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及方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介绍一些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及方剂
1、增强细胞免疫,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药物:人参、刺五加、黄芪、黄精、灵芝、云芝、猪苓、冬虫夏草、仙茅、仙灵脾、锁阳、鹿茸、杜仲、银耳、阿胶菟丝子、五味子、女贞子、首乌、熟地、杜仲、银耳、阿胶、龟板、当归、桑寄生、旱莲草、鸡血藤、红花、桑叶、蒲公英、柴胡、山豆根、青黛、野菊花、王不留行。

方剂:参附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生脉散、人参清肺汤。

2、诱导干扰素的产生
药物:黄芪、人参、山药、刺五加、灵芝、香菇、石斛、淫羊藿、枸杞、丹参、龙胆草、黄连、金银花、甘草。

3、影响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形成
药物:人参、刺五加、党参、黄芪、香菇、云苓、猪苓、海宝、沙参、天冬、鳖甲、枸杞、女贞子、玄参、附子、生姜、金银花、黄柏、柴胡、青蒿、龙胆草、丹参、甘草、麝香、肉桂、砂仁、大黄。

方剂:四君子汤、参附汤、黄芪建中汤、龟龄集、六味地黄汤、当归补血汤、四物汤、葛根汤、柴胡清肝汤。

4、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
药物:人参、刺五加、党参、白术、黄芪灵芝、云芝、银耳、冬虫夏草、猪苓、猴头菌、海藻、淫羊藿、枸杞、杜仲、肿节风、丹参、当归、蒲黄、白花蛇舌草、鸦胆子、紫草、青蒿、山栀、丹皮、知母、大蒜、鱼腥草、金银花、大青叶、野菊花、黄连、黄芩、大黄、穿心莲、白猫夏枯草、白英、一枝黄花、柴胡、石榴、洋金花、鹿角胶、牛黄、蟾酥、补骨脂、蘑菇、茯苓、甘草、麝香。

方剂: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保元汤、白凤丸、六味地黄汤、当归补血汤、黄连解毒汤、犀黄散、生脉散。

5、促进补体及溶菌酶产生
药物:白花蛇舌草、枸杞、人参、附子、肿节风、鱼腥草、当归、陈皮、丹皮、砂仁。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使用的一种剂型,因为它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应用,所以能全面、灵活地适应各种病证。

但是如果煎法不当,服药方法不科学,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此文对煎药的容器、次数、温度、药引、禁忌以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作详细的介绍,以方便大家掌握。

一、煎煮前ﻫ●煎药器皿选取
煎药时最好用陶器、砂锅,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铜锅、带油垢的锅及其它金属器皿。

因为油垢中可能含有致癌物—3,4-苯并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铁器可以和汤药中的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服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ﻫ●中药材是否需清洗?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虽然很多中药饮片看起来表面会有些灰黑,其实在出售前都经过了加工炮制,所以煎煮之前一般无需清洗。

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以及一些细小种子类的药材(如车前子等)被冲走流失。

●煎药前需不需要浸泡?
清洗步骤不能浸泡中草药,但煎煮之前,却需要有个浸泡药材的过程。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特别是在夏天,浸泡时间过长会很容易引起酸败),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

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切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二、煎煮中ﻫ●煎药需要多少水量?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

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

如果真的有人一边煲药,一边不断把药汁倒来倒去,作为煲中药的标准,这样瞎折腾其实也不可能煲出最佳效果的中药。

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而不是机械地用3碗水煮药。

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煎中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
煎药时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沸后改用文火,以防中药很快熬干,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未能溶解出来而影响药效。

煎熬时最好经常搅拌,让药液充分煎好煎透。

清热、解表药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头煎沸后再煎20-30分钟,二煎、三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

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大约40-60分钟。

许多老人家习惯于一副中药“返煎”三四次,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

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 贵重的药如何煎熬?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应另煎,时间要长一些,大约1小时左右。

三、煎煮后
● 煎好的药液如何处理,注意事项是什么? 1、煎好的药液最好用筛子过滤,每煎大50-200亳升,混合后分次服用。

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再次煎熬,浓缩后再服用。

切忌服用煎糊的中药。

室温高时,注意煎好的中药汤也容易变馊变质。

另外,服药用的碗杯要及时清洗。

2、每次煎药后,应立即将锅见内的药垢清洗。

3、药剂内,凡注明“先煎”、“后下”、“溶化”、“冲服”、“布包”的药要特别注意区别介壳类(如海蛤类、生牡蛎等)、矿石类(如生石膏、生牡蛎等)、毒性药物(如川鸟、草乌……)等,需先煎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如砂仁、佩兰等)要在其它药煎好前5-15分钟再放入;易溶化的药(如阿胶、鹿角胶等)应用煎好的药液溶液或将药隔水蒸化;冲服药(如三七粉、冰片等)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包煎药(如旋复花、车前子等)宜用布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如何服用汤药?如果没有特殊医嘱,最好每日口服2次(早、晚)或3次(早、中、晚),以3次的效果更好一些。

三煎后的药汤中,仍可含有20%左右的有效成分。

日服3次,有助于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度。

有些药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最好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或者饭后间断多次服用。

● 为什么不可忽视“药引”的重要性? 有很多中药用“药引”同服更为合适。

“药引”有利于引导其它药直达病所,使中药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常用的“药引”有以下几种:蜂密:味甘补中,润肠通便,润肺除燥,健脾解毒,可冲水调服,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等一类中药;米汤:适合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益肠、利膈利咽、生津止渴、利尿祛湿等功用的中药以调和诸药,起协调作用并可减轻难以消化吸收的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姜汤:“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可和中止呕、温中祛湿,适合具有治疗风寒表证、肺虚咳喘、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等功用的中药。

生姜3-5片水煎取汤;枣汤:味甘益脾,益气养血,可缓和药性,解毒,生津,止泻,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

适合具有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等功用的中药。

大枣5-10枚水煎取汤;温黄酒:可增药力,因为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酒溶性成分。

●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对吗?中药无毒副的说法较为流行。

其实,凡“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一些有毒中草药如雷公藤、木防已、鱼胆、关木通、细辛、草乌、牵牛子等长期应用或过量服用,传统引起肾毒性反应。

近期报道,中草药引起肾损伤54例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有不同的程度的多尿、夜尿增多、脱水、烦渴、恶心呕吐、乏力或水肿、少尿或无尿、轻度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糖尿、高血压等症状。

研究表明,关木通、细辛中含有马兜玲酸可导致肾小管病变。

因此,不可轻视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治疗有疗程吗?服中药不象服西药有严格界定的疗程。

一般来说,服中药时间的长短,应根据中药辩证论治理论、病情稳定与否或进展状况,以及同时采用的西医治疗反应以及病人对中药的耐受程度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考虑。

短的可服用几天,如辅助化疗期间对恶心呕吐缓解消化道症状的中药治疗。

长的可服几年,如患者康复期服用一些补益类中药,有利于防止复发。

临床报道,肠癌患者术后边连续肥健脾清热解毒中药3-5年,可减少复发。

有报道肺癌、乳腺癌和子宫颈癌患者长期辅助应用扶正中药生存率可提高5-10年。

● 中药能否与西药同时服用?最好不要同时服用,因西药与中药、中成药之间的复杂关系很难确定,需严防服后产生拮抗作用或协同作用造成不良反应。

为使药物被充分吸收,一般习惯把服用中药、西药的时间隔开。

ﻫ●能否用饮料、茶水、牛奶、豆浆作为“药引”送服中药?
一般强调用温开水送服中药。

用饮料、茶水等服药有可能降低可破坏药效。

例如:茶中含水中含有的单宁酸与带有碱性的中药碰到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减少有效成份,降低药力而影响疗效。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前人在煎药、服药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中药汤剂服用得当与否,关系到治疗的疗效。

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医患间的沟通,也能促进医患间的合作。

中药材须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做为中药饮片,其炮制的目的作用有: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除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矫味、矫臭;便于制剂、煎服和贮存;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如果用水清洗,清除或改变其中的有效物质,必然会改变药效。

ﻫ例如,某些中药里含有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枸杞中的酸,麻黄中的碱,甘草中的糖,杏仁中的甙等,水的溶解度就很大,如果煎前用水洗,有效成分也会大量损失。

在中药饮片中,有不少本来就是粉末,如花粉类蒲黄,如果用水清洗,造成粉末类药物流失,势必会减弱或改变原有药效,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