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大-初级会计学(第五版)重点归类与解析
财务会计第5版课件5
![财务会计第5版课件5](https://img.taocdn.com/s3/m/4fb939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a.png)
3.仓库完工交付使用时的入账价值是( )万元。 A.800 B.848 C.896 D.944 4.仓库201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是( )万元。 A.39.6 B.42 C.46.8 D.42.4 答案: (1)A (2)BC (3)B (4)B
测试
某企业于2016年7月1日按面值发行5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总额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自发行日起计息。假定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一致,不考虑相关税费,2017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 )万元。 A.8000 B.8160 C.8320 D.8480 答案:D
答案:A,B,D 答案解析 : 该应付债券的入账价值=150-10=140(万元),选项A错误;债券发行价格大于债券面值,属于溢价发行债券,选项B错误;甲公司2016年年末应计提债券利息,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即130×5%=6.5(万元),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A企业发行债券,该债券发行日为2017年1月1日、期限5年、面值100 000元、年利率10%,每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的发行价格107 800元。市场利率为8.0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利息调整。
第一节非流动负债概述
一、非流动负债的性质 (一)非流动负债的概念 在企业全部负债中,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为非流动负债。 或者: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举借长期负债是一把双刃剑,当举债经营的投资利润率低于长期负债利息率时,将会带来减少投资者利益的风险。
票面利息(应付利息)=100 000×10%=10 000 利息调整摊销=7 800÷5=1 560 利息费用或投资收益=10 000-1 560=8 440
2017年1月1日发行债券
人大五版《初级会计学》课后答案第8章
![人大五版《初级会计学》课后答案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3db8bf9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7.png)
习题解答思考题1 编制会计报表前为什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只有划清会计期间,才能按会计期间提供收入、费用、成本、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报表资料,才有可能对不同会计期间的报表资料进行比较。
因此,要以权责发生制为标准,对账簿记录中的有关收入、费用等账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正确地反映本期收入和费用,正确计算本期的损益。
为了及时确定经营成果,迅速编制报表,可以在期末编制工作底稿。
在工作底稿中揭示本期的经营成果,并根据工作底稿提供的资料编制报表,及时报送报表。
然后再根据工作底稿上汇集的资料编制有关的记账凭证,并且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补齐账簿记录。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和完整,应当加强会计凭证的日常审核,应当定期进行账证核对和账账核对。
但是,账簿记录的正确性,还不能说明账簿记录的客观真实性。
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使各项财产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发生差异,或者虽然账实相符而某些材料、物资却已毁损变质。
因此,为了正确掌握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保证报表资料的准确可靠,必须在账簿记录的基础上,运用财产清查这一专门方法,对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和核对。
2 编制会计报表前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编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五项内容:(1)期末存货计价。
通过期末存货计价,正确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库存存货的价值,为编制报表提供必要的资料。
(2)期末账项调整。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正确地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为正确结转计算本期经营成果提供有用的资料。
(3)编制工作底稿。
通过编制工作底稿,汇集编制报表所需要的资料,为及时编制报表,提高报表质量做好准备工作。
(4)对账。
通过对账,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账实核对应结合财产清查进行。
(5)结账。
通过结账,计算并结转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3 怎样进行本期收入的账项调整?应计收入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实现、因款项未收而未登记入账的收入。
企业发生的应计收入,主要是本期已经发生且符合收入实现确认标准,但尚未收到相应款项的收入。
最新会计初级考试 经济法 基础重点内容汇总
![最新会计初级考试 经济法 基础重点内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b8c734a0242a8956aece450.png)
经济法基础重点背诵内容经济法基础背诵的重点有以下: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等。
经济法基础是会计初级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背诵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章节: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以及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这几章的内容是经济法基础的重点考试内容,基本上占试卷总分数的80%左右,所以需要熟练掌握以上内容。
加深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反复记忆,不断加深印象,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1、支票概念支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使用范围(1)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普通支票既可用于转账,也可用于支取现金。
(2)在普通支票左上角划两条平行线的,为划线支票,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支取现金。
(3)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以使用支票。
3、出票(1)支票的金额、收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未补记前不得背书转让和提示付款。
(2)出票人可以在支票上记载自己为收款人。
4、付款(1)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日,持票人可以委托开户银行收款或者直接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2)用于支取现金的支票仅限于收款人向付款人提示付款,不能背书转让。
(3)出票人在付款人处的存款足以支付支票金额时,付款人应当在见票当日足额付款。
5、空头支票(1)出票人签发的支票金额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的,为空头支票;对空头支票,付款银行有权拒付。
(2)法律责任①单位或个人签发空头支票,不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处以票面金额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②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
经济基础中的计算题:1、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X增值税税率一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含税销售额/ (1 十增值税税率)X 增值税税率-当期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成本X (1+成本利润率) ÷(1-消费税税率)2、小规模纳税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应纳税额=销售额X 征收率3、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 税率 =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X 税率关税=关税完税价格X 关税税率4、扣缴计税方法:应扣缴税额=购买方支付的价格÷(1+税率) X 税率5、从价定率的消费税: 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6、从量定额的消费税: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X 定额税率7、复合计征的消费税: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X 定额税率8、从价定率的消费税的组价:(1) 自产自用: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 (1-比例税率)(2) 委托加工: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 ÷(1 比例税率)(3) 进口: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1-比例税率)9、复合计征的消费税的组价:(1) 自产自用:组成计税价格= (成本+利润+数量X 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2) 委托加工:组成计税价格= (材料成本+加工费+数量X 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3) 进口:组成计税价格= (关税完税价格+ 关税+数量X 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10、一般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3500 或4800) 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1、年终一次性奖金的个税计算(1) 当月工资薪金所得≥3500 元或4800 元: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奖金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 当月工资薪金所得<3500 元或4800 元:应纳税额= (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3500 或4800 的差额) 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以及以前年度亏损) 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纳税年度收入总额一必要费用) X 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14、劳务报酬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1) 每次收入不足4000 元的: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800) X20%(2) 每次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X (1-20%) X20%(3)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 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X (1-20%) X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5、稿酬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1) 每次收入不足4000 元的: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800) X20%X (1-30%)(2) 每次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X (1-20%) X20%X (1-30%)1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1) 每次收入不足4000 元的:应纳税额= (每次收入额-800) X20%(2) 每次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x (1-20%) X20%1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X20%18、财产租赁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1) 每次(月) 收入不足4000 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月) 收入额-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额-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800 元为限)-800 元]X20%(2) 每次(月) 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月) 收入额-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额-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800 元为限) ]x (1-20%) X20%19、财产转让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 (收入总额-财产原值一合理费用) X20%20、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应纳个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X20%21、从价计征房产税=房产原值X (1-扣除比例) X1.2%从租计征房产税=租金收入X12%(或4%)22、土地增值税的计算过程:(1) 确定收入一一题目给出(2) 确定扣除项目金额<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一一题目给出<2>房地产开发成本一一题目给出知识点】:法的本质和特征本知识点属于《经济法基础》科目第一章总论(一)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初级会计经济法重点总结必背内容(对比记忆)范文教学总结
![初级会计经济法重点总结必背内容(对比记忆)范文教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4a883525c52cc58bd6be96.png)
第一章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表2—1表2 — 2表2-3表2 — 4 经济仲裁与劳动仲裁的区别第三章表3-11利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 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支票空头支票,按票面金额2%补偿商业汇票贴现:贴现也属于背书转让的行为。
贴息:扣除到期日前一日。
外地需要另外加三天。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向乙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开出一张票面金额为3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
出票日期为2月10日,到期日为5月10日。
4月6日,乙企业持此汇票及有关发票和原材料发运单据复印件向银行办理了贴现。
已知同期银行年贴现率为 3.6 %,—年按360天计算,贴现银行与承兑银行在同一城市。
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银行实付乙企业贴现金额为()元。
A.B.C.D.【答案】B【解析】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1日的利息计算。
本题中贴现日是4月6日,汇票到期前1日是5月9日,一共是34天。
企业从银行取出的金额二一X 3.6 %X (34-360)=(元)。
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表4—3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寒E 一1 纳税人判定标准征税对象居民企业O )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境内 成方的企业(2)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疗 f 旦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册企业应就来源于中国姑境内、境 外丹的全部所得在犹国蠶纳 企业所得税耳届民企业按昭外圉(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 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內设立 机构、场所的.載者在中国境內耒设立 机构、场所,但是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 得的企业就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和虽来 源干境外也与境內机构、场 所有嗣联系的所得,在捉 国纳税(表5 优惠类型具体内容免征企业 所得税(1) 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 坚果的种植(2) 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3) 中药材的种植(4)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5) 牲畜、家禽的饲养 (6) 林产品的米集(7) 灌概、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 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8 )远洋捕捞减半征收 企业所得税(1)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2 )海水养殖、内陆养殖V税収优恚V境外收入的处锂V右揃弥补V不得扣需顷目V税繭扣除®目¥免说收入V不征税收入V ^Ai表5 — 6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第六章其他税收法律制度表6 — 1 新建房地产的扣除项目金额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裘7-1 税收保全措施与捌坯虽制执行措施前比较。
初级会计学人大出版
![初级会计学人大出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e22d90770bf78a64295434.png)
80000 70000 85000 75000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 会计计量属性
选择会计计量基础注意事项
•计量属性的选择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由于各种不 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同,因此计量基础的 选择也就存在差别。
• 会计记录
六、财产清查
•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资金实有数 额的方法。 •是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的一种手段。
第四节 财务会计报告
• 计报告
会计报告
•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主要是: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 企业的经营成果如何,盈利能力如何; 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 企业的现金流量如何。
•虽然是以货币计量为主,但也不排除以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作为 辅助量度。
•一般情况下,不同国家在进行会计计量时会选本国法定的名义货 币作为计量单位。
三、会计计量属性:计量属性是指同一计量对象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表现
。
•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要求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 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要求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 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 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 会计记录
三、填制与审核凭证
• 是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 、完整的方法。
•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 账簿的依据
•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初级会计实务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级会计实务每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7bd0e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4.png)
初级会计实务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会计概述。
一、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
1. 概念。
-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2. 职能。
- 基本职能。
- 核算职能: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 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 拓展职能: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
3. 目标。
-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1. 基本假设。
-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
- 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 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 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2. 会计基础。
- 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最新人大第五版第五版财务会计第15章 财务报表分析讲学课件
![最新人大第五版第五版财务会计第15章 财务报表分析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843edf7cd184254a353561.png)
第十五章 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节 偿债能力分析 第三节 获利能力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要求
(一) 明确报表使用者
的要求
(三) 选择正确的分
析材料
(二) 搜集必要的分 析材料
(四) 确定适当的评 价标准
财务报表分析的要求
一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流动比率
表示流动资产与流动
流动比率
负债之间关系的比率资产除 以流动负债而 得。其中速动 资产是具有高
速动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
应收账款 周转率 (五)应收账款周转
率 用来分析应收账款余
度变现性的流
额的合理性与收账效
动资产,包括
(四)按 分析所揭 示的关系 的性质划 分
(三) 按分析 所涉及 的会计
财务报表分析的种类
(一) 按报表分析的服务对象划分 • 按其使用者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不同,可 (•分(•以的(•分(•向按按四析五按按分报二析三分其其)与)其其为表)和)析所所按获按所所服分按综按又揭计分利分涉涉务析分合分称示算析能析及及于。析分析趋关的所力所的的企所析所势系指揭分用报会业涉。涉分的标示析的表计管及及析性的的。具种期理的的。质性关体类间的种会或质系方,,报类计分或的法可可表划期析所性划以以分分间的用质分分分析划目的划为为与分的具分资横服,体产向务主分负分于要析债析企可方表与业以法分纵外分,析向部为可、分有偿以利析关债分润。方能为表横面力金 额变动与变动百分比分析、趋势比例分析、结构比例分析和比 率分析。
•企业过去的绩效 •同行业先进(或平均水平)
人大第五版管理会计学课件(孙茂竹)第8章
![人大第五版管理会计学课件(孙茂竹)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e90f90a4f242336c1eb95efa.png)
复利现值
由:
S P(1 i)n
变型,得:
P
S (1 i)n
P S (P / S,i, n)
复利现值系数 , 查阅复利现值系数表
(本书附录二)
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的 比较结果:复利终值系 数与复利现值系数互为 倒数关系。两者只要知 其一,就可以推算其二。
F A (1 i)n 1 (1 i) A [(F / A,i, n 1) 1] i
你们发现了吗?n 期即付年金终值系数就 是在n期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基础上“期数 加1,系数减1”. ➢ 预付年金的现值
P A 1 (1 in)n期 (即1付i) 年 A金现[(P值/ A系,i,数n 是1) 在1]n期普通年金现 i 值系数的基础上“期数减1,系数加1”。
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2)时间价值产生于资金运动之中, 只有运动着的资金才能产生时间价值, 凡处于停顿状态的资金(从资金增值的 自然属性讲己不是资金)不会产生时间 价值,因此企业应尽量减少资金的停顿 时间和数量。
问题:必要停顿的资金会不会有 时间价值的问题?
(3)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资金周 转速度的快慢,时间价值与资金周转速 度成正比,因此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措 施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可见,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 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即资金在 生产经营中带来的增值额,称为资金 的时间价值。
资金在周转使用中为什么会产生 时间价值呢?
任何资金使用者把资金投入生产 经营以后,劳动者借以生产新的产品, 创造新价值,都会带来利润,实现增 值。周转使用的时间越长,所获得的 利润越多,实现的增值额越大。
假定该企业目前已筹集到40万元 资金,暂不付款,存入银行,按单利 计算,五年后的本利和为40万元 ×(1+10%×5年)=60万元,同52万 元比较,企业尚可得到8万元(60万元 -52万元)的利益。
最新会计学人大教材(第5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资料
![最新会计学人大教材(第5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1019288960590c69ec37664.png)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 (1)对会计要素的分类如表2—1所示。
表2—1 单位:元(2)表2—1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5 645 000=1 045 000+14 600 000。
2.发生经济业务之前,资产(14 500)=负债(6 500)+所有者权益(8 000),经济业务的发生记录如表2—2所示。
表2—2 单位:万元发生经济业务之后,资产(15 037)=负债(7 025)+所有者权益(8 012)。
3.经济业务类型如表2—3所示。
表2—3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会计科目分类如表3—1所示。
表3—1 单位:元2.会计科目级次如表3—2所示。
表3—23.有关账户数据如表3—3所示。
表3—3 单位:元4.相关会计分录如下:(1)借:银行存款 300 000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金 300 000 (2)借:应付账款——大华厂 8 000贷:银行存款 8 000 (3)借:库存现金 10 000贷:银行存款 10 000 (4)借:银行存款 87 000贷:应收账款 87 000 (5)借:短期借款 30 000贷:银行存款 30 000 (6)借:固定资产——机器设备 78 000贷:实收资本——法人资本金 78 000 (7)借:银行存款 100 000贷:短期借款 100 000 (8)借:资本公积 150 000贷:实收资本 150 0005.(1)5月份相关业务会计分录。
①借:银行存款 100 000贷:短期借款 100 000 ②借:库存现金 200贷:银行存款 200③借:原材料——甲材料 1 000贷:银行存款 1 000 ④借:应付账款——长江公司 50 000贷:银行存款 50 000 ⑤借:生产成本——×产品 2 000贷:原材料——丙材料 2 000 ⑥借:银行存款 1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000 ⑦借:原材料——乙材料 30 000贷:应付账款——××× 30 000 ⑧借:应收账款——××× 2 400贷:主营业务收入——×产品 2 400 ⑨借:固定资产 50 000贷:银行存款 50 000 ⑩借:管理费用 1 250贷:银行存款 1 250 ⑾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贷:实收资本——阳光集团 1 000 000 ⑿借:短期借款 20 000贷:银行存款 20 000 (2)登记账户及各账户期末余额。
财务会计学复习重点(人大第五版戴德明主编)
![财务会计学复习重点(人大第五版戴德明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2485a5ac6529647d272852b1.png)
1.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P8答: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及其内容。
P18答: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与及时性;补充平时考点:会计准则分为①基本会计准则: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财务报告②具体会计准则:共性业务会计准则、会计报表准则、特殊行业特殊业务会计准则;3.什么是货币资金?有哪些基本内容?P22答:货币资金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4.结算业务中可采用哪些转帐结算方式?商业汇票的分类,通过什么科目核算。
P25答:四票、一卡、三方式、一证: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信用卡,汇兑,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委托收款,国内信用证。
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汇兑汇票、银行汇兑汇票。
商业汇票①是一种期票(未到期不能收付);②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③有效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④可以申请贴现,可以背书转让。
5.其他货币资金有哪些主要内容?P29答: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
补充平时考点:应收票据贴现(银行收取贴现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款=票据到期值-贴现息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6.什么是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它们对应收帐款的计价有何影响?P41答:商业折扣是指对商品价目单所列的价格给予一定的折扣,实际上是对商品报价进行的折扣。
商业折扣对会计核算不产生任何影响。
现金折扣是指销货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期间内早日偿还货款,对销售价格所给予的一定比率的折扣。
现金折扣会对会计核算产生影响。
补充平时考点:现金折扣总价法(收款时确认折扣)7.什么是存货?有哪些主要内容?P55答: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计的基本职能2、会计要素(资产的特征、收入包括的内容)3、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式)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5、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重要性、可比性、谨慎性)7、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8、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9、复式记账法的含义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含义、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记账规则)1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12、会计分录的含义与基本内容13、试算平衡公式14、借贷记账法的应用15、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账户、调整账户)16会计凭证按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类17会计账簿的种类18、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19、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20、期末账项调整21、对账22、财产清查的种类23、财产清查的一般方法2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25、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注:彩色字体为计算题、问答题、业务题范围。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两个: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是: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
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核算与监督联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2、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
(资产的特征:1.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
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但都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
4.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其是一个特定的会计概念,不是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入都是收入。
收入的特征表现为:1.收入是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偶然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只能形成利得,不是这里所讲的收入。
2.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也就是说日常活动能够形成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如果形成的只是名义上的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收入。
3.收入的形成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4.收入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会计等式的恒等性,会计的要素之间存在着数额相等的关系。
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
这样的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就是:资产=权益企业的权益又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又可变换为: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基本要素用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清晰地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平和关系。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空间范围指特定产权范围内的空间)2.持续经营,是一种时间上的假定。
3.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这一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
4.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题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
5、会计的记账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其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优点: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可以把各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合,加以比较,正确确定各期的财务成果,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就需要根据账簿记录对期末账项进行调整。
特殊的: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工作的一种特殊的职业判断方面的规定。
(实施这种规定,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划分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间,进行收入与费用确认的调整)收付实现制(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收入和费用都是按照款项的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优点:是会计处理简便,不需要对账簿记录进行期末账项调整,但是不符合配比原则要求。
按照配比原则要求,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综上: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正确地反映本期收入和费用,正确计算本期损益。
因此企业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时机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求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其具体要求:1.企业应当以时机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处理,不能以虚构的交易或事项为一句进行会计处理。
2.企业应当如实反映其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等如实反映在报表中,刻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是面貌。
3.企业应当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编制的报表和附注的完整性,不能随意减少应披露的信息。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为了便于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从而全面的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更改。
只有当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才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变更。
2.为了便于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重要性确定的标准通常有两个方面:质的方面,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决策有影响,说明该信息具有重要性,会计上应单独披露;量的方面,如果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数量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达到一定比例,就具有重要性。
谨慎性(保守原则、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尽可能地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采用该原则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加。
7、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其共同点在于:都要对经济业务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
其不同点在于:会计科目只是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只是说明一定经济业务的内容;账户是具体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具有等级增减变化的不同结构的一种核算形式。
8、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就是按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与各会计要素的联系分类。
一般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和成本费用类等五大类。
9、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它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会计信息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包括两个主要内容:1.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2.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
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含义: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借贷记账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
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数量平衡关系要求:每一次记账的借方、贷方金额是平衡的;一定时期账户的借方、贷方的金额是平衡的;所有账户的借方、贷方余额的合计数是平衡的。
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要求:在一个账户中记录的同时必然要有另一个或多个账户的记录与之对应。
对立统一关系要求:按相反方向记账。
资产类账户是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贷方记录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
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1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基本结构是: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一般来说规定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
如果在账户的借方记录经济业务,可以称为“借记某科目”;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经济业务,则可以称为“贷记某科目”。
1.资产类账户:账户借方记录资产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减少额该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账户借方记录资产减少额,贷方记录资产增加额该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3.费用成本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收入类账户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基本相同12、会计分录含义:会计分录就是在记账凭证中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以及应记入账户的金额。