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教学课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秀课件获奖优质课公开课
《小水珠从哪儿来》科学教学PPT课件(2篇)
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液态水变成固态冰
体积的变化 分析、比较实验现象
归纳、概况 结论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 洗澡的时候总会发现镜子上雾蒙蒙的,还有许多的小水珠。你们遇见过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水珠呢? 学生回答:生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水蒸气是肉眼看不见的,为什么在窗户上又看得见了呢? 今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观察一下
板块二、模拟实验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玻璃、杯子和冰块,想一想,该怎样模拟? 生1: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再将玻璃片盖在玻璃杯上观察. 生2:冰块不能放太满,不能碰到顶上的玻璃片,这样方便观察。 太棒了,你们考虑的都很到位。接下来,我们一起实验,注意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操作)
大家的推测有——①杯子外面出现的水珠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②杯子外 面出现的水珠是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冰冷的玻璃形成的。你觉得推测 一更能说明所有的实验现象,还是推测二呢?
生:推测二。 (可是我们可以否定推测一吗?) 生:等久一点,如果杯子里面的水不断地变少,就说明真的可能是里面的 水渗出来了。 我们发现杯子里的水变少了吗?
本课我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他们提出猜想假设并开 展探究活动。由于本节课的实验为模拟实验,所以要弄清楚需要模拟什么,这 需要学生充分猜想形成小水珠的条件。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设 计并进行思维碰撞。只有真正想清楚为什么这样设计,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才有助于最后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的得出。最后通过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结束 本单元的教学。本课没有将水的结冰实验安排进来,而是将其安排为家庭实验, 这样可以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让课堂探究开展更充分、更深入。
2024新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玻璃》优质课件
我的猜测
透过玻璃观察我们的科学课本有什么发现?再利用玻璃看周围的物体。
7
二、新知讲解
玻璃有哪些特点
我的猜测 1.用热水。 2.搅拌。 3.用研钵研碎。 玻璃具有的特点是易碎、透明。
8
二、新知讲解
比较不同玻璃的透明度
不同种类的玻璃,透 明度一样吗?怎样来验证 不同玻璃的透明度呢?
4
二、新知讲解
玻璃有哪些特点
1.用热水。 2.搅拌。 3.用研钵研碎。 工具与材料:玻璃、锤子、塑料袋、课本。
5
二、新知讲解
玻璃有哪些特点 这样来做:
1.将一片玻璃装入塑料袋内。
2.用小木锤稍用力敲击塑料袋内玻璃。
3.观察塑料内玻璃片的变化。
玻 璃 具 有 易 碎 的 特 点 。
6
二、新知讲解
15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6
谢谢观看 !
2024/1/23
17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中的一门有趣的副课,其中的科学实验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包含的内 容很多,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就说说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一、备课方面 虽然小学科学不是主课,但是老师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充分重视,在备课方面要精心准备。确定好教学内容和 方向,明确教学目的,对一学期的科学实验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二、学生准备工作 有的实验课是实验室里本来就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有的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工具的,老 师应该在上课前,让学生们准备好相关实验工具,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三、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生刚开始对科学实验课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孩子们年纪比较小,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 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动手做科学实验,并及时予以一定的奖励。 四、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让学生一个个的操作过关,有的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然后互相 合作完成实验。不管什么教学方式,一定要学生们写下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考核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不做考试要求,但是老师们可以自己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做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 程、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小学生的平时成绩,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重视。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 身边的材料(全单元)》优质PPT公开课件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塑料的来源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 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羊 毛
直接来自
木 材
于大自然
花与腈纶棉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比较棉花与腈纶棉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实验一:“感官总动员”直接对比棉花和腈纶棉
谢谢观赏!
再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
13.纸
讨论纸的用途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 它们有什么用途?
……
各种用途的纸
牛皮纸
卫生纸
书写纸
宣纸
箱板纸
新闻纸
复印纸
人民币
古代的造纸术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 ( 公 元 105 年 ) , 蔡 伦 在 总 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 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 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 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 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 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 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 “蔡侯纸”。造纸技术的 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 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造 纸术也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之一。
电线 常用工具
周围的金属制品
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 金属制作它们?
金 铁
银 镁
锌 铅 铜
金属的共同性质 活动一
用砂纸打磨铜棒、铁棒、铝棒的表面,仔细观察,你 有什么发现?
金属有光泽。
金属的共同性质
分工明确 观察仔细 记录整理 注意安全
注意事项
金属的共同性质 活动三
用铁锤分别敲打铜丝、铁丝、铝丝,你有什么发现?
看一看
A 棉花 白色
B 腈纶棉 白色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整套优质课件ppt精品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
蒸发的特点
)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蒸发过程要从周围物体吸热(使周围的物体温度降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
什么叫蒸发?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举例说生活中哪些是水蒸发现象?
家里鱼缸很长时间后 观察,鱼缸中的水会 减少?
春夏秋冬温度无论 珠滴在你的手背上时,你有什么感觉? 当小水珠全部变成水蒸气后,还有这种感觉吗?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发现生活中...... 我还感到疑惑的是......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你有什么办法使试管中的水蒸发的快些?
我要比你蒸发 的快!!!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实验提示: 1、每次实验只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尝试, 与定制的标准水进行比较,是否蒸发 快? 2、完全找不到水的痕迹,才可判定水 蒸发了。 3、使用玻璃制品,轻拿轻放,注意安 全。 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填写实验
×
4.把手指弄湿,手指会感到凉,是因为水蒸发时吸热 ( )
√
三、认真思考巧填空:
1.( 蒸发)是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 )热量。
2.蒸发的快慢与(
温度)高(低
蒸发的)面和积(大小 )有关。有没有风
3.水的表面积越( )小,水蒸发的就越慢。
四、简答: 晒衣服为什么要把衣服弄展了,放在通风处?
加热是否能够加快水的蒸发?
最全的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可编辑全文】
第26页
四、简介
(七)昼夜交替模拟试验 (七)昼夜交替模拟试验
第27页
四、简介
(八)四季更替模拟试验
1、试验名称:四季更替模拟试验 2、试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使学生知道四季更替现象是由
第49页
一、意义:
第四章第二十五条则指出:认真开展演示试验和学生分 组试验教学,严禁以讲试验、画试验、看挂图、看视频 等代替学生动手做试验。《小学科学课程原则》着重指 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义 务教育阶段关键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它主要学 科同样,含有十分主要位置。
第50页
⑶在②号瓶中倒入半瓶水,在③号瓶中倒满水,在④、 ⑤、⑥、⑦号瓶中分别倒入等量盐水、碱面溶液、醋、油。
⑷将7枚相同光泽铁钉分别放入7个杯子中。 ⑸观测一周,统计铁钉生锈情况。
第15页
四、简介 (五)铁生锈
5、试验现象: 空气中,轻微;水中,轻微;二分之一水、二分之
一 空气,严重生锈;醋、碱、盐中,严重生锈;油中无 锈。 6、试验结论:
木板上面。 (2)用小锤沿水平方向快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5、试验现象:鸡蛋会掉进水里。 6、试验结论:
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运动趋势, 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烧杯中,阐明鸡蛋含有惯性。
第19页
四、简介
(六)惯性试验
第20页
四、简介
(六)惯性试验
第21页
四、简介
(六)惯性试验
5、试验现象: (1)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坩埚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已经析出食盐颗粒。
青岛版(六三学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玻璃》说课课件附反思含板书
(2)、设计方案。 [PPT 7 出示]师:玻璃是否真的具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呢?我们需要想办 法进行验证,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玻璃、木锤、塑料袋、书本、玻璃杯等 ,现在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各小组设计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 师:你们想验证玻璃的哪个特点?需要什么材料呢?
二、说学情
低年级已经会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以玻璃为切入点,研究材料的性能,特别是材料 的透明程度。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透明材料的用途,视察到不同的场合 用到的材料性能不同,知道人们针对材料的优缺点对材料进行改进。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普通玻璃有透明、易碎等特点。 2.知道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一样。 3.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设计探究玻璃特点的简单实验方案。 2.能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了解了一般的玻璃有透明的特点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玻璃 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同,使学生认识到 不同性的玻璃用在不同的用途上。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通过视察、对照等活动,让学生知道玻璃的一些特点,特别是认 识到不同的玻璃性能不同,透明程度也不同,人们根据需要对玻璃进行 改进,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收益非浅,也 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 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 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
降水量的测量优质课件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冰雹
怎样才干精确地懂得雨下得多大呢?
降水会给生 产和生活带 来什么样旳 影响 ?
灾雨中旳深圳
一场合适雨后农民忙施 肥
四个月未降雨旳美国西部
1、早上,预报天气,明天将有30-40毫 米旳雨,你家旳花生还没收,你会对爸爸 提什么提议呢? 2、小菊旳爸爸种了6亩小麦,刚抽穗, 天气已经干旱了一种月,天气预报下周继 续没雨,你会对小菊旳爸爸说些什么? 3、赵军生活旳地方,近两年,7月到八 月,日平均降水量50-65毫米,选玉米种 时,他该选抗旱旳,还是抗倒伏旳呢?
我们也来做一种简易旳雨量器
用喷壶模拟降雨,把测量旳雨量(水面高度值)填 入柱状图,并对照降水量等级表确认降水等级.
雨量器原理
30毫米
简易雨量器
需要旳材料: 直筒玻璃杯 刻度尺 剪刀 纸带 胶带
简易雨量器制作环节
1、找一种直筒透明杯(或饮料瓶),高15厘米以上。
2、用尺子在纸条上画好刻度,单位毫米。
3、将纸条竖直粘到杯外面,使纸条0刻度线和杯内底部对齐。
思考
1、 为何用毫米作单位? 2、 雨量器旳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3、 玻璃杯旳底假如不平,能够怎么处理? 测量降水量与使用旳雨量器旳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看旳是雨水在雨量器中旳高度。 简易雨量器中没刻度部分可先倒进某些水。
我们来测量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统计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放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二十四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降水量(毫米)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日期(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中的第1课。
本课是对后面3课学习内容的引领概括。
学生通过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认识常见材料,根据材料的不同来源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本课教科书安排了以下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让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的积累利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去认识材料,展示自己的观察与平常的积累,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实作为依据,为他们打开一片视野,从而引起对材料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材料世界的科学奥秘。
第二个内容:是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平时积累较好抓住材料特点,让学生在研讨中,拓展学生的认知。
第三部分内容:是知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研讨,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划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并且揭示两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中了解材料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在对棉花和腊纶进行比较中,发现它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旨在了解材料之间的性质差异和来源渠道不同。
教科书上还安排了一个思考身边的物品中使用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多寡的原因。
意在巩固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材料的探究活动,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二年级上册科学“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单元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的材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把握课堂节奏,逻辑清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
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
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三阶段:对比总结。
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
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讲授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力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讲授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讲授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1【讲授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铰剪、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企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大象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选择材料》大象版(共21张PPT)
(第一课时)
版 本:教育部审定2017大象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章 节: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小小建筑师
我们身边有 哪些常见的材料?
它们适合用作小 狗房子的材料吗?
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木材 2.金属 3.塑料 4.纸 5.布 6.石材 ……
让我们来制定一个选材计划!
任 务:寻找适合建造小狗房子的材料。
建议: 1.房顶要 用坚硬、 防水性能 好的的材 料。
作业
活动记录:选用什么材料制作小狗房子,用在什么部位?
材料
部位
性能
优点
温馨提示:完成后由家长进行评价给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问题?
再见!
大象版
材料
硬度 (划痕法)
防水性 (滴水法)
透明度 (观察法)
……
木板 泡沫塑料板
硬纸板 金属板 玻璃
有明显划痕 有明显划痕 有明显划痕
有明显划痕 无明显划痕
渗水 不渗水 渗水
不渗水 不渗水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透明
得出结论
你打算选用什么材料制作小狗的房子,分别用 来做房子的哪个部位?标注在我们上节课设计好的 图纸上,并像探探、究究他们那样给家长说说理由。
防水性 (滴水法)
透明度 (观察法)
……
木板 泡沫塑料板
硬纸板 金属板 玻璃
有明显划痕 有明显划痕 有明显划痕
有明显划痕 无明显划痕
材料
硬度 (划痕法)
防水性 (滴水法)
透明度 (观察法)
……
木板 泡沫塑料板
硬纸板 金属板 玻璃
有明显划痕 有明显划痕 有明显划痕
有明显划痕 无明显划痕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第3课《把它们分离》教学课件
为什么要在糖水还未 蒸发掉之前熄灭酒精灯?
防止在临近蒸干时, 糖因局部过热发生迸溅。 利用余热将水分蒸干是安 全的。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利用过滤法
利用筛选法
利用风进行分离
生活中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用盐水选出优良的种子
筛沙子
伏羲结网捕鱼:伏羲从蜘蛛网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渔网。 后来人们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捕鱼、打猎等。
回顾酒精灯
提示
内焰
外焰
焰心
灯芯 酒精
做完实验后不能用嘴吹灭, 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 需再重盖一次。
加热时,最好要带护目镜,以防伤害眼睛。 等看到有白色晶体析出时,要用玻璃棒慢慢的 搅拌。搅拌时,身体不要凑的太近,以防止蒸 发皿中的固体溅出伤害皮肤。
分离沙子和白糖
实验步骤 ①将糖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 上加热。 ②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 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 慢慢烘干。 ③收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把它们分离》
生活中,我们常常 会遇到混合在一起的物 质,比如食盐中含有沙 子、铁屑等物质。
我们把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还有很多,比如自来水、煤、 石油、天然气、牛奶、水泥、胶水、岩石、空气、海 水、雪湖水、橡胶等。
沙子中混有食盐
沙子中含有锯末
1.将沙子和白糖混合物, 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先静 置一段时间,仔细观察。
2.用玻璃杯轻轻搅拌, 待白糖完全溶解,静置一 段时间,再把糖水缓慢倒 入另一个烧杯中,分离出 沙子。
分离沙子和白糖 水是怎样结成冰的?水结冰的过程中发
加热过程中水分会蒸发, 蔗糖会慢慢析出。
分离沙子和白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4课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立方体
√
√
六棱柱
√
√√
小球
√
√
我的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有__滑__动__、__滚__动____。
归纳小结
滑动
滚动
立方体静止在斜面上,像六面体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 方式称为滑动;像小球在斜面上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 滚动。
3.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正十二面 静止不动
正十二面体
√
圆柱体
√
小玻璃瓶
√
铅笔
√
实验结果 滑动 滚动 静止不动
√ √
√ √
我的发现:(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物体的__形__状___有关。
研讨
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有三种情况:①滑动: 像立方块一样从斜面上滑落下来;②滚动:像小球一样从斜 面上滚下来;③有滚动,有滑动:像六棱柱在斜面上的运动, 有滚动,有滑动。
铅笔
①将物体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不能推物体; ②观察物体运动状态,及时记录。
活动记录:
物体
预测 滑动 滚动 静止不动
正十二面体
√
圆柱体
√
小玻璃瓶
√
铅笔
√
实验结果 滑动 滚动 静止不动
√ √
√ √
我的发现:(1)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是_不__同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
活动记录:
课堂小结
点击放大观看
随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三种:_静__止__不__动__、__滚__动_____ 和 ___滑__动____ 。 像 大 石 头 从 山 坡 上 滚 下 去 那 样 的 运 动 叫 ___滚__动____;像我们滑滑梯那样的运动叫___滑__动____。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新型玻璃》教案(优秀12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新型玻璃》教案(优秀12篇)《新型玻璃》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说明文?2、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说明文,第十一课《新型玻璃》(板书课题)。
二、精读指导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课文主要讲了哪几种新型玻璃?2、指名学生回答。
(相机板书: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吸热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3、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认真想,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中。
4、教师巡视指导。
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1)哪一个小组先来说夹丝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自动报警防盗)齐读“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说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采用这种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学生试着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话。
(2)夹丝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谁来说?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坚硬、不易碎安全可靠)理解“安然无恙”“藕断丝连”。
(3)变色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如何?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调色调节光线)作者把变色玻璃称为“自动窗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吸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那个小组愿意说。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吸热、挡冷空气冬暖夏凉)(5)谁来介绍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消除噪音减弱噪音强度)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这样写有何好处?6、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重要作用展望未来)看板书,发现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吗?三、拓展延伸1、这文章按照先分述后总述的结构,介绍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可见,新型玻璃种类之多,功能之全,应用之广泛,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
【实用】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3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物体怎样传热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测量变化的水温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二):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范文参考☆观察:观察对象果实的特点推测传播种子的方式油菜果荚鬼针草果实番茄果实蒲公英果实☆填一填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________传播,如油菜等;靠________传播,如槭树等;靠________传播,如鬼针草等;靠________ 传播,如椰子等。
小学科学精品课件:难舍难分的玻璃杯2
材料:
两个相同的玻璃杯 纸巾 点火枪 蜡烛 盘子
实验步骤:
1.圆蜡烛放入杯底,用点火枪点燃; 2.用喷壶把纸巾打湿,扣在玻璃杯口 3.迅速将另一玻璃杯扣在湿纸巾上; 4.等待蜡烛熄灭,并静静等待1分钟 5.提起上面的玻璃杯。
两个玻璃杯 紧紧地吸在 了一起
纸巾打湿扣在 玻璃杯口将另 一玻璃杯扣在 湿纸巾上
科学原理:
蜡烛在玻璃杯中燃烧,氧气被消耗完 后,蜡烛会熄灭;杯内的温度会慢慢 降低,杯内的大气压力会减小。而潮 湿纸巾又将两个玻璃杯接口处牢牢的 密封,所以两个玻璃杯也就被杯外的 大气压力紧紧压在一起了。
两个玻璃杯横过来会怎样?
那怎么打开它们呢?
大 气 压 力 好 大 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探究玻璃特点记录单
我发现了玻璃的特点,用“√”标出来
透明
易碎
坚硬
光滑
结论
玻璃
具有 的特点。
活动过程 活动二:
把玻璃放在书本上, 透过玻璃看书本上的 文字,观察能否看清 楚文字。
活动过程 活动二: 比较普通玻璃和磨砂玻璃的透明度
活动过程 活动二: 比较普通玻璃和磨砂玻璃的透明度记录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一样)。
活动过程
活动三:
记录单
我知道的玻璃在生活中的用途 1. 2. 3. 4. ……
活动过程 活动三:
卫生间门上的磨砂玻璃 透明度较弱,可以保护 隐私。
汽车的前挡风玻璃,透 明度高,可以使司机看 清路况,这种玻璃非常 结实,比较安全。
玻璃栈道用的钢化玻璃 载重系数高,堪比传统 的钢筋混凝土。
活动过程 活动三:
活动过程 活动三:Fra bibliotek新型玻璃
航空玻璃
夹层玻璃
中空玻璃
拓展活动
水晶
亚克力板
拓展活动
梳理总结:
1.玻璃 一般具有透明、易碎、坚硬、光滑的特点。 2.不同的 玻璃透明程度不一样。 3.玻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青岛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下册配套课件
(六·三制)
7.玻璃
制作人: 牛庆艳 日期: 2020.2
活动准备
各种玻璃制品、玻璃片、书本、记录单
谜语导入
一物生来两面光, 都爱用它装门窗, 能挡狂风和暴雨, 就是不遮光和亮。
玻璃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活动过程
活动一: 用摸一摸、捏一捏、隔着玻璃制品看景物 等方法仔细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