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腓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

优:患肢等长,成角<5°,膝关节伸屈活动差15°以内,踝关节跖屈背伸各差1°~5°以内,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或成角<5°者。

良:患肢缩短之1cm,成角之10°,膝关节伸屈各差16°~30°,踝关节跖屈背伸各差6°~10°,X线片显示侧移位之骨折面1/4,重迭<1cm,成角<10°者。

尚可:患肢缩短1~2cm,成角15°以内,膝关节活动差31°~45°,踝跖屈背伸差11°~15°,X线片显示侧移位之骨折面1/2,成角>15°,重迭<2cm者。

差:不能达到上述要求者。

三种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三种固定的疗效。方法分别给予胫骨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固定,所有病例均同时应用1/3管形板固定腓骨。结果支架固定组最佳,交锁钉组次之,加压钢板组最差。优良率分别为:支架组100%、交锁钉组98.3%、加压钢板组82%。结论外固定支架组治疗胫腓骨骨折优于交锁钉和加压钢板。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临床上非常常见,治疗方法较多。因骨骼位置表浅,多数学者认为处理方法简单明了,但其存在浅在风险,尤以内固定断裂、钢板外露、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发生率较高。我们对我院2001年5月~2005年5月4年间收住的非开放性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病人220 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对所采取的三种固定方式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0 例,男128 例、女92 例,年龄18~62 岁。右侧115 例,左侧105 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32 例、高处坠落伤36 例、压砸伤25 例、摔伤20 例、扭伤7 例。

1.2 骨折类型及术式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126 例胫腓骨均呈粉碎性骨折。胫骨骨折按、Oestern分类:C0 27 例,CⅠ113 例,CⅡ68 例,CⅢ12 例。术式及术式选择:胫骨加压钢板+腓骨1/3管形板有41 例(C0 12 例、CⅠ20 例、CⅡ9 例),胫骨交锁钉+腓骨1/3管形板有116 例(C0 15 例,CⅠ77 例,CⅡ20 例,CⅢ 4 例),胫骨外固定架+腓骨1/3管形板有63 例(CⅠ16 例,C Ⅱ39 例,CⅢ8 例)。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者,优选支架和交锁钉固定。

1.3 治疗方法加压钢板组:胫前弧形切口,有6 例应用前外侧解剖型钢板其它病例钢板均置于内侧。腓骨取外侧纵切口放置1/3

管形接骨板。交锁钉组:9 例闭合穿钉,其余均行小切口暴露胫骨骨折,主钉插至距胫骨远端关节面1 cm处。均行静力型固定。腓骨骨折处理与上相同。外固定架组:其中6 例胫骨闭合复位,其余均行小切口复位,术中结合有限螺钉固定44 例,腓骨骨折处理与上相同。

2 结果

2.1 三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方面有显著区别见表1。支架组优于其他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1)。钢板组与交锁钉组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住院期间治疗经过的比较略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略

2.3 疗效评定所有病例均经4个月~3a的随访。按照Johner Wruhs胫骨干骨折术后最终结果评定标准[1]:优:骨折愈合≤5个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步态正常,负重时间≤3个月。良:骨折愈合≤8个月,膝关节活动良好,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少≤25°,旋转成角畸形≤10°,肢体短缩≤1 cm。差:骨折不愈合,踝关节活动较差,旋转成角畸形>10°或肢体短缩>1 cm,见表3。支架组63 例,优60 例,良3 例,优良率100%。交锁钉组116 例,优106 例,良8 例,差2 例,优良率98.3%。两组优良率经χ2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钢板组41 例,优30 例,良7 例,差4 例,优良率82%,与前两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

表3 三种固定疗效评定结果略

3 讨论

3.1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特点胫骨属皮下骨,肌肉被挫伤的机会较多,皮肤虽未穿破,但如挫伤严重,血运不良,亦可发生皮肤坏死。小腿中下段肌肉软组织相对少,骨折出血及软组织挫伤可出现明显的肿胀,并常伴有张力性水泡的发生,血性水泡多累及真皮层出现皮肤坏死。肿胀严重可并发小腿筋膜室综合症,须紧急手术减压处理,此时干扰了骨折的进一步治疗。该部位骨折因营养血管损伤,软组织覆盖少,血运较差,再加上手术对血运的破坏,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腓骨骨折多呈粉碎性,并且多出现短缩成角畸形,影响踝关节稳定,须同期解剖复位,手术固定。

3.2 加压钢板组胫骨均采用直线型,内侧解剖型,前外侧解剖型钢板固定,固定效果确切,骨折稳定性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出血不多,术后可不予石膏固定。但因其对胫骨血供影响较大,占据软组织空间较多,本组12 例经皮下髓道放置钢板。本组4 例发生胫前皮肤切口坏死,其中1 例两侧切口皮肤均坏死伴两侧钢板外露,经转移皮瓣及游离植皮治愈。其它3 例均行2~3个月创口换药治愈。

3.3 交锁髓内钉组9 例闭合复位病例,X线透视至少保证一面骨皮质呈延续性复位,以恢复胫骨长度。其余均小切口解剖复位,静力型固定。本组骨折处剥离相对较少,但扩髓所致出血量较多。骨折固定后稳定性不如钢板组,特别是存在旋转不稳定。其中1 例旋转不稳定明显,术后辅助石膏外固定。1 例出现胫前切口皮肤间断发黑坏死,2个月后痂下愈合。2 例发生主钉断裂,考虑为该种固定方式存在旋转不稳定有关。膝踝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

3.4 外固定支架组57 例胫骨均小切口暴露,对碎骨块尽可能用直径3.5 mm螺丝钉与主骨干固定,大部分病例经此处理后,胫骨已恢复连续性且有相对稳定。在结合具有弹性固定原理的外固定支架,可使骨折断端间更加稳定。本组术中出血最少,用时短,明显优于前两组(P<0.01),未出现切口皮肤坏死。部分病人在早期功能锻炼中,踝关节的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可能与皮肤牵拉有关。

3.5 三种固定方法的比较目前,虽然胫腓骨折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争议[2]。但大宗病例观察整体结果均满意。三组病例中,支架组与交锁钉组其优良率明显好于钢板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外固定支架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软组织损伤程度、并发症、切口美观程度等方面均存在明显优势。它亦能对需要植骨的病人提供更大的植骨空间,你可以较早得安排手术而不必过分担心切口皮肤及肢体肿胀问题。钢板固定的病人多须等待1~2w时间,以避免出现切口缝合困难,皮肤坏死,钢板外露的风险。交锁髓内钉虽然固定可靠,但病人多因过早活动,活动量大,有存在主钉及锁钉断裂的危险。Wallace等[3]曾研究证明:骨折端接受细微运动,其轴向位移为2 mm时可视为骨折愈合早期的最佳力学环境。显然交锁随内钉及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效果即符合这一原理。刘去鹏[4]等研究认为对于复杂的胫骨骨折,断端间常不能完全接触,如单行支架固定将会遗留不稳定界面,将会造成骨痂反复的力学断裂,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故我们对斜形骨折或粉碎性骨折病人,均加用几枚螺钉固定,较好得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对于长管骨骨折病人多数学者推崇交锁髓内钉应用,特别是股骨干,胫骨骨折。但在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处理中其优势欠缺。我们经验是对于肢体肿胀严重,软组织挫伤明显,骨折线波及范围较长,肢体血运欠佳或女性病人优选外固定架治疗。对于肥胖病人可优选交锁钉。钢板固定仍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但对于软组织挫伤重的病人应慎用。

【参考文献】

[1]刘志雄,主编.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廉评定标准[J].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9629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