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重点内容,各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
(北京大学王甦修订版)
(赵中昌,整理于2010 年 6 月25 日)
第一章绪论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
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
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
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开窗”(Open Window )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
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认知的兴起: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Simon (1981)曾经指出,
1956 年是一个重要年份,在这一年里发表的
几项重要研究展现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
例如Miller 对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作了信息加工的说明,Chomsky 发表了对转换语法的形式特点的一个早期的分析,Bruner, Goodnow 和Austin 阐述了策略在思维活动和认知理论中的作用,Newell 和Simon 发表了模拟人的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即逻辑理论家。依照Simon 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不晚于1956 年,后来Neisser 于1967 年发表了代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认知心理学自诞生以来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扩大,在心理
学史上是罕见的,过去任何一个心理学思潮
或流派都无法与之相比。
第二章知觉(24 页)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依照Bruner 和Gregory 的看法,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
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假设,
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知觉的生态学理论:主张以知觉的刺激物说
为代表,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著名代表Gibson 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
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
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
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
并进行考验。Gibson 认为知觉系统从流动的系
列中抽取不变性。
(37 页)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
系构成的。这些元素或成分可称为特征
(Feature),而其关系有时也称为特征。特征
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照特征说看
来,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它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
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
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也即
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
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
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
刺激就被识别了。这就是一般的特征分析模
型。
(43 页)结构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
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
母,这个现象称作字词优势效应(Word-
Superiority Effect );识别一个“客体” 图
形中的线段要供大于求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
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这种现象称作
客体优势效应(Object-Superiority
Effect );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
形中的一个部分,这称作构型优势
效应(Configural-Superiority Effect );识
别字母的一个组成线段要优于识别单独的该
线段,字母优势效应(Letter-Superiority
Effect )对字词优势效应的解释:
1、Rumelhart 和Siple 用借助于上下文而进行
推理来解释字词优势效应,这种解释强调下
下文以及有关缀字规则的知识的应用。
2、另一种解释着眼于字词和字母的不同编
码:字词是语音编码的,而单个字母是
视觉编码的,视觉编码易受视觉掩蔽的干
扰,而语音编码则不受视觉掩蔽的干扰,因而
字词中的字母识别要优于求单个字母。
3、还可以从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来说明字词
优势效应。
第三章注意过滤器模型和衰
减模型都属于知觉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因而称作反应选择
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 )两种模
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
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依照知觉选择
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
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信息都能进入高级
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
型。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
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
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
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根据实验结果,
Treisman 认为注意选择不是反应性质的。但
他的两个实验,目前还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
结论。反应选择模型的核心是输出的重要性
标准,因此时行信号觉察论的分析,查明追
随耳和非追随耳在感觉性和判定标准上是否有
区别,对两类模型的争论是有意义的。
Moray 和O'Brein (1967)在应用双听技术
和追随程序的实验中得出,又耳觉察靶子的
次数不同,并非由于标准不同而造成的。这
个结论支持知觉选择模型,而不支持反应选
择模型。
中枢能量理论:并不设想一个瓶颈结构,即
存在于某个位置的过滤器,而是将注意看作
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
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这种理
论可称作中枢能量理论。Kahneman
(1973)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较好地体现中
枢能量理论。遵循能量或资源分配的观点,
Norman 和Bobrow (1975)还进一步区分两
类过程:资源限制过程(Resource-Limited
Process )和材料限制过程(Data-Limited
process )。Johnson 和Heinz 依据实验结
果,提出注意选择的多部位说(Multiple-
Loci Theory ),即认为注意选择可基于感觉信
息在加工过程的早期阶段实现,而依赖较深
的语义加工的选择则在后期阶段实现。
(67 页)特征整合理论:Treisman 和
Gelade (1980)提出的特征整合理论
(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也是一个涉
及自动加工的注意理论。他们区分客体
(Object)和特征(Feature),将特征看作
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
特征的结合。他们认为, 特征是由功能上独
立的一个知觉的子系统所分析的, 这种加工是
以平行方式进行的, 而客体的辨认则需要集中
性注意参与, 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集中性
注意的作用类似“粘胶”,使一些特征得以结
合为一个单一的客体。
第四章记忆结构两种记忆说
(填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 存在着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
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
统。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
量信息, 因而又称为永久记忆。外部信息经过
感觉通道先进入短时记忆, 它是信息进入长时
记忆的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两种记忆说的
核心是承认在长时记忆以外还存在着短时记
忆。
(72 页的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两
种记忆说的新解释:曲线的结尾部分反映着
短时记忆, 曲线的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合组成
另一部分, 它反映着长时记忆。结尾部分的
回忆成绩之所以好, 是因为这些项目正保持在
短时记忆中。对些曲线的两个预测:若增加
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复述的时
间,使更多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但不会对短
时记忆产生影响;若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复
述,就将损害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
忆。两个预测都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75 页)视觉的感觉记忆称作图像记忆
(Iconic Memory ),听觉的感觉记忆称作声
象记忆(Echoic Memory )。
(76 页)图像记忆的特性(选择题):
Sperling (1960)的实验结果提示,视觉感觉
记忆的作用时间似在0.5s 以内,约为
300ms。
Erikson 和Collins (1967)的实验表明,在
感觉记忆中还可进行像信息整合这样的加工。
它不是有意进行的,不受人的控制。根据前
人的研究,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78 页)视
觉感觉记忆可将感觉信息存贮几百毫秒,保
持感觉信息的原有的直接编码形式,具有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