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的作用方式PPT课件

合集下载

杀菌剂在植物病害上的应用PPT课件

杀菌剂在植物病害上的应用PPT课件
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机械防 治、但化学防治仍居于重要地位,故我们 必须对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原理有所了解, 掌握各类杀菌剂性能,使用方法,以便正
确合理地使用杀虫剂,达到防治植物病害
的目的。
第一节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原理
一、杀菌剂的含义
杀菌剂是指一类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毒杀或抑制 作用的化学物质。 1. 病原菌包含的种类 2. 要有量的概念 3. 包括杀菌与抑菌作用 4. 对作物与人畜安全
对来说就比较困难,不过这个问题随着内吸杀菌剂的
发展,是可以较好地解决的。一般杀菌剂对人的急性
3.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手段发生了新的变化
过去大多杀菌剂是通过传统筛选方法获得,等 药剂广泛使用后才能知道其作用方式与机理,现在 可先确定杀菌剂的作用目标,然后对其作用目标的 生化特点进行全面研究,根据目标的代谢特征或酶 的作用机理,借助计算机应用,进行药物分子结构 的设计,加快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速度。
1. 病原菌包含的种类 虽说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 病原物,其次是细菌,但是我们这里
指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
菌、病毒、菌质体、螺旋体、立克次 氏体及线虫等。
2. 要有量的概念
这里指的化学物质不能无条件的把凡 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都看
做是杀菌剂,而必须有一个量的概念,即
只有在一定的量或浓度下能起杀菌或抑制 作用的化学物质,才能看成是杀菌剂。
杀菌剂在植物病害上的应用
杀菌剂的定义及植物病害发展的现状
杀菌剂是指对病原微生物起抑制或杀灭作用
的一类化学物质。
引起植物病害的有真菌,细菌,病毒及菌原
质等,它们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据 初略估计,每年由于病、虫、草害造成的农业 损失高达20-30%,其中约有一半是病害引起的。 尤其是一些流行性的病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后 果是极其严重的。

杀菌剂PPT教学课件

杀菌剂PPT教学课件
病性是可以遗传的。化学免疫是利用化 学物质使植物产生这种抗病性。有人把 高水平的抗病性称为免疫性,而新的观 点认为:植物抗病性的出现,是由于植 物细胞内潜在的抗性基因的表达结果。
第二节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机制
一、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1、杀菌作用:含铜、汞重金属无机杀菌
剂 2、抑菌作用:内吸性的有机杀菌剂 3、增强植物的抗病力:新型杀菌剂
有那些方法可以引起遗传物质 改变呢?
染色体变异 基因的重组 基因突变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 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 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 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 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 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 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 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 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 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 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 水稻组合----南优2号。亩产达 到623公斤,单产一般比常规 稻增产20%左右。被国际上誉 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一节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
二、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1、化学保护:预防为主 2、化学治疗:渗透内吸、选择性农药 (1)局部化学治疗:外科治疗 (2)表面化学治疗:白粉病 (3)内部化学治疗:内吸作用
第一节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
二、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原理
3、化学免疫 一种生物固有的周体抗病能力,这种抗
1、随机抽样,样品要有足够数量,不少于 30粒
2、测量果实的长轴长短,以毫米记,四舍 五入
3、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4、用坐标纸绘制曲线图,水平轴为果实的 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依据两数的相 交点,连成曲线(测量结果也可以用直方 图表示)
第一种花生的数据
8
7
6
5

杀菌剂-课件资料

杀菌剂-课件资料
病,WP 喷雾。 药害:梨、柿易产生药害,桃、梅、苹
果高浓度易产生
现代选择性杀菌剂
特点:1、大都有选择性 2、大多具有内吸传导或至少能局部移动,有治疗作用(也有只有保护作用) 3、内吸剂特点:作用位点单一,选择性高,能进入植物体内(包括种子)治疗内部感染,还能输导到新生长的植物 表面,使之得到保护
二甲酰亚胺类
治疗和保护
EC
中毒
稻瘟病(主),玉米大小斑病,水稻小 H5C2O
注意:不能与碱性农 粒菌核病、纹枯病、颖枯病也有效,可 药混用,不能与敌稗 兼治稻飞虱、叶蝉
P S CH2
混用或前后 10 天内连
H5C2O O

治疗和保护 中毒
EC
主防稻瘟病、纹枯病,抗倒伏,兼治飞 C 3 H 7O
O
注意:不能与碱性农 虱、叶蝉(阻碍几丁质合成)
氟硅唑
治疗,保护 低毒 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 孢子形成,作用迅速, 耐雨水冲刷
EC 梨和苹果上黑星病、锈病,苹果斑点落 叶病、轮纹病、炭疽病,番茄叶霉、灰 霉等:发病初期用 EC。
烯唑醇
抑霉唑 咪唑霉 十三吗啉 甲霜灵
保护、治疗、铲除 中毒
WP、拌种剂
子囊菌和担子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白粉
病、黑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特效。
Cl
CH O CH2 CH CH2 CH2 N
N
保护剂、铲除剂和治 疗剂 低毒
EC
麦类和热带作物白粉病、锈病,蕉叶斑 病、茶疱疫病
H3C
O
H3C
N C13H27
苯基酰胺类
保护和治疗 双向传导,持效期长, 低毒
WP,GR,拌种剂 多种作物霜霉病、瓜果蔬菜疫霉病、谷 子白发病有效 瓜类、叶菜类霜霉病:WP 喷雾。 谷子白发病:拌种剂拌种。 烟草黑胫病:WP 土壤处理。 马铃薯晚疫病:WP 喷雾。

《第四章杀菌剂》PPT课件

《第四章杀菌剂》PPT课件

硫酸钙与亚硫酸钙。
第二十二页,共85页。
1. 石硫合剂(héjì)(lime Sulphur)
• 1)作用方式与毒理:

无机硫杀菌剂具有保护和局部治疗作用,没有内
吸性。

毒理:硫离子和少量硫化氢气体对病原菌的杀菌和抑
菌效果。它是菌体细胞的呼吸(hūx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
• 1)病原菌细胞色素b和c之间的氧化还原体系之间的电子 传递过程;
• 2)治疗作用(Curative):在植物感病或发病以后,
对植物体施用(shīyòng)杀菌剂解除病菌与寄主的寄生关系 或阻止病害发展,使植物恢复健康。 • 包括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
第六页,共85页。
2.杀菌剂的作用(zuòyòng)方式
2)治疗(zhìliáo)作用(Curative)
• (1)系统治疗作用(Systemic Curative):也称内吸 作用。即在植物的不同部位施药后,药剂能够通过植 物根部吸收、茎叶渗透进入植物体内(tǐ nèi),并通过质 外体系或共质体系输导重新分布,使药剂在植物体内 (tǐ nèi)系统分布,可防止病害在植株上远离施药点部位 的发展。
多液和硫酸铜、氯氧化铜、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碳酸
胺铜或其它各种含铜制剂。
第十六页,共85页。
一、无机(wújī)铜杀菌剂
• 2. 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波尔多液因在法 国波尔多地区(dìqū)用来防治葡萄霜霉病而得名,为硫 酸铜和氢氧化钙(熟石灰)反应的产物。至今仍然 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含铜杀菌剂。有效成分 为碱式硫酸铜。
2. 波尔多液(bō ěr duō yè)(Bordeaux mixture)
• 3)生物活性与应用:

杀菌剂 PPT课件

杀菌剂 PPT课件

什么是植物病害?
1. 什么是杀菌剂?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毒病害 线虫病害 原生动物病害 高等寄生性植物病害 杀真菌剂 杀细菌剂 杀病毒剂 杀线虫剂 杀原生动物剂 除草剂 杀藻剂 杀虫剂 ?
小结1(Summy)
杀菌剂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
杀菌或者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
1. 什么是杀菌剂?
定义: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农药统称为杀菌剂。 Keywords:防治、植物病害、化学农药
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的农药。
杀菌剂的任务:杀菌剂的 性质(properties)
作用原理(mechanisms of action) 使用(application)
小结 2 (summy)
杀真菌剂(fungicides)
杀真菌剂
抑真菌剂(fungistats) 抗产孢剂(antisporulants)
习惯上仍称为杀真菌剂。 所以杀菌剂就是:杀死真菌孢子、抑制生长和阻碍真菌 繁殖的化学药剂。 作用于病原菌。
第一节 体壁的构造与功能
无杀菌毒性化合物(non-fungitoxic compounds)
第二章 昆虫的体壁
《植物化学保护》
第四章
杀菌剂
主要内容
一. 引言
二.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与作用原理
三.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四. 杀菌剂的使用技术
五. 杀菌剂的种类
第一节
引言
一、杀菌剂的基本含义
——三个问题——
1. 什么是杀菌剂? 2. 什么是杀真菌剂? 3. 什么是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杀菌剂如何达到
植物真菌病害是如何发生的?
水稻稻瘟病病害循环
第一节 体壁的构造与功能

植物化学保护杀菌剂ppt课件

植物化学保护杀菌剂ppt课件

2019
-
13
第三节 杀菌剂的使用方法(2)
二、土壤处理法 浇灌法; 沟施法; 撒布法(翻混法); 注射法。
2019
-
14
第三节 杀菌剂的使用方法(3)
三、叶面喷洒和其他施药方法 叶面施药主要是指在生长期的作物上 施药的方法。 时间; 用量; 次数; 药剂的特点。
2019 15
2019 22
石硫合剂
1.原料:石灰、硫磺 2.比例:生石灰:硫磺:水=1:1.4 ~1.5 :13 3.方法:用生铁锅,称出块状洁白的生石灰 放在铁锅中,洒入少量水使生石灰消解→ 粉状 →糊状→投入硫磺粉→加足水→标记 水位线→加火熬煮,沸腾在50~60分→深 红棕色,四、五层纱布滤去渣滓→酱油色。 4.主要有效成分:CaS· Sx(多硫化钙)
一、杀菌剂的发展历史(2)
第二个时期,是指1882年至1934年。这个 时期主要应用的杀菌剂是无机铜,所以也 称之为铜时期。 波尔多液(Bordeaux mixture); 无机杀菌剂向有机杀菌剂的过渡时期 。
2019
-
18
一、杀菌剂的发展历史(3)
第三个时期(1934~1966年),是保护性的有机 杀菌剂大量使用时期。 1934年,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福美类)的 出现。 1942年,种子处理剂四氯苯醌,2,3-二氯萘醌。 1943年,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代森 类)。 1952年,含有三氯甲硫基(—SCCI3)杀菌剂, 如克菌丹问世,随后又出现了灭菌丹。 抗菌素问世,如稻瘟散、放线菌酮、灰黄霉素、 链霉素等。
2019 32
克菌丹、灭菌丹
特 点:保护性杀菌剂,喷雾、拌种。 灭菌丹较克菌丹药效差,抗雨水冲刷力差。 对铜制剂敏感的作物桃、李、白菜安全。 防 病 谱:霜霉病、根腐病、疫病、炭疽 病、小麦赤霉病。 注意事项:灭菌丹对小果类果实有药害。 混 用: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 灭菌丹+瑞毒霉= Caltan 克菌丹+多菌灵

杀菌剂PPT课件

杀菌剂PPT课件

影响
5、对氧化磷酸化的
2、对蛋白质合成 和功能的影响
影响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一 杀菌剂对细胞结构的破坏
对细胞壁的影响 对细胞膜的影响
苯来特等抑制几丁质 合成酶
有机硫杀菌剂:疏水键、金属 桥结合
重金属:-SH基;甾醇抑制剂
呼 对线粒体、核糖体、纺锤体
吸 作
等细胞器的影响
用 蛋白质合成
有丝分裂(苯丙咪唑类, 如多菌灵)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二 杀菌剂对病菌能量生成的影响
例 如 对 三 羧 酸 循 环 的 影 响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三 抑制或干扰病菌的生物合成
1.苯莱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 类杀菌剂: “掺假的核酸” 2.许多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 RNA聚合酶
化学治疗:渗透内吸、选择 性农药 a.局部化学治疗:外科治疗 b.表面化学治疗:白粉病 c.内部化学治疗:内吸作用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第二节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策略及 作用原理
杀菌作用:含铜、汞重金属无机杀菌剂 抑菌作用:内吸性的有机杀菌剂 增强植物的抗病力:新型杀菌剂
化学名称 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 用 途 蔬菜类苗期立枯和猝倒病 剂 型 80%可湿性粉剂
代森锰锌 福美双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有机硫杀菌剂
2、三氯甲硫基 (Cl3CS--)
克菌丹 灭菌丹
3、氨基磺酸类
敌可松:烟草黑胫病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Key Lab of N. Pestic. SCAU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PPT课件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PPT课件
寡霉素
第43页/共48页
一类类似于链霉菌属的放 线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 所产生的大环内酯抗体络 合物。分寡霉素A、B、C、 D四种 。寡霉素A诱导多 种细胞类型的凋亡,使细 胞更敏感趋向死亡,也是 细胞死亡模型中导致其从 凋亡到坏死的的开关。寡 霉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特 性,包括抗真菌、抗肿瘤 和杀线虫的活性。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称粘肽。肽聚糖 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氨基 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 在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连接四肽侧链,肽链之 间再由肽桥或肽链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很 强的网状结构。各种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支架 均相同,但四肽侧链的组成及其连接方式随菌 种而异。
第44页/共48页
结论
解 偶 联 剂 只 是 没 有 A T P 的 生 成 , 呼 吸 链 的 氧 化 仍 可 进 行 , 氧的吸收或消耗仍可增大。
电子传递抑制剂使物质的氧化停止,氧的吸收降低或停止 (电子无法传递到末断的氧分子上)。
杀菌剂对菌体氧化的影响可分成三个阶段或过程: (1)抑制脱氢(巯基酶抑制剂) (2)抑制电子传递(抗霉素A) (3)抑制ATP生成
第45页/共48页
4.无杀菌毒性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此类化合物在植物上足以防病的浓度下对病原菌本身没有或几乎没有毒性。现已明确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 面:
直接阻止病原菌侵入 植物的组织或不能在 植物的组织中定植; (黑色素抑制剂)
干扰病菌致病的关键 因子达到削弱病菌致 病的能力(真菌毒 素或酶的活性)
诱发或刺激植物 特定的抗性机制
第38页/共48页
第39页/共48页
氧化磷酸化解耦联剂
解耦联剂通常为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且一般含有酸性基团,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H+ 的结合降低细胞膜对H+的阻力,携带H+跨过细胞膜,使膜两侧质子浓度梯度降低。 降低后的质子浓度梯度不足以驱动ATP合成酶合成ATP,从而减少了氧化磷酸化 作用所合成的能量。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与机理PPT课件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与机理PPT课件

2.咪唑类的作用
克霉唑
抗霉唑、克霉唑和抗三唑,著名甾醇抑制剂,在高浓
度下会严重破坏细胞膜的透性,使细胞内含物大量外流,
并产生杀菌作用。其主要症状是壁上的几丁质量反常增多。
作用机制:分布在膜上的几丁质合成酶在正常情况下处于
静止状态(受一种蛋白质的抑制),可以被蛋白酶活化(分解
抑制蛋白)。经药剂处理后的菌体的蛋白酶由于膜透性的
胞壁。十三吗啉会抑制Mucor . sp. 几丁合成酶的活
性。抑制机制是由于药物分子上的烃基侧链和带正电 荷的吗啉环结合而使分子具有溶菌作用,结果导致几 丁质合成酶失去活性,其作202用1 点是酶体上的磷脂。24
一、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 (一)对真菌细胞壁形成的影响
2.苯来特的分解产物异氰酸丁酯的作用
4. 一些抗菌素的作用
一些抗菌素对壁上多聚糖的合成有抑制作用。例如, 脂 肽 霉 素 ( Lipopetin A 、 B 和 C ) 和 新 肽 霉 素 (Neopeptin A、B和C)对甘露聚糖的合成就有抑制作 用.
2021
30
一、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 (三)对细胞壁形成或功能破坏的间接作用
1.异稻瘟净作用
22
一、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
真菌的细胞壁对保持菌的形态和保护细胞的完整 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壁
真菌
细菌
微纤维
几丁质和一 些纤维素
肽多糖
无定形物 以葡聚糖为


2021
23
一、杀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 (一)对真菌细胞壁形成的影响
影响几丁质合成酶的活性而使壁的形成受阻。
1.吗啉类等甾醇抑制剂的作用
甾醇抑制剂(抑制膜上甾醇合成)也可作用于细

《农药学课程杀菌剂》课件

《农药学课程杀菌剂》课件
杀菌剂的环境污染问题
杀菌剂在施用过程中可能对水源、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污 染。
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加强杀菌剂抗药性监测与治理
研发新型杀菌剂
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抗药性 ,采取更换或轮换使用不同药剂等措施降 低抗药性风险。
针对不同病害和抗药性现状,研发具有新 作用机制和靶标的新药剂。
提高杀菌剂使用技术
《农药学课程杀菌剂》ppt课 件
目 录
• 杀菌剂概述 • 常见杀菌剂种类 • 杀菌剂的应用领域 • 杀菌剂的未来发展 • 结论与展望
01
杀菌剂概述
杀菌剂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明确、详尽
详细描述
杀菌剂是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具有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根据 作用方式,杀菌剂可分为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和铲除性杀菌剂。
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水处理
杀菌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 领域,可以杀死水中的细 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医疗设施
在医院、诊所等医疗设施 中,杀菌剂可用于消毒医 疗器械、表面和空气,预 防和控制感染。
卫生保健
在卫生保健领域,杀菌剂 可用于个人护理产品、卫 生用品和化妆品中,提供 卫生安全的保障。
菌。
常见的铜杀菌剂包括波尔多液、 硫酸铜等,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
、炭疽病等病害。
铜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 留等优点,但过量使用容易对植
物造成药害。
福美类杀菌剂
福美类杀菌剂是一类广谱性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细胞呼吸作用,抑制或杀 死病原菌。
常见的福美类杀菌剂包括福美双、福美锌等,主要用于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等病害 。
园艺领域的应用

常用杀菌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模板39页PPT

常用杀菌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模板39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常用杀菌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模板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杀菌剂的杀菌作用原理PPT课件

杀菌剂的杀菌作用原理PPT课件
主要影响有:对细胞壁组分合成的影响;对细 胞膜上甾醇合成的影响;对核酸合成的影响;对蛋 白质合成的影响。
24
(1)对核酸合成的影响
A. 掺假核酸的作用 杀菌剂与菌体内核酸碱基化学结构相似,因 而代替了核苷酸的碱基,造成所谓“掺假核酸”。 如多菌灵,苯来特的结构与嘌呤很相似,因 而干扰了磷酸腺苷或磷酸鸟苷的合成,起到“掺 假核酸”的作用。
吗啉类是抑制甾醇生物合成过程Δ8-Δ7 的双键异构 化,打击点是Δ14异构酶;而其它5类都是抑制甾醇生物合成 过程中由多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催化进行的甾醇C14上的 脱甲基,使真菌麦角甾醇脱甲基不能进行。
14
(3)杀菌剂破坏菌体内多种细胞器或其他结构 杀菌剂破坏细胞器如线粒体,核糖体或其他
细胞结构如纺锤体等,这些细胞器和细胞结构的破 坏是各种杀菌剂不同作用的不同结果,这些作用会 导致菌体细胞代谢的深刻变化,与药剂对代谢过程 的干扰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敌克松会强烈地抑制辅酶Ⅰ(NADH)与细 胞色素C之间的电子传递,萎锈灵是作用于复合物2 中琥珀酸脱氢酶系到辅酶Q之间的非血红铁硫蛋白。
23
3.干扰病原菌的生物合成
病菌的生长,繁殖,需要许多特定的物 质,以便形成新细胞,这是病原菌生命过程的基本 活动,有许多杀菌剂可干扰病原菌的生物合成过程 。
30
(2)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A.药剂对蛋白质合成的直接影响 如在植物 细胞内 ,Na+ 可以阻止植物细胞 内
mRNA 的复制,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 如放线菌素D可以作用于多种真菌,破坏DNA模
板功能,阻止肽链伸长。 病毒侵染植物之后,改变植物细胞膜的结构,
使Na+大量进入植物细胞内,刺激病毒蛋白质的合 成。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0
整个过程涉及到的6个辅 因子:TPP(焦磷酸硫胺素 )、SSL(硫辛酸)、FAD、 NAD+、CoA、Mg2+等。丙 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呈圆球 形,每个复合体含有:6 个PDH、24个TA、6个DLD 其中TA为复合物的核心, 它的一条硫辛酸臂可以旋 转。
青霉噻唑酰基 —酶复合物
.
19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比较
.
20
溶菌酶作用点
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青霉素作用点
.
21
1.2 杀菌剂对真菌细胞膜的破坏
细胞膜也称生物膜或质膜。是由类脂 、蛋白质和糖类组成。质膜中的类脂也称 膜脂,是质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质是膜 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
22
杀菌剂对真菌细胞膜的破坏
第二节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和机制
一、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
1
一、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侧重于从宏观层面讨论杀菌剂 防治病害的原理。包括是直接作用于病原菌还是 寄主的免疫系统?是作用于病原菌的生物氧化还 是生物合成?
.
2
保护/治疗/铲除作用/抗产孢作用
游动孢子
侵入寄主
菌丝生长 病害症状可见 孢子形成
.
24
对膜上甾醇合成的影响
目前甾醇抑制剂的品种居杀菌剂之首 。其中以三唑酮类活性最强。作用机理是 抑制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由MFO催化进行 的C-14的脱甲基反应而使14—а—甲基甾醇 积累。菌体中毒后菌丝不能伸长、分枝异 常、膜结合酶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细胞壁 的合成。
.
25
麦角甾醇合成
• 阻止14α—脱甲基或△8 7双键异构化
催化丙酮酸的脱羧及脱氢,形成二碳单位乙酰基。具有辅基 TPP。
E 2 — —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 ( d i h y d r o l i p o y l transacetylase TA)。催化二碳单位乙酰基的转移。具有辅基 硫辛酸。
E3 ——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dihydrolipoyl dehydrogenase DLD)。催化还原型硫辛酸→氧化型。具有辅基FAD。
羊毛甾醇
麦角甾醇
.
26
2.对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对菌体核酸合成和功能的影响: (1)苯莱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形成 “掺假”的核酸; (2)许多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等抑制RNA聚合酶 的活性;
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影响: 如春雷霉素与核糖体40S或30S的小亚基结合;
.
27
3.杀菌剂对菌体生物氧化的影响
保护作用
治疗作用
铲除作用 抗产孢作用
.
3
杀菌作用
杀菌剂与病原接触后直接将病原物杀 死。杀
菌作用有两种特殊的形式即铲除作用和抗产孢作用。 铲除作用是指完全抑制或杀死病菌,阻止已经出现的 病害症状的进一步扩展,防止病害加重和蔓延。 如 代森类、石硫合剂、醚菌酯等可直接杀死植物表面的 病菌。
.
4
抗产孢作用:杀菌剂抑制病菌的繁殖,阻止发病部位形成 新的繁殖体,控制病害流行危害。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三唑类抑制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形成;嘧菌酯强烈抑制卵菌 孢子囊的形成;三环唑强烈抑制稻瘟病分生孢子的形成。 一般来说铲除作用和抗产孢作用相联系的。
.
7
抗病性物质诱导机理
改变诱导物与植物接受位点的结构而促进识别; 阻止抑制物质与接受点或诱导物质结合; 防止病菌产生抑制物质(抑制植物抗病性表达) 协助激发抗病性物质产生。
.
8
二、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细胞壁细胞 膜的合成
细胞内生物 合成
生物氧化
间接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91.对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影响
1.1对细胞壁的影响 真菌和细菌的细胞壁由两类物质组成
脱氢
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
28
抑制丙酮酸脱氢
CO-O NA+DNADH++ OH
C O+HSCoA
~ H3CC SCo+A CO 2
CH 3 丙酮酸
丙酮酸脱氢酶 复合体 乙酰CoA
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
.
29
催化此过程的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它由3种酶有机地 组合在一起:
E1 —— 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 PDH)。
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
。在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连接四肽侧链,肽链
之间再由肽桥或肽链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
很强的网状结构。各种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支
架均相同,但四肽侧链的组成及其连接方式随
菌种而异。
.
12
肽聚糖的化学结构
.
1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N-乙酰胞壁酸
N-乙酰葡萄糖胺
即微纤维和无定型生物物氧化质的,影响前者包埋在后 者中。真菌的微纤维是几丁质和纤维素 ,细菌则是多糖。杀菌剂主要通过影响 几丁质合成酶或转肽酶的活性及细胞膜 的功能而影响细胞壁的形成。
.
10
杀菌剂对真菌细胞壁的影响
.
11
杀菌剂对细菌细胞璧的影响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称粘肽。肽聚糖
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氨基
.
5
抑菌作用
杀菌剂作用于病原后使菌体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具有抑菌作的 杀菌剂一般是作用于病原菌的生物合成。 抑菌作用的意义:
1.病原菌在受抑制过程中作物可以避开易受侵害的敏感期; 2.病原菌在受到抑制过程中可能失去侵染植物的能力;
.
6
抗致病作用
通过影响病原菌的侵染能力或提高寄主的 抗病能力而削弱病原菌的致病性。 1.抗穿透作用; 2. 中和病原菌毒素; 3.阻止病原菌分泌胞外酶; 4.激发植物的抗病性
有机硫杀菌剂与膜上亚单位联接的疏水键或金属 桥结合;重金属元素直接作用与膜上ATP水解酶 改变膜的透性;
对细胞膜组分甾醇的破坏,如吗啉类、嘧啶类、 三氮唑类等。
对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影响,如稻瘟灵,抑制乙酰辅 霉A羧化酶。
.
23
对膜上甾醇合成的影响
麦角甾醇是膜上重要的脂质,主要存 在于植物和真菌的质膜上,是真菌细胞膜 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在确保膜结构的完整 性、膜上结合酶的活性、膜的流动性、细 胞活力及物质运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甾醇是一个重要的作用靶标。
β-1,4糖苷键
四肽链
肽聚糖(15-50层)
五肽桥
细胞膜(双层脂质 蛋白嵌镶)
脂质
蛋白质
.
14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
15
.
16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
.
17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
.
18
青霉素的作用机理
青霉素结构中的主核6-氨基青霉烷酸( 6-APM)与粘肽末端的D—丙氨酰相似,前 者竞争性地与转肽酶结合,从而抑制了转 肽酶与多糖链的结合,进而破坏细胞壁的 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