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标准版)
(2021年整理)AQ102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2021年整理)AQ102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606680c360cba1aa911da55.png)
AQ1020-200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AQ1020-200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AQ1020-200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的全部内容。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 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总体要求3。
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 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 ~l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d03a4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3.png)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摘要:煤矿井下粉尘是造成矿工职业性肺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规范化对于减少井下粉尘对矿工身体健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范针对煤矿井下粉尘的来源、形成条件、危害特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井下粉尘防治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和要求。
本规范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矿工职业性肺病的发病率,保障矿工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一、引言煤矿作为我国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煤矿井下粉尘对矿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是造成矿工职业性肺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矿工的健康,降低矿工职业性肺病的发病率,研究和实施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势在必行。
二、煤矿井下粉尘的来源和形成条件1. 煤矿井下粉尘的来源煤矿井下粉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煤的采掘和运输过程中飘散的煤尘;(2)矿石的采掘和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破碎产生的粉尘;(3)地下巷道和巷道风床运行产生的尘埃。
2. 煤矿井下粉尘的形成条件煤矿井下粉尘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粉尘的源头:煤矿井下的采掘和运输设备是粉尘的主要源头,因此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的防尘措施是井下粉尘防治的关键。
(2)空气动力学:井下空气流动速度越高,粉尘扩散范围越广,矿工暴露于粉尘中的机会增加,因此井下空气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对粉尘的扩散起着重要的影响。
(3)粘附性:粉尘颗粒表面的湿度和粘附性决定了粉尘的扩散性能和沉降速度,因此控制粉尘的湿度是井下粉尘防治中的重要环节。
三、煤矿井下粉尘的危害特点煤矿井下粉尘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质量下降:煤矿井下的粉尘会造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2)机械损伤:粉尘会进入矿工的呼吸系统,引起呼吸道炎症和肺部纤维化,导致肺部功能下降。
(3)矿工职业性肺病:长期暴露在煤矿井下粉尘环境中的矿工容易患上职业性肺病,严重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https://img.taocdn.com/s3/m/f31da368f121dd36a22d8215.png)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XAQ1020-20061X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
2规X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 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 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X 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总体要求3.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 ~l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3.2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0%;其他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l5min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3.3锚喷作业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作业人员工作地点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十或等于85%。
(完整word版)AQ1020-200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完整word版)AQ1020-200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f97069ab84ae45c3a358c73.png)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 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总体要求3。
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 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 ~l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3。
2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0%;其他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l5min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3.3锚喷作业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作业人员工作地点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十或等于85%。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最新版)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e3c469fd0a79563c1e72f7.png)
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最新版)为了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防治粉尘危害的各项规定,消除井下粉尘危害,防止煤尘爆炸事故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
第一章防尘第一节一般规定第11条设计和建设矿井时,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并建立完善的洒水系统,即:一、地面建设的永久性水池其容量不得小于200m3,并设有备用水池,贮水量不得小于井下连续2小时的用水量。
二、防尘用水管路应铺设到所有能产生和沉积粉尘的地点,并且在需要用水冲洗和喷雾的巷道内,每隔100米或50米安设一个三通及阀门。
三、防尘用水系统中,必须安装过滤装置,保证水的清洁,水中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l50mg/l,粒径不大于0.3mm,水的pH值应在6-9.5的范围内。
第12条《规程》第156条:井下风速必须严格控制,增大风量或改变通风系统时,必须相应地调节风速,防止煤尘飞扬,即:一、井巷中风流速度应符合《规程》中第105条的规定。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当采取煤层注水湿润煤体和采煤喷雾降尘等措施后,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可以适当加大风速,但不能超过5m/s。
二、回采工作面,当风速超过2.5m/s时,必须加强煤层注水或喷雾等防尘措施。
其它巷道,当接近最高风速时亦须加强防尘措施。
AQ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Q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5488c407c1cfad6185fa753.png)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 0 2 0 - 2 0 0 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乍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 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MT/T441 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 年版)3 总体要求3.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 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 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 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l5m 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3.2 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0%;其他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l5min 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3篇)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e8a1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4.png)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一、背景近年来,煤矿行业发展迅速,但伴随着矿井开采活动,井下粉尘问题逐渐凸显。
粉尘不仅对矿工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煤尘爆炸等重大事故。
因此,制定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十分重要。
二、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规范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并提供技术指导,确保煤矿井下粉尘得到有效控制,保障矿工的安全和健康。
三、井下粉尘来源及危害1. 煤炭开采时产生的煤尘煤尘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最主要的粉尘来源,大量煤炭的爆破、破碎、输送磨碎等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对井下环境造成污染。
2. 采矿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粉尘井下采矿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粉尘、机械损耗粉尘等,严重影响井下空气质量。
3. 人员活动产生的粉尘井下的矿工活动、行走也会产生粉尘,例如脚底带入的土壤、衣物表面的污尘等。
4. 粉尘对健康的危害长期暴露于井下粉尘环境中,会引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矿工的健康。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本(二)1. 绿色矿井建设建设绿色矿井是井下粉尘综合防治的首要任务,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减少煤尘产生的过程,改善井下的环境质量。
2. 作业工艺的优化对采矿机械设备的运行工艺进行优化,减少粉尘产生,采用湿式作业方式,增加水雾抑尘设备的使用,降低井下粉尘浓度。
3. 通风系统的改进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的改进,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通过排风、负压抽风等方式及时清除粉尘,减少其在空气中的寿命。
4. 个体防护措施鼓励矿工佩戴防尘口罩、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减少粉尘的吸入,保护矿工的呼吸系统和头部安全。
5. 粉尘监测与评估开展定期的粉尘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井下粉尘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确保粉尘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六、经济性评价对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经济性评价,选择成本较低、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确保技术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七、技术推广与培训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提升矿工的技术素养和安全意识,推动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在全行业的广泛应用。
2024年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
![2024年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https://img.taocdn.com/s3/m/7e95b3a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5.png)
2024年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井下粉尘防治工作,保障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煤矿井下开采作业中的粉尘防治工作。
第三条煤矿井下粉尘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煤矿井下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第四条煤矿井下粉尘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是煤矿企业,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煤矿井下粉尘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煤矿井下粉尘防治应充分考虑不同矿井的特点和条件,科学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二章粉尘防治标准第六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煤矿井下粉尘防治应遵守以下标准:(一)煤尘标准:煤矿井下的煤尘含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二)二氧化硅标准:井下作业环境中的二氧化硅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三)其他粉尘标准:根据不同井下作业环境,应制定相应的其他粉尘标准。
第七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全面的粉尘监测体系,对井下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定期报告相关部门。
第三章粉尘防治措施第八条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粉尘防治措施:(一)在井下作业区域布置粉尘监测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二)采用湿法喷洒、覆盖等方法,降低粉尘的扬尘量;(三)加强通风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井下作业环境的通风良好;(四)加强车辆和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减少粉尘的产生;(五)培训矿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保护自身免受粉尘侵害;(六)定期对井下作业区域进行清理和保洁,防止积尘。
第九条煤矿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建立事故报警和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发生粉尘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和救援。
第四章装备和设施要求第十条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煤矿企业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粉尘防治装备和设施,包括:(一)粉尘防治设备:包括湿法喷洒设备、除尘设备等;(二)通风设备:保证井下作业环境的通风良好;(三)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防尘服等。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十一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煤矿井下粉尘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和处罚。
AQ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Q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4603f61b14e852459fb5762.png)
A Q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 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总体要求3.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 ~l5m 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3.2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0%;其他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l5min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2023年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
![2023年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e3032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1.png)
2023年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1. 背景介绍煤矿井下粉尘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因素,对矿工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减少煤矿井下粉尘对矿工的影响,保障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2023年,我国将出台一项新规范,旨在进一步提高煤矿井下粉尘的综合防治技术。
2. 井下粉尘产生与传播分析井下粉尘的主要来源包括煤炭开采、矿井运输、机械设备运转等。
粉尘的传播受到人员活动、风流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沿着风向和流动路径扩散。
粉尘的成分复杂,包括煤尘、岩尘和硅尘等,其中煤尘是最主要的成分。
3. 井下粉尘对矿工的危害井下粉尘对矿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如矽肺病、尘肺等。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矿工容易患上这些疾病,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
此外,井下粉尘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的要求新规范针对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全面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4.1. 环境改善煤矿应加强通风系统的建设,确保井下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应加强粉尘的处理和固定设施的改善,减少或阻断粉尘的扩散。
4.2. 矿工防护矿工应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
呼吸系统的防护应得到特别关注,包括鼻罩、面罩等。
矿工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相关规定,减少粉尘的吸入。
4.3. 设备改进煤矿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散发。
煤矿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设备故障引起的粉尘。
4.4. 培训教育煤矿应加强对矿工的培训,提高其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粉尘的产生和传播机理、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4.5. 监测与评估煤矿应建立健全的井下粉尘监测和评估体系。
通过粉尘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粉尘的浓度和组成,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估应定期进行,评价防治效果。
5. 推进新规范的关键环节为了推进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的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入手:5.1. 政策法规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和鼓励煤矿实施新规范。
完整版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
![完整版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https://img.taocdn.com/s3/m/e51c7d67c1c708a1294a442f.png)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 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 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总体要求3.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 ~l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3.2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0%;其他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和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l5min 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3.3锚喷作业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作业人员工作地点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十或等于85%。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f05005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09.png)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
在煤矿井下, 粉尘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安全隐患。
为了加强对井下粉尘的综合防治, 制定了新的技术规范,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内容:
1.粉尘监测: 煤矿应建立粉尘监测体系, 实施定时、定点的粉尘监测。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报告相关人员,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措施分类: 根据粉尘浓度, 将煤矿划分为不同等级, 并针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通风系统: 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保证矿井的通风换气量符合规定标准, 并做好通风设备的日常维护。
4.湿法除尘: 采用湿法除尘技术, 将粉尘湿化并固定在水中, 防止其飘散和积累。
5.喷雾除尘: 采用喷雾除尘技术, 通过喷雾装置向空气中喷洒微小水滴, 使粉尘颗粒吸湿而沉降。
6.声光报警:安装声光报警装置, 当粉尘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时能及时发出警报, 提醒工人采取防护措施。
7.个人防护设备:给井下工人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防尘服等,保护其呼吸道和皮肤免受粉尘危害。
8.培训教育:加强对矿工的粉尘防护培训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以上是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中的一些内容,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范, 可以有效控制井下粉尘的危害, 确保矿工的安全。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266e67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d.png)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是为了提高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减少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影响而制定的技术标准。
新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粉尘防治设施的规范要求:包括粉尘收集、净化和处理设备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
确保设施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处理煤矿井下产生的粉尘。
2. 通风系统的规范要求:包括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要求。
确保通风系统能够保持煤矿井下的空气流动,减少粉尘的聚集。
3. 作业环境的规范要求:包括作业场所的布局、维护和清洁要求,防止粉尘在作业场所内的积聚和扩散。
4. 个人防护措施的规范要求:包括工人必须佩戴的个人防护装备和使用要求,以减少粉尘对工人身体的直接接触。
新规范的实施需要煤矿企业和工人积极配合,加强粉尘防治方面的培训和意识提高。
同时,也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第 1 页共 1 页。
(最新整理)AQ102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最新整理)AQ102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24839c5c281e53a5802fff7.png)
AQ1020-200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AQ1020-200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AQ1020-2008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的全部内容。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和粉尘治理、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 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和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总体要求3。
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 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 ~l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6d8c9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5.png)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
(三十五)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粉尘种类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煤尘≤55.0岩尘5~102.510~301.030~500.5≥500.2水泥尘<101.5(三十六)粉尘监测采样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如下:类别生产工艺测尘点布置回采工作面采煤机落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回风侧10~15m处司机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工移架、回柱放顶移刮板输送机、司机操作刨煤机、工作面爆破处在工人作业的地点风镐、手工落煤及人工攉煤、工作面顺槽钻机钻孔、煤电钻打眼、薄煤层刨煤机落煤在回风侧3~5m处掘进工作面掘进机作业、机械装岩、人工装岩、刷帮、挑顶、拉底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处掘进机司机操作掘进机、砌碹、切割联络眼、工作面爆破作业在工人作业地点风钻、电煤钻打眼、打眼与装岩机同时作业距作业地点3~5m处巷道中部锚喷打眼、打锚杆、喷浆、搅拌上料、装卸料距作业地点回风侧5~10m处转载点刮板输送机作业、带式输送机作业、装煤(岩)点及翻罐笼回风侧5~10m处翻罐笼司机和放煤工人作业、人工装卸料作业人员作业地点井下其他场所地质刻槽、修理巷道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硐室等处工人作业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露天煤矿钻机穿孔、电铲作业下风侧3~5m处钻机司机操作钻机、电铲司机操作电铲司机室内地面作业场所地面煤仓等处进行生产作业作业
人员活动范围内(三十七)呼吸性粉尘浓度监测应在正常生产时段进行,呼吸性粉尘可采纳定点或个体方法进行。
监测周期如下:监测种类监测地点监测周期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采、掘(剥)工作面3个月1次其他地点6个月1次定点呼吸性粉尘1个月1次粉尘分散度6个月1次游离二氧化硅含量6个月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
范(标准版)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新规范(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三十五)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如下:粉尘种类
游离SiO2
含量(%)
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
)
煤尘
≤5
5.0
岩尘
5~10
2.5
10~30
1.0
30~50
0.5
≥50
0.2
水泥尘
<10
1.5
(三十六)粉尘监测采样点的选择和布置要求如下:
类别
生产工艺
测尘点布置
回采工作面
采煤机落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
回风侧10~15m处
司机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工移架、回柱放顶移刮板输送机、司机操作刨煤机、工作面爆破处
在工人作业的地点
风镐、手工落煤及人工攉煤、工作面顺槽钻机钻孔、煤电钻打眼、
薄煤层刨煤机落煤
在回风侧3~5m处
掘进工作面
掘进机作业、机械装岩、人工装岩、刷帮、挑顶、拉底
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处
掘进机司机操作掘进机、砌碹、切割联络眼、工作面爆破作业在工人作业地点
风钻、电煤钻打眼、打眼与装岩机同时作业
距作业地点3~5m处巷道中部
锚喷
打眼、打锚杆、喷浆、搅拌上料、装卸料
距作业地点回风侧5~10m处
转载点
刮板输送机作业、带式输送机作业、装煤(岩)点及翻罐笼
回风侧5~10m处
翻罐笼司机和放煤工人作业、人工装卸料
作业人员作业地点
井下其他场所
地质刻槽、维修巷道
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
材料库、配电室、水泵房、机修硐室等处工人作业
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
露天煤矿
钻机穿孔、电铲作业
下风侧3~5m处
钻机司机操作钻机、电铲司机操作电铲
司机室内
地面作业场所
地面煤仓等处进行生产作业
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
(三十七)呼吸性粉尘浓度监测应在正常生产时段进行,呼吸性粉尘可采用定点或个体方法进行。
监测周期如下:
监测种类
监测地点
监测周期
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
采、掘(剥)工作面
3个月1次
其他地点
6个月1次
定点呼吸性粉尘
1个月1次
粉尘分散度
6个月1次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6个月1次
(三十八)粉尘监测人员及设备配备要求如下:测尘点数量
测尘人员数量
测尘仪器数量
60
≥4人
≥8台
露天煤矿和地面工厂
≥2人
≥4台
(三十九)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
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
,且贮水量不得小于井下连续2小时的用水量,并设有备用水池,其贮水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尘水池的一半。
防尘管路应铺设到所有可能产生粉尘和沉积粉尘的地点,管道的规格应保证各用水点的水压能满足降尘需要,且必须安装水质过滤装置,保证水质清洁。
(四十)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用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使用水炮泥,爆破过程中采用高压喷雾(喷雾压力不低于8MPa)或压气喷雾降尘、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四十一)在煤、岩层中钻孔,应采取湿式作业。
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或软煤层中瓦斯抽放钻孔难以采取湿式钻孔时,可采取干式钻孔,但必须采取捕尘、降尘措施,其降尘效率不得低于95%,并确保捕尘、降尘装置能在瓦斯浓度高于1%的条件下安全运行。
(四十二)炮采工作面应采取湿式钻眼法,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应冲洗煤壁,爆破时应采用高压喷雾(喷雾压力不低于8MPa)或压气喷雾降尘,出煤时应当洒水降尘。
(四十三)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压力不得低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低于4MPa,如果内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外喷雾压力不得低于8MPa。
无水或喷雾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停机;液压支架必须安装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实现降柱、移架同步喷雾;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并加装喷雾装置或用除尘器抽尘净化。
放顶煤采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须安装高压喷雾装置(喷雾压力不低于
8MPa)。
掘进机掘进作业时,应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构成的综合防尘系统,并对掘进头含尘气流进行有效控制。
(四十四)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应安设至少2道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
(四十五)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以及地面带式输送机走廊,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或用除尘器除尘。
其中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采用喷雾降尘时,喷雾压力不得低于8MPa。
(四十六)预先湿润煤体。
煤层注水过程中应当对注水流量、注水量及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单孔注水总量应使该钻孔预湿煤体的平均水分含量增量不得低于1.5%,封孔深度应保证注水过程中煤壁及钻孔不漏水或跑水。
在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应采取在上一分层的
采空区内灌水,对下一分层的煤体进行湿润。
(四十七)锚喷支护防尘。
打锚杆眼应实施湿式钻孔。
锚喷支护作业时,沙石混合料颗粒的粒径不得超过15mm,且应在下井前洒水预湿。
距离锚喷作业点下风流方向100m内,应设置2道以上风流净化水幕,且喷射混凝土时工作地点应采用除尘器抽尘净化。
(四十八)转载及运输防尘。
转载点落差应小于0.5m,若超过0.5m,必须安装溜槽或导向板。
各转载点应实施喷雾降尘(喷雾压力应大于0.7MPa)或采用密闭尘源除尘器抽尘净化措施。
在装煤点下风侧20m 内,必须设置一道风流净化水幕。
运输巷道内应设置自动控制风流净化水幕。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粉尘)防治检测点设置计划
2012年1月份
类别
生产工艺
测尘点布置
地点
数量
11采区东外水仓回采工作面
风钻打眼
在回风侧3~5m处
1
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
回风侧10~15m处
1
工作面爆破处
在工人作业的地点
1
手工落煤及人工攉煤、
在回风侧3~5m处
1
刮板输送机作业(转载点)
在回风侧3~5m处
1
11回风大巷上付巷掘进工作面
人工装煤(岩)、刷帮、挑顶、拉底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5m处
1
工作面爆破作业
在工人作业地点
1
风钻、打眼同时作业
距作业地点3~5m处巷道中部1
刮板输送机作业(转载点)在回风侧3~5m处
1
转载点
装煤(岩)点
回风侧5~10m处
1
井下其他场所
维修巷道
作业人员回风侧3~5m处
1
炸药库
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
1
中央泵房
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
1
地面作业场所
地面煤仓等处进行生产作业
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内
1
合计
14
制表人:区长: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