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监测方法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技术及元器件埋设方法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技术及元器件埋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eb7f48a8956bec0975e318.png)
筑 固定 。采 用水准 仪按 国家一 等精密水 准测量 方法测 量沉 降监测 桩高程变 化 。
一
级 配碎
计 、 工 、 测等方 面必须 比普 通铁路 有较大 的改善 和 施 检 提高 。对无 砟轨道 路基进 行沉 降监测 的仪器 和方法 随 着工业 化 的发展在 不断地 发 生变化 , 的趋 势是快 速 、 总
测 元 件 的 测 试原 理 、 试 方 法 , 比较 几 种 方 法 的 优 缺 点 。 同 测 并 时对 沉 降监 测技 术进 行 总结 , 武 广铁 路 客 运 专 线 路 基 施 工提 为
工作 原理作 一简 单介 绍 , 根据 监 测 实 际情 况 提 出几 并
点建 议 。 2 1 路 基 面 沉 降 桩 .
修 。根据 路基 填筑高 度 、 压缩 层厚 度 、 基填料 类型 以 路 及 填筑原 地 面 的坡 度 来 进 行 路 基 沉 降监 测 类 型 的选 择 。无砟 轨道路 基施 工 中应进 行 沉 降 变形 动 态 监测 ,
在 路基完成 或施 加预 压荷载 后应有 6~1 个 月 的观测 8
路 隧交界处 的差 异沉 降不应 大于 5mm, 过渡 段沉 降造
成 的路基 与桥梁 或隧 道 的折 角不 应大 于 1 1 0 , / 0 以免 0 引起列车 与线路 剧烈地 相互 作用及 线路频 繁 的养护维
前 后视距 差 累计 不大 于 3 0n。每 一 闭合 环或 符 合导 . q
・
线路 / 基 ・ 路
武广铁路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技术及元器件埋设方法
贺胡 国
铁路路基检测技术
![铁路路基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9854dbf647d27284b7351a0.png)
名词解释
1) 不均匀系数: Cu=d60/d10 和曲率系数Cc一样用于填料颗粒级配分析。
(Cc=d30²/d10*d60) 级配良好(Cu≥5 且Cc=1~3), 不良(Cu<5且Cc≠1~3) d10、d30、d60分别为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总质量10%、30%、60%含
⑴场拌法:采用专用的破碎、拌和机械工厂化生产。主要优点是 拌和均匀,质量易控,但成本高、效率低。主要工艺流程:填料 摊铺、晾晒---含水量检测---填料入仓---机械破碎---粒径检测---添 加剂含量检测---添加剂+破碎料机械拌和----均匀性检测---出场--摊铺、平整、碾压。
⑵路拌法:采用路拌机械在路堤施工现场拌和。方法简便,成本 低,一般限用于含水量变化对压实效果影响较小的土类。但受气候 影响大,污染较大,改良土的质量不易稳定。主要工艺流程:填 料摊铺、晾晒---添加剂含量检测---拌和---含水量、均匀性检测--平整、碾压。
2.改良土的分类
2.1改良方法分类
填料改良:是指在原土中添加某种材料,使之与土发生一定的物 理化学反应,以改变原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填料改良已在国内外 高速铁路、公路土方工程中广泛应用,各国均制订自己的“技术 准则”或“工法”。
⑴物理改良:通过在原土中添加某种粒径的土(石)料,改善其 级配(Cc,Cu)特性,提高物理力学性能及压实性。
由于K30的荷载板直径只有300mm,因此对所填路基土的颗粒粒径 和级配有一定的限值,否则颗粒粒径过大,级配不均匀,K30的测 试结果就会带来较大的误差,难以真实反映路基的压实情况。根 据检测经验,K30适用于均匀地基土(如粗、细粒土)的地基系数 检测,对于拌合较均匀的级配碎石也是符合测试要求的,对于颗 粒不均匀的碎石土,其K30检测就难以得出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8f1b7ba26925c52cc5bf32.png)
!"! !&/ 0 ! " % !%/
其中 !" 为荷载板直径 %!"!"",/6",3!",/ 为二次 循环加载最大加载应力的 7,8%""3 为二次循环加载 最大加载应力的 !"8%!%/0%/2/56%32/5!%3&/’#%/&/’ 分别为 对应上述加载应力的沉降值 " 在二次循环静载试验法的实际应用中 ! 是以变 形比
&’()*(’ 击实仪及重型击实试验 $
质量管理
!""# 年第 ! 期
铁道技术监督
!!!!!!由于传统的环刀法 ! 灌砂法及注水法测定填土
密度的方法需要测定其含水率 " 而测定填土含水率 的烘干法从试验到得出结论需要时间很长 " 与现代 化高效率的施工碾压机械常常发生矛盾 " 并且受外 界因素的影响较大 # 为此 "利用微电子技术 "通过放 射性元素 $! 射线和中子射线 % 测量填土的密度 & 含 水率的仪器自 !" 年代产生 " 即核子湿度密度仪 # 该 方法能在现场快速 & 方便地测定填土的密度和含水 率 " 能满足现场填土压实系数 # 快速 & 无 损 检 测 的 要求 " 具有操作方便 & 明显直观 & 非常适合于配合路 基填土施工 #但由于其精度问题 "常常与传统方法配 合使用 # 现行 ’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 ( 对路基填土施工含水 率的规定均是以 "!"# 为控制标准 " 要求其含水率等 于或接近最佳含水率 # 在一定的击实功条件下 "土的 密实度最初随土中含水率 " 的增加而上升 " 但达到 车荷载作用下挤陷入基床表层的现象相似 " 因此 " 将
铁路路基施工现场K30检测与实验研究
![铁路路基施工现场K30检测与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2c42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f.png)
铁路路基施工现场K30检测与实验研究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而铁路路基是支撑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
为了确保铁路路基施工质量和安全性,K30检测技术和实验研究成为了铁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铁路路基施工现场K30检测与实验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K30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K30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和评估路基工程质量,其原理是通过对路基土壤的密实度、强度、含水量等指标进行测试,以判断路基土壤的工程性质和适用性。
K30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场地勘察、取样、试验室分析和现场检测四个步骤。
1. 场地勘察: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土地的地质特征、地形状况等信息,为后续的取样和试验提供基础数据。
2. 取样:在施工现场进行土壤取样,一般取样点应覆盖整个施工区域,并在深度上进行分层取样,以反映不同深度的土壤工程性质。
3. 试验室分析:将取样的土壤样品送至试验室进行密实度、含水量、抗压强度等指标的测试,从而得出土壤的工程特性。
4. 现场检测:通过专用的K30检测仪器,在施工现场对路基土壤进行实时检测,确定路基土壤的工程性能。
二、K30检测技术在铁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铁路路基施工是铁路建设的重要环节,路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
K30检测技术在铁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 基础资料建设:K30检测技术能够提供土壤的密实度、含水量、强度等工程性能的基础资料,为铁路路基的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 施工监控:通过现场K30检测仪器的使用,可以实时监测路基土壤的工程参数,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质量评价:K30检测技术能够对路基土壤的工程性能进行准确评价,对施工质量进行定量化分析,为施工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 现场应用技术:研究K30检测技术在铁路路基施工现场的应用技术,包括现场检测仪器的选择、操作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既有运营铁路路基变形及沉降监测方案
![既有运营铁路路基变形及沉降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3d869eb7360b4c2f3f644c.png)
既有运营铁路路基变形及沉降监测方案既有铁路路基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路基面的几何形态、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变形、基床厚度、路基基底的沉降变形与不均匀沉降等监测,有条件尚应进行基床土的应力测试。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应布设在路基填料或基床土质不良、基底地质条件差、地形变化大、路基排水不畅、以及各种过渡段等部位。
尤以路基出现病害或潜在危险地段应加强加密监测。
监测点应设置在观测数据容易反馈,且不影响正常行车运营或对整治施工造成不便的部位。
1.1 监测布置原则1.1.1 路基面外观监测路基面外观监测主要包括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几何形态(路肩形状、路基面宽度、路拱形状、横向坡度及其平整度、基床陷槽、翻浆冒泥点等)。
可在两侧路肩上安设固定测点,采取开挖道床后经纬仪测量或直接采用钎探丈量。
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且每工点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路基基床病害严重地段应适当加密。
1.1.2 变形监测路基变形监测主要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路基水平位移监测等。
既有铁路受行车运营影响,一般以路基面沉降监测为主,较直观适用,便于实施且不影响既有线行车运营,其它变形监测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监测元件埋设对行车运营干扰较大,但对于既有铁路路基的稳定、沉降变形严重地段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路基变形监测布置图详见图1-1。
注:当同时进行路基本体监测与路堤基底沉降监测时,可在同一孔中上下分布埋设监测元件。
图1-1-1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断面示意图(1)路基面沉降监测分别于既有路基内侧钢轨顶、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两侧路肩处埋设位移监测桩(包桩),钢轨顶处在钢轨内侧刷红色油漆作为标识,用精准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采用精密测量方法。
一般每隔50m设置一处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2)路基本体沉降监测当既有路基填料不良、压实度不足或较高填方等路基本体沉落变形较大时,可视需要进行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寒区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冻胀变形监测方法
![寒区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冻胀变形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5907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4.png)
寒区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冻胀变形监测方法马天驰【摘要】哈齐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目前纬度最高的高速铁路,大部分路段位于湿地之上,冬季长,气温低,路基冻胀将直接影响高速铁路运行安全。
为确保哈齐客运专线安全运营,在建设期对路基进行同步冻胀变形监测。
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通过秋、冬、春三季对典型路段路基进行监测,分析冻胀变形可能对铁路运营带来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确保运营安全。
%So far,Harbin-Qiqihar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has been a high-speed railway building in the highest latitude area in China,most of which segments are located in wetlands.Due to the relatively longer winter and lower temperature,the safety of operation will be affected directly by the phenomenon of subgrade frost heaving.With the railway being constructed,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 subgrade frost heaving has to be don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operation.By means of leveling surveying,the subgrade of typical segment is monitored and measured in autumn,winter and spring.The possible negative effects on railway operation caused by subgrade frost heaving are studied,a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are taken to undo the adverse effect,sequentially ensuring the safety of wailway operation.【期刊名称】《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2-24)【关键词】客运专线;路基冻胀;变形监测;水准测量【作者】马天驰【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96+.1哈齐铁路客运专线是黑龙江省第一条开建的省内客运专线,是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到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之间的高速铁路,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程。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几种原因及其监测方法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几种原因及其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07d36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2.png)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几种原因及其监测方法第一章:引言高速铁路的建设是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而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是其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还会对沿线建筑物和设施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篇论文将重点介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几种原因及其监测方法。
第二章: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原因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结为地质因素、路基结构设计和铁路运输负荷等方面。
其中,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构造、软弱地基和岩石侵蚀等;路基结构设计问题主要包括路基宽度、路肩坡度和路基土的压缩性等;铁路运输负荷方面主要包括列车荷载和行车速度等。
以上几个方面都可能导致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产生,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第三章: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监测方法为了有效控制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问题,需要采取科学的监测方法。
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开发了多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方法,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德律仪、沉降仪、地形测量仪等。
这些监测方法均具有不同的监测精度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四章: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控制措施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控制主要包括设计优化、技术改进和维护保养等方面。
设计优化方面需要重点考虑路基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并进行合理的路基宽度、路肩坡度和路基土的压缩性等方面的设计;技术改进方面需要加强材料和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维护保养方面需要加强铁路线路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路基沉降问题。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问题在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其研究和监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本文通过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原因、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
高速铁路路基路基填筑与检测标准
![高速铁路路基路基填筑与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c10a8e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a.png)
实性。
试验方法
02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如压实度试验、含水量试
验、颗粒分析等。
评定标准
03
根据试验结果,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质量评定,确定是否合格。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及整改要求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包括返工、 返修、报废等。
整改要求
针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需 重新进行检测和评定,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挑战案例的剖析,可以总结出在复 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高速铁路路基填筑的 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施工提供指导。
挑战案例剖析旨在深入分析这些难题 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为类似工程 提供借鉴和参考。
经验教训总结:提高填筑质量和效率
在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过程中, 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 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效率。
成功应用案例表明,先进填筑技 术能够减少人工操作误差,提高 施工精度和一致性,从而保证路
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通过成功案例的分享,可以推广 先进填筑技术在高速铁路路基填 筑中的应用,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挑战案例剖析:复杂地质条件下填筑难题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高速铁路路基 填筑时,面临着诸多难题,如软土地 基处理、不均匀沉降控制等。
土压力盒、孔隙水压力计、地 基反力计等。
环境监测仪器
水位计、雨量计、温度计等。
布点方案
根据路基结构形式和地质条件 ,合理布置监测点,确保监测
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
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自动 采集。
数据传输技术
铁路工程监测监控方法
![铁路工程监测监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a79e4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a.png)
铁路工程监测监控方法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铁路工程监测监控方法的概述和指导。
铁
路工程监测监控是确保铁路运行安全和有效性的关键过程。
监测监控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铁路工程监测监控方法:
1. 物理监测:使用物理传感器来监测铁路工程的各种参数,如
应变、温度、位移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铁轨、桥梁等结构上,通过采集数据来评估工程的状态和性能。
2. 图像监测:利用摄像机或无人机等设备获取铁路工程的图像
数据。
这些图像可以用于检测和识别潜在的问题,如裂缝、破损等。
3.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铁路工程监测数据,以识别任何异常情况或潜在的风险。
数据分析可以利用统计方法、机器研究等技术来提取有用的信息。
4. 远程监控:使用远程监控系统来实时监测铁路工程。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网络连接实时获取数据,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响应和维护。
5. 精确测量:对铁路工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精确测量,以确保工程的准确性和精度。
这包括使用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来测量铁轨高度、水平度等。
总结
以上是铁路工程监测监控方法的简要概述。
有效的监测和监控方法对于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施这些方法时,应注意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频率,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及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及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395d9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e.png)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一、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虽然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 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但设计的沉降分析和计算受勘测、 设计、施工、质量监测等众多环节的影响,其精度仅能达到估算 的程度,不足以控制无砟轨道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二、沉降变形监测的原则
为确保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受控,合理确定无砟轨道的铺 设时间,应按照以下原则组织实施沉降变形观测:重点路基、兼 顾桥、立体监控、信息施工、数据真实、成果可控。通过对路基、 桥涵的沉降观测点的精密测量,沉降观测数据全面收集,系统、 综合分析沉降变形规律,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工 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二、沉降变形监测的原则
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变形控制原则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工后沉降一般 不应超过无砟轨道铺设后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 15mm,路桥 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 基与桥梁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项目五 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五、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垂直位移监测网
(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 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 行定期检测。
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桥梁施工监测方案
![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桥梁施工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51a0207f1922791788e841.png)
铁路工程施工—路基、桥梁施工监测方案1.监测机构与程序1.1.监测机构联合体项目经理部组建施工监测领导小组,下设路基监控组、隧道监控组、桥梁下部监控组、连续梁监控组、房建监控组铺架监控组共六个组。
1.2.监测程序监测程序见下图,施工监测工作程序图。
2.监测方案2.1.路基沉降监测 图 施工监控工作程序图 解决办法施工控制领导小组重大问题 施工监控办公室由监控方进行控制分析并发出施工控制指令设计单位签认施工并提供相应测量数据 监理方签认监理单位签认 施工单位签收 协 调业主单位本标段路基不良地质有浸水路基、煤窑采空区,路基填筑时需要特殊处理,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并加强沉降、位移观测,反馈信息,修正施工参数,指导路基正确填筑,做到动态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路基及软基的沉降观测。
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其他包括路基面位移监测、基底沉降位移监测、路堤本体沉降观测,另外还有软土或松软土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等。
沉降及位移观测流程图如下图。
(1)压实度检测 路基检测是衡量路基填筑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基底检测、填料检测及现场压实度的检测等。
基底和填料检测按规范进行。
填土的检测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进行,主要检测其压实度和均匀性,以颗粒间空隙率n 和地基系数K 30或动态变形模量E vd 指标控制。
(2)路基沉降观测 未 超填选择观测断面埋 设 测 点填 土 压 实位移及沉降观测 计算位移及沉降速率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 图 沉降及位移观测流程图推算预留沉降量暂停填筑 超 填路基沉降观测根设计要求进行,深层沉降监测、加筋(土工格栅)变形和应力监测按不同的地质地貌单元,选择有代表性地基类型工点进行;在一般路基地段,监测点布置于路基基底和基床底层顶面;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纵向每隔20~50m在距坡脚2m处设置位移边桩。
(3)测量的方法①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测头。
铁路路基监测方法
![铁路路基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61991d52d380eb62946d1e.png)
铁路路基监测方法既有铁路路基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路基面的几何形态、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变形、基床厚度、路基基底的沉降变形与不均匀沉降等监测,有条件尚应进行基床土的应力测试。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应布设在路基填料或基床土质不良、基底地质条件差、地形变化大、路基排水不畅、以及各种过渡段等部位。
尤以路基出现病害或潜在危险地段应加强加密监测。
监测点应设置在观测数据容易反馈,且不影响正常行车运营或对整治施工造成不便的部位。
1.1 监测布置原则1.1.1 路基面外观监测路基面外观监测主要包括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几何形态(路肩形状、路基面宽度、路拱形状、横向坡度及其平整度、基床陷槽、翻浆冒泥点等)。
可在两侧路肩上安设固定测点,采取开挖道床后经纬仪测量或直接采用钎探丈量。
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且每工点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路基基床病害严重地段应适当加密。
1.1.2 变形监测路基变形监测主要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路基水平位移监测等。
既有铁路受行车运营影响,一般以路基面沉降监测为主,较直观适用,便于实施且不影响既有线行车运营,其它变形监测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监测元件埋设对行车运营干扰较大,但对于既有铁路路基的稳定、沉降变形严重地段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路基变形监测布置图详见图1-1。
注:当同时进行路基本体监测与路堤基底沉降监测时,可在同一孔中上下分布埋设监测元件。
图1-1-1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断面示意图(1)路基面沉降监测分别于既有路基内侧钢轨顶、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两侧路肩处埋设位移监测桩(包桩),钢轨顶处在钢轨内侧刷红色油漆作为标识,用精准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采用精密测量方法。
一般每隔50m设置一处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2)路基本体沉降监测当既有路基填料不良、压实度不足或较高填方等路基本体沉落变形较大时,可视需要进行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铁路路基监测方案共11页
![铁路路基监测方案共11页](https://img.taocdn.com/s3/m/a193798f910ef12d2af9e787.png)
温州某铁路路基监测方案投标单位:上海华测导航技术××公司目录第一章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2)1.1概况和监测目的 (2)1.2监测依据 (2)1.3系统技术指标 (3)第二章立体监测设计 (4)2.1监测系统内容 (4)第三章现场子系统 (5)3.1 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5)3.1.1 GPS自动化监测 (5)3.2.1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7)3.3.1静力水准沉降监测 (7)3.4.1梁式测斜仪沉降监测 (9)第四章现场施工 (10)第一章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1.1概况和监测目的本监测系统是一个集结构分析计算、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监测范围主要是温州南站部分线路,长约1.5KM,该区域两侧需要修建新的铁路轨道线路。
本监测系统的监测目标则是在新铁路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对原铁路铁轨和周边区域进行沉降位移观测,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主要是打桩对原铁路路基产生的影响。
一旦发现监测数值达到或者超过预警值,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停止施工或者采取加固措施,保障温州南站这部分铁路路段的正常营运,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监测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19]158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19);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19);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19]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19);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19]754号);11.铁道部有关规定。
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ed4225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5.png)
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为增加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提高路基的强度和刚度,减小变形,减少运营过程中路基病害的发生,世界各国在路基施工中都采取了科学的压实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和仪器应力求快速、准确、真实地反映路基状态。
本文主要就是针对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来进行分析。
标签: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前言: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土体压实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但仅仅用密实度指标来检测和判断压实质量有其局限性。
由于路基填土的施工方法、含水量和击实标准的不同,造成相同密实度土体的力学性能指标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抗力检测法是在检测密实度的基础上,把强度及变形指标作为反映路基承载力的压实标准。
1、施工质量的静态检测1.1压实系数K1930年美国工程师Proctor通过试验首先提出:同一种土,在相同的压实功能作用下,其干密度Pd随土中含水率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室内击实试验和现场碾压机械都可获得填土的最佳含水率。
和与之对应的最大干密度γdmax,同时Proctor还规定了室内击实试验的仪器规格和试验规程。
填土密度的现场量测早些时候采用环刀法、灌砂法及注水法进行,均属对压实土而的破坏性量测方法。
每种测试方法都适用于不同的填料情况。
环刀法只用于不含砾石颗粒的细粒土和无机结合料改良土。
注水法只适用于粒径不大于60mm的粗粒料。
灌砂法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粗粒料。
确定填料最大干密度的室内击实试验,最初为标准的Proctor型,我国采用前苏联的“南实处标准”。
由于传统的环刀法、灌砂法及注水法测定填土容重的方法需要测定其含水量,而测定填土含水量的烘干法从试验到得出结论需要时间很长,与现代化高效率的施工碾压机械常常发生矛盾,并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
1.2环刀法和灌砂法所谓环刀法,就是利用环刀固定体积的特点在细粒土压实层内取样,对于粗颗粒填土例如粗粒土、碎石土等,采用具有流动性的标准砂直接测试试坑的体积,然后对试坑挖出的土样进行称重测出填土的填实密度ρ,用烘干或燃烧的方法测出含水量ω。
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
![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c7c0b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0.png)
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一、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简介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是一种采用动态加载的技术,用于检测高速铁路路基土体变形能力。
该试验方法充分考虑了许多因素,如路基土体的物理性质、水文变化、车辆行驶及坡度等,能够对路基土体进行有效的检测,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的原理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的原理是将荷载施加到路基土体上,通过实时测量变形情况,得出路基土体的变形能力。
在施加荷载的过程中,平板载荷模型由平板上的荷载数据计算机控制,并且在荷载过程中不断监测路基土体的变形情况,然后根据路基土体的变形情况,换算出该路基土体的变形能力。
三、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的优势1、快速便捷。
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的施工过程简单、快速,实施周期短,并且不会出现任何破坏性行为,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
2、可靠性高。
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采用多种控制及监测系统,可以较好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3、操作简单。
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的操作简单,不需要任何特殊的专业技能,只要按照要求正确操作,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检测结果。
四、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的应用1、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高速铁路路基的检测,检测其土体变形能力、土体体积变化等。
2、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路基的检测,如桥梁路基等,可以检测其土体变形能力等。
3、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建筑结构的检测,如桥梁、隧道等,可以检测其结构变形能力等。
五、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的安全由于高速铁路路基动态平板荷载试验检测方法采用的是动态加载的方式,可能会造成路基土体的变形,因此在施工前,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郑西高速铁路湿陷黄土路基沉降监测技术及监测方案
![郑西高速铁路湿陷黄土路基沉降监测技术及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f4772eccbff121dd368358.png)
2 依 托 工 程 概 况 及 沉 降 影 响 . 因素
2 1 依 托 工 程 概 况 .
郑 ( ) ( ) 速 客 运 铁 路 州 西 安 高 起 于 郑州 枢 纽 郑 州 站 。途 径 洛 阳 、
的 到来 , 速铁 路对 轨 道 的 平顺 性 高
・ ◆ -+ 一 ◆ - . -+ -・. _+ —. - . _ . -. -. -・ -◆ ● _. -¨ 巾
时 . 综 合 分 析 车一 梁一 墩 系 统 在 应 列 车 活 载 作用 下 的耦 合 动 力 响应 , 使 受 荷 构 件 体 系 具 有 足 够 的 抵 抗 变 形 的 能力 。 保证 列 车 运 行 的安 以 全 性和 舒适 性 。
参 考 文献 : ( ) 文 中列举 的桥 墩 加 固实 1从
案探 讨 .上 海铁 道科 技 ,0 9 4 : 7 20 ( )7 —
7 8
状 况 , 其对 提升 墩 身 自振 响应 参 但
析人 手 , 单项 目参数 的独立 优化 对
[互 ]o 西 技 二至 铁
郑 西高速铁路 湿 陷黄 土路 基 沉 降监 测技 术及 监测 方案
三 门 峡 、 南 。 西 安 市 绕 城 高 速 渭 从
定 意 义 上 改 善 了桥 梁 的安 全 运 营
[ 铁 路 桥 梁检 定 规 范. 京 : 国铁 道 出 2 】 北 中
版 社 . 0 4 20 .
从 改善 墩 身 截 面抵 抗 矩 、 身材 质 墩
和 降 低 基 础 承 载 影 响 力 等 方 面 分
【】 铁 盾 . 3孙 圆柱 形 桥 墩 横 向 刚度 加 固方
郑西高速铁路湿陷黄土路基沉降监测技术及监测方案
西 安 铁 路 局 工 务 处 卢 大玮 薛 东峰
基于液力测量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方法
![基于液力测量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7e8ab2f121dd36a32d8262.png)
Z HANG Yu z h i , DU Ya n l i a n g , SUN Ba o c h e n , LI ANG J i a n c h a n g
( 1 . ch S c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 E l e c t r o n i c a n d C o n t r o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B e i j i n g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4 4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h e r o a d b e d s u r f a c e s e t t l e me n t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i n d e x f o r t h e h i g h — s p e e d r a i l w a y( HS R)
一
定程度 上 实现 自动和人 工 两种监 测手段 的 互相校 核 . 监 测 结果验 证 了所采 取 基 于液 力 测 量 的 自
动监测方法在 高速铁路路基面沉降监测 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关键 词 : 高速铁 路 ; 无砟轨 道 ; 路 基 面沉 降 ; 液 力压 差 ; 自动监 测 中图分 类号 : U2 1 3 . 1 文献标 志码 : A
Hi g h - s p e e d r a i l wa y b a l l a s t l e s s t r a c k r o a d b e d s e t t l e me nt mo ni t o r i n g me t h o d b a s e d o n f l u i d p r e s s u r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铁路工程路基变形监测方案
![铁路工程路基变形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3732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6.png)
铁路工程路基变形监测方案一、铁路工程路基变形监测的意义路基变形是指铁路路基在运行过程中因不同原因出现的土体移动、沉降变形等现象。
路基变形可能导致铁路道床不平整、轨道变形和列车运行不安全等问题。
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路基变形问题对于保障铁路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1. 提高铁路运行安全性及时监测路基变形可以帮助铁路管理部门了解路基变形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路基变形对铁路运行带来不利影响,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2. 保障铁路工程稳定性通过监测路基变形情况,可以及时发现路基变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保障铁路工程的稳定性和持续运行。
3. 降低维护成本及时发现并处理路基变形问题,可以有效降低维护成本,延长铁路工程的使用寿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铁路工程路基变形监测的方法铁路工程路基变形监测通常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传统测量方法包括现场实地测量和地质勘探等方式,现代化监测技术包括遥感监测、卫星监测、GPS定位监测、应力应变监测等技术。
1. 传统测量方法(1)现场实地测量:通过现场实地测量方式,对路基进行测量,了解路基的实际运行情况,但该方法工作量大,耗时长,且准确性无法保证。
(2)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通过地质勘探手段对路基进行勘探,了解地下土体情况,从而了解路基的稳定性情况。
2. 现代化监测技术(1)遥感监测:通过遥感技术,使用遥感仪器对路基进行监测,获取路基的变形情况,并通过遥感图像分析路基变形情况。
(2)卫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图像监测路基的变形情况,了解路基的稳定性情况。
(3)GPS定位监测:通过GPS技术对路基进行定位监测,了解路基的位移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路基变形问题。
(4)应力应变监测:通过安装应力应变传感器对路基进行应力应变监测,了解路基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监测方法相结合,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铁路工程路基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路基监测方法既有铁路路基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路基面的几何形态、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变形、基床厚度、路基基底的沉降变形与不均匀沉降等监测,有条件尚应进行基床土的应力测试。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应布设在路基填料或基床土质不良、基底地质条件差、地形变化大、路基排水不畅、以及各种过渡段等部位。
尤以路基出现病害或潜在危险地段应加强加密监测。
监测点应设置在观测数据容易反馈,且不影响正常行车运营或对整治施工造成不便的部位。
1.1 监测布置原则1.1.1 路基面外观监测路基面外观监测主要包括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几何形态(路肩形状、路基面宽度、路拱形状、横向坡度及其平整度、基床陷槽、翻浆冒泥点等)。
可在两侧路肩上安设固定测点,采取开挖道床后经纬仪测量或直接采用钎探丈量。
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且每工点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路基基床病害严重地段应适当加密。
1.1.2 变形监测路基变形监测主要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路基水平位移监测等。
既有铁路受行车运营影响,一般以路基面沉降监测为主,较直观适用,便于实施且不影响既有线行车运营,其它变形监测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监测元件埋设对行车运营干扰较大,但对于既有铁路路基的稳定、沉降变形严重地段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路基变形监测布置图详见图1-1。
注:当同时进行路基本体监测与路堤基底沉降监测时,可在同一孔中上下分布埋设监测元件。
图1-1-1 既有铁路路基监测断面示意图(1)路基面沉降监测分别于既有路基内侧钢轨顶、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两侧路肩处埋设位移监测桩(包桩),钢轨顶处在钢轨内侧刷红色油漆作为标识,用精准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采用精密测量方法。
一般每隔50m设置一处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2)路基本体沉降监测当既有路基填料不良、压实度不足或较高填方等路基本体沉落变形较大时,可视需要进行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于既有路基路肩(或路堤原有地表横坡大于20%地段于两侧路肩处)采用预钻孔成孔后埋设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分别设置于基床表层底部、基床底层底部设置,当路基填高大于8.0m时,于基床以下路基填土中增加1~2个监测点。
一般每工点不少于2处沉降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3)基底沉降监测当既有路基基底软弱沉降变形较大时,可进行路基基底沉降监测。
于既有路堤路肩处(或路堤原有地表横坡大于20%地段于两侧路肩处)采用预钻孔成孔后在路基基底地面埋设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进行监测。
一般每工点不少于2处沉降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4)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当既有路堤基底软弱层较厚且路基沉降变形严重时,可进行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
于既有路堤路肩处(或路堤原有地表横坡或地基软弱层基底横坡大于20%地段于两侧路肩处)采用预钻孔成孔后在基底地基中埋设高精度智能型串联式分层沉降计,分层沉降计布设间距2.0~3.0m。
一般每工点不少于2处深层沉降监测断面,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
(5)路基水平位移监测当既有路基存在稳定变形且持续发展时可进行路基水平位移监测。
一般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路堤坡脚外2m、10m处设置边桩进行路基水平位移监测。
当既有路基稳定变形量较大,必要时可在既有路基边坡或坡脚处(或路堤原有地表横坡大于20%地段于填方高的一侧)预钻孔成孔埋置测斜管(孔深应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采用测斜仪精确地测量岩土层内部水平位移或变形。
一般每工点不少于2处水平位移监测断面。
1.1.3 应力监测视既有铁路路基基床病害情况,或提速、重载改造工程需要,必要时可进行基床土的应力监测。
在扣轨架空线路、限速慢行的条件下,开挖道床、基床,于既有铁路路基中心、钢轨、轨枕端头正下方的基床表面以下0.2m、0.7m、1.2m 深度处各埋设3个土压力盒,实测整治期与运营期既有路基基床土中的应力、列车动荷载对基床应力沿深度及横向分布情况以及基床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应力应变状态。
一般每工点应设置不少于2处监测断面,每监测断面共9个监测点。
路基基床应力应变监测布置详见图1-1。
1.2 监测元件埋设与安装1.2.1位移监测桩采用φ28mm长1.2m的钢钎。
在路肩处将位移监测桩打入埋置至设计位置,埋置深度1.0m,桩周上部0.2m用水泥砂浆浇注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桩顶高程作为初读数。
1.2.2位移边桩边桩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边桩可采用打入埋设或开挖埋设,埋设深度0.9m,桩周上部0.3m用水泥砂浆浇注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1.2.3单点沉降计1)单点沉降计采用智能数码单点位移计,属智能位移传感器,单点沉降计是由传感器、传递杆、传递杆保护管、锚固头、安装基座、测试导线等部分组成。
分层沉降计是由多个单点沉降计通过安装套件串联组成的。
2)埋设要点①在安装之前,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检查,以确定其完好无损。
②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08mm,钻孔垂直,孔深应与沉降仪总长一致,应达到稳定硬层(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引孔垂直度误差≤2°。
③成孔后,安装单点位移计前先在孔底灌注水泥砂浆,固定底端锚板。
④沉降计安装时,锚板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护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适方法将沉降计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
单点位移计测杆等各部件安装好后,通过沉降盘的扁形孔将细沙灌入孔中回填,回填过程中使用事先放置的钢管夯实细沙。
根据回填高度逐步夯实细沙逐步抽出钢管,回填高度离孔顶-0.3米。
⑤每个测试断面的单点位移计埋设完成后,使用水泥沙浆将孔内未回填的部分和沉降盘位置浇注填满后,用原土盖使路基恢复原状。
位移计引出导线套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注意导线应适当松弛。
⑥元件埋入之前应采取措施保证孔径满足安装要求,一般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初读数。
1.2.4 测斜管埋设可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水平位移,测斜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端接口密合。
测斜是将测斜仪探头导轮卡置于预埋测斜导管的十字导槽内,从底部每隔0.5m依次测读,并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求出不同深度处土体的水平位移。
埋设要点:①路堑开挖至设计埋设测斜管位置时,即应开始埋设测斜管。
②采用钻孔导孔埋设,钻孔垂直偏差率应小于1.5%,并无塌孔、缩孔现象,软土层应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深度应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深度。
③测斜管埋设前,应按设计用螺钉进行预组装:管底部用底盖封住,用外接头连接导管至大于埋设长度约0.3m;再根据钻架高度将预装好的导管从接头处拆卸分段备用。
④测斜管埋设时,按预装顺序从底部分段依次埋入,相邻两段沉降测斜管随埋随接,并及时灌水入管内,直至将测斜管压入孔底就位。
⑤调整测斜管内十字导槽方向与观测断面方向一致后,安装测斜管顶盖,并在测斜管周围回填中粗砂,并灌水使其密实。
⑥用水泥砂浆固定观测盒,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
⑦待测斜孔侧土回淤稳定后,连续测读数日,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1.2.5土压力盒①土压力盒埋设前应进行稳定、防水密封、压力标定、温度标定等工作,并进行编号。
②一般应先将埋设处的基床土仔细削平夯实,然后再安装压力盒。
埋设时应使压力盒的膜板直接与基床土接触,膜板要求与基床土底面齐平,不能凸出或凹进(凸出或凹进都会使实际测量值偏大或偏小)。
埋设前应该在压力盒的周边裹包一层厚度为1~2厘米的橡胶圈,并在其周围采用同性状的基床土分层回填压实,以免引起土压力的重分布,以保证测试的可靠性。
③所有信号线应通过预埋设PVC管引至路肩处的观测箱内。
1.3 监测方法、频率1.3.1 监测方法及测量精度要求①位移监测桩、位移边桩采用水准仪、经伟仪或全站仪进行监测。
所有标高水准测量应满足二等变形等级测量技术要求,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测量精度:±1.0mm,读数取位至0.1mm。
②单点沉降计或串联式分层沉降计、土压力盒采用智能型振弦频率检测仪器进行测试。
主要监测元件技术参数指标见下表表1-3-1 主要监测元件参数指标1.3.2 监测频率①所有元件埋设后,必须测试初始读数,在正式开始前,必须对所有元件进行复测,作为正式初始读数。
②各阶段沉降观测频度应满足表1-3-2要求。
表1-3-2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③测试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1.3.3 元件保护要求①应成立专门监测测试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观测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②元件埋设前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路肩或坡脚观测箱内,并做好观测箱的保护。
③有监测元件埋设时或监测过程中损坏应及时补埋或经设计、监理确认采取其它替代措施。
④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
⑤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志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1.3.4 资料整理要求①所有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擦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
各种监测数据记录格式应满足相应技术要求的规定。
②人工测试数据应当天及时输入电脑,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自动采集测试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
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在观测过程中时时监控。
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及时处理。
③按照资料提交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绘制有关分析曲线及完成有关报告。
④观测数据及观测报告作为评判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及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1.3.5 沉降的评估方法与措施路基整治施工后,先持续监测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根据这6个月的监测数据,绘制“时间—填土高—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降的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以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测最终沉降完成时间。
根据分析结果,验证、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当评估结果表明沉降还不能满足要求时,则研究确定是否应继续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固处理措施,即进行“监测—评估—调整”循环,直至满足要求。
实测沉降推算:利用实测数据推算最终沉降量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双曲线法、三点法(对数曲线法)、沉降速率法、星野法及修正双曲线法等。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推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沉降对比,误差较小的推算方法有:复合地基为沉降速率法、双曲线法;等载(或超载)排水固结为三点法、双曲线法。
沉降的反演分析推算:利用先前实测沉降曲线进行反演分析,修正地基土设计参数,并重新进行沉降计算,再由实测沉降验证,经过多次循环分析计算,预测工后沉降量。
要说明的是该法进行计算时的土层参数应是利用先前实测曲线进行反演推算出来的,且经过实测沉降验证,因此更符合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