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恐前后受其敌.。(《狼》)(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

(3)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________)

(4)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

(5)但.微颔之。(《卖油翁》)(________)

【答案】(1)攻击,进攻(2)同“弼”,辅佐,辅弼(3)靠近,挨近(4)使……听闻(5)只,仅,只是

【解析】

【详解】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敌:攻击,进攻。但:只,仅。通假字词,同“弼”,辅佐,辅弼。词类活用词,使……听闻。

2.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

D.言和.而色夷和:谦和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

..的一项是

A.有司业、博士

..

..为之师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C.自谓少时用心

..之盛而骄乡人者

..于学甚劳D.诋我夸际遇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

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答案】

1.A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中的“岁”是指“每年”,不是“岁月”。故答案为A。

2.试题分析: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与掌握。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中的“博士”是指当时掌管经常传授的学官;现在的意思是学位中最高的一级。故答案为A。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篇赠序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强调学习的“勤”,来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所以,C项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往之女.家______

(2)或.败奔______

(3)同敞危坐不去.______

(4)适.同敞自灵川至______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以是服同敞。

(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

1.(1)通“汝”,你,你的(2)有时(3)离开(4)恰逢

2.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D

4.(1)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2)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5.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女:同“汝”,你的;适:恰逢。

12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以及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来进行翻译。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翻译为:虽然(两人)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根据翻译,可以断句为: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A、结构助词,的/代词,它,指书籍;B、表疑问语气,哪里/语气助词,不译;C、于是/竟然;D、两个“诚”都翻译为真的。故选D。4.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需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换。(1)中的“以”翻译为因此,译文: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2)句难度不大,阅:经过;颜色:脸色;译文: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文中的同敝,“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面对敌人,他将国家大义凌驾于生命之上,宁死不屈,正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点睛】

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