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

合集下载

中日传统园林美学比较

中日传统园林美学比较

中日传统园林美学比较作者:宋晓楠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14期摘要:景观设计中,中日现代景观设计都深受其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园林美学的内涵的解读,归纳出中日传统园林审美的差异,为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同时,了解景观设计师的作品所传达出的美学精神,为景观设计的实践提供经验。

关键词:园林美学;中日古典园林;中日现代景观设计第1章园林美学概述1.1园林美学园林美是园林艺术工作对生活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

而园林美学是物化的园林艺术品,表现出特有的园林美。

但园林美只是园林现象和形式,并不是园林审美功能的内在原因。

所以只有用美学理论研究园林的造园思想,才能找出为什么美,进而总结其规律,以古鉴今,同时它又作为美学分支应运而生。

同美学是应用美学原理研究园林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规律(或造园思想)的学科。

其内容包括:造园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及园林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审美心理、哲学思维方式等。

同其他应用美学一样是美学的分支,为园林艺术、景观设计、建筑艺术等环境艺术的发展起到理论支撑和审视鉴别的作用。

第2章中日园林审美精髓2.1中国古典园林主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环境美自古有之,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造园旨趣和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以及对意境的追求与日本古典园林早起期受佛教影响,产生了对“生命中易逝的美”的关注,两者间有着溯源的相同,又有着时间沉淀后的相异。

中国古典园林,以美学的角度来归纳为两项最基本的原则:一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自然就是理想化的宇宙,所追求的是和谐的天然之趣。

二是“巧于因借,精于体宜”的因借比较的审美,奢华与淡雅、委婉与豁朗,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来说这也是构成和谐的审美准则。

中国当代的景观艺术家也在延续和发扬着古典园林的审美,设计师也意识到了历史资源的可贵,景观设计艺术正在悄悄的复兴。

中日古典园林的差异解析

中日古典园林的差异解析

中日古典园林的差异解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虽然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但是由于两国地理位置和民族性格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迥然相异。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总结并分析了中日古典园林在地理环境、园林类型、历史文化、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方面的差异,更加深刻地掌握了中日古典园林的精髓,对以后的学习和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帮助我们将现代的设计手法和传统的思想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景观空间。

关键词:中日古典园林差异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景观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同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国古典园林是本源,日本古典园林是分支。

至于为什么日本古典园林会朝枯山水会朝茶庭发展,这与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关系,日本的海、岛、泉、瀑、溪是日本园林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园林前进方向的决定因素。

日本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不均衡消长也是左右园林发展的文化因素。

东方园林以含蓄、内秀、恬静、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在哲学上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融洽关系。

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审美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园林景观设计在空间上循环往复,以含蓄的境界为上。

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景观设计中,从而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其抽象意味的浓重超出了五感、直接与自然相溶,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朴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

这也是中日园林的相同之处。

中日古典园林的不同形态、不同历史、不同成就一直是困惑学术界的问题。

两国园林差别很大,其意境、构成、审美、心理都有差别。

将中日古典园林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更深刻地表达两国园林各自的特色。

一中日古典园林在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园林地理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和国民环境。

中日园林美学比较

中日园林美学比较

中日园林美学比较1 审美主体与一般主体不同的审美主体,既是作为生物机能的自然人、也是作为具有历史传统积淀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人。

前者表明生理基础,后者表明社会基础。

这也是朱潜光先生的审美观中主客体统一的“四因素”的内容。

“人生产艺术,艺术也生产人”。

美的体验必须有审视形式的眼睛和能欣赏音乐的耳朵。

形式美和艺术取向不同,所生产(塑造)出来的审美主体也不同。

所以,应从生理、心理、自然、社会、历史、空间、民族等各个纬度,去分析审美主体。

否则,就像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爱情美,而中国人也难以理解裴多菲的“命成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悲壮美。

作为艺术产品的园林的审美主体——中国人和日本人,也是有异同的。

其共同点是:首先,空间上同在世界东方。

其次,在文化背景上同属于东方文化类群。

第三是生理上同属于一个人类来源。

这是审美主体的生理比较。

洪积世时中日存在陆桥,此时产生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和广西柳江人,与日本港川人相近。

种种迹象表明,中日两国人有共同的祖先。

其不同点,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形体特征上看,虽有共同的祖先,但是路桥的消失使中国人与日本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生长繁衍,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生理特征。

如中国人比日本人高大,就影响到他们对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在尺度大小的认定。

中国人手长脚长身高眼高视点高,于是营造园林的规模大,景点的高度高,建筑的高度高。

以较大的单体景点来适应更高的视点需求、来象征更高大的形体特征。

第二,从空间特征上看,中国人在大陆,以山为伴,故园林内容以山景再现为主。

日本人在海岛,以水为伴,故园林内容以海景再现为主。

这也是山型与水型园林的根源。

第三,从心里结构来看,中日两国人分属于山型和水型心理。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中国人偏于仁义,日本人偏于智慧。

水主柔,善变,故日本园林史上类型变化较多,有山水式苑园和枯山水,有寝殿造园林和书院造园林,有石庭和茶亭,而且皇家、私家、寺院园林差异也不大。

中日古典园林美的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美的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美的比较摘要: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方造园系统,虽然日本古典园林是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日本很好的把它与自己国家的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枯山水和露地庭园。

Abstract: China and Japan are both belong to eas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ough Japanese classical gardens is learn from Chinese, but Japan combine it with the environment of their country very well, the more important is they creat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dull landscape and the open garden.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古典园林、枯山水英文关键词: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Japanese classical gardens dull landscape世界有三大造园系统,分别是东方造园系统,西亚造园系统和欧洲造园系统。

而东方造园系统中的最典型代表就是中国和日本。

虽然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东方造园系统,但是由于文化、两国地理位置、民族特点等的不同,造园风格还是有显著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园林美学特点。

两国园林的产生发展乃至兴衰得失,从相互影响到自成一体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古典部分最能代表中日两国园林最显著的差异。

客观环境的比较。

园林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

国土环境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理和自然灾害等方面。

中国和日本的自然环境有着显著的区别,中国是大陆性,而日本则是海洋性,这就是两个国家在造园时有不同的见解,出现了两种风格不一的园林形式。

国土面积的对比,南北纬度跨度的对比,自然灾害的对比,这一切的不同,都反映在了园林上,就是堆山理水,置石植木方面以及建筑的形态方面,也反映了适应大陆和海洋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的风格特点。

中日欧园林艺术总结

中日欧园林艺术总结

中日欧园林艺术总结园林艺术是中日欧三个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中日欧的园林艺术在设计理念、造景手法和植物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创造美丽、和谐、富有意境的自然环境。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注重借景手法和意境的营造。

以绘画和诗词为基础,通过人工构造的山水、水池和建筑物等元素的组合,从而达到和谐有序的效果。

中国园林追求的是自然山水和人工景观的有机结合,力图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传统的中国园林常用明暗、透视、虚实等手法,以及石头、池塘、廊亭等作为构建和点缀,增加景观层次感和艺术性。

日本园林艺术则注重微缩表现和细节的精致处理。

日本园林以纸屋、假山、借景等特点而闻名。

日本庭园注重空间的利用,极力表现小空间的富有意境和变化。

追求的是以极简主义的手法创造出平衡、和谐、富有禅意的环境。

日本园林往往在小空间中通过合理布局、精巧的剪裁植物以及巧妙的水景设计,营造出宁静、隐秘的效果,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

欧洲园林艺术则更着重于几何形状和对称美。

尤其在18世纪的法国和英国,景观花园成为主流,以精细修剪的草坪、对称布局的花坛和喷泉等元素,展示了欧洲贵族和上流社会的奢华和威严。

欧洲园林设计注重人工构建的规模感和视觉效果,通过雕塑、喷泉和建筑物等元素突出主题和文化内涵。

中日欧园林艺术各有特色,但都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它们的共同点是注重环境、意境和人与自然的互动。

通过审美的观赏和享受,园林艺术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官体验和内心的宁静。

无论是中国的山水画般的优雅、日本的禅意清静,还是欧洲的庄严华美,园林艺术都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令人赞叹的瑰宝。

浅析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中日园林艺术

浅析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中日园林艺术

浅析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中日园林艺术摘要:中日园林同属东方园林体系,在场地规划、空间营造和艺术风格上有一脉相承之处,它们同样的追求自然、效法天地。

“师承自然”的自然山水进行有计划的植移、加工、改造,但又有所不同。

它们从“形”和“意”上再现自然,故统称为“自然式园林”。

此外中日园林反映出各自对于禅宗文化的不同思考,造园者们往往从禅宗文化中领悟的生命哲学、宇宙观、人生观等,通过筑山、叠石、理水等造园手段巧妙的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营造出一种天然恬静的美好空间。

中国园林在因地制宜,再现出山水的出自然美。

造园者者通过借景、分景、隔景等手段创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深远意境。

日本园林则在咫尺之间运用“以小喻大”、“以动为静”、“以有限见无限”等造景手法将“禅”的观念和美学逐渐融入园林艺术中。

本文将中日园林的文化源流、造园思想及艺术风格来浅析禅宗思想对中日园林艺术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中日园林、自然美、禅宗文化、枯山水一、中日园林的文化源流中式园林鳌立于世界园林艺术的东方,独领风骚。

与欧洲“几何式”园林迥然不同。

中国园林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强调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美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称之为“自然式”的园林。

明代造园师计成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八字精妙概括了明人的造园理念和审美旨趣。

以人工效仿自然,自此以后中式园林始终在追求一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真天趣之美,一定意义上反应出道教“无为而治”的哲学观和文学观。

运用筑山、叠石、理水等手法营造出“人化自然”之景。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亚国家,日本佛教文化与中国更是同源同流,两者在园林艺术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在整体的布局和动线上看不出规律性和刻意为之的痕迹,追求一种取景通幽,蜿蜒曲折的美,追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雅趣,这是可以说是同属自然式园林的共同点。

由于二者都收到儒家文化的浸润,日本园林也同样深受佛教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

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

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摘要]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的中日古典园林,都是优秀的园林艺术,虽然两者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

中日园林都十分注重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

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植物造景植物品类植物配置以植物造景营造花木繁茂的天然野趣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一大特色,亦是东方造园当中的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因此,在中日园林当中都十分注重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

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一、植物品类(一)中国园林植物品类。

中国园林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态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彩美,树叶、树干、花果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香味美,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最好四季常绿,月月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在中国园林中,花木不仅对园林山水建筑起衬托作用,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为“比德”言志,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梅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的品质,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二为寓意吉祥,如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藤象征紫气东来等。

(二)日本园林植物品类。

日本园林植物虽然不如中国园林丰富,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诗词绘画的影响,对植物品类有相同的喜好。

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

由于禅宗思想得影响,他们还大量地运用苔藓等地被植物,形成“苔庭”。

作业 ——中日园林造园手法对比及美学观念对比-并对现代的影响

作业  ——中日园林造园手法对比及美学观念对比-并对现代的影响

中国园林的有法无式的理论表现在园林是比较少的禁忌约束
日本园林则由于自然灾害、社会战争、宗教盛行而表现为园林中石忌、 山忌、水忌、木忌等。
中日传统园林对现代景观的影响
传统园林对现代景观的影响无处不在。人类的发展一直都是传 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优胜劣汰、推陈出新不断向前进展的。 步入新的生态文明时代,中国现代造园吸取了传统造园思想即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效仿自然,将人工的东西融入自然,号 以天然形成。园林建筑小品作为园林中构成要素之一,同样也 遵循了这一思想。现代造园讲究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古代 园林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 日本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日本禅宗景观的融合,日式枯山水 的传承,例如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的作品。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平 面布局延续了中 国传统建筑的方 式,以中轴线组 织空间,将主体 建筑分为东,中, 西三路布局。和 东侧的忠王府格 局相互映衬。并 且以中轴线和园 林、庭院空间结 合。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充 分考虑到了周边的环 境关系,虽然采用的 是现代的建筑材料, 但是从形式符号沿袭 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 基本元素,由此来统 一与临近建筑空间之 间的组合关系。由于 中国的民居以低层建 筑居多,因此“不高、 不大、不突出”是贝 聿铭在确定苏州不无 关总体规划时提出来 的大体方向。这样使 新馆从色彩、高度、 体量及风格上都能温 和地融入到保存完好 的传统风貌中。
园 林 活 动
茶道方面:中国是有茶无道,故园林中有茶饮而无茶庭。 日本是有茶有道,故园林中有茶道且有茶庭。
在花道上:中国人把它当成艺而日本人把它当成道,故 花道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不仅是把园林插花和盆景作为园 林的点缀,而且园林中大量使用修剪树。把大树小型化, 是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不同。 在歌道上:中国人的歌咏与园林结合的形式是曲水流觞, 这种园林活动形式最后形成了园林的形态模式,先从中 国产生,而后传到日本,故在中日两国都有所表现。

园林景观设计——关于中日园林设计的对比性研究

园林景观设计——关于中日园林设计的对比性研究

关于中日园林设计的对比性研究[摘要]从中日的园林设计对比入手,详细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

中国园林用文学艺术的手法表达较多,日本则喜欢用拟佛拟神的较为晦涩的语言。

中国园林生动形象,表现了乐天爱人的景象,而日本园林则是在荒凉孤寂的山林中体现着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寂寞思考。

二者之间有许多内在联系和血脉传承。

[关键词] 中日;园林设计;比较东方园林以含蓄、恬静、淡泊、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因为同属东方体系。

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

是一种模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

我们从环境、类型、思想和手法等方面对中国、日本两种园林风格的异同分别进行探讨,以求全面地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1、地理环境的不同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

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东南为海,西北为山的中国,山地多,平原少。

以山和水为骨架的格局最直接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

其次,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

山水本质的意义中,中国园林水景取像是讲和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两方面,山景中,园池以外的是以中国本土的山峦为母体,园池以内的则是以海外三神山为蓝本,而以园林的西北为山东南为水的布局,本质上是对中国地形的模仿。

此外,园林中除了山水的创造,还有路创造,即所谓路以曲为美,以幽为上的原则。

日本陆地面积狭小,岛上山地多平原少。

与中国相似的陆地环境,加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园林也选择了以山水为骨干的形式。

日本园林的山取象于富士山和本州岛、四国、九州岛、北海道四大岛屿及其周围四千多个小岛。

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

浅议中日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与差异(上)

浅议中日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与差异(上)

浅议中日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与差异(上)作者:曹玉星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0年第01期笔者于2009年6月考察了东京、京都、横滨、大阪等日本县市的园林绿化管理与养护,经与日本友人多次探讨,结合在国内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管理的工作积累,有此浅见。

一、中日两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主要特点1中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主要特点在中国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中,讲究以植物姿态、色彩、气味等供游人欣赏,或赏心悦目、或柳丝拂面,或芳香扑鼻。

在游览过程中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可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隐蔽与拓展《园冶》中有“园墙隐约于萝间”说,即沿着园界或建筑墙种植乔、灌木或攀援植物,以植物的自然生态体形代替装饰砖墙、园界等呆滞的背景,不但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而且高低掩映的植物还可造成含蓄的景深感。

分隔与联系在不宜采用建筑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如乔、灌木高低搭配进行空间分隔,甚至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的效果,如城市高等级公路中的植物隔离带。

在多数情况下,是利用植物取得似隔非隔,使相邻景观产生互相渗透的效果,或以更为疏朗的配植略加掩映,使景观含蓄,增加景深层次。

装点与衬托在景观构图上,景观的主要观赏景面,重点配置树木花草。

堆山、叠石之间以及各类水型的岸畔或水面,亭、廊、轩、榭等建筑的内外空间,常有自然植被或植物的配植美化。

渲染与勾勒植物不但是“绿化”的颜料,而且也是万紫干红的渲染手段。

再现大自然的绿化景观,同大自然的现象一样具备四季的变化,表现季相的始替,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较多地进行图案式、板块式、色块式密植型勾勒造型种植。

生态与实用植物的感染力是由多方面的,不只是绿化、美化的作用,还有音响和气味的效果。

对于游人来说,体验一个园林作品,是由几种感官综合接受的,它既有视觉、触觉、听觉,也有嗅觉、味觉。

一些花卉以其干、叶、花、果作为观赏对象的同时也作为蜜源植物,起到招蜂引蝶的生态多样性的作用。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
中日园林的异同点主要体现在设计理念、景观元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

一、设计理念:
中园注重意境的体现,追求“山水”为主题的自然景观,强调“造境思想”,追求自然与人为之融合,以山石、湖泊、亭台楼阁等为主要景观元素,通过布局、植物、石雕等方式营造一种沉静、庄重的氛围。

日园注重几何艺术和建筑的规整、对称和精确,注重时间和空间的精确计算与合理利用,注重建筑的表现力和细节的精心处理。

以鲜花、盆景、水池等为主要景观元素,追求精致、纤巧、雅逸的空间布局。

二、景观元素:
中园注重自然景观的展现,强调山水的自然形象。

常用的景观元素有山石、水池、草坪、园林门、廊道、亭台楼阁等。

在布局上以“山、水、路、景、物”为基本要素。

日园注重建筑的规划、修整和利用,强调建筑艺术的表现。

常用的景观元素有建筑、石块、盆景、花卉、水池等。

在布局上追求对称、均衡和序列感。

三、空间布局:
中园布局通常以曲径通幽为主,强调环境的自然与诗意。

布局上常采用弯曲、蜿蜒的小径、回廊、水流等,以追求宁静、幽
深的空间感。

日园布局通常以几何形状为主,强调对称布局和精确计算。

布局上常采用直线、交叉点、对称轴线等,以追求整齐、有序的空间感。

总的来说,中日园林在设计风格、理念和表现手法上有一些差异。

中园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自然和人的融合,注重自然意境的体现。

而日园以几何美和建筑艺术为主题,追求精致、纤巧的空间布局。

武汉大学中日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之比较

武汉大学中日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之比较

文心與禪心——中日古典園林審美意境之比較劉婉華:文心與禪心——中日古典園林審美意境之比較來源:美學研究作者:劉婉華【內容提要】中日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和審美意境既有相似性和繼承性,也具有各自的特點,其審美意境分別體現為書香與禪意、樂感與物哀、中和與枯淡的不同特徵。

【關鍵字】文心/禪心/古典園林/審美意境/比較在古代歷史上,中國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文化外源地,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密切而頻繁,延續了兩千年。

這使得中日兩國的文化發展沿著極其相似的道路前進。

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共通性表現在各個方面,其中兩國的古典園林也體現出相似性和繼承性,日本古典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分支。

但是,日本園林並非中國園林的原型複製或機械再現,而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因此,雖然中日古典園林在園林歷史、造園環境、園林類型、造園思想、造園手法等各個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和共通性,但同時又具有各自的特點,體現出各自的民族心理和審美意識。

從總體上看,中國古典園林著眼于現世人生,體現了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是“文心”之園;而日本古典園林則更注重出世來生,具有濃重的宗教色彩,是“禪心”之園。

比較兩國古典園林的審美意境,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中日文化發展的軌跡和特點。

一、書香與禪意在討論以前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說的“古典園林”主要著眼於中日兩國的古典私家園林。

一來因為中國歷代皇家園林擁有極為優越的造園環境和條件,其規模宏大、氣勢恢巨集是日本皇家園林難以比擬的。

二來因為在中國,宗教建築開始往往是“舍宅為寺”而成,寺廟與宮室、府邸在形制和形式上沒有根本的差異,寺廟園林與住宅園林也不存在顯著的區別;而在日本,雖然也有“舍宅為寺”的傳統,但佛教傳入後勢力迅速發展並極為壯大,寺廟建築與園林得以自成一系發展,而佛教思想則深入滲透進日本民族的個性和生活之中,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寺廟園林的特徵出現在日本民眾的住宅、園林之中。

由此可見,中日兩國的寺廟園林與私家園林都有融合的趨勢,在此就不再將寺廟園林單列出來比較。

日本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图解分析

日本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图解分析

日本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图解分析日本园林对植物的修剪是从室町时代(1393- 1573 年)后期禅宗寺院的庭院开始的]。

禅宗园林以低矮的石景为视觉焦点,如果不对植物进行修剪,那么植物在温润的条件下生长迅速,势必将石景遮盖住。

另外,日本园林空间较小,将远景的树木修剪成几何形,是通过画论中“远树无形”的原理,来加强景深。

日本园林常以表现“海洋岛屿文化”的水景为主题,因此植物也常被修成海浪形、船形或岛形。

例如,大池寺庭院(江户初期,滋贺县).的前庭为修剪式庭院,以修剪的植物来表示大海的波涛,表达七福神乘坐宝船而来的主题。

然而,茶庭中的植物是不做造型修剪的。

《壶中炉谈》一书对茶庭作了这样的一番论述:“在街市住宅周围,很少有天然野姿。

……只要志的原野,即便在自家的小茶庭里也能领受到身在吉野(日本有代表性的原野名称———作者注)。

不接待喧闹的俗客,一心等待知心的到来。

……真为雅兴无穷。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茶庭文化对自然的追求和世俗的鄙夷与中国文人。

植物基于造景功能被抽象为一种景观符合修剪成几何形的远景树木( 和歌山粉河寺)模仿海浪和船形的造型( 京都大池寺)“七五三”韵律模式韵律是由连续性元素彼此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对于任何艺术形式,色彩、形态、质感的良好韵律都是十分重要的。

“七五三”是日本园林石景的一种固定形式,即七石景多与三石景和五石景结合。

正如前文所述,植物与石头同样被当造景符号,因此在植物造景时也出现了很多“七五三”式和它的变形。

例如,正传寺庭院(江户初期,京都)的院中就布置了以白沙为背景的呈七五三排列的修剪杜鹃。

而鹿苑寺金阁庭园(镰仓时代,京都)水面上的芦原岛,做为金阁的主要对景,也是“一三五”模式栽植松树(见图4)。

在现代设计中许多数列被用于创造设计元素的韵律感,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费波纳奇数列等。

“七五三”的实质是一个等比数列模式,因此我们也可以组合“一三五”、“二四六”等等。

日本园林之所以选用等比数列是因其变化节奏慢,易构成和谐内敛的景观,引人沉思。

从园林看中日的审美意识

从园林看中日的审美意识

从园林看中日的审美意识作者:张小敏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74期【摘要】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都属于东方园林体系,且日本园林的早期造园方式及艺术风格多借鉴我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两国园林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宗教、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两国园林在造园手法和艺术考究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识。

本文将从园林的意境、特征以及色彩之美来比较中日两国的审美差异,从而得出中日两国审美观的共同点和相异点。

【关键词】美意识;意境;色彩;形态特征一、序论自古以来,人就对美好事物有着深深的憧憬。

冯荭在《园林美学》中提出:“园林美学是人们为了研究园林艺术的美的特征和法则而利用美学理论的学科。

”造园的时候,造园者为了让人们在游园时达到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境地,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技术。

这就是园林的美学价值。

熊兴耀,吴余青在《美学视点下的园林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筑》中,研究了园林美学的评价标准。

根据研究的结果,可以将园林美学归纳为几种类型。

有空间和布局、色彩、形式、文化和传统、风格和特色、意境美等种类。

另外,日本园林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将两者联系起来考察。

因此,本文想从研究者很少涉及的意境,色彩之美及风格特色来研究中日园林的审美意识,找出中日两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联系,从而促进两国文化的理解。

二、意境之美程裕祯在《中国文化概览》中提出:“中国园林虽说是以艺术的方式再现自然,但它并不是无目的地再现自然,而是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一定的理想,借助自然景物表现园林主人的志向和兴趣,满足于人的精神”。

因此,特别的意境之美是中国园林的一个特征。

受儒教的影响,中国的文人墨客想入仕途。

出于这种想法,园林中的景物似乎成了文人墨客的志向。

园林里种植的松、梅、兰、竹、菊等花草,“赏诗阁”、“绘舫斋”等挂轴,主人在园林里办的诗会等发迹的志向在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即使不能出人头地,也要来到这里寄托精神,重新鼓足干劲,等待晋升的机会。

中日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对比分析

中日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对比分析

中日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对比分析作者:王越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7期王越(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自贡643000)摘要院中日两国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园林造景艺术也是如此。

由于两国地域、文化和社会历史演进的差异,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庭园文化。

几千年发展下来却风格迥异。

追本溯源,是两国的地域差异和文化的不同使然。

关键词院中日园林;造景艺术;造景元素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

中日园林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各自都有丰富的园林遗产,两国园林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多样,有许多园林自成体系。

1中日园林造景艺术影响因素1.1地理环境国土的典型景观也是园林创作的源泉。

中国的地形、地理、地貌景观丰富,千山万壑、峰迴水转,所以在城市士大夫的宅院里,为了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凿池构山,创造出各种自然景致,当然各种手法也是在城市的局限环境特点所致。

而日本国土为岛国,由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4个大岛及一系列小岛组成,岛上丘陵起伏、植被丰富,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岸多为礁石,千姿百态。

自然的造化造就了日本人民对自然的理解并成为日本园林艺术创作的源泉,海岛景观和丘陵景观就成为日本自然风情的内容和庭园构思的主题。

1.2文化背景日本园林造景艺术以寺庙庭园为代表,宗教在日本的社会地位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宗教进入日本社会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与日本社会融合。

这使得宗教在日本社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西方宗教社会有相同之处,构成了中国园林与日本庭园差异的根本原因。

1.3园林主体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文人文化、老庄哲学,园林的设计者和使用的主体是文人、士大夫,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显现出入世治世的特点以及仁者的理想观。

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根源在于宗教,宗教大师和著名禅师则是枯山水庭院的设计人和使用者。

中日古典园林艺术风格及美学思想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艺术风格及美学思想比较

览、 赏玩, 而是供人在其 中品“ 味。 禅”
中国古典 园林 主要表现为用更加纯粹 的艺术把

美学思想
握园林以及世界的方式 , 趋向于用审美的正面价值来
实现 园林 中欢喜的和悠然 的审美享受 ,审美终极是 “ 天人合一” 而 日本园林主要表现为偏向于用宗教把 。
审美主体不同. , 所追求的形式美 和艺术取 向也不
多元 化、 综合 化方 向发展 。
关键词 : 园林 ; 古典 艺术风格; 美学 思想
中图分类号 : O G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6 4 3 1 (0 0 0 — 0 5 0 1 7 — 2 0 2 1 )6 0 7 — 3
园林艺术是人类在改造 和利用 自然以营造理想 生活环境 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 中
作者简介 : 常文婷 (9 2 )女 , 18 一 , 河北廊坊人 , 文学硕士 , 北农 业大学艺术学 院教师 , 河 主研方 向为景观设计。

7 ・ 5
二、 艺术风格
三、 造园手法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 , 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与 日 本古典园林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 从而确定了中国古典 园林 的大陆性特征和山性特征 , 日 而 本古典园林则呈
同。作为园林 的审美主体—— 中国人和 日 本人 , 由于
审美取 向不 同 , 所形成的美学思想也不 同, 所作用 于
园林的美学指导也就不尽相同。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9 1
握 园林以及世界的方式 , 向于用审美 的反价值来实 趋 现悲哀和枯寂的审美体验 , 审美终极是 “ 人佛合一” 。
21 年 1 00 2月
De .01 c2 0

中式园林与日本园林对比PPT课件

中式园林与日本园林对比PPT课件
第9页/共17页
造园——理水
日本园林最为著名即其“枯山水”,以白沙象征水面,以小石象征岛屿,极端抽
象体现山水关系。而之“池泉筑山庭”虽用真山真水,但与中国园林讲究水的
来龙去脉不同,
日本园林注重的
是水的形态,小
溪平桥,宛如画
中。
第10页/共17页
造园——叠山
中国园林的山往往傍水而走,山水不分割。所谓“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 “胸中有山方能画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有些时候为了表 示山脉贯通,还特意贴墙叠山,好似山脉遇墙,破墙而入。
这样的差异导致了,在审美取向上,在营 建层次上都形成了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可以 了解为什么中国的水岸是曲折深幽的,日本可 以选择更为禅意的枯山水;中国的石头选着了 瘦皱漏透的太湖石,而日本选用了质朴的山石; 我们喜欢玉堂富贵的玉兰牡丹,他们喜欢清雅 物哀的晚菊落樱....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两国的 审美倾向并不一样。
• 叠山理水
凡是有园,必有山石;凡有山石,必要引水入园。与其他风格园 林的单纯山景与水景不同,中式园林的山水寄予了造园人的文人 情怀。
• 自由
中式园林摈弃清晰明确的景观轴线,讲究轻松随意的人行流线与 路径,平面布局讲究宜曲不宜直,结合实际进行取舍融合,呈现 出一种曲折转合中亭台廊榭的巧妙映衬,溪山环绕、山石林荫的 趣味渲染的中式园林效果。
第4页/共17页
日本园林特点
• 小巧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其精致小巧。景观的营 造都是象征的手法表现天地万物。所以其细节设计 精致、施工要求较高。
• 禅宗印象
日本园林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为了反映修行的自 律精神,日本园林使用绿树、苔藓、沙石等静止不 动的元素,营造枯山水的庭院,反映一种清新寡欲 的禅宗氛围。

中日古典园林美学差异

中日古典园林美学差异

2017年第2期现代园艺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但因受到固有文化差异的影响,各自有不同的发展境地。

本文对比分析中日园林从审美角度,总结异同之处,解读中日园林的造园思想和造园技巧,进一步加深对中日园林的理解的认识。

1地域环境1.1地理环境决定园林山水性质中国人生活在在大陆,而日本人生活在海岛,这是中日两国在国土环境之上最本质的区别,进而形成了山水文化和海岛文化的差异。

1.1.1国土面积决定园林规模。

中国国土幅员辽阔,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人的大尺度观念,在园林规模上也有所体现,其中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最能体现出中国博大的特点。

日本园林国土面积较小,由于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造园面积利用率低,园林规模也因此受限而相对较小。

1.1.2地形决定园林体量和特征。

基于中日地形条件的不同,中日两地山的高度也出现一定的差异性,日本的真山普遍低于中国真山的高度,因此,在用以模拟真山的假山中,就能明显形成高度及体量上的差别。

此外,中国园林水景营造中以引河水而成,日本园林则是因泉而积池,中国园林水体面积远大于日本园林。

为使园林要素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水的形式影响其他景观要素的规模,从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的体量。

1.2气候差异决定园林建筑风格和植物差异中日园林因受各自地理位置的影响,气候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建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种类植物的分布。

1.2.1建筑。

中国园林根据地理位置来分,园林类型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3大园林类型。

北方园林建筑风格端庄厚重,功能上以防寒为主;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小巧玲珑,功能上以采光为主;岭南园林建筑风格疏朗俊秀,功能上以通风为主。

日本由于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盛产木材,木质结构住宅成为日本建筑的传统形式。

建筑尺度小一般不用实墙,以推拉门窗替代,以此来创造通风、舒适的环境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风格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1.2.2植物。

中国园林植物因南北地理气候的差异,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在植物的选择及运用方式上都出现了较大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人文科学)
罗丹荔约3055字
(摘要)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的中日古典园林,都是优秀的园林艺术,虽然两者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

中日园林都十分注重运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

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植物造景植物品类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620193-01
以植物造景营造花木繁茂的天然野趣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一大特色,亦是东方造园当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因此,在中日园林当中都十分注重运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

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一、植物品类
(一)中国园林植物品类。

中国园林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态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彩美,树叶、树干、花果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香味美,要求自然淡雅的清幽。

最好四季常绿,月月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在中国园林中,花木不仅对园林山水建筑起到衬托作用,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为“比德”言志,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的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梅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的品质,莲花象征纯洁无瑕,兰花象征幽居隐士;二为吉祥寓意,如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藤象征紫气东来等。

(二)日本园林植物品类。

日本园林植物虽然不如中国园林丰富,但是由于收到中国诗词绘画的影响,对植物品类有相同的喜好。

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

由于禅宗思想的影响,他们还大量的运用苔藓的地被植物,形成“苔庭”。

为了追求空寂,宜与冥想,日本园林中常绿植物较多,开花植物较少。

最常见的是松树、枫树、樱花。

杜鹃等等。

樱花被尊为日本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

樱花绽放时很绚烂,但花期很短,开花到凋谢只不过七日之期。

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部凋谢大约十六天左右,形成樱花美而易凋落的特点。

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

所以每年都有人在赏樱季节里,随着樱花盛开的沿线,从九州到北海道一路追逐着绽放的樱花观赏,总是看不厌刹那间辉煌的怒放与其后干脆利落的凋谢。

二:造景特色
(一)中国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园治》中说道“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

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对植物造景更重于借景抒怀,表达因景而引发的内心感受。

中国园林擅长利用植物营造四时美景,以植物季候变化活跃园林空间,并且呼应景点的人文主题。

表达春景的以拙政园雪香云蔚亭为例。

“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

暗香浮动。

周围竹丛青翠,树木葱郁,绕溪盘形,颇有城市山林的趣味。

亭与池南远香堂遥遥相对,成为一组绝妙的对景。

表达夏景的如沧浪亭翠玲珑。

它取“秋色
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境,庭中遍植各色竹子,小小三间屋子掩映其间,小径曲折,绿意环周,丝丝日光透入,绿纱窗下,清凉幽静。

表达秋景的如拙政园待霜亭。

它取唐代诗人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句意而名。

山坡种植柑橘,山麓修篁茂盛,近旁枫树染红,岸边藤萝垂挂,液化丛生,自然意趣很浓。

表达冬景的如留园佳晴喜雨快雪。

亭子前时花常开,梧叶足以听雨,黑松枝头积雪时,最能表现冬景。

学霁初晴,阳光映照在翠绿白雪之间最是怡人。

(二)日本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日本园林重视春景和秋景,春赏樱花,秋赏红叶。

春赏樱花如京都平安神宫和二条城二之丸庭园就是著名的赏樱胜地。

平安神宫内的南神苑、东神苑(栖凤池)一带,更可看到千多棵粉红、淡红、素白色樱花繁花盛放的美景,是日本庭院中少见的明艳。

二条城二之丸庭园,一向以樱花种类丰富见称,有樱花王者称誉的八重樱,偌大花蕾和重花瓣内蕴藏着浓郁香气,来到城内的樱之园一逛,便能一睹这庄严华丽的樱花英姿。

秋赏红叶如古木蓊郁的岚山,以竹多文明的嵯峨野都是京都著名的赏枫胜地。

岚山许多老枫树的年纪几乎就和这座城市的古迹一样古老。

每当秋枫转红,与京都的古刹寺庙交相辉映,别有一分精致与古朴的人文之美。

三、配置特点
(一)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园治》里对园林植物配置做过精辟的论述。

“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

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

障锦山屏,列千里之耸翠。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然是以植物属性作为论述,但中国园林植物配置的最大特点还是对于诗格画理的讲求,在造景方面表现的很突出。

中国园林植物配置方式根据植物种类、姿态、色彩、香味特点可分为:孤植、对植、群植、丛植。

譬如孤植,是中国园林中普遍采用的形式,能充分展现出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适合小空间和近距离观赏,常作为庭园景物主题。

有的利用树姿的盘曲扶疏,植于山崖,以衬托岩壁峻峭;或植于墙角、廊边、桥头、路口、水池转角,起配景或对景的作用。

孤植也可作为树群边际的点缀,丰富观赏内容。

(二)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如同置石一样,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名目也非常多。

譬如正真木,景养木,流枝木,灯笼控木,灯障木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总的说来,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突出特点是:一,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多,常常是一两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两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但十分美观;二:选材常以树木为主,花卉较少。

日本园林一般都比较淡雅苍翠,但一旦利用色彩对比则很鲜明,如杜鹃、红枫、樱花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三,常绿植物为主构园林并不一定色彩单调,它们的绿色也有从黄绿到蓝绿甚至墨绿色的区别。

此外,有些常绿植物在春季还会长出浅绿色的针叶和球果,有些则在秋季结出红色或蓝色的浆果,从而使园林色彩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原著,陈植校注《园治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邵忠著,《苏州古典园林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徐德嘉,周武忠著《植物景观意匠》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曹林娣,徐金生著《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刘庭风著,《中日古典园林比较》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7】日、大桥治三,斋藤忠一编著黎雪梅译《日本庭院设计105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日、大桥治三著,张铁桥,张文静译,《日本庭院造型与源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日、大桥治三著,《日本四季之庭》图片社,1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