的最北界限是 北回归线 ,直 射的最南界限是 南回归线 。 2、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来 回移动。 3、夏至日,北回归线地带正午太阳高度 角 最高 ,白昼时间 最长 。
地球公转
我来猜想
假如地球直立着(地轴不 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 光直射点在哪里?
地球公转
角角色色扮扮演演
地球公转
方向、周期、公转轨道、地轴特征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
考考你 读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日期 (节气)
太阳光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的情况
春分日
赤道
地球公转
昼夜等长
夏至日 北回归线
白昼最长
秋分日
赤道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地球公转
昼夜等长 白昼最短
思考 读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地球公转及其意义
立春-----2月4日前后、 立夏-----6月5日前后、 立秋-----8月8日前后、 立冬-----11月8日前后,
作为四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季划分示意图
(2)、天文四季
①、我国的四季:以“四立”作为各个季节的开始。 我国民俗多用“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2月4日前后、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四)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二、四季的更替
三、五带的划分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五、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概念:地球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
1、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Fra bibliotek2、公转轨道
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 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66°34ˊ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现象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23°26ˊ
北温带 北 回 归 热 赤

线 道 线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有太阳直 0 射现象
0

23°26ˊ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现象
回 归 南温带 极 圈 南寒带 90
0
66°34ˊ 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 的时间间隔。
历时:365日5小时48分46秒 回归年比恒星年短20分24秒
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
5、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是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这个 角度称为黄赤交角。 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66°34′的夹角。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

赤道:昼夜等长。
4
6月22日~ 9月23日之间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但南移
北半球地区 昼长夜短, 昼渐短 越往北昼越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半球地区 昼短夜长, 昼渐长 越往南昼越短,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赤道:昼夜等长。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
66°34´N 23°26´N 23°26´S
③ 上海(31º N附近)
④ 汕头(23º 26‘N附近)
⑤ 海口(20º N附近)
汕头、海口、上海、北京、哈尔滨 ④ ⑤ ③ ② ① 。 夏至日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
冬至日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
海口、汕头、上海、北京、哈尔滨 ⑤ ④ ③ ② ①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越往南昼越短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及其以南都是极夜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及其以南都是极昼
6月22日
夏至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12月22日
冬至
(北半球) 夏至日 6/22 昼最长,夜最短
23º26´N
(北半球)昼>夜 昼渐长,夜渐短 春分日 3/21
(北半球)昼>夜 昼渐短,夜渐长 秋分日 9/23 全球昼夜均分 (北半球)夜>昼 昼渐长,夜渐短
*
黄赤交角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为66°34′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23º26′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为66º34′
思考: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件(41张).ppt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件(41张).ppt
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⑤ 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D春分日和B秋分日。
小结
运动特征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
方向 速度 周期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
课堂检测
B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就线速度而言,北京小于深圳;就角速度而言,北京大于深圳
3. 6小时中,这些恒星在天空中转动了多少角度呢? 90度
4. 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拍摄地点的纬度,纬度越高,北极 星的高度越大,北极点北极星的高度最大为90°。
课堂探究4
圣马科发射场 (美国)
库鲁发射场 (法国)
美国圣马科发射场和法国库鲁发射场的位置示意
结论: α = 1 = θ
北极星仰角=当地纬度数
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课堂探究3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 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数小时的曝光,得到的一张绚丽星轨照片。
思考:
1. 为什么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 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
2. 这些恒星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3. 6小时中,这些恒星在天空中转动
侧视 俯视
角速度 线速度 恒星日 太阳日
北极上空 南极上空
PART 02.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的运动
地球公转 | 轨道和速度
观察地球公转
思考: 1.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 地球公转是匀速的吗? 3. 地球公转和自转有什么相同点?
• 近似正圆的椭圆 • 不是匀速 • 旋转方向相同
(3)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_恒__星__日__。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课件
第三页,共十三页。
地球(dìqiú)的公 转
地球公转(gōngzhuàn)的方 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 (gōngzhuàn)周期为一年,公转 (gōngzhuàn)轨道形状为近似正 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 公转(gōngzhuàn),地轴总是倾 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 向北极星。
第四页,共十三页。
二分二至点以后 太阳直射的半球
第五页,共十三页。
地球(dìqiú)的公 转
太阳(tàiyáng)直射点在南北纬 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 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 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 们是太阳(tàiyáng)直射点能够到 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 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 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得 到太阳(tàiyáng)直射,地面获热 就多。
极夜(jíyè)
第九页,共十三页。
地球(dìqiú)的公转
由于各地的昼夜长短和阳光照射角度(jiǎodù)在有 规律地变化,所以同一地点在一年内不同月份 所获得的太阳光热就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 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所以中纬度地区就有了 明显的四季之分。
第十页,共十三页。
地球(dìqiú)的公转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地球(dìqiú)的公转
地球自转(zìzhuàn)的方向和周 期
昼夜(zhòuyè) 更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变化
第十二页,共十三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地球的公转。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为一 年,公转轨道形状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形。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zhǐ xiànɡ)

地球的运动-公转

地球的运动-公转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夏至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极昼

春分
昼夜平分
秋分
春分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
23º 26´S
各个节气,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极圈极夜
[依据晨昏线判别节气]
2、正午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角 A、H=900-纬度差 当地纬度 直射点纬度
D
C
17、关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下列叙述 中正确的是( ) A、每年3月到10月份,太阳直射点都在北半球 B、从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 28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 C、从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夏至日(6月 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北回归线 D、从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
C
4.当小明从电视中看到冬奥会开幕时,温哥华所在 时区的区时是( ) A.2月13日18时 B.2月12日18 时 C.2 月13 日17 时 D.2月12日17 时
B
5.下列日照图中(图2,箭头表示太阳光线),能正确 反映春分日日照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 读图8“地球公转示意图”。 6.广州亚运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7.广州亚运会期间,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现象
C
二、双项选择题 1、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为夏至日 B、全球各纬度地区昼夜等长 C、济南的白昼最短 D、杭州可能正值桃花盛开时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地球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星球,其独特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得地球具有丰富多样的气候、生态和地理特征。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自转运动的造成是因为地球形成时初时速度的保持。

这种自转运动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地球的自然时钟。

地球的自转运动带来了日出和日落的变化。

当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照到地球一部分地区时,该地区进入白天,而其他地区则处于黑夜之中。

这种昼夜交替的变化,为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的节奏。

白天的阳光提供能量用于光合作用,夜晚的黑暗则提供了恢复和休息的机会。

此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离心力。

地球的赤道部分比极地部分更远离地轴,因此赤道部分所受到的离心力较大。

这使地球呈现出类似椭圆形的形状,形成了地球的扁球体。

地球扁球体的形状也影响了地球上重力的分布和地球的地形。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5.25天。

地球的公转运动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而产生的。

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由于地球的轨道形状接近椭圆,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在公转过程中会有所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我们经历的是冬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我们则经历夏季。

这种公转运动导致了地球各地温度的变化,季节的交替。

地球的公转运动还导致了黄道与赤道的倾斜。

黄道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赤道则是地球的自转轴与黄道的交点。

由于地球的轨道倾斜,所以在公转过程中,阳光照射到地球的位置也有所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的不同地区在一年中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季节。

三、地球运动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人类和整个地球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这些运动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稳定的气候变化。

通过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上的气候得以呈现多样性,从而使得动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昼 半 球
昏 线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方法:
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
由夜入昼,为晨线; 由昼入夜,为昏线。
理论上晨昏圈是一大圆,故它永远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 线的地方时为6∶00,是当地的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相交处的经线 的地方时为18∶00,为当地的日落时间。 昏线 晨线 18∶00 6∶00 6∶00
经度相同,地方时一定相同
我国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经度约为 东经 73° 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的东部 经度约为 东经 135°
请计算一下: 我国的最西端与最东端的地方时 相差几小时几分钟?
3、地方时、时区和日界线
A、地方时计算
①概念:因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②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早西晚。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至日 (6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冬至日 (12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最 近的一天
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 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50 B.59.50 C.66.50 D.360 解析: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 |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冬至日)| = |36+23.5°|=59.50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 幢楼房。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1)新楼至少要 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才 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高考复习-地球的运动——公转

高考复习-地球的运动——公转

C D
E
读图描述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侧视图
C 北极上空俯视图
北半球: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南半球: 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南极上空俯视图
总结: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春、秋分 夏 至 冬 至
太阳直射点在哪 个半球则哪个半 球的昼长>夜长
2、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12.22
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 北半球各纬度昼变长,夜变短; 南半球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
3.21
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 北半球各纬度昼变短,夜变长; 南半球各纬度昼变长,夜变短。
9.23
6.22
● 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季节变化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季节变化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 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 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 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C)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一纬线各地的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相等。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但日出日落时间不一定相同。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
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
相等。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公转)PPT课件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公转)PPT课件

练一练
下面节日,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公转速度快 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儿童节 今天
元旦
春秋分日照图
太 阳 光
夏至日日照图
0° 23°26′ 46°52′ 90° 66°34′ 43°08′ 0°
太 阳 光
冬至日日照图

43°08′ 66°34′ 0°
阳 光
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增大为30°,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300 23.50 热带范围变大 23.50 300 600 温带范围变小
600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四季更替
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阳能 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 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 动方式。据此回答:
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 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50 B.59.50 C.66.50 D.360
解析: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当地纬度±直射点 纬度(冬至日)| = |36+23.5°|=59.50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夏至日 (6月22日)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至日 (12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三)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

地球公转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概念、方向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

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恒星年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

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

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

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回归年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

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

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

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

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

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

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

地理自转和公转

地理自转和公转
A.东边比西边更早看到日出 B.北半球的河岸右岸比左岸陡 C.地中海气候将分布于南北纬30°—40° 大陆东岸 D.地球北温带范围将扩大
更多…
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 6时58分42秒
返回第一部分 返回第二部分 知识小结
承上启下题
b 地球 银河中心
太阳
a
太阳
b c
图一
图二
◆若a、c为近日点、冬至日或远日点、夏至
B 日两组中的一组,以下说法正确的…( )
A.a为近日点,c为冬至日
B.a为远日点,c为夏至日
C.a为冬至日,c为近日点
D.a为夏至日,c为远日点
返回第一部分 返回第二部分 知识小结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即1恒星日。
练一难 练二易 练三星 练四飞
恒星日与太阳日图解
地球的运动
公转
公转中心
太阳
公转方向
自西 向东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 逆时针转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
顺时针转
公 转
角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平均每日向 东推进约1°。
速 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线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平均约 30㎞/S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运动 自转中心
自转 地 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自转方向
自西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逆时针转 向东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顺时针转
自 角速度 转 速 度 线速度
南、北极点无角速度,其余各地角速度 相等。约为15°/小时,1°/4分钟, 1′/4秒。
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赤道处线速度最 大(1670㎞/小时),线速度因纬度而 不同------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公转周期 365日6时9分10秒,为1恒星年。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共54张PPT).ppt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共54张PPT).ppt
(12月22日前后)
远日点(7月初)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2) 若图: 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焦点;
先判断近日点和远日点,然后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判断春分和秋分 点的位置。夏至和冬至的位置可根据远日点和近日点的时间并结合地球的 公转方向判断。
u
夏至日
冬至日
u
活动
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1.在图上绘制三条平行且等距的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根据等值线变动,确定地势的高低
•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小处(B),说明线速度较大,地势较高,为 山脊
•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大处(A),说明该地线速度较小,地势较低, 为谷地
下图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 完成1~2题。
1.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A.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在北半球的冬半年,地 球公转速度较快,公转 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在北半球的夏半年,地 球公转速度较慢,公转 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03
黄赤交角 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相关概念
一轴、两面、三角度、三个基本不变
一轴:地轴 两面: 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
66°34′ 66°34′
三角度: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 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90°
夏至(6月22日)
春分(3月21日)
秋分(9月23日)
北回归线

高中地理课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高中地理课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高 的地区?
①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②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发射时节省燃料。 总结影响地球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①纬度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②海拔 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线速度等值线的判读
●根据等值线变动,确定地势的 高低
○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 小处(B),说明线速度较大, 地势较高,为山脊。
○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 大处(A),说明线速度较小, 地势较低,为谷地。
1.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 )
读图,回答1~3题。
A
纬 度
课堂探究
分别计算赤道和北纬60°地球自转线速度,说明它们有什么关系?
60° 0°
N
r R 地心 θ
赤道
纬线圈周长 任一纬线的自转线速度= 自转周期
纬线圈周长= 2πr

=2πR·cosθ

=40000·cosθ 千米


60°纬线圈周长=40000·cos60 °千米 相
=20000千米

方法指导
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① 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 公转方向)
② 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③ 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④ 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 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为北半球冬至日,即图3中的C。
思考: 据图归纳各地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 一般规律?南北极点的角速度是多少?

1.2 地球的运动(公转)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

1.2  地球的运动(公转) 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

1、这一天太阳直射( ) A、北回归线B、赤道上C、南回归线D、北极圈 2、这一天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 3、该日金湖外国语学校旗杆正午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 相似。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 公转的方向
2、当北半球是冬至日时地 球公转的位置在哪?
0
66.5
0
北寒带
北 极 圈 北 回 归 线 赤
北温带
依据各地 获得的太 阳光热的 多少
0
热 带
南温带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 回 归 线 66.5
0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90 66.5
0
0
北寒带
北 极 圈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23.5
0
北 回 归 线 赤
北温带 热 带
① ④


3、当我们过春节时,地球 公转在哪两个位置之间?


4、当地球从①公转到④时,南半球从什么季节过 渡到什么季节?
冬季到春季
3、4、5月 比冬季多,比夏季少
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
相反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 1年(365.2422天) 太 阳 四季变化 五带划分
围绕中心 产生的地理现象
我们知道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前文也提到了五带的划分,地球表面可
划分为哪五带?它们是以什么为划
分依据的?
90
0
五 带 23.5 的 0 划 23.5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黄赤交角
地球轨道面
(黄道平面)
23.50
黄赤交角
一轴二面三夹角
23.50 N 66.50
黄道面
地球轨道面
23.50
(黄道平面)
赤道面
23.50 S
23.50
下一页
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3.50N ~23.50S)
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为零
直射点是在始终在赤道上
23.50N E 00
A
C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来自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D
23.50S
今天太阳直射点处在哪两个节气之间,将向哪个半球 移动?
下一页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D
近日点
A
远日点
C
B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在图中找到近日点、远日点的大致位置? 地球从冬至日向夏至日运动过程中,公转的速度是如何 变化?
二分二至
北回归线 23.50N
30N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23.50N 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下一页
已知太阳直射点由A点向B点移动,请问图 中各点的分别是哪个节气?日期是? B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地球的运动
公转部分
制作者:丁晓平
地球公转特点
公转方向
地球倾斜 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公转轨道
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公转轨道 公转速度
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变 慢
远日点
7月初 速度最慢
近日点
1月初 速度最快
公转周期
变 快
公转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6时9分
冬至日
变快
近日点
变慢
夏至日
下一页
本节知识点:
公转的特点、方向、公转轨道、速度、周期 黄赤交角 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二分二至
练习
在图中标出地轴、赤道、自转方向
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