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一、先秦
(1)《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风土之音”,即各地的民间歌谣,雅为“朝廷之音”,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颂为“宗庙之音”,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多歌颂祖先功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战国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楚辞,楚辞又称为“骚体”。
(3)汉字的成熟与发展
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二汉朝
(1)汉赋
汉朝时,楚辞盛行,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西汉司法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是汉赋中的佳作。
(2)史学
西汉司马迁写成《史记》-中国古代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记录从轩辕黄帝到汉武帝两三千年的历史。东汉的班固写成第一步纪传体断代史《汉书》,西汉一朝的历史。
三、魏晋南北朝
书画艺术的发展
书法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楷书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草书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是草书大家。
行书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顾恺之留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潜心研究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四、隋唐
(1)诗歌创作的高峰
唐朝,诗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唐朝国家强盛、文化开明的社会背景;中唐诗风日渐平时浅近,讽喻诗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诗风凝重抑郁,多感时伤世之作,反映了唐朝日渐衰败。
(2)书画艺术的发展
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唐朝的张旭、怀素等是草书大家。唐代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展,画家们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隋唐时期,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是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五、宋
(1)词的创作
唐代出现词。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中后期登上词坛,他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开创者,对后世影响很大。辛弃疾是南宋卓越的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为主,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和壮志未
酬的悲愤感情,他的婉约词也很出色。
(2)话本小说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书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3)书画艺术
北宋的行书,倍受世人喜爱。
宋代“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时代特点影响到绘画作品,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地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还出现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六、元朝----杂剧和散曲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七、明清
(1)小说创作的繁荣
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脍炙人口。
(2)书画艺术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2)戏曲艺术的成熟
明朝时期,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前期,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无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