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合集下载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全球范围内每年有 数百万人死于狂犬 病。
目的和范围
规范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 作,降低狂犬病发病率和死亡
率。
对狂犬病暴露者进行评估、分 类、处置,确保其生命安全。
对暴露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预 防措施,防止狂犬病病毒传播

工作原则与流程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范。
建立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流程,确保各环节衔 接顺畅、操作规范。
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水 平。
02
暴露分类与风险评估
暴露定义与分类
狂犬病暴露定义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 、抓伤、舔舐皮肤或者粘膜破损处,导致狂犬病病毒进入人 体,从而导致感染。
狂犬病暴露分类
根据咬伤、抓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部位、程度以及 是否有出血等,可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I级、II级和III级。

其他预防措施
预防宣传教育
加强狂犬病预防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狂犬病预防知识的认
识和意识。
动物管理
加强对动物的管理和饲养,防 止动物咬伤人或其他动物。
及时就医
如被咬伤后出现发热、头痛、 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
免延误治疗。
04
效果评估与后续管理
效果评估内容与方法
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疫情控制效果、预防接种效果、健康教育效果和社会参与度等方面。
后续接种
狂犬疫苗一般需接种5针 ,应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全 程接种。
特殊人群预防处置
孕妇
孕妇如被咬伤,应尽快进行伤 口处理和免疫接种,同时应向 医生咨询是否需要特殊关注和
处理。
免疫功能低下者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23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CATALOGUE目录•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类•狂犬病暴露预防措施•狂犬病暴露处置原则•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流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01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类•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皮肤或者粘膜破损处,导致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可能导致感染的情况。

狂犬病暴露定义狂犬病暴露根据暴露程度分为三级:一级暴露、二级暴露和三级暴露。

一级暴露是指与狂犬病宿主动物接触或被舔舐皮肤,但无咬伤或抓伤;二级暴露是指被咬伤或抓伤,但无出血;三级暴露是指被咬伤或抓伤,伴有出血。

狂犬病暴露分类1狂犬病暴露的危害23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狂犬病暴露的危害极大。

一旦发生狂犬病暴露,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能迅速扩散,导致发病甚至死亡。

狂犬病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和心理障碍,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影响。

02狂犬病暴露预防措施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以减少病毒的残留。

伤口处理彻底冲洗用手指挤压伤口周围,排出瘀血和分泌物。

挤压排毒使用2%至3%碘酒或75%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减少局部感染。

消毒处理接种程序一般采用五针法或四针法,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接种。

及时接种在暴露后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越早越好。

被动免疫对于严重的咬伤或部位,还需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增强免疫效果。

免疫接种高危人群对于经常接触动物或从事动物相关工作的人员,应提前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定期进行抗体检测。

禁忌人群对于疫苗成分过敏或患有某些严重疾病的人群,应避免接触动物或减少暴露机会。

特殊人群预防妥善保留对于暴露现场的物品和环境,应进行消毒处理,并妥善保留被咬伤的衣物和相关物品。

报告和记录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记录暴露和处置情况,以便后续追踪和管理。

暴露现场处理03狂犬病暴露处置原则评估伤口的部位、大小、深度、污染程度等信息。

了解受伤部位的神经分布和肌肉情况,判断病毒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评估结果与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工作 规范。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完善工作规范 ,提高预防处置工作的质量。
工作规范更新与完善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工作规范进行更新 与完善。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狂犬病暴露,建立更加完善的 预防处置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
03
狂犬病暴露预防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狂犬病疫苗分为人用疫苗和兽用疫苗,根据不同接种对象可 分为二倍体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
接种原则
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疫苗,不同品牌疫苗 应当尽量减少接种针次,避免重复接种。
暴露前预防
预防对象
暴露前预防主要针对具有高度狂犬病感染风险的人群,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 实验室工作人员、狂犬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等。
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 物,以预防感染。
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
05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实施
实施机构与职责
职责分工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分工,建立狂犬病预防控制协作机制。
组织协调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公安等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共同做好狂犬病预防控制工 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工作制度与程序
工作制度
建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制度,包括预防接种、病例监 测、疫情报告等制度。
工作程序
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程序,包括预防接种、伤口处 理、疫苗接种等程序。
培训与演练
培训
加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演练
定期组织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局部浸润
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 白或狂犬病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 力。
预防接种
根据暴露程度和风险评估,进行狂 犬病疫苗接种,一般需要接种5针。
暴露后预防处置的时限要求
1
伤口处理应尽快进行,最好在受伤后立即进行 。
2
预防接种应在暴露后24小时内开始,并尽可能 早地进行。
3
对于严重暴露或高风险人群,被动免疫制剂的 应用也应尽早进行。
02
根据暴露程度和风险评估,给予狂犬病疫苗接种,以预防狂犬
病的发生。
被动免疫制剂应用
03
对于某些高风险暴露人群,可以考虑使用被动免疫制剂以增强
免疫效果。
暴露后预防处置的步骤
伤口清洗
使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对伤口进行 清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彻底清 除污物和细菌。
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 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风险。
了解患者狂犬病暴露史、既往免疫接种史、 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
免疫接种情况
评估患者的伤口情况、免疫状态、其他疾病 等。
了解患者狂犬病疫苗接种情况,判断免疫效 果。
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与处理
风险分析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分析患者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的风险。
处理措施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加强免疫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等 。
果。
加强培训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教育,提高 预防处置技能和水平。
对未来狂犬病预防工作的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进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 。
开展科学研究
积极开展狂犬病预防控制科学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技术和 方法。
提高公众参与度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 患者拒绝必须签字
编辑课件
32
93岁老人被自家猫咬伤。
编辑课件
33
伤口缝合建议
• 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伤口的缝合和抗生素的预 防性使用应当在考虑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及暴露后 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
• 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
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清洗或者消毒时
如果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编辑课件
30
伤口冲洗:
用20%的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 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 理盐水(清水)洗净伤口,用无菌脱脂棉吸尽残 留液。
• 妊娠妇女、患急性发热性疾病、过敏性体质、使 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酌情推迟暴露前免疫
• 免疫缺陷病人不建议暴露前免疫,如处在高暴露 风险中,亦可进行暴露前免疫,但完成免疫接种 程序后需进行中和抗体检测
• 对一种疫苗过敏者,可更换另一种疫苗继续原有 程序
编辑课件
26
第二十七条
•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辖区内狂犬病 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合理布局。
清创消毒后,应当先用被动免疫制剂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数 小时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当放置引 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 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 控制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
编辑课件
34
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
1. 眼部:波及眼内的伤口处理时,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版 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版 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消毒处理:2-3%碘酒(碘伏)或75%酒精涂擦伤口。 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
规范的处理可大大降低伤口内病毒残留量
• 伤口处理具有极大意义,无论暴露者是否自 行处理过伤口,均应由医务人员按照上述步 骤规范处理
• 患者拒绝必须签字
93岁老人被自家猫咬伤。
伤口缝合建议
• 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伤口的缝合和抗生素的预防 性使用应当在考虑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及暴露后时 间间隔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
创消毒后,应当先用被动免疫制剂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数小时 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当放置引流条, 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 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 制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
• 从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医师须经县级以上地 方卫生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八、二十九条
• 第二十八条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应当具备
– 必要的伤口冲洗、冷链等设备 – 和应急抢救药品。
• 第二十九条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应当建立 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 主要包括冷链管理、 – 知情同意书、 – 接种登记、 – 不良反应登记报告等
– 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
•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 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
– 禁止臀部注射。
• 如不能确定暴露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健康状况, 对已暴露数月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应当 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
第十一条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疫苗接种方案与时间表
儿童接种方案
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分为五针,分别在暴露 后的第0、3、7、14、28天各接种一针。
成人的接种方案
成人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分为四针,第0、3、7 天各接种一针,第四针在第14天接种。
加强接种
在全程接种后,如果再次暴露,应加强接种两针 ,分别在第0、3天各接种一针。
疫苗接种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咬伤部位在头面部
咬伤部位在头面部,伤口较大、较深,且存在污染时,应考虑三 级暴露;
咬伤部位在手指或脚趾
咬伤部位在手指或脚趾,伤口较深、污染较重时,应考虑三级暴 露;
被咬动物状况
被咬动物处于狂犬病发病期、未接种或接种不全、有接触其他患 病动物等情况时,应考虑三级暴露。
04
预防处置流程
伤口处理
清洗伤口
监测方案与实施
监测方案
建立狂犬病暴露后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 测时间和频率等。
监测实施
按照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及时记录和整理监测数据,分析监 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控制措施与实施
控制措施
制定狂犬病暴露后控制措施,包括伤口处理、免疫接种、药物治疗等。
控制实施
按照控制措施进行处置,确保控制效果,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02
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得到了显
著提升。
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中
03
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狂犬病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高预防接种 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完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标准和规范,提高 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加强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的协作配合,形 成预防处置工作的合力。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ppt课件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ppt课件
风险评估工具来自狂犬病暴露评估问卷01
用于收集患者被咬伤或抓伤的详细信息,包括伤口部位、大小
、深度等。
狂犬病暴露风险评估表
02
用于记录患者的病史、身体检查和风险评估结果,判断狂犬病
暴露风险级别。
狂犬病预防处置记录表
03
用于记录患者预防处置的具体措施、疫苗接种情况等。
04
暴露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等。
02
种类和使用时机
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种类和时机,以达到协同预防狂犬病的效果。
03
不良反应
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同时也会对人体免
疫系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需要注意监测和防治。
其他预防措施
伤口处理
对于犬咬伤、抓伤等狂犬病暴露伤口,需要彻底清洗伤口、消毒,并在必要时进行缝合处 理。
控制狂犬病疫情
规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有助于控制狂 犬病疫情的扩散,减少人畜间狂犬病病毒传播 。
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提高防治效果 ,有效降低狂犬病发病和死亡人数。
工作原则
科学、规范、有序
01
开展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有序的原
则,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毒。
02
消毒处理
用2%-3%碘酒或75%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可有效杀灭狂犬病病毒。
03
外科处置
对伤口进行适当的清创和缝合,以减少病毒的感染范围。
疫苗接种程序
1 2
咬伤后预防
咬伤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一般不超过24 小时。
首剂接种
首次接种应在咬伤后48小时内完成,分别在第0 、3、7、14和28天接种。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理。
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加强预防接种教育
公众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社区活动、学校讲座等,普及狂犬病预 防知识,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预防接种宣传
鼓励公众定期为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并强调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暴露后处理宣传
宣传暴露后应如何正确处理,如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前往医疗机构 就诊等。
不良反应类型
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乏力、 头痛等。
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严 重者可对症治疗。
暴露后狂犬病发病与处理措施
发病原因
发病处理措施
狂犬病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 入体内,导致发病。
立即就医,隔离治疗,使用镇静剂、 解痉剂等减轻症状,同时进行免疫治 疗。
发病表现
03
预防接种与免疫程序
疫苗选择与接种程序
疫苗类型
狂犬病疫苗可分为动物源性和人 源性疫苗,其中人源性疫苗包括 VERO细胞、CHO细胞和MDCK
细胞等。
接种程序
暴露后预防接种应尽早开始,一般 是在发生暴露后的24小时内开始接 种,接种程序包括注射免疫球蛋白 和狂犬病疫苗。
接种剂量
根据暴露程度和疫苗类型,接种剂 量和接种次数有所不同,一般需要 注射3-5针,其中暴露程度较高的需 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舔舐、接触等其他暴露类型与风险评估
舔舐
被感染的动物的唾液舔舐人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如眼睛、口腔、生殖器等部位,存在一 定的传播风险。
接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感染病毒的动物直接接触,如拥抱、亲吻等行为,虽然较为罕见,但仍有可能导致病毒 传播。
风险评估
对于舔舐和接触等其他类型的暴露,应根据接触的频率、持续时间、接触部位以及被暴露 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高风险的暴露,应尽快就医并接受预防处置;对 于低风险的暴露,仍需及时就医并接受预防处置。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

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控制其传播,我们需要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并严格执行。

以下是一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的建议。

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1.加强疫苗接种:对所有居民及可疑犬只进行狂犬疫苗接种,按时完成免疫程序。

2.宠物管理:对所有宠物进行登记、标识,并确保其接种狂犬疫苗。

定期进行宠物的健康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隔离。

3.动物控制:对于无主流浪犬和可疑犬只,要采取措施进行捕捉和隔离观察,确保不再对人群造成威胁。

4.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和养犬人员的狂犬病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报告和监测:建立完善的狂犬病事件报告和监测体系,确保病例及时得到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当人类发生与疑似患有狂犬病或狂犬病的动物接触后,根据接触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1.非咬伤暴露:如被狂犬病患动物的唾液或其他体液接触到开放性伤口、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应立即洗净伤口并使用肥皂清洁,然后用消毒剂处理。

因为非咬伤患者感染风险较低,无需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2.咬伤暴露:如被狂犬病患动物咬伤,应立即用流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肥皂清洗伤口,尽量挤出伤口上的血液。

再次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然后用碘伏或碘酊液处理伤口,完成后涂上狂犬疫苗。

咬伤暴露的患者会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3.患免疫缺陷者暴露:医疗机构内发生咬伤暴露的患免疫缺陷者,需立即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

4.动物暴露处理:对于可疑狂犬病动物,应立即隔离并观察10天,如果10天后动物健康状态正常,则排除狂犬病的可能性。

5.进行疫苗免疫:根据不同暴露情况,进行不同剂量和时间的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由专业医生指导进行。

总结: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和暴露后免疫操作,对于减少病例的发生和控制疫情的传播非常重要。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的预防措施
02
1
狂犬病疫苗接种
2
3
狂犬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应遵循及时、足量、全程的原则。
接种原则
咬伤后应尽快接种,一般不超过24小时,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接种时间
一般咬伤者需接种5针,分别为咬伤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
接种程序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可用于狂犬病暴露后的预防。
02
保护公众健康
狂犬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通过预防处置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作用
预防狂犬病感染
规范的预防处置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人类感染狂犬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未来发展
05
针对狂犬病暴露高风险人群、宠物饲养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开展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对象
普及狂犬病预防知识,提高大众对狂犬病预防和处理的意识和技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xx年xx月xx日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CATALOGUE
目录
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类狂犬病暴露的预防措施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的意义与作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未来发展
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类
01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皮肤或者粘膜破损处,导致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可能导致感染的情况。
宣传教育内容
利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如公益广告、宣传册、网络宣传等,扩大宣传覆盖面和效果。
宣传教育形式
加强宣传和教育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增设接种点,方便群众接种。
提高接种覆盖率
增加接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第十四条
• 狂犬病病死率达100%,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无 禁忌症。
• 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一般 不需做特殊处理。
• 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应当及时就诊。 • 发现接种者对正在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有严重不良
反应时,可更换另一种狂犬病疫苗继续原有程序
精品课件
第十五条
• 稀释液应当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精品课件
第一条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不能确 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 舐粘膜或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或 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 或组织。
精品课件
第二条
•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 为三级
– I 级:接触或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 舔;
四针可以时间长点、最后一针可以取消。错后了原免疫程 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 前三针错后时间太多重来,没特别情况不要提前
精品课件
第十三条
• 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 若无法实现,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应 当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原则上就诊者不 得携带狂犬病疫苗至异地注射
–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
•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
–禁止臀部注射。
• 如不能确定暴露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健康状况, 对已暴露数月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应当 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
精品课件
第十一条
• 正在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可按照正常免疫程 序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也可按 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但优先接种狂犬 病疫苗。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
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 苗;
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
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 3.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按暴露前(后)程序完成了全程接
种狂犬病疫苗(细胞培养疫苗)者,不再需要使用被动免疫制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擦伤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
出血
简单说受伤了但没有
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眼判断时,可用酒精 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为II精级品课. 件,无疼痛为I级.不能够肯定时算II级。
暴露分级释义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至少已
致的微
小孩大 其它分泌物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贯穿性”表示 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 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 便时肛门被舔以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 污染
精品课件
狂犬病暴露后的风险
• 头面部多处咬伤:50-80% • 手指手掌手臂多处咬伤:15-40% • 一般情况:10%以下
是否发病跟很多因素有关
• 伤口缝合 • 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
精品课件
第十条 接种程序
• 程序一 (五针法) 个剂量
• 程序二(四针法) 21天 各1个剂量
0、3、7、14、28天各注1 0天上臂双侧2个剂量,7、
精品课件
第十条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 越早越好
• 接种程序:
–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和28天各注射 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
精品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条
• 判定为Ⅲ级暴露者,
–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 –接种狂犬病疫苗
精品课件
三步处理同等重要
• Ⅲ级暴露者必须是三步处理;重要性是同等的! • 缺一步必须说明原因并且要签字 • 标准化处理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
精品课件
第七、八、九条
• 伤口处理 –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 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 –清洗或者消毒时如果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精品课件
第三条
• 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师在判定暴露级 别后,根据需要,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
• 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 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 措施
精品课件
第四、五条
• 第四条 判定为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 第五条 判定为Ⅱ级暴露者, –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 –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 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
剩余部分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
精品课件
第二十条
抗狂犬血清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过敏试验
精品课件
第二十一条 再次暴露处理
1. 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 行伤口处理。
2. 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 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
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 程接种;
精品课件
第十六条
• 狂犬免疫球蛋白
20IU/K
• 抗狂犬血清
40IU/K
• 浸润注射
• 剂量不足时,可用生理盐水稀释再进行浸 润注射
精品课件
第十七、十八、十九条
• 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到伤口周围 • 剩余部分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 • 接种首针狂苗7天内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 狂苗与被动免疫制剂不得注射同一部位 • 不得用同一注射器注射两种制剂 • 粘膜暴露者,应当将被动免疫制剂滴/涂在粘膜上,
–Ⅱ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 抓伤、擦伤;
–Ⅲ级: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
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污
染。
精品课件
暴露分级释义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简单说就是有接触未受伤
精品课件
暴露分级释义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 理解:可能的话尽可能先停用计划免疫接种目的 是区别副反应来源
精品课件
第十二条
• 接种狂犬病疫苗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正确接 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
• 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一天或者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 时间按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 必须强调按时全程 • 病人自己没按时来可以但是医务人员不能够算错时间 • 具体工作:第二针可以适当错一两天、第三针两三天、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