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最新心电监护知识培训PPT课件
次数,用分规的两尖测定两组心电图P-P或R-R的 距离,每分钟60s,用60/测得的时间即为心率。 尚有其它方法可在实践中学习。正常心率一般在 60-100次/分。
• 室性过早搏动的主要心电图改变:
★提前出现QRS-T波群,其前无P波或有无关窦P。 ★提前的QRS-T波群形状错综复杂,较之正常窦律者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
• 超急性期:为时短暂,很少记录到。心电图① ST-T
呈一宽大直立高耸波。②QRS波群振幅增高并轻度增 宽。
• 急性期:心肌梗塞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心电图① 出
现Q波。 ②ST段上升呈上凸曲线。③T波呈对称性倒 置。以上变化可同时出现,此时确诊已无疑问。
• 稳定期:①殘存Q波,少数Q波经早期治疗或随病程
• 损伤型:心肌进一步损伤,表现为ST段上升或单
向曲线,是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仍是可以恢 复的。
• 坏死型:系由于心肌缺血极为严重而产生坏死,
不能除极。表现为Q波及QS波,一般不再恢复正 常。近年静脉溶栓的早期应用,可消失不见。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心电图特征
• 出现Q波:Q波宽达0.04”。呈QS、QR或Qr型。
延长可消失。②ST段逐渐下降至基线。③T波倒置缓 慢恢复,或长期保持不变。
某些患者实施早期有效治疗,不再呈现上述典型 心电图改变。
2、血压的观测
•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
压力。分动脉血压、毛细血管血压、静脉血压, 一般所说的指动脉血压。
• 正常值90-139/60-89mmHg。
(2)P-R间期: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 表激动从窦房结通过心房、交界区到心室肌开始 除极的时间。心率60-120次/分时,P-R间期为 0.12-0.20“,心动过速时相应缩短,心动过缓时 可略延长,但应<0.22“。
心电监护仪使用培训PPT
14
关于降压
• 内科护理学(第5版)关于高血压急症的降压标准: • 1、初始阶段(数分钟至1h内)血压控制标准为平均动
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的25%; • 2、在其后的2-6h内,降血压降至安全水平,一般为
12
心电监护仪报警阈值设置原则
• (1)根据病情及监护需要预先调整好监护参数报警阈 值的上下限,并根据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合理 的调整,避免漏报及无效报警。
• (2)根据医嘱设定目标值,且每班护理人员知晓管床 患者监护仪的报警设置范围,做好交接班。
• (3)根据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调定允许的最低 和最高安全报警范围。
心电监护仪使用及报警参数的设置
1
心电监护仪使用
•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 电极片的贴法 • 袖带的固定位置 • 血氧饱和度探头的使用 • 报警设置规范 • 常见的异常心电图
2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3
电极片的贴法
应知应会中
4
电极片的贴法
不除颤时
三个导联位置 沿皮肤纹理贴 经常更换位置
5
电极片的贴法
160/100mmHg; • 3、如情况稳定24-48h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
15
谢谢!
16
1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报警设置规范
1 心率报警的阈值设置:常规设置上限为100次/分,下线为60次/分; 特殊患者设置为实际心率值±10~20%范围或根据医生的目标。
2 血氧饱和度报警阈值的设置:常规设置上限为100%,下线为90%, 特殊患者根据医生目标值设置。
心电监护培训 ppt课件
环境:整洁有电源和插座
用物(1)监护仪(2)治疗盘内备 电极片、75%酒精棉球、监护记录单
准备
6
监测前的准备
完好的供电系统和良好接地
接地良好
接地不良好
7
监测前的准备(合格的传感器:类型、规 格。。。)
润湿 丰富洁 的导 联线 接头
适合病人类型 的血压袖带尺 寸(标志线)
• 心电监护呈一条直线时首先判断大动脉
23
血压测不出
导气管通畅 不能缠结
袖带被身体 压住了
袖带的松紧 程度不对
袖带的位置 与方向不对
24
• 监护仪所测血氧饱和度与同时血气分 析所得的值相关性不高障碍分析:
• 常见原因为传感器放置位置不正确或光电 检测管没有正对发光管。
• 传感器放在安有血压袖带、动脉导管或正 在输液的肢臂。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1、评估
核对医嘱及监测项目
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及胸部皮肤情况
对清醒患者告知检测的目的、 方法,取得患者配合 评估周围环境、光照 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评估
5
2、准备
护士自身准备 监测前的准备
病人准备:皮肤和体位
8
病人状态:病人类型、皮肤、指甲、运动、情绪
心电监护--ppt课件精选全文
在有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病人中,如果对数值有怀 疑,应该立即手测血压进行对比
2024/8/11
17
氧饱和度的监测
SaO2表示氧合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总数的百分比 在监护屏幕上还可以提供脉率信号 氧饱和度的波形:波形是连续自动调整的,代表了
构成SaO2测定信号的质量。如果波幅很小,说明读 数可信度很低 测量部位:最常用食指,选用甲床条件好的(根据 选用的探测接头不同,可以选择耳垂、鼻尖等部位) 指套松紧适宜,注意局部压疮
同侧肢体输液病人
测量的限制:在这些状况下,测量不可靠或测压时间延长
病人移动、发抖或者痉挛
心律失常 、血压迅速变化
严重休克或者体温过低
2024/8/11
极限的心率(低于40BPM或者高于300BPM) 10
肥胖和水肿病人
有创血压的测量
监护仪:模块、导线(根据换能器的不同, 物 有不同的配置),参数的调整
❖ PAP—肺动脉压 ❖ RAP—右房压
❖ LAP—左房压 ❖ ICP—颅内压
That all !! Thank you !!!
2024/8/11
25
❖ 2.从压力模块进入,双击“传感器校零”直到出 现“正在进行校零”.
❖ 3.直接从心电监护仪表面的“步骤”进入,按下 “全部压力校零”,再按“确认”键.
2024/8/11
14
换能器的位置
将水气交界处(通大气的三通)置于右心房 水平(腋中线第四肋间)
心电监护的使用PPT课件
若导联线与电极片连接不良导致脱落,应 重新清洁皮肤、粘贴电极片并连接导联线 。
电池电量不足
设备故障
当设备提示电池电量不足时,应及时更换 电池或充电,确保设备持续工作。
如遇设备故障无法正常工作,应立即停止 使用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07 总结与展望
心电监护技术发展趋势
1 2 3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电监护设备将 越来越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电信号并给 出预警提示。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心电监护结果,医生可以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加 精准、有效。
预防复发
通过对康复患者心电信号的长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脏疾病的复 发迹象,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复发率。
06 心电监护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
了解患者病情
01
评估患者心脏状况,确认心电监护的必要性。
选择合适的心电监护设备
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导联,如 常规12导联、加压肢体导联等。
信号处理流程
01
02
03
04
预处理
去除基线漂移、工频干扰等噪 声,提高信号质量。
R波检测
准确检测R波位置,为后续分 析提供基础。
特征提取
提取心电信号的时域、频域特 征,如RR间期、QRS波群时
限等。
分类与识别
基于特征对心电信号进行分类 和识别,如正常心电图、心律
• 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心电 监护设备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因此,医院和厂商应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 研发,开发出更加先进、便捷、舒适的心电监护设备,满足患者的需求和医疗 发展的需要。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版《心电监护》ppt课件
《心电监护》ppt课件CONTENTS •心电监护基本概念与原理•心电监护设备与技术•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临床案例分析•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策略•总结与展望心电监护基本概念与原理01心电信号产生及传导机制心脏电生理基础心肌细胞的离子流动与膜电位变化心电信号产生心脏除极与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传导系统心脏内特殊传导组织与心肌细胞间的电信号传递代表心房除极过程,反映心房肌的电活动代表心室复极过程,反映心室肌的复极状态可能与心室肌的“后除极”有关,临床意义尚不明确代表心室除极过程,反映心室肌的电活动P波QRS波群T波U波心电图波形特征及其意义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及识别方法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Ⅰ型、二度Ⅱ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监护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实时监测连续、实时地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及时发现异常变化辅助诊断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特征,辅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治疗评估根据心电监护结果,评估治疗效果及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风险通过长期心电监护,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风险,及时进行干预心电监护设备与技术02传统心电图机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便携式设备操作简单,易于上手。
01020304传统心电图机体积较大,重量重,不便于携带;便携式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
传统心电图机功能全面,适用于多种场景;便携式设备主要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功能相对简单。
传统心电图机价格较高,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便携式设备价格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设备体积与重量功能与用途操作便捷性价格与维护成本传统心电图机与便携式设备比较实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通过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信号,捕捉异常心电事件。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实时性强,能够捕捉偶发性异常心电事件;但长时间佩戴可能导致患者不适,且数据量大,分析难度高。
2024版心电监护ppt课件
及时发现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术后继续监测患者心电信号,评估手术效果及恢复情况
急诊科中心电监护应用
快速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及时识 别急性心肌梗死等危急情况
辅助医生迅速做出诊断,缩短救 治时间
监测患者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趋 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心电监测服务, 保障救治效果
作用
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测,以便及 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断 和治疗提供依据。
心电图产生原理与波形识别
产生原理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 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脏是一个立 体的结构,为了反应心脏不同面的电活动,在人体 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以记录和反应心脏的电活动。
案例分析:成功救治经验分享
01
案例一
重症监护室中成功救 治一名恶性心律失常 患者
02
案例二
手术室中成功保障一 名高风险手术患者的 安全
03
案例三
急诊科中成功救治一 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04
经验总结
强调心电监护在临床 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分享成功救治经验和 技巧
04
心电监护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
Chapter
课程设置
包括心电监护基本原理、设备操作与维 护、心电图识别与解读、异常情况处理 等内容。
培训方法选择及实施过程
培训方法
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培训方法,确保医 护人员全面掌握心电监护技能。
实施过程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邀请专业讲 师进行授课,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实践操作和考核。
考核标准制定和执行情况
考核标准
根据培训目标和课程设置,制定全面 的考核标准,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 践操作考核两部分。
2024版心电监护的使用ppt课件
工作原理
通过电极片采集患者心电信号,经过 导联线传输到主机进行处理,最终在 显示器上呈现心电波形和参数。
1. 准备设备
2. 贴附电极片
在患者胸部正确位置贴附电极片,注 意清洁皮肤和选择合适的电极片。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连接电源和导联 线。
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
3. 连接导联线
将导联线正确连接至主机和电极 片。
01
பைடு நூலகம்
02
03
病情需要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是否 需要进行心电监护,如心 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评估患者状况
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 循环等状况,确定是否适 合进行心电监护。
了解过敏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特别是对电极片、导电胶 等材料的过敏反应。
皮肤准备及电极安放位置
皮肤准备
清洁患者皮肤,去除油脂 和污垢,保持皮肤干燥。
智能心电监护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智能心电监护系统能够自动分析心电数据,识别异常波形,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和高效的辅 助诊断。
个性化心电监护方案的制定 针对不同患者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心电监护方案,包括电极贴附位置、监测时长、数据处理和分析方 法等,以提高心电监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观察记录
密切观察心电波形变化,及时记录 异常波形和报警信息。
定期维护
定期对心电监护仪进行维护,如更 换电极片、清洁仪器表面等,确保 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04
波形识别与数据分析技巧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
01
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圆钝。
02
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正常人多为qR、qRs、Rs、R
心电监护的使用ppt课件
心电监护培训ppt课件
心电图监测
心率 显示屏上可见直接数字显示 心律 有无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
上速、室颤、房颤、房扑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具备心律失常分析程序的仪器可自动分析并 报警
心电图监测
波形 观察各波形,各段有无明显异常,有的仪器 可显示ST段移位的程度。对于复杂的心律失常,须 做标准心电图综合判断
成人一般60~100次/分,婴幼儿较快,可达130~ 150次/分。
监护仪报警范围一般成人设置在50~120次/分之间, 特殊情况,应设置在病人基础心率的+20%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特点: 1.窦性P波(导联Ⅰ、Ⅱ和aVF 直立,aVR倒置); 2.P-R间期正常范围是0.12~ 0.20s; 3.P波频率为60~100次/分。
嘱病人安静Biblioteka 息,给予高流量的氧气吸入,及时建立静 脉通路合理用药。
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早,若系洋地黄剂量不足引起者,应 酌加洋地黄剂量;反之,对洋地黄本身毒性反应引起的 室早,则宜用苯妥英钠。
而对于频繁的室早则宜用利多卡因。
室性早搏
提前出现增宽变形的 QRS波群,前无提前 的P波,代偿期多数完全。
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心包炎以及伴 有心功能不全的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引起窦 速。
窦速
心率一般不超过140次/分,罕有超过170次/分 者。当速度超过140次/分时需与室上性阵发性 心动过速,以及2:1传导的心房扑动相鉴别。
其心电图特点: 1.窦性P波;2.P波频率在100次/分以上;
窦缓:
其心电图特点: 1.窦性P波;2.P波频率低于60/min3.P-R间
期大于0.12s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可增加心率
心电监护ppt课件
(四)、体温监护时的注意事项:
1、体温探头正常情况是夹紧于病人腋下,若是昏迷危重者,则可用胶布将探 头粘贴牢实。夹的过松,会使测得数值偏低。 2.因为体温传感器通过金属表面的热传导实现体表温度测量,所以一定要 使探头的金属面与皮肤接触良好,且在五分钟之后可得到稳定的体表温度 。
(五)、外接电源的注意事项:
用) 3、体温探头一个 4、指夹式血氧探头一 个 5、220V电源连接线一根 6、说明书一本 7、 电极片两包 8、地线一根 可选配附件:
1、儿童式血压袖带 2、有创血压探头(仪器 需另加有创压模块支持)
标准附件
(一)外围附件
1、心电导联线—采集心电波形、心率和呼吸值。
2、血氧探头—采集血氧饱和度和脉搏值;
条件! b.地线带有铜片套的一端,接在主机后面板的接地端子上。(方法是旋
开接地端子旋钮帽,把铜片套套上,然后旋紧钮帽)。地线另一端带有夹子, 请夹在建筑设施的公共接地端(自来水管、暖气片上等与大地直接相通的地 方)。 7、仪器后面板上的其他接口:
a.打印插口----连接打印机 b.联网插口----连接远距离中央监护系统。
五 监护画面介绍
把主机电源开关打开,数秒钟内即进入工作状 态,显示出初始监护画面。 仪器共有七种监护画面可以选择,依次为初始 监护画面、冻结画面、系统设置画面、趋势画 面、列表画面、心律失常自动分析画面和回放 画面。
初始监护画面
实时同屏显示被监护病人的各项生理参数及数值。此画面可以分为两个部 分: 1、波形分析部分: 第一通道:左上角标有“心电”字样,用以实时显示病人的心电波形。 第二通道:左上角标有“级联”字样,波形完全重复第一通道心电波形。 第三通道:显示血氧脉搏容积图。 第四通道:呼吸波形,同步反映病人的呼 吸幅度和频率,实时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
《心电监护知识培训》课件
心电监护在重症监护中的 作用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心 电监护可以连续、实时地监测患者的心电活 动,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分析心电监护在重症监护中的
作用及发展前景。
THANK YOU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心电图的分析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和判断标准
室性早搏的识别和判断标准
室性早搏的QRS波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秒,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ST段无位移 。
心房颤动的识别和判断标准
心房颤动的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约350-600次/分的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VS
心电监护的报警处理
当心安全的关键。分 享实际案例,探讨报警处理的流程和方法 。
心电监护在急救及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心电监护在急救中的价值
在急救中,心电监护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 患者的心电活动,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 据。探讨心电监护在急救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范围。
室性早搏
心电图显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室性早搏是临床 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于正常人和患有心脏疾病 的患者。
心房颤动
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约350-600次/分的f波 ,心房颤动是由心房肌纤维化或炎症引起,可导致严重的 心血管事件。
心电图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的测量包括时限、振幅、波形等,通过对心电图的测量可以获得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参数。
05
心电监护知识拓展及案例分享
心电监护相关理论知识拓展
心电监护的基本原理
心电监护是一种通过电子仪器连续监测和记录心电活动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电信号通过心电导联线传输到监护仪,再由监护仪进行信号处理和显示 。
心电监护PPT课件
适用范围
病情危重,需要进行不间断的监 测心搏的节律、频率及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患者
一、心电监护
ECG监护的目的 持续显示心电活动 持续监测心率 及时诊断心律失常 持续观察S-T段T波,判断有无心肌损害与缺血及电解
质紊乱 监测药物的治疗效果 判断起搏器功能 达到以上目的,一定要保证ECG监测的质量
皮肤处理
• 选择皮肤无破损,无任何异常,肌肉比较少的部位; • 剃去选定部位的毛发; • 轻轻擦拭该部位皮肤,去除死皮细胞; • 用酒精、中性肥皂和水溶液彻底清洁皮肤,确保去
除所有的油脂残留物、死皮细胞和磨料,勿留肥皂 残余,不要用乙醚或纯乙醇; • 彻底干燥皮肤。
导联选择(Ⅱ)
• 标准三导联
• I、II、III
临床常见问题
• 干扰 • 计数不符 • 伪报警
常见的干扰ECG
受干扰的ECG
50HZ干扰
50HZ以上干扰
可能原因
电源地线不良 电极片接触、传导不良 病人紧张,不舒服、颤抖 其他机器的干扰,如:电毯
解决方法
检查地线 更换电极片,清理病 人皮肤 尽量使病人舒适 滤波或手术模式
不稳的基线
基线飘浮
电极片接触不良 电极胶快干了 病缓慢,较小的移动 受极之间的阻抗 问题:监测时常遇见呼吸波形振幅过低,计数不准
解决方法:
I导-水平安放RA和LA,II导-对角安放RA和LL 连线避开肝区、心室脉动,血流产生伪差
不适合监护活动幅度很大的病人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 O2+还原血红蛋白(Hb) 氧合血红蛋白(Hbo2) • Spo2=HbO2氧含量/(Hb+HbO2)氧容量× 100%
2024版心电监护ppt课件完整版
加强与医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心电监护技 术的发展和应用。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行业变革做出贡献。
THANK YOU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提高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多学科合作的优势
综合评估患者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未来发展趋势
远程心电监测与多学科协作的深度融合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 战应对
新技术在心电监护领域应用前景探讨
深度学习在心电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训练模型识别异常心电信号,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可穿戴设备在心电监护中的普及
出符合要求的数据。
数据分类
按照不同的特征和属性,对数据进 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 据。
数据整理
对筛选和分类后的数据进行清洗、 转换和格式化等处理,以便于后续 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统计分析工具在数据处理中应用
描述性统计
利用统计分析工具计算数据的基 本描述性统计量,如均值、标准 差、中位数等,以初步了解数据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确 保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03
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方 法
常见心律失常波形特征分析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加快,P波形态正常,RR间 期缩短。
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减慢,P波形态正常,RR间 期延长。
房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PR间期≥0.12秒。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 其前无相关P波,T波方向与QRS
心电监护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设备组成
电极、导联线、放大器、 显示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2、血压监护
无创血压测量部位:
上臂:肘上2cm,右侧比左侧高10-20mmHg(最常见) 前臂:肘与腕中间,确保选择合适的袖带并与心脏同一水平 小腿:内外踝间以上约2.5cm,测量时平卧,听诊在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 大腿:大腿中下1/3,腘窝上2-3cm,比上肢高30-40mmHg,平卧位,听诊在腘动 脉
“是”指起搏脉冲排斥功能被打开, 这意味着起搏器脉冲不会被计为额外 的QRS波群
16
心电常用操作界面
滤波器: 滤波或减少了对信号的干扰,有电磁波干 扰就打开滤波器,降低了由于其他设备产 生的伪差和干扰,但可能干扰QRS波显示
在正常测量状态下使用,可滤除掉可能导 致误报警的伪差
未经滤波的ECG波形具有诊断质量,显示 最真实的心电图波,如ST段压低或抬高等
17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2、血压监护
✓有创血压监测
✓无创血压监测(电子自动测压法)
振荡测压法:目前应用的监护仪多采用该方法监测血压袖带自 动放气时,当第一次动脉搏动振荡信号传到仪器内的传感器即 可测得收缩压,振荡幅度达到峰值时为平均动脉压,袖带内压 力突然降低时为舒张压
指容积脉搏波法 动脉张力测量法
心电监护相关知识
1
2
主要内容
一、心电监护的概述
二、心电监护的内容 ❤
三、心电监护的报警 四、心电监护的维护
3
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心电图基础知识欠缺 ✓ 不能识别异常心电图 ✓ 仪器操作技能欠缺 ✓ 监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仪器维护保养意识不强
钱宁 ,姜素英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医药前沿,2015,5(23):382-383
解释心电图,也不作为诊断心脏器质性病变的依据 ➢ 注意心率计数的准确性,防止因T波高时引起心率的双重计数 ➢ 带起搏器的病人因起搏心律前面有个起搏信号,造成心率数误计(现在
先进监护仪可避免重复计数 ➢ 注意导联不要从腋下引出,应从颈旁引出,以免病人翻身拉脱电极,拉
断导联线,影响病情观察
14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1、心电监护 ---注意事项
注意避免各种干扰所致的伪差:
肌电干扰
情绪过分紧张、寒战或有甲亢及帕金森征
交流电干扰 病房内各类电器或使用手机
基线不稳
病人活动、过度呼吸动作或线路连接不良等
不规则杂波 皮肤准备不佳、皮肤干燥电极松弛或接触不良
心电波形呈一直线
可能导联线脱落
15
心电常用操作界面
起搏器:
“否”指不显示起搏脉冲,关闭起搏 脉冲功能导致起搏脉冲被当做常规的 QRS波群,可能使系统无法检测心脏停 搏时间。
左 下 (LL) : 左 锁 骨 中线剑突水平处。
11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1、心电监护 ---注意事项
电极片的粘贴:
➢ 注意电极有效日期 ➢ 扣式电极片要先把电极片连接到导联线上再接病人 ➢ 接病人前先用盐水或75%酒精,皮肤角质层厚的病人可先用小砂轮轻轻擦皮肤(电极上配有)
电极片安放应避开伤口、疤痕 ➢ 按压电极片时应从边缘朝中间挤压,以免挤出导电糊 ➢ 放置监护导联的电极时,应留出一定范围的心前区,不影响常规心前导联心电图,也不能影响
6
一、概述
心电监护目的: 24小时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心律、 呼吸、血压、SPO2等,并作出分析,及时发现危重患 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救治患者提供重要的参 考依据。
7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1、心电监护 2、血压监护 3、脉搏血氧监护 4、呼吸监护
8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1、心电监护 ---适应症
右上(RA):右锁 骨中线第一肋间 靠近右肩
左上(LA):左锁 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下(LL) :左锁骨 中线剑突水平处
10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1、心电监护 ---电极放置位置
右上(RA):右锁 骨中线第一肋间 靠近右肩
(五个电极,监护常用的导联系统)
右 下 (RL) : 右 锁骨中线剑突 水平处
中间(C):胸骨 左缘第4肋间
4
一、概述
“单一的”
“复杂、多功能的”
20世纪60年代开始
包括心电、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 度、有创动脉血压、血温、中心静脉压、
ETCO2、PICCO
5
一、概述
心电监护主要组成部分: 1. 心电信号输入 2. 显示器 3. 记录器 实时记录和延时记录 24小时心电情况 4. 报警装置 5. 其他装置 血压、血液动力学监测等
心电监护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应避免以心电监护代替体格检查及其 它检查
1
各种心血管疾病 者(AMI,心律 失常、心肌病等)
2
其他脏器疾病导致 急性循环衰竭者 严重创伤 感染 大量失血 电解质紊乱等
3
手术前后的保 护性应用
9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1、心电监护 ---电极放置位置
(改良三导联,外压监护
(测定循环血容量的不同成分)
无创血压
袖带血压测定血流
(即单位时间内流过的血液量)
有创动脉压
有创动脉血压测定压强
VS (即单位面积上循环血液所产生的压力)
19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心率
2、血压监护
每搏输出量
影响因素
(患者)
外周阻力
主动脉及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循环血量及血管容积
除颤时放置电极板
12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 容
1、心电监护 ---注意事项
电极片的更换: ➢ 理想状态下每24h更换 ➢ 24h、48h、72h、96h从皮肤反应、黏贴牢固程度、
心电图波形清晰程度和患者主诉皮肤不适进行比较。
13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1、心电监护 ---注意事项
➢ 心电监测导联应选择P波显示清晰的导联,通常是II导联 ➢ 一般QRS振幅应大于0.5mv,才能触发心率计数 ➢ 胸壁综合监护导联作为心电监护,不能依此分析ST-T的改变或试图详细
21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2、血压监护
上臂血压监测并发症: ➢压力性紫癜 ➢尺神经损伤 ➢肱二头肌肌间隙综合征
22
三、心电监护主要内容
2、血压监护 ---注意事项
➢ 血压袖带及血氧饱和度指套专人专用,成人、儿童袖带分开 ➢ 放置在键侧,不要放置在进行静脉输液或有动脉插管、PICC置管、动
静脉内瘘、局部缺血表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乳腺手术侧,血管移植 的肢体上 ➢ 松不紧同适部宜 位( )1指),SPO2与血压分开,6~8h更换监测部位一次(身体的 ➢ 捆绑袖带的肢体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 躁动、肢体痉挛时有很大误差,严重休克、心率小于40次大于200次时 需与人工测量结果相比较 ➢ 对血压不稳定的重症患者需改用有创的动脉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