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ppt 第26章立讲义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合集下载
病毒感染与防治 PPT精品课件
![病毒感染与防治 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ac1bf0ddccda38366baf1a.png)
Chapter 2 Virology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六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 第二十七章 病毒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Review of last lesson
• General features of viruses Definition viruses Size and shape of viruses Construct of viruses (enveloped and non~) Morphology of viruses
20
(2)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 原发感染后,病毒长期潜伏在组织内,即病 毒基因组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不产生感染性病毒, 也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 活而出现急性发作,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21
(3)慢发感染(Slow Viral Infection)
潜伏期长,可达数年或则呈亚急性进行 性加重。数十年,一旦出现症状,其疾病后
段整合入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4
二、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急性感染
持续感染
慢性感染
(chronic infection)
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慢发病毒感染
(slow virus infection
15
决定感染类型的因素
决定因素 (Key factors)
式,称垂直传播。
病毒
母体
经产道
经血
新生儿
显隐 性性 感感 染染
胎盘
胎受先流 儿染天产 正胎畸死 常 儿 形 胎7
二 病毒感染的类型
1、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 2、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六章 病毒感染的诊断 第二十七章 病毒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Review of last lesson
• General features of viruses Definition viruses Size and shape of viruses Construct of viruses (enveloped and non~) Morphology of viruses
20
(2)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 原发感染后,病毒长期潜伏在组织内,即病 毒基因组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不产生感染性病毒, 也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 活而出现急性发作,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21
(3)慢发感染(Slow Viral Infection)
潜伏期长,可达数年或则呈亚急性进行 性加重。数十年,一旦出现症状,其疾病后
段整合入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4
二、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急性感染
持续感染
慢性感染
(chronic infection)
潜伏感染
(latent infection)
慢发病毒感染
(slow virus infection
15
决定感染类型的因素
决定因素 (Key factors)
式,称垂直传播。
病毒
母体
经产道
经血
新生儿
显隐 性性 感感 染染
胎盘
胎受先流 儿染天产 正胎畸死 常 儿 形 胎7
二 病毒感染的类型
1、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 2、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
立克次体病讲课PPT课件
![立克次体病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b8709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a.png)
实验室检查:立克次体病的实验室检查通常有特定的阳性结果,如白细胞 计数升高、血清学检查阳性等,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注意事项
重视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Part Four
立克次体病的治疗 与预防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及早发现和治疗立克次体病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疗。
国际合作与交 流:各国科学 家正在加强合 作与交流,共 同推进立克次 体病的研究进
展。
THANKS
汇报人:
病例教训:从病例中吸取 的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Part Six
立克次体病的最新 研究进展
研究动态
最新研究:立克次体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最新治疗:立克次体病治疗方法的创新与突破 最新发现:立克次体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 最新趋势:立克次体病防治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成果
发现新的立克次体病原体
开发出针对立克次体病的特效 药物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Part Two
立克次体病的临床 表现
发热
立克次体病患 者常出现发热 症状,体温可 高达39℃以上。
发热持续时间 较长,可达数 周甚至数月之
久。
发热时伴有畏 寒、寒战、头 痛、肌肉酸痛
等症状。
发热可呈间歇 热或弛张热, 部分患者可出
现稽留热。
抗菌治疗: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立克次体病的关键,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 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支持治疗:对于严重病例,需要采取支持治疗措施,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输血等。
预防复发:在治愈后,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立克次体病的再次发生。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 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诊断注意事项
重视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Part Four
立克次体病的治疗 与预防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及早发现和治疗立克次体病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疗。
国际合作与交 流:各国科学 家正在加强合 作与交流,共 同推进立克次 体病的研究进
展。
THANKS
汇报人:
病例教训:从病例中吸取 的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Part Six
立克次体病的最新 研究进展
研究动态
最新研究:立克次体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最新治疗:立克次体病治疗方法的创新与突破 最新发现:立克次体病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 最新趋势:立克次体病防治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成果
发现新的立克次体病原体
开发出针对立克次体病的特效 药物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Part Two
立克次体病的临床 表现
发热
立克次体病患 者常出现发热 症状,体温可 高达39℃以上。
发热持续时间 较长,可达数 周甚至数月之
久。
发热时伴有畏 寒、寒战、头 痛、肌肉酸痛
等症状。
发热可呈间歇 热或弛张热, 部分患者可出
现稽留热。
抗菌治疗: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立克次体病的关键,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 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支持治疗:对于严重病例,需要采取支持治疗措施,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输血等。
预防复发:在治愈后,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立克次体病的再次发生。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 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立克次体与衣原体PPT课件
![立克次体与衣原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877926941ea76e59fa0459.png)
8
2、培养 专性细胞内寄生,人工培养基不生长。 动物接种 鸡胚接种 细胞培养
编辑版ppt
9
3、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尤其对热敏 感,一般在56℃,30min即被灭活。
对一些广谱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药 不敏感,该药反而有促进立克次体生 长作用,不能用于立克次体病的治疗。
编辑版ppt
1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球状菌直径0.2~0.7μm 杆状菌长约0.8~2μm
• 革兰氏染色阴性 • 姬姆萨染色呈紫色或蓝色
• 马基维洛(Macchiavello)法染成红色。
编辑版ppt
4
恙虫病立克次体
编辑版ppt
5
立克次体在胞浆中聚集形成包涵体
编辑版ppt
6
电镜下不同形态的立克次体
编辑版ppt
7
吸附在细胞编表辑版面pp的t 立克次体
编辑版ppt
35
(四)抵抗力
• 衣原体对热、脂溶剂、去污剂以及常用 的消毒药液均十分敏感。但对煤酚类化 合物及石炭酸等不敏感。长期保存可将 衣原体置于-50℃冻结。
• 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氯 霉素及多粘菌素B等可抑制衣原体生长 繁殖。
• 除沙眼衣原体对磺胺药敏感外,其余均 能抵抗。
编辑版ppt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 生,并经独特发育周期以二分裂法繁殖和 形成包涵体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 物。在进化关系上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 间。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原体病。
编辑版ppt
21
一、分类
衣原体目
衣原体科
副衣原体科
西氏衣原体科 沃氏衣原体科
编辑版ppt
衣原体属 亲衣原体属
副衣原体属 新衣原体属 西氏衣原体属 弹状衣原体属 沃氏衣原体属
病毒感染的诊断讲课课件
![病毒感染的诊断讲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0560b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6.png)
病毒感染的诊断讲课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病毒感染概述 • 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 • 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病毒感染概述
病毒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感染是指病毒通过各种途径 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复制,引起 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 过程。
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应了解疫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 项,如有需要可咨询医生。
05
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流感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 有高度传染性。
详细描述
流感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 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方法包括抗病 毒药物和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 和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03
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鉴别诊断
通过观察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病毒感染的 类型。
不同的病毒感染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如流感病毒会引起发热 、咳嗽、喉咙痛等症状,而肠道病毒会引起腹泻、呕吐等症 状。通过观察症状的差异,可以对病毒感染进行初步鉴别。
根据体征鉴别诊断
VS
实验室检查结果是鉴别病毒感染最准 确的方法。通过对血液、分泌物等样 本进行病毒分离、抗体检测等实验, 可以确定病毒的类型,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同时,实验室检查结果还可 以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 提供科学支持。
04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触摸眼 睛、鼻子和口等易感染部位。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病毒感染概述 • 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 • 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病毒感染概述
病毒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感染是指病毒通过各种途径 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复制,引起 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 过程。
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应了解疫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 项,如有需要可咨询医生。
05
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流感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 有高度传染性。
详细描述
流感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 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方法包括抗病 毒药物和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 和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03
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鉴别诊断
通过观察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病毒感染的 类型。
不同的病毒感染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如流感病毒会引起发热 、咳嗽、喉咙痛等症状,而肠道病毒会引起腹泻、呕吐等症 状。通过观察症状的差异,可以对病毒感染进行初步鉴别。
根据体征鉴别诊断
VS
实验室检查结果是鉴别病毒感染最准 确的方法。通过对血液、分泌物等样 本进行病毒分离、抗体检测等实验, 可以确定病毒的类型,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同时,实验室检查结果还可 以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 提供科学支持。
04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触摸眼 睛、鼻子和口等易感染部位。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教学PPT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27bf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3.png)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 原体教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概述 •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感染
途径与症状 •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诊断
与治疗
目录
•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与人体 健康的关系
•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研究 进展
01
衣原体
衣原体的生长繁殖速度适中,且对 抗生素敏感。它们的基因组相对较 小,但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调控机 制和生命周期。
02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 衣原体的感染途径与症 状
感染途径
01
02
03
空气传播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 原体可在空气中悬浮,泌物、体液或污染的物 品,如握手、共用餐具等 。
衣原体
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具有独特的 生活周期。它们通常呈球形,且能在宿主细胞质内形成包 涵体。
分类与分布
支原体
衣原体
支原体可分为两个亚类,即发酵支原 体和熏烟色支原体。它们广泛分布于 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和动物体内 。
衣原体可分为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 体和鹦鹉热衣原体等类型。它们主要 寄生于人类和动物体内,引起各种感 染。
等症状。
心内膜炎
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心内 膜炎,导致心脏疾病。
中耳炎、鼻窦炎
感染可引起中耳炎、鼻 窦炎等邻近器官炎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
感染可引起脑膜炎、脑 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导致头痛、呕吐、抽搐
等症状。
03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 衣原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01 02
支原体
支原体培养和血清学试验是常用的诊断方法。支原体培养可以检测支原 体感染,而血清学试验则可以检测支原体抗体,有助于确定感染的具体 病原体。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概述 •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感染
途径与症状 •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诊断
与治疗
目录
•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与人体 健康的关系
•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研究 进展
01
衣原体
衣原体的生长繁殖速度适中,且对 抗生素敏感。它们的基因组相对较 小,但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调控机 制和生命周期。
02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 衣原体的感染途径与症 状
感染途径
01
02
03
空气传播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 原体可在空气中悬浮,泌物、体液或污染的物 品,如握手、共用餐具等 。
衣原体
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具有独特的 生活周期。它们通常呈球形,且能在宿主细胞质内形成包 涵体。
分类与分布
支原体
衣原体
支原体可分为两个亚类,即发酵支原 体和熏烟色支原体。它们广泛分布于 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和动物体内 。
衣原体可分为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 体和鹦鹉热衣原体等类型。它们主要 寄生于人类和动物体内,引起各种感 染。
等症状。
心内膜炎
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心内 膜炎,导致心脏疾病。
中耳炎、鼻窦炎
感染可引起中耳炎、鼻 窦炎等邻近器官炎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
感染可引起脑膜炎、脑 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导致头痛、呕吐、抽搐
等症状。
03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 衣原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01 02
支原体
支原体培养和血清学试验是常用的诊断方法。支原体培养可以检测支原 体感染,而血清学试验则可以检测支原体抗体,有助于确定感染的具体 病原体。
生物原核微生物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38页PPT
![生物原核微生物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3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46c5e0ec3a87c24028c4b4.png)
生物原核微生物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 衣原体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可修改版ppt]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e8c078c5da50e2534d7f20.png)
梅毒病人照片
培养特性
二分裂繁殖,慢 营养要求高 pH7.8-8.0 油煎蛋样菌落
抵抗力
没有细胞壁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比细菌弱
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
致病性
病原体
传播方式
所致疾病
肺炎支原体 经呼吸道感染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溶脲脲原体 性接触感染 泌尿生殖道感染
诊断与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 分离培养 血清学试验
法繁殖。 • 含有DNA和RNA • 缺乏能量来源,只能由机体细胞提供 • 对抗生素敏感
独特的发育周期
原体 细胞外形式
小而致密 Macchiavello染色红色
有感染性 无繁殖能力
始体 细胞内形式
大而疏松 Macchiavello染色蓝色
无感染性 有繁殖能力
衣原体显微镜下照片
致病性
致病物质 • 内毒素样物质 吸附易感细胞促进内吞 • 外膜蛋白 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 基本结构与细菌类似 • 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有轴丝
致病的螺旋体 • 钩端螺旋体属 螺旋细密规则 弯曲呈钩状 • 疏螺旋体属 螺旋稀疏 • 密螺旋体属 硬直、两端尖细、螺旋规则细密
钩端螺旋体
形态染色 • 菌体细长(长6~20μm,宽0.1~0.2μm) • 可通过滤菌器 • 螺旋细密规则 • 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使菌体常呈S形或
体从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
钩端螺旋体
微生物学检查 • 采集标本 一周血、二周尿 • 直接镜检 • 分离培养鉴定 • 血清学诊断
钩端螺旋体
防治原则 • 灭鼠、加强家畜管理 • 保护水源 • 疫苗 •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梅毒螺旋体
• 又称苍白密螺旋体 • 是梅毒的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加标题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 治ppt 第26章立克次 氏体和衣原体
眼镜小生制作
第一节 立克次体
对人致病的立克次体有五个属立克次体属、 柯克斯体属、东方体属、埃立克体属和巴 通体属。
共同特点
①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引起人类发热和出 疹性疾病;
②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为储存宿主; ③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光镜下呈多形态
+
斑点热
++++/+ +/+ +++
恙虫病
-
-
腺热
-
-
变形杆菌 OXk ++++ ++
(三)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 (1)病人血液标本:发热期均有立克次体血症,
在急性期较易检出立克次体。争取在用抗生 素前采血,立即床侧接种。 (2)活检或尸检材料:肺、肝、脾、淋巴结、心 瓣膜等标本。
2.标本直接检查
斑点热病人外斐反应效价通常为OX19高于 OX2,但也有OX2较高者。若仅出现OX2 阳性,则对诊断斑点热有特殊意义。
(2)IFA试验
为现在诊断立克次体病常用的方法。用已知 立克次体抗原(感染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 悬液)制片,以低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初筛, 有呈典型立克次体形态的明亮荧光颗粒者, 判为阳性。再将病程早期及晚期血清分别作 双倍或4倍稀释以测效价,如呈4—8倍增长 者可明确诊断。
性,主要为微,杆状或球杆状,革兰阴性; ④除了少数外全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⑤菌体内同时含有DNA和 RNA两类核酸; ⑥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⑦对抗生素敏感。
一、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一)临床意义
1.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 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体虱是主要传播媒介, 而非储存宿主。 传播方式为虱-人-虱,体虱仅是传染媒介。
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 体。啮齿类动物是主§宿主,传播媒介是鼠 蚤或鼠虱。
鼠蚤叮咬人体时,常排粪于皮肤上,斑疹伤 寒立克次体从抓破的伤口进入人体。若有人 虱寄生,可通过人虱为传播媒介,继发性地 在人群中传播。
致病物质
有两种,其一是内毒素,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LPS);其二为磷脂酶A,能损伤宿主细胞膜 及溶解胞内吞噬体膜,以利于病原体穿入宿 主细胞并在其中生长。
(2)鉴定
用免疫荧光法鉴定感染动物脏器、鸡胚卵 黄囊、细胞培养物中的特异性抗原以已知 抗原测定动物恢复期血清中的相应抗体。 必要时用补体结合试验、微量凝集试验等, 作群和种的鉴定。
(3)分离株繁殖及保存
①鸡胚卵黄囊培养 收获卵黄囊,经涂片染 色镜检, 含立克次体较多而又未发现细菌 的卵黄囊膜,或将其作成适当浓度的悬 液置-70℃冰箱保存,或冰冻干燥保藏;
普氏和莫氏立克次体所致的斑疹伤寒症状相 似,以高热、头痛、全身皮疹为主要特征。 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和实质性 器官损伤。
(二)微生物特性
1. 比细菌小,呈多形态性,在感染细胞内聚 集成团,分布在胞质内, Gimenez法染色后 呈红色,外表含有微荚膜结构。
2. 必须在真核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培养时 需要C02。通常采用5-9日龄鸡胚作卵黄囊 接种,于32℃-35℃孵育4~13d内死亡,鸡 胚死亡时间与接种剂量大小呈直接相关。普 氏和莫氏立克次体能在多种单层细胞上生长 繁殖。豚鼠可作立克次体的初代分离。
3.有群特异性和种特异性两种抗原。大部分 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X菌株的菌体耐 热多糖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性,故可用这些 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凝集反应去检 测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被称为外斐反 应,可供辅助诊断。
外斐反应
立克次体病
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
OX19
OX2
流行性斑疹伤寒 ++++
+
地方性斑疹伤寒 ++++
(1)外斐反应
除Q热、立克次体痘及罗沙利马体感染为阴性 外,其他为阳性。 患者OX凝集素上升较晚,在病程2周左右方出 现阳性,病程中双份血清试验,若效价有4倍 增长,方有诊断意义。
有些病例在病程中效价不见上升,约15%的 经疫苗接种后感染斑疹伤寒的病例。有些 轻症斑疹伤寒或某些发病严重者,其他血 清学试验阳性,但外斐反应可为阴性。
(1)免疫荧光检测 用于脏器检查。制备标本片 薄而均匀,组织结构清晰,固定后用荧光抗皮疹活检组织中检出。
(2)核酸检测 PCR敏感性高,所需样品量只需 ELISA实验的1/5。以编码17kD蛋白的基因 和编码普氏和莫氏立克次体169kD蛋白的基因 作为扩增靶区。
②细胞培养:选鸡胚、成纤维、人羊膜、 HeLa等细胞,接种培养、鉴定后将立克 次体大量繁殖的感染细胞置-70℃储存。
4.抗体检测
立克次体病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除外斐 反应、间接免疫荧光(IFA )试验、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ELISA)外,还有补体结合(CF) 试验、微量凝集(MA)试验、间接血凝(IHA) 试验、胶乳凝集(LA)试验等 。
引物R17-1、-2在65℃条件下能扩增普氏和莫 氏立克次体 DNA。在琼脂凝胶上产生一条 340bp的核酸带;
引物R169-1、-2仅能扩增普氏立克次体DNA, 产生一条432bp的核酸带。两种引物同时使 用,扩增后普氏可产生340bp和432bp两条带, 而莫氏只产生340bp一条带。
该法敏感性可达0.05ngDNA水平,重复性 好,操作方便,对两型立克次体早期、鉴别 诊断以及自然生态宿主调查研究具有较大价 值。
(3)ELISA
检测IgM抗体对早期诊断有价值。
立克次体抗原吸附于载体。泛影葡胺梯度离心纯化 抗原为优,检出血清的抗体效价高,纸上ELISA测 定抗体,方法简便。将感染卵黄囊悬液加于玻片 (经氯仿·甲醇洗净)上,凉干、固定,加稀释血清 于抗原点上,每张玻片上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加 酶标兔抗人IgM/G于抗原·血清点作用后,将浸透新 鲜配制的底物无灰滤纸覆盖在玻片上约4-6min,可 见滤纸条上阳性对照点位置显紫棕色,取下滤纸条 (即终止反应),观察是否显色,与对照比较判定结 果。此法简便,并可保存实验记录。
3.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选用健康雄性豚鼠接种以便观察阴囊肿胀现 象。每日测体温,至40℃发热时采血或脏器 悬液、接种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以分离立 克次体;
感染莫氏立克次体豚鼠在发热1—2日内出现 阴囊红肿,解剖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充 血、脾大2-3倍,有腹水;有阴囊反应者,睾 丸有小出血点,鞘膜充血并有浆液性渗出物 等。鞘膜涂片可查到立克次体。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 治ppt 第26章立克次 氏体和衣原体
眼镜小生制作
第一节 立克次体
对人致病的立克次体有五个属立克次体属、 柯克斯体属、东方体属、埃立克体属和巴 通体属。
共同特点
①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引起人类发热和出 疹性疾病;
②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为储存宿主; ③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光镜下呈多形态
+
斑点热
++++/+ +/+ +++
恙虫病
-
-
腺热
-
-
变形杆菌 OXk ++++ ++
(三)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 (1)病人血液标本:发热期均有立克次体血症,
在急性期较易检出立克次体。争取在用抗生 素前采血,立即床侧接种。 (2)活检或尸检材料:肺、肝、脾、淋巴结、心 瓣膜等标本。
2.标本直接检查
斑点热病人外斐反应效价通常为OX19高于 OX2,但也有OX2较高者。若仅出现OX2 阳性,则对诊断斑点热有特殊意义。
(2)IFA试验
为现在诊断立克次体病常用的方法。用已知 立克次体抗原(感染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 悬液)制片,以低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初筛, 有呈典型立克次体形态的明亮荧光颗粒者, 判为阳性。再将病程早期及晚期血清分别作 双倍或4倍稀释以测效价,如呈4—8倍增长 者可明确诊断。
性,主要为微,杆状或球杆状,革兰阴性; ④除了少数外全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⑤菌体内同时含有DNA和 RNA两类核酸; ⑥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⑦对抗生素敏感。
一、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一)临床意义
1.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 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体虱是主要传播媒介, 而非储存宿主。 传播方式为虱-人-虱,体虱仅是传染媒介。
莫氏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 体。啮齿类动物是主§宿主,传播媒介是鼠 蚤或鼠虱。
鼠蚤叮咬人体时,常排粪于皮肤上,斑疹伤 寒立克次体从抓破的伤口进入人体。若有人 虱寄生,可通过人虱为传播媒介,继发性地 在人群中传播。
致病物质
有两种,其一是内毒素,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LPS);其二为磷脂酶A,能损伤宿主细胞膜 及溶解胞内吞噬体膜,以利于病原体穿入宿 主细胞并在其中生长。
(2)鉴定
用免疫荧光法鉴定感染动物脏器、鸡胚卵 黄囊、细胞培养物中的特异性抗原以已知 抗原测定动物恢复期血清中的相应抗体。 必要时用补体结合试验、微量凝集试验等, 作群和种的鉴定。
(3)分离株繁殖及保存
①鸡胚卵黄囊培养 收获卵黄囊,经涂片染 色镜检, 含立克次体较多而又未发现细菌 的卵黄囊膜,或将其作成适当浓度的悬 液置-70℃冰箱保存,或冰冻干燥保藏;
普氏和莫氏立克次体所致的斑疹伤寒症状相 似,以高热、头痛、全身皮疹为主要特征。 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和实质性 器官损伤。
(二)微生物特性
1. 比细菌小,呈多形态性,在感染细胞内聚 集成团,分布在胞质内, Gimenez法染色后 呈红色,外表含有微荚膜结构。
2. 必须在真核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培养时 需要C02。通常采用5-9日龄鸡胚作卵黄囊 接种,于32℃-35℃孵育4~13d内死亡,鸡 胚死亡时间与接种剂量大小呈直接相关。普 氏和莫氏立克次体能在多种单层细胞上生长 繁殖。豚鼠可作立克次体的初代分离。
3.有群特异性和种特异性两种抗原。大部分 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X菌株的菌体耐 热多糖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性,故可用这些 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凝集反应去检 测抗体,这种交叉凝集试验被称为外斐反 应,可供辅助诊断。
外斐反应
立克次体病
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
OX19
OX2
流行性斑疹伤寒 ++++
+
地方性斑疹伤寒 ++++
(1)外斐反应
除Q热、立克次体痘及罗沙利马体感染为阴性 外,其他为阳性。 患者OX凝集素上升较晚,在病程2周左右方出 现阳性,病程中双份血清试验,若效价有4倍 增长,方有诊断意义。
有些病例在病程中效价不见上升,约15%的 经疫苗接种后感染斑疹伤寒的病例。有些 轻症斑疹伤寒或某些发病严重者,其他血 清学试验阳性,但外斐反应可为阴性。
(1)免疫荧光检测 用于脏器检查。制备标本片 薄而均匀,组织结构清晰,固定后用荧光抗皮疹活检组织中检出。
(2)核酸检测 PCR敏感性高,所需样品量只需 ELISA实验的1/5。以编码17kD蛋白的基因 和编码普氏和莫氏立克次体169kD蛋白的基因 作为扩增靶区。
②细胞培养:选鸡胚、成纤维、人羊膜、 HeLa等细胞,接种培养、鉴定后将立克 次体大量繁殖的感染细胞置-70℃储存。
4.抗体检测
立克次体病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除外斐 反应、间接免疫荧光(IFA )试验、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ELISA)外,还有补体结合(CF) 试验、微量凝集(MA)试验、间接血凝(IHA) 试验、胶乳凝集(LA)试验等 。
引物R17-1、-2在65℃条件下能扩增普氏和莫 氏立克次体 DNA。在琼脂凝胶上产生一条 340bp的核酸带;
引物R169-1、-2仅能扩增普氏立克次体DNA, 产生一条432bp的核酸带。两种引物同时使 用,扩增后普氏可产生340bp和432bp两条带, 而莫氏只产生340bp一条带。
该法敏感性可达0.05ngDNA水平,重复性 好,操作方便,对两型立克次体早期、鉴别 诊断以及自然生态宿主调查研究具有较大价 值。
(3)ELISA
检测IgM抗体对早期诊断有价值。
立克次体抗原吸附于载体。泛影葡胺梯度离心纯化 抗原为优,检出血清的抗体效价高,纸上ELISA测 定抗体,方法简便。将感染卵黄囊悬液加于玻片 (经氯仿·甲醇洗净)上,凉干、固定,加稀释血清 于抗原点上,每张玻片上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加 酶标兔抗人IgM/G于抗原·血清点作用后,将浸透新 鲜配制的底物无灰滤纸覆盖在玻片上约4-6min,可 见滤纸条上阳性对照点位置显紫棕色,取下滤纸条 (即终止反应),观察是否显色,与对照比较判定结 果。此法简便,并可保存实验记录。
3.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选用健康雄性豚鼠接种以便观察阴囊肿胀现 象。每日测体温,至40℃发热时采血或脏器 悬液、接种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以分离立 克次体;
感染莫氏立克次体豚鼠在发热1—2日内出现 阴囊红肿,解剖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充 血、脾大2-3倍,有腹水;有阴囊反应者,睾 丸有小出血点,鞘膜充血并有浆液性渗出物 等。鞘膜涂片可查到立克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