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为什么要培养新型农民?
为什么要培养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
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
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一)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正因为如此,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二)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传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
(三)培育新型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培育新型农民,要切实组织实施好各项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一是绿色证书工程。
二是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三是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
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
河北藁城,“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在观察西红柿的生长情况.1 / 1。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精神生活内驱力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精神生活内驱力摘要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农民的物质生活质量,更要注意提升农民的精神生活质量,二者协调发展才能使人感到生活的幸福和满足。
因此,农民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通过探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途径,试图增强农民精神生活内驱力,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农民精神生活科学文化素质人是生活的主体,创造和选择什么样的精神生活与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要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质量,还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精神生活的内驱力。
一.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农民的受教育条件首先,确立正确的农村教育理念。
我国农村教育目的应该是服务“三农”。
在广大农村依靠读书进入大学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亦或是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要回到农村。
缺失服务三农意识的农村教育使得回乡学生面临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困境,很多人也因此陷入困惑。
正如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仍然视应试升学为人才培养的唯一目标。
农村教育的方向是培养农村科技人才走科教兴农之路,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选好农村实用的现代科学知识,为科技兴农打好基础是农村教育改革的关键。
农村教育最贴近于三农,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最直接的力量,也是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普及农村的教育。
国家的资金投入要在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尤其是向农村的教育倾斜,在确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高中及职业教育。
通过农村教育的普及,使绝大多数农民能够识文断字,能读书看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且掌握一门以上的专业技术。
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的心得体会
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的心得体会在当今社会,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农民的素质和能力亟需提升。
为此,我参加了一次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并在此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注重实践。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仅坐在教室听讲,更是走下田间地头,亲自动手实践。
通过身临其境地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我深刻理解了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学习农作物播种技术时,我们亲自种植、施肥、浇水,亲身感受到了每一个步骤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农业技术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
现代农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作为新型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培训中,我们系统学习了农业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植物生长规律、土壤肥力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理论学习,我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栽培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培训还结合实际案例和问题解决,培养了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质,更使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运用科学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另外,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注重农民素质的培养。
除了农业技术的学习,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了解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条提升自身收益的方法。
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参观了示范农场和先进农业企业,接触到了一些成功的农业创业者,对他们的故事和经验受益匪浅。
这些素质教育的内容,不仅提升了我们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也增加了我们与社会、市场的融合度,为我们未来的农业创业之路铺平了道路。
最后,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注重合作共享。
在培训中,我们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农业背景的农民一起学习和交流。
我们相互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启发和帮助。
这种团队合作的氛围使我们更加愿意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提高了我们的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
浅谈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型农民 , 型农民培 育任重而道远 。笔者结合 东丰县新型农民培 育的 新 实践 , 谈一下培 育新型农 民的几个途径 。
1 切 实建设 培训教育 网络 . 2
通过张贴标语 口号、 召开动员会 、 组织协理 员进门入 户走访座谈 、 举办典 型报告 会等各种行之 有效 的宣传形式 , 开展深 入持久 的宣 大力
要 构建一个适 合本县 的培训教 育网络 , 使之充分 发挥点 多 、 面广 传教育 活动 和思想发动工作 。大 力挖掘 、 培树通过培训 出国劳务致富
技 新闻片 3 O多次 , 广播 电视讲 座 2 多次 , 有效地 向农 民传 规 、 举办 0 直观 国内外 形势 等巡 回报告讲 座 , 高 农民 的思想 素质和政 策水 平 ; 提 授 了科技知识 , 既广泛宣传 了农业 科技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 中的重要地 开展农村 后备干部培 训班和 学历培训 ,有 力地提高 了农民 的综 合素 位和作用 , 到了较好 的教 育引导 和激励促进 作 用 , 了大批农 质 。 又起 强化
印发材料、 放映录像等方法广泛宣传科普知识。 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等 生清洁 户等 活动 , 优化 、 居住环 境 , 自觉 美化 自觉抵 制黄 、 、 的侵 赌 毒 媒体开办科普专栏, 大力弘扬农业科学知识。东丰县每年播放农业科 蚀和迷信思想的影响, 促使农民文明程度逐步提高; 广泛开展政策法
2 . 2全面组织开展科技培训 工作 , 着力提 高农 民科 学文化素质
新型农民培训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教育培训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
2. 培养具备现代农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新型职业农民。
3.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培训对象1. 全日制农业院校毕业生、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基层干部。
2. 农村种养大户、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村合作社负责人。
3. 愿意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农民。
四、培训内容1. 农业政策法规:解读国家农业政策,普及法律法规知识。
2. 农业科技知识:传授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保鲜、储运等新技术。
3. 经营管理知识: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
4. 创新创业知识:激发农民创新创业热情,提供创新创业指导。
5. 社会责任感教育: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
2. 实践培训:组织农民到农业企业、合作社、示范园区参观学习,开展现场教学。
3. 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等形式。
4. 师徒制培训:聘请农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导师,指导农民实践操作。
六、培训管理1. 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记录农民培训情况。
2. 定期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农民培训需求。
3. 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4.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
5. 建立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培训。
七、保障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培训资金充足。
2. 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优质培训资源。
3. 优化培训环境,提供良好的培训设施和服务。
4. 建立健全培训监督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新型农民培训方案
新型农民培训方案现今,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培训新型农民成为了推动农业发展、农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提高农民素质和培养新型农民,要制定一套全面的新型农民培训方案。
一、定位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指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创新精神、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农民。
他们不仅要善于种植、养殖等基础农业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社会化服务技能。
二、培养新型农民的基本原则1.素质化培训:注重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社会道德素质等。
3.剔除农民心理障碍:通过心理疏导、农村文化传承等方式,帮助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自信心,激发创新创业激情。
4.全员参与:政府、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相关方要共同参与培训工作,形成合力,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1.农业科学知识培训:包括农业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培训农民掌握农产品加工工艺和设备使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企业管理培训:培训农民企业家精神、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
4.环保知识培训:培训农民关于农业生态环保的知识和技能,提倡绿色农业发展理念。
5.创业创新培训: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培训创业技巧和创新思维,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四、培训方式1.传统课堂培训:通过专家讲解和学员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
2.互联网技术应用: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和传播农业知识,通过在线视频教学、农业APP等方式进行培训。
3.现场实践培训:组织农民到示范农田、现代农业企业等地实地参观学习,通过亲身实践掌握技能。
4.导师式培训:邀请农业领域专家、成功农民等作为导师,与农民进行一对一指导和辅导,传授经验。
五、培训机构和培训管理1.设立农民培训机构:建立专门面向农民的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 键 词】 新农村; 关 新型农 民; 培育 【 中图分类号 】 30 【 F2 . 3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42 6(O80—0 10 1 —782O )602— 3 0
党 的十六 届 五 中全会 提 出 了建设 “ 产 发展 、 活宽 裕 、 风文 明 、 容整 洁 、 理 民主 ” 生 生 乡 村 管 的社会 主义新 农 村 的重 大历 史任 务 。要 实现 这 一宏 伟 目标 , 键是 提 高农 民素 质 , 关 培养 造 就 一大 批 有 文化 、 技术 、 经 营 的新 型 懂 会
农 民。
一
、
能否提高农 民素质 、 培养造就 新型农 民决定新农村建设 的兴衰成败
( ) 高农 民素 质 、 一 提 培育 新 型农 民是 推进 现 代农 业 建设 、 现生 产发 展 的决 定 因素 实
与传统农业不 同,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农业。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 ,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转变
荣稳定 。
( ) 高农 民素质 、 育新 型农 民是保 护 生 活环 境 、 四 提 培 实现 村容 整 洁 的重 要 因素
提 高农 民素 质 、 培育 新 型农 民 , 才能 加快 生 产 发 展 , 根 本 上治 理 乡 村 “ 从 露天 厕 、 水街 、 泥 压水 井 、 鸭 院” 鸡 等 脏 、 、 的生 产 、 乱 差 生活 现状 , 设 出 民居美 化 、 园 化 、 路 硬 化 、 建 街 道 村庄 绿 化 的新 农村 。提 高农 民素 质 、 育新 培
农 业增 长 方式 , 高农 业综 合 生产 能力 , 离 不 开科 学 技术 的支撑 。达 到一 定 文化 程 度 , 提 都 具备 一 定科 学 思想 、 科
新型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新型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民的培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型农民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农民的生产技能,更需要具备现代化管理、科技应用、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能力。
为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型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新型农民的理论培训。
农业知识更新换代快,新型农民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农业专业知识培训班、农业科技讲座等形式,向新型农民传授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其次,要注重新型农民的实践能力培养。
理论知识只是新型农民所需素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农田实习等方式,让新型农民亲身参与农业生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
另外,要加强新型农民的市场意识培养。
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种植、养殖,更需要农民具备市场分析、营销策划等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市场营销培训,教育新型农民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最后,要重视新型农民的创新意识培养。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新型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农业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成果交流会等形式,激发新型农民的创新潜能,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
综上所述,新型农民培育实施方案需要全面考虑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注重理论培训、实践能力培养、市场意识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为新型农民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希望各级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养应该怎么做?
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养应该怎么做?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培养应该怎么做?2023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而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因此,如何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培养农民的职业意识农民的职业意识不足,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一大难题。
农民缺乏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难以在繁重的农事工作中保持高度的积极性。
因此,提高农民的职业意识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的首要任务。
首先,政府需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职业的认识和重要性的了解。
大力推进农村人才计划,为企业和农村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资源。
其次,建立农业人才评价制度,通过职业技能评价和薪酬提升等激励机制,让农民们认识到自身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这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激励,还需要从精神上给予农民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的重要保障。
发达国家的农民往往具备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质,对农业技能的掌握也更加精通。
而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提高。
政府可投入更多资源加强农村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完善教材和课程体系。
同时,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
为了落实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农民还需拥有掌握科学方法的能力,特别是能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因此,政府需注重提高农民的创新能力培育。
鼓励农民在实践中探索,自行研发新型的农业机械和工艺,从而推动农业的进一步现代化。
三、大力推广科技和现代农业技能科技和现代农业技能的快速发展,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少新型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具有高效、环保、低耗的特点。
因此,政府应树立科技创新发展的理念,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在农村的快速普及。
政府可提供农民技能培训,为农民制定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手册,加速推广科技应用。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绿色、有机的农产品逐渐受到欢迎。
培养新型农民:农民素质
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第一节农民素质概述一、农民素质的含义及特征农民素质主要包括农民的体质、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体质主要指劳动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而知识则是指农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技术和能力,而品德则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知识技能应包括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高素质农民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市场经济中最有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
从一些农村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几年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一大批农民经过市场经济的锻炼,逐渐成为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
高素质农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市场意识强,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具有信息意识,能充分搜集和利用信息,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2)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把新科技及时应用到生产经营实践中去。
能够不断创新进取,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重视质量,讲信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行事。
二、提高农民素质的必要性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素质决定着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在人类社会日益走近知识经济时代之际,则更是如此。
1.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高素质的农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除了价格方面的竞争外,质量、花色品种、品牌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也会加剧,这些都对生产经营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要高素质的农民我国的的农业和农村,正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开辟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领域。
要进行这些工作,就需要提高农民的素质。
3.实现农业现代化、知识化,需要高素质的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知识化,需要加大对农业的知识、科技投入,需要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会使用先进的投入物,会操作现代机器设备,不仅要熟悉生产过程,还要会经营,会管理,能够了解和驾驭市场。
乡村振兴与乡村科普教育:提升农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未来展望:乡村科 普教育应与乡村振 兴战略紧密结合, 培养更多具备科学 素养和创新能力的 乡村人才,推动乡 村可持续发展。
跨学科合作:乡 村科普教育需要 与农业、科技、 文化等领域的专 家合作,共同推 进乡村科普事业 的发展。
添加标题
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乡村科普教育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科普教育的 普及率和影响力。
单击此处添加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汇报人: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 02 科 普 教 育 重 要 性
当前乡村科普教育 03 存 在 的 问 题
加强乡村科普教育 04 的 措 施
乡村科普教育发展 05 的 前 景
06 案 例 分 析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科普教育重要 性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添加标题
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乡村科普教育的投入,提高科普教育资源的质量和覆盖面,加强科普教育与其 他领域的融合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普教育人才。
添加标题
展望:未来乡村科普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科普活动,提高他们的科 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添加标题
建议:加强科普教育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和环保 意识。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科普教育,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教育体系。
增强农村社会治理 能力:科普教育有 助于提高农民的法 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增强农村社会治理 能力,维护农村社 会稳定。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 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和全面发展的保障
农民科学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科学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型农民,但是当前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通过造就新型农民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民;科学素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新型农民应该是具有一定科学素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者。
但是当前农业人口的科学素质还不高,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
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素质是首要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科学素质的要求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将科学素质界定为是: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基本的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树立以及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农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体农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他们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民科学素质不高阻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农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适龄人口科学素质还很低,大多数农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
农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山东省科普惠农工作普惠齐鲁百姓
施农 民科 学素质行动 的一项重要举 措 。 为配合 中国科协 、 财政 部“ 科普 惠农兴
“ 懂经营 、 会管理 ” 的新型农 民。 据统计 ,
由农技 协兴办 的科普 基 地达到 2 个 。 1
以 大 专 院 校 、 研 院 所 、 级 农 业 部 门 科 各
村计 划” 的实施 ,0 7年 山东省科 协 和 全省受 表彰的农技协 、 20 科普基地和带 头 程 ” 带动更 多农 民提高科学文化素 质 , ,
便捷服务 ,促进 了惠农 _作的阵地化 、 r =
空前 活 跃
提高 了农 民科 学素质 , 在广大农村营造 规范化 、 长效化 。农技协 、 科普基地 术 、 新成 果 的
地成 了农 业新技 术 、新 品种的 “ 孵化 2 0 0亩 ;新 带 动 科 技 示 范 户 90 60 0 0余
器 ” 一 大 批 新 技 术 、 成 果 在 这 里 “ 户 。探索深 化科 普惠农工作的新路 子 , , 新 安 参 与 了 中 国 科 协 科 普 惠 农 服 务 站 建 设
财政 厅联合 实施 了 “ 科普 惠农示 范工 人 , 获奖后平均 每年开展科技培训活 动 专 家为依 托 , 组建 的省 市县三级科普惠 78 次 , 7 9 比获奖前增加了 2 3 48次 , 训 农 服务 团 , 受 通过结 对 帮扶 、 技术入 股等
掌 握 生产 劳 动 技 能 , 导 广 大 农 民建 立 人 数 达 到 5 8 引 2 . 人 次 , 均 每 年 多 培 方 式 , 展 “ 名 专 家 联 千 村 , 普 惠 农 9万 平 开 百 科
2024年提高农民素质大培训活动的总结
2024年提高农民素质大培训活动的总结一、活动背景和目标2024年,我国农民素质提升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在2024年开展了一项针对农民的大规模培训活动,希望通过此次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本次培训活动的主要目标如下:1.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升其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2. 增强农民的职业技能,提高其生产经营能力;3. 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农民走科学发展之路;4. 打造农民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
二、培训内容和方法本次培训活动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农村经济管理知识、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知识、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
我们通过面对面的讲授、示范、实践等多种培训方法,确保培养出了一批素质较高、技术过硬、创新意识强的优秀农民。
同时,我们还特地邀请了农业专家、企业家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等担任讲师,为农民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经验。
培训过程中,农民也有机会参观学习其他地方的农业先进经验,加深了他们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和认识。
三、培训成果评估在培训结束后,我们对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了成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我们发现培养了一批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优秀农民。
他们对新型农业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产中。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创新实践。
一些农民通过应用新技术、新理念,成功实施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创新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培训活动的意义和启示本次培训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一个侧面来看,本次培训活动是农村学习型社区的一种尝试,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使农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创新的主力军。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摘要阐述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农民科技素质偏低的状况,提出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科技素质;意义;现状;提高对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任务。
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因此,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有效发挥,直接决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决定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实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3]。
现对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作一探讨。
1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意义1.1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农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促使农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
农业生产链向产前产后延伸,这样就形成比较好的整体式的产业链条,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向生产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科学化的轨道。
因此,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方式来组织生产。
而且,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本质特点。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需要通过农民吸收消化才能更好地运用于生产建设之中,从而有效地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因此,必然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具备掌握大量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进而提高我国农业以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因而建设现代农业需要较高素质的农民。
1.2实现农村“三化”的需要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十一五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总结5篇
十一五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总结5篇篇1一、背景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十一五”期间,我国针对农民科学素质提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广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成效显著。
本报告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十一五”期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情况、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实施情况1. 组织架构建设“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部门紧密合作,成立了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
同时,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培训体系,确保农民科学素质培训全覆盖。
2. 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围绕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科学素质教育活动。
包括科技下乡、科技示范户创建、农业技术培训等。
通过举办讲座、现场指导、示范操作等方式,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3. 资源整合与利用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包括农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村成人教育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的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网络。
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推动农业科技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三、主要成效1. 农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2. 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3.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脱贫致富进程。
四、存在问题1. 农民科学素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和领域资源匮乏。
2. 农民参与度有待提高,部分农民对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3. 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仍需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
五、未来发展方向1. 进一步优化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的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
2021年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
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形势下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村实用人才包括: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科技推广人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是农村中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开发培养项目,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也要看到,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不足,农村培养、稳定、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相对较差,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特别是随着农村优秀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人才流失问题更需引起关注。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开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的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要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
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农村实用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同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同等重视,共同发展。
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既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关注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才;既重视在农村成长起来的经验性的人才,也要积极吸引有学历、有职称的知识型人才;既重视农业科研专业人才,也要把创业型农民纳入视野。
要不断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点。
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与培养新型农民
应农产 品市场 多变 的特 点的能力,现代 化农业不仅要求要对土
地 精 耕 细 作 , 高种 植产 量 , 高 产 出 率 , 重 要 的是 要 对 农 业 提 提 更 市场 有 准 确 的预 测 和 把 握 。 为 实 行 土 地 承 包 制 , 什 么 和 种 多 因 种 少完 全 要 农 民 自己 掌握 而 农 产 品具 有 需求 缺 乏 弹 性 ,季 节 性 强
的 劳动 力 约 占 3 %, 具 有 初 中 文化 水平 的 农 民约 占 4 . % , 8 9 3 高 中 及 中 专 文 化 程 度 的 约 占 1. % ,大 专 以上 文 化 程 度 的 仅 占 19
民对国家依法治国的政策知之 甚少, 由于不懂法而造成 的违法、
抗 法事 件 时有 发 生 ; 样 当 自 己的 合 法 权 益 遭 受 损 害 时 , 不 懂 同 更 得 用 法 律 来 维护 自己 的权 益 。
是 农民素质提 高缓慢 的根源 。从农业现代 化和城 乡一体化协调 发展 的高度看 , 国农村人 才教育基础十分薄弱 。据 20 我 0 0年普 查, 农村人 口 8 0 . 7亿 , 均受教育年 限仅 为 6 7 平 .9年 , 与城 市居 民比较 , 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相 差 3年 。 这种情况近年虽有所改
学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和适应社会变 革,在各 方面全面 发展的
能 力 , 括 身体 素质 、 育 素质 、 技 素 质 和 现代 意识 等 。 国农 包 教 科 我
民素质 的现状表现为 以下四点。 是基础文化素质偏低。 国农 一 我 村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 限不足七年 ,小学及小学 以下文化程度
与 自然 合作互助 、 共同发展 、 和谐相处 的意 识, 培养 农 民科学 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我镇农业人口3万余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5%,其中农村劳动力近2万多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6.2%。
农民的整体素质高低、致富能力大小,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
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我镇农民的现状分析为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我们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本乡镇42个行政村的的百余民农民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我镇绝大多数农民的综合素质比较低,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主要表现为:1.文化科技水平偏低。
在文化素质方面,我镇农村劳动力以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21.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4.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3.5%、大专文化程度的仅为0.66%。
在科技水平方面,我镇绝大多数农民的专业技能偏低。
在劳动力结构方面,目前我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多是以妇女为主的中老年人,外出务工农民多以农闲时间打零工和从事笨重体力劳动为主。
2.发展经济和增收致富的思路狭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农民对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适应市场的能力低,发展和增收的本领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种养业生产品种单一,多数农民以种植玉米为主,而蔬菜、果品等非粮种植业和养牛、养鸡等畜禽养殖业发展缓慢,甚至有的品种在规模总量上出现了倒退现象;二是非农产业发展迟缓,除极少数村户经营部分规模较小的二三产业外,绝大多数村户没有非农产业;三是转移就业能力偏低,外出打工农民偏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仅为56.8%。
3.法规政策观念淡薄。
我们在与农民座谈中,感到多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了解浮浅,仅限于减免农业税、粮食补贴、村容村貌改善等,对农民增收的途径、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方法措施、以及实现农业产业化等不甚了解。
只知道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好政策,至于究竟好在哪里、有什么内容、如何建设、建成什么样子,特别是应该怎样体现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如何参与和努力,农民比较茫然。
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和章程、以及能够产生的效益、农机补贴、阳光工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间接效益的政策,表现的比较淡漠。
4.生产经营能力较差。
我镇农民除了科技文化水平偏低、法规政策观念淡薄以外,农民的经济头脑不活、组织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也不强,特别是农民在通过学习运用市场经济知识,不断地认识市场、走进市场、利用市场,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5.思想道德素质较低。
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封建迷信、聚众赌博、小偷小摸等不良现象比较常见。
一些农民不遵守村规民约,不讲究道德文明,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干群矛盾时有发生,影响农村和谐稳定。
有些农民法制意识淡薄,当权益遇到伤害时,要么懦弱忍让、要么威严恐吓、要么暴力相向、要么私了了事,不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有时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
二、影响农民素质提高的因素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村相对落后,从表面上看是经济的落后,原因是农民的文化程度、就业技能、创造潜能普遍落后,实质是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落后所致。
造成农民素质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农民自身缺乏积极进取、学习提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政府和社会在教育、卫生、文化和培训资源的供给和整合方面不足和不合理的问题。
第一,培训缺乏总体协调部署,教育资源需整合。
目前,我镇承担农民培训任务的有农经站、团委、妇联等服务中心。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办班培训又是各自为政,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安排上,既出现重复交叉现象,又存在短缺不足问题,加大了乡镇组织的难度和培训成本,难以取得明显实效。
第二,科技培训链有断点,培训方式需改进。
一个完整的培训链,应当由县农业部门、科技部门办班,培训村级干部、科技大户、农业骨干,然后发挥他们的组织带动作用,把学到的科技知识传授给农民。
而这些干部、骨干并未向农民传授培训,导致培训链中断。
造成有的人参加多次培训,而普通农民从未培训过。
培训大都安排乡镇,农民培训要跑很远的路,加上培训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一些农民不愿意参加培训。
第三,职业教育滞后,技能培训是软肋。
职业教育是农民接受二次教育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镇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起步较晚,硬件设施和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师资力量特别是实际操作和示范的教师队伍比较薄弱。
第四,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农民文化生活匮乏。
我镇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供给明显不足。
广播电视等传播工具,很少讨论农民面临的思想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很少播出反映农民题材的文艺节目。
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相对贫乏,村级文化活动普遍处于瘫痪状态。
第五,农民缺乏主人翁意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表现为:一是短期行为严重。
有些农民只看眼前利益,轻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认为学文化学技术不仅耽误生产挣钱,还要花钱,看不到长远受益,舍不得智力投资。
二是小农意识严重。
有些农民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不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沿袭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
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农民,既想快点富,又怕担风险,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把扩大销售渠道、提高产品价格、规避市场风险都寄托在政府身上,缺乏捕捉市场机遇的敏锐性和开发市场空间的积极性。
三是自我封闭严重。
有些农民封闭在自家生产生活的小圈子里,不愿意或没意识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和信息,视野狭窄,头脑空虚,得过且过。
三、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若干对策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本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只有新型的农民才能建设新型的农村。
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应立足农村实际,从五个方面着手。
1.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着手,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观。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民,新农民不仅要有建设新农村的新思路、新方法和全新的观念,更要有进取精神,做到贫而不馁、富而思进。
要不断向农民灌输科学发展的思想,培养广大农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从现代化建设和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角度去认识新农村建设,积极投身到农民自己解放自己,发展自己的新农村建设中。
2.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上着手,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市场经营能力。
农民生产经营方式单一和致富缺技术少门路,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原因。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始终把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帮助农民拓展致富门路和空间,提高科技水平和经营能力,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一批农村科技人员、农业生产能手及市场经营人才,形成村村谋发展、户户思创业、人人想致富的大发展氛围。
3.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上着手,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增加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培育农村文化中心户,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结合我县的资源条件和环境,鼓励农民积极兴办文化、生态、民俗旅游产业,使农民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挖掘我县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
切实建设好村级文化大院和乡镇文化中心,运用宣传橱窗、有线电视、信息网络、农民夜校、农家书屋建设等多种形式,向农民进行形势政策、法律法规、民主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农民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活动,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流,不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教育活动,引导农民了解和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从文明乡风建设上着手,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抓住我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建设首都生态休闲商务区的有利时机,搞好乡村建设规划,从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居环境问题入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道路建设、改厨改厕、庭院和街道美化等工作,改善卫生环境和村容村貌,为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创造条件。
其次要花大气力对农民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持开展“和谐家庭”、“文明农户”等评比活动,让“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移风易俗、帮贫济困、助人为乐”等文明行为真正成为农民的风尚。
5.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上着手,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民主管理村级事务,是通过依靠农民的觉悟和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
要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过程中,不断增强农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进而提高村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要经常性地组织农民学习与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剖析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他们知法懂法、遵法守法、依法办事,使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并能够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区环境。
农民是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要牢固树立“只有新农民,才有新农村”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努力把广大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
为此,要建立以下工作机制:一是规则先行机制。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现代新型农民是一项长期、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落实、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农民的自我意识和积极参与,因此必须科学制定总体目标规划。
当前,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制订农民素质教育的任务目标,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提高农民素质,服务新农村建设,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全镇一半以上的农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村村有3~4名大学生、10名以上中专生、具备条件的16~45岁农民参加过培训。
用10年的时间使农民的文化素质由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转向以高中文化水平为主,受训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相适应,主要村干部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文化,9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的科技、政策、法律水平有较大提高,掌握2~3项农业实用技术,具有搜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和学习使用新技术的能力。
二是教育培训机制。
针对我镇农民培训零散无序、成本较高、成效较差的问题,建议我镇成立培养新型农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效整合农民教育资源,集中优势兵力攻坚。
每年年初,由镇培养新型农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集全县有农民培训任务各单位的培训要求,综合全镇情况,科学安排全年培训工作计划,明确培训的对象、任务、目标和方式,避免重复交叉和撞车。
充分发挥县级职能部门和乡村管理部门作用,认真做好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工作。
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